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油风土民俗
四川省江油市青林口乡高抬戏研究
四川省江油市青林口乡高抬戏研究作者:唐楚轩来源:《文学教育》2008年第10期一、引言“游戏娱乐,是一种以消遣休闲、调剂身心为主要目的,而又有一定模式的民俗活动。
它是人类在具备起码的物质生存条件的基础上,为满足精神的需求而进行的文化创造。
”较之于其他的艺术形式,广行民间的杂技游艺活动带有民众天然的质朴情感,不管是简单的游戏,还是严格的竞技,都凝结了老百姓在日常生活劳作中的智慧和汗水,他们不仅以民间游艺的活动来祭祀众神,也能从民间游艺中得到喜悦和休息。
在四川省江油市的二郎庙镇青林口乡,有一项颇具特色的民间游艺活动——高抬戏,每年的青林口古会上都有高抬戏的表演,常常有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来观看,场面甚为热闹。
经过时间的积淀,青林口高抬戏的实际生存空间慢慢与当地民间信仰结合,在与当地其他文化形式交融的过程中,形成了一个具有当地特色的文化氛围,高抬戏的发展和变化都会对这种文化氛围造成影响。
那么青林口的高抬戏到底有什么样的历史呢,其生存状态是怎么样的,对当地老百姓的影响有多大,其社会功能又有哪些?本文将在后面给于详细的阐述和分析。
二、青林口乡高抬戏的历史高抬戏,也称作飘色,是民间游艺的一种,属于台阁艺术,也叫彩亭艺术。
“彩亭艺术源于汉代的‘百戏’,是汲取了‘寻橦’中的高竿技巧和融合相关艺术门类的有益成分而形成的一种独特的民间艺术表演形式。
它经过唐宋时期‘高台社火’的发展阶段,成型于明清时期的‘台阁’,最终定型为现代广场文艺中的‘彩亭’。
”“高台社火”中“社火”起源于古老的土地崇拜,“社”字从构字上来解释,就是祭祀土地神的意思,“中国古代的祭祀,大抵有两大类,一类是为了除邪,如傩祭。
另一类是为了祈福,如祭社。
”例如,“山西南部的《中黄高台》即是高台社火,相传最早就是用于祭神祈祷的。
人们集中在神庙里,装扮成各种神仙,在音乐伴奏下表演。
后来走出了神庙,串街表演。
因观众太多,十分拥挤,看不清楚,就逼出了‘中黄高台’,即把各种神的扮演者请在木板上,抬起来表演,使之由祭神娱神的活动,逐渐演变成为以娱人为主的社火节目。
江油
江油江油,一个位于四川盆地东北部的城市,地处川北,素有水陆要冲之称。
河洛川自北而南穿城而过,为城市带来了丰富的水资源与肥沃的土地。
江油的自然环境得天独厚,拥有温和湿润的气候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使得这座城市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江油的历史悠久,据史书记载,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这里就是昌邑郡的所在地。
隋代初年,这里被置为州,唐代初年则升格为县。
在历史长河中,江油曾多次更迭,但始终保留着独特的文化底蕴和深厚的历史积淀。
江油的文化底蕴丰富多彩,这里孕育了众多文化名人。
在唐代,李白曾经在江油一带流连忘返,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诗篇。
清代文学家龚自珍的《己亥杂识》中也有关于江油的篇章。
可以说,江油是一个孕育人才的土地,文化氛围浓厚,成就了许多文学巨匠。
江油的风景名胜也是丰富多样。
位于城西的岷江风景区,以壮丽的河岸景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而著称。
江油人民公园是市区内的一片绿洲,四季花开,草木葱茏。
人们常常在这里散步、娱乐和休闲。
此外,还有龙源山、玉皇山、花水湾、梁山等等,每一处都具有独特的风景和历史故事,吸引着游客和摄影爱好者。
江油的经济发展也极为迅速。
作为川北的中心城市,江油以农业为主导,拥有广袤肥沃的土地和丰富的农业资源。
特别是水稻和油菜种植业,不仅为江油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效益,更为当地农民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此外,江油还拥有石油资源,是四川重要的炼油基地之一。
近年来,江油不断加大对旅游业和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支持力度,逐渐形成了以旅游、文化为主导的多元化经济发展模式。
各种特色的民俗文化活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投资者。
同时,江油也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拥有一批优秀的中小学和高等学府,为培养人才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这些教育机构以其良好的声誉和教育质量,为江油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人力资源支持。
江油的城市建设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城市的规划和建设高度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注重城市的绿化和景观设计,使得整个城市更加宜居。
江油市旅游胜地探索
江油市旅游胜地探索
江油市位于四川盆地东南缘,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
作为四川省第三大城市,江油市不仅拥有独特的地理优势,还有丰富的旅游资源。
本文将带您探索江油市的旅游胜地,揭示其独特魅力。
历史悠久
江油市历史可追溯至西汉时期,曾是古代蜀国的重要城市。
历经千年沧桑,江油市留下了许多历史遗迹和文化景点,如古城墙、古寺庙等。
游览这些历史古迹,仿佛穿越时光隧道,感受古代文明的魅力。
自然风光
江油市地处川南丘陵地带,山清水秀,风景如画。
有着“川南小江南”之称的江油市,四季如春,空气清新,是避暑纳凉的好去处。
不论是登高远眺,还是漫步山间小径,都能让人心旷神怡,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美食文化
江油市不仅有着丰富的自然风光,还有独特的美食文化。
当地的特色小吃、传统美食让人垂涎欲滴,尝遍地道美食更是旅行的一大乐趣。
无论是品尝当地特色美食,还是体验传统的烹饪技艺,都能让您在舌尖上感受到江油市的魅力。
人文景观
除了自然风光和美食文化,江油市还有丰富的人文景观。
民俗风情、民间艺术、传统节庆等各种人文元素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展现出江油市独特的人文魅力。
参与当地的文化活动,与当地民众互动交流,能更深入地了解江油市的文化底蕴。
江油市旅游胜地探索,不仅是一次旅行,更是一次心灵之旅。
来到江油市,您将发现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体验不同于其他地方的风土人情,留下美好的回忆。
受李白文化影响的江油民俗活动
受李白文化影响的江油民俗活动
廖悰
【期刊名称】《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卷),期】2013(000)006
【摘要】目前受李白文化影响较深的江油民俗活动有李白长寿会、青林口高抬戏、青莲桃花节、三月初三窦固山庙会等.这些民俗活动各具特色,成为传播李白文化的承载点和江油发展文化旅游的重要载体之一.但这些民俗活动的品质尚待提升,以突出其李白文化特点,更好地发挥自身资源优势.
【总页数】3页(P68-69,74)
【作者】廖悰
【作者单位】四川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四川江油62170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592.7
【相关文献】
1.论李白文化研究的现状与走向*--以李白故里江油为例 [J], 唐之斌
2.文化名人对园本课程资源开发的价值及策略研究——以江油市李白文化为例 [J], 景春;秦莉
3.民俗节日活动文化翻译中文化因素的移植策略\r——以桂西南壮族民俗节日活动文化翻译为例 [J], 韦冰霞
4."互联网+"背景下江油李白文化传播与乡村振兴 [J], 刘晓莉
5.李白文化对江油民俗文化的影响及现实意义——基于对江油市一些寺庙观宇的田野考察 [J], 廖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江油市旅游景点大全
江油市旅游景点大全
1. 刘备祠:位于江油市演武镇西青山,是为纪念三国时期刘备而建的庙宇。
2. 南山风景区:位于江油市南山镇,有山水、植被和古迹文化为一体的旅游景区。
3. 荔枝湖:位于江油市南江镇,是一个以观光、休闲、养生为一体的湖泊景区。
4. 文庙:位于江油市老城区,是江油市最大的古代文化遗址。
5. 东郡楼:位于江油市老城区,是明代的江油古城标志性建筑。
6. 紫荆山:位于江油市迎春镇,是一个以自然风光为主题的旅游景区。
7. 纳溪湿地公园:位于江油市纳溪镇,是一个集观光、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湿地公园。
8. 化成寺:位于江油市老城区,是江油市最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寺庙之一。
9. 胜利塔:位于江油市城南街道,是江油市标志性建筑之一。
10. 雒城古镇:位于江油市演武镇,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古镇,有独特的古代建筑风格和风土人情。
以上是江油市的一些旅游景点,有古代文化遗址、山水风景和湿地公园等不同类型的景区,适合游客观光、休闲和体验当地文化。
江油文言文翻译
【江油记】江油之地,古称江油郡,地处蜀西,襟江带山,形势险要。
自古兵家必争之地,故有“川西要塞”之称。
其地属蜀,自秦汉以来,属巴蜀之地,历朝历代,皆为兵家必争之地。
江油之得名,源于江水绕城。
古时,江水滔滔,绕城而过,故得“江油”之名。
郡治位于江油城,城池坚固,为蜀地之屏障。
汉高祖刘邦之将韩信,曾于此驻兵,以镇蜀地。
韩信,英勇善战,智勇双全,驻兵江油,威震四方。
江油之地,山水相依,风景秀丽。
江水清澈,如练带城,两岸青山,叠翠流金。
春来江水绿如蓝,夏日江岸柳如烟,秋至江上蟹满船,冬来江畔雪皑皑。
四时之景,各具特色,实为旅游胜地。
江油之地,人文荟萃,英才辈出。
自古以来,江油之地,文化繁荣,人才辈出。
如唐宋之际,江油之地,文化兴盛,诗人杜甫曾于此游历,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
杜甫诗云:“江上渔者笑,江边行者忙。
”可见江油之地,文化繁荣,人民安居乐业。
江油之地,历史悠久,古迹众多。
如汉代的江油古城遗址,唐代的江油古城墙,宋代的江油古城楼,皆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此外,江油还有许多名胜古迹,如江油古城、江油桥、江油塔等,皆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江油之地,物产丰富,民风淳朴。
江油之土,肥沃而宜耕种,自古盛产粮食、茶叶、丝绸等。
江油之民,勤劳朴实,热情好客。
每逢佳节,江油之地,热闹非凡,民俗活动丰富多彩。
总之,江油之地,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自然风光旖旎,物产丰富,民风淳朴。
实为蜀地之瑰宝,华夏之瑰宝。
吾辈当珍惜此宝,传承文化,发扬光大。
【译文】江油之地,古称江油郡,位于蜀地之西,地势险要,为兵家必争之地。
自古以来,属巴蜀之地,历经朝代更迭,皆为战略要地。
江油之得名,源于江水绕城。
古时江水清澈,如练带城,故得“江油”之名。
郡治位于江油城,城池坚固,为蜀地之屏障。
汉高祖刘邦之将韩信,曾于此驻兵,威震四方。
江油之地,山水相依,风景秀丽。
江水清澈,两岸青山,春绿秋黄,四季景色各异,实为旅游胜地。
江油之地,人文荟萃,英才辈出。
江油
我的真实感受 :
2014-11-21
39
2014-11-21
40
2014-11-21
41
2014-11-21
42
2014-11-21
43
2014-11-21
44
2014-11-21
45
2014-11-21
46
2014-11-21 23
表演形式:
高抬戏表演形式独特,每台戏根据剧情由数 名孩童装扮成戏剧人物形象进行表演,小 者10几个月至3、5岁,大者8—12岁,均被 道具固定在一定的位置上进行表演,整个 节目置于一桌面上,由4—8名大汉抬护着, 配以相应的鼓乐,上街巡游。高抬在扎制 过程中,特别讲究传统工艺,技巧是由老 艺人们一代一代的口授身教相传,充分保 持这一传统节目的原生态形式。
2014-11-21
1
2014-11-21
2
2014-11-21
3
2014-11-21
4
白龙宫
2014-11-21
5
2014-11-21
6
2014-11-21
7
2014-11-21
8
2014-11-21
9
2014-11
2014-11-21
12
2014-11-21
2014-11-21 33
2014-11-21
34
术大 但 虽 保胆 由 然 持的 于 高 了创 表 抬 长新 演 戏 久, 者 都 的使 在 是 艺这 演 一 术门 出 些 魅古 过 常 力老 程 见 。的 中 的 民,对 间进手 艺行戏 ,
2014-11-21
• • 创 新 再 现 艺 术 魅 力
江油家乡的风俗作文
江油家乡的风俗作文
撰写一篇关于江油家乡风俗的作文,我们可以从当地特有的节庆活动、民间习俗以及日常生活中体现的地方文化特色入手。
以下是一篇简短的示例:
标题:《江油故土,民俗风情浓》
正文:
我的家乡——四川省江油市,一个坐落在涪江河畔、群山环抱之中的美丽小城,不仅以李白故里和窦团山等名胜古迹闻名遐迩,更以其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深深吸引着四方来客。
春节是江油最为热闹且充满浓厚地方特色的节日之一。
除夕之夜,家家户户张灯结彩,贴上寓意吉祥的对联,准备丰盛的年夜饭,全家人围坐一堂,共享团圆时刻。
而“守岁”则是江油人传承千年的古老习俗,人们彻夜不眠,以此辞旧迎新,祈求新的一年平安顺利。
春节期间,舞龙舞狮、打铁花、闹春牛等传统表演活动在街头巷尾热烈上演,将节日气氛推向高潮。
除了春节,每逢农历二月初二“龙抬头”,江油乡亲们有剃头去晦气的习俗,寓意生机勃发;而在清明时节,扫墓祭祖,挂青插柳,既是对先人的追思,也是对生活的期许。
此外,还有中秋节赏月、端午节包粽子、重阳登高等众多传统节日的庆祝方式,无不体现出江油人民对传统文化的坚守与热爱。
在日常生活中,江油的风俗习惯同样耐人寻味。
比如饮食方面,独具特色的江油肥肠、中坝酱油等美食不仅是餐桌上的佳肴,更是地方文化的载体。
而在婚嫁、生育、建房等重要人生节点,各种礼仪繁多且庄重,充满了浓郁的人情味和乡土气息。
总的来说,江油的风俗如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描绘出这片土地上世代生活的人们的精神面貌与价值观念。
它们如同绵延流淌的涪江水,滋养着每一位江油儿女的心田,也成为了我们共同的文化记忆和精神纽带。
美丽江油——
晚年李白
• 乾元二年(759年),因罪释放的李白顺着长江 疾驶而下,而那首著名的《早发白帝城》最能反 映他当时的心情。到了江夏,由于老友良宰正在 当地做太守,李白便逗留了一阵。不久,又回到 宣城、会稽旧游之地。
• 上元二年(761年),已六十出头的李白因病返回镇 江,他的生活相当窘迫,不得已只好投奔了在当 涂做县令的族叔李阳冰。
诗仙故里 美丽江油
一座荡着李白遗风的诗城
[四川省布拖中学.桂阳工作室出品]
诗仙故里----江油
• 江油市,四川省下辖县级市,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涪江 上游,龙门山脉东南。地处成渝经济区北端,是绵阳国家 科技城重要辐射区,幅员面积2719平方公里,人口88万。
•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卫生先进城市,四川省文明城市 首批“工业强县”示范市、环境优美示范城市和法治市。
初识李白
•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又号“谪仙人”。是唐 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被后人誉为“诗仙”。 与杜甫并称为“李杜”, 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 隐与杜牧即“小李杜” 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 称“大李杜”。其人爽 朗大方,爱饮酒作诗, 喜交友。
少年李白
• 长安元年(701年),李白出生。字太白。其生 地是唐剑南道绵州(巴西郡)昌隆(后避玄宗讳 改为昌明)为其故乡。其家世、家族皆不详。据 《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 暠)九世孙,按照这个说法李白与李唐诸王同宗。 亦有说其祖是李建成或李元吉;据《旧唐书》记 载,李白之父李客为任城尉。
• 神龙元年(705年), 十一月,武则天去世。李 白五岁。发蒙读书始于是年。《上安州裴长史书》 云:“五岁诵六甲。”六甲,唐代的小学识字课 本,长史,州之次官。
青年李白
江油著名旅游景点
江油著名旅游景点
江油市是四川省绵阳市下辖的一个县级市,拥有众多著名的旅游景点。
以下是江油著名旅游景点的介绍:
1. 稻城亚丁风景区:位于江油市东南部,是四川省重要的旅游景区之一。
这里有壮丽的雪山、原始森林、湖泊和草甸,还有独特的藏族风情和民俗文化。
2. 朝天宫:位于江油市西北部,是中国道教四大名山之一。
这里有千多年的历史,被誉为是道教的发源地之一,古建筑群保存完整,是朝拜和游览的好去处。
3. 林庙风景区:位于江油市西南部,是一个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一体的综合旅游区。
景区内有山林、溪水和庙宇等,被誉为“天府之佳地”。
4. 白龙潭风景区:位于江油市东北部,是一个以湖泊和溶洞为主的旅游景区。
这里有优美的风景和独特的地下河流景观,是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5. 双龙沟景区:位于江油市北部,是一个以山水景观为主的旅游区。
这里有翠绿的山峦、清澈的溪流和瀑布,还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人文资源。
6. 世外桃源风景区:位于江油市中心,是一个以园林景观为主的旅游区。
这里有精心设计的花园、湖泊和绿化带,是散步和休闲的好去处。
以上是江油市的一些著名旅游景点,每个景点都有其独特的景观和文化特色,值得游客们一一探索。
江油吴家后山旅游攻略
江油吴家后山旅游攻略概述江油位于四川省中部,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
吴家后山位于江油城西南,是一处融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于一体的旅游胜地。
本文将为您介绍吴家后山的景点、交通、住宿和美食,帮助您更好地了解和规划江油吴家后山的旅行。
景点介绍吴家后山是一片被誉为“江油绿肺”的山区,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点。
1. 吴家后山自然景观吴家后山以其秀丽的自然风光而闻名,拥有茂密的森林、清澈的溪流和壮丽的瀑布。
其中,最著名的景点包括:•大峡谷:大峡谷是吴家后山最著名的景点之一,峡谷两旁陡峭的山壁,让人仿佛置身于大自然的怀抱之中。
•翠湖:翠湖位于山脚下,湖水碧绿如玉,四周环绕着郁郁葱葱的树木,是一个理想的野餐和休闲场所。
•指南石:指南石是吴家后山的标志性景点之一,其形状独特,高耸入云,从山顶俯瞰,犹如一把镇守山脉的宝剑。
•瑞云石:瑞云石是一块天然形成的巨大石碑,石碑上刻有各种神秘的符号,给人一种神秘而又庄严的感觉。
2. 吴家后山人文景点除了自然景观,吴家后山还有丰富的人文景点,让游客可以领略这座历史名城的魅力。
主要的人文景点包括:•吴家庄:吴家庄是江油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保存着许多历史建筑和文物,如古老的宅院、传统的民俗文化等。
•吴家山庄:吴家山庄是江油的一个名人故居,这里曾是明代文学家吴菖蒲的居住地,保留着很多他的文物和手迹。
•历史文化博物馆:江油历史文化博物馆是了解江油历史的绝佳场所,馆内收藏了大量的历史文物和艺术品,展示了江油的历史和文化。
交通方式1. 飞机如果您从外地来江油吴家后山,您可以选择乘坐飞机到达成都双流国际机场,然后转乘大巴或租车前往江油吴家后山。
2. 高铁如果您在四川省内或附近城市,您可以选择乘坐高铁到达江油火车站,然后转乘公共汽车或出租车前往吴家后山。
3. 自驾车如果您有车,您可以选择自驾前往江油吴家后山。
从成都出发,您可以沿成雅高速公路,然后转入成温高速公路,最后在江油吴家后山附近的出口下高速公路。
家乡的风俗作文江油
家乡的风俗作文江油说起江油,就不得不提每年春节那热热闹闹的舞龙表演。
每到过年,大街小巷都弥漫着浓浓的年味儿。
大年初一一大早,就能听到“咚咚锵,咚咚锵”的锣鼓声,由远及近。
我呀,总是迫不及待地拉着爸爸妈妈的手,朝着声音的方向跑去。
哇,只见一条金色的巨龙在人群中翻腾起舞!那龙头高高昂起,威风凛凛,好似要冲破云霄。
龙身则在表演者的手中灵活地游动着,一会儿盘旋,一会儿俯冲,就像真的在云中穿梭一样。
我忍不住想,这龙是不是真的被施了魔法呀?舞龙的队伍里,不光有强壮的叔叔们,还有不少小朋友呢!他们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仿佛在说:“看,我们多厉害!”我好奇地问旁边的一位小哥哥:“你们练这个累不累呀?”小哥哥擦了擦额头的汗水,笑着说:“累呀,但能给大家带来快乐,再累也值得!”这回答让我心里暖暖的,这不就是我们家乡人的热情和坚持嘛!除了舞龙,我们这儿的端午节也别有一番风味。
每到端午,家家户户都会包粽子。
我最爱跟着奶奶学包粽子啦。
奶奶的手就像有魔法一样,糯米、红枣、粽叶在她手中三两下就变成了一个个漂亮的粽子。
我呢,手忙脚乱地跟着学,包出来的粽子不是漏米,就是形状奇奇怪怪。
奶奶总是笑着说:“别急,孩子,多练练就好啦!”到了晚上,我们会把粽子放进锅里煮。
那阵阵飘来的粽香,馋得我直流口水。
终于等到粽子出锅,我顾不上烫,剥开一个就往嘴里塞,甜甜的红枣和软糯的糯米在嘴里化开,那滋味,简直美极了!这时候,爷爷总会讲起屈原的故事,我听得入了神,心里想着:屈原可真是个伟大的人呐!还有中秋节,那可是一家人团圆的日子。
晚上,我们会在院子里摆上一张大桌子,上面放着月饼、水果。
一家人围坐在一起,一边赏月,一边聊天。
爸爸会指着月亮说:“看,那月亮像不像一个大圆盘?”我调皮地说:“我看像一个大大的月饼,真想咬一口!”大家听了都哈哈大笑起来。
江油的风俗,就像一幅幅色彩斑斓的画卷,每一幅都充满了温暖和欢乐。
它们是家乡的瑰宝,也是我们心中永远的牵挂。
江油作文《家乡的风俗》一年一度的春节
江油作文《家乡的风俗》一年一度的春节
春节到了,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习俗,下面让我来讲一下我们家乡的风俗吧!
春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春节来临之时,家家户户都贴春联,挂灯笼,准备迎接新的一年。
春节必不可少的就是包饺子,想起饺子那美味的味道就会不由自主的流口水。
大年三十的早上,我们一家出去买面粉,买完面粉后就开始包饺子了。
首先把面粉倒入盆子里,再倒入水,接着再揉搓成面团,再用保鲜膜盖上醒一会儿。
在群面的过程中,我们开始剁肉末,剁菜末,再把剁好的肉放入碗里,放入香油,生抽,老抽,盐,十三香,搅拌均匀。
一切准备就绪,可以包饺子了妈妈和婶婶擀饺子皮,其他人包饺子。
首先,拿一块饺子皮放在手心,接着夹起一块不大不小的肉末,用手指沾一点水抹在饺子皮的边上最后把饺子皮合起来,两边一捏就包好一个饺子了。
这个像金元宝一样的饺子,有很多寓意呢!饺子又名交子或娇耳,有着喜庆团圆和吉祥如意的寓意,也有平安团圆,早日归来的寓意。
这就是我们家乡春节的风俗,你们那里有什么特别的春节风俗呢?跟我一起分享吧!。
江油家乡的风俗作文
江油家乡的风俗作文Growing up in my hometown of Jiangyou, I have always been fascinated by the unique customs and traditions that are part of daily life. 在我的家乡江油长大,我一直对那里独特的风俗习惯充满了好奇。
One of the most distinctive customs in Jiangyou is the traditional tea ceremony that is practiced on special occasions and holidays. 家乡最独特的风俗之一就是在特殊场合和节假日举行的传统茶道。
The art of the tea ceremony is steeped in history and symbolism, with each step carefully choreographed to demonstrate respect and gratitude to the guests. 茶道艺术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象征意义,每一个步骤都被精心设计,以示对客人的尊重和感激。
I remember watching my grandmother perform the tea ceremony with grace and precision, her hands moving deliberately as she poured the tea and offered it to each guest. 我记得小时候看着奶奶优雅而精准地表演茶道,她的双手有节奏地倾倒茶水,然后递给每位客人。
The tea ceremony is not just a ritual, but a way of connecting with others and sharing moments of peace and reflection in a busy world. 茶道不仅仅是一种仪式,更是一种与他人建立联系、在繁忙的世界中分享平静和反思时刻的方式。
江油家乡的风俗作文
江油家乡的风俗作文
哎呀呀,要过年啦!这可是我最喜欢的节日呢!嘿嘿。
每到春节前,我们全家人都会一起打扫房屋,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迎接新年的到来。
然后,妈妈会做很多好吃的,有腊肉、香肠、汤圆等等,哎呀,我的口水都要流出来啦!
在江油,过春节还有很多有趣的风俗呢。
比如说,大年三十晚上,我们要吃团圆饭,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有说有笑,可热闹啦!吃完团圆饭,我们就会一起看春晚,一边看一边吃着瓜子、水果,哈哈,真开心!
大年初一,我们要去拜年。
我会穿上新衣服,和爸爸妈妈一起去亲戚家拜年。
每到一家,我都会说一些祝福的话,然后收到很多红包,嘿嘿嘿,这可真是一笔不小的财富呢!
我最喜欢的还是元宵节。
这一天,我们会去看花灯,各种各样的花灯可漂亮啦!还有猜灯谜的活动,我总是能猜出很多灯谜,哈哈,我可聪
明啦!
哎呀呀,家乡的春节可真有趣呀!我真希望每天都能过春节!哈哈哈哈!。
江油风土民俗
江油风土民俗今江油市境域大致囊括了历史上的江油、彰明两县。
据北宋乐史《太平环字记》载,江、彰两县风俗同于益州(以成都为代表的川西一带),即《蜀记》所概括的“刚悍生其方,风谣尚其文”,《汉书》所概括的“人食稻鱼,俗不愁苦,而轻易淫泆。
然地沃人骄,奢侈颇异,人情物态,别是一方”。
除此而外,唯江油(当指平武西南部、江油东北部一带)“山高水峻,人多瘿瘤痴聋,盖山水之气使然也”。
清代旧志将境内风俗概括为“尚俭务农,不竞词讼。
横经负耒,士有古风。
恶衣陋室,人无侈志”。
清未明初,“文明渐启,士则讲求经术,兼究中西实学。
农工商贾,莫不勤于执业”。
(光绪二十九年版《江油县志》)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形成的江油风土民俗与川西北各县基本相同,且有一定的稳固性,即使进入民国时期也仍然大体保留了旧的习俗特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由于思想意识和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社会经济及科教文化事业等均有了飞速发展,社会习俗也相应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以下从家庭与宗族、婚嫁与生育、寿庆与丧葬、社交礼节、传统节日、现代节日及纪念日等六个面对江油的风土民俗作简要的记述。
一、家庭旧时的家庭以年长辈分高的男子为一家之主,掌管全家经济收支及生产、生活安排、主持婚嫁丧葬及对外事务。
家中子孙取名皆以同宗族谱规定的字派辈分为序。
并以大家庭聚居,三世同堂甚至四世、五世同堂为荣耀和光彩。
建国后,男女平等,婚姻自由,家庭关系也一改男子当家的封建旧习。
除聚族而居的部分农村区域外,尤以城市人口为主,已不再看重按族谱规定的辈分派给子孙取名。
那种三至五世同堂的大家庭也逐渐少见。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因独生子女渐次居多,三口之家已成为家庭结构的主体部分。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城市居民的住房也由原来木构建筑的传统民居过渡到钢筋水泥的现代高层建筑的单元式住房。
农村的住房条件也不断改善,钢筋水泥的新式楼房从城市或城镇周围向边远山乡辐射而不断增多。
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不少经济条件好的家庭住进了豪华的商品房。
江油中元节
江油中元节江油中元节是江油地区传统的民俗节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江油的村庄和乡镇都会举行盛大的中元节庆祝活动,以表达人们对祖先的崇敬和对鬼神的敬畏。
中元节,又称为鬼节或盂兰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被认为是阴阳两界通行之时。
在这一天,人们会祭奠祖先和敬拜鬼神,以祈求平安福寿和祖先保佑。
江油中元节的主要活动包括祭祀、表演和游神等。
在这一天,村庄的每个家庭都会在家中设置祭坛,摆放饭食、水果、烟酒和香烛,供奉祖先。
人们会向祖先祈福,祝愿家人健康平安,事业顺利。
同时,还会为鬼神祭奠,以示敬意和祈求保佑。
在江油的中元节,还会有各种精彩的表演和传统活动。
比如舞狮、舞龙、戏曲、杂技等,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观众。
表演者们身穿各种华丽的戏服,在欢快的音乐声中舞动身体,给人带来了视觉和听觉上的享受。
游神则是江油中元节最具特色的活动之一。
人们会选出一位有信仰和道德修养的村民,给他扮上鬼脸、穿上鬼服,带上铃铛和拍子,然后他会在村庄里游走,为村民祈福。
人们相信,游神的到来可以驱走病魔和蛊惑,带来好运和平安。
江油的中元节庆祝活动不仅丰富多彩,而且寓意深远。
它代表了江油人民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坚守,也体现了他们对祖先和鬼神的虔诚和崇敬。
同时,中元节也成为了人们交流互动的平台,让大家有机会在欢乐祥和的氛围中相聚一堂,感受乡土文化的魅力。
在江油的中元节,人们相聚在一起,祭祖、祭鬼、表演、游神,用热闹、欢乐和祥和的庆祝方式,弘扬了传统文化,传递了人与神灵和谐相处的美好寓意。
中元节不仅是江油人民的传统节日,也是江油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保留和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江油古镇游记
江油古镇游记江油古镇位于四川省中部的绵阳市江油市,是一座拥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古镇。
这个古镇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传统的手工艺及风景如画的自然环境而吸引着众多游客。
我有幸来到江油古镇,亲身体验了这里的魅力,以下是我的游记。
江油古镇的建筑保留了明清时期的风貌,巷道纵横交错,古老的青石板街道上铺满了厚实的青石板,给人一种穿越时空的感觉。
走在这些石板上,脚下的感觉格外舒适,仿佛走在历史的长河中。
我漫步在古镇内,发现每一座建筑都独具特色,尤其是那些明清式的古典建筑,亭台楼阁,屋顶飞檐翘角,宛如画卷中的美景。
在江油古镇,我参观了古镇博物馆,里面陈列着大量有关江油古镇历史文化的文物和图片,让我对这座古镇有了更深的了解。
同时,这里还有一些民俗文化表演,例如川剧变脸、古琴演奏等,让游客们亲身感受到了四川的传统艺术。
江油古镇的独特之处还在于其传统手工艺。
我参观了一家传统手工艺作坊,见识到了一些古老的手工艺技艺,例如蜡染、刺绣等。
这些手工艺都是当地人们世代相传并发扬光大的,它们不仅在美观上具有独特的风格,还能反映出这个地区的历史和文化。
我深深被这些手工艺品的精湛工艺以及丰富的文化内涵所吸引。
除了古镇本身的魅力,江油古镇周边的自然环境也十分迷人。
我来到了古镇附近的一处自然景区,那里有着茂密的森林、清澈的溪流和奇特的岩石。
我顺着小径漫步其中,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
这里的景色如此美丽迷人,让我流连忘返。
在江油古镇,我还品尝了当地的特色美食。
这里的美食以川菜为主,口味独特,麻辣可口。
我尝试了一些著名的川菜,如麻婆豆腐、回锅肉等,它们的味道鲜美无比,让我大饱口福。
除了川菜,还有一些特色小吃,如豆花、凉粉等,都值得一试。
综上所述,我在江油古镇度过了愉快且充实的时光。
这座古镇以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和风景优美的自然环境吸引着众多游客。
我深深被古镇的建筑风格、传统手工艺、美味佳肴以及周边的自然景观所吸引。
来到江油古镇,仿佛走进了古代的画卷,它与现代的繁忙世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油风土民俗今江油市境域大致囊括了历史上的江油、彰明两县。
据北宋乐史《太平环字记》载,江、彰两县风俗同于益州(以成都为代表的川西一带),即《蜀记》所概括的“刚悍生其方,风谣尚其文”,《汉书》所概括的“人食稻鱼,俗不愁苦,而轻易淫泆。
然地沃人骄,奢侈颇异,人情物态,别是一方”。
除此而外,唯江油(当指平武西南部、江油东北部一带)“山高水峻,人多瘿瘤痴聋,盖山水之气使然也”。
清代旧志将境内风俗概括为“尚俭务农,不竞词讼。
横经负耒,士有古风。
恶衣陋室,人无侈志”。
清未明初,“文明渐启,士则讲求经术,兼究中西实学。
农工商贾,莫不勤于执业”。
(光绪二十九年版《江油县志》)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形成的江油风土民俗与川西北各县基本相同,且有一定的稳固性,即使进入民国时期也仍然大体保留了旧的习俗特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由于思想意识和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社会经济及科教文化事业等均有了飞速发展,社会习俗也相应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以下从家庭与宗族、婚嫁与生育、寿庆与丧葬、社交礼节、传统节日、现代节日及纪念日等六个面对江油的风土民俗作简要的记述。
一、家庭旧时的家庭以年长辈分高的男子为一家之主,掌管全家经济收支及生产、生活安排、主持婚嫁丧葬及对外事务。
家中子孙取名皆以同宗族谱规定的字派辈分为序。
并以大家庭聚居,三世同堂甚至四世、五世同堂为荣耀和光彩。
建国后,男女平等,婚姻自由,家庭关系也一改男子当家的封建旧习。
除聚族而居的部分农村区域外,尤以城市人口为主,已不再看重按族谱规定的辈分派给子孙取名。
那种三至五世同堂的大家庭也逐渐少见。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因独生子女渐次居多,三口之家已成为家庭结构的主体部分。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城市居民的住房也由原来木构建筑的传统民居过渡到钢筋水泥的现代高层建筑的单元式住房。
农村的住房条件也不断改善,钢筋水泥的新式楼房从城市或城镇周围向边远山乡辐射而不断增多。
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不少经济条件好的家庭住进了豪华的商品房。
二、宗族旧时普遍看重宗族的凝聚力,同姓同宗者均以建立“谱会”、“清明会”一类的宗族组织负责订立族规族法,修建或维修祠堂,编修家谱、族谱,筹办每年清明节的扫墓、祭祀活动,乃至训诫后辈、调解处理族内或外族的纠纷,惩治本族的不法之人等。
建国后宗族组织不复存在,族内的活动自然停止。
20世纪80年代以后,少数地方又有新修或续修家谱、族谱的活动兴起。
90年代后至21世纪初,新修家谱或族谱的活动逐渐有所增多,与此相关的一些家族联谊活动也不时地在一些地方有所开展,类似旧时“清明会”一样的宗族联谊活动也在某些地方某些家族不定期地举行。
三、一、婚嫁旧时的男婚女嫁仍以遵从“父母之命,媒约之言”的封建陋俗为主流。
除父母包办、明媒正娶的婚姻外,尚有“童养媳”、“纳妾”等陋俗。
“再嫁”被视为耻辱而备受歧视,但也有一些寡妇为生活所迫而不得不再次嫁人。
民国时期国民政府虽也提倡自由恋爱和文明结婚,但民间旧习一时难改,仅在机关单位少数知识分子中有所影响。
建国后,人民政府宣传贯彻新婚姻法,禁止包办买卖婚姻,实行一夫一妻制,提倡恋爱自由和婚姻自主。
逐步革除了旧时婚俗中的繁文缛节,实行婚事新办。
20世纪80年代后,城市青年大都在宾馆、酒店举行婚礼,其一般程序大致是:典礼开始,鸣放鞭炮;新郎新娘亮相,依次向双方父母、主婚人、证婚人及来宾鞠躬;新郎新娘相互鞠躬,喝交杯酒;主婚人、证婚人、父母及亲友依次讲话;来宾致贺词;新郎新娘致答谢辞;礼成后,酒宴开始的同时也开始表演文娱节目……在酒宴的进行中,新郎新娘依次向每一桌的来宾敬酒。
酒席完后宾客散去,晚宴的客人仅一部分至亲好友而已。
晚上新郎新娘入洞房和宾客闹洞房大体与旧俗同。
农村青年也形成自由恋爱的风气,靠近城市、城镇的一般也在酒店、宾馆举行婚礼,边远地区的虽在家里举行,其婚礼程序也大致与城市相同。
二、生育旧时受封建传统影响普遍存在着早生、多生及重男轻女的思想。
产前产后有“催生”、“洗三”、“取乳名”、“吃满月酒”“抓周”等习俗。
建国后,实施计划生育政策,20世纪80年代后严格规定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重男轻女的习俗逐渐有所改变。
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到医院生小孩的渐次增多,至20世纪80年代后一般都是到医院生小孩,旧有的“洗三”习俗也随之发生了一些变化。
建国初期取乳名的习俗尚很普遍,70、80年代后则渐次消失。
至于“催生”、“抓周”等习俗也逐渐消失,唯“吃满月酒”尚在少数人群中流行。
四、一、寿庆旧时中老年人庆贺生日称为“寿庆”,亲朋好友备寿仪登门祝寿,已出嫁的女儿要做寿帽、寿鞋送给老人,主人则备寿酒设宴款待宾客。
小孩过生日,父母或长辈做点好吃的,也表示庆贺。
建国后寿庆习俗仍然存在,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后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提高,讲究庆贺生日的愈来愈多。
经济稍好的人家则大摆酒宴,极尽豪奢。
加之80年代后多是独生子女,又形成了为小儿做生的新风,往往大摆酒宴招待宾客。
贺寿的亲朋好友或同事一般送现金,于小儿做生也有送生日蛋糕、衣物或玩具的。
二、丧葬旧时崇尚土葬,办理丧事主要有送终、烧倒头纸、撤帐子、出煞、净身和穿老衣、点路灯和守灵、披麻带孝、报丧和发讣告、入殓、出丧、烧七、烧百期和周年等程序和习俗。
建国后提倡丧事新办,以上程序逐渐减化。
后来机关及企事业单位时兴开追悼会(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不再开追悼会,而代之以遗体告别仪式),戴黑袖套、白花表示哀悼。
加之党和政府提倡火葬,先在城市和近郊推广,20世纪80年代后无论城市和乡村,全部以火葬代替了土葬。
五、社交礼节一、称谓旧时习俗称“先生”、“太太”、“小姐”等。
建国后,20世纪50至60年代“同志”为最一般的称呼。
70年代后时兴称“师傅”、“老师”。
80年代末期又逐渐复兴“先生”、“太太”、“小姐”一类的称谓。
只是到了90年代中后期,“小姐”的称谓由褒义而渐渐转为贬意。
二、招呼应酬旧时熟识的人相见,若在吃饭时,往往以“请吃饭!”、“请了!”相互招呼;若在吃饭前后这一段时间内,则相互以“吃了不?”、“吃了!你吃了不?”招呼;若在其他时间,则根据具体情况以询问的口气打招呼,如“上街哇?”、“买菜哇?”之类的;也有的仅点头致意而已。
20世纪80年代末期,兴起以相互问“你好?”招呼应酬,旧有的招呼用语渐次废弃。
三、见面礼节旧时的人见面以拱手、鞠躬的形式相互致礼。
民国时期,西方式的握手礼开始在知识界流行。
建国后则渐渐以握手礼为致礼的主要形式。
20世纪90年代后,除了握手致礼的主要形式外,也有少数人喜欢以抱拳或拱手致礼。
四、请客旧时婚嫁、丧葬、寿诞、迁居、做生意开张、建房上梁、过年请春酌等,都要向亲友发送请帖,设家宴款待。
婚嫁请客为三天,第一天“知客”,第二天“正酒”,第三天“谢客”。
建国后旧俗在农村尚存,城市和厂矿、企事业单位就有了很大变化,如婚嫁请客便不再是三天了。
客人接请帖后,须备礼金或礼品按时前往。
五、馈赠旧时凡遇逢年过节或亲友家有红白喜事,皆要馈赠礼品相互过从,以增强联络和情感。
礼品多少不拘,视财力和关系亲疏而定。
婚礼、嫁礼、葬礼、建新房礼、迁居礼、生日礼、寿礼、拜年礼、端阳礼、中秋礼、月礼、慰问伤病礼等各有大致不同的内容。
建国后馈赠习俗虽仍然存在,但礼品内容无论城乡都有很大变化,总的来说没有较具体的格式,视自身财力与受礼人关系亲疏以及送礼的具体情况而定。
自20世纪90年代后送现金渐渐成为时尚六、一、春节旧时农业社会过年从正月初一一直延续到正月十五。
初一旧时亦称“元旦”,因系岁之朝、月之朝、日之朝,又称为“三朝”。
天未明之前便摆上果品佳肴,点燃香烛,焚化纸帛,恭敬地祭祀祖先后,再根据当年历书标明的吉利方向,燃香鸣爆竹,打着灯笼,出门向喜神方向跪拜,称之为“迎喜神”。
也有的到附近香火旺盛的寺庙行香拜菩萨,祈祷来年。
回到家里后则关上门,等待天明,叫做“闭财门”。
这天只拜父兄宗族,初二才开始到亲友家拜年,以肉、面、果、饼等相馈送。
如果宗族邻里数十人为群沿门称贺,则称之为“大拜年”。
此后直到正月十五,狮舞龙灯,箫鼓嗷嘈,爆竹声声,游人络绎……十五民间称为“过大年”,又叫“元宵节”或“上元节”,有舞龙、舞狮、猜灯谜、玩花灯等活动。
这天家家户户都要吃汤圆,象征月圆人圆,事事如意。
建国后春节如旧,只是随着社会结构的变化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略有更革而已。
比如节期,国家规定机关、学校、厂矿、企事业单位只放三天假,农村亦相应有所缩短,尤其是在评大寨工分的年月。
亲友间拜年也少了旧的仪程,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但吃团年饭,给小孩压岁钱,燃放爆竹,舞龙舞狮,正月十五吃汤圆等旧俗,仍一如既往地遵循。
同时兴起了单位团年、慰问军烈属、开展游乐活动、办灯会等新风。
只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过年仅一家人团聚,弄点好吃的而已,一切新旧活动皆无形中停止。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祭祀祖先之风再度兴起。
80年代中期以后,初一到寺庙拜菩萨的旧俗又逐渐恢复,不少人看过除夕的春节联欢晚会节目后,于新旧年子夜之交时到寺庙(如江油城区的一般到附近的罗汉寺或灵官庙)拜菩萨,争烧子时香,直到午后,一直人流如潮,络绎不绝。
二、清明节民间有扫墓祭祖的习俗,但一般在清明节前几天进行。
建国后逐渐不太时兴,20世纪80年代中期后又逐渐恢复。
三、浴佛节农历四月八日为释迦牟尼佛诞辰,民间有放生嫁毛虫的活动。
建国后此俗消失,惟20世纪80年代落实党的宗教政策后,佛教僧侣和信众要在这天举行诵经法会和拜佛、祭祖、施舍僧侣的纪念活动。
四、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传说为爱国诗人屈原的忌日。
这天家家门上挂陈艾、昌蒲、屋内放硫磺烟驱邪,儿童胸前挂内装樟脑、冰片等药物并做成鸡、猴、狗或苹果、辣椒等形状的香包。
中午饮雄黄酒,吃包蛋及苋菜等,并开展龙舟竞赛等活动。
此俗至今仍存,唯自20世纪70年代后,饮雄黄酒的人渐次减少。
五、晒衣节农历六月六日,民间习于在这天晒衣被、书画等以防虫蛀或霉变。
六、七夕农历七月七日,旧时民间妇女在这天于院坝内设瓜果祭品,燃烛焚香揖拜,祈求织女星赐于智巧,故名“乞巧”。
建国后此俗消失。
三合镇喻观村有在这天举行“七七鹊桥会”(物质交易会)的旧习,不知起源于何时。
建国后“文化大革命”期间改为“秋季物质交易会”,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后又恢复为“七七鹊桥会”。
七、中元节俗称“七月半”,指农历七月十一至十五日期间。
本为佛教的盂兰盆会,但江油民间却习于祭祀祖先,设供品、燃香烛并焚化纸钱。
祭祖一般在十一至十四日,根据各家族习俗而各有不同。
十五日则焚纸钱、撒水饭以施舍孤魂野鬼。
此俗建国后逐渐消逝,20世纪80年代后又渐次兴起。
八、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日,时值秋收之后,于此日晚上备月饼、梨、枣、核桃、花生及糖果等祭月赏月,合家团聚,喜庆丰收。
建国后不再祭月神,但吃月饼赏月的习俗仍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