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台湾语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度台湾地区指定科目考试国文考科试题
第一部分:选择题(占55分)
一、单选题(占34分)
说明:第1至第17题,每题4个选项,其中只有1个是最适当的选项,画记在答案卡之“选择题答案区”。
各题答对得2分,未作答、答错或画记多于1个选项者,该题以零分计算。
1.下列“ ”内的字,读音相同的选项是:
甲、三审定“谳”/望之“俨”然
乙、率尔操“觚”/酒“酤”于市
丙、羽扇“纶”巾/为国“抡”才
丁、兄弟“阋”墙/“翕”然从风
戊、“巽”与之言/钟鼓“馔”玉
(A)甲乙(B)乙丁(C)甲乙丁(D)甲丙戊
2.下列文句没有错别字的选项是:
(A)连用数计,不能得骋,他已力乏技穷,最后只能甘心认输
(B)他连番杀人劫财,祜恶不悛,当处以极刑,免得再贻害社会
(C)这条蟒蛇昼伏夜出,极端狡猾,如今入吾壳中,再也不能作怪
(D)阿里山赏樱活动,如火如荼地展开;人群纷至沓来,挤得水泄不通
3.阅读下文,选出□内依序最适合填入的词语,正确的选项是:
传说的生长,就同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最初只有一个简单的故事作个中心的“母题”(Mo-tif),你添一枝,他添一叶,便像个样子了。
后来经过众口的□□,经过平话家的□□,经过戏曲家的□□结构,经过小说家的□□,这个故事便一天一天的改变面目:内容更丰富了,情节更精细圆满了,曲折更多了,人物更有生气了。
(《胡适文存·三侠五义序》)
(A)传说/敷演/剪裁/修饰
(B)宣扬/扮演/推敲/润色
(C)阐发/排演/增删/归纳
(D)传播/演义/虚拟/节制
4.《论语·乡党》“沽酒市脯,不食”中的“市”意为“买”,《宋史·太祖本纪》“市二价者,以枉法论”中的“市”则意为“卖”,前后“市”字意义不同。
下列各组语词“ ”中的字,前后意义不同的选项是:
(A)物伤其“类”/出“类”拔萃
(B)折冲“樽”俎/移“樽”就教
(C)“去”职数年/“去”国怀乡
(D)“疾”恶如仇/大声“疾”呼
5.以下为一段古文,请依文意选出排列顺序最适当的选项:
“道之于心也,
甲、中穽深室,幽黑无见。
乙、此则火之耀也,非目之光也。
丙、及设盛烛,则百物彰矣。
丁、犹火之于人目也。
而目假之,则为己明矣。
”(王符《潜夫论·赞学》)
(A)甲丙丁乙(B)乙丙丁甲(C)丙乙甲丁(D)丁甲丙乙
6.阅读下文,依照前后文意的连贯关系.选出适合填入的文字,正确的选项是:
废墟是古代派往现代的使节,经过历史君王的(甲)。
废墟是祖辈曾经发动过的壮举,汇聚着当时当地的(乙)。
碎成齑粉的遗址也不是废墟,废墟中应有历史最(丙)。
废墟能提供破读的可能,废墟散发着让人(丁)的磁力。
(余秋雨《文化苦旅·废墟》)
(A)甲可填入“流连盘桓”
(B)乙可填入“挑剔和筛选”
(C)丙可填入“强劲的韧带”
(D)丁可填入“团结和凝聚”
7.阅读下文,选出叙述正确的选项:
那一棵四季桂,是十九年前我们移居旧宅时种植于大门右侧的。
树由幼苗而茁壮成比一个人更高,春夏秋冬皆开花,是名副其实的四季桂。
不久后,捷运系统将在那一带建设车站。
我们搬离旧宅,移入踩不到泥土的公寓。
我和妹妹商量,把桂树移植到她住的公家宿舍庭内。
有泥土、有水和阳光和关爱,桂树必能在另一个庭园内四季开花、散播清香的罢。
虽然公家宿舍终不免有易换屋主之时,我们的四季桂定能继续坚强地活下去。
我想起日本平安时代,菅原道真在贬谪离乡时,曾对庭中梅树咏成一首和歌:“东风吹习习,犹未见梅放。
莫谓主人离,等闲把春忘。
”他日怀念旧宅的四季桂,我或者也会有这样的心情罢。
(林文月《散文六则——拟<东坡志林>》)
(A)“东风吹习习,犹未见梅放”意指春风和畅,梅花尚未飘落
(B)四季桂仅在春季开花,所以作者取用菅原道真咏梅和歌的诗意
(C)“莫谓主人离,等闲把春忘”这两句诗是采用描摹形象的写作技巧
(D)对于旧宅四季桂的心情,作者表现出“江山风月,本无常主”的态度
8.清代《四库全书》分古书为经史子集四部,下列叙述,正确的选项是:
(A)屈原作品收录于《楚辞》,故《渔父》须查集部
(B)《左传》以鲁史为中心,编年记事,故列于史部
(C)《道德经》为道家最重要的经典,可在经部查阅
(D)孟子为先秦诸子之一,故《孟子》一书列于子部
9.阅读下文,推断文意,选出最适切的选项:
龙嘘气成云,云固弗灵于龙也。
然龙乘是气,茫洋穷乎玄间,薄日月,伏光景,感震电,神变化,水下土,汩陵谷,云亦灵怪矣哉。
云,龙之所能使为灵也。
若龙之灵,则非云之所能使为灵也。
然龙弗得云,无以神其灵矣。
失其所凭依,信不可欤。
异哉!其所凭依,乃其所自为也。
《易》曰:“云从龙。
”既曰龙,云从之矣。
(韩愈《杂说一》)
(A)龙与云可用以比喻君臣之遇合
(B)云并非因龙的翻腾才变化灵怪
(C)龙与云主辅相依的关系不明确
(D)龙须靠云来主宰才能灵变莫测
10.以下为两首唐诗:
甲、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谢公:南朝齐诗人谢朓)
乙、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
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
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
明日巴陵道,□山又几重。
综合二诗判读,下列叙述正确的选项是:
(A)均为五言古诗
(B)均表达忆旧惜别的情感
(C)皆采取“由景入情”的表现手法
(D) □中皆填入“秋”字,较符合诗境
11.以下四副对联,依序对应之建筑,正确的选项是:
甲、四面湖山归眼底
万家忧乐到心头
乙、可托六尺之孤,可寄百里之命,君子人与?君子人也
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吾闻其语,吾见其人
丙、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
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
丁、天下名山僧占多,还须留一二奇峰栖吾道友
世上好话佛说尽,又谁知五千妙论书自尊师
(A)岳阳楼/关帝庙/刘鹗纪念馆/庄子庙
(B)鹳雀楼/陶潜祠/刘鹗纪念馆/观音殿
(C)岳阳楼/武侯祠/李清照纪念馆/老子庙
(D)黄鹤楼/关帝庙/蒲松龄纪念馆/老子庙
12-13为题组
阅读下列短文,回答12一13题
登上这亭,在平日是可以近瞰西湖,远望浙江,甚而至于缥缈的沧海的,可是此刻却不能了。
离庵不远的山岭,僧房,竹树,尚勉强可见,稍外则封锁在茫漠的烟雾里了。
空斋蹋壁卧,忽梦溪山好。
朝骑秃尾驴,来寻雪中道。
石壁引孤松,长空没飞鸟。
不见远山横,寒烟起林杪。
(雪中登黄山)
我倚着亭柱,默默地在咀嚼着渔洋这首五言诗的□□;尤其是结尾两句,更道破了雪景的三昧。
但说不定许多没有经验的人,要妄笑它是无味的诗句呢。
文艺的真赏鉴,本来是件不容易的事,这又何必咄咄见怪?自己解说了一番,心里也就释然了。
(钟敬文《西湖的雪景》)
[三昧:借指奥秘。
]
12.文中“我倚着亭柱,默默地在咀嚼着渔洋这首五言诗的□□”,空格当填入的词语,正确的是:
(A)清妙(B)雄浑(C)悲慨(D)典雅
13.依题意所述,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文艺鉴赏之难,是因为读者欠缺移情想象的能力
(B)作者登亭而不能近瞰西湖,远望沧海,是由于日暮
(C)“石壁引孤松,长空没飞鸟”,是作者登亭所见之景
(D)作者认为雪景之美,在寒烟笼罩树梢,远近一片蒙眬
14-15为题组
阅读下列诗歌,回答14—15题
甲、杜甫《哀江头》:忆昔霓旌下南苑,苑中万物生颜色。
昭阳殿里第一人,同辇随君侍君侧。
辇前才人带弓箭,白马嚼啮黄金勒。
翻身向天仰射云,一箭正坠双飞翼。
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
清渭东流剑阁深,去住彼此无消息。
乙、白居易《长恨歌》: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缓歌谩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翠华摇
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14.关于两段以“安史之乱”为背景的诗歌,叙述不正确的选项是:
(A)两诗均透过唐玄宗、杨贵妃的人生转变,寓托唐朝国运由盛而衰
(B)两诗对于玄宗赴蜀避难、贵妃死于兵变一事,均有或明或暗的叙述
(C)“昭阳殿里第一人,同辇随君侍君侧”与“缓歌谩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都是写杨贵妃受唐玄宗宠幸的情形
(D)“忆昔霓旌下南苑,苑中万物生颜色”与“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两南行”,都是写战乱发生、王室仓皇逃离的情形
15.关于两段诗歌的写作,叙述不正确的选项是:
(A)两诗基本上都是以回顾过去的手法抒发心中情感
(B)两诗主要都是以音乐、声响表现战乱前后的转变
(C)“辇前才人带弓箭,自马嚼啮黄金勒”,由壮盛华丽的出游行列衬托国势强大
(D)“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点出战乱的发生出乎唐玄宗意料之外
16—17为题组
阅读下文,回答16—17题
卫灵公问于史鳅曰:“政孰为务?”对曰:“大理为务!听狱不中,死者不可生也,断者不可属也,故曰:大理为务。
”少焉,子路见公,公以史鳅言告之。
子路曰:“司马为务!两国有难,两军相当,司马执抱以行之,一斗不当,死者数万。
以杀人为非也,此其为杀人亦众矣。
故曰:司马为务。
”少焉,子贡入见,公以二子言告之。
子贡曰:“不识哉!昔禹与有扈氏战,三陈而不服,禹于是修教一年,而有扈氏请服。
故曰:去民之所事,奚狱之所听?兵革之不陈,奚鼓之所鸣?故曰:教为务也。
”(刘向《说苑·政理》)
16.下列政府单位中,最接近“大理”的选项是:
(A)法院(B)监狱(C)调查局(D)警察局
17.依文中所示,下列文句与子贡的主张最接近的选项是:
(A)攻城为下,心战为上
(B)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C)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
(D)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
二、多选题(占21分)
说明:第18至第24题,每题有5个选项,其中至少有1个是正确的选项,选出正确选项画记在答案卡之“选择题答案区”。
各题之选项独立判定,所有选项均答对者,得3分;答错1个选项者,得1.8分,答错2个选项者,得0.6分,所有选项均未作答或答错多于2个选项者,该题以零分计算。
18.许达然《稚》:“从你含泪微笑的刹那,我觉得横在我们之间的墙已除去。
”以具体的“墙”,代替抽象的“疏离冷漠”。
下列同样使用以具体代替抽象手法的选项是:
(A)即使是朋友,也好像隔了一面玻璃
(B)将心敞开,好迎接一只远方的青鸟
(C)老骨头晚归,总受不了被拦截的惊恐
(D)人如果无意于筑桥,心灵将无法向外敞开
(E)因为他向我借打火机,才把彼此之间的冰块打破
19.阅读下文,选出符合文意的选项:
我常爱中国古人的田园诗,更胜过爱山林诗。
田园、山林,同属自然。
但山林更自然,田园则多羼进了人文,故田园更可供大众多数人长期享受,山林则只供少数人在特殊情况下暂时欣赏。
伊尹耕于有莘之野,而乐尧舜之道。
耕田凿井人,易于在其心生有大天地。
许由逃于箕山之下,洗耳不迭,反而心胸狭了。
论许由所居住,似其外围天地比伊尹的更大,实则比伊尹的转小。
养以大天地,其所生气自大,养以小天地,则使人困限在小气中。
故要由养体进而懂得养气。
居住本只为蔽风雨,但孟子指出“居移气”一番道理,实是一极大启示。
(钱穆《双溪独语》)
(A)作者爱田园诗更胜过爱山林诗,主要关键在人文因素
(B)许由隐遁于箕山下,摆脱名利富贵,心胸较伊尹宽阔
(C)伊尹耕于田野中,人文与自然结合,故更能担负经世济民重任
(D)作者认为生活天地的大小,足以决定其心胸气度,而与抱负、涵养无关
(E)作者质疑孟子“居移气”的说法,认为住所即使简陋,仍不碍其胸怀壮志
20.风花雪月等景物,作者都可借之寄情,以表达思念爱悦之意,曹植《七哀》“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即是其例。
下列文句,运用相同写作手法的选项是:
(A)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B)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C)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
(D)然后知是山之特出,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灏气俱,而莫得其涯
(E)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21.下列叙述正确的选项是:
(A)唐代“李杜”齐名,前有李白、杜甫,后有李商隐、杜牧
(B)汉魏之际“三曹”父子与“建安七子”形成盛极一时的文学集团
(C)《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皆依据史实敷衍,情节斑斑可考
(D)南唐后主李煜和南宋女词人李清照,语言风格皆为典雅古奥,好用史事入词
(E)西汉司马迁撰《史记》,东汉班固着《汉书》,并称史家双璧,为断代正史之典范
22.下列文句“ ”中的文字,结构为“动词+名词”的选项是:
(A)《齐民要术》:其树大者,以“锯锯”之
(B)《史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
(C)《苟子》: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
(D)《左传》:庸勋、“亲亲”、昵近、尊贤,德之大者也
(E)《三国志》:二十年,孙权以先主已得益州,“使使”报欲得荆州
23.以下每个选项皆含前后两段引文,后文与前文观点、意涵截然不同的选项是:
(A)《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黄宗羲《原君》: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
(B)《庄子》: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大山为小;莫寿于殇子,而彭祖为天/王羲之《兰
亭集序》: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C)《老子》:天道无亲,常与善人/司马迁《伯夷列传》:或择地而蹈之,时然后出言,行不由径,非公正不发愤,而遇祸灾者,不可胜数也
(D)《论语》: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荀子》: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E)《韩非子》: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刘歆《移书让太常博士》:至于暴秦,焚经书,杀儒士,设挟书之法,行是古之罪
24.下列引文,在言谈中表现出斥责对方语气的选项是:
(A)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B)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朽也。
于予与何诛!”
(C)烛之武对秦伯:“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D)孟子对齐宣王:“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
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E)左光斗对史可法:“庸奴!此何地也,而汝来前!国家之事,糜烂至此,老夫已矣!汝复轻身而昧大义,天下事谁可支拄者?”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占45分)
说明:本大题共有二题,请依各题指示作答,答案务必写在“答案卷”上,并标明题号。
阅读框线内文章,回答问题,文长限200字一250字(约9行-1l行)。
一、文章解读(占18分)
途中是认识人生最方便的地方。
车中、船上同人行道可说是人生博览会的三张入场券,可惜许多人把他们当作废纸,空走了一生的路。
我们有一句古话:“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所谓行万里路自然是指走遍名山大川,通都大邑,但是我觉得换一个解释也可以。
一条路你来往走了几万遍,凑成了万里这个数目,只要你真用了你的眼睛,你就可以算懂得人生的人了。
俗语说道:“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
”我们不幸未得入泮(入泮:就学读书),只好多走些路,来见见世面罢!对于人生有了清澈的观照,世上的荣辱祸福不足以扰乱内心的恬静,我们的心灵因此可以获得永久的自由;所怕的就是面壁参禅,目不窥路的人们,他们不肯上路,的确是无法可办。
读书是间接地去了解人生,走路是直接地去了解人生,一落言诠,便非真谛,所以我觉得万卷书可以搁开不念,万里路非放步走。
虽然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梁遇春却主张:“万卷书可以搁开不念,万里路非放步走去不可。
”他的理由何在?请你解读他的看法,并加以评论。
二、作文(占27分)
吴宝春十五岁开始当面包学徒,经过二十多年各领域、多方面不断地努力学习、尝试、创新,终于在2010年,运用台湾本土食材,以“米酿荔香”面包获得“世界面包大师赛”冠军殊荣。
他说他以后仍会用“很宽很深”的方法继续研发创作;“很宽”是指学习更多领域,“很深”是指加强基本功。
这是吴宝春对宽与深的看法。
请你依照自已的体会或见闻,以“宽与深”为题写一篇文章,议论、记叙、抒情皆可,字数小限。
2011年台湾地区“指考”国文考科试题分析
第一部分:选择题(占55分)
一、单选题(占34分)
1.B
【评量目标】A2.字音的辨识与应用能力
【详解】甲、yǎn。
三审定谳:指诉讼程序结束,判决已经确定。
/yǎn。
望之俨然:远看让人觉得严肃的样子。
乙、gū。
“率尔操觚”:不假思索,挥笔成文。
形容文思捷速,亦比喻不多考虑,草率作文。
/gū。
“酒酤于市”:在市集买酒。
丙、guān。
“羽扇纶巾”:手持鸟羽做成的扇子,头戴青丝便巾。
形容态度从容不迫、潇洒闲适。
/1ún。
“为国抡才”:为国选拔人才。
丁、xì。
“兄弟阋墙”:比喻内部不和睦。
/xì。
“翕然从风”:和顺而迅速地附和。
(按,“翕”在台湾一直念成第四声,音细。
广韵作“许及切”。
属入声字。
)
戊、xùn。
“巽与之言”:委婉劝导的话。
/zhuàn。
“钟鼓馔玉”:钟鼓,富贵人家宴会时要鸣钟击鼓。
馔玉,精美珍贵的食品。
“钟鼓馔玉”比喻豪门贵族的奢华生活。
2.D
【评量目标】A1.字形的辨识与应用能力
【详解】(A)骋——逞。
得逞:计谋实现,目的达成。
通常指坏的主意。
(B)祜——怙。
“怙(hù)恶不悛:有过却不肯悔改。
(C)壳——彀(gòu)。
入吾彀中:中了我的圈套。
(D)如火如荼:比喻军容壮盛浩大。
后亦形容气势或气氛等的蓬勃、热烈。
纷至沓来:形容接连不断地到来。
3.A
【评量目标】A8.阅读与理解作品的能力,A4.词语、成语意义的辨识与应用能力。
【详解】“传说”有辗转述说之义,能符合“众口”传述的意思。
“平话家”意近于说书人。
“敷演”有陈述而加以发挥之义。
指说书人把简单的梗概编成精彩的篇幅较长的故事。
“经过戏曲家的□□结构”一句,“虚拟”一词不适切,故选(A)。
4.D
【评量目标】A3.字义的辨识与应用能力
【详解】(A)同类。
(物伤其类:为同类罹难而感到伤心。
)/同类。
(出类拔萃:形容才能特出,超越众人。
)(B)酒杯。
(折冲,拒退敌人攻城的战车。
樽俎,古时盛装酒肉的器皿。
折冲樽俎(zǔ):指在杯酒宴会间,运用外交手段战胜敌人。
)/酒杯。
(移樽就教:端着酒杯移坐到他人席上共饮,以便请教。
比喻亲自向人求教。
)(C)离开。
(去职数年:辞去职务好几年)/离开。
(去国怀乡:离开国都。
怀念家乡。
)(D)痛恨。
(疾恶如仇:憎恨邪恶的人或事如同仇敌一般。
)/急促。
(大声疾呼:大声而急促地呼喊,以引起人们的注意。
引申为大力地提倡、号召。
)
5.D
【评量目标】A7.文法结构的辨识与应用能力,A8.阅读与理解作品的能力
【详解】正确排列应为:
道之于心也,
丁、犹火之于人目也。
(与首句有模拟关系,语意上相承。
)
甲、中穽深室,幽黑无见,(中弃是指阱穴;深室是指幽深的居室。
)
丙、及设盛烛,则百物彰矣。
(甲、丙具有条件关系。
)
乙、此则火之耀也,非目之光也,(乙是承甲、丙之推论所得的结论)
而目假之,则为明矣。
6.C
【评量目标】A8.阅读与理解作品的能力,A4.词语、成语意义的辨识与应用能力
【详解】齑粉:指碎成粉屑。
破读:指同一字形因意义不同而有两个以上不同的读音时,在习惯上将最常读的音之外的音读,称为“破读”。
在本文中引申为“可以有许多不同解释的丰富意涵”。
7.D
【评量目标】A8.阅读与理解作品的能力
【详解】(A)“东风吹习习,犹未见梅放”意指春风和畅,梅花尚未绽放。
(B)四季桂在春夏秋冬都开花。
(C)“莫谓主人离,等闲把春忘”未采用描摹形象的写作技巧。
(D)“江山风月,本无常主”意指江河、山岳、清风、明月这些美丽的山光水色本来就没有谁是它恒常不变的主人。
文中作者说:“有泥土、有水和阳光和关爱,桂树必能在另一个庭园内四季开花、散播清香的罢。
虽然公家宿舍终不免有易换屋主之时,我们的四季桂定能继续坚强地活下去。
”故能与“江山风月,本无常主”二句互为呼应。
8.A
【评量目标】C2.重要国学及文化常识
【详解】(B)《左传》以鲁史为中心,编年记事,但属于十三经,故列于经部(C)《道德经》为道家思想最重要的经典,作者为老子,属于子部(D)孟子为先秦诸子之一,但属于十三经,故《孟子》一书列于经部。
9.A
【评量目标】A8.阅读与理解作品的能力
【详解】韩愈《杂说一》一文主要是借云、龙关系说明圣君贤臣的遇合扶持之道。
10.D
【评量目标】A8.阅读与理解作品的能力,B2.重要文学体裁的特质
【详解】(A)甲、乙均为五言律诗(B)甲诗为怀古,乙诗为忆旧惜别(C)乙诗无“由景入情” (D)甲诗可由“橘柚”判断应填入“秋”。
甲诗是李白的《秋登宣城谢朓北楼》。
乙诗是李益的《喜见外弟又言别》。
11.C
【评量目标】A8.阅读与理解作品的能力,C2.重要国学及文化常识
【详解】甲中的“万家忧乐”呼应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乙中“可托六尺之孤,可寄百里之命”是诸葛亮武侯的形象(可以把年幼的君主托付给他,可以把国家的政权托付给他,面临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而不动摇屈服。
这样的人真是君子啊!以隐居避世来保全自己的志向,依照义来贯彻自己的主张。
我听过这种话,也确实见到这样的人);丙中“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暗指李清照故乡山东济南,《漱玉集》是她的词集,《金石录》是她和丈夫赵明诚的作品,“文采有后主遗风”指她的文风有南唐后主李煜的风格;丁中的“五千妙论”暗指《道德经》,故与老子有关。
12.A
【评量目标】A8.阅读与理解作品的能力
13.D
【评量目标】A8.阅读与理解作品的能力
14.D
【评量目标】A8.阅读与理解作品的能力
【详解】(D)“忆昔霓旌下南苑。
苑中万物生颜色”用以形容唐玄宗的荣光盛景。
15.B
【评量目标】A8.阅读与理解作品的能力
【详解】(B)只有乙诗以音乐、声响(仙乐风飘处处闻;缓歌谩舞凝丝竹;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表现战乱前后的转变。
16.A
【评量目标】A8.阅读与理解作品的能力
【详解】大理是掌刑法的官。
17.B
【评量目标】A8.阅读与理解作品的能力
【详解】子贡反对以法令领导百姓、以武力屈服他人。
(A)出自《三国志·蜀志·马谡传》。
(B)出自《论语·季氏》。
(C)出自《论语·卫灵公》。
(D)出自《论语·尧曰》。
18.ABDE
【评量目标】A6.修辞的辨识与应用能力
【详解】(A)一面玻璃,替代抽象的“隔阂”(B)一只远方的青鸟,替代抽象的“幸福” (D)桥,替代抽象的“沟通” (E)冰块,替代抽象的“关系”
19.AC
【评量目标】A8.阅读与理解作品的能力。
【详解】(B)作者认为许由逃于箕山之下.洗耳不迭,反而心胸狭了(D)题干中“养以大天地,其所生气自大,养以小天地,则使人困限在小气中”说明作者认为生活天地的大小,足以决定其心胸气度,也与抱负、涵养有关(E)作者认同孟子“居移气”的说法,认为住所即使简陋,仍不碍其胸怀壮志(注:“居移气”出自《孟子.尽心》,原文作:“居移气,养移体,大哉居乎!”指地位和环境可以改变人的气质,奉养可以改变人的体质。
)
20.BE
【评量目标】A8.阅读与理解作品的能力A6.修辞的辨识与应用能力。
【详解】(A)出自苏轼《赤壁赋》。
(B)出自江淹《西洲曲》。
(C)出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D)出自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
(E)出自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21.AB
【评量目标】B3.重要作家的地位与成就,B4.重要作品的内涵与价值,C2.重要国学及文化常识
【详解】(C)《三国演义》的内容虽以正史《三国志》为根据,属历史小说,但也不尽与正史相符;《西游记》属神怪小说,与史实有相当大的悖离;《水浒传》中的宋江虽确有其人,但书中的人物情节是据传闻加以想象渲染,故为侠义(英雄传奇)小说。
所以以上三本小说都不是依据史实敷演,不能用情节斑斑可考来形容。
(D)李煜和李清照,语言风格皆为婉约,然非古奥,亦不好用史事入词。
(E)《史记》所记年代始自黄帝,终于汉武帝太初年间,故应为通史正史,《汉书》为断代正史
22.BDE
【评量目标】A5.词性的辨识与应用能力,A8.阅读与理解作品的能力。
【详解】(A)“锯锯”为名词加动词。
语译:树木比较粗大的,就用锯子锯它。
(B)语译:陛下不懂带领军队,而善于指挥将军。
(C)“惛惛”为叠词形容词。
语译:不能专注地学习,就不会有辉煌的功绩。
(D)语译:酬赏有功的人、亲近自己的亲人、接近近臣、尊敬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