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2课时 混合运算(2)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混合运算第2课时《混合运算(二)》示范教学设计
2《混合运算(二)》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7页例2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1.借助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先乘除后加减”的道理。
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没有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同时初步体会运算顺序规定的合理性,并能正确按照运算顺序进行脱式计算。
3.培养学生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发展学生的运算能力。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和运用没有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理解规定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合理性。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出示题目:说出下面算式的运算顺序。
6×3÷975-20+1635÷7×428+12-30(指名学生回答。
)师:像这几道题,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什么呢?预设: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师:刚才这几道题,我们都采用了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这节课我们学习新的内容。
[板书课题:混合运算(二)]二、探究新知1.创设情境,发现问题出示例2:师:从题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要求什么问题?学生可能会回答:可以知道一共有四组酸奶,其中有3组是每组四盒,还有一组只有3盒。
对于学生回答缺乏一定顺序或者表述不完整的,教师要注重指导,帮助零散获取信息的学生建立一定的顺序,并逐步形成完整的表达。
2.合作探究,解决问题师:想一想,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怎样列式计算呢?出示【学习任务一】。
学生独立思考后交流,教师巡视,注意案例搜集。
教师指名学生回答,全班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要求学生说清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学生可能有以下几种方法。
方法一:4×3=12(盒)12+3=15(盒)方法二:4×3+3=15(盒)方法三:3+4×3=15(盒)方法四:3+(4×3)=15(盒)通过组内交流,学生能明确:先算每组4盒的有多少盒,再算一共有多少盒。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2课时《含有两级的混合运算》教案
第二课时含有两级的混合运算一、学习目标(一)学习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48页例2和做一做。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乘加、乘减的基础上学习的,是同级混合运算的扩展。
教材呈现了学生熟悉的跷跷板乐园的情境,通过小精灵的提示能够独立列式解决,在重点解读加乘综合算式的基础上,给出规范的脱式计算的顺序,从而完整地呈现含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本节课的教学为后面更复杂的混合运算奠定基础。
(二)核心能力在脱式计算的书写过程中,培养符号意识,提高运算能力。
(三)学习目标1.在尝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中,能用分步算式或综合算式正确解答。
2.通过全班交流算法,发现不同的综合算式,都是先算乘法,在认知冲突中结合题意理解运算顺序规定的合理性,逐步完善运算顺序的表述。
3.在巩固练习的过程中,能够发现错误纠正错误,加深对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的理解。
(四)学习重点能够正确的列式解决。
(五)学习难点理解加乘综合算式中为什么先算乘法。
二、学习设计(一)课前设计预习任务1.前面我们已经学习过哪些类型的混合运算?都应该怎样算呢?2.计算。
71-44+85 6÷3×7 21÷3×6 51-44+25(二)课堂设计1.复习导入师:这些算式有什么特点?该怎样计算?算一算吧。
12+4+30 2×4×7 15+10-8 6÷3×2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混合运算。
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为本节课发现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做铺垫。
】2.问题探究(1)揭示含有两级运算的综合算式出示例2情境图:师: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师:要解决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的问题怎么列式?师:想一想,再写一写。
请三位同学板书解答过程。
生1:4×3=12 12+7=19生2: 4×3+7 生3:7+4×3=7+12 =12+7=19 =19师:请第一位同学讲讲算式表示什么意思?生:先算3个跷跷板上有多少人,再算一共有多少人。
两级混合运算(例2)(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二年级下册-人教版
两级混合运算(例2)(教案)教学内容本节课将介绍数学二年级下册人教版中的两级混合运算。
两级混合运算是指在一个算式中,既有第一级运算(加减),又有第二级运算(乘除)。
学生需要掌握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够正确计算出结果。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什么是两级混合运算,并掌握其运算顺序。
2.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够运用两级混合运算进行计算。
3. 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1. 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 在实际问题中,如何运用两级混合运算进行计算。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PPT,展示例题和练习题。
2. 学生准备练习本和笔。
教学过程1. 引入:教师通过PPT展示一些简单的两级混合运算例题,引导学生回顾一级运算和二级运算的概念,然后引入两级混合运算的概念。
2. 讲解:教师详细讲解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通过PPT展示例题,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3. 练习: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教师布置的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 应用:教师通过PPT展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两级混合运算进行计算,并解释计算的思路和过程。
5. 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板书设计1. 两级混合运算的概念和运算顺序。
2. 例题的展示和讲解。
3. 练习题的展示和解答。
4. 实际问题的展示和计算。
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本上的练习题。
2. 结合生活实际,运用两级混合运算解决问题,并写出计算过程。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讲解、练习和应用等环节,让学生掌握了两级混合运算的概念和运算顺序,并能够在实际问题中进行运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PPT展示例题和练习题,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同时,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确保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然而,由于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较为复杂,部分学生在实际问题的计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错误。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需要进一步加强学生对两级混合运算运算顺序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年级数学下册《混合运算》教案
二年级数学下册《混合运算》教案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混合运算》教案(通用5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混合运算》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二年级数学下册《混合运算》教案篇1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9—40页。
教材分析: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认识中括号,理解并掌握含有中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学会正确地计算。
例题安排了三个层次的学习活动。
第一层次,从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中提出问题要求学生独立解答,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解题过程。
第二层次,告诉学生要先算出美术组的人数,列综合算式时,就要用到中括号,引导学生列出正确的综合算式,并按顺序完成计算。
第三层次,引导概括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累的经验上升为数学结论。
教学目标:1、让学生联系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认识中括号,以及中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理解并掌握含有中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运算。
2、让学生经历认识和理解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产生自主探索的兴趣,获得发现数学结论的成功体验。
3、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认真、严谨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理解中括号的作用是改变运算顺序。
教学准备:挂图、小黑板。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1、观察算式,说说下面两题的运算顺序。
小黑板出示:120÷6+4×2120÷(6+4)×2指名回答,并说出理由,集体口头解答。
2、小结计算顺序。
(小黑板出示)回忆: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
算式里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提问:比较这两题,你还发现了什么?总结:括号能改变算式的运算顺序。
混合运算2(教案)-【101优选】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同步教学(人教版)
混合运算 2(教案)-【101优选】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同步教学(人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学习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混合运算中的第二部分,具体包括整数加减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法则,以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我们将通过具体例题的讲解和练习,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混合运算的基本方法,并能正确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整数加减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法则,能够正确进行混合运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具体例题的讲解和练习,让学生学会混合运算的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信心。
教学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整数加减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法则,并能够正确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由于混合运算涉及到多个运算符的优先级和顺序,学生可能会在理解和应用上遇到困难。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教学PPT。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出混合运算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通过具体例题的讲解,让学生了解整数加减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法则,并强调运算符的优先级。
3. 练习:让学生进行一些基本的混合运算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应用:通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混合运算的方法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
5. 总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法则,以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板书设计1. 混合运算 22. 重点内容:整数加减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法则3. 例题:具体例题的讲解和解答过程4. 练习:学生的练习题目和答案作业设计1. 基础练习:布置一些基本的混合运算题目,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 应用练习: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混合运算的方法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具体例题的讲解和练习,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了整数加减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法则,并能够正确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2课时 混合运算(2)精品(教案)教学设计
第5单元混合运算第2课时混合运算(2)【教学内容】教材第48页例2,以及练习十一第4~6题。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够进行正确运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情境理解乘加的运算顺序,通过知识迁移应用到除加或除减混合运算,学会解答两级两部混合运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掌握含有两级的两步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知道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准备】投影仪;练习本。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脱式计算。
35-4+27 6×3÷2学生计算,说说计算的过程。
2.谈话:上节课我们知道了,在混合运算里加、减是同一级,乘、除是同一级,我们再计算一道算式里只有加减或只有乘除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
那么,如果一道算式里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怎么办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混合运算。
二、互动新授——乘加问题。
1.出示例2。
谈话:看,这是跷跷板乐园,同学们玩的多开心呀!仔细观察,每个翘翘板上有多少人?有几个跷跷板?草坪上有多少人?(有3个跷跷板,每个跷跷板有4人,草坪上有7人。
)提问: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怎样计算?(学生自由回答。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进行适时引导。
方法一:分步计算,先算翘翘板上有多少人,再算一共有多少人。
4×3=12(人)12+7=19(人)方法二:列综合算式。
4×3+7、7+4×3或7+(4×3)教师提问:观察这几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这几道算式里既有乘法,又有加法。
)教师说明:像4×3+7、7+4×3这样,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惩罚,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法,后算加减法,而不管乘法在前还是在后。
2.谈话:如果把乘法换成除法,应该怎么办呢?出示:20-8÷2 81÷9-2师:乘、除法是同一级的,把乘法换成除法,计算时,也是先算除法运算,再算加减运算。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第2课时 混合运算(2) 人教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第2课时混合运算(2) 人教版教学内容:本课时为二年级下册数学的第五单元第2课时,主题为混合运算(2)。
教学内容主要涉及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包括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组合运算。
学生需要学会正确运用运算定律,灵活进行混合运算,并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混合运算,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归纳,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教学难点:1. 正确运用运算定律,灵活进行混合运算。
2. 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当中。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课件展示与本课时相关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掌握运算定律。
3. 案例分析:通过PPT课件展示相关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4. 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课时的重点内容,强调需要注意的问题。
6. 作业布置:布置与本课时相关的作业,要求学生在课后独立完成。
板书设计:1. 混合运算(2)2. 重点内容: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运算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3. 板书布局:合理布局,突出重点,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作业设计:1. 基础题:布置与本课时相关的基础题,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
2. 提高题:布置与本课时相关的提高题,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实践题:布置与本课时相关的实践题,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当中。
课后反思:1. 教学内容是否讲解清晰,学生是否能够理解和掌握。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二课时)《混合运算(2)》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二课时)《混合运算(2)》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二课时)《混合运算(2)》的内容,主要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法则,能够正确、迅速地进行计算。
这一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法和乘除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旨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运算基础,对于加减法和乘除法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但是,学生在进行混合运算时,可能会存在运算顺序混乱、运算符号使用不当等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理清运算顺序,熟练掌握运算法则。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法则,能够正确、迅速地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审题、仔细计算的良好习惯。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法则,能够正确、迅速地进行计算。
2.教学难点:学生在进行混合运算时,可能会出现运算顺序混乱、运算符号使用不当等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情景导入法,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混合运算的应用。
2.采用讲练结合法,教师讲解知识点,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4.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运算过程,使抽象的运算过程形象化、具体化。
六. 说教学过程1.情景导入:教师通过呈现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从而引出混合运算的知识点。
2.讲解知识点:教师讲解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法则,让学生明确运算的规则。
3.课堂练习: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讲解、指导。
4.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进行讨论、交流,分享各自的解题方法,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5.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法则,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6.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混合运算(2)1.运算顺序:先算乘除,后算加减;2.运算法则:同级运算,从左到右;3.实际应用:解决实际问题,注意运算顺序。
《混合运算》教学设计(第2课时)
《混合运算》教学设计(第2课时)教学内容:教材第48页中的例2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1.借助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明白“先乘除后加减”的道理。
2.明白得并把握含有两级运算(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运用运算顺序进行运算。
3.培养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运算的良好适应,同时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体会数学表达的简洁美。
目标解析:创设跷跷板乐园的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明白得并把握含有两级运算(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同时在算法的比较中体会数学表达的简洁美。
在练习的设计中注意层次性,让学生在不同层次的练习中把握运算顺序。
教学重点:能正确明白得和运用正确的运算顺序进行含有两级运算的混合运算。
教学难点:明白得含有两级运算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预备:课件、尺子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解决问题课件出示第48页例2的情境图。
(一)引导学生认真观看,从图中获得哪些信息?(注重学生语言表达的完整性)提取信息:跷跷板乐园场地内有3个跷跷板,每个跷跷板上有4个人,场地内还有7个人。
(二)依照上面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问题预设:1.跷跷板乐园里有多少人在玩跷跷板?2.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三)解决以上两个问题1.解决“跷跷板乐园里有多少人在玩跷跷板?”(1)学生独立列式并运算。
(2)学生汇报、交流。
2.解决“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1)想一想: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如何样列式运算?(2)学生独立列式并运算。
可能显现以下方法:方法一:分步运算方法二:不含括号的综合算式方法三:添加小括号的综合算式4×3=12(人)4×3+7 7+(4×3)12+7=19(人)=12+7 =7+12=19(人)=19(人)3.指解法不同的学生进行板演,并让他们分别说说先求什么?再求什么?【设计意图:例2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不仅数量关系简单,而且有情形图作为直观支撑,学生还有过学习乘加的体会,给教师指导学生观看和处理信息提供了专门大的方便,因此那个素材是极好的学习资源,教学时应充分运用。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2课时《乘除法和加减混合运算》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2课时《乘除法和加减混合运算》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2课时《乘除法和加减混合运算》主要让学生掌握乘除法和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法则,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丰富的练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对数学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乘除法和加减混合运算方面,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耐心引导,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乘除法和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法则。
2.培养学生能正确进行乘除法和加减混合运算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乘除法和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法则。
2.学生能正确进行乘除法和加减混合运算。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课件和练习题。
2.准备计算器、小黑板等教学工具。
3.准备小组合作学习的小组。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引入本节课的主题——乘除法和加减混合运算。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让学生了解乘除法和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法则。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为什么乘除法和加减混合运算可以这样计算。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计算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针对学生的不同问题,给予耐心解答和指导。
4.巩固(5分钟)教师出示一些有关乘除法和加减混合运算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
然后教师进行讲解和点评,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5.拓展(5分钟)通过一些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在玩乐中进一步巩固乘除法和加减混合运算的知识。
6.小结(3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小结,巩固知识点。
7.家庭作业(2分钟)教师布置一些有关乘除法和加减混合运算的练习题,让学生回家后进行巩固。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二课时)《 混合运算(2)》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二课时)《混合运算(2)》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二课时)《混合运算(2)》主要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法和乘除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解决更复杂的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加减法和乘除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还存在着运算顺序混乱、运算符号使用不当等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理清运算顺序,培养学生正确解题的习惯。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能够正确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
3.培养学生认真审题、仔细计算的良好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混合运算的顺序2.解决实际问题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2.练习题、小组讨论题等教学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个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如购物场景,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计算总价?2.呈现(10分钟)展示一组混合运算题目,如:3 + 4 × 2,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应该先算什么?为什么?3.操练(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一组混合运算题目,如:3 + 4 × 2,5 - 2 ÷ 2等,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10分钟)出示一组实际问题,如:小明有3个苹果,妈妈给了他4个苹果,他又吃掉了2个苹果,请问小明现在有几个苹果?让学生独立解决,然后进行小组讨论,交流解题过程和答案。
5.拓展(10分钟)出示一组复杂的实际问题,如:妈妈买了3个苹果,爸爸买了4个苹果,小明又买了一个苹果,请问他们一共买了几个苹果?让学生独立解决,然后进行小组讨论,交流解题过程和答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 第2课时 混合运算教案设计
第5单元混合运算第2课时混合运算(2)【教学内容】教材第48页例2,以及练习十一第4~6题。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够进行正确运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情境理解乘加的运算顺序,通过知识迁移应用到除加或除减混合运算,学会解答两级两部混合运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掌握含有两级的两步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知道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准备】投影仪;练习本。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脱式计算。
35-4+27 6×3÷2学生计算,说说计算的过程。
2.谈话:上节课我们知道了,在混合运算里加、减是同一级,乘、除是同一级,我们再计算一道算式里只有加减或只有乘除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
那么,如果一道算式里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怎么办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混合运算。
二、互动新授——乘加问题。
1.出示例2。
谈话:看,这是跷跷板乐园,同学们玩的多开心呀!仔细观察,每个翘翘板上有多少人?有几个跷跷板?草坪上有多少人?(有3个跷跷板,每个跷跷板有4人,草坪上有7人。
)提问: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怎样计算?(学生自由回答。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进行适时引导。
方法一:分步计算,先算翘翘板上有多少人,再算一共有多少人。
4×3=12(人)12+7=19(人)方法二:列综合算式。
4×3+7、7+4×3或7+(4×3)教师提问:观察这几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这几道算式里既有乘法,又有加法。
)教师说明:像4×3+7、7+4×3这样,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乘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法,后算加减法,而不管乘法在前还是在后。
2.谈话:如果把乘法换成除法,应该怎么办呢?出示:20-8÷2 81÷9-2师:乘、除法是同一级的,把乘法换成除法,计算时,也是先算除法运算,再算加减运算。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2课时混合运算(2)人教版新课标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2课时混合运算(2)人教版新课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是二年级下册数学的教学内容,主题为混合运算(2)。
课程将在前节课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对混合运算的理解和应用。
主要内容包括两位数与一位数的加减混合运算,以及简单的乘除混合运算。
通过实例和练习,让学生掌握混合运算的基本规则和顺序,培养其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两位数与一位数的加减混合运算,以及简单的乘除混合运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和实际操作,让学生学会运用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计算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鼓励学生在遇到困难时保持积极的态度,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在于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规则,特别是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运算方法。
对于一些基础较弱的学生,乘除运算的理解和应用也可能构成一定的挑战。
四、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计算器、教学PPT、黑板、粉笔。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简单的数学游戏或实际问题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讲解:详细讲解混合运算的规则和顺序,通过实例演示运算过程,确保学生理解。
3. 练习:分发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混合运算,促进合作学习。
六、板书设计1.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2课时混合运算(2)2. 主要内容:两位数与一位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简单的乘除混合运算。
3. 重点难点: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规则,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
4. 练习题:包括基础练习和提高练习,覆盖本节课的所有知识点。
七、作业设计1. 基础作业:完成练习本上的基础练习题,巩固混合运算的基本规则。
2. 提高作业: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混合运算,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3. 扩展作业:探索更复杂的混合运算问题,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第二课时)《乘除法和加减混合运算》-人教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第二课时)《乘除法和加减混合运算》人教版在今天的数学课上,我们将继续学习二年级下册的《乘除法和加减混合运算》。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孩子们已经对加减法有了深入的理解,这节课我们将引入乘除法,并学习如何将它们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一、教学内容我们使用的教材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课本,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第37页至第40页的乘除法和加减混合运算。
我们将学习乘除法的定义和运算规则,并通过实际例题来展示如何将它们应用于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孩子们能够掌握乘除法的定义和运算规则,并能够将它们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乘除法的定义和运算规则,以及如何将它们应用于实际问题。
难点则是如何理解乘除法与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并能够灵活运用它们。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我已经准备好了PPT和一些实际物品,如苹果、小棍等,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乘除法。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来引入本节课的内容。
例如,我会问孩子们:“如果有3个苹果,每个苹果分给2个小朋友,那么一共需要几个小朋友呢?”2. 讲解乘除法:在孩子们思考的过程中,我会引入乘除法的概念。
我会解释说,当我们把3个苹果分给2个小朋友时,我们可以用乘法来计算,即3乘以2等于6,这意味着一共需要6个小朋友来分这3个苹果。
接着,我会解释除法的概念,即当我们有6个小朋友,要把3个苹果分给他们时,我们可以用除法来计算,即6除以3等于2,这意味着每个小朋友可以分到2个苹果。
4. 随堂练习:在讲解完例题后,我会给孩子们一些随堂练习题,让他们亲自计算和解答。
例如,计算3乘以4和4除以3的结果。
5. 加减混合运算:在孩子们掌握了乘除法后,我会引入加减混合运算。
我会通过一些实际问题来展示如何将加减法和乘除法结合起来使用。
例如,我会问孩子们:“如果有3个苹果,又来了1个苹果,一共有多少个苹果呢?”孩子们可以通过思考和计算来得出答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混合运算第二课时 混合运算(二)人教新课标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混合运算第二课时混合运算(二) 人教新课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是二年级下册数学的第五单元混合运算的第二个课时,内容主要包括简单的混合运算。
学生将在本节课中学习如何将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结合起来,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具体的生活实例,让学生理解混合运算的概念和运算顺序,培养他们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掌握混合运算的基本方法和运算顺序。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教学难点1. 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 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混合运算。
四、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教学PPT。
2. 学具: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混合运算的概念。
2. 新课讲解:详细讲解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3. 实例分析: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混合运算。
4. 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混合运算(二)2. 内容:混合运算的概念、运算顺序、计算方法、实例分析。
七、作业设计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观察生活中的混合运算实例,与同学分享。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引入混合运算的概念,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理解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课后反思,发现学生在实例分析和练习环节中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在下一节课中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和辅导。
教学难点: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1. 运算顺序的讲解:教师需要清晰地讲解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通常,乘法和除法的优先级高于加法和减法,即先进行乘除运算,后进行加减运算。
例如,在表达式“8 + 6 ÷ 2”中,应先计算除法部分“6 ÷ 2”,得到结果3,然后再进行加法“8 + 3”,最终结果为11。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二课时)《 混合运算(2)》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二课时)《混合运算
(2)》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够掌握加法和减法混合运算的基本方法。
2.能力目标: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数学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
1.理解加法和减法混合运算的原理和方法。
2.能够独立完成相关题目的计算。
三、教学难点
1.在混合运算中正确应用加法和减法的方法。
2.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
向学生出示几道混合运算的题目,让学生尝试解答,并让学生谈谈自己是如何解决这些题目的。
2. 讲解
1.简要介绍加法和减法混合运算的概念及意义。
2.详细讲解混合运算题目的解题步骤和注意事项。
3. 练习
让学生进行练习,逐步加深对混合运算的理解。
教师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
4. 拓展
提出一些拓展问题,让学生进一步思考混合运算的应用场景。
5. 总结
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加法和减法混合运算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勤加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五、作业
布置适量的混合运算练习题作业,要求学生认真完成。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如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混合运算的方法,如何提高教学效果,需要反思和改进。
二年级下册数学 教案 混合运算第2课时示范教学方案 人教版
混合运算第2课时教学目标:1.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含有两级运算(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按照运算顺序进行脱式计算。
2. 培养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含有两级运算(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正确进行脱式计算。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谁能带领大家复习一下?学生回答上节课的要点,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2. 计算小能手:说出下列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8+6+14=3×2×4=10÷2×3=16+13-6=(课件呈现)学生回答运算顺序并计算。
3. 我会算:20+5×3。
问题:观察上面的算式中,它和我们上节课学的知识有什么不同吗?它的运算顺序是什么?小组讨论。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不含小括号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
设计意图:复习旧课引入新课,可以提高孩子们的积极性,用问题引入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学习目的性增强,学习效果明显。
二、探究新知1. 课件出示例2。
(1)从图中获得哪些信息?师:跷跷板乐园真热闹,好多的小朋友呀,谁能描述一下现场的情况?生:一共有三个跷跷板,每个跷跷板上有4个小朋友。
生:场内还有7个人。
(引导学生有序的对现场进行描述,完整的把图中信息表达出来)(2)根据上面的信息提出问题。
师:根据刚才大家的描述,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吗?生1:三个跷跷板上一共有多少人?生2:没玩跷跷板的有多少人?生3: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生4:玩跷跷板的比其他人多几人?(3)解答问题。
师:小朋友们真棒!能提出这么多的问题。
那我们现在一一的看看怎么解决这些问题?首先我们看看“三个跷跷板上一共有多少人?”应该怎么列式计算呢?生:一个跷跷板上有4人,三个跷跷板就是3×4=12(人)。
师:大家回答的真棒!那没玩跷跷板的有多少人呢?生:7人。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5单元 混合运算第2课时混合运算(2)》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5单元混合运算第2课时混合运算(2)》教案一、教学目标1.认识混合运算的概念,能说出混合运算的实际应用。
2.能够正确运用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进行混合运算。
3.能够独立解决简单的混合运算题目。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 1. 混合运算的实际应用。
2. 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混合运算。
难点: 1. 合理运用加减乘除法解决混合运算问题。
三、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2.黑板、彩色粉笔3.教学PPT4.计算器(备用)5.练习题纸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用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引入混合运算的概念,让学生了解混合运算的应用场景。
2. 讲解1.通过示例向学生介绍混合运算的定义和意义。
2.分别讲解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和运用方法。
3. 练习教师出示几道简单的混合运算题目,让学生尝试独立计算并进行答题。
4. 拓展引导学生思考更复杂的混合运算问题,并指导他们尝试解决。
5. 总结对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混合运算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
五、课后作业1.完成课堂练习题目。
2.自主寻找生活中的混合运算例子并简单记录。
六、板书设计在黑板上整理关键词汇和核心公式: - 混合运算的概念 - 加法、减法、乘法、除法 - 实际应用七、教学反思本节课中,部分学生在应用乘除法时出现了困难,需要更多实际练习以加强理解。
下节课将更多结合生活中的场景来进行混合运算练习,增加学生的参与度。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朓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有所帮助。
二年级数学下册《混合运算》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范文模版]
二年级数学下册《混合运算》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范文模版]第一篇:二年级数学下册《混合运算》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范文模版] 第二课时:混合运算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够进行正确运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情境理解乘加的运算顺序,通过知识迁移应用到除加或除减混合运算,学会解答两级两部混合运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含有两级的两步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知道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学情分析:二年级学生已经学会了加、减、乘、除的基础知识,懂得简单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有一定的计算基础,但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是比较困难的。
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教师:同学们,春天到了,看公园多美啊!你们想不想也到公园欣赏这美丽的`景色呀?但去之前我们先要为自己准备午餐。
教师:看,这是超市的食品专柜,从图中你都知道了什么?学生:一包饼干7元,一个面包4元,一个蛋糕6元,一盒牛奶2元,一筒可乐3元。
师:图中告诉了我们一些食品的价格。
小红为春游活动准备了午餐,她想买3盒牛奶和1包饼干,一共要花多少钱呢?你能帮小红列式计算吗?把你的想法写在本上。
学生1: 2×3=6(元)6+7=13(元)学生2: 2×3+7=13(元)生3: 7+2×3=13(元)教师:你们是怎么想的?(学生说说自己列式的想法)其他同学同意吗?这三种方法都很好。
教师:三位同学说的都很好,老师告诉你们第2个同学和第3个同学列的算式叫做综合算式,也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混合运算。
二、新授(一)乘加问题。
教师: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两个算式2×3+77+2×3学师:观察这两个算式应该怎样计算呢?学生1:2×3+7先算2×3=6(元)也就是三盒牛奶的钱数,再用三盒牛奶的钱数加上一包饼干的2元就是一共花的钱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单元混合运算
第2课时混合运算(2)
【教学内容】
教材第48页例2,以及练习十一第4~6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够进行正确运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情境理解乘加的运算顺序,通过知识迁移应用到除加或除减混合运算,学会解答两级两部混合运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掌握含有两级的两步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知道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准备】
投影仪;练习本。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脱式计算。
35-4+27 6×3÷2
学生计算,说说计算的过程。
2.谈话:上节课我们知道了,在混合运算里加、减是同一级,乘、除是同
一级,我们再计算一道算式里只有加减或只有乘除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
那么,如果一道算式里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怎么办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混合运算。
二、互动新授——乘加问题。
1.出示例2。
谈话:看,这是跷跷板乐园,同学们玩的多开心呀!仔细观察,每个翘翘板上有多少人?有几个跷跷板?草坪上有多少人?(有3个跷跷板,每个跷跷板有4人,草坪上有7人。
)
提问: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怎样计算?(学生自由回答。
)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进行适时引导。
方法一:分步计算,先算翘翘板上有多少人,再算一共有多少人。
4×3=12(人)12+7=19(人)
方法二:列综合算式。
4×3+7、7+4×3或7+(4×3)
教师提问:观察这几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这几道算式里既有乘法,又有加法。
)
教师说明:像4×3+7、7+4×3这样,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惩罚,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法,后算加减法,而不管乘法在前还是在后。
2.谈话:如果把乘法换成除法,应该怎么办呢?
出示:20-8÷2 81÷9-2
师:乘、除法是同一级的,把乘法换成除法,计算时,也是先算除法运算,再算加减运算。
学生计算,指名两位学生写在投影片上,订正时,要注意书写格式。
20 – 8 ÷ 2 81 ÷ 9 + 2
=20 - 4 =9 + 2
=16 =11
3.小结计算方法。
谈话:观察黑板上的这四题,你能总结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吗?(学生自由发言。
)
教师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后算加减。
4反馈练习。
完成教材第48页“做一做”的剩下两小题。
圈出第一步先算什么,并说说理由。
三、巩固应用。
1.完成教材练习十一第4题。
先让学生说一说:有除法和加减法,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
2.完成教材练习十一第5题。
学生先计算出左边的得数,再和右边的数进行比较。
学生独立比较,集体交流,说说计算的方法。
3.完成教材练习十一第6题。
先填空,再列出综合算式。
让学生先看懂树叶上的数有哪些,再列式计算。
学生计算,写出计算的结果。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自由发言。
师生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法和加减法的,要先算乘法;有除法和加减法的,要先算除法。
【板书设计】
第2课时含有两级的混合运算
20 – 8 ÷ 2 81 ÷ 9 + 2
=20 - 4 =9+ 2
=16 =11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法和加减法的,要先算乘法;有除法和加减法的,要先算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