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园林史知识点整理试题 重重点
中外园林史复习资料

中外园林史复习资料导言:园林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因为它们具有美学价值,更因为它们承载着人类历史和文化的记忆。
无论是中国的传统园林还是外国的园林,都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本文将通过复习中外园林史,让读者了解不同国家园林的发展历程和影响。
一、中国园林史1. 古代中国园林的起源古代中国园林起源于公元前221年至公元618年的秦汉时期。
这个时期的园林以皇宫、寺庙和官邸为主,注重意境的营造和人工景观的布置。
2. 唐宋时期的园林发展唐宋时期(618年-1279年)是中国园林发展的黄金时期。
在这个时期,园林开始注重自然山水的布局和自然景观的营造,形成了独特的山水园林艺术。
3. 明清时期的园林风格明清时期(1368年-1912年)的园林风格更加注重景观的布置和园林建筑的装饰,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建筑风格和景观形式。
二、外国园林史1. 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园林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园林起源于公元前1世纪和公元前4世纪。
这个时期的园林注重对称和几何形状的布局,强调对自然的控制和引导。
2. 文艺复兴时期的园林文艺复兴时期(14世纪-17世纪)的园林以意大利为主,注重对古希腊和古罗马园林的模仿和复兴,形成了意大利式花园的风格。
3. 法国巴洛克园林17世纪的法国巴洛克园林以凡尔赛宫花园为代表,强调对称的布局和庄严的氛围。
4. 英国景观花园18世纪的英国景观花园注重自然和不规则的布局,营造出宜人的自然环境,具有浪漫主义的氛围。
结论:中外园林史展示了不同国家对园林的不同理解和审美观念。
中国园林注重意境和自然山水的营造,而外国园林则注重对称和几何形状的布局。
通过复习中外园林史,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不同国家园林的特点和对人类文明的贡献。
园林不仅是一个美丽的景观,更是反映人类文化和历史的镜子,对我们今天的园林设计和景观规划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让我们一起重温中外园林史,感受园林之美!。
中外园林史复习重点

中国园林被誉为“世界园林之母”。
中国的风景式园林与西方规整式园林、伊斯兰规整式园林式世界公认的三大园林体系园林的形成离不开三大背景:大自然的造化社会历史的发展人们的精神需要⏹西方传统观点认为:⏹自然本身只是一种素材,只有借助艺术家的加工提炼,才能达到美的境界,而离开了艺术家的努力,自然本身不会成为艺术品,亦不能最大限度地展现其魅力。
因此,认为整形灌木、修剪树木,几何式花坛等经过人工处理的“自然”,与真正的自然本身比较,是美的提炼和升华。
中国传统观点认为:自然本身就是美的化身,构成自然美的各个因子都是美的天使。
但中国人尤其是中国文人观察自然因子或自然风景往往融入个人情怀,借物喻心,把状写自然美的园林变成挥洒个人感情的园地。
所以,中国园林讲究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反映一种对自然美的高度凝练和概括,把人的情愫与自然美有机融合,以达到诗情画意的境界。
⏹英国则人认为:⏹大自然的造化美无与伦比,园林愈接近自然则愈达到真美境界。
因此,可以模仿自然、表现自然、再现自然、回归自然,然后使人从自然的妙境中油然而生发万般情感。
⏹园林组成要素:建筑——建筑营造⏹山石——筑山⏹水体——理水植物——植物配置封建农业文明园林特点(作用):1)为统治阶级服务2)相对封闭性和内向性3)追求美的观赏和精神愉悦4)主要由工匠、文人、艺术家完成工业文明时期园林特点(作用):1)向社会全体居民开放2)由封闭的内向型转变为开放的外向型3)追求观赏美和陶冶情操,同时重在发挥园林的环境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中国园林发展的历史阶段:夏、殷、周秦、汉——————园林的生成期魏晋南北朝————————园林的转折期隋、唐————————园林的全盛期两宋——————————园林的成熟初期元明清——————————园林的成熟后期1、园林的生成期主要内容介绍(殷周秦汉):⏹1)比较幼稚的初级阶段,1200多年。
⏹2)造园主流是皇家园林,重在秦汉时期(如上林苑)⏹3)形成了三个园林雏形要素——园、囿、台⏹4)形成了三个重要思想,是影响着中国古典园林向着风景式方向发展的重要意识形态。
园林史考试重点

绪论1.世界园林形式的划分(1)规则式园林(又称整形式、建筑式、几何式、对称式园林)(2)自然式园林(中国古典园林形式为其代表)(3)混合式园林2.我国古典园林的类型按我国古典园林的主要构成要素和风格,大致可分为五类。
(一)自然风景苑囿:这是我国最早期的园林形式,是指以围定的自然景区为主体,并配以少量人为景观的一种园林。
始建于我国的商周时代,一般面积比较大,专供帝王或诸侯们游猎之用。
(二)宫廷建筑园林:是指以宫廷建筑为主体,结合人工山水,辅以动植物的一种园林,也称皇家园林。
(三)陵寺庙观园林(1)陵园:指帝王的墓地,多呈墓群。
如黄帝陵、秦始皇陵、乾陵、明十三陵等(2)墓园:指帝王下属的大臣及历史名人的墓地。
如孔子墓 (为当今最大古墓),也称孔林或至圣林。
(3)寺园:指为佛教、道教、山川神灵及历史名人而在名山秀水之地修建的纪念性的、以建筑为主体的一种园林。
杭州的灵隐寺,浙江的普陀寺等寺园均为我国寺园中的精品。
(4)庙园:为我国古代祭祀用的一种园林建筑。
(5)观园:是道教的庙宇(四)自然山水园林:自然山水园林是以自然景观 (山、水)为主体的,配以建筑、古代文化、文物等的一种园林。
有以山为主体的,如福建武夷山;有以水为主体的,如杭州西湖。
(五)写意山水园:这是指具有诗情画意,审美境界达到最高层次的一种园林,也可称为文人园林。
小型园多为个人所有,又多与住宅相结合,所以也称宅园或庭园。
这些园不论大小,其共同点特点是立意新颖、取法自然、设计精巧、布局奇妙、结构精细、诗情画意。
如宋代宋徽宗在河南开封建的寿山艮岳 (又称万寿山、华阳宫)3.我国古典园林的突出特点(1)夏商周:开创我国最初的园林形式-囿(2)秦汉:以宫室建筑为主题,配以山水、动植物。
规模宏大、宏伟壮观(3)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兴起自然山水园林,从城市转向城郊和山村,从宫苑建筑转向大自然,称为以自然山水为主体的园林特点。
(4)隋唐宋:特点是诗情画意,也称之文人山水园林或写意山水园林。
中外园林史复习题【精选文档】

1、秦汉时期园林创新:(1)秦代开创了路(驰道)和行道树,为后世园林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2)汉代上林苑将囿发展为苑,还开创了“园中园”造园手法。
(3)汉代开创我国造园“一池三山"人工山水布局之先河(4)汉代叠山的技术和材料也有一定的创新。
(5)开创了水戏、温室、动物园、植物园、博物馆、山水苑之先例(6)汉时期私家园林的出现,和寺庙园林的暂露头角,丰富了园林的发展形式2、汉代经典园林之一东汉上林苑的造园特点:(1)上林苑是经过规划设计的大型人工组景的山水园.(2)人为的园林山水造景的出现,为以后的山水园林艺术的发展和设计开创了先例。
(3)上林苑开创了”园中园"手法,形成了苑中有苑,苑中有官,苑中有观(馆)的格调(4)上林苑开我国造园"一池三山”人工山水布局之先河.(5)上林苑首创以雕塑装饰园景的艺术,是一个珍贵的植物园,同时也是一个饲养珍禽异兽的动物园。
3、隋唐时期园林造景特点:(1)筑山:筑山既有土山,也有用石间土的土石山,但以土山居多。
(2)理水:园林的理水,除了依靠地下泉眼而得水外,更注意于从外面的河渠引来活水。
(3)植物:园林植物题材更为多样化,众多的观赏树木和花卉可在造园中以供选择。
(4)建筑:唐代的园林建筑从极华丽的殿堂楼阁到极朴素的茅舍草堂,它们的个体形象和群体布局均丰富多样而又不拘一格。
4、我国隋唐时期园林创新:(1)中国园林诗画情趣开始形成,山水诗、山水画、山水园林这三门艺术已经出现互相渗透的迹象。
(2)文人园林开始兴起,文人参与造园,文人承担了造园家的部分职能,文人造园家在唐代已经出现。
(3)园林总体规划设计有所创新,在具体的设计手法和技巧上出现了许多中国古典园林史中的第一。
(4)国都长安、洛阳的规划有较大的突破。
(5)技巧有所增添:在西苑内,开创了于秋冬时以剪花装点园景,在池沼里以彩剪作为菱荷加以装饰.5、北宋著名皇家园林寿山艮岳的造园特点:(1)布局奇巧,完全抛弃了中轴对称,一切顺其自然而布置(2)掇山秀美(3)理水巧妙(4)建筑丰富,植物繁多(5)借景巧妙6、宋代园林创新点:(1)宋代造园技巧高明,出现了许多新内容。
中外园林史知识点整理试题-重重点

1、囿——是中国古代供帝王贵族进行狩猎、游乐的一种园林形式。
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的囿是周文王的灵囿。
中国古代供帝王贵族进行狩猎、游乐的一种园林形式。
通常在选定地域后划出范围,或筑界垣。
囿中草木鸟兽自然滋生繁育。
狩猎既是游乐活动,也是一种军事训练方式;囿中有自然景象,天然植被和鸟兽的活动,可以赏心悦目,得到美的享受。
囿:中国先秦时期的园林形式,常采用人工墙垣、篱笆等圈围山林,养育鸟兽花木,供帝王贵族狩猎、游乐观赏活动的园林,是中国园林的萌芽2、隐逸:一种历史文化积淀,一种与仕宦相对应的概念和行为,是中国古代士人保持人格独立的一种处世方式3、轩:建在高旷地带而环境幽静的小屋,园林中多作游人休息、观景的场所4、舫:又称旱船、不系舟,是一种建于水边的船形建筑,前半部分多是三面临水,使人有虽在建筑中,却又犹如置身舟楫之感。
5、石像生:陵墓前安设的用玉、石等雕刻而成的人或动物的形象,主要用来显示墓主的身份等级地位,也有驱邪、镇墓的含义。
6、墓碑:初为引棺入墓穴的木柱,随埋土中,后为石碑,竖于墓道口,碑上多书刻文字,记死者事迹功勋,或标明死者身份、姓名,立碑人身份、姓名等7、华表:又称桓表,一种圆柱形的标识性建筑物,常立于宫殿、宗庙、城垣、陵墓前,柱身常刻有花纹,柱顶有方石和立兽8、意境——通过园林的形象所反映的情意,使游赏者触景生情,产生情景交融的一种艺术境界。
9借景——就是将视线所及范围内的美景,组织到园内或景区内以丰富园林景色,扩大园林空间。
10、草堂——与别业义同,但相对别业,其规模较小,建筑较素。
11、别业——建置在郊野,供园主人休息或长期居住的地方,相对草堂,其规模较大,建筑华丽。
12、苑——秦汉以来在囿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建有宫室和别墅,供帝王居住、游乐、宴饮的一种园林类型。
又称宫苑。
13、台——利用地形或在地面上垒土、筑石成台形,顶部平整,一般在台上建筑屋宇房舍或仅有围栏,供游人登高览胜的构筑物。
中外园林史重点

1.造园:在一定的地段范围内,利用并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认为地开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的栽植和建筑的布置,从而构成一个供人们观赏、游憩、居住的环境。
创造这样一个环境的全过程一般称为造园。
2.寝殿造园林(平安时代):从中国唐代传入的庭园样式.其建筑布局为让人产生安定感的左右对称式,寝殿面南有池泉围绕,左面有泉殿,右面为钓殿,延伸两侧.3.台地园:意大利半岛三面濒海而又多山地,所以它的建筑都是因其具体的山坡地势而建的,因此它前面能引出中轴线开辟出一层层台地,台地园为欧式园林重要分类,最早出现在意大利.为现存古园林四大体系之一。
4.刺绣花坛:克洛德是法国刺绣园林的真正开创者。
用花草图形模仿衣服上的刺绣花边,创造出的一种新的园饰艺术形式。
5.写意山水园:根据造园者对山水的艺术认识和生活需求,因地制宜地表现山水真情和诗情画意的园称为写意山水园。
6、迷园:是这一时期比较流行的局部,以大理石或者草皮铺路,以修剪的绿篱围在道路两侧,形成图案复杂的通道。
6.曲水宴:“曲水宴”最早起源于中国,是秦朝古代宫廷赐宴的一种,其特别之处就在于其无事而宴,席上众人临流水而坐,常有赏花、赋诗等活动。
7.国家公园:“国家公园”的概念源自美国,政府通过一些保护政策设立一个大公园…一个国家公园,其中有人也有野兽,所有的一切都处于原生状态,体现着自然之美”.之后,即被全世界许多国家所使用,是指自然保护区的一种形式.8.水风琴:希腊工程师可忒西比乌斯建造于公园前3世纪,称为水力风琴,用水是为稳定气压。
9.艮岳:初名万岁山,是北宋有名的皇家园林,唐、宋写意山水园的代表。
构园设计以情为立意,以山水为蓝本,以诗词品题为主题,园中有诗、园中有画,创造了一种趋向自然情致的意态和趣味,成为元、明、清宫苑的重要借鉴。
10.悬空园:耸立在巴比伦平原上的花园,在蔓生及悬垂植物的掩隐中,一部分柱廊被遮住了,远远望去,仿佛属挂在空中一般,故命名古巴比伦空中花园,又称悬空园。
中外园林史复习题资料全.doc

单选1、下列不属于中国古典园林特点的是DA.中国古典园林以大自然为创作的本源,通过对•大自然及其构景要素的典型化、抽象化而传达给人们以自然生态的信息,本于口然、高于口然是其创作的主旨B.屮国古典园林在建筑方血把消极的因素转化为积极的因素以求得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C.小国古典园林追求意境美,藉助于人工的叠山理水把广阔的人臼然风景缩移摹拟于咫尺之间。
匾题和对联也是诗文少造园艺术最直接的结合而表现园林“诗情”的主耍手段D.中国古典园林按古典建筑的原则來规划园林,以建筑轴线的延伸來控制全局2、屮国古典园林的雏形起源于BA.夏朝B.商朝C.周朝D.秦朝3、建章宫在中国园林发展史上的重要影响是DA.第一个具有求仙功能的皇家园林B.第一个将私家园林造园手法引入到皐家园林造园的宫苑C.历史上规模最人的皇家园林D.第一座具有完整的三仙山的仙苑式皇家园林。
从此以后“-•池三山”遂成为历來皇家园林的主要模式,一直沿袭到清代4、法国古典主义园林的代表人物是BA威廉•肯特B勒•诺特C全能的布朗D威廉・钱伯斯5、“上林苑”的兴建时期是AA汉代B魏晋南北朝C隋唐D明清多选1下列园林属于城市私园的有ACA湖园B庐山草堂C狮子林D信宫E清华宫2下列景点属于網川别业的有ABDA鹿柴B斤竹岭C竹外一枝轩D竹里馆E寒碧山房3卜列景点属于颐和园的有ACA后溪河B西天梵境C谐趣园4下列园林在《洛阳名园记》中有专门记述的有BCEA艮岳B归仁园C环溪D沧浪亭E董氏西园5下列园林属于江南私园的有CDA恭王府花园B浣花溪草堂C瞻园D艺圃E勺园判断1我国古典园林早期的功能十分驳杂,有居住、军事、通神、观赏、游玩等。
(正确)2小央公园是世界上第一座国家公园。
(错误。
黄石公园)3 tl本的神道精神对大口然的态度是改造大口然,改变大口然的进程。
(错误。
尊重自然,不影响自然)4英国造园家雷普顿认为园林中的实用功能往往比美更应受到重视。
(正确)5现代园林是一门综合性艺术,在园林设计方面包插视觉呆观形象,环境生态绿化,大众行为心理三人方面的内容。
(完整版)中外园林史考试要点

中国古典园林史课后习题课后习题一1三大造园体系:中国古典园林,西亚伊斯兰园林,欧洲古典园林2中国四大名园:拙政园,颐和园,避暑山庄,留园清代广州四大名园:东莞可园,佛山梁园,顺德清晖园,番禹余荫山房3 障景:又称“抑景”,园林中用于遮挡视线,促使视线转移方向的屏障物。
(北京颐和园内太湖石安置在仁寿门内)流动框景:沿围墙或单面廊有墙的一侧开什锦窗,摄取佳景,向前前进时可欣赏到一幅幅富于韵律变化的画面(拙政园水上浮廊)模糊框景:利用花墙,隔断,漏景,疏林,柳丝等取景,其景依稀可见却又看不清楚,使人在模糊中欣赏到“似实而虚,似虚又实”的美景(拙政园砖砌漏花墙)借景:就是将视线所涉及范围内的美景组织到园林绿地观赏中来,成为园内景色的一部分,以丰富园林景色,扩大园林空间。
(承德避暑山庄借罄锤峰一带山峦景色)4留园平面,简述留园入口的设计p631入口设计:匠师采取了收、放相间的序列渐进变换的手法,运用建筑空间的大小、方向、明暗的对比,甫入园门便是一个比较宽敞的前厅,进入狭长的曲尺形走道,再进一个面向天井的敞厅,最后以一个半开敞的小空间作为结束。
5识别寄畅园平面图,简述其布局特点p403入园经秉礼堂再出北面的院门,东侧为太湖石堆叠的小型假山“九狮台”作为屏障,绕过此山便达到园林的主体部分。
园林的主体部分以狭长形水池“锦汇漪”为中心,池的西、南为山林自然景色,东北岸则以建筑为主。
西岸的大假山把假山作成犹如真山的余脉,这是此园叠山的匠心独运之笔。
水池北岸地势较高处原为环翠楼,后来改为单层的嘉树堂。
知鱼槛突出于水面,形成东岸建筑的构图中心,与对面西岸凸出的石滩“鹤步滩”相峙,把水池的中部加以收束,划分水池为南北两个水域。
锡山及顶上龙光塔被很好的借入园内。
全园山水占三分之一以上。
建筑疏朗,以山为重点,以水为中心,山水林木为主的人工山水园。
6识别个园平面图,简述个园四季假山的石材与用法 p610春季:运用石笋,散置在门前花坛里的竹间,象征“雨后春笋”的意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囿——是中国古代供帝王贵族进行狩猎、游乐的一种园林形式。
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的囿是周文王的灵囿。
中国古代供帝王贵族进行狩猎、游乐的一种园林形式。
通常在选定地域后划出范围,或筑界垣。
囿中草木鸟兽自然滋生繁育。
狩猎既是游乐活动,也是一种军事训练方式;囿中有自然景象,天然植被和鸟兽的活动,可以赏心悦目,得到美的享受。
囿:中国先秦时期的园林形式,常采用人工墙垣、篱笆等圈围山林,养育鸟兽花木,供帝王贵族狩猎、游乐观赏活动的园林,是中国园林的萌芽2、隐逸:一种历史文化积淀,一种与仕宦相对应的概念和行为,是中国古代士人保持人格独立的一种处世方式3、轩:建在高旷地带而环境幽静的小屋,园林中多作游人休息、观景的场所4、舫:又称旱船、不系舟,是一种建于水边的船形建筑,前半部分多是三面临水,使人有虽在建筑中,却又犹如置身舟楫之感。
5、石像生:陵墓前安设的用玉、石等雕刻而成的人或动物的形象,主要用来显示墓主的身份等级地位,也有驱邪、镇墓的含义。
6、墓碑:初为引棺入墓穴的木柱,随埋土中,后为石碑,竖于墓道口,碑上多书刻文字,记死者事迹功勋,或标明死者身份、姓名,立碑人身份、姓名等7、华表:又称桓表,一种圆柱形的标识性建筑物,常立于宫殿、宗庙、城垣、陵墓前,柱身常刻有花纹,柱顶有方石和立兽8、意境——通过园林的形象所反映的情意,使游赏者触景生情,产生情景交融的一种艺术境界。
9借景——就是将视线所及范围内的美景,组织到园内或景区内以丰富园林景色,扩大园林空间。
10、草堂——与别业义同,但相对别业,其规模较小,建筑较素。
11、别业——建置在郊野,供园主人休息或长期居住的地方,相对草堂,其规模较大,建筑华丽。
12、苑——秦汉以来在囿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建有宫室和别墅,供帝王居住、游乐、宴饮的一种园林类型。
又称宫苑。
13、台——利用地形或在地面上垒土、筑石成台形,顶部平整,一般在台上建筑屋宇房舍或仅有围栏,供游人登高览胜的构筑物。
14台榭—在城内夯筑高数米至十几米的土台若干座,上建造殿堂屋宇。
可作观景、天文台等之用。
15驰道—是秦代交通幹線,在秦代道路系統中佔有重要地位。
秦朝时期专供帝王行驶车马的道路。
16、阙——宫殿、祠庙和陵墓前的建筑物,通常左右各一,建成高台,台上起楼观,两阙之间有空缺,故名阙或双阙。
也有作记录官爵、功绩和装饰之用的。
17、花石纲——宋徽宗时运输东南花石船只的编组。
“纲”是宋代水路运输货物的组织,全国各地从水路运往京师的货物都要进行编给,一组谓之——“纲”。
18、花园——以搜集观赏花木为主,面积往往较大。
19、游憩园——供主人休息游憩的和宴会娱乐之用,园景与住宅分开,多筑城郊。
20、宅园——建在城镇中,依附于住宅,作为主—游憩、宴乐、会友、读书的园林,一般紧邻邸宅的后部,呈列宅后园的格局;或者位于邸宅一侧而成跨院。
21、曲水流觞——大家坐在水渠两旁,宅上流放置酒杯,任其顺流而下,杯停在谁的面前,谁即取饮,彼此相乐。
这就叫作“曲水流觞”。
22、倪云林——倪瓒,元代著名四大家之一,著有“渔庄秋霁图”23、张涟——明末清初造园艺术家,字南垣。
善绘人像,兼工山水,以山水画意造园叠山;善制盆景,颇负盛名。
24、无心画——园林景色为了使室内外互相渗透用漏窗透为景。
这种手法是清代李渔首创的,他把内墙原来挂山水画的位置开成漏窗,然后在窗外布置竹石小品之类,使是入画。
这样便是真景入画,较之画幅生动百倍,他称无心画,以尺幅窗透取无心画是从暗处明处,窗花有剪影的效果,加以景的特殊为背景,从早到晚窗景图时而变。
25、李渔——字笠翁,钱塘人,生于明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
李渔是一位兼擅绘画、词曲、小说、戏剧、造园的多才多艺的文人。
著有《闲情偶寄》,又名《一家言》,晚年自筑荠子园。
26、苏我马子—苏我马子极力引进佛教,拜领佛物之后舍宅为寺,再后来苏我马子因辅佐圣德太子推行改革有功而得势,崇佛派取得胜利,此开始全国范围内建佛寺、修佛塔、度僧尼、行法会。
27、小堀远洲——江户时代品茶人,著名建筑家,造园家。
28迷阵—是绿篱划隔的回文狭路,使进入的游人寻路曲折摸索,有时误入死胡同,易进难出,以为戏乐。
30、枯山水——日本禅宗园林的具体形式之一,为反映禅宗修行者所追求的“苦行”及“自律”精神,使用一些如常绿树、苔藓、沙、砾石等静止、不变的元素,园内几乎不使用任何开花植物,以期达到自我修行的目的。
在园林中没有水的情况下,通过石的组合和沙达到模拟水的感觉(也有用植物代沙的,如植物枯山水),其中石象征海岛,沙象征海水。
著名的代表是西芳寺庭院、天龙寺庭院,均为禅师梦窗国师设计造。
31茶庭——是布置在茶室前封闭的小院或青苔铺地,以布石(飞石)带路,布置石组、绿树、石灯笼、洗手钵等,创造“和,敬,清,寂”的精神环境,以摒弃杂食,专心享受具有禅宗意境的饮茶情趣。
32.掇山指用自然山石掇叠成假山的工艺过程包括选石、采运、相石、立基、拉底、堆叠、中层、结顶等工序.33.城廓宅园建造在城市里的私家园林34.景墙园林中常见的小品,园林中作障景,漏景以及背景的景墙,其形式不拘一格,功能因需而设,材料丰富多样。
35.人工山水园是在平地上开凿水体、堆筑假山,人为地创设山水地貌,配以花木栽植和建筑营构,把天然山水风景缩移模拟在一个小范围之内36.文人园林——为科举进士和做官的人提供互相交往而创建的园林.37清漪园——为颐和园的前身,是一座以万寿山和昆明湖为主题的大型天然山水园.38.五岳——公元571年,北齐王后主高纬于南邺城之西建仙建都苑,在苑内筑土象征五岳.39辋川别业::唐代诗人兼画家王维在辋川山谷在辋川山庄的基础上营建的大型郊野别墅园林,今已湮没,并著有《辋川集》,王维曾画出《辋川图》来描绘其园林风景。
40.《洛阳名园记》:北宋李格非著,是一部专门记述北宋时期洛阳园林景观的志书,书中记载洛阳名园,如富郑公(粥)园等19处,表现当时洛阳园林的发展盛况。
1、唐代寺观园林中___C___ 以桃花著称 A 慈恩寺 B 唐昌观 C 玄都观D兴教寺2、中国从 D 时期开始出现真正意义上的皇家园林 A夏朝 B商朝 C春秋 D秦朝3.从 C 时期开始,中国园林开始有了求仙的功能 A 夏 B西周 C秦 D西汉4、寺观园林出现于 B 时期 A秦汉 B魏晋南北朝 C唐宋 D明清5、唐朝大明宫的绿化以 D 为主 A桃树和玉兰 B竹子和杨树 C杨树和垂柳 D梧桐和垂柳6、 B 在唐朝被称为离宫之冠 A华清宫 B九成宫 C曲江池 D兴庆宫7、北宋时期的离宫别馆中, A 是以植物为主。
A琼林苑 B玉津苑 C宜春苑 D含芳园8、北宋时期的离宫别馆中, D 因竹林繁茂而出名 A琼林苑 B玉津苑 C宜春苑 D含芳园9、唐朝长安每一所寺观内均莳花植树,尤以 A 最为突出 A牡丹 B月季 C玫瑰 D梅花10明清以来首次较全面引进江南造园艺术皇家园林是C A静宜园 B静明园 C畅春园 D圆明园11、颐和园的构图中心是 B 。
A万寿山 B佛香阁 C昆明湖 D十七孔桥12海棠是明朝法源寺的名花之一,主要栽培在 A A藏经阁 B大雄宝殿 C天王殿 D观音殿13下面的寺观园林中, B 把宗教的内容与园林的形式完美地结合起来,运用园林化的手法来渲染佛国天堂的理想境界 A大觉寺 B普宁寺 C黄龙洞 D圆觉寺14罗布林卡中用 C 来围合景域,划分景区的。
A高墙 B矮墙C植物 D道路15、 C 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一部园林理论著作。
A《东方庭园论》 B《长物志》C《园冶》 D《造园》16、西晋石崇的金谷园是当时著名的 B ,这是一座临河的、地形略有起伏的天然山水园。
A、城市型私家园林B、别墅型私家园林C、花园型私家园林D、郊野型公共园林17、真正意义上的皇家园林产生于 B 朝代。
A殷周时期 B秦时期 C汉时期 D五代时期18、寺观园林兴起于 B 。
A、宋代 B、魏晋 C、元代 D、唐代1、汉武帝刘彻在长安兴建的建章宫中的一池三山之布局与造景可谓后世园林创作模本2、清初三大离宫御苑分别是畅春园、避暑山庄和颐和园3、清末三大离宫御苑分别是畅春园、避暑山庄和清漪园(颐和园)。
4、墓碑由碑身、碑首和碑座三部分级成5西夏王陵被称为东方金字塔6帝王的墓葬区称为陵,名人墓葬地称为墓,7清代最典型最具代表性的园中园是颐和园中的谐趣园,它是以江南寄畅园为蓝本8上林苑中宫十二,其中扶荔宫中以植物景观为主。
9、魏晋时有三座皇家园林都称为华林园,这三座城市分别是邺城,建康,洛阳10、白居易的履道坊宅园,白居易写了池上篇,以竹子植物为主。
11、中国古典园林中土石结合的假山构造从西汉(兔园)朝代开始出现12、唐长安三大内指的是太极宫、大明宫、兴庆宫。
13、唐长安三大内中规模最大的是大明宫。
14、唐长安东内三大殿指的是含元殿、宣政殿、紫宸殿。
15、大明宫内的绿化以梧桐和柳树为主。
16、唐代最誉为离宫之冠的是九成宫。
17、北宋诸皇家园林中宜春苑以培育花卉闻名,含芳园以培育竹林而出名,玉津园被称为青城。
18、大雁塔位于大慈恩寺里面19、西方园林的最早类型有圣林、园圃(场圃)、乐园。
20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是台、囿、园圃。
21宋、元、明、清时苏州四大名园依次是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
22江南四大名园是拙政园、留园、寄畅园、豫园23、宋代的“东京四苑”是琼林苑(以植物为主)、玉津苑(以动物为主)、金明池(以大水池为主)、宜春苑(以花圃为主)。
23、中国私家园林的萌芽在西汉末年时期24.江南四大名石:苏州留园冠云峰、杭州西湖皱云、上海豫园玉玲珑、苏州瑞云峰1、秦汉时期上林苑有什么不同?答案:①秦代上林苑范围小于汉代上林苑,汉上林苑是秦上林苑的延续。
②秦代上林苑主要建筑群为阿房宫,建筑比较密集,大多建筑通过复道、甬道连接;汉代上林苑主要建筑群为建章宫,建筑比较疏朗,间距较大,往返要乘车或骑马。
③秦代上林苑没有汉代上林苑功能齐全,汉代上林苑有训练水军的作用④西汉的上林苑是苑中有苑,形成独立的小景观。
上林苑是一个大的园林区,再依据地形、水源,设置独具风格的小景区,构成园中之园。
汉代巧用地形,充分发挥各种自然条件的优势,造成园中之园。
秦代的上林苑以自然风光为主,人工建筑物很少,尽量保持自然美和各种野趣情调,使人有来自自然,回归自然之美的享受。
2秦汉时期园林的特点?答案:(1)尚不具备中国古典园林的全部类型.造园活动的主流是皇家园林。
私家园林虽已见语文献记载,但为数甚少而且大多数是摹仿皇家园林的规模和内容.(2)园林的功能由早先的狩猎、通神、求仙、生产为土,逐渐转化为后期的游憩、观赏为主。
建筑作为一个造园要素,与其他自然三要素之间似乎并无密切的有机关系。
园林的总体规划尚比较粗故,谈不上多少设计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