世界园林史(西方园林和东方园林)

世界园林史(西方园林和东方园林)
世界园林史(西方园林和东方园林)

西方园林史

公元前三千多年

地中海东部沿岸古埃及产生世界上最早的规则式园林

地中海东部沿岸地区是西方文明发展的摇篮。

公元三千多年,古埃及在北非建立奴隶制国

家。尼罗河沃土冲积,适宜于农业耕作,但国土的其余部分都是沙漠地带。对于沙漠居民来说,在一片炎热荒漠的环境里有水和遮荫树木的“绿洲”作为模拟的对象。尼罗河每年泛滥,退水之后需要丈量土地,因而发明了几何学。于是,古埃及人也把几何的概念用之于园林设计。水池和水渠的形状方整规则,房屋和树木佾都按几何形状加以安排,是为世界上最早的规整式园林设计。

巴比伦、波斯气候干旱,重视水的利用。波斯庭园的布局多以位于十字形道路交叉点上

的水池为中心,这一手法为阿拉伯人继承下

来,成为伊斯兰园林的传统,流布于北非、西班牙、印度,传入意大利后,演变成各种水法,成为欧洲园林的重要内容。

古希腊通过波斯学到西亚的造园艺术,发展成为住宅内布局规则方整的柱廊园。古罗马继承希腊庭园艺术和亚述林园的布局特点,发展成为山庄园林。

公元前五百年

古希腊的雅典城邦及罗马别墅园宅园1、古希腊的雅典城邦

古希腊由许多奴隶制的城邦国家组成。公元前五百年,以雅典城邦为代表的完善的自由民主政治带来了文化、科学、艺术的空前繁荣,园林的建设也很兴盛。古希腊园林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供公共活动浏览的园林:早先原为体育竞技场,后来,为了遮荫而种植的大片树丛逐渐开辟为林荫道,为了灌溉而引来的水渠逐渐形成装饰性的水景。到处陈列着体育竞赛优胜者的大理石雕像,林荫下设置坐椅。人们不仅来此观看体育活动,也可以散步、闲谈和游览。政治学家在这里发表演说,哲学家在这里辩论,为此而修建专用的厅堂,另外还有音乐演奏台以及其他公共活动设施。但这种颇似与现代“文化休息公园”的公共园林存在的时间并不长,随着古希腊民主政体的衰亡而逐渐消失。第二类是城市的住宅,四周以柱廊围绕成庭院,庭院中散置水池和花木。第三类是寺庙园林即以神庙为主体的园林风景区,例如德尔菲圣山( The Mountaiin Sanctuary of Delphi )。

2、罗马别墅花园

罗马继承古希腊的传统而着重发展了别墅园( Villa Garden )和宅园这两类,别墅园的修建在郊外和城内的丘陵地带,包括居住房屋、水渠、水池、草地和树林。当时的一位官员和著作家的 Pliny 对此曾有过生动的描写:“别墅园林之所以怡人心神,在于那些爬满常春藤的柱廊和人工栽植的树丛;晶莹的水渠两岸缀以花坛,上下交相辉映。确实美不胜收。还有柔媚的林荫道、

敞露在阳光下的洁池、华丽的客厅、精制的餐室和卧室……. 这些都为人们在中午和晚上提供了愉快安谧的场所。庞贝( pompei )古城内保存着的许多宅园遗址一般均为四合庭院的形式,一面是正厅,其余三面环以游廊,在游廊的墙壁上画上树木、喷泉、花鸟以及远景等的壁画,造成一种扩大空间的感觉。

公元七世纪

阿拉伯人建立的伊斯兰大帝国(412—1998)

公元17纪,阿拉伯人征服了东起印度河西到伊比利亚半岛的广大地带,建立一个横跨亚、非、拉三大洲的伊斯兰大帝国,虽然后来分裂成许多小国,,但由于伊斯兰教教义的约束,在这个广大的地区内仍然保持着伊斯兰文化的共同特点。阿拉伯人早先原是沙漠上的游牧民族,祖先逐水草而居的帐幕生涯,对“绿洲”和水的特殊感情在园林艺术上有着深刻的反映;另一方面又受到古埃及的影响从而形成了阿拉伯园林的独特风格;以水池或水渠为中心,水经常处于流动的状态,发出轻微悦耳的声音。建筑物大半通透开畅,园林景观具有一定幽静的气氛。

公元十四世纪

伊斯兰园林的鼎盛印度莫卧儿园林

公元十四世纪是伊斯兰园林的鼎盛时期。此后,在东方演变为印度的莫卧儿的两种形式:一种是以水渠、草地、树林、花坛和花池为主体而成对称均齐的布置,建筑居于次要的地位。另一种则突出建筑的形象,中央为殿堂,围墙的四周有角楼,所有的水池、水渠、花木和道路均按几何对称的关系来安排。著名的泰姬陵即属后者的代表。

公元十五世纪

欧洲西南端的伊比利亚半岛

欧洲西南端的伊比利亚半岛上的几个伊斯兰王

国直到十五世纪才被西班牙的天主教政权统一。由于地理环境和长期的安定局面,园林艺术得以持续的发展伊斯兰传统并吸收罗马的若干特点

而融冶与一炉。格拉那达的阿尔罕伯宫即为典型的例子。这座由许多院落组成的宫苑都位于地势险要的山上,建筑物除居住用房外大部分马蹄形券洞甚至可以看到苑外的群峰。再加上穿插引流的水渠和水池,整座宫殿充满了“绿洲”的情调。宫内园林以庭院为主,采取罗马宅院四合庭院的形式,其中最精彩的是拓溜园(C out of Myriles )和狮子院( Court of Lions )。拓溜园的中庭纵横一个长方形水池,两旁是修剪得很整齐的拓榴树篱。水池中摇曳着马蹄形券廊的倒影,显示一派安详的安谧亲切的气氛。方整宁静的水面与暗绿色的树篱对比着精致繁荣,色彩明亮的建筑雕塑,又予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受。狮子院四周均为马蹄形券廊,纵横两条水渠贯穿全院,水渠的交汇处即庭院的中央有一个的喷泉,它的基座上雕刻着十二个大理石狮像(伊斯

兰教的教规禁止以动物作装饰题材,这十二个狮像是后来加上去的)。阿尔罕伯拉宫的这种理水手法给予后来的法国园林以一定程度的启示。

公元十五世纪后期

欧洲意大利半岛的理水方式和园林小品的产生

1、十五世纪是欧洲商业资本的上升期,意大利出现了许多以城市为中心的商业城邦。政治上的安定和经济上繁荣必然带来文化的发展。人们的思想从中世纪宗教中解脱出来,摆脱了上帝的禁锢,充分意识到自己的能力和创造力。“人性的解放”结合对古希腊罗马灿烂文化的重新认识,从而开创了意大利“文艺复兴”的高潮。

2、意大利半岛三面濒海而多山地,气候温和,阳光明媚。积累了大量财富的贵族、

大主教、商业资本家们再城市修建华丽的住宅,也在郊外经营别墅作为休闲的场所,别墅园遂成为意大利文艺复兴园林中的最具代表性的一种类型。

3、意大利文艺复兴式园林中还出现一种新的造园手法——绣毯式的植坛 (Parterre) 既在一块大面积的平地上利用灌木花草的栽植镶嵌组合成各种纹样图案,好象铺在地上的地毯。作为反映当时意大利知识阶层的审美理想的园林,追求和谐的美,也就是对称、均衡和秩序。他们把园林视为府邸建筑与周围大自然之间的“过渡环节”,力求“把山坡、树木、水体等等都图案化,服从于对称的几何构图”。沿山坡筑成几层台地,建筑造在台上且与园林轴线严格对称;道路笔直,层层台阶雕栏玉砌;树木全都修剪成规则的几何形,即所谓“绿色雕刻”,花园中座座植坛方方正正,与水池一样讲究对称;一泓清泉沿陡坡上精心雕刻的石槽层层跌落,称为“链式瀑布”。

朗特、艾斯塔、法尔尼斯、迦兆尼

公元十七世纪

法国的中轴线对称规整的园林布局

十七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式园林传入法国。法国多平原,有大片天然植被和大量的河流湖泊。法国人并没有完全接受台地园的形式,而是把中轴线对称均齐的整齐式的园林布局手法运用于平地造园。法国的园林艺术在17世纪下半叶形成了鲜明的特色﹐产生了成熟的作品﹐对欧洲各国有很大的影响。它的代表作是孚-勒-维贡府邸花园(建于1656~1671)和凡尔赛宫园林﹐创作者是A.勒诺特尔。这时期的园林艺术是古典主义文化的一部分﹐所以法国园林艺术在欧洲被称为古典主义园林艺术﹐以法国的宫廷花园为代表的园林则被称为勒诺特尔式园林。

公元十七世纪末

法国尽量运用一切文化艺术手段来宣扬君威

十七世纪末,欧洲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加速进行着,君主专制政权成了资产阶级和就贵族共

同镇压农民和城市平民的国家机器。法国在当

时已经是世界上最强大的中央集权的君主国

家,国王路易十四建立了一个绝对君权的中央

政府,尽量运用一切文化艺术手段来宣扬君主

的权威。宫殿和园林作为艺术创作当然也不例

外,巴黎近郊的凡尔塞宫(Versallei) 就是

一个典型的例子。

凡尔塞宫占地极广,大约有六百余公顷。是路易十四仿照财政大臣副开的围攻园,的样式而建成的,包括“宫”和“苑”两部分。广大的苑林区在宫殿建筑的西面,由著名的造园家靳诺特

( Andri Le Notre )设计规划。它有一条自宫殿中央往西延伸长达二公里的中轴线,两侧大片的树林把中轴线衬托成为一条宽阔的林荫大道,自西向东一直消逝在无垠的天际。林荫大道的设计分为东西两段:西段以水景为主,包括十字型的大水渠和阿波罗水池,饰以大理石雕像和喷

泉。十字水渠横碧的北段为别墅园“大特里阿农”

(Grand Trianon), 南端为动物饲养园。东端的开阔平地上则是左右对称布置的几组大型的“绣毯式植坛”。大林荫道两侧的树林隐藏地布列着一些洞府、水景剧场( Water Theatre )迷宫、小型别墅等,是比较安静的就近观赏的场所。树林里还开辟出许多笔直交叉的小林荫路,它们的尽端都有对景,因此形成一系列的视景线

(Vista) ,故此种园林又叫做视景园 (Vista

Garden). 。中央大林荫道上的水池、喷泉、台阶、保坎、雕像等建筑小品以及植坛、绿篱均严格按对称均齐的几何格式布局,是为规整式园林的典范,较之意大利文艺复兴园林更明显的反映了有组织有秩序的古典主义原则。它所显示的恢弘的气概和雍容华贵的景观也远非前者所能比拟。

公元十八世纪初期

英国的风景式园林的盛行

英伦三岛多起伏的丘陵,十七、八世纪时由于毛纺工业的发展而开辟了许多牧羊的草场。如茵的草地、森林、树丛与丘陵地貌相结合,构成了英国天然风致的特殊景观。这种优美的自然景观促进了风景画和田园诗的兴盛。而风景画和浪漫派诗人对大自然的纵情讴歌又使得

英国人对天然风致之美产生了深厚的感情。这种思潮当然会波及园林艺术,于是封闭的“城堡园林”和规整严谨的“靳诺特式”园林逐渐被人们所厌弃而促使他们去探索另一种近乎

自然,反朴归真的新的园林风格——风景式园林。

英国的风景式园林兴起于十八世纪初期。弯曲的道路、自然式的树丛和草地、蜿蜒的河流,讲究借景和与园外的自然环境相融合。为了彻底消除园内景观景观界限,英国人想出一个办法,把园墙修筑在深沟之中即所谓“沉墙”。

当这种造园风格盛行的时候,英国过去的许多出色的文艺复兴和靳诺特式园林都被平毁而

改造成为风景式的园林。

公元十八、十九世纪

靳诺特风格和英国风格的平行发展

十八、十九世纪的西方园林可以说时靳诺特风格和英国风格这两大主流的并行发展、互为消

长的时期,当然也产生出许多混合型的变体。

公元十九世纪后期

大工业的发展,郊野地区开始兴建别墅园林

十九世纪后期,由于大工业的发展,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的城市日愈膨胀、人口愈集中,大城市开始出现居住条件明显两极分化的现象。劳动人民聚居的“贫民窟”(Slum)环境污秽,嘈杂。即使在市政府设施完善的资产阶级住宅区也由于地

价昂贵,经营宅园不易。资产阶级纷纷远离城市寻找清净的环境,加之以现代交通工具发达,百十里之遥朝发夕至。于是,在郊野地区兴建别墅园林成为一时风尚,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是这类园林最为兴盛的时期。

许多学者已经看到城市建筑过于稠密和拥挤所造成的后果特别是终年居住在贫民窟里面的工

人阶级迫切需要优美的园林环境作为生活的调

剂。因此,在提出种种城市规划的理论和方案设想的同时也考虑到园林绿化的问题。其中霍华德( E.Howard )倡导的“花园城”不仅是很有代表性的一种理论,而且在英国、美国都有若干实践的例子但并未得到推广。至于其他形形色色的学说则大都是资本主义制度下不易实现的空想。

另一方面,在资产阶级居住区却也相应出现了一些新的园林类型:比较早的如象伦敦花园广场;

稍后,纳许将公园纳入住宅区的规划中。

二十世纪以来(一战以后)

现代流派的迭兴产生了现代园林

第一次世界大站以后,造型艺术和建筑艺术中的各种现代流派迭兴,园林也受到他们的潜移默化。把现代艺术和现代建筑的构图则运用于造园设计,好象靳诺特式园林之运用古典主义建筑的原则一样,从而形成一种新型风格的“现代园林”。这种园林的规划讲究自由布局和空间的穿插,建筑、水、山和植物讲究体形、质地、色彩的抽象构图,并且还吸收了日本庭园的某些意匠和手法。现代园林随着现代建筑和造园技术的发达而风行于全世界,至今仍方兴未艾。

中国园林史

园林的最初形式——商朝的囿

春秋战国的囿苑

在古代,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的历史阶段,一个脱离生产劳动的特殊阶层出现以后,经济基础以及技术、材料达到一定的水平,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态与文化艺术等开始达到比较发达的阶段,这时才有可能兴建和从事于以游乐休息为主的园林建筑。

商朝的囿,多是借助于天然景色,让自然环境中的草木鸟兽及猎取来的各种动物滋生繁育,加以人工挖池筑台,掘沼养鱼。范围宽广,工程浩大,一般都是方圆几十里,或上百里,供仅隶主在其中游憨、礼仪等活动,已成为奴隶主娱乐和欣赏的一种精神享受。在囿的娱乐活动中不只是供狩猎,同时也是欣赏自然界动物活动的一种审美场所。据《述异记》上记载:“吴王夫差筑姑苏台,三年乃成,周旋诘屈、横豆五里,祟馆土木,弹耗人力,宫妓数千人,上别立春宵宫作长夜之饮”。“吴王于宫中作海灵馆、馆娃阁、铜构玉槛,宫楹槛,珠玉饰之”,可以看出当时的宫室不仅规模宏大,而且也非常华丽。

另据记栽,吴王夫差曾造梧桐园(今江苏吴

县),会景园(在嘉兴)。记载中说:“穿沿凿池,构亭营桥,所植花木,类多茶与海棠”,这说明当时造园活动用人工池沼,构置园林建筑和配置花木等手法已经有了相当高的水平,上古朴素的囿的形式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秦汉宫苑

一、秦统大规模的宫苑建筑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物质、经济、思想制度等方面做了不少统一的工作。为了防范旧贵族的反抗,迁徒六国贵族和豪富十二万户于咸阳及南阳、巴蜀等地,削弱他们的政治、经济势力。秦始皇在咸阳营造宅地,“写放”(即照样画下)六国宫室,照式建筑在北阪上,可说是集中国建筑之大成,使建筑技术和艺术有了进一步发展。囿也得到了进—步发展,除游乐狩猎的活动内容外,囿中开始建“宫”设“馆”,增加了帝王在其中寝居,以及静观活动的内容。

二、汉代的文化和宫苑

西汉(公元前206~公元24年),刘邦建立西汉王朝后,在政治、经济方面基本上承袭了秦王朝的制度。西汉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发展最快、最活跃的时期之一,主要原因是秦末农民大起义之后,政治情况有所改善,地主经济得到大发展。

汉初商业发达,富商大贾的奢侈生活不下王侯。地主、大商为此也经营园囿,来满足他们寻

欢作乐的需要。

汉武帝刘彻在国力强盛之时,政治、经济、军事都很强大,并且在此时大造宫苑。把秦的旧苑上林苑,加以扩建形成为苑中有宛,苑中有宫,苑中有观。

?园林布局中,栽树移花、凿池引泉不仅已普遍运用,并且也非常注意到如何利用自然与改造自然,而且也开始注重石构的艺术,进行叠石造山,这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造园手法,自然山水,人工为之。苑内除动植物景色外,还充分注意了以动为主的水景处理,学习了自然山水的形式,以期达到坐观静赏、动中有静的景观目的。?建筑群成为苑的主体,无论从内容、形式、构思立意,以及造园手法、技术、材料等各方面,都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应该说是真正具有了我国园林艺术的性质。

魏晋南北朝的园林艺术

魏晋南北朝在中国历史上有过一个长期的混乱时代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代园林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文人雅士厌烦战争,玄谈

玩世,寄情山水,风雅自居。豪富们纷纷建

造私家园林,把自然式风景山水缩写于自己

私家园林中。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著名画家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提出的六法,对我国园林艺术创作中

的布局、构图、手法等,都有较大的影响。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

据《洛阳伽兰记》记载::“当时四海晏清,八荒率职……。于是帝族王侯、外戚公主,擅山海之富、居川林之饶,争修园宅,互相竞争,祟门丰室、洞房连户,飞馆生风、重楼起雾。高台芸榭,家家而筑;花林曲池,园园而有,莫不桃李夏绿,竹柏冬青”。“入其后园,见沟读赛产,石蹬碓尧。朱荷出池,绿萍浮水。飞梁跨阁,高树出云。”从以上的记载中可以看出,当时洛阳造园之风极盛。在平面的布局中,宅居与园也有分工,“后园”是专供游憩的地方。石蹬碓尧,说明有了叠假山。朱荷出池,绿萍浮水。桃李夏绿,竹柏冬青的绿化布置,不仅说明绿化的树木品种多,而且讲究造园的意境,也即是注意写意了。私家园林在魏晋南北朝已经从写实到写意。例如北齐庚信的《小园赋》,说明了当时私家园林受到山水诗文绘画意境的影响,而宗炳所提倡的山水画理之所谓“坚画三寸当千仞之高,横墨数尺体百里之回”,这成为造园空间艺术处理中极好的借鉴。

自然山水园的出现,为后来唐、宋、明、清时期的园林艺术打下了深厚的基础。

佛寺丛林

佛寺园林的建造,都需要选择山林水畔作为参禅修炼的洁净场所。因此,他们选址的原则是:一是近水源,以便于获取生活用水;二是要靠树林,既是景观的需要,又可就地获得木材;三是地势凉爽、背风向阳和良好的小气候。具备以上

三个条件的往往都是风景幽美的地方,“深山藏古寺”就是寺院园林惯用的艺术处理手法。寺院丛林已经有了公共园林的性质。帝王臣贵各造范囿宅园,独享其乐,而穷苦的庶民百姓,只有到寺院园林中去进香游览。由于游人多,求神拜佛者都愿施合,这又从经济上大大促进了我国不少名山大川,如庐山、九华山、雁荡山、泰山、杭州的西湖等的开发。

皇家园林

北魏洛阳的皇家园林,在《洛阳伽兰记》记载中还有“千秋门内北有西游园,园中有凌云台,那是魏文帝(苔五)所筑者,台上有八角井。高视于井北造凉风观,登之远望,目极洛川。

从记载中可以略见魏晋南北朝时期,皇家园林的简单情况。比起当时的私家园林来看,它已具有规模大、华丽、建筑量大,但却没有私家园林富有曲折幽致、空间多变的特点。

洛阳是东汉、魏、西晋、北朝历代的首都,城址在今洛阳市区东面约十五公里。东汉末年,在洛阳已有皇家园林十余所之多,魏、晋时期在汉旧有的基础上又加以扩建,如芸林苑就是其中之一,它是魏明帝时加以扩建的。

芸林苑

可以说是仿写自然,人工为主的一个皇家园林,园内的西北面以各色文石堆筑为土石山,东南面开凿水池,名为“天渊池”,引来谷水绕过主要殿堂前,形成园内完整的水系。沿水系有雕刻精致的小品,形成很好的景况。又有各种动物充其中和种树木花草,还有供演出活动的场所。从布局和使用内容来看,既继承了汉代苑囿的某些特点,而又有了新的发展,并为以后的皇家园林所模仿。

隋唐苑园

隋朝的宫苑

隋炀帝杨广是我国历史上以荒唐著名的皇帝,隋朝虽短,但在我国建筑史上却留下了许多令后人眩目的建筑作品。如大运河,今天仍是我中华民族的骄傲;兴建大兴城(即唐长安),以空前的规模与布局独步世界城市;河北赵县的安济桥,无论是从工程结构还是艺术造型,都是世界第一流的杰作;敦煌、龙门等石窟,表现出佛教艺术民族化的新趋向。

隋炀帝大业元年(606年)在洛阳兴建的西苑,是继汉武帝上林苑后最豪华壮丽的一座皇家园林。是以人工叠造山水,并以山水为园的主要脉络,特别是龙鳞渠为全园的一条主要水系,贯通十六个苑中之园,使每个庭院三面临水,因水而活,并跨飞桥,建逍遥亭,丰富了园景。绿化布置不仅注意品种,而且隐映园林建筑,隐露结合,是非常注意造园的意境,形成了环境优美的园林建筑。每个庭院虽是供妃嫔居住,但与皇帝禁宫有着明显的不同,对以后的唐代宫苑带来较大的影响。

唐代宫苑

唐朝园林从仿写自然美,到掌握自然美,由掌握到提炼,进而把它典型化,使我国古典园林发展形成为写意山水园阶段。唐朝文人画家以风雅高洁自居,多自建园林,并将诗情画意融贯于园林之中,追求抒情的园林趣味。说园林是待,但它是立体的诗;说园林是画,但它是流动的画。

代表人物:王维-----陕西蓝田县南终南山下作辋川别业

辋川别业是有湖水之胜的天然山地园,别业所处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未必胜过南方,但由于在造园中吸取了诗情画意的意境,精心的布置,充分利用自然条件,构成湖光山色与园林相结合的园林胜景。再加上有诗人的着力描绘,使得辋川别业处处引人入胜,流连忘返,犹如一幅长长的山水画卷,淡雅超逸,耐人寻味,既有自然情趣,又有诗情画意。

唐朝所建著名园林之一是华清官

华清官的最大特点是体现了我国早期出现的自然山水园林的艺术特色,随地势高下曲折而筑,是因地制宜的造园佳例。

宋元苑园

宋代园林

唐诗宋词,这在我国历史上是诗词文学的极盛时期,绘画也甚流行,出现了许多著名的山水诗、山水画。而文人画家陶醉于山水风光,企图将生活诗意化。借景抒情,融汇交织,把

缠绵的情思从一角红楼、小桥流水、树木绿化中泄露出来,形成文人构思的写意山水园林艺术

宋代的造园活动由单纯的山居别业转而在城市中营造城市山林,由因山就涧转而人造丘壑。因此大量的人工理水,叠造假山,再构筑园林建筑成为宋代造园活动的重要特点。

北宋洛阳园林实例

特点:园景与住宅分开,园林单独存在,专供官僚富豪休息、游赏或宴会娱乐之用

一)、属于花园类型:

1、天王院花园子

2、归仁园

3、李氏仁丰园

二)、属于游憩园类型:

1、董氏园林

2、刘氏园

3、丛春园

4、松岛

5、紫金台张氏园

6、独乐园

7、吕文穆园

三)属于宅园类型:

1、富郑公园

2、环溪,王开府宅园

3、苗帅园

4、赵韩王园

5、大字寺园

南宋园林

这一时期的写意山水园,因地制宜地建造在城市之中,称为城市园林,这是唐、宋时期园林的一种类型。

这一时期园林艺术的另一种类型是在自然胜区,以原来自然风景为基础,加以人工规划、布置,创造出各种意境的自然风景园。此种园林又受文

人画家的影响,也具有写意园林艺术的特色。所不同的是,建于城市中的写意山水国往往都是人工为主,兼有写意的艺术特色,显得更完美。而自然风景园则以原来的自然风景为基本条件,经人为加工组织。 1071年,苏东坡在这里组织修建了长堤,后人为纪念他,定命为苏堤。用一条长堤,既把西湖湖水起到划分空间的作用,增加西湖水面空间的层次,丰富了西湖水面景色,而且苏堤本身又是非常重要的一景。这种大范围巾的设计构思,可以说是我国最早期城市园林的极好实例之一。

从唐、宋众多的园林实例中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园林的基本形式有以艮岳为代表的皇家宫苑,以杭州等地为代表的自然式城市风景园,或以洛阳等地为代表的私家园林。这些不仅在形式,而且在造园手法等方面,进一步开创了我国园林艺术的一代新风,达到了极高的境界。

公共园林性质的寺院丛林在唐宋也有所发展,如在我国的一些名山胜景庐山、黄山、嵩山、终南山等地,修建了许多寺院,有的既是贵族官僚的别庄,往往又作为避暑消夏的去处。

这一时期园林艺术总的特点是,效法自然而又高于自然。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极富诗情画意,形成人们所说的写意山水园。在杭州等这种本来就具备丰富的风景资源的城市,到了唐、宋,特别是宋朝,极注意开发,利用原有的自然美景,逢石留景,见树当荫,依山就势,按坡筑庭等因地制宜的造园,逐步发展成为更为美丽的风景园林城市。

在具体造园的手法上,也有很大的提高。如为了创造美好的园林意境,造园中很注意引注泉流,或为池沼,或为挂天飞瀑。临水又置以亭、榭等,注意划分景区和空间,在大范围内组织小庭院,并力求建筑的造型、大小、层次、虚实、色彩并与石态、山形、树种、水体等配合默契,融为一体,具有曲折、得宜、描景、变化等特点,构成园林空间犹如立体画的艺术效果。以上手法,在小小的私家园林中,用得比较普遍。园林建筑的造型到了宋代,几乎可以说达到了完美的程度,木构建筑那种相互之间的恰当比例关系,并用预先制好的构件成品,采用安装的方法,这在宋代是了不起的成就,形成了木构建筑的顶峰时期。而在宋不仅有了这种理论与实践经验的总结,还有了专门造假山的“山匠”。这些能“堆垛峰峦,构置涧壑,绝有天巧……”的能工巧匠,为我国园林艺术的营造和发展,都作出了极为宝贵的贡献,他们才是园林的真正创造者。由于唐、宋打下了非常厚实的造园艺术基础,才使我国明、清时期的园林艺术,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元代的宫苑

元朝在园林建设方面不象宋朝,没有多大的发展,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元大都和太液池元代太液池万岁山的总体布局设计是:正中山顶是广寒殿,是元世祖忽必烈时的主要宫

殿,元代不少盛典是在这里举行的。广寒殿左有

金露亭,右有玉虹亭,广寒殿前有三殿并列,中为仁智,左为介福,右为延和。方壶、瀛洲两亭一左一右对称相望。

元代私家园林也有所建,如苏州的狮子林等。但与宋朝时期所建园林不能比拟。

园林艺术的集盛时期——明清

明清时期的皇家园林

明、清是我国园林建筑艺术的集大成时期,此时期规模宏大的皇家园林多与离宫相结合,建于郊外,少数设在城内的规模也都很宏大。其总体布局有的是在自然山水的基础上加工改造,有的则是靠人工开凿兴建,其建筑宏伟浑厚、色彩丰富、豪华富丽。

明、清的园林艺术水平比以前有了提高,文学艺术成了园林艺术的组成部分,所建之园处处有画景,处处有画意。

明、清时期造园理论也有了重要的发展,出现了明末吴江人计成所著的《园冶》一书,这一著作是明代江南一带造园艺术的总结。该书比较系统地论述了园林中的空间处理、叠山理水、园林建筑设计、树木花草的配置等许多具体的艺术手法。书中所提“因地制宜”、“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等主张和造园手法,为我国的造园艺术提供了理论基础。

风格比较

严谨凝重的园林审美风格

古希腊

由许多奴隶制的城邦国家组成,公元前五百年,以雅典城邦为代表的完善的自由民主政治带来了文化、科学、艺术的空前繁荣,园林的建设也很兴盛。

第一类是供公共活动浏览的园林

第二类是城市的住宅,四周以柱廊围绕成庭院,庭院中散置水池和木。

第三类是寺庙园林即以神庙为主体的园林风景区。

罗马

继承古希腊的传统而着重发展了别墅园( Villa Garden )和宅园这两类,别墅园的修建在郊外和城内的丘陵地带,包括居住房屋、水渠、水池、草地和树林。

公元七世纪,阿拉伯人征服了东起印度河西到伊比利亚半岛的广大地带,建立一个横跨亚、非、拉三大洲的伊斯兰大帝国,

1、阿拉伯人早先原是沙漠上的游牧民族,祖先逐水草而居的帐幕生涯,对“绿洲”和水的特殊感情在园林艺术上有着深刻的反映;

2、受到古埃及的影响从而形成了阿拉伯园林的独特风格;以水池或水渠为中心,水经常处于流动的状态,发出轻微悦耳的声音。建筑物大半通透开畅,园林景观具有一定幽静的气氛。

3、伊斯兰教教义的约束,在这个广大的地区内

仍然保持着伊斯兰文化的共同特点。

秀美韵致的园林审美风格及其哲学和文化根源

中日比较

其共同点是:首先,空间上同在世界东方。其次,在文化背景上同属于东方文化类群。第三是生理上同属于一个人类来源。这是审美主体的生理比较。洪积世时中日存在陆桥,此时产生的北京周口店山顶洞人和广西柳江人,与日本港川人相近。种种迹象表明,中日两国人有共同的祖先。其不同点,归纳为以下几点:

第一,从形体特征上看,虽有共同的祖先,但是路桥的消失使中国人与日本人在各自的自

然环境生长繁衍,形成了许多不同的生理特征。如中国人比日本人高大,就影响到他们对审美客体的形式美在尺度大小的认定。中国人手长脚长身高眼高视点高,于是营造园林的规模大,景点的高度高,建筑的高度高。以较大的单体景点来适应更高的视点需求、来象征更高大的形体特征。

第二,从空间特征上看,中国人在大陆,以山为伴,故园林内容以山景再现为主。日本人在海岛,以水为伴,故园林内容以海景再现为主。这也是山型与水型园林的根源。

第三,从心里结构来看,中日两国人分属于山型和水型心理。所谓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中国人偏于仁义,日本人偏于智慧。水主柔,善变,故日本园林史上类型变化较多,有山水式苑园和枯山水,有寝殿造园林和书院造园林,有石庭和茶亭,而且皇家、私家、寺院园林差异也不大。

第四,从历史角度看,中国人类社会的历史较长,相应的园林史也较长。因此,在园林艺术熏陶之下的中国人,园林审美积淀较厚,且较一致。相反地,日本人的审美积淀较薄,水平参差较大。

第五,从民族亚群看,以汉族为审美主体的中国人与日本民族在风俗人情上的区别,表现为喜好和禁忌等。如中日崇尚的色分别为黄色和紫色;中国人尚华丽,日本人尚朴素。这些差异同样影响建筑色彩和造型。

第六,从文武类型上看,中日两国园林主体分属于文人集团和武人僧人集团。前者的皇家集团和僧人集团的审美标准和趋势,总是向文人集团靠近,故园林呈现出文人化的趋势。文人园数量多、分布广。日本武人集团在政治上、僧人在思想上,统治达近千年,故武家园林和寺社园林获得东经济和政治上独立,并得到长足发展。

第七,中国人对文学艺术的把握能力较高,技法为熟练和老到。日本人对于宗教思想的把握能力较高,技法较为娴熟。 17,18世纪时由于毛纺工业的发展而开辟了许多牧羊的草场。如茵的草地、森林、树丛与丘陵地貌相结合,构成了英国天然风致的特殊景观。这种优美的自然景观促进了风景画和田园诗的兴盛。而风景画和浪漫派诗人对大自然的纵情讴歌又使得英国人对天

然风致之美产生了深厚的感情。这种思潮当然会波及园林艺术,于是封闭的“城堡园林”和规整严谨的“靳诺特式”园林逐渐被人们所厌弃而促使他们去探索另一种近乎自然,反朴归真的新的园林风格——风景式园林。

富丽典雅的园林审美风格

法国古典园林

17世纪是法国古典主义园林的天下。以商迪府邸、孚-勒-维贡府邸和凡尔赛宫为代表的法国古典园林,是规则的几何式园林的登峰造极之作。崇尚开放,流行整齐、对称的几何图形格局,通过人工美以表现人对自然的控制和改造,显示人为的力量。它一般呈具有中轴线的几何格局:地毯式的花圃草地、笔直的林阴路、整齐的水池、华丽的喷泉和雕像、排成行的树木(或修剪成一定造型的绿篱)、壮丽的建筑物等,通过这些布局反映了当时的封建统治意识,满足其追求排场或举行盛大宴会、舞会的需要。其最有代表性的是巴黎的凡尔赛宫。

唯理与缘情古典主义是17世纪下半叶法国文

化艺术的最主要潮流,它的哲学基础源于自然科学早期重大成就所形成的唯理论哲学观。唯理论的代表人物笛卡尔认为,艺术中最重要的是:结构要像数学一样清晰明确,合乎逻辑。而且,法国古典主义建筑理论认为,古罗马的建筑就包含着这种超乎时代、民族的绝对规则。因而,古典主义者强调整齐划一、秩序、均衡、对称,平面构图上崇尚圆形、正方形、直线等几何图案和线形分割。法国古典主义园林风格正是在这种唯理的美学思想下形成的,它体现的是一种理性的思想内涵。

中国皇家园林

中国古典园林深受绘画、诗词和文学的影响。由于诗人、画家直接参与造园和经营,中国园林一开始便带有诗情画意的浓厚感情色彩。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主要为释道儒三家,儒家重人伦礼法,以仁和义为基;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思想崇尚自然,追求虚静,逃避现实;佛家所宣扬的“修身养性、度己度人”和儒家的人伦礼学、道家的追求清静无为等思想境界,如出一辙。它们的哲学思想之间并无尖锐冲突,而某些方面却又可以互补。在这些哲学思想的影响下,中国造园思想与西方唯理主义的因素相反,处处充满着生活气息并浸透着人的主观感情。可见,中国造园的美学基础在于“缘情”。

阿房宫与上林苑

秦始皇在陕西渭南建的信宫、阿房宫不仅按天象来布局,且“弥山跨谷,复道相属”,在终南山顶建阙,以樊川为宫内之水池,气势雄伟壮观皇

家园林的发展

魏晋南北朝时期(220年-589年),皇家园林的发展处于转折时期,虽然在规模上不如秦汉山水宫苑,但内容上则有所继承与发展。例如,北齐

高纬在所建的仙都苑中堆土山象征五岳,建“贫儿村”、“买卖街”体验民间生活等。隋唐时期(581年-907年),皇家园林趋于华丽精致。

元明清的成熟

元明清时期(1271年-1911年),皇家园林的建设趋于成熟。这时的造园艺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又实现了一次飞跃,这个时期出现的名园如颐和园、北海、避暑山庄、圆明园,无论是在选址、立意、借景、山水构架的塑、建筑布局与技术、假山工艺、植物布置、乃至园路的铺设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成就。

元素比较------植物

古希腊园林种植一经济作物为主栽培果品、蔬菜、香料和各种调味品。

古罗马园林种植以果、菜为主,银莲花、罂粟中世纪园林种植讲究实用性有丁香、石竹、长春花、玫瑰、百合。

到文艺复兴时期已经开始种植藤蔓、蔷薇、茉莉之类的芳香植物。

西方园林史重点(复习资料)

1风景:在一定条件之中,以山水景物以及某些自然和人文现象所构成的足以引起人们审美和欣赏的景象。 景物、景感和条件是构成园林的三类基本要素。 2园林产生的原因:人类有了创造美的愿望;有了创造美的能力;人类的生活环境远离了大自然并感到不适。 园林的艺术特点:厚古薄今 西方园林的艺术形式分为:意大利文艺复兴园林和法国古典古典主义园林为代表的规则式园林;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为代表的不规则式园林。 园林的美学观点:规则式唯理主义哲学17世纪;不规则式经验主义哲学17世纪末 园林自然观:规则自然本身是不完美的 3世界第一大河亚马逊河,第二大河尼罗河。 4西方园林在古埃及和古巴比伦的影响下,经历古希腊古罗马的发展,到文艺复兴时期走向成熟 5古埃及园林大致有宅园、圣苑、墓园三种类型。特征:(干燥炎热)多沿尼罗河河谷与三角洲分布,临近河流水渠建造,地势平缓;严整对称布局方形或矩形,入口门楼塔楼;多水池水渠棚架。 古巴比伦园林形式上大致有猎苑、圣苑、宫苑三种类型。特征:(森林资源丰富)多建在高地上;宫殿寺庙常建在土台上,猎苑稍改自然条件,其余规则式;多采用屋顶花园形式。 希腊园林主要有宫廷庭院、住宅庭院、公共园林、文人学园;形式主要有柱廊园、屋顶花园、圣林、竞技场。特征:规则式;行道树。 古罗马类型大致有庄园、柱廊园、公共园林。特点:丘陵为主;有序规则;柱廊花架浴室雕塑绿篱。 6古希腊开始兴建公共园林。万神庙:罗马最古老的建筑。 7西蒙简易在雅典街道上种悬铃木庇荫,是欧洲有关行道树最早的记载。 8双面回廊:两侧均为列柱,没有实墙,在廊中可以观赏两面景色。 9雉堞墙:实墙和空洞有规律的出现女儿墙顶的形式,源于防守功能的射剁,后为装饰母题。 10文艺复兴运动:14世纪从意大利开始,15世纪遍及西欧,资产阶级在思想文化领域中反封建反宗教神学的运动,前后历时300年,以人文主义为核心。 11模纹花坛:以色彩鲜艳的各种矮生性、多花性的草花或观叶草本为主,在平面上栽种出种种图案来,看上去犹如地毡,又称毛毡花坛。 12台地园特征:16世纪后半叶,多建在郊外的丘陵坡地上,在府邸留有开阔、可供眺望的远景,庄园设计严谨对称的几何构图,并用过度与渐变的手法使整形式园林与园外自然相互渗透过渡。 13利物浦伯肯海德公园是第一所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公共园林。英国 14洛可可风格:洛可可含有螺壳的意思,指在造型艺术中善用蜷曲的线条和繁复装饰的风格。追求轻巧纤丽、艳丽柔媚、变化生动的形式。 风格主义:意大利16世纪后期的美术流派,自如运用古典元素和视幻效果,构图非理性或具有戏剧性,代表着文艺复兴渐趋衰落后出现的追求形式的保守倾向。 巴洛克:反对墨守成规,追求自由奔放,直至出现一种追新求异表现手法夸张的倾向。倾向于烦琐的细部装饰,喜运用曲线技巧来加强立面效果,爱好以雕塑或浮雕来形成建筑物华丽的装饰。 哥特:11世纪下半夜起源于法国,空灵、纤瘦、高耸、尖峭。 罗马式:以厚重的石造墙壁、高大巍峨的塔楼、半圆形拱穹结构和交叉拱穹的广泛应用为主要特征。 15法国园林特征:均衡稳定的构图和庄重典雅的风格 16法国勒诺特尔园林:表现皇权至上的主题思想;总体布局上,府邸总是全园的中心,通常建造在地势的最高处;表现庄重

园林史发展概论(园林史)

园林是在一定自然条件和人文条件综合作用下形成的优美的景观艺术作品,而自然条件复杂多样,人文条件更是千奇百态。如果我们剖开各种独特的现象而从共性视角来看,园林的形成离不开大自然的造化,社会历史的发展和人们的精神需要等三大背景。 1 自然造化。伟大的自然具有移山填海之力,鬼斧神工之技。既为人类提供了花草树木、鱼虫鸟兽等多姿多彩的造园材料,又为人类创造了山林、河湖、峰峦、深谷、瀑布、热泉等壮丽秀美的景观,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和艺术魅力,这就是所谓的自然美。 自然美是不同国家,然而,各民族对自然美或自然造化的认识存在着较显著的差异。西方传统观点认为,自然本身只是一种素材,只有借助艺术家的加工提炼,才能达到美的境界,因此,认为整形灌木,修剪树木,几何式花坛等经过人工处理的“自然”与真正的自然本身比较,是美的提炼和升华。 中国传统观点认为,自然本身就是美的化身,构成自然美的各个因子都是美的天使,如花木虫鱼等是不能加以改变的,否则就破坏了天然、纯朴和野趣。但是,中国人尤其是中国文人观察自然因子或自然风景往往融入个人情怀,借物喻心,把状写自然美的园林变成挥洒个人感情的园地。所以,中国园林讲究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反映一种对自然美的高度凝炼和概括,把人的情愫与自然美有机融合,以达到诗情画意的境界。 而英国风景园林的形成也离不开英国人对自然造化的独特欣赏视角。他们认为大自然的造化美无与伦比,园林愈接近自然则愈达到真美境界。因此,刻意模仿自然、表现自然、再现自然、回归自然,然后使人从自然的琅嬛妙境中油然而生发万般情感。 可见,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园林形成中各以不同的方式利用着自然造化。自然造化形成的自然因子和自然物为园林形成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2 社会历史发展。园林的出现是社会财富积累的反映,也是社会文明的标志。它必然与社会历史发展的一定阶段相联系;同时,社会历史的变迁也会导致园林种类的新陈代谢,推动新型园林的诞生。 人类社会初期,主要以采集渔猎为生,经常受到寒冷、饥饿、禽兽、疾病的威胁,生产力十分低下,当然不可能产生园林。直到原始农业出现,开始有了村落,附近有种植蔬菜、果园的园圃,有圈养驯化野兽的场所,虽然是以食用和祭祀为目的,但客观上具有观赏的价值,因此开始产生了原始的园林,如中国的苑囿,古巴比伦的猎苑等。 生产力进一步发展以后,园林经历了由萌芽到形成的漫长的历史演变阶段,在长期发展中逐步形成了各种时代风格、民族风格和地域风格。如古埃及园林、古希腊园林、古巴比伦园林、古波斯园林等。 后来,又随着社会的动荡,野蛮民族的入侵,文化的变迁,宗教改革,思想的解放等社会历史的发展变化,各个民族和地域的园林类型、风格也随之变化。就以欧洲园林为例,中世纪之前,曾经流行过古希腊园林、古罗马园林;中世纪1300多年风行哥特式寺院庭园和城堡园林;文艺复兴开始,意大利台地园林流行,宗教改革之后法国古典主义园林勃兴,而资产阶级革命的成功加速了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的发展。这一事实表明,园林是时代发展的标志,是社会文明的标志,同时,随着社会历史变迁而变迁,社会文明进步而发展。 3 人们的精神需要。园林的形成又离不开人们的精神追求,这种精神追求来自神话仙境,来自宗教天堂,来自文艺浪漫,来自对现实田园生活的回归。 古希腊神话中的爱丽舍田园和基督教的伊甸园,曾为人们描绘了天使在密林深处,在山谷水涧无忧无虑地跳跃、嬉戏的欢乐场景;中国先秦神话传说中的黄帝悬圃、王母瑶池、蓬莱琼岛,也为人们绘制了一幅山岳海岛式云蒸霞蔚的风光;文学艺术创造的“乐园”对现实园林的形成有重要的启迪意义,同时,文学艺术的创作方法,对美的追求和人生哲理的揭示,亦对园林设计、艺术装饰和园林意境的深化等,都有极高的参考价值。古今中外描绘田园风光的诗歌和风景画,对自然风景园林的勃兴曾经起到积极作用。

中外园林史复习重点

中国园林被誉为“世界园林之母”。中国的风景式园林与西方规整式园林、伊斯兰规整式园林式世界公认的三大园林体系 园林的形成离不开三大背景: 大自然的造化 社会历史的发展 人们的精神需要 ?西方传统观点认为: ?自然本身只是一种素材,只有借助艺术家的加工提炼, 才能达到美的境界,而离开了艺术家的努力,自然本身不会成为艺术品,亦不能最大限度地展现其魅力。因此,认为整形灌木、修剪树木,几何式花坛等经过人工处理的“自然”,与真正的自然本身比较,是美的提炼和 升华。 中国传统观点认为: 自然本身就是美的化身,构成自然美的各个因子都是美的天使。 但中国人尤其是中国文人观察自然因子或自然风景往往融入个人情怀,借物喻心,把状写自然美的园林变成挥洒个人感情的园地。所以,中国园林讲究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反映一种对自然美的高度凝练和概括,把人的情愫与自然美有机融合,以达到诗情画意的境界。 ?英国则人认为: ?大自然的造化美无与伦比,园林愈接近自然则愈达到真美境 界。因此,可以模仿自然、表现自然、再现自然、回归自然,然后使人从自然的妙境中油然而生发万般情感。 ?园林组成要素:建筑——建筑营造 ?山石——筑山 ?水体——理水 植物——植物配置 封建农业文明园林特点(作用): 1)为统治阶级服务 2)相对封闭性和内向性 3)追求美的观赏和精神愉悦 4)主要由工匠、文人、艺术家完成 工业文明时期园林特点(作用): 1)向社会全体居民开放 2)由封闭的内向型转变为开放的外向型 3)追求观赏美和陶冶情操,同时重在发挥园林的环境生态效益和

社会效益 中国园林发展的历史阶段: 夏、殷、周 秦、汉——————园林的生成期 魏晋南北朝————————园林的转折期 隋、唐————————园林的全盛期 两宋——————————园林的成熟初期 元明清——————————园林的成熟后期 1、园林的生成期主要内容介绍(殷周秦汉): ?1)比较幼稚的初级阶段,1200多年。 ?2)造园主流是皇家园林,重在秦汉时期(如上林苑) ?3)形成了三个园林雏形要素——园、囿、台 ?4)形成了三个重要思想,是影响着中国古典园林向着风景 式方向发展的重要意识形态。 ?——天人合一、君子比德、神仙思想 中国园林史发展总结:所谓中国园林史,就是一部农业文明下的园林史。它不同于农业文明时代的欧洲园林那样,呈现出各个时代迥然不同形式、风格的此起彼伏、更嬗演变,各个地区迥然不同的形式、风格的相互影响,复合变异。它是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的自我完善,因而表现出稳定的、缓慢的、持续不断的历史演变风格。 中国古典园林历史发展阶段及其特点: ?园林生成期——殷周秦汉——以帝王贵族狩猎为主,园林表 现为苑囿的形式。 ?园林转折期——魏晋南北朝——是山水园的奠基时期,出现 了以再现自然山水为主题的自然山水园,奠定了以后中国山水园历史发展进程中艺术风格的基础。 ?园林全盛期——隋唐——园林进入全面发展时期,文人画家 描绘自然景物之风盛行,造园艺术更倾向于追求朴素的自然美,并发展到以诗情画意的园林意境创作的阶段。

北林官网外国园园林史

《西方园林史》是风景园林专业的核心理论课程之一。在园林艺术史上,东方园林、 西方园林和伊斯兰园林是最具影响力的三大园林类型,对现代风景园林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从世界园林史的发展历程来看,其发展可分为六个时期:一、古代时期(公元前3000年——公元500年)二、中古时期(公元500年——1400年)三、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约公元1400年——1650年)四、欧洲勒·诺特时期法国园林(约公元1650年——1750年)五、英国自然风景式时期(约公元1750年——1850年)六、近现代公园时期(1850年至今)。 本课程着重介绍以欧洲为代表的西方园林发展历程、设计观念和设计手法,重点是以 意大利为代表的文艺复兴式园林、以法国为代表的古典主义园林,以及以英国为代表的自然风景式园林,包括园林形式产生的原因,美学思想,造园要素和手法,以及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品等。上述西方园林类型对近现代风景园林的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西方园林史课程的讲解,有助于学生开拓设计思路,提高美学修养,改变园林观念,丰富设计方法,从而提高学生对中国风景园林特征及发展趋势的认识。 开创当代中国的新园林必须以丰富的历史作为背景,立足于现实情况,大力汲取外来 的先进养分,向着现代化方向复合、变异、发展。外国园林史正是一门研究外国各种类型园林发展历史的学科。 世界园林的发展可以分为六个时期:一、古代时期(公元前3000年——公元500年)二、中古时期(公元500年——1400年)三、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约公元1400年——1650年)四、欧洲勒·诺特时期法国园林(约公元1650年——1750年)五、英国自然风景式 时期(约公元1750年——1850年)六、近现代公园时期(1850年至今)。在各个时期里介绍古埃及的底比斯园、法国的凡尔赛园林、意大利的朗特别墅园林、英国的斯托园、西班牙的阿尔罕布拉宫花园、印度的泰姬·玛哈尔陵花园,涉及乡村园林、别墅园林、宫廷式 园林、风景式园林、都市园林及其园林建筑、水景、花木等。通过学习掌握世界园林的发展进程,理解园林与国土、地理、自然、气候、地域、历史、文化、宗教及艺术的关系。 通过对外国园林史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中外园林的差异和相互的影响作用。掌握欧洲 和伊斯兰两大园林体系的特征,了解其发展进程及各阶段的园林艺术特色与分类。了解国外园林发展史上著名的园林建筑与艺术,拓宽知识面,为吸收众家之长,创造设计现代新园林提供良好的基础。

中外园林史知识点整理试题 重重点

1、囿——是中国古代供帝王贵族进行狩猎、游乐的一种园林形式。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的囿是周文王的灵囿。中国古代供帝王贵族进行狩猎、游乐的一种园林形式。通常在选定地域后划出范围,或筑界垣。囿中草木鸟兽自然滋生繁育。狩猎既是游乐活动,也是一种军事训练方式;囿中有自然景象,天然植被和鸟兽的活动,可以赏心悦目,得到美的享受。 囿:中国先秦时期的园林形式,常采用人工墙垣、篱笆等圈围山林,养育鸟兽花木,供帝王贵族狩猎、游乐观赏活动的园林,是中国园林的萌芽 2、隐逸:一种历史文化积淀,一种与仕宦相对应的概念和行为,是中国古代士人保持人格独立的一种处世方式 3、轩:建在高旷地带而环境幽静的小屋,园林中多作游人休息、观景的场所 4、舫:又称旱船、不系舟,是一种建于水边的船形建筑,前半部分多是三面临水,使人有虽在建筑中,却又犹如置身舟楫之感。 5、石像生:陵墓前安设的用玉、石等雕刻而成的人或动物的形象,主要用来显示墓主的身份等级地位,也有驱邪、镇墓的含义。 6、墓碑:初为引棺入墓穴的木柱,随埋土中,后为石碑,竖于墓道口,碑上多书刻文字,记死者事迹功勋,或标明死者身份、姓名,立碑人身份、姓名等 7、华表:又称桓表,一种圆柱形的标识性建筑物,常立于宫殿、宗庙、城垣、陵墓前,柱身常刻有花纹,柱顶有方石和立兽 8、意境——通过园林的形象所反映的情意,使游赏者触景生情,产生情景交融的一种艺术境界。9借景——就是将视线所及范围内的美景,组织到园内或景区内以丰富园林景色,扩大园林空间。 10、草堂——与别业义同,但相对别业,其规模较小,建筑较素。 11、别业——建置在郊野,供园主人休息或长期居住的地方,相对草堂,其规模较大,建筑华丽。 12、苑——秦汉以来在囿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建有宫室和别墅,供帝王居住、游乐、宴饮的一种园林类型。又称宫苑。 13、台——利用地形或在地面上垒土、筑石成台形,顶部平整,一般在台上建筑屋宇房舍或仅有围栏,供游人登高览胜的构筑物。 14台榭—在城内夯筑高数米至十几米的土台若干座,上建造殿堂屋宇。可作观景、天文台等之用。15驰道—是秦代交通幹線,在秦代道路系統中佔有重要地位。秦朝时期专供帝王行驶车马的道路。 16、阙——宫殿、祠庙和陵墓前的建筑物,通常左右各一,建成高台,台上起楼观,两阙之间有空缺,故名阙或双阙。也有作记录官爵、功绩和装饰之用的。 17、花石纲——宋徽宗时运输东南花石船只的编组。“纲”是宋代水路运输货物的组织,全国各地从水路运往京师的货物都要进行编给,一组谓之——“纲”。 18、花园——以搜集观赏花木为主,面积往往较大。 19、游憩园——供主人休息游憩的和宴会娱乐之用,园景与住宅分开,多筑城郊。 20、宅园——建在城镇中,依附于住宅,作为主—游憩、宴乐、会友、读书的园林,一般紧邻邸宅的后部,呈列宅后园的格局;或者位于邸宅一侧而成跨院。 21、曲水流觞——大家坐在水渠两旁,宅上流放置酒杯,任其顺流而下,杯停在谁的面前,谁即取饮,彼此相乐。这就叫作“曲水流觞”。 22、倪云林——倪瓒,元代著名四大家之一,著有“渔庄秋霁图” 23、张涟——明末清初造园艺术家,字南垣。善绘人像,兼工山水,以山水画意造园叠山;善制盆景,颇负盛名。 24、无心画——园林景色为了使室内外互相渗透用漏窗透为景。这种手法是清代李渔首创的,他把内墙原来挂山水画的位置开成漏窗,然后在窗外布置竹石小品之类,使是入画。这样便是真景入画,较之画幅生动百倍,他称无心画,以尺幅窗透取无心画是从暗处明处,窗花有剪影的效果,加以景的特殊为背景,从早到晚窗景图时而变。 25、李渔——字笠翁,钱塘人,生于明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李渔是一位兼擅绘画、词曲、小说、戏剧、造园的多才多艺的文人。著有《闲情偶寄》,又名《一家言》,晚年自筑荠子园。

世界园林史(西方园林和东方园林)

西方园林史 公元前三千多年 地中海东部沿岸古埃及产生世界上最早的规则式园林 地中海东部沿岸地区是西方文明发展的摇篮。 公元三千多年,古埃及在北非建立奴隶制国 家。尼罗河沃土冲积,适宜于农业耕作,但国土的其余部分都是沙漠地带。对于沙漠居民来说,在一片炎热荒漠的环境里有水和遮荫树木的“绿洲”作为模拟的对象。尼罗河每年泛滥,退水之后需要丈量土地,因而发明了几何学。于是,古埃及人也把几何的概念用之于园林设计。水池和水渠的形状方整规则,房屋和树木佾都按几何形状加以安排,是为世界上最早的规整式园林设计。 巴比伦、波斯气候干旱,重视水的利用。波斯庭园的布局多以位于十字形道路交叉点上 的水池为中心,这一手法为阿拉伯人继承下 来,成为伊斯兰园林的传统,流布于北非、西班牙、印度,传入意大利后,演变成各种水法,成为欧洲园林的重要内容。 古希腊通过波斯学到西亚的造园艺术,发展成为住宅内布局规则方整的柱廊园。古罗马继承希腊庭园艺术和亚述林园的布局特点,发展成为山庄园林。 公元前五百年 古希腊的雅典城邦及罗马别墅园宅园1、古希腊的雅典城邦 古希腊由许多奴隶制的城邦国家组成。公元前五百年,以雅典城邦为代表的完善的自由民主政治带来了文化、科学、艺术的空前繁荣,园林的建设也很兴盛。古希腊园林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供公共活动浏览的园林:早先原为体育竞技场,后来,为了遮荫而种植的大片树丛逐渐开辟为林荫道,为了灌溉而引来的水渠逐渐形成装饰性的水景。到处陈列着体育竞赛优胜者的大理石雕像,林荫下设置坐椅。人们不仅来此观看体育活动,也可以散步、闲谈和游览。政治学家在这里发表演说,哲学家在这里辩论,为此而修建专用的厅堂,另外还有音乐演奏台以及其他公共活动设施。但这种颇似与现代“文化休息公园”的公共园林存在的时间并不长,随着古希腊民主政体的衰亡而逐渐消失。第二类是城市的住宅,四周以柱廊围绕成庭院,庭院中散置水池和花木。第三类是寺庙园林即以神庙为主体的园林风景区,例如德尔菲圣山( The Mountaiin Sanctuary of Delphi )。 2、罗马别墅花园 罗马继承古希腊的传统而着重发展了别墅园( Villa Garden )和宅园这两类,别墅园的修建在郊外和城内的丘陵地带,包括居住房屋、水渠、水池、草地和树林。当时的一位官员和著作家的 Pliny 对此曾有过生动的描写:“别墅园林之所以怡人心神,在于那些爬满常春藤的柱廊和人工栽植的树丛;晶莹的水渠两岸缀以花坛,上下交相辉映。确实美不胜收。还有柔媚的林荫

中国园林史

第一章绪论 一、园林发展的四个阶段 1、原始社会时期(实用第一、娱乐第二、雏形) 2、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时期(发展快、完善之前、向观赏、欣赏变化漫长) 规整式园林——法国古典主义园林 风景式园林——中国古典主义园林 3、工业社会时期18世纪后19世纪初,现代园林的起源 世界最早的城市公园之一——纽约“中央公园” 4、二次大战后至今,后现代园林时期(生态平衡、改善人类环境、广义园林扩大) 二、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 1、按照园林基址的选择和开发方式的不同 人工山水园——最能代表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成就的一个类型 天然山水园 2、按照园林的隶属关系 皇家园林——苑、苑囿、宫苑、御苑、御园 私家园林——园、园亭、园墅、池馆、山池、山庄、别业、草堂 寺观园林 3、造园四要素:山、水、植物、建筑 4、中国古典园林是世界园林发展的第二阶段 三、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 1、本于自然、高于自然——中国古典园林创作的主旨 英国园林(理性的、客观的写实)、中国园林(感性的、主观的写意)同为风景式园林2、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尤其是人工造园,它是判断园林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中国古典园林讲究天人合一 3、诗画的情趣 4、意境的含蕴 第二章园林的生成期——殷、周、秦、汉 一、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

1、囿:王室专门圈养禽兽的场所 2、台:土堆筑而成的方形高台,登高以观天象、通神明,具有浓厚的神秘色彩 3、园:种植树木的场地 以上为三个源头,视为古典园林的原始雏型 促成生成期的中国古典园林向着风景式的方向上发展的社会因素——山水审美观念的确立 意识形态因素——天人合一、君子比德、神仙思想 二、殷、周(最大的奴隶制国家) “贵族园林” 周分为西周和东周(前半段为春秋、后为战国) 这时候的宫苑游观已经上升到主要地位,植物成为造园要素,建筑结合天然山水地貌而发挥其观赏作用,开始有了游赏为目的的水体。 楚国的章华台——“高台榭”的典型 吴国的姑苏台——山地园林 两个都是利用大自然山水环境的优势 三、秦 皇家园林的起源 1、上林苑——当时最大的一座皇家园林 是一个大型的宫殿建筑群,最主要的阿房宫,其中的兰池宫在生成期的园林发展史中占着重要的位置:首次见于史载的园林筑山、理水;堆筑岛山,求仙的功能 四、西汉的皇家园林 上林苑——山水;植物、动物;苑(园林);宫(宫殿建筑群);台(地势较高的建筑物);观;生产基地 它是一个范围及其辽阔的天然山水环境,是一个多功能的皇家园林 2、甘泉宫——类似后世的离宫御苑 3、未央宫——相当于后来的宫城 4、建章宫——类似于后世的大内御苑 他的园林一区是历史上第一座具备完整的三仙山的仙苑式皇家园林,从此“一池三山”成为皇家园林的主要模式 5、兔园 宫苑是当时皇家园林的普遍称谓,宫:以宫殿建筑群为主体,山池花木穿插其间;苑:建置

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专业硕士15年理论真题

北京林业大学 2015年风景园林专业硕士 344风景园林基础考研真题 中西方园林史部分(50分) 一、填空 1、古希腊园林按照形式分为三个类型住宅庭园、宫廷庭园、公共园林。 2、魏晋南北朝的私家园林设计取向设计精致化、_规模小型化_。 3、中世纪欧洲的园林分为寺院庭园时期和城堡庭园时期。 4、历史上第一个前宫后苑的宫苑是建章宫,是后世大内御苑的滥觞。 5、避暑山庄宫廷区中正宫的正殿是澹泊敬诚殿,静明园中央大岛上的正殿是乐成阁。 二、名词解释 1、张南垣:本名张涟,字南垣,明末著名叠山名师,所倡导“平岗小坂”、“陵阜陂陀”的叠山手法。 2、柱廊园(注意和14年廊柱园的区别):指古罗马的宅园,通常由三进院落构成,即前庭、列柱廊式中庭 以及露坛式花园。 3、中庭:西欧中世纪修道院内由教堂及僧侣住房围合的部分称为中庭,中庭的柱廊多采用拱卷式。 4、圣苑(古希腊):出于对树木和自然的尊崇,古希腊人在寺庙周围大量的种植树木,形成的公共园林。 三、简答题 1、简述生成期园林的特点。 一、生成期园林尚不具备中国古典园林的全部类型,造园主流为皇家园林。 二、园林早期的功能即通神、狩猎、求仙、生产等等为主,逐渐转化为后期的游憩、观赏为主。 三、由于原始社会的自然崇拜、山川崇拜以及帝王的封禅活动,再加上神仙思想的影响,大自然在人们心中保持着一种浓重的神秘性。 四、生成期园林总体规划上宏大、粗放,审美处于初级阶段。 2、简述意大利台地式园林的特点。 一、相地选址:意大利台地园多建在郊外的丘陵坡地上,在府邸前留有开阔可眺望的远景。庄园顺山势辟成多个台层,所以被称之为“意大利台地园”。 二、庄园布局:在总体布局上,意大利庄园大多采用中轴对称的形式,府邸是庄园的主体建筑,是全园的构图核心,也是赏景的制高点。花园作为建筑的室外延续部分,其布局往往自下而上地逐个展开景点。 三、造园要素:意大利庄园中,植物、水体和石作堪称三大要素。 四、论述题

西方园林发展史

西方园林发展史 公元前三千多年 ——地中海东部沿岸古埃及产生世界上最早的规则式园林 地中海东部沿岸地区是西方文明发展的摇篮。公元三千多年,古埃及在北非建立奴隶制国家。尼罗河沃土冲积,适宜于农业耕作,但国土的其余部分都是沙漠地带。沙漠居民把在一片炎热荒漠的环境里有水和遮荫树木的“绿洲”作为模拟的对象。尼罗河每年泛滥,退水之后需要丈量土地,因而发明了几何学。于是,古埃及人也把几何的概念用之于园林设计。水池和水渠的形状方整规则,房屋和树木都按几何形状加以安排,是世界上最早的规整式园林设计。 公元前五百年 ——古希腊的雅典城邦及罗马别墅园宅园 1、古希腊的雅典城邦 古希腊由许多奴隶制的城邦国家组成。公元前五百年,以雅典城邦为代表的完善的自由民主政治带来了文化、科学、艺术的空前繁荣,园林的建设也很兴盛。古希腊园林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供公共活动浏览的园林:早先为体育竞技场,后来,为了遮荫而种植的大片树丛逐渐开辟为林荫道,为了灌溉而引来的水渠逐渐形成装饰性的水景。到处陈列着体育竞赛优胜者的大理石雕像,林荫下设置坐椅。人们不仅来此观看体育活动,也可以散步、闲谈和游览。政治学家在这里发表演说,哲学家在这里辩论,为此而修建专用的厅堂,另外还有音乐演奏台以及其他公共活动设施。但这种颇似现代“文化休息公园”的公共园林存在的时间并不长,随着古希腊民主政体的衰亡而逐渐消失。第二类是城市的住宅,四周以柱廊围绕成庭院,庭院中散置水池和花木。第三类是寺庙园林即以神庙为主体的园林风景区,例如德尔菲圣山( The Mountaiin Sanctuary of Delphi )。 2、罗马别墅花园 罗马继承古希腊的传统而着重发展了别墅园( Villa Garden )和宅园

外国园林史笔记

外国园林史笔记 古代园林(4世纪以前) 古代埃及园林(前3200年—前1世纪) 古代巴比仑园林(前3500年—前5世纪) 古代希腊园林(前3000年—前1世纪) 古代罗马园林(前8世纪—4世纪) 古代埃及园林(前3200年—前1世纪) 1宅园:奈巴蒙花园Nebamon garden、麦利尔的宅园2圣苑:巴哈利神庙3墓园(灵园)卡纳克阿蒙神庙(太阳神庙) 古代巴比仑园林(前3500年—前5世纪) 1猎苑2圣苑3宫苑空中花园 古代希腊园林(前3000年—前1世纪) 杰出的哲学家(前5世纪),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宫廷庭园1阿尔喀诺俄斯王宫(前9—前8世纪)2宅园—柱廊园,前5世纪 公共园林1.圣林;2.竞技场:阿卡德米体育场,德尔斐体育场3学园:阿卡德莫斯学园,伊碧鸠鲁学园 实例:克里特·克诺索斯宫苑(Palace of Knossos) 说明早期希腊的宫苑文化和迷园的起源。 古代罗马园林(前8世纪—4世纪) 庄园1.劳伦提努姆别墅庄园2.吐斯库姆别墅庄园 宅园1.潘萨住宅2.维蒂住宅

宫苑1 哈德良山庄 公共园林浴场、剧场、广场 哈德良山庄1.面积大,建筑内容多。可称为宫苑。2.A处是海的剧场3.B处是运河4.C处是长方形的半公共性花园。5.D 处是珍藏艺术品的博物馆。 欧洲中世纪园林(5世纪—15世纪) 395年,罗马帝国分裂成东、西两部分。东罗马建都于拜占庭,西罗马都城留在罗马。 476年,西罗马灭亡。 基督教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 11世纪以后,领主分封独立,城堡林立。 13世纪以后,火药使用,城堡失去防御作用。 寺院庭园 巴西利卡寺院前庭,实用性、装饰性,建筑围绕的中庭,圣·高尔修道院,9世纪, 坎特伯雷修道院,1165年,英国 城堡庭园 在王公贵族的庭院发展 11世纪以后,实用性庭园转变成装饰性和游乐性庭园 《玫瑰传奇》1230—1240年,法国寓言长诗 13世纪以后,比尤里城堡,

2020年智慧树知道网课《中外风景园林史》课后章节测试满分答案

第一章测试 1 【单选题】(10分) 下列哪些关于环境史的论述是错的? A. 环境史在西方兴起于20世纪早期。 B. 环境史提供了考察人类社会发展历程的新视角。 C. 环境史是一种新史学范式和新通史观念。 D. 环境史是研究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史。 2 【单选题】(10分) 下列哪些关于景观史的论述是对的? A. 景观史是研究景观如何随着时间演变及其与人的关系演变的历史。 B. 景观的定义是不变的,不同的学科对于“景观”的理解是相同的。 C. 19世纪早期景观史就成为了独立的研究领域。 D. 景观史是关于人类如何保护环境的历史。

3 【判断题】(10分) 环境的概念包含景观的概念,因此景观史包含于环境史研究中,确切地说,景观史涉及到环境史研究的一个领域。 A. 对 B. 错 4 【判断题】(10分) “内向研究”研究重点偏向于风景园林本身,”外向研究”是探讨风景园林与社会文化、思想观念等相结合的一系列问题。 A. 错 B. 对 5 【多选题】(10分) “外向研究”包含哪些?()。 A. 观念情境分析

B. 园林诗学研究 C. 形式分析 D. 社会情境分析 6 【多选题】(10分) “内向研究”包含哪些?()。 A. 形式分析 B. 园林诗学研究 C. 百科全书式研究 D. 编年体通史 7 【多选题】(10分) “图解研究”常用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A. 三维建模 B.

分解分层 C. 动线视线分析 D. 形态简化与类型对比 8 【判断题】(10分) 社会情境分析,即将思想、宗教、哲学贯穿到风景园林史的理解中。 A. 对 B. 错 9 【多选题】(10分) 观念情境的研究视角包含哪些?() A. 自然观 B. 价值观 C. 审美观 D. 思想史

西方园林发展历史

西方园林发展历史 世界上最早的园林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6世纪的埃及,从古代墓画中可以看到祭司大臣的宅园采取方直的规划,规则的水槽和整齐的栽植。西亚的亚述确猎苑,后演变成游乐的林园。 巴比伦、波斯气候干旱,重视水的利用。波斯庭园的布局多以位于十字形道路交叉点上的水池为中心,这一手法为阿拉伯人继承下来,成为伊斯兰园林的传统,流布于北非、西班牙、印度,传入意大利后,演变成各种水法,成为欧洲园林的重要内容。 古希腊通过波斯学到西亚的造园艺术,发展成为住宅内布局规则方整的柱廊园。古罗马继承希腊庭园艺术和亚述林园的布局特点,发展成为山庄园林。 欧洲中世纪时期,封建领主的城堡和教会的修道院中建有庭园。修道院中的园地同建筑功能相结合,如在教士住宅的柱廊环绕的方庭中种植花卉,在医院前辟设药圃,在食堂厨房前辟设菜圃,此外还有果园、鱼池和游憩的园地等。在今天,英国等欧洲国家的一些校园中还保存这种传统。13世纪末,罗马出版了克里申吉著的《田园考》,书中有关于王侯贵族庭园和花木布置的描写。 在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佛罗伦萨、罗马、威尼斯等地建造了许多别墅园林。以别墅为主体,利用意大利的丘陵地形,开辟成整齐的台地,逐层配置灌木,并把它修剪成图案形的植坛,顺山势运用各种水法,如流泉、瀑布、喷泉等,外围是树木茂密的林园。这种园林通称为意大利台地园。 法国继承和发展了意大利的造园艺术。1638年,法国布阿依索写成西方最早的园林专著《论造园艺术》。他认为“如果不加以条理化和安排整齐,那么人们所能找到的最完美的东西都是有缺陷的”。17世纪下半叶,法国造园家勒诺特尔提出要“强迫自然接受匀称的法则”。他主持设计凡尔赛宫苑,根据法国这一地区地势干坦的特点,开辟大片草坪、花坛、河渠,创造了宏伟华丽的园林风格,被称为勒诺特尔风格,各国竞相仿效。 18世纪欧洲文学艺术领域中兴起浪漫主义运动。在这种思潮影响下,英国开始欣赏纯自然之美,重新恢复传统的草地、树丛,于是产生了自然风景园。英国申斯诵的《造园艺术断想》,首次使用风景造园学一词,倡导营建自然风景园。初期的自然风景园创作者中较著名的有布里奇曼、肯特、布朗等,但当时对自然美的特点还缺乏完整的认识。 18世纪中叶,钱伯斯从中国回英国后撰文介绍中国园林,他主张引入中国的建筑小品。他的著作在欧洲,尤其在法国颇有影响。18世纪末英国造园家雷普顿认为自然风景园不应任其自然,而要加工,以充分显示自然的美而隐藏它的缺陷。他并不完全排斥规则布局形式,在建筑与庭园相接地带也使用行列栽植的树木,并利用当时从美洲、东亚等地引进的花卉丰富园林色彩,把英国自然风景园推进了一步。

西方园林史论文

唯理至上与“伟大风格” ——浅谈法国古典主义园林 摘要法国古典主义园林在17世纪下半叶臻于成熟,是法国人经过长期探索和不断创新而达到的巅峰。她是唯理至上与路易十四“伟大风格”的完美融合,是规则式园林发展的最高峰;她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法兰西民族的文化与精神;她以独特的魅力折服了世人,巍然屹立于世界园林之中。本文将简要说明法国文艺复兴园林以及法国古典主义园林理论与实践的发展过程,并通过沃勒维贡特庄园和凡尔赛宫苑重点论述成熟时期的法国古典主义园林。 关键词法国古典主义园林理性伟大风格 当文艺复兴的触角还未延伸至法兰西大地,法国园林还处于寺院或贵族庄园高大的墙垣及壕沟之中,规模狭小、空间封闭、形式简单、植物材料单调。但用来分隔空间、美化庭院的植物造型艺术已十分流行。 当意大利文艺复兴的浪潮蔓延至整个欧洲,欧洲各国的园林也受到了意大利园林潜移默化的影响。法国也不例外。当15世纪的法国人亲眼目睹意大利园林的壮观华美时,不禁感叹:“园中充满了新奇美好的东西,如果有亚当和夏娃,简直就是人间天堂了。”这激起了法国人赴意大利学习的热情,崇尚创新精神的法国人汲取意大利园林的精髓,并结合本民族独特的文化加以创新,逐渐形成了独具风格的属于法兰西民族的园林。 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对法国园林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造园要素和手法上。第一,园中建筑元素的装饰作用收到重视,由建筑师设计的石作代替了过去由园丁制作的木格子小品;第二,园中出现了图案尚比较简洁的模纹花坛;第三,出现了意大利园林中常见的洞府、壁龛。到了16世纪中叶,随着意大利园林的成熟,它对法国园林的影响扩展到了园林的布局上:将花园和府邸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而不是将二者割裂开来。 自16世纪下半叶起,在意大利园林的深刻影响下,并经过法国造园师的大胆探索和不懈努力,法国园林稳步成长着。此时,意大利的造园手法已被运用得很娴熟,如何充分体现本民族特有的元素成为法国造园师们探索的方向。到了16世纪末,出现了一批倡导园林艺术更新的造园先驱,使法国园林逐渐进入到古典主义时期。 法国园林的古典主义时期大至可分为两个阶段:以克洛德·莫莱和雅克·布瓦索为代表的早期古典主义阶段和17世纪下半叶以安德烈·勒诺特尔为代表的古典主义的成熟阶段。 法国古典主义园林根植于理性主义哲学。理性主义哲学认为一切科学是一个归纳系统,反映在园林中,就是一切都经过仔细研究和推敲,尽可能避免偶然性景物或出乎意料的效果。 理性主义哲学反映着自然科学的进步和资产阶级对封建贵族割据的不满。他们向往更加合乎“理性”的社会秩序。古典主义的早期阶段带有一些颂扬专制王权的色彩,资产阶级希望由国王统一全国,发展有利于资本主义的社会秩序。而古典主义的成熟阶段更是加重了“王权”的思想,君主被看做是“理性”的化身,一切艺术都要把颂扬君主当做最高任务。此时资产阶级唯理主义的古典主义已转变成专制君主的宫廷文化的古典主义。 在这种背景下,法国古典主义园林也充满了规则、明晰、严谨的理性主义色彩和恢弘雄浑的君王气概。 在法国园林的古典主义时期,理论研究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局面。它们凝结了法国造园家的智慧和法国古典主义园林的精髓,体现了法国理性主义思想的光辉,彰显了法兰西民族勇于探索、不懈创新的科学精神。即使现在来看,也依然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 早期古典主义的代表人物克洛德·莫莱在其著作《植物与园艺的舞台》中提到花坛的构图和布局。值得一提的是,克洛德·莫莱本人开创了刺绣花坛。这种刺绣花坛用黄杨做花纹,

中国古典园林史 重点笔记

中国古典园林史题集 一、绪论部分 园林概念:在一定的地段范围内,利用、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者人为地开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栽培、建筑布置,辅以禽鸟养殖,从而构成一个追求视觉景观之美为主的赏心悦目、畅情舒怀的游憩、居住的环境。(P3) 造园的四项主要工作(或四个主要手段):筑山、理水、植物配置、建筑营造;相对应园林的四要素:山、水、植被、建筑。(P4) 据此可将园林分为两种基本形式:规整式园林和风景式园林。 《古兰经》天园中的四条河:水河、乳河、酒河、蜜河。形成了伊斯兰园林的基本形式。(P4) F.L奥姆斯特德开创自然保护和现代城市公共园林的先驱。其设计的纽约“中央公园”面积348ha.E.霍华德的《明日之田园城市》提出了“田园城市”的设想。(P6) 现代园林之不同于前一阶段的古典园林表现于四个方面: 1、除了私人所有的园林之外,还出现由政府山资经营、属于政府所有的、向公众开放的公共园林 2、园林的规划设计已经摆脱私有的局限性,从封闭的内向型转变为开放的外向型 3、兴造园林不仅为了获致视觉景观之美和精神的陶冶,同时也着重在发挥其改善城市环境质量的生态作用——环境效益,以及为市民提供公共游憩和交往活动的场所——社会效益 4、由现代型的职业造园师主持园林的规划设计工作。(P6) 中国古典园林分类: 按基址的选择和开发方式的不同:人工山水园、天然山水园 按隶属关系分类: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P7) 人工山水园:在平地上开凿水体、堆筑假山,人为的创设山水地貌,配以花木栽植和建筑营构,把天然山水风景缩移模拟在一个小范围之内。人工山水园是最能代表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成就的—个类型。(P7)这类园林均修建在平坦地段上,尤以城镇居多,在城镇的建筑环境里面创造模拟天然野趣的小环境,犹如点点绿洲,故也称为“城市山林”宋后作为城市私家园林的代称。(P238) 天然山水园一般建在城镇近郊或远郊的山野风景地带,包括山水园、山地园和水景园等。规模较小的利川天然山水的局部或片段作为建园基址,规模人的则把完整的大自然山水植被环境范围起来作为建园的基址,然后再配以花木栽植和建筑营构。(P8) 兴造天然山水园的关键在于选择基址,《园冶》论造园相地,以“山林地”为第一。 皇家园林按其不同的使用情况分为:大内御苑、行宫御苑、离宫御苑。(魏晋南北朝开始)

2017年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历年分数线

2016年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硕士考研改革调整考试科目 一、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硕士考研报考统计考试内容(育明教育考研课程部) 育明教育考研课程部宋老师解析: 1、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考研今年分为三个方向:01风景园林、02:园林植物03:风景园林。各专业方向的专业一均为“风景园林基础”,专业二为各自方向业务课。 2、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硕士考研的报录比平均在7:1(竞争比较激烈) 3、总成绩计算:初试成绩/*(50%-70%)+复试成绩*(50%-30%)各项成绩计算到小数点后两位. 4、初试成绩中公共课拉开的分差较小,两门专业课拉开的分差非常大。大部分考生的专业课分数都集中在80-90分之间。想要进入复试就必须在两门专业课中取得较高的分数,每门专业课要达到110分。专业课的复习备考中“信息”和“方向”比单纯的时间投入和努力程度更重要。 针对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硕士考研开设的考研辅导课程包括:专业课小班课程·一对一课程·视频班·定向保录班·复试保过班。近年来北林风景园林硕士的录取考生中,近1/3均出自育明教育的相关考研辅导课程。 (北林考研资料、考试经验、辅导课程可咨询育明教育宋老师叩叩:二四五九、六二二、四七七)二、风景园林基础考研指定参考书 参考书名称作者出版社 《中国古典园林史》周维权清华大学出版社 《西方园林》郦芷若,朱建宁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园林树木学》陈有民中国林业出版社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杨赉丽中国林业出版社 (北林考研资料、辅导课程可咨询育明教育宋老师电话:一三六、四一二三、一四九六) 三、风景园林硕士考研真题分享(育明考研辅导中心) 风景园林专业硕士11年综合理论真题 中西方园林史部分 一、填空 1、上林苑的功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外还有______ 2、东京四苑有______、______、金明池、宜春苑 3、伊斯兰园林以______的园路把整个园林______ 4、英国率先打破规则式园林的是______,真正开始自然风景式园林的是______ 5、法国规则式园林在文艺复兴后期真正摆脱______,开始了______ 6、古希腊园林形式分为宫廷园林、庭院、______、______ 7、魏晋南北朝时期私家园林的设计趋势是______、______ 8、静宜园景区分为______、______、和别垣 9、拙政园中跟荷花有关的景点有______、______、______ 二、名词解释 1、卡西诺 2、桃金娘宫 3、封闭式结园 4、张南垣 5、姑苏台 三、简答题 1、简述兰池宫在中国古典园林史中的地位 2、简述清末园林史的特点 3、简述雷普顿的造园风格 四、论述题 图文并茂的结合北京三个皇家园林说明一池三山的一式多样 (北林考研资料、辅导课程可咨询育明教育宋老师电话:①③⑥/④①②③/①④⑨⑥) 四、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专业课考研笔记分享 一、与园林规划设计相关概念 1、园林的概念 “圜”或“園”:字组成的含义为:“口”表示围墙(人工构筑物);“土”表示地形变化;“口”是井口,代表水体;“衣”表示树木的枝杈。从这个“圜”字可以看出园林的含义——人与自然相和谐的典范创造。 林:会意,从二木,表示树木丛生,本义:丛聚的树木或竹子;林,平土有丛木曰林。

中国古典园林史复习提纲

五、园林的成熟期——宋代 1、总说 了解宋代园林发展的历史背景 1)地址小农经济发达,城市商业和手工业繁荣,资本主义 主义因素已在封建经济内部发育。 2)城乡经济高度发展,带动了科学技术的长足进步。(四 大文明均完成于宋代;李明仲《营造法式》和喻皓的《木经》) 3)树木和花卉栽培技术提高 4)叠山置石技术提高 5)宋代文人的社会地位提高,刺激文人士大夫的造园兴 趣,园林规划设计趋于清新、精致、细密。 2、东京、临安 东京原为唐代的汴州。 两京制:东京共有三重城垣:宫城、内城、外城(新城)每重城垣之外围都有护城河环绕。 东京城市规划:里坊制解体,街坊体系形成,总体布局依然保持着北魏、隋唐以来的以宫城宫城为中心的分城规划结构形式。 临安城市规划:在吴越的基础和北宋杭州的基础上,增筑内城和外城的东南部,加以扩大而成的。

3、宋代的皇家园林 东京四苑:琼林苑、金明池、玉津园、宜春苑,以及宋徽宗时建成的延福宫和艮岳 宋代皇家园林规模较小,接近私家园林 1)东京——只有大内御苑(后苑、延福宫、艮岳)、行宫御苑(城外) 后苑——后周的旧苑,在宫城西北处 延福宫——植物造景比重大,在宫城北部,构成中轴线上前宫后苑的格局艮岳 兴筑于北宋晚期政和七年,宣和四年建成。京城的东北部。先经过构图立意,然后根据画意施工建造。 1、园林性质:人工山水园。 2、造园艺术成就 1.筑山.万岁山为主位.万松岭–侧岭,芙蓉城为余脉.寿山-宾位.形成宾主分明,有远有近呼应.有余脉延展的完整山系.既把天然山岳作典型化的概括.又体现了山水画论的构图规律.假山的用石方面也有许多独到之处.山上道路是斩石开径.万岁山上多设奇特石景. 2 置石. 大量运用石的单块特置.重要峰石均有命名 .3 理水,园内形成完整水系.河.湖.沼.溪.涧.瀑.潭.水系与山系配合形成山嵌水抱的态势.是大自然山水成景最理想的地貌的概括。 4 植物配置。品种多,配置方式孤植。丛植。混交.成片栽植.按景分区,许多景区,景点均以植物为主题.林间放养珍禽奇兽。 5。建筑。几乎包罗同当时全部形成.建筑布局充分发挥点景.观景作用.艮岳称得上一座叠山理水,花木建筑完美结合的具有浓郁诗情画意而较少皇家气派的人工山水园,代表着宋代自家园林的风格征和宫廷造园艺术的最高水平. ⑥假托道教风格,创设多样意境。 琼林苑——植物为主体的园林 金明池——大水池为主体的园林 玉津园——“青城”,东北处有动物园 宜春苑——栽培花卉,皇家的“花圃” 芳林园——朴素淡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