讣告正确写法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讣告正确写法

讣[fù],报丧;讣告,报丧的通知。讣告,又称讣闻、讣帖,是死者的亲属或所在单位将其去世的消息向相关的亲友或全社会通报的一

种专用文书。讣,即“赴”,奔走、奔跑的意思。报丧要跑,要快,把不幸的消息尽快送达亲戚朋友手中。接到消息的人要即刻奔丧,也要跑,要快。为什么要快?一是邀亲友前来作死亡鉴定,这在古代既是法律程序也是礼仪要求。证明死者确系“正常死亡”,子女侍候尽心尽力。若是妇女死亡,则其娘家人是必须请来的,舅舅问话,外甥要跪答。否则就要挑理问事,惹出纠纷来。二是为了让亲友见最后一面。三是邀请亲友来襄助丧事,体体面面送逝者最后一程。四是遗体不能久放,久则不安,尽快入土为妥。一个“讣”字,尽显中国传统文化与礼仪。

讣告的撰写一般分四个部分:标题、正文、具名、附注。标题。用“讣告”“讣闻”“讣”“闻”,都可以。也可以:XXX先生讣闻;XXX 教授讣告;沉痛悼念XXX同志;等等。也有的用XXX同志逝世、XXX 追悼会启事等作标题。我只能说这是新式写法。

正文是讣告的主体。要写清楚逝者的姓名,身份职衔,逝世原因,逝世时间、地点,生存年寿,生平经历,丧礼的时间、地点等信息。这些信息的呈现,都有讲究,择其要者如下:1.逝者的称谓。祖父称“先

祖父”“先大人”“先祖考”;祖母称“先祖母”“先大母”“先祖妣”;父亲称“先父”“先严”“先考”;母亲称“先母”“先

慈”“先妣”“家慈”;丈夫称“先夫”“亡夫”“外子”“良人”;妻子称“先室”“元配”“先妻”“亡妻”;老师称“先师”“恩师”。如果丈夫去世,妻子携子女发讣告,则“先严先夫”双行合一;如果是妻子去世,丈夫携子女发讣告,道理相同(如下图)。类似公文版头的联合发文。如果是以单位名义发讣告,则称职务。

此外,逝者的姓名要用全名。有字号的,可以写上字号。女性逝者,要加上夫姓,当然现在不提倡这个。有身份职衔的,要加上身份职衔。职衔比较多的,一般用最高职务。逝者生前有交代的要尊重逝者意见。地位较高的人,治丧委员会要商议,对职衔有个统一的说法。2.讣告虽说是围绕死亡的文章,但写到“死”时都会换一种委婉的说法。最常见的是“逝世”“去世”“谢世”“辞世”等等。讣告有关“死”的常见说法还有:过世,离世,长逝,永逝,安眠,安息,永眠,长眠,永别,溘逝,仙逝,千古,永远地闭上了眼睛,永远地离开了我们,病故,病逝,病亡,等等。还有些不常见的,了解一下即可,如:气散,数尽,物故,物化,就木,归泉,恒化,宛其,归室,损馆,不讳,梦桑,倚槐,星坠,星殒,殒坠,澌,殂,刈兰,丘首,等等。

“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

庶民曰死”(《礼记·曲礼》)。

讣告有些常见说法其实是错的。典型如“寿终正寝”。常见的写法是“家父于某年某月某日在某某医院因病医治无效,寿终正寝……”。这既不是“寿终”,也不是“正寝”。六十岁以上无疾而终叫“寿终”;在家中正室去世叫“正寝”。寿终正寝指的是老人在家中自然终老。如逝者是女性,则称寿终内寝。寿终正寝在古人看来是很大的福分。一般说法是:“家父XXX,于2022年4月22日17点41分寿终正寝。”或:“慈母XXX,痛于公元2022年4月22日凌晨3点41分寿终内寝。”不必说“在家中寿终正寝”“寿终正寝于家中”,“正寝”就是在家中。现在很多人是因病在医院去世的,建议用“因

病于X年X月X日X时X分去世”或“于X年X月X日X时X分在XX医院病终”。多数在“因病”后面还要加上“医治无效”,似乎已成定例。笔者认为没有必要。关于去世还有一些常见说法,如:英年早逝。英年一般指的是青壮年,但其实没有确定的年岁区间。用“英年早逝”还表达了惋惜之情。此外,高龄去世可用“登仙”“仙逝”;死于疾病一般用“疾终”“病亡”“病终”;死于意外可用“遇

难”“遇害”“被难”“罹难”,但包括自杀、车祸、溺亡等都建议用“终于”“卒于”;因公去世用“殉职”“牺牲”“捐躯”“殉国”“殉难”“就义”“殉”“壮烈”“舍身”“献身”“殒

身”“阵亡”;明星、名人可用“凋谢”“谢幕”“陨落”“香消玉殒”“兰摧玉折”;等等。要注意民族、宗教信仰的特定说法,如佛教徒的死称“圆寂”“溘染”“坐化”;道教称死为“登遐”“返真”“羽化”;基督教称死为“蒙主宠召”“息劳归主”;等等。还有一些表示死亡的词虽然比较常见,但其实较少出现在讣告中,例如“夭亡”“夭折”,因为太年轻的人去世一般是不发讣告的。再如“殉节”,古代比较多,现在也不发讣告了。3.关于逝者的年龄。无论逝者多少岁,最常见的表达是“享年XX岁”。没什么问题。其实一般三十岁到六十岁称“享年”;六十岁以上称“享寿”;不及三十岁的叫“得年”或“存年”。最常见的表达如:——我国著名科学家、XX领域的开拓者、XX大学XXX院士,不幸于X年X月X日上午X时X分因病去世,享寿92岁。——XX公司董事长XXX先生,不幸于X 年X月X日上午X时X分因病去世,享年58岁。——青年演员XXX

女士,X年X月X日赴XX影视基地拍摄途中不幸遭遇车祸,于X月X 日上午X时X分在XX医院香消玉殒,存年36岁。有些讣告比较讲究,写逝者年龄用了“积闰享寿”。但经常用错。年龄的算法一般是“逝世年份-出生年份”,因此很多人就想当然认为讣告中逝者的年龄也是如此,其实不然。如:生于1942年逝于2022年,年龄是80岁,

讣告上写“享寿80岁”是有问题的。如果说“积闰享寿80岁”,那就完全错了。我们读史书或古人的讣闻、悼词、祭文、墓志铭时,会经常发现记载的年龄与“逝世年份-出生年份”不相符的情况。例如:宋史里说苏轼“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细究起来,苏轼生于景祐三年(1037年),卒于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应

该是64岁啊?难道宋史写错了?再如:香港国学大师饶宗颐先生生

于1917年,逝世于2018年,算下来应该是101岁,但饶先生的讣闻中说他“积闰享寿壹佰有五岁”。古代墓志中常见“某人生于某年年某月某日卒于年某年某月某日享八十有二春秋”,你去用去世年份减去出生年份,多半都要少于墓碑上镌刻的年龄。阴历是根据月亮运行规律制订的,一年是354天或355天,比地球绕太阳一周(真正的一年)少了10天或11天。古人的解决办法是每3年润一个月,并认为这是人“多”活的光阴,是人的寿数和福气,于是人去世后把他一生中就经历的闰月也要折算成他的年龄。具体的算法有“三年一

闰”“五年两闰”“十九年七闰”等等。人活七十古来稀,古人寿命比较短,60岁才能活完一个甲子,是长寿的标志。因此,60岁以上

的人去世才能用“积闰享寿”“享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