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史提纲整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转折期(魏晋南北朝)

1、社会背景(第五元素)(佛道,玄,士族,文人风流)

(1)佛教、道教初兴(自然,寺观)

①社会动荡不安,人们追求心灵慰藉、思想解脱,产生对大自然的向往。

②新的园林形式:寺观园林出现。

(2)玄学(自然)

①注重“清谈”,超然物外,自然为本,名教为末。

②以玄对山水,以崇尚自然为宗旨。

③亲近、观赏自然山水:影响园林中的自然山水观。

(3)门阀士族(审美,庄园)

①九品中正制使得构园审美与艺术水平提升。

②庄园经济:经营庄园园林。

(4)魏晋风流(代表人群:竹林七贤,寻阳三隐,白莲社,建安文人)

(隐逸,诗文,山水、庄园)

①文人为了自我解脱而饮酒、服食。

②寄情山水、崇尚隐逸的社会风尚,使得山水画、山水诗文得到发展,山居、田园的生活方式逐渐流行。由此影响了山水园林与园林化庄园、别墅。

*(5)科技成就(为造园的兴旺发达提供物质和技术上的保证)

①建筑技术方面,木结构的梁架、斗拱趋于完备。

②观赏植物栽培普遍。

2、私家园林案例与特点

(1)城市园林案例

①北魏洛阳:经济文化繁荣,城内有居住坊里二百二十个,大量私家园林散布其中。

“高台芳榭,家家而筑;花林曲池,园园而有。”

②南齐建康:玄圃

a. 土山池阁楼观塔宇,多聚异石,妙极山水。

b. 门列修竹,把园子过分华丽的情形障蔽起来。

③南朝江陵子城:湘东苑

a. 建筑形象相当多样化,倚山、临水、衬于花木、园外借景,具有主题性,点景观景。

b. 叠山技术达到一定水平。

c. 在山池、花木、建筑综合创造园林景观的总体规划方面有精心构思。

(2)城市园林特点(精致,小型,小中见大)

①设计精致化;规模小型化。

②在大城市坊内建造私园用地有限,为小而全面地体现自然山水观,出现“小中见大”的萌芽。

(3)郊野园林及实例

①庄园的四个部分:

a. 庄园主家族的居住聚落

b. 农业耕作的田园

c. 副业生产场地与设施

d. 庄客、部曲的住地

②西晋金谷园

a. 具备一定规模的庄园,园林化程度较高。

b. 植物大片成林,不同种属与不同环境结合成景。

c. 建筑多用“观”,“楼阁”,形式多样。

③东晋陶渊明-小型庄园

④东晋谢氏庄园-山地别墅园林化

a. 远近东西南北各个方位能看到不同的景点和自然景观。

b. 动植物资源丰富,设施完备,自给自足。

c. 建筑物、道路布局与山水风景结合。

d. 隐逸情调浓郁,审美趣味清纯。

(4)郊野园林特点(天然,隐逸)

①突出田园山居的天然清纯之美,山居生活由物质享乐转为精神审美。

②体现庄园主的隐逸取向。

3、皇家园林案例与特点

(1)案例:邺城

①铜雀园:相传为曹操打算“铜雀春深锁二乔”的地方。

a. 三台:铜雀台居中,北为冰井台,南为金虎台,相距各六十步,上有飞阁连接。

b. 引水,开凿水池,创水景并兼以养鱼。

c. 有武库,同时冰井台可储冰、炭、粮食,是兼有军事坞堡作用的园林。

②华林园:引漳水,栽植大量果树,役使十余万人开凿大池,可能利用土方堆筑土山。

③仙都苑:

a. 规模宏大,总体布局象征五岳、四海、四渎,乃秦汉仙苑式皇家园林之后的象征手法的发展。

b. 苑内建筑物形象丰富:(a)贫儿村模仿村肆,(b)密作堂宛如漂浮的厅堂,(c)城堡类似城池。

c. 在皇家园林历史上具有一定开创性意义。

(2)案例:洛阳

①北魏洛阳在城市建设史上的划时代意义:

a. 分区较汉、魏更加明确,规划格局更趋完备。

b. 中轴线规划体制完全成熟,奠定了中国封建时代都城规划的基础。

②华林园(北魏)

a. 位于城市中轴线北端。

b. 建筑物之间有高架廊道,提供交通方便也丰富建筑群体轮廓。(来源:复道)

c. 果树丛植成林,规模不小。

③西游园

a. 位于千秋门以北的宫城西半部。

b. 九龙吐水景观,其石雕利用曹魏时旧物。

(3)案例:建康

①华林园

a. 位于台城北部,与御街共同形成干道-宫城-御苑的城市中轴线规划序列。

b. 引玄武湖水,开凿天渊池,堆筑景阳山,修建景阳楼。

c. 水引入南部宫城,为宫殿建筑群园林化创设优越条件。

②芳乐苑:荒淫昏君的奢靡之所,山石皆涂五彩,有仿市井的街道店肆。

(北魏洛阳、南朝建康均为规范化皇都模式的代表作。)

(4)园林特点(活动多,轴线,私园,规模小,气派+世俗写意)

①造园活动兴旺。

②宫苑建设纳入都城总体规划中轴线序列。

③开始受到私家园林影响。

④规模较小,规划较精细。

⑤造景仍然追求皇家气派,加入世俗题材,同时人工园林已较多地运用写意手法。

4、寺观园林(简要)及案例

随着佛寺、道观的大量兴建而出现寺观园林。

(1)三种情况(内/外/毗邻)

①毗邻寺观单独建置。——多“舍宅为寺”

②寺、观内部各殿堂庭院的绿化或园林化。

③郊野地带的寺、观外围的园林化环境。地段选取如下:

a. 靠近水源-取水

b. 靠近树林-采薪

c. 向阳背风,易于排洪,小气候良好

(2)案例:庐山东林寺——内外结合地形与风景特色,为庐山添了一处绝佳的风景建筑(3)特点:(世俗化,结合风景)

①与世俗化园林有异曲同工之妙。

②天人谐和,佛国仙境,选址与风景的建设结合。

5、构园要素

(1)山(自然山,人工山,构石)

①直接利用自然山体。

②人工造山:土石兼用,注重艺术技巧,峰峦间过渡、映接、呼应。

③构石之风兴起——单石特置。

(2)水:体现自然水景之美(多,变)

①水体多样,水景丰富

②互相映衬、变化、组合

(3)植物(美学需要,功能上划分空间)

①花木设置:根据美学需要设置,数量、品类、造型多样。

②植物景观:用于划分、组合园林空间。

(4)建筑构建(环境,其他要素,高台减少)

①以融入环境为艺术原则;

②与不同特点的其他要素相和谐;

③引入亭,高台建筑渐渐减少以至消失。

6、园林特点(小,艺术,借景)

(1)出现小规模的园林。

(2)以艺术手段在园中再现山水等自然形态:(诗画,写意,小中见大)

①开始融入诗画艺术;

②开始了写实和写意结合的创作手法;

③开始小中见大。

(3)运用借景手法。

二、高峰期(隋唐两宋)

1、社会背景(第五元素)

(1)社会主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