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基因突变的教案
基因突变的教案

课题《基因突变》《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第一课时的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方面1.举例说明基因突变的特点和缘故(B:明白得)意义(A:了解)能力方面1.通过观看正常红细胞与镰刀型红细胞的结构特点,训练学生的观看和比较能力。
通过发挥媒体的直观功效,培育学生的观看、探讨能力。
2.通过利用学生生活体会的创设,结合新知识培育学生的类比迁移能力。
3.通过对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病因的讨论分析,使学生通过“材料—比较—归纳”的方式来取得基因突变的概念并培育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1.通过引导学生对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病因的分析,让学生体验基因突变概念的形成进程。
2.通过对基因突变缘故及特点的逻辑论证进程,不但能够使学生知道生物界丰硕多彩的本质,还能够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教育。
3.通过基因突变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能形成关爱生命,酷爱生命的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分析一、教学重点:(1)基因突变的概念及特点(2)基因突变的缘故二、教学难点基因突变的概念和意义三、教学设计思路1.理论依据(1)奥苏伯尔关于概念形成的学习理论生物概念是人们对生物及生理现象本质特点的熟悉。
正确的生物概念,既是生物学知识的组成部份,又为取得更系统的生物学知识奠定基础。
奥苏伯尔以为学生取得概念要紧有两条途径:概念形成和概念同化。
概念形成:由学生从大量的同类事物或现象的不同例证中独立发觉一起的本质特点,用归纳的方式抽掏出一类事物的一起属性,从而取得某些概念。
是取得概念的低级形式。
概念同化:学生利用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有关概念学习新概念的方式,是取得概念的要紧形式。
生物学概念是生物学科思维的大体单位,是组成生物学学科知识的大体单位,概念教学是中学生物教学的要紧内容。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这节课中的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确实是遗传学中的两个重要概念,概念的形成是从感性熟悉上升到理性知识,将外部言语转化成内部言语的思维进程,因此在教学进程中要给学生提供丰硕的感性材料,以进行观看、比较和联系实际唤起学生原有的知识体会和生活体验学习,为进一步对原型的抽象和归纳提供条件。
人教版必修2 基因突变 第1课时 教案

基因突变一、教学目标1、概述基因突变的概念、意义2、释并关注基因突变的原因3、例说明基因突变的特点二、学情分析生物的变异现象对于学生而言并不陌生,通过初中生物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认识到生物的变异与遗传物质和环境有关。
本节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习遗传物质究竟是如何引起生物的变异的。
三、重点难点【学习重点】1、突变的概念及特点2、突变的原因【学习难点】基因突变和生物性状的关系四、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情景导入】在丰富多彩的生物界中,蕴含着形形色色的变异现象。
那么生物的变异又是如何产生的呢?又有什么特点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活动2【活动】课堂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一.生物变异的类型结合投影的资料,你能归纳出生物变异的类型吗?__________的变异仅由环境不同引起,遗传物质____改变,不能遗传给后代。
生物变异可遗传的变异由于生殖细胞中___________发生了改变,可遗传给后代。
可遗传的变异的来源: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二.基因突变的概念1、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结合课本P76-77,小组合作完成)2、囊性纤维病小资料:囊性纤维病是北美白种人种常见的一种遗传病,患者汗液中氯离子的浓度升高,支气管被异常的黏液堵塞,多在幼年时死于肺部感染。
研究表明,在大约70%的患者中,编码一个跨膜蛋白(CFTR蛋白)的基因缺失3个碱基,导致CFTR蛋白在第508位缺少苯丙氨酸,进而影响了CFTR蛋白的结构,使CFTR转运氯离子的功能异常。
小组讨论:产生囊性纤维病的根本原因是构成相关基因的碱基对发生了什么变化?碱基对除了上面两个实例中的变化,还可能发生什么变化?请大家自己来总结出基因突变的概念。
3、基因突变的概念:DNA分子中的碱基对的______、__________或改变等,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
4、小组合作探究:基因突变对生物性状的影响下面是某种蛋白质的部分氨基酸序列及其密码子序列DNA碱基1ACCTCCAAATACCGTTAA2TGGAGGTTTATGGCAATT密码子:ACCUCCAAAUACCGUUAA氨基酸:苏氨酸丝氨酸赖氨酸酪氨酸精氨酸终止①如果DNA碱基缺失了一个T-A碱基对,导致mRNA上编码丝氨酸的第一个碱基U缺失,翻译成的氨基酸序列如何变化的?写写看吧!②如果DNA碱基缺失了TC—AG2个碱基对,导致mRNA上编码丝氨酸的两个碱基缺失,翻译成的氨基酸序列如何变化的?③如果DNA碱基缺失了TCC--AGG3个碱基对,导致mRNA上编码丝氨酸的三个碱基缺失,翻译成的氨基酸序列如何变化的?④想一想,如果在DNA的基因序列中增添1对,或2对碱基、3对碱基,哪种情况对对蛋白质的影响最小?讨论:DNA分子中的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一般哪种情况对氨基酸序列影响最小?三、基因突变的时间1、小游戏游戏说明:每一列的第一位同学看一眼老师提供的小纸条,然后小声向后面的同学讲一遍,后面的同学再向下一位同学小声讲一遍,以此类推,直到这一列的最后一位同学到黑板将听到的内容写出来。
最新教案:《基因突变》的教学设计

教案:《基因突变》的教学设计永顺生物名师工作室永顺二中彭继云一、教材和学情分析本节课内容包含了两种可遗传变异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而基于前面已经学习了自由组合定律和减数分裂知识,学生们对于基因重组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在这个知识点处理上应注重对学生实际理解能力和图形分析能力的培养,通过实践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这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就集中于基因突变这个知识点,要通过多种途径来加深对基因突变的内涵和外延的理解。
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知识目标】1.结合实例.模型.游戏等方法从分子水平(碱基对替换.增添.缺失)分析基因突变发生的时间,内因,推导出基因突变概念。
2. 分析基因突变发生在体细胞和生殖细胞时对其控制合成的蛋白质.对性状与子代的影响。
3.基因突变的产生外在原因.特点及意义。
【能力目标】1.借助示意图的观察和对问题的思考,提高学生判断.推理等能力。
2.通过实例、模型演示推出基因突变概念的过程,锻炼学生们合作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分析引起基因突变的外部原因培养学生正确的生活态度,珍惜爱护生命。
2.认同基因简并性保持生物性状稳定性的意义,以及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对生物多样性形成的积极意义。
【重点、难点】基因突变发生的概念.原因及特点。
基因突变及基因重组的意义。
三、教学方法及教具针对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选择的教学方法为:情境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小组讨论法.学生分析归纳法。
教学流程大体为:提出问题──观察现象──分析探索──得出结论。
针对学生的认知规律,由熟悉到陌生,引导学生逐渐掌握所学知识。
教具:多媒体.大白纸.染色体卡片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导入:(呈现大s和小s图片及不同花的形状、颜色图片)提出问题:为什么花的颜色和形状差距这么大呢?姐妹两个为什么性状差异也很大?先提出变异的概念。
然后思考这种变异可以遗传么?如果是遗传物质改变,会不会遗传给后代呢?学生活动:学生通过两个素材观察分析,说出环境引起的是不可以遗传的变异,而遗传物质的改变一般可以遗传的变异。
高二生物必修基因突变教案 高二生物必修三知识点

高二生物必修基因突变教案高二生物必修三知识点一、教学目标1.理解基因突变的概念、类型及意义。
2.掌握基因突变发生的时期、原因及其对生物体的影响。
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基因突变的概念、类型及意义。
2.教学难点:基因突变发生的时期、原因及其对生物体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提问:同学们,我们在学习遗传病时,提到了基因突变。
那么,什么是基因突变呢?2.学生回答:基因突变是指基因的碱基序列发生改变。
3.肯定学生的回答,并简要介绍基因突变的概念。
二、新课讲解1.讲解基因突变的类型:(1)点突变:一个碱基对被另一个碱基对替换。
(2)插入突变:在基因序列中插入一个或多个碱基对。
(3)缺失突变:在基因序列中缺失一个或多个碱基对。
2.讲解基因突变发生的时期:(1)有丝分裂间期:DNA复制过程中,可能发生基因突变。
(2)减数分裂间期:DNA复制过程中,也可能发生基因突变。
3.讲解基因突变的原因:(1)内因:基因内部结构的稳定性较差,容易发生突变。
(2)外因:物理、化学、生物等因素影响。
4.讲解基因突变对生物体的影响:(1)有利影响:基因突变可能导致新的性状出现,有利于生物进化。
(2)不利影响:基因突变可能导致遗传病、肿瘤等疾病。
三、案例分析1.分析人类遗传病中的基因突变案例,如地中海贫血、囊性纤维化等。
2.学生分组讨论:基因突变对这些疾病的影响及治疗方法。
四、实验操作1.介绍实验目的:观察基因突变对生物体的影响。
2.实验材料:大肠杆菌、基因突变试剂、显微镜等。
3.实验步骤:(1)将大肠杆菌分为两组,一组为正常组,另一组为突变组。
(2)在突变组中加入基因突变试剂,观察细菌生长情况。
(3)记录实验结果,分析基因突变对细菌生长的影响。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提问:基因突变的概念、类型、发生时期、原因及对生物体的影响。
二、课堂讲解1.讲解基因突变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1)基因突变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2025年高中生物高考精品备课教案: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生物的变异和进化课时1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课标要求核心考点五年考情核心素养对接1.概述碱基的替换、插入或缺失会引发基因中碱基序列的改变;2.阐明基因中碱基序列的改变有可能导致它所编码的蛋白质及相应的细胞功能发生变化,甚至带来致命的后果;3.描述细胞在某些化学物质、射线以及病毒的作用下,基因突变概率可能提高,而某些基因突变能导致细胞分裂失控,甚至发生癌变;4.阐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所发生的自由组合和交叉互换,会导致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重组,从而使子代出现变异基因突变2023:江苏T1D和T20(1)(3)、广东T2、全国甲T32(1);2022:山东T6、广东T11、湖南T19(4)、浙江6月T28(1);2021:天津T3和T8、海南T15、湖南T9和T15、湖北T24、广东T20、重庆T22(1)、浙江6月T6;2020:江苏T9、海南T23(1);2019:江苏T18、海南T111.生命观念——结构与功能观: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对生物性状的影响。
2.科学思维——归纳与概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的比较。
3.社会责任——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癌变等热点问题,培养考生的社会责任感基因重组2023:湖南T15、浙江6月T9D;2021:浙江1月T25;2020:北京T7、全国ⅠT32(1)、天津T7命题分析预测1.高考对本部分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基因突变的类型判断、特征及原因,细胞癌变与基因突变的关系,基因重组的类型及应用等方面,多以新情境、图形或文字信息为载体,命题形式既有选择题也有非选择题。
2.预测2025年高考仍会保持上述考查特点,高考可能会将基因突变、基因重组与遗传和减数分裂相联系进行综合考查考点1基因突变学生用书P1831.基因突变的实例(1)镰状细胞贫血①形成示意图②原因分析(2)基因突变的概念DNA分子中发生[3]碱基的替换、增添或缺失,而引起的[4]基因碱基序列的改变,叫作基因突变。
教案:《基因突变》的教学设计

教案:《基因突变》的教学设计第一章:引言1.1 课程背景介绍基因突变的定义和重要性。
强调基因突变在生物进化、疾病产生和生物技术应用中的作用。
1.2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基因突变的定义和基本特征。
让学生掌握基因突变的原因和影响。
让学生了解基因突变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1.3 教学方法使用PPT演示和讲解基因突变的基本概念。
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让学生深入理解基因突变的实际意义。
1.4 教学资源PPT课件相关案例和文献资料第二章:基因突变的基本概念2.1 基因突变的定义解释基因突变的含义和特点。
强调基因突变是生物进化和遗传变异的重要途径。
2.2 基因突变的原因介绍基因突变的外因和内因。
讨论化学物质、辐射和病毒感染等因素对基因突变的影响。
2.3 基因突变的特点描述基因突变的随机性、低频性和可逆性。
解释基因突变对生物体功能和表型的影响。
2.4 课堂活动学生小组讨论基因突变的实例,分享各自的发现和理解。
第三章:基因突变的影响3.1 基因突变对生物进化的影响解释基因突变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和意义。
讨论基因突变如何产生新的基因型和表型,为自然选择提供原材料。
3.2 基因突变与疾病产生介绍基因突变与遗传性疾病的关系。
讨论基因突变在肿瘤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
3.3 基因突变在生物技术中的应用介绍基因突变在基因工程和药物研发中的应用。
强调基因突变在疾病模型构建和药物筛选中的重要性。
3.4 课堂活动学生小组讨论基因突变对生物进化和疾病产生的具体实例,分析其影响和机制。
第四章:基因突变的研究方法4.1 基因突变检测技术介绍PCR、基因测序和突变分析等基因突变检测技术。
强调这些技术在基因突变研究和应用中的重要性。
4.2 基因突变的功能研究介绍基因突变的功能研究方法,如细胞实验和动物模型。
讨论这些方法在研究基因突变影响和机制中的应用。
4.3 基因突变的数据分析介绍生物信息学工具和数据库在基因突变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强调数据分析在基因突变研究和应用中的重要性。
高中生物基因突变优秀教案

高中生物基因突变优秀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基因突变的定义和分类;
2. 掌握基因突变的原因和发生机制;
3. 能够分析基因突变对生物体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基因突变的定义、分类和影响。
难点:基因突变的发生机制。
三、教学准备:
1. 教材:生物教科书相关章节;
2. 实验器材:显微镜、玉米种子;
3. 多媒体教学设备。
四、教学过程:
1.引入: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入基因突变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讲解基因突变的定义和分类,介绍点突变、缺失突变、插入突变等。
3.探究基因突变的原因和发生机制,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玉米种子的形态,了解基因突变是如何发生的。
4.讨论基因突变对生物体的影响,让学生思考基因突变可能带来的优势和劣势。
5.展示案例:通过展示一些基因突变在生物学研究和应用中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基因突变的重要性。
6.作业:布置作业,让学生利用搜索引擎或书籍查找一些基因突变的例子,并写出自己的观点。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能够全面了解基因突变的概念和分类,掌握基因突变的原因和发生机制,能够分析基因突变对生物体的影响。
同时,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反馈和理解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内容,确保教学效果。
教案:《基因突变》的教学设计

教案:《基因突变》的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基因突变的概念、特点和类型。
2. 使学生掌握基因突变的原因和影响。
3. 培养学生运用基因突变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基因突变的概念1.1 基因突变的定义1.2 基因突变与基因变异的关系2. 基因突变的特点2.1 随机性2.2 低频性2.3 不定向性2.4 多害少利性3. 基因突变的类型3.1 点突变3.2 插入突变3.3 缺失突变3.4 倒位突变3.5 易位突变4. 基因突变的原因4.1 内因4.1.1 碱基组成错误4.1.2 DNA复制错误4.1.3 DNA损伤和修复错误4.2 外因4.2.1 物理因素4.2.2 化学因素4.2.3 生物因素5. 基因突变的影响5.1 对个体的影响5.1.1 突变基因的表达5.1.2 突变基因的传递5.2 对种群的影响5.2.1 遗传多样性5.2.2 进化作用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基因突变的概念、特点、类型、原因和影响。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基因突变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基因突变对个体和种群的影响,促进学生互动交流。
4. 实验教学法:安排基因突变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基因突变的过程。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学资源:《基因突变》相关章节教材或教学课件。
2. 实验器材:基因突变实验所需器材。
3. 案例材料:收集基因突变典型案例。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基因相关知识,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基因突变的概念、特点、类型、原因和影响。
3. 分析基因突变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小组讨论:基因突变对个体和种群的影响。
5. 实验教学:安排基因突变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基因突变的过程。
6.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教案:《基因突变》的教学设计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基因突变概念、特点、类型、原因和影响的掌握情况。
《基因突变》教学设计(部级优课)

《基因突变》一节教学设计【教学分析】本节内容要落实的是高中生物课程内容标准“生命延续”主题下的二级主题“遗传和变异”,学习要求为B:解释基因突变的概念和生物学意义。
也就是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要掌握“基因突变”这个核心概念,还要把“基因突变”与之前所学的知识“DNA的复制”、“遗传信息的表达”等建立联系。
教材当中是通过对羊群、小麦、大肠杆菌中出现的变异现象介绍,引入基因突变的概念,然后详细阐述了基因突变发生的原因、场所、特点、影响因素、意义。
而本节课的教学做了如下改变,以第二册教材“探究DNA改变对蛋白质组成影响”这一活动为抓手,组织基因突变本质的教学,这部分内容是教学的重点。
基因突变是产生新基因的主要来源,是生物变异的主要原因,对生物的进化有重要作用,所以本节课又是学习遗传育种和生物进化的重要基础。
通过过往的学习,学生对“DNA的复制”以及“遗传信息的表达”等问题有了基本的认识。
对于生物的变异现象,通过初中生物课的学习以及日常生活的体验,学生也有了初步的认识,因此本节课的内容对学生来讲并不陌生。
但关于基因突变的本质,则需要更进一步的学习。
本节内容抽象,需要学生具备抽象思维能力,空间思维能力以及丰富的想象力,高一(2)班除去个别男生的思维比较活跃外,其他大部分的学生属于“安静”型,如何引导学生去深度思考、准确表达是本节课教学策略中需重点关注的地方。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概述基因突变的实质(2)解释基因突变的概念、意义和特点(3)通过具体实例,列举人工诱变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2、过程与方法通过模型构建推出基因突变的过程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基因突变概念、意义的构建,初步建立生命世界永恒变化与发展的观点【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基因突变的概念和原因2、难点:从分子水平上理解基因突变的原因【教学策略与手段】基因突变这部分知识比较抽象,学生头脑中并没有同化新知识的“支架”。
因此本节课以镰刀型贫血症作为线索贯穿始终,提供研究该病的生物史,让学生从实例分析入手,按照认知规律从现象到概念,从宏观到微观来归纳总结出基因突变的概念。
基因突变的教案

一.教学目标:
1.1 知识与技能:
①举例说明基因突变的特点和原因。
②说出基因突变的意义。
1.2过程与方法:
①采用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实例,从现象开始,追根朔源,让学生理解基因突变的根本原因是DNA分子的碱基对发生了变化。
②用类比推理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基因突变的类型。
③通过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引导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归纳哪些因素会导致基因突变。
④以设问和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思考基因突变的意义。
1.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从生物学角度对基因突变作科学的了解,形成正确的科学价值观,激发学生的责任感。
二.重、难点:
2.1重点:①基因突变的概念及特点。
②.基因突变的原因。
2.2难点:基因突变的意义。
三.课前准备:教师:本节的教学课件。
学生:课前预习。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过程:
六.板书设计
基因突变
一.突变:不可遗传变异和可遗传的变异
可遗传的变异的来源: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二.基因突变
1.概念:由于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和改变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
2.特点:
(1)、普遍性
(2)、随机性与不定向性
(3)、低频性
3.意义。
高中生物基因突变教案

高中生物基因突变教案
课时: 1课时
教学目标:
1. 了解基因突变的定义和分类
2. 掌握基因突变的影响和后果
3. 理解基因突变对生物遗传和进化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
1. 基因突变的定义
2. 基因突变的分类
3. 基因突变的影响和后果
4. 基因突变对生物遗传和进化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1. 基因突变的概念和分类
2. 基因突变的影响和后果
教学难点:
1. 理解基因突变对生物遗传和进化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引入:
通过举例引出基因突变的概念,引起学生对基因突变的兴趣和好奇心。
讲解基因突变的定义和分类:
1. 讲解基因突变是指DNA序列发生变化的现象,分为点突变、插入突变、缺失突变等几种类型。
2. 介绍各种类型的基因突变的特点和表现形式。
讲解基因突变的影响和后果:
1. 分析基因突变对生物体的影响,包括有利突变、有害突变和中性突变的概念。
2. 讲解基因突变可能导致的疾病和异常现象。
讲解基因突变对生物遗传和进化的重要性:
1. 介绍基因突变在生物遗传和进化中的作用和意义。
2. 分析基因突变对物种适应环境和发展进化的影响。
小结:
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强调基因突变在生物进化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课堂实践:
设计实验或案例让学生进行基因突变的观察和分析,加深他们对基因突变的理解和应用。
作业:
布置阅读相关文献或资料,写一份基因突变的实验报告或研究论文。
教学反思:
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来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及时调整下节课的教学方法和内容。
教案:《基因突变》的教学设计

教案:《基因突变》的教学设计第一章:引言1.1 课程背景基因突变是生物学中的重要概念,也是现代生物科技发展的基础。
本章将通过介绍基因突变的定义、类型及意义,激发学生对基因突变产生兴趣,并为后续章节的学习打下基础。
1.2 教学目标1.2.1 知识目标1. 了解基因突变的概念;2. 掌握基因突变的类型;3. 认识基因突变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1.2.2 能力目标1. 能够分析基因突变的特点;2. 能够运用基因突变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1.3 教学重点与难点1.3.1 教学重点1. 基因突变的概念;2. 基因突变的类型;3. 基因突变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1.3.2 教学难点1. 基因突变的分子机制;2. 基因突变与生物进化的关系。
采用问题导入、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基因突变的相关知识。
1.5 教学准备PPT、案例资料、讨论题目。
第二章:基因突变的定义与特点2.1 教学内容本章主要介绍基因突变的定义、特点及诱发因素,使学生了解基因突变的基本性质。
2.2 教学目标2.2.1 知识目标1. 掌握基因突变的定义;2. 了解基因突变的特点;3. 知道基因突变的诱发因素。
2.2.2 能力目标1. 能够分析基因突变的特点;2. 能够运用基因突变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3 教学重点与难点2.3.1 教学重点1. 基因突变的定义;2. 基因突变的特点;3. 基因突变的诱发因素。
1. 基因突变的分子机制;2. 基因突变与生物进化的关系。
2.4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导入、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基因突变的相关知识。
2.5 教学准备PPT、案例资料、讨论题目。
第三章:基因突变的类型3.1 教学内容本章主要介绍基因突变的类型,包括点突变、插入突变、缺失突变等,使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基因突变。
3.2 教学目标3.2.1 知识目标1. 掌握各种基因突变类型的定义;2. 了解各种基因突变类型的特点;3. 知道各种基因突变类型的实例。
教案:《基因突变》的教学设计

教案:《基因突变》的教学设计第一章:引言1.1 课程背景介绍基因突变的概念和重要性解释基因突变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强调基因突变与人类疾病的关系1.2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基因突变的基本概念让学生理解基因突变的原因和机制让学生掌握基因突变与疾病的关系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介绍基因突变的基本概念和机制采用案例分析法讨论基因突变与疾病的关系采用小组讨论法促进学生思考和讨论第二章:基因突变的基本概念2.1 基因突变的定义解释基因突变的含义和特点强调基因突变是生物进化的基础2.2 基因突变的原因介绍基因突变的外因和内因解释基因突变发生的机制2.3 基因突变的表现形式介绍点突变、插入突变和缺失突变等类型强调基因突变的表现形式对生物功能的影响第三章:基因突变的原因和机制3.1 外因引起的基因突变介绍化学物质、辐射等外因对基因的影响解释外因引起基因突变的机制3.2 内因引起的基因突变介绍DNA复制错误、DNA修复缺陷等内因对基因的影响解释内因引起基因突变的机制3.3 基因突变的发生过程描述基因突变的发生过程和步骤强调基因突变的发生是一个随机和低频的过程第四章:基因突变与疾病的关系4.1 基因突变与遗传疾病介绍基因突变与遗传疾病的关系解释基因突变如何导致遗传疾病的发生4.2 基因突变与癌症介绍基因突变与癌症的关系解释基因突变如何导致癌症的发生和发展4.3 基因突变与药物耐药性介绍基因突变与药物耐药性的关系解释基因突变如何导致药物耐药性的产生第五章:案例分析与小组讨论5.1 案例一:囊性纤维化介绍囊性纤维化的基因突变原因和机制分析囊性纤维化对患者生活的影响5.2 案例二:镰状细胞贫血介绍镰状细胞贫血的基因突变原因和机制分析镰状细胞贫血对患者生活的影响5.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案例中的基因突变与疾病的关系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观点,促进思考和讨论教案:《基因突变》的教学设计第六章:基因突变的研究方法6.1 基因突变检测技术介绍PCR、DNA测序等基因突变检测技术强调这些技术在研究基因突变中的应用和重要性6.2 基因突变的功能研究介绍细胞培养、分子克隆等方法研究基因突变的功能强调功能研究对理解基因突变影响的重要性6.3 基因突变动物模型的构建介绍基因敲除、基因敲入等动物模型构建方法强调动物模型在研究基因突变疾病中的应用和重要性第七章:基因突变与生物进化7.1 基因突变与物种形成介绍基因突变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和意义强调基因突变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7.2 基因突变与种群遗传学介绍基因突变在种群遗传学中的作用和意义强调基因突变对种群基因频率的影响7.3 基因突变与生物适应性介绍基因突变在生物适应性中的作用和意义强调基因突变对生物环境适应的影响第八章:基因突变与生物技术8.1 基因突变与基因编辑介绍CRISPR/Cas9等基因编辑技术强调基因编辑技术在基因突变研究和应用中的重要性8.2 基因突变与基因治疗介绍基因治疗的概念和方法强调基因治疗在基因突变相关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和前景8.3 基因突变与生物制药介绍基于基因突变的生物制药方法强调生物制药在基因突变相关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和前景第九章:基因突变的伦理问题9.1 基因突变与遗传歧视介绍基因突变与遗传歧视的关系强调保护基因突变携带者权益的重要性9.2 基因突变与基因隐私介绍基因突变与基因隐私的关系强调保护个人基因信息的重要性9.3 基因突变与基因治疗伦理介绍基因突变与基因治疗伦理的问题强调基因治疗伦理原则和规范第十章:总结与拓展10.1 课程总结回顾本课程的重点内容和知识点强调基因突变的重要性和应用前景10.2 课程拓展介绍基因突变相关的研究进展和热点问题鼓励学生进行基因突变相关的课题研究和创新实践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一:基因突变的基本概念和原因基因突变是生物进化的基础,理解其定义和特点是教学重点。
基因突变教学案

基因突变教学案一、学习目标1.简述并理解基因突变的概念。
2.举例说明基因突变的特点和原因。
3.说出基因突变的意义。
二、学习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基因突变的概念及特点。
(2)基因突变的原因。
2.教学难点基因突变原因和意义。
三、学习过程回顾基因的相关知识:1、基因是。
2、基因中的不同的排列顺序就代表不同的遗传信息。
3、DNA分子独特的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地模板,通过原则,保证了复制能精确进行。
4、DNA复制在时期。
探究一基因突变的概念1.基因突变对生物有什么影响?[动动手] 请同学们在学案的DNA上画出碱基变化。
(以②为模板链进行转录)①C G G T A C G T T A A A C ①C G G T A C G T T A A A C DNA②G C C A T G C A A T T T G ②G C C A T G C A A T T T G mRNA氨基酸2.总结3.思考讨论(1)基因突变,是否一定会引起蛋白质的改变?(2)DNA 的结构具有稳定性,那么试推测基因突变发生在什么时期呢?这些时期发生 的基因突变一定能遗传给后代吗?一、基因突变的定义 1.基因突变:_______分子中_________的增添、缺失或_____,从而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
2.例如:_________________就是一种基因突变引起的遗传病,探究其病因: 探究二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血红蛋白正常) (血红蛋白呈镰刀状) 1.阅读教材积极思维,填写课本图4-17,并思考问题。
(1)血红蛋白结构为什么异常?(2)引起血红蛋白异常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3)引起血红蛋白异常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比较圆饼状的血红细胞和镰刀状的血红细胞,分析突变后的基因与原来的基因相同吗?突变的基因与原基因有何关系?自我评价:患镰刀型细胞贫血病的根本原因是 ( )A .细胞形状异常B .血红蛋白分子多肽链上的一个谷氨酸被缬氨酸代C .食物中缺铁引起D .控制合成血红蛋白分子的DNA 的碱基序列发生改变自主学习:阅读书本P77第3自然段,将下列空格填写完整二、基因突变的原因1.____________:没有人为因素的干预下,基因产生的变异2.____________:在人为因素的干预下发生的基因突变,使生物突变频率大大提高的因素有三类:_______因素,如X 射线、___________等 _______因素,如___________、碱基类似物等 _______因素,如_______、细菌自我评价:癌症的发生是在 、 、 等致癌因子的作用下,一系列 基因和 基因的 逐渐累积的结果。
大学基因突变教案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基因突变的概念、类型及其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2. 掌握基因突变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3. 分析基因突变在医学和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
4.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基因突变的概念、类型和原因。
2. 基因突变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1. 基因突变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2. 基因突变在医学和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2. 相关文献资料3. 实验数据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引导学生回顾初中生物课程中关于遗传和变异的基本知识。
2. 提出问题:基因突变是什么?它在生物进化中扮演什么角色?二、新课讲解1. 基因突变的概念:由于DNA分子中碱基对的替换、增添、缺失等原因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
2. 基因突变的类型:a. 点突变:单个碱基对的改变。
b. 插入突变:在DNA分子中插入一个或多个碱基对。
c. 删除突变:在DNA分子中删除一个或多个碱基对。
3. 基因突变的原因:a. 紫外线、X射线等辐射。
b. 亚硝酸、碱基类似物等化学物质。
c. 突变基因的复制错误。
4. 基因突变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a. 提供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b. 形成新的生物种类。
三、课堂讨论1. 讨论基因突变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2. 分析基因突变在医学和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
四、总结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 强调基因突变在生物进化中的重要作用。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复习上一节课的主要内容。
2. 提出问题:基因突变在医学和生物学研究中有哪些应用?二、新课讲解1. 基因突变在医学中的应用:a. 基因诊断:通过检测基因突变来诊断遗传性疾病。
b. 基因治疗:通过修复或替换突变基因来治疗遗传性疾病。
2. 基因突变在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a. 基因克隆:利用基因突变产生的差异来克隆基因。
b. 基因编辑:通过基因突变技术改造生物的遗传特性。
三、课堂讨论1. 讨论基因突变在医学和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
教案:《基因突变》的教学设计

教案: 《基因突变》得教学设计永顺生物名师工作室永顺二中彭继云一、教材与学情分析本节课内容包含了两种可遗传变异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而基于前面已经学习了自由组合定律与减数分裂知识,学生们对于基因重组已经有了一定得了解,在这个知识点处理上应注重对学生实际理解能力与图形分析能力得培养,通过实践提高学生得认知能力.这节课得重点与难点就集中于基因突变这个知识点,要通过多种途径来加深对基因突变得内涵与外延得理解。
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知识目标】1、结合实例、模型、游戏等方法从分子水平(碱基对替换、增添、缺失)分析基因突变发生得时间,内因,推导出基因突变概念。
2、分析基因突变发生在体细胞与生殖细胞时对其控制合成得蛋白质、对性状与子代得影响。
3、基因突变得产生外在原因、特点及意义。
【能力目标】1、借助示意图得观察与对问题得思考,提高学生判断、推理等能力.2、通过实例、模型演示推出基因突变概念得过程,锻炼学生们合作探究得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分析引起基因突变得外部原因培养学生正确得生活态度,珍惜爱护生命。
2、认同基因简并性保持生物性状稳定性得意义,以及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对生物多样性形成得积极意义。
【重点、难点】基因突变发生得概念、原因及特点.基因突变及基因重组得意义.三、教学方法及教具针对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选择得教学方法为:情境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小组讨论法、学生分析归纳法。
教学流程大体为:提出问题──观察现象──分析探索──得出结论. 针对学生得认知规律,由熟悉到陌生,引导学生逐渐掌握所学知识。
教具:多媒体、大白纸、染色体卡片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导入:(呈现大s与小s图片及不同花得形状、颜色图片)提出问题:为什么花得颜色与形状差距这么大呢?姐妹两个为什么性状差异也很大?先提出变异得概念。
然后思考这种变异可以遗传么?如果就是遗传物质改变,会不会遗传给后代呢?学生活动:学生通过两个素材观察分析,说出环境引起得就是不可以遗传得变异,而遗传物质得改变一般可以遗传得变异.教师点拨总结:变异分为不可遗传得变异与可遗传得变异,可遗传得变异包括基因重组、基因突变与染色体变异.这节课我们来探讨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这两种变异。
《生物中的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高一生物教案设计

《生物中的基因突变和基因突变》高一生物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概念、类型及意义。
2.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概念、类型及意义。
2.教学难点: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分子机制。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回顾上节课内容,引导学生思考: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是如何产生的?(2)引出本节课主题: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2.基因突变(1)概念:基因突变是指基因序列发生改变的现象。
(2)类型:点突变、插入突变、缺失突变、重复突变等。
(3)实例分析:以血红蛋白基因突变导致的疾病为例,讲解基因突变对生物的影响。
(4)意义:基因突变是生物进化的基础,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3.基因重组(1)概念:基因重组是指生物体内基因的重新排列和组合。
(2)类型:同源重组、非同源重组等。
(3)实例分析:以果蝇杂交实验为例,讲解基因重组在生物遗传中的作用。
(4)意义:基因重组增加生物的遗传多样性,为生物进化提供更多可能性。
4.分子机制(1)基因突变:DNA复制过程中碱基错配、插入或缺失等导致基因序列改变。
(2)基因重组:染色体交叉互换、基因重组酶作用等导致基因重新排列和组合。
5.课堂互动(1)分组讨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6.课堂小结(2)强调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在生物进化中的重要性。
7.作业布置(1)复习本节课内容,整理笔记。
(2)查阅资料,了解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在生物技术中的应用。
四、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实例分析和课堂互动,学生对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概念、类型及意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2.学生对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分子机制有了初步的认识,但还需加强讲解和引导。
3.课堂互动环节,学生积极参与,讨论热烈,提高了学生的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4.作业布置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基因突变优质课教案

基因突变优质课教案【篇一:基因突变优质课教案】梅州市中学生物课堂有效教学案例《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教学案手机号码:电子邮箱:所在单位:《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教学案一、教学指导思想:(一)面向全体学生,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但这与我们的大班教学现象相矛盾,如何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我采用“化整为零”的方法,将一个班级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让每位学生都得到学习的机会;(二)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比如让学生通过构建生物模型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微观结构,让微观宏观化,将生物学变成触手可摸具体知识。
有利于学生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三)让学生自主体会和探究生物学原理的形成过程,有利于学生理解生物学与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关系,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四)逐步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二、教学分析:《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节的内容。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从基因变化的角度来认识生物发生变异的原因,是基因表达的延续和拓展,也是学习章的基础。
通过本节学习,从实例入手,通过对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分析,引入基因突变的概念,然后详细阐述基因突变的原因和特点。
在讲述基因突变的原因和特点时,先大致归纳了引起基因突变的三类原因,然后紧扣原因分析特点。
在阐述自然状态下基因突变的频率很低时,教材用实例说明在一个足够大的群体中,即使基因突变频率很低,突变个体仍然会占有一定的数量。
这个实例体现了生物在进化教程中“变”与“不变” 的平衡,有助于学生理解基因突变在生物进化中所占有的重要地位。
在基因重组部分,教材设置了“思考与讨论”的栏目,旨在让学生利用数学方法,通过计算,体会基因重组机制提供的极其多样的基因组合方学生已经学过基因和染色体关系、基因的本质、基因的表达等知识,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这组新概念的建构奠定了认知基础。
高中生物基因突变训练教案

高中生物基因突变训练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基因突变的概念和分类。
2. 掌握基因突变对生物遗传的影响。
3. 能够分析基因突变的原因和可能产生的后果。
4. 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重点:1. 基因突变的概念和分类。
2. 基因突变对生物遗传的影响。
教学难点:1. 分析基因突变的原因和可能产生的后果。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课件。
2. 相关实验材料和图片。
3. 学生白板和笔。
4. 习题和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生动的例子引入基因突变的概念,让学生明白基因突变是生物遗传的关键因素。
二、讲解基因突变(15分钟)1. 讲解基因突变的定义和分类。
2. 介绍基因突变对生物遗传的影响。
3. 分析基因突变的原因和可能导致的后果。
三、实验探究(20分钟)1. 给学生提供基因突变实验材料和实验步骤。
2. 让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基因突变的影响。
3. 引导学生讨论实验中可能产生的原因。
四、练习与讨论(15分钟)1. 布置基因突变相关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2. 分组讨论练习题,相互交流思路。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基因突变对生物遗传的重要性。
2. 展示相应拓展知识,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深化。
六、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总结基因突变的分类,并写出一个基因突变可能产生的后果。
教学反馈:1. 教师根据学生在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
2. 收集学生的问题和意见,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反馈。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基因突变相关的实验,深化对基因突变的理解。
2. 安排相关实例和案例讨论,增强学生的应用能力。
以上是一份高中生物基因突变训练教案范本,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教学目标:
1.1 知识与技能:
①举例说明基因突变的特点和原因。
②说出基因突变的意义。
1.2过程与方法:
①采用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实例,从现象开始,追根朔源,让学生理解基因突变的根本原因是DNA分子的碱基对发生了变化。
②用类比推理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基因突变的类型。
③通过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引导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归纳哪些因素会导致基因突变。
④以设问和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思考基因突变的意义。
1.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从生物学角度对基因突变作科学的了解,形成正确的科学价值观,激发学生的责任感。
二.重、难点:
2.1重点:①基因突变的概念及特点。
②.基因突变的原因。
2.2难点:基因突变的意义。
三.课前准备:教师:本节的教学课件。
学生:课前预习。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过程:
六.板书设计
基因突变
一.突变:不可遗传变异和可遗传的变异
可遗传的变异的来源: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二.基因突变
1.概念:由于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和改变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
2.特点:
(1)、普遍性
(2)、随机性与不定向性
(3)、低频性
3.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