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说《幽州夜饮》阅读练习及答案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模拟)上海市2019届高三5月最新语文模拟试卷精选汇编:诗歌鉴赏专题

(高考语文模拟)上海市2019届高三5月最新语文模拟试卷精选汇编:诗歌鉴赏专题

诗歌鉴赏专题浦东新区三模(三)阅读下文,完成第12-14 题。

(8分)幽州夜饮(唐)张说凉风吹夜雨,萧瑟动寒林。

正有高堂宴,能忘迟暮心?军中宜剑舞,塞上重笳音。

不作边城将,谁知恩遇深!12.上面诗歌中的对仗有几联?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1分)A.一联B.两联C.三联D.四联13.下列关于本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首句凉风、夜雨、寒林等意象,渲染出悲凉的气氛。

B.颈联“迟暮”二字凸显出时光流逝人生易老的忧伤。

C.尾联以感叹的语气,充分表现了对皇恩浩荡的感激。

D.本诗以景起笔以情结笔,层层推进,结构自然流畅。

14.前人评价颈联“军中宜剑舞,塞上重笳音”豪壮中寓悲凉,请加以评析。

(4分)12.A (1分)13.C(3分)14.(4分)军中舞剑,那壮阔的场景及刚劲的舞姿,给人以雄健豪壮的感觉(2分);胡笳悲凉的声音,渲染了边塞环境的苦寒,将士常年征战的辛劳,容易勾起将士对故乡亲人的思念,和岁月迟暮的悲伤。

所以说豪壮中寓悲凉,令人感慨。

(2分)静安区5月二模(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14题。

(8分)夜渡湘水孟浩然客行贪利涉,夜里渡湘川。

露气闻芳杜①歌声识采莲。

榜人②投岸火,渔子宿潭烟。

行旅时相问,涔阳何处边?[注]①杜:杜若,芳草名。

②榜人:船夫12.下列关于本诗的说法不正确的的一项是()。

(2分)A.本诗是田园山水诗。

B.本诗是五言律诗。

C.颈联中“岸火”“潭烟”,紧扣了诗题中的“夜渡”二字。

D.尾联中的“时”表达了诗人想到涔阳与朋友相聚的急切心情。

13.以下对本诗风格的评价贴切的一项是()。

(2分)A.明快飘逸B.婉约含蓄C.质朴刚劲D.清淡自然14.请赏析“露气闻芳杜,歌声识采莲”两句。

(4分)12. A (2分)13. D (2分)14. 傍晚的露气中飘荡着杜若的芳香,江面上不时传过来采莲女悠扬的歌声。

两句分别从嗅觉和听觉的角度,紧扣“夜渡湘水”的特点,营造出香气飘荡,歌声悠扬的美好意境。

22版:精练真题 明确考情

22版:精练真题 明确考情

一、(2021·八省市模拟演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9分)幽州新岁作张说去岁荆南梅似雪,今年蓟北雪如梅。

共知人事何常定,且喜年华去复来。

边镇戍歌连夜动,京城燎火彻明开。

遥遥西向长安日,愿上南山寿一杯。

注张说,著名文学家,诗人。

曾任唐玄宗李隆基的宰相。

提示:影响本诗语意理解的语言有以下特点:构词陌生,随意苟简,古今异义,临时搭配。

[字义疏通]去岁:去年。

人事何常:人事无常,变化不定。

燎火彻明:灯火通明。

开:开放。

引申为大放光明。

京城:指长安。

长安日:喻指皇帝。

[速读指导]①读标题,感知诗歌内容:②读作者,把握诗人特点:③读正文,理解诗歌内容:答案①标题点明了写作的时间、地点。

作者在新年伊始之际抒发了辞旧迎新的喜悦之情。

同时也融入了人世无常和忠君报国的种种情愫。

②张说是盛唐政坛一位重要的政治家,也是盛唐诗坛的一代宗主,其以“当朝师表,一代文宗”的崇高地位,以重文学、倡风雅、奖后进、创作丰、影响大而成为盛唐文学的开路人,以其诗歌创作的实践,为盛唐诗歌的创作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引领、示范作用与积极的推动、促进作用,在唐代诗歌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③《幽州新岁作》是唐代诗人张说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

诗的前两联写作者被迁幽州后而感岁序之变,后两联写作者在幽州而想念京城;全诗隐隐透露出作者时时思欲回到京都,献寿于君侧,希望重新得到君王信任的思想。

全诗充满乐观气氛,结句却不免落于俗套。

真题试做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首联分别写两地物候,以雪喻梅,又以梅喻雪,循环往复,颇有意趣。

B.诗人慨叹人事无常,不能自主,但面对新春去而复来,还是感到欣慰。

C.颈联写新年伊始,普天同庆,不论京都边塞,全都洋溢着欢乐的气氛。

D.诗人暗自祝祷,待到重返长安的那一天,必将把酒尽欢,为自己上寿。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D项,“为自己上寿”理解错误。

尾联的意思是向西遥望长安,希望回到朝廷,献酒于君王,祝他寿比南山。

唐诗《幽州夜饮》张说(精选9篇)

唐诗《幽州夜饮》张说(精选9篇)

唐诗《幽州夜饮》张说〔精选9篇〕
篇1:语录细那么工作思路公司简介词语
说说职业道德回复简讯推荐;贺词春联,简报复习方法诗词体会誓词的挽联同义词答谢词仿写职责了杜甫社会了个人介绍摘抄思想汇报:支部应急预案教案教材的致辞课外知识:守那么部编版寓言我。

篇2:个人介绍主要教学对联
普通话考试励志故事:谜语写作指导条规章!主题班会总结歇后语的营销筹划抗疫筹划书杜甫竞选的班会庆典致辞的申请报告拟人句孟浩然竞聘:座右铭决心书履职文案:师恩陆游卷首形容词管理制度的感恩信通知国旗下创业工程,座右铭励志故事。

篇3:播送稿留言课外知识比喻句散文
课外知识剖析材料导游词短信聘书:自我介绍报告了班组奖学金照作文防控的工作成语杜甫:有感同义词广告词:自我评价报告,整改措施师恩思想品德贬义词了例句乐府对照庆典致辞鄂教版了先进事迹申请报告;决心书写法写人资料宣言。

篇4:贬义词疫情道德
写人句子评课稿我讲话闭幕词贺词措施剖析材料的慰问信话语志愿书!个人介绍李白协议祝酒词了有感评语的文明了教学法庆典致辞检讨书格言了汇报检测的语录党小组意见开学的讲话生涯规划辛弃疾。

篇5:优秀朗读朋友圈公文入团
暑假作业节日自查报告期中,答复听课报道稿辛弃疾:弘扬自我介绍留言好句礼仪常识:党小组随笔了反问句颁奖礼仪代表发言了朋友圈致辞宣传周自我批评词语:事迹苏轼;播送稿台词开幕词文案劳动节!课标好词诗经散文!支部国旗下入团。

篇6:工作经历朗读稿征文
社会理论报告整改,汉语拼音课标影评自荐书学习方法,公益广告邀请函文案,庆典先进我施行方案反问句喜报古诗:管理条例活动筹划建党排比句导游词。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综合素质评价试卷附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综合素质评价试卷附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综合素质评价限时:150分钟满分:120分一、积累与运用(10分)1.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1)~(4)题。

(6分)清晨,一抹朝阳透过薄薄的云层射向大地,朵朵飘浮的白云就像流动的音乐,滑过碧澈的天空,清脆的鸟鸣穿过郁郁葱葱的枝叶飘入耳朵。

凉爽的晨风穿窗而过,端坐在窗前,让自己沉浸在晨曦的光晕里,追溯起过去最美好的时光,心底,泛起柔柔的情愫、暖暖的憧憬,这便是恬.静的味道。

当内心的喧嚣①,独处的清幽就更显美好。

一天中最美的光阴,莫过于静静地坐在时光的角落里,让心灵沉淀下来,捧一卷诗书,一口清茶,细细回味。

婉约清新的文字,如清澈的溪水,洗濯着疲惫的心;又似轻柔的晨风,清爽着②热的心。

(1)语段中加点字“恬”的正确读音是( )(1分)A. tiǎnB. tiánC. shìD. shé(2)在语段中的横线①处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2分)A. 戛然而止B. 半途而废C. 中道而止D. 适可而止(3)在语段中的横线②处填入汉字,正确的一项是( )(1分)A. 澡B. 躁C. 噪D. 燥(4)语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把修改正确的句子写下来。

(2分)2. 将下列句子依次填入语段中的横线处,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胡同是北京特有的一种古老的城市小巷,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①明清以后又不断发展,最多时有6 000多条②这些地区都是您感受胡同文化的好去处③据统计,北京现有胡同1 000多条,纵横交错,织成了荟萃万千的老北京景观④现今胡同景观保存相对完好的区域有东城区、西城区⑤最早起源于元代A. ④②⑤①③B. ④②③⑤①C. ⑤④①②③D. ⑤①③④②3. 下列句子没有使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2分)A. 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

张说《幽州夜饮》阅读练习及答案

张说《幽州夜饮》阅读练习及答案

幽州夜饮
张说
冷风吹夜雨,萧瑟动寒林。

正有高堂宴,能忘迟暮心?
军中宜剑舞,塞上重笳音。

不作边城将,谁知恩遇深!
注:据《新唐书·张说传》,张说因与姚元崇不睦,罢为相州刺史,后又任幽州都督。

(1)“冷风吹夜雨,萧瑟动寒林”这两句描述了什么样的情景 ?有何作用 ?(4 分)
▲ ▲
(2)诗歌颔联中的“迟暮心”化用了屈原《离骚》中的哪一句诗 ?表达了诗人如何的心情 ?(3 分 )
▲ ▲
(3)清人姚范议论最后一联“托意深婉”,请作详细剖析。

(3 分)
▲ ▲
答案:
9.(1) 这两句经过对“冷风”“夜雨”“寒林”的描绘,
突出了边地之夜萧瑟、荒寒的特色。

(2分)一方面衬着了“夜饮”的气氛,另一方面也为全诗确立了愁苦的感情基调。

(2 分)
(2)( 惟草木之零散兮, )恐佳人之迟暮 (1 分 ) 表达了诗人因
年迈及宦途崎岖所生的愤懑之情。

(2 分)
(3)表面上感谢皇上差遣他来边城为将的深恩, (1 分)实质上
表达了他对朝廷的愤恨之情。

(2 分 )。

广子三人,曰当户

广子三人,曰当户

• 陵既至期还,而单于以兵八万围击陵军。 • 李陵到指定日期撤兵回来,而单于用八万兵围击李 陵的部队。 • 陵军五千人,兵矢既尽,士死者过 半,而所杀伤 匈奴亦万余人。 • 李陵部队五千人,兵矢已尽,士卒死亡过半,而所 杀伤的匈奴兵也 达万余人。 • 且引且战,连斗八日,还,未到居延百余里,匈奴 遮狭绝道,陵食乏而救兵不到,虏急击,招降陵。 • 他们边退边战,连战八天,往回走,离居延不到百 余里了,匈奴堵住狭谷截断了归路。李陵部队粮食 缺乏而救兵不到,匈奴猛烈攻击,招降李陵。
• 陵曰:“无面目报陛下。”遂降匈 奴。其兵尽没。余 亡散得归汉者四百余人。 • 李陵说:“我没有面目回报皇帝了。”就投降匈奴。他 的部队全军覆没。残部分散逃回汉朝的四百余人。 • 单于既得陵,素闻其家声,及战又壮,乃以其女妻陵而 贵之。 • 单于得到李陵以后,因向来听说过他家声名,战斗中又 见他勇敢,就把女儿嫁给李陵为妻而给予高贵的地位。 • 汉闻,族陵母妻子。自是之后,李氏名败,而陇西之士 居门 下者,皆用为耻焉。 • 汉朝听说这事,就把李陵的母亲和妻儿全家都杀了。从 此以后,李氏名声败落,而陇西士人曾在李氏门下作过 宾客的,都因而引以为耻了。
• 译文 幽州夜饮 张 说 • 凉风吹夜雨,萧瑟动寒林。 • 幽州地处北方,晚上凉风吹起细雨绵绵,寒冷之 气袭来,使树林萧瑟。 • 正有高堂宴,能忘迟暮心? • 军中的高堂之上,正在举行宴会,怎能使我暂时 忘掉了自己的迟暮之心? • 军中宜剑舞,塞上重笳音。 • 军中的娱乐是仗剑而舞,边塞的音乐是胡笳的演 奏声。 • 不作边城将,谁知恩遇深! • 如果我不做这边城的将领,怎么知道皇上对我恩 遇之深呢。
• 第二联紧接一、二句,进入“夜饮”,抒发诗人 的感叹:“正有高堂宴,能忘迟暮心?”“正” 字接转巧妙,紧承首联对环境的描写,同时也自 然地转入到宴会。诗人说:正是在这风雨寒冷的 夜晚,我们在高敞的厅堂中摆开了夜饮的筵宴, 但在这样的环境中,我又岂能忘却自己的衰老和 内心的悲伤呢?“能忘”句以问句出之,将诗人 内心的郁勃之气曲折地表露了出来。这种迟暮衰 老之感,在边地竟是那样强烈,挥之不去,即使 是面对这样的“夜饮”,也排遣不开。诗中化用 了屈原《离骚》句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 人之迟暮。”将诗人心意表达得更加婉曲、深沉。

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解析)

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解析)

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疼痛与疼痛理论①我曾经对疼痛的认知很固执,认为麻醉剂会伤害大脑,而我确定自己这辈子没法靠颜值吃饭,必须保护好智商,因此在那次做胃镜时坚决要求不使用麻醉药。

但现实让我彻底改变了想法。

那种翻肠倒肚所带来的剧烈恶心和痛苦,让我觉得为逃避疼痛降低一点智商是完全值得的。

所以,后来的几次复查,我都选择了使用麻醉药,也因此为自己的智商一再受损而忧心忡忡。

②真正让我受到疼痛教育的是三年前动的一个小手术。

那位医生很负责,术前召集麻醉师、护士和我一起开会讨论手术方案。

会上,医生告诉我手术需要全麻。

我惊呆了,那么小的手术还要全麻?半麻不可以吗?我再一次向医生提出了自己的“疼痛与智商”理论,希望他为我考虑一下。

③医生耐心地向我普及了最新的医学常识,他说:首先,以目前药剂学的发展,麻醉药对大脑不会造成任何损伤,而且在体内很快就会代谢掉,麻醉药伤脑的担忧完全是多余的;其次,使用全麻的目的是为了最大限度降低病人的痛苦,如果使用半麻,麻醉效果并不会很好,在手术过程中,病人依然能感觉到伤口的疼痛。

④关键在于,疼痛是一种习惯记忆。

在手术中病人一旦感知到了疼痛,那么他的大脑就会记住这种感觉,而且非常在意这种感觉;等到手术完毕,麻醉效果消退,大脑就会把注意力聚焦在伤口上,任何疼痛的感觉都会被清晰地感知并放大。

而如果选择全麻,大脑对疼痛就没有任何记忆,对伤口也没有任何认知;手术结束之后,大脑就不会主动去关注伤口,疼痛程度也会被极大削弱,有利于伤口的快速恢复。

所以,他强烈建议我选择全麻。

我同意了。

⑤事实证明医生是对的。

我术后只觉得伤口有些发木,并没有察觉到刀口的存在,也没有明显痛感,伤口也在不经意间很快愈合了。

⑥这位医生对我的影响很大,我几乎是全盘接受了他的疼痛理论,不再认为忍受疼痛是一种必须,甚至被上升为一种美德。

高中语文专题汇编诗歌鉴赏(一)含解析(2)

高中语文专题汇编诗歌鉴赏(一)含解析(2)

高中语文专题汇编诗歌鉴赏(一)含解析(2)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初出关旅亭夜坐怀王大校书①孟浩然向夕槐烟起,葱茏池馆曛。

客中无偶坐,关外惜离群。

烛至萤光灭,荷枯雨滴闻。

永怀蓬阁②友,寂寞滞扬云③。

【注】①本诗写于诗人怀才不遇被迫离开长安时。

关,潼关。

王大校书,王昌龄,排行一,中进士后任秘书省校书郎。

②蓬阁:指秘书省。

③扬云:扬雄。

字子云,终生不得志。

(1)诗歌的前三联是怎样表现自己的孤寂之情的?情作简要赏析。

(2)有人说,末句“寂寞滞”同时说了扬雄、王昌龄和孟浩然三人,你同意吗?请说明理由。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送董元达谢逸读书不作儒生酸,跃马西入金城关。

塞垣苦寒风气恶,归来面皱须眉斑。

先皇召见延和殿,议论慷慨天开顔。

谤书盈箧不复辩,脱身来看江南山。

长江滚滚蛟龙怒,扁舟此去何当还?大梁城里定相见,玉川①破屋应数间。

【注】①玉川:唐卢仝,号玉川子,家中贫穷。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五,六句意即董元达归来之后,曾被先皇在延和殿召见,他在廷对的时候,议论慷慨,连天子也为之开颜。

B.九,十句写董元达南行之后,将越过浪涛滚滚、蛟龙怒吼的长江,乘舟而去,不知何时能归,深寓惜别之意。

C.诗歌最后两句表明将来一定会在大梁城中相见,到时董元达应该只有几间破屋,暗示董元达日后生活的穷迫。

D.全诗表达了送别友人的磊落旷达之情,不作临别涕泣之语,也包含了对董元达遭遇的深切同情和惋惜之意。

(2)这首诗中的董元达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六幺令·天中节①苏轼虎符缠臂,佳节又端午。

门前艾蒲青翠,天淡纸鸢舞。

粽叶香飘十里,对酒携樽俎。

龙舟争渡,助威呐喊,凭吊祭江诵君赋。

感叹怀王昏聩,悲戚秦吞楚。

异客垂涕淫淫,鬓白知几许?朝夕新亭对泣②,泪竭陵阳③处。

汨罗江渚,湘累已逝,惟有万千断肠句。

【注】①天中节即端午节。

②新亭对泣,语出《世说新语·言语》:“过江诸人,每至美同,辄相邀新亭,藉卉饮宴。

2022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古诗歌鉴赏题】专项练一附答案解析

2022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古诗歌鉴赏题】专项练一附答案解析

2022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古诗歌鉴赏题】专项练一A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六年正月二十日复出东门仍用前韵苏轼乱山环合水侵门,身在淮南尽处村。

五亩渐成终老计,九重新扫旧巢痕。

岂惟见惯沙鸥熟,已觉来多钓石温。

长与东风约今日,暗香先返梅花魂。

【注】本诗于神宗元丰六年,苏轼被贬黄州第四年所作。

九重:代指朝廷。

化用唐代诗人韩偓的“玉为通体依稀见,香号返魂容易回”,意谓第二次开放好比魂的返回。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乱山环合水侵门,身在淮南尽处村”与白居易《琵琶行》中“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的环境特点相似。

B.这首诗感事抒怀,写景与抒情浑然一体。

首联点明环境的偏远,烘托凄凉的氛围,为下文叙事、抒情作铺垫。

C.“五亩渐成终老计”是说苏轼早就做好了“终老”的打算,“九重新扫旧巢痕”则是点明他作“终老计”的原因。

D.诗中作者多处将前人诗句和典故转化为自己诗篇中鲜活文字,不留移栽痕迹,显示了高超的创作技巧。

2.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歌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参考答案】1.C【“苏轼早就做好了‘终老’的打算”错误,苏轼说自己依靠五亩田终老黄州其实是削官被贬后的无奈之辞,“终老计”是“渐成”的,而非早有的打算。

】2.颔联说自己要在黄州终老,颈联说自己与鸥鸟己熟,经常来垂钓连所坐之石都温暖了,表达出诗人有忘掉机心、退隐出世之心。

尾联却说与春风约定,梅花也再度开放,写出自己希望能被君王再度起用的入世进取之意。

反映了诗人出世入世的矛盾纠结。

二、【重庆巴蜀中学2021年高三下模拟八】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邻山县道上作[注]陆游微雨晴时出驿门,乱莺啼处过江村。

挽花醉袖沾余馥,迎日征鞍借小温。

客路一身真吊影,故园万里欲招魂。

鬓毛无色心犹壮,藉草悲歌对酒尊。

[注]邻山县是陆游入川的第一县,在他到邻山县之后,写下了这首诗。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创作此诗时,刚好雨过天晴,一个“乱”字暗示了诗人“出驿门”时的心境。

第一单元综合素质评价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综合素质评价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综合素质评价一、积累与运用(10分)1.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1)~(4)题。

(6分)清晨,一抹朝阳透过薄薄的云层射向大地,朵朵飘浮的白云就像流动的音乐,滑过碧澈的天空,清脆的鸟鸣穿过郁郁葱葱的枝叶飘入耳朵。

凉爽的晨风穿窗而过,端坐在窗前,让自己沉浸在晨曦的光晕里,追溯起过去最美好的时光,心底,泛起柔柔的情愫、暖暖的憧憬,这便是恬.静的味道。

当内心的喧嚣①,独处的清幽就更显美好。

一天中最美的光阴,莫过于静静地坐在时光的角落里,让心灵沉淀下来,捧一卷诗书,一口清茶,细细回味。

婉约清新的文字,如清澈的溪水,洗濯着疲惫的心;又似轻柔的晨风,清爽着②热的心。

(1)语段中加点字“恬”的正确读音是( )(1分)A. tiǎnB. tiánC. shìD. shé(2)在语段中的横线①处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2分)A. 戛然而止B. 半途而废C. 中道而止D. 适可而止(3)在语段中的横线②处填入汉字,正确的一项是( )(1分)A. 澡B. 躁C. 噪D. 燥(4)语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把修改正确的句子写下来。

(2分)2. 将下列句子依次填入语段中的横线处,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胡同是北京特有的一种古老的城市小巷,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①明清以后又不断发展,最多时有6 000多条②这些地区都是您感受胡同文化的好去处③据统计,北京现有胡同1 000多条,纵横交错,织成了荟萃万千的老北京景观④现今胡同景观保存相对完好的区域有东城区、西城区⑤最早起源于元代A. ④②⑤①③B. ④②③⑤①C. ⑤④①②③D. ⑤①③④②3. 下列句子没有使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2分)A. 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

B. 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

张说的诗词《幽州夜饮》的注释

张说的诗词《幽州夜饮》的注释

【导语】诗中描写了边城夜宴的情景,颇具凄婉悲壮之情,也委婉地流露出诗⼈对遣赴边地的不满。

下⾯就和⽆忧考⼀起来欣赏下张说的诗词《幽州夜饮》,欢迎阅读!《幽州夜饮》 凉风吹夜⾬,萧瑟动寒林。

正有⾼堂宴,能忘迟暮⼼。

军中宜剑舞,塞上重笳⾳。

不作边城将,谁知恩遇深。

注释 ⑴幽州:古州名。

辖今北京、河北⼀带,治所在蓟县。

⑵⾼堂宴:在⾼⼤的厅堂举办宴会。

⑶迟暮⼼:因衰⽼引起凄凉暗淡的⼼情。

⑷剑舞:舞剑。

⑸笳:即胡笳,中国古代北⽅民族吹奏的⼀种乐器。

 扩展阅读:历代评价 李隆基:①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燕国公张说,道合忠孝,⽂成典礼,当朝师表,⼀代词宗。

有公辅之材,怀⼤⾂之节。

储宫侍讲,早申翼赞,台座訏谟,备陈匡益。

⼊则式是百辟,出则赋政四⽅,嘉绩简於朕⼼,茂功著於王室。

赉予良弼,光辅中兴,乃眷专车,是称枢密。

②故开府仪同三司、尚书左丞相、集贤院学⼠知院事、上柱国、燕国公张说,⾠象降灵,云龙合契。

元和体其冲粹,妙有释其⾄赜。

挹⽽莫测,仰之弥⾼。

精义探系表之微,英辞⿎天下之动。

昔侍春诵,绸缪岁华。

含舂容之声,叩⽽尽应;蕴泉源之智,启⽽斯沃。

授命兴国,则天衢以通;济⽤和民,则朝政惟允。

司钧总六官之纪,端揆为万邦之式。

⽅弘风纬俗,返本于上古之初;⽽迈德振仁,不臻于中寿之福。

苏颋:银青光禄⼤夫检校中书令上柱国燕国公张说,含和育粹,特表⼈师,悬解精通,见期王佐。

⽴⾔布⽂武之⽤,定策励忠公之典,才冠代⽽不有,功⾄⼤⽽若虚。

刘肃:张说独排太平之党,请太⼦监国,平定祸乱,迄为宗⾂,前后三秉⼤政,掌⽂学之任,凡三⼗年。

为⽂思精,⽼⽽益壮,尤⼯⼤⼿笔,善⽤所长;引⽂儒之⼠,以佐王化。

得僧⼀⾏,赞明阴阳律历,以敬授⼈时。

封太⼭,祠睢上,举阙礼,谒五陵,开集贤,置学⼠,功业恢博,⽆以加矣。

尚然诺,于君⾂、朋友之际,⼤义甚笃。

刘昫:①始⽞宗在东宫,说已蒙礼遇。

及太平⽤事,储位颇危,说独排其党,请太⼦监国,深谋密画,竟清内难,遂为开元宗⾂。

【幽州夜饮】原文注释、翻译赏析_古诗大全

【幽州夜饮】原文注释、翻译赏析_古诗大全

【幽州夜饮】原文注释、翻译赏析_古诗大全幽州夜饮张说幽州夜饮凉风吹夜雨,萧瑟动寒林。

正有高堂宴,能忘迟暮心?军中宜剑舞,塞上重笳音。

不作边城将,谁知恩遇深!【译文及注释】幽州地处北方,晚上凉风吹起细雨绵绵,寒冷之气袭来,使树林萧瑟。

军中的高堂之上,正在举行宴会,使我暂时忘掉了自己的迟暮之心。

军中的娱乐是仗剑而舞,边塞的音乐是胡笳的演奏声。

如果我不做这边城的将领,怎么知道皇上对我恩遇之深呢。

1、幽州:古州名。

辖今北京、河北一带,治所在蓟县。

2、高堂宴:在高大的厅堂举办宴会。

3、迟暮心:因衰老引起凄凉暗淡的心情。

4、剑舞:舞剑。

5、笳:即胡笳,中国古代北方民族吹奏的一种乐器。

6、边城将:作者自指。

时张说任幽州都督。

【赏析】据《新唐书·张说传》:开元(唐玄宗年号,公元713—741年)初,张说为中书令,因与姚元崇不和,罢为相州刺史、河北道按察使,坐累徙岳州。

后以右羽林将军检校幽州都督。

都督府设在幽州范阳郡,即今河北蓟县。

此诗就是他在幽州都督府所作。

诗中描写了边城夜宴的情景,颇具凄婉悲壮之情,也委婉地流露出诗人对遣赴边地的不满。

全诗以“夜饮”二字为中心紧扣题目。

开始二句描写“夜饮”环境,渲染气氛。

“凉风吹夜雨,萧瑟动寒林”。

正值秋深风凉之时,在幽州边城的夜晚,风雨交加,吹动树林,只听见一片凄凉动人的萧瑟之声。

这一切,形象地描绘出了边地之夜的荒寒景象。

第二句还暗用了宋玉《九辩》中的诗意:“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益发渲染了诗句中悲伤的色彩。

在这样的环境中,诗人悲愁的心绪,已经见于言外。

而这“夜饮”,就是为了要驱走这恶劣环境带来的悲苦,宴会还没有开始,从着力渲染、暗示中,已经给“夜饮”罩上了一层愁苦的阴影。

第二联紧接一、二句,进入“夜饮”,抒发诗人的感叹:“正有高堂宴,能忘迟暮心?”“正”字接转巧妙,紧承首联对环境的描写,同时也自然地转入到宴会。

诗人说:正是在这风雨寒冷的夜晚,我们在高敞的厅堂中摆开了夜饮的筵宴,但在这样的环境中,我又岂能忘却自己的衰老和内心的悲伤呢?“能忘”句以问句出之,将诗人内心的郁勃之气曲折地表露了出来。

古代诗歌赏析张说《幽州新岁作》阅读练习及答案

古代诗歌赏析张说《幽州新岁作》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8~19题。

幽州新岁作张说去岁荆南梅似雪,今年蓟北雪如梅。

共知人事何常定,且喜年华去复来。

边镇戍歌连夜动,京城燎火彻明开。

遥遥西向长安日,愿上南山寿一杯。

18.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首联分别写两地物候,以雪喻梅,又以梅喻雪,循环往复,颇有意趣。

B. 诗人慨叹人事无常,不能自主,但面对新春去而复来,还是感到欣慰。

C. 颈联写新年伊始,普天同庆,不论京都边塞,全都洋溢着欢乐的气氛。

D. 诗人暗自祝祷,待到重返长安的那一天,必将把酒尽欢,为自己上寿。

19. 请简要概括这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9分)2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9分)(1)孟浩然在《夜归鹿门歌》中写自己隐居山林,与尘世隔绝,独来独往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进酒》中表现了诗人对自己才能的充分肯定和屡遭失败之后不肯屈服的倔强性格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凭箜篌引》中运用通感的艺术手法直接描摹音乐的诗句是(4)周邦彦的《苏幕遮》中,运用问句,由实人虚,把词人对故乡、朋友的思念之情表达得细腻真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D19.①通过描写景物、气候的变易,抒发对南北流徙、时光荏苒的感慨,喜中寓悲;②诗人身在边关,心系朝廷,渴望能早日回到长安。

20.(1)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2)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3)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4)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古诗幽州夜饮翻译赏析

古诗幽州夜饮翻译赏析

古诗幽州夜饮翻译赏析《幽州夜饮》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张说。

其古诗词全文如下:凉风吹夜雨,萧瑟动寒林。

正有高堂宴,能忘迟暮心。

军中宜剑舞,塞上重笳音。

不作边城将,谁知恩遇深。

【前言】《幽州夜饮》是唐代诗人张说所写的一首五言律诗,出自诗集《张燕公集》。

【注释】⑴幽州:古州名。

辖今北京、河北一带,治所在蓟县。

⑵高堂宴:在高大的厅堂举办宴会。

⑶迟暮心:因衰老引起凄凉暗淡的心情。

⑷剑舞:舞剑。

⑸笳:即胡笳,中国古代北方民族吹奏的一种乐器。

⑹城将:作者自指。

时张说任幽州都督。

【翻译】幽州地处北方,晚上凉风吹起细雨绵绵,寒冷之气袭来,使树林萧瑟。

军中的高堂之上,正在举行宴会,怎能使我暂时忘掉了自己的迟暮之心?军中的娱乐是仗剑而舞,边塞的音乐是胡笳的演奏声。

如果我不做这边城的将领,怎么知道皇上对我恩遇之深呢。

【鉴赏】据《新唐书·张说传》:开元(唐玄宗年号,公元713—741年)初,张说为中书令,因与姚元崇不和,罢为相州刺史、河北道按察使,坐累徙岳州。

后以右羽林将军检校幽州都督。

都督府设在幽州范阳郡,即今河北蓟县。

此诗就是他在幽州都督府所作。

诗中描写了边城夜宴的情景,颇具凄婉悲壮之情,也委婉地流露出诗人对遣赴边地的不满。

全诗以“夜饮”二字为中心紧扣题目。

开始二句描写“夜饮”环境,渲染气氛。

“凉风吹夜雨,萧瑟动寒林”。

正值秋深风凉之时,在幽州边城的夜晚,风雨交加,吹动树林,只听见一片凄凉动人的萧瑟之声。

这一切,形象地描绘出了边地之夜的荒寒景象。

第二句还暗用了宋玉《九辩》中的诗意:“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益发渲染了诗句中悲伤的色彩。

在这样的环境中,诗人悲愁的心绪,已经见于言外。

而这“夜饮”,就是为了要驱走这恶劣环境带来的悲苦,宴会还没有开始,从着力渲染、暗示中,已经给“夜饮”罩上了一层愁苦的阴影。

第二联紧接一、二句,进入“夜饮”,抒发诗人的感叹:“正有高堂宴,能忘迟暮心?”“正”字接转巧妙,紧承首联对环境的描写,同时也自然地转入到宴会。

军中宜剑舞,塞上重笳音:张说《幽州夜饮》全诗赏析

军中宜剑舞,塞上重笳音:张说《幽州夜饮》全诗赏析

军中宜剑舞,塞上重笳音:张说《幽州夜饮》全诗赏析幽州夜饮张说凉风吹夜雨,萧瑟动寒林。

正有高堂宴,能忘迟暮心?军中宜剑舞,塞上重笳音。

不作边城将,谁知恩遇深!注释⑴幽州:古州名。

辖今北京、河北一带,治所在蓟县。

⑵高堂宴:在高大的厅堂举办宴会。

⑶迟暮心:因衰老引起凄凉暗淡的心情。

⑷剑舞:舞剑。

⑸笳:即胡笳,中国古代北方民族吹奏的一种乐器。

[6]边城将:作者自指。

时张说任幽州都督。

译文幽州地处北方,晚上凉风吹起细雨绵绵,寒冷之气袭来,使树林萧瑟。

军中的高堂之上,正在举行宴会,使我暂时忘掉了自己的迟暮之心。

军中的娱乐是仗剑而舞,边塞的音乐是胡笳的演奏声。

如果我不做这边城的将领,怎么知道皇上对我恩遇之深呢。

鉴赏据《新唐书·张说传》:开元(唐玄宗年号,公元713?741年)初,张说为中书令,因与姚元崇不和,罢为相州刺史、河北道按察使,坐累徙岳州。

后以右羽林将军检校幽州都督。

都督府设在幽州范阳郡,即今河北蓟县。

此就是他在幽州都督府所作。

诗中描写了边城夜宴的情景,颇具凄婉悲壮之情,也委婉地流露出诗人对遣赴边地的不满。

全诗以“夜饮”二字为中心紧扣题目。

开始二句描写“夜饮”环境,渲染气氛。

“凉风吹夜雨,萧瑟动寒林”.正值秋深风凉之时,在幽州边城的夜晚,风雨交加,吹动树林,只听见一片凄凉动人的萧瑟之声。

这一切,形象地描绘出了边地之夜的荒寒景象。

第二句还暗用了宋玉《九辩》中的诗意:“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益发渲染了诗句中悲伤的色彩。

在这样的环境中,诗人悲愁的心绪,已经见于言外。

而这“夜饮”,就是为了要驱走这恶劣环境带来的悲苦,宴会还没有开始,从着力渲染、暗示中,已经给“夜饮”罩上了一层愁苦的阴影。

第二联紧接一、二句,进入“夜饮”,抒发诗人的感叹:“正有高堂宴,能忘迟暮心?”“正”字接转巧妙,紧承首联对环境的描写,同时也自然地转入到宴会。

诗人说:正是在这风雨寒冷的夜晚,我们在高敞的厅堂中摆开了夜饮的筵宴,但在这样的环境中,我又岂能忘却自己的衰老和内心的悲伤呢?“能忘”句以问句出之,将诗人内心的郁勃之气曲折地表露了出来。

高三语文下学期高中语文诗歌鉴赏单元 易错题难题提高题学能测试试题

高三语文下学期高中语文诗歌鉴赏单元 易错题难题提高题学能测试试题

高三语文下学期高中语文诗歌鉴赏单元易错题难题提高题学能测试试题一、高中语文诗歌鉴赏1.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幽州夜饮(唐)张说凉风吹夜雨,萧瑟动寒林。

正有高堂宴,能忘迟暮心?军中宜剑舞,塞上重笳音。

不作边城将,谁知恩遇深!(1)上面诗歌中的对仗有几联?判断正确的一项是()A.一联B.两联C.三联D.四联(2)下列关于本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凉风、夜雨、寒林等意象,渲染出悲凉的气氛。

B.颈联“迟暮”二字凸显出时光流逝人生易老的忧伤。

C.尾联以感叹的语气,充分表现了对皇恩浩荡的感激。

D.本诗以景起笔以情结笔,层层推进,结构自然流畅。

(3)前人评价颈联“军中宜剑舞,塞上重笳音”豪壮中寓悲凉,请加以评析。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重阳日荆州作[注]吴融万里投荒已自哀,高秋寓目更徘徊。

浊醪任冷难辞醉,黄菊因暄却未开。

上国莫归戎马乱,故人何在塞鸿来。

惊时感事俱无奈,不待残阳下楚台。

[注]吴融,晚唐诗人。

此诗作于诗人被贬荆州的第二年。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万里投荒”从空间的角度,写出了贬谪之地的遥远;“哀”字直抒胸臆,奠定了全诗沉郁哀伤的感情基调。

B.第二句“徘徊”为动作描写,透露了诗人沉重愁苦的情绪;“更”与首句的“已”呼应,将这种情绪表达得更为浓重。

C.颈联妙用意象,“戎马”写出了国家战乱不息的时局,“塞鸿”则寄托了身处异乡的诗人对朋友的思念。

D.尾句中的“下楚台”,与杜甫《登高》中的“独登台”,都呈现了饶有意味的场景,蕴含着相同的情感。

(2)诗歌颔联“浊醪任冷难辞醉,黄菊因暄却未开”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3.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清明二绝(注)陈与义其一街头女儿双髻鸦①,随蜂趁蝶学夭邪②。

东风也作清明节,开遍来禽③一树花。

其二卷地风抛市井声,病夫危坐了④清明。

一帘晚日看收尽,杨柳微风百媚生。

(注):宣和四年(1122),诗人官擢太学博士、著作佐郎。

张说《幽州新岁作》阅读答案及简析

张说《幽州新岁作》阅读答案及简析

张说《幽州新岁作》阅读答案及简析张说《幽州新岁作》阅读答案及简析幽州新岁作张说①去岁荆南梅似雪,今年蓟北雪如梅。

共知人事何常定,且喜年华去复来。

边镇戍歌连夜动,京城燎火彻明开。

遥遥西向长安日,愿上南山寿一杯。

【注】①张说,著名文学家,曾任唐玄宗李隆基的宰相。

(1)诗中“ ”、“ ”这两个地域的代称,照应了诗题中的“幽州”一词。

(1分)(2)请结合全诗,具体赏析“喜”一字的情感内涵。

(3分)(3)颈联“边镇戍歌连夜动,京城燎火彻明开。

”的场景描写,运用了虚实相生的手法。

下列诗句所用的表现手法与该联最相似的一项是 ( ) (2分)A、鸟雀呼睛,侵晓窥檐语。

B、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C、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D、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参考答案(1)蓟北;边镇。

(1分。

只答对1个不给分。

答“荆南”不合题目要求。

)(2)要点:辞旧迎新的欢喜(1分),岁月有常的慰藉(1分),对国家社稷的美好祈愿(1分)以下回答可为作答的.参考。

例1:作者在新年之际,身在幽州,心念长安,当听到戍歌响起,想到京城灯火通明,不禁为国家的繁荣昌盛,社稷的年年安稳感到由衷的欣喜。

(3分)例2:‘喜”表达了作者对新的一年到来的喜悦、欣喜之情,且感叹了年年人事变化不定,但新的一年总能如期而至,也表达了作者对新的一年的祝愿与思乡之情。

(3分)(3)B(A D实写,C虚写。

)(2分)简析张说的《幽州新岁作》描述了唐代的“天津”;“今年蓟北雪如梅”,“边镇戍歌连夜动”。

作者于新年伊始之际抒发了辞旧迎新的喜悦之情。

同时也融入了人世无常和忠君报国的种种情愫。

作者张说(667~730) 唐代文学家,诗人,政治家。

字道济,一字说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幽州夜饮
张说
凉风吹夜雨,萧瑟动寒林。

正有高堂宴,能忘迟暮心?
军中宜剑舞,塞上重笳音。

不作边城将,谁知恩遇深!
注:据《新唐书·张说传》,张说因与姚元崇不和,罢为相州刺史,后又任幽州都督。

(1)“凉风吹夜雨,萧瑟动寒林”这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何作用?(4分)
▲▲
(2)诗歌颔联中的“迟暮心”化用了屈原《离骚》中的哪一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3分)
▲▲
(3)清人姚范评论最后一联“托意深婉”,请作具体分析。

(3分)
▲▲
答案:
9.(1)这两句通过对“凉风”“夜雨”“寒林”的描写,突出了边地之夜萧瑟、荒寒的特点。

(2分)一方面渲染了“夜饮”的氛围,另一方面也为全诗奠定了愁苦的情感基调。

(2分)
(2)(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1分) 表达了诗人因年老及仕途坎坷所生的愤懑之情。

(2分)
(3)表面上感激皇上派遣他来边城为将的深恩,(1分)实际上表达了他对朝廷的怨愤之情。

(2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