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理图和PCB的设计规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PCB设计规范
1、元器件封装设计
元件封装的选用应与元件实物外形轮廓,引脚间距,通孔直径等相符合。元件外框丝印统一标准。
插装元件管脚与通孔公差相配合(通孔直径大于元件管脚直径8-20mil),考虑公差可适当增加。建立元件封装时应将孔径单位换算为英制(mil),并使孔径满足序列化要求。插装元件的孔径形成序列化,40mil以上按5mil递加,即40mil,45mil,50mil……,40mil以下按4mil递减,即36mil,32mil,28mil……。
2、PCB外形要求
1)PCB板边角需设计成(R=1.0-2.0MM)的圆角。
2)金手指的设计要求,除了插入边按要求设计成倒角以外,插板两侧边也应设计成(1-1.5)X45度的倒角或(R1-1.5)的圆角,以利于插入。
1.布局
布局是PCB设计中很关键的环节,布局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产品的布通率,性能的好坏,设计的时间以及产品的外观。在布局阶段,要求项目组相关人员要紧密配合,仔细斟酌,积极沟通协调,找到最佳方案。
器件转入PCB后一般都集中在原点处,为布局方便,按合适的间距先把
所有的元器件散开。
2)综合考虑PCB的性能和加工效率选择合适的贴装工艺。贴装工艺的优先顺序为:
元件面单面贴装→元件面贴→插混装(元件面插装,焊接面贴装一次波峰成形);
元件面双面贴装→元件面插贴混装→焊接面贴装。
1.布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遵照“先固后移,先大后小,先难后易”的布局原则,即有固定位
置,重要的单元电路,核心元器件应当优先布局。
2.布局中应该参考原理图,根据重要(关键)信号流向安排主要元器
件的布局。
3.布局应尽量满足以下要求:总的连线尽可能短,关键信号线最短,
过孔尽可能少;高电压,大电流信号与低电压,小电流弱信号完全分开;
模拟与数字信号分开。
4.在满足电器性能的前提下按照均匀分布,重心平衡,美观整齐的标
准优化布局。
5.如有特殊布局要求,应和相关部门沟通后确定。
2.布局应满足的生产工艺和装配要求
为满足生产工艺要求,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的可测试性,保持良好的可维护性,在布局时应尽量满足以下要求:
元器件安全间距(如果器件的焊盘超出器件外框,则间距指的是焊盘之
间的间距)。
1.小的分立器件之间的间距一般为0.5mm,最小为0.3mm,相邻器件
的高度相差较大时,应尽可能加大间距到0.5mm以上。如和IC
(BGA),连接器,接插件,钽电容之间等。
2.IC、连接器、接插件和周围器件的间距最好保持在1.0mm以上,
最少为0.5mm,并注意限高区和禁止摆放区的器件布局。
3.安装孔的禁布区内无元器件。如下表所示
4.高压部分,金属壳体器件和金属件的布局应在空间上保证与其它
器件的距离满足安规要求。
∙如果元器件离板边的距离小于5mm,在拼板时要考虑在走板方向(一般为长边)留5mm以上的工艺边。
∙板上器件分布均匀,方向尽量统一。元器件的长轴应与工艺边方向(即板传送方向)垂直,这样可以防止在焊接过程中出现元器件在板上漂移或“立碑”的现象。有极性的元器件方向尽量统一并有明显标示,同一板上最多只允许两种朝向,便于生产和检验。
∙以手工焊器件的焊盘为中心,半径5mm范围,方向90度的区域内,不能有高于2mm的器件。因为焊接时烙铁头和PCB之间要成一夹角。如果周边器件太高,对操作影响较大,容易引起虚焊。
∙贴片IC与PCB板上的设计受力点(如螺丝孔)的距离至少在3mm以上,以免PCB受力时损害IC,造成假焊。
6、具体电路器件布局要求
1) 发热元件一般要均匀分布,以利于单板和整机的散热,除温度检测元件
以外的温度敏感器件要远离发热量大的器件。
2) 电感或磁珠不能并行靠在一起,这样将形成一个空芯变压器,相互感应
产生干扰信号。它们之间的距离至少要大于其中一个器件的高度,或采取直角排列以将其互感减到最小。
3) 去藕电容的布局要尽量靠近IC的电源管脚,并使电容与电源和地之间
形成的回路最短。
4) 分压电路、差分电路等尽量采用对称式布局,相同电源的电路器件尽量
摆放在一起。晶振必须放在离芯片最近的地方,但不要放在靠近板边的地方。
1.过孔与安装孔
1) 标准过孔尺寸
2) 标准安装孔尺寸
8、布线与优化
布线和优化是PCB设计中最为重要,也是工作量最大的环节。因为现有的软件智能化程度低,加上产品本身的特点,很难通过制定布线文件进行自动布线,全靠人工去控制和完成。布线时,要尽可能考虑到各种信号的电气性能要求,合理安排信号流向和层面分布。在满足LAYOUT GUIDELINE的前提下,走线最短、过孔最少、保证信号的完整性与阻抗要求,减少ESD和EMI。
∙布线优先顺序
∙关键信号优先:高速信号,时钟信号等关键信号优先布线。
∙密度优先原则:从单板上连接关系最复杂的器件着手布线,从单板上密度最密集的区域开始布线。
∙注意布线方法和顺序的正确选择使用:关键信号如果不优先处理,不但会影响板的基本性能,而且会极大地增加后续的修改工作量。
∙尽量为时钟、高频、高速、敏感信号提供专门的布线层和参考层,保证
其最小信号回路面积,必要时采取加宽、屏蔽、加大安全间距等方法保
证信号质量。
∙应遵循的布线优化规则
二、地线(信号)回路规则:也即环路最小原则,要求信号线及其回路
构成的环面积要尽可能小。环面积越小,对外的辐射就越少,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