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单元评价检测(二)(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语文单元评价检测(二)
(90分钟100分)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气氛.(fēn) 可汗.(hàn) 浊.流宛转(zhuó)
B.辔.头(pèi) 挚.痛(zhì) 高山之巅.(diān)
C.怪诞.(dàn) 哺.育(pǔ) 气势磅.礴(pánɡ)
D.啾.啾(qiū) 污秽.(huì) 脸色惨.白(cǎn)
【解析】选B。

A项“汗”应读hán;C项“哺”应读bǔ;D项“啾”应读jiū。

2.下面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斑斓操炼祈祷哽咽
B.惩罚肃静泛烂山巅
C.缠绕蚱蜢体魄屏障
D.视查懊悔澎湃劈开
【解析】选C。

A项“操炼”应为“操练”;B项“泛烂”应为“泛滥”;D项“视查”应为“视察”。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2分) ( )
A.黄河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发祥地,它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
....。

B.春节联欢晚会节目《扶不扶》令人忍俊不禁
....,同时又发人深省。

C.看到浩浩荡荡
....的长江一泻千里,气势磅礴,我们的心胸变得更加开阔。

D.看云识天气必须有丰富的经验,因为云的变化是扑朔迷离
....的。

【解析】选D。

“扑朔迷离”形容事物错综复杂,难以辨别。

此处宜用“变幻莫测”。

4.(2017·广州中考)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 )
A.继美国、法国和芬兰之后,我国成为第四个拥有“生物航油”自主研发技术的国家。

B.为了提高同学们的语文素养,我校团委今年积极开展了“读经典作品,建书香校园”。

C.最近,阿尔法狗与围棋世界冠军柯洁的对战,连胜三局,再次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

D.相关专家呼吁尽快建立防控校园欺凌的有效机制,及早干预、发现和制止欺凌行为。

【解析】选A。

B项,缺少宾语中心语,句末加上“的活动”;C项,表意不明,谁“连胜三局”不清楚;D项,语序不当,“干预、发现和制止”改为“发现、干预和制止”。

5.下列关于课文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黄河颂》是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题的现代诗,这首诗以热烈的颂歌形式塑造黄河的形象,并表达中华儿女向黄河学习的决心。

B.《木兰诗》是我国南北朝时期的一首北朝民歌,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在中国文学史上与南朝的《孔雀东南飞》被合称为“乐府双璧”。

C.《最后一课》是德国作家都德创作的一篇短篇小说,小说以普法战争为背景,表现法国沦陷区人民的悲痛与抗议,表现出他们对祖国的恋恋深情。

D.《土地的誓言》是作家端木蕻良在20世纪40年代写于九一八事变十周年的一篇散文,抒发了作者对沦亡国土的思念之情。

【解析】选C。

《最后一课》是法国作家都德创作的一篇短篇小说。

6.(2017·德州中考)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2分)
A.周梅森用《人民的名义》为篇名,代表了两种含义:一是人民必须是为政者的坚实信仰,二是少数人以“人民”为伪饰,牟取私利,最终成为人民的罪人。

B.金承志先生创作了诸如《张士超你到底把我家钥匙放在哪里了》《感觉身体被掏空》《春节自救指南》等合唱作品,内容贴近当下生活,形式新颖别致,引起了广泛共鸣。

C.宋人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

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D.近来,共享经济的概念大热,单车、汽车、充电宝等都打着共享的旗号在运营。

共享设施该如何配置?执法部门又该如何管理呢?
【解析】选A。

《人民的名义》应为“人民的名义”。

7.综合性学习。

(8分)
“祖国”不是一个普通的名字,“爱国”也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多少贤人志士,为了自己的祖国抛头颅,洒热血。

他们在国家危急存亡之时,敢于挺身而出,甘愿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当在祖国建设蓬勃发展之际,他们可以义无反顾,甘愿付出自己毕生的精力。

因此,民族的兴旺,要靠每一位有爱国之心的人去奉献,国家的强大,需要每一位有爱国之情的人去建设。

(1)请你列举一个有关爱国的历史人物,并简单说说他的爱国表现。

(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钱学森,当刚刚获得解放的中国,还处在贫困、落后之中,国家的建设需要更多的有用人才时,他作为一名科学家,明白自己祖国的强大高于一切,于是毅然放弃在美国优厚的生活条件和优越的工作环境,回到祖国的建设之中,表现了他强烈的爱国和报国之情。

(2)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生活在一个繁荣富强的国度里,无须用牺牲生命来表达自己的爱国情怀,请问我们该以怎样的行动来实现自己的爱国之情呢?(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树立平等、开放、参与的国际意识;关心时事政治;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二、阅读品悟(40分)
(一)阅读下面这篇文言文,然后完成8~12题。

(14分)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
..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8.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2分)
(1)策勋( ) (2)著( )
(3)帖( ) (4)安( )
答案:(1)记功(2)穿(3)同“贴”(4)怎么
9.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记最大的功,赏赐很多的财物。

(2)打开我绣楼的门,坐在我内房的床上。

脱下我从军时穿的战袍,穿上我在家时的衣裳。

10.第二段记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答案:木兰与亲人团聚时激动与兴奋的情景
11.诗中是怎样描述木兰回到家中的心情的?试简略分析。

(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提示):诗中通过“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等一系列句子表现了木兰欢乐高兴的心情。

12.木兰的形象是中国文学史中不朽的巾帼英雄形象。

这个形象汇集了中华民族的哪些优秀品质?(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勤劳、善良、机智、勇敢、淳朴等优秀品质。

(二)阅读《最后一课》节选,完成13~17题。

(12分)
接着,韩麦尔先生从这一件事谈到那一件事,谈到法国语言上来了。

他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又说,我们必须把它记在心里,永远别忘了它,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说到这里,他就翻开书讲语法。

真奇怪,今天听讲,我全都懂。

他讲的似乎挺容易,挺容易。

我觉得我从来没有这样细心听讲过,他也从来没有这样耐心讲解过。

这可怜的人好像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东西在他离开之前全教给我们,一下子塞进我们的脑子里去。

语法课完了,我们又上习字课。

那一天,韩麦尔先生发给我们新的字帖,帖上都是美丽的圆体字:“法兰西”“阿尔萨斯”“法兰西”“阿尔萨斯”。

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

个个都那么专心,教室里那么安静!只听见钢笔在纸上沙沙地响。

有时候一些金甲虫飞进来,但是谁都不注意,连最小的孩子也不分心,他们正在专心画“杠子”,好像那也算是法国字。

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
13.“这可怜的人好像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东西在他离开之前全教给我们……”为什么说韩麦尔先生是一个“可怜的人”?(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对词语内涵的理解。

首先要结合语境理解,“可怜的人”是对韩麦尔先生的“评价”。

然后从小弗郎士的角度理解老师的处境——就要丧失国土、被迫放弃自己民族的语言。

还要理解当时的小弗郎士对韩麦尔先生的态度。

答案:韩麦尔先生因失去国土而痛苦万分,令人同情。

14.请分析下面句子的含意。

(2分)
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监狱大门”比喻普鲁士对法国人民的统治和封锁,“钥匙”比喻法国语言。

这句话的含意是:掌握祖国语言,可以激起人民的爱国意识,从而团结起来,打击普鲁士侵略者,求得民族的解放。

15.韩麦尔先生发给学生的字帖上为什么把“法兰西”和“阿尔萨斯”挨在一起并反复地写?(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韩麦尔先生这样做用心良苦,他是想用这种形式告诉孩子们:阿尔萨斯是法兰西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不容侵犯。

想以此唤醒孩子们热爱法语、热爱祖国的情感。

16.选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具体写出“个个都那么专心”,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具体写出“教室里那么安静”,这些细节描写,都是为了渲染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
答案:金甲虫飞进来,但是谁都不注意,连最小的孩子也不分心,他们正在专心画‘杠子’只听见钢笔在纸上沙沙地响庄严肃穆的气氛和人们专注的神情
17.“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是对小弗郎士的什么描写?表现了人物什么感情?(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是对小弗郎士的心理描写。

小弗郎士这样想,是他爱国情感的升华,是对敌人的讥讽,蕴含着憎恨的情感、反抗的情感。

表现了他热爱祖国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三)(2017·安徽中考)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14分)
扁担的一生
范宇
①在村庄的记忆里,几乎任何时间、任何角落都能见到扁担的身影。

挑种子、挑谷子、挑土豆、挑橘子……农人在土地上的所有倾注与收获,都与扁担密不可分。

扁担就是农人的精神脊梁,让他们在挑起一个家庭重担的同时,也挑起了一个村庄沉重的历史与殷殷期盼。

②______________。

母亲嫁给父亲时,半背篼谷子便是全部家当。

泥墙茅顶的房子破败不堪,常常在狂风骤雨中摇摇欲坠,只有立于墙角略弯的扁担显得精神抖擞,给人信心与希望。

或许,母亲嫁给父亲的勇气,有几分便来自于扁担的抖擞精神。

总之,在昼夜有序更替的村庄里,父母用扁担慢慢挑起了生活的担子,就像蚂蚁搬家一样,渐渐挑出了一个家庭的崭新面貌。

③______________。

④20年前,父亲从山里找到一截不错的木材,正想着用来做点什么呢。

身为木匠的舅舅脱口而出——扁担。

对,扁担!父亲也认为,只有改成一根扁担,才不辜负这上好的木材。

说干就干,粗糙的木材到了舅舅手里,不用半天,就变成了一根笔直的扁担。

扁担不能太直,太直则易伤肩和腰。

因此,还得将扁担火烤之后,用外力将之略微弯成弓形。

可这根扁担实在太有骨气了,即便火烤、重压,仍然笔直,没有半点屈服。

⑤这根扁担挑起来很吃力,父亲却爱不释手。

之后的许多年,父亲无论挑什么,都用她。

有次在挑玉米时,父亲不小心闪了腰,疼了好长一段时间。

但父亲并没有放弃她,用汗水和心血一点点浸润着她,渐渐地,她坚硬的心被融化了,挺直的腰板,也弯了下来。

父亲挑起扁担来越来越有默契,像与母亲的婚姻一样,虽偶有磕磕绊绊,感情却越来越深厚。

她也没有辜负父亲的良苦用心,苦心经营,以顶天立地的气概,让一个家庭从贫穷落后走向富足安逸。

⑥可这样的日子并没有持续多少年。

越来越多的人离开村庄,离开赖以生存的土地,扁担也渐渐地走向了落寞。

不少人再也没有回来,在城里买了房子,过上了舒坦的日子。

这也
让父亲坚信一根扁担能够挑出一个未来的信念,逐渐土崩瓦解。

或许,这背后更多是村庄现实的无奈。

⑦无论如何,父亲最终选择了离开。

⑧曾经朝夕相对的扁担被搁置在了一个冰冷的墙角,孤零零的。

说来也奇怪,没有了重压,扁担却一天比一天弯,弯得像一个苟延残喘的暮年老者。

或许,再过几年,抑或十余年,她便将走完一生,彻底告别深爱了一生也奋斗了一生的村庄。

⑨这也是农人的一生。

⑩九月,村庄又迎来冷冷清清的收获季节。

我返城时,碰见挑着谷子从田边迎面走来的大伯。

大伯今年六十余岁了,还在田间劳作着。

他也曾短暂离开过村庄,却始终没能走出像扁担一样的命运。

他仍然坚信着,只要村庄还在,扁担还在,就一定能够扛起生活的重担。

甚至,在人烟越来越少的村庄里,不少固守的农人还是坚信——一根扁担仍能挑起一个村庄。

⑪这是一种可贵的精神,或许它与现实追求早已背道而驰,却让人肃然起敬。

(选自《襄阳晚报》2016年3月3日,有删改)
18.根据上下文,将下面两个句子分别填入文章②③两段横线处,第②段应填( ),第
③段应填( )。

(2分)
A.这让我有了探索一根扁担一生的浓厚兴趣。

B.我的家也是扁担挑起来的。

答案:B A
19.阅读文章④~⑥段,概括补充扁担经历的主要变化过程。

(每空不超过5个字)(4分)
上好的木材→______________→渐弯的扁担→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内容概括。

通读④~⑥段,仿照题干示例,围绕扁担经历,补充内容。

答案:笔直的扁担(或“不屈的扁担”)落寞的扁担(或“无奈的扁担”“孤单的扁担”)
20.作者提到“扁担”,多次使用第三人称“她”,有何表达效果?(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写作手法。

把握内容,理解作者对扁担的情感,结合第三人称叙述的特点,分析对中心及人物情感的表达作用。

答案:将扁担人格化,叙述亲切自然,蕴含作者对扁担的深厚情感。

21.联系上下文,简要分析第⑩段画线句子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作者情感。

理解句子含意,结合中心,把握作者对大伯这一做法的情感和态度。

答案:①对农人像扁担一样的命运感到无奈。

②对农人坚守村庄的执着精神深怀敬意。

22.“扁担”在文中有着丰富的内涵,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梳理文章内容,结合⑤、⑧、⑪段,理解作者在扁担上寄寓的丰富含义。

答案:①扁担是农具,担负着农人家庭生活的重担。

②扁担是农人的精神脊梁,担负着村庄的历史和期盼。

③扁担的一生是农人的一生,与农人、村庄的命运相始终。

三、写作(40分)
23.(2017·南充中考)“我们今天是桃李芬芳。

明天是社会栋梁。

”毕业在即,回首往事,每一段历程,我们的身边总是有亲人、朋友、老师相随。

忘不了他们悉心的呵护,忘不了他们亲切的叮嘱,更忘不了他们期待的眼神……
请以“期待的眼神”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要有真情实感;②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③用规范汉字书写,不少于6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⑤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写作提示】(1)准确审题。

题目中的关键词语是“期待”和“眼神”,这是本文写作的重点,是需要着力记叙和描写的特征性的情景,“眼神”是需要特别精细化进行描写的内容。

“眼神”可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展示故事情节,创造典型的环境,渲染人物心情。

为什么“期待”,怎样“期待”,进行具体描绘,激起读者的情感共鸣。

(2)精心选材。

根据题目前的提示语,可以选取亲人、朋友、老师或其他人对自己关爱的点滴小事,对自己的期待。

如妈妈期待我学会宽容的眼神,朋友渴望我理解的眼神,老师期待我做大家的榜样的眼神等。

注意心理描写和神态描写。

要适当点题,可以在叙事过程中增加议论的成分,可以运用名人名言,增加议论的力度,让文章思想感情有深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