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管件设计规范修改1-201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配管件设计规范
1范围
本规范仅适用于单件、小批空调器配管及管路件设计。
2内容
2.1基本参数主要包括:压缩机型号及其附件,节流部件,两器,单向阀,过滤器,四通阀,高、低压开关,压力控制器,感温套筒,贮液器,冷凝压力调节阀等零件规格。
2.2配管设计要求
公司供应商现有常用铜管原材料规格汇总
各种规格弯管的折弯半径列个表格说明
配管的公差、钻拔孔、定位孔要求?
排气管、吸气管、液管的选型规范?
管路图纸尺寸标注要求?
2.2.1总体方案设计
1) 全新开发的空调器,在钣金结构方案设计的同时,进行配管结构设计,充分考虑整体空间的合理分配,以避免配管设计在其它结构方案确定之后,只局限在有限的空间内进行。
2) 制冷系统以外的结构件已定型的产品,在进行配管设计时,一般不考虑更改其它结构件;如果空间不够,配管设计无法实现,再更改其它结构件。
3)在满足设计要求的前提下,充分考虑部件的装配工艺和零件的加工工艺要求,而且,首先考虑部件的装配工艺,其次是零件的加工工艺。
4)在进行配管零部件设计时应考虑其通用性。
2.2.2零部件设计
2.2.2.1配管零部件总体设计原则
1)压缩机输出激励的能量主要通过:压缩机动能、橡胶底脚变形能,配管的动能和变形能四种形式耗散。为减少配管发生断裂的概率,应尽可能降低配管的刚度,特别是周向和径向刚度,以保证压缩机输出激励的能量主要通过压缩机本体的动能和橡胶底脚变形能的形式耗散掉。
2)配管设计过程中在振动较大或柔性较大的部位,应尽量少采用铜管开孔的结构,以避免因运输或运行引起断管事故。
2.2.2.2配管设计细则
膨胀阀外平衡管、感温包毛细管的走管要求?
缓冲圈的设计与走管要求?
膨胀阀进口直线段最小距离?
比如20kW单压缩机系统,采用V型蒸发器,分路Y型三通的方向要求?
电磁阀等的固定要求?
1) 压缩机排气口、回气口配管直线段因为弯曲存在残余应力,同时因为靠近焊接部位,材料力学性能受到影响,所以很容易疲劳断裂。为削弱上述因素的影响,压缩机排气口、回气口配管弯曲半径尽可能大一些,以减少此部位残余应力;同时保证一定直线段,以减少焊接给材料力学性能带来的不利影响,直线段长度尽量控制在35~100mm。
2) 为了减小配管的振动,一般设计U形管来达到减振目的。为了达到良好的减振效果,在可能的情况下,使U形管的两臂长度尽可能的长一些,也就是使图1中L1,L3都尽可能的长一些,并尽可能增大弯曲半径。如果两臂间跨距一定,即L2长度一定,且L2长度不是很长的情况下,采用有较大弯曲半径的图2方式比图1方式要好。
图1 图2
3) 保证水平面内有自由度,特别是只设计一个长U形的时候,尽量在水平面内增加弯位以保证该平面内的自由度。当长U形采用图3所示两臂跨距较大时换用图4所示结构;两臂跨距较小时,长U形采用图3结构。
图3 图4
4) 配管弯曲半径由公司模具决定,在采用手工弯制时,正常情况下要求大于铜管直径的1.5倍(如φ16铜管弯曲半经大于R25);另从加工工艺方面考虑,使用大的弯曲半径,铜管在弯曲半径中的变形减少,同时也可以减少加工后配管的残余应力,在空间允许的前提下,尽可能选用较大的弯曲半径。
5) 设计系统管路一般采用壁厚为1.0~1.5mm的铜管,其具体管路上铜管壁厚,应依据系统压力进行选择和强度校核。
是否应该区分出哪些管径的采用1.0mm,哪些分别是1.2mm/1.5mm等?
6)其它配管设计:在确定了压缩机排气管,回气管之后,其它配管工作时的振动一般不
大,故一般考虑以简单的连接方式设计。但在进行膨胀阀与分液器管路设计时,充分考虑进入蒸发器制冷剂分配均匀,如果样机试验发现有振动较大的配管(与压缩机排气管,回气管相比),则需要重新设计,以减小振动,在进行配管设计时,在机组空间允许情况下,焊点与焊点之距离>50,在距离小于50时,应采取措施减少相邻焊点焊接时的热影响。
7)关于系统管件的安装连接:进行管路设计时应严格按照其安装说明及技术要求并在设计文件中体现,元器件安装方向在设计文件中明确规定。
8)关于尺寸及形位公差:未注尺寸公差按GB/T1804中M级,若元器件尺寸和位置误差较大,配管设计时需设计调整环做为最终尺寸封闭环,以满足装配要求。
9)关于接头间隙:
焊接接头的装配间隙
10)关于接头形式:公司焊接以铜管焊接为主,铜管与变径接头、三通接头、弯头、元
器件等连接都采用插入式连接,其插入深度为至止口,在无止口限位的情况下,其插入最小深度见下表:
2.2.2.3典型的几种配管结构
1) 压缩机排气管:
由于排气管侧的高压气体的冲击容易使排气管产生振动,对于不在公司生产时进行内外机连管的机组,排气管路按标准图进行设计,机组内安装了油分离器的机组,排气管与油分连接前应设计S形减振管,内外一体机组,不提倡使用超过90o的钝角弯位,其x/y/z方向皆应有减振弯设计。
2)在进行四通阀部件设计时,空间允许的情况下,应尽量使排气管比回气管高至少30mm,以避免室内机回液导致开机时四通阀产生液击损坏。
3)压缩机回气管:
由于压缩机回气管口处切向振动较大,在机组空间允许情况下,在管路连接较短(直线距离<1米)情情况下,回气管应在压缩机接口之后设计减振U管,然后与蒸发器或气液分
离器焊接连接。
2.2.2.4间距设计
1)一般情况下配管与钣金件、塑料件等其它零部件的最小间隙为10 mm;
2) 配管与风扇叶的最小间隙为20mm(按照包扎了保温材料后计算);
3) 配管与配管之间最小间隙为10mm。如果小于10mm时,则应在配管之间加上橡胶或橡塑发泡材料之类的间隔材料,必要时用束紧带绑牢。
4)配管和压缩机安装螺栓之间的设计距离应大于20mm(按照包扎了保温材料后计算)。
2.2.2.5配重的设计
若配管在焊接完成之后,在运行过程中振动过大,增加了U形管和调整形状仍达不到减振效果,系统配管部分仍会有共振现象发生,在刚度无法改变的情况下,只有增加质量来达到减小固有频率的目的。
由于配管本身是一个分布质量振动系统,所以配重的位置与重量都会影响减振效果。一般建议在U形管的底部位置配重块(或加防振胶),如图5所示,但真正的配重位置和重量都要靠连机运行实验来确定。在加防振胶时要注意粘贴方向保证其不易脱落。
图5
2.2.2.6通用件设计
1)设计时,尽量做到管路零部件标准化。
2)进行分流分配器设计时,为了保证分配器分流比较均匀和稳定,应有4mm的垫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