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坑银铜多金属矿床成矿地质条件与找矿方向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宝坑银铜多金属矿床成矿地质条件及成矿预测宝坑银铜多金属矿床隶属广东省曲江县小坑镇管辖,距韶关市约25km。

矿区距106国道仅2km,交通十方便。

该矿为我队90年代初发现的多金属矿床,已进行地质普查评价工作。

自93年起,当地政府对部分地段实施开采。

鉴于该矿规模一直未能取得突破,而找矿前景又较为理想,本文试图对该区的成矿地质条件及成矿预测进行初步的探讨。

1.矿区地质简述
矿区位于南岭纬向带次级大东山—贵东构造带与吴川—四会深断裂交汇处,贵东花岗岩体西端北缘(见图)。

矿区断裂构造发育,北北东向新田面断裂,宝坑断裂贯穿全区,其次级构造北北西向断裂密集发育,走向330~350°,倾向南西或北东,倾角65~85°,为本区热液矿脉主要含矿构造。

此外,还有北东向断裂(黄竹坪),北东东向断裂(汤湖断裂)。

地层仅出露于西北部,为上泥盆统天子岭组,岩性以灰岩为主,也见页岩、砂质页岩和砂岩。

岩浆岩主要为燕山一期粗粒斑状黑云母花岗岩和燕山三期中—中细粒二云母花岗岩,属贵东岩体的一部分。

脉岩大多呈北北西向展布,也有北北东向,主要有石英闪长斑岩,白云母斜长花岗斑岩,黄铁绢英岩化石英斑岩,霏细岩,玄武岩等。

其中石英闪长斑岩,黄铁绢英岩化石英斑岩中见明显的铜、铅、锌硫化矿物呈浸染状分布,属本区矿化岩体。

2.矿化带及热液矿体分布特征
矿化带分布特征:本区已发现且编号的矿化带有14条,脉岩也有十多条(部分脉岩有铜矿化)。

主要分布于宝坑断裂以东,小部分在宝坑断裂与新田面断裂的夹持部位,大体可分为二个中心(集中部位)。

其一是以11号脉为中心,包括11号、11号东枝和西枝、13号、14号等共9条矿化带;其二为以10号脉为中心,包括7号、8号、9号、10号和10号东枝5条矿化带。

矿化带长一般数百到千余米,宽一到十数米,走向330—350°之间,倾向南西为主,部分倾向北东,倾角65—85°。

脉带大多具分枝复合,平行侧列特征。

热液矿体分布特征:本区发现并控制的热液矿体有13个,呈脉状、透镜状产于矿化带中,长小于250m,宽小于3m。

其中11号脉为中心地段,发现矿体6个;以10号脉为中心地段,发现矿体3个。

此外,11号脉南段至1、2、3、4、5号北
西端地段,还发现有特富银铜矿体,含银大于600g/t,含铜大于8%。

值得注意的是,在热液银铜矿体中,还有晚期充填的银铅锌矿脉。

此外在10号脉、11号脉两个中心还发现具铜矿化的斑岩脉。

3.成矿地质条件
本区成矿地质条件非常优越,不仅构造强烈发育,而且喷出至浅成序列岩浆带来丰富的铜银多金属等成矿元素,岩浆和热液成矿明显。

构造条件
矿区内多期多体系构造活动,对成矿十分有利,既控制成矿岩体(脉岩),又控制热液矿体。

控制成矿岩体构造:以东西向构造为主,控制燕山早期第一和第三阶段花岗岩呈东西向展布,但新华夏系切穿地壳进入地幔的北北东向深大断裂,与东西向构造复合交汇处,喷出至浅成序列岩浆沿断裂喷溢和侵入,形成铜多金属矿化斑岩体。

在地表以北北西向岩脉为主,也有东西向和北东向岩脉发育说明了这一点。

控制热液矿体构造:新华夏系构造不仅控制成矿岩体,也控制热液矿化带和矿体,特别是其配套构造北北西向断裂密集发育,数十条热液铜多金属矿化带平行排列。

此外有北西向、北东向断裂控制铜多金属矿化。

岩浆条件
富含银铜等成矿元素的喷出至浅成岩浆演化序列条件
虽然出露的岩体较小,但来源于地幔,富含银、铜、锌等成矿元素,这是成矿的根本条件。

在这些浅成、超浅成岩体、脉岩中,常可见到黄铜矿和少量闪锌矿,以及数量较多的黄铁矿。

如在11号脉南段浅部CD18坑道和深部ZK1201钻孔,均见到富含黄铜矿、闪锌矿的斑岩脉,斑岩脉含铜~%,锌×16-6,银40×16-6;10号脉南段见同一石英闪长斑脉的两个露头点,其中BT1工程宽22m,含铜~%。

银铜多金属成矿斑岩体特征
地表见到含黄铜矿石英闪长斑岩呈岩脉岩墙产出,并且有两个岩脉发育发育中心:一是以11号南段至3、5号脉北西端为中心,主要有11号脉南段、13号脉及其东侧三条石英闪长斑岩脉,岩脉走向330~355°,其中又以11号脉南段浅部坑道和钻孔所见斑岩脉含铜较高,接近或达到铜矿工业品位要求;另一中心以峡水电站至雷打石一带,岩脉发育数量较多,走向325~350°为主,个别走向45~47°,这些岩脉中以10号脉南段地表所见的石英闪长斑岩脉规模较大,矿化较好(见图)。

此外,沿雷打石(10号脉南段)─铜坑电站公路有三处黄铁矿绢英岩化石英斑岩小岩体出露,侵入于中粒二云母二长花岗岩中。

呈北北西向展布,但其产状、形态尚不清楚。

由于结晶分异和气液分异强烈,致使岩性变化明显,有黄铁矿云英岩,黄铁矿绢英岩化石英斑岩等。

黄铁矿分散地分布于岩石中,尤其在黄铁矿云英岩中,粗晶状黄铁矿集合体形成大小不等的团块,大者可达30Cm。

目前,虽未见到黄铜矿等原生铜矿物,但岩体的碎块中见铜蓝,说明岩体是含铜的。

岩浆分异条件
岩浆中成矿元素能否运移富集形成矿床,取决于岩浆分异作用。

喷出至浅成序列岩浆岩中结晶分异和气液分异明显,尤其是气液分异较强。

据有关方面测算,石英闪长斑岩的分异指数为~。

结晶分异表现在石英、微纹长石含量变化上,石英闪长斑岩浅部石英含量减少,深部石英增加;而黄铁矿化绢英岩化石英斑岩,地表见到黄铁云英岩核,石英含量高达65%。

岩浆气液分异表现为云英岩化,白云母化,以及伟晶团块发育。

矿化斑岩体与矿脉分布的关系
矿区内铜银多金属矿脉的产出,与斑岩体的产出有因果关系。

石英闪长斑岩脉就是铜银多金属矿化体,岩脉发育的地段,矿脉也密集发育。

11号脉12线深部所见黄铜矿化白云母化斜长石花岗斑岩岩枝,黄铜矿化普遍发育,铜平均品位达%;黄铁矿绢英岩化石英斑岩,地表所见整个岩体为黄铁矿矿化体。

成矿作用条件
矿区内铜、银、铅、锌和黄铁矿化,目前控制的主要是热液成矿期形成的矿体,岩浆自交代成矿期和岩浆气液成矿只形成表外矿化体。

岩浆自交代成矿和气液期特征
〈1〉以黄铜矿和黄铁矿为主,矿物生成组合为斜长石、石英、透闪石、绿泥石、绢云母、黄铜矿、辉钼矿、黄铁矿、闪锌矿。

铜含量低但分布范围广,成矿带及接触带都有矿化元素富集。

〈2〉伴随有强烈的白云母化、黄铁绢云母化和绿泥石化。

黄铜矿、闪锌矿、辉钼矿等在这些岩浆自交代过程中晶出,尤其是强烈的白云母化、绢云母化和绿泥石化发育,晶出的黄铜矿更多。

〈3〉自交代成矿期铜等矿化,主要发育于斑岩体内接触带,而岩浆气液成矿期,成矿元素在岩体内外都接触带都富集成矿。

热液成矿特征
〈1〉铜矿物以黄铜矿、蓝辉铜矿为主,为银铜多金属矿化阶段。

有用矿物较多,除多种铜矿物外,还有方铅矿、闪锌矿及银矿物,如银黝铜矿、斜硫银锑铅矿等;
〈2〉热液活动由高温至中温、低温演化,至少三个热液活动阶段,即高温热液阶段为白云母硅化岩阶段;黄铜矿方铅矿硅化岩阶段,伴随有强烈的绢云母化和绿泥石化等;低温热液硅化岩阶段,以充填为主,形成白色石英脉,伴随有弱的粘土化。

自交代成矿期和热液成矿期矿化强,尤其是热液期黄铜矿方铅矿硅化岩成矿作用阶段作用范围较广,形成银铜富矿体,以及铜铅锌矿体,因此是本区成矿重要的条件。

蚀变条件
区内有成矿岩体自交代和热液蚀变。

岩浆自交代
主要有石英化、钾长石化、白云化、绿泥石化、绢云母化、弱的透闪石化。

在11号脉南段12线深部铜矿化斑岩中,白云母化强烈而普遍,一般形成含黄铜矿白云化花岗岩。

强烈的白云母化甚至形成黄铜矿白云母岩和黄铜矿石英白云母岩:尤其是细片状白云母大量发育,并有绿泥石集合体,则黄铜矿、辉铜矿相对较多。

在绢云母化强烈部位,绢云母集合体中也有较多的黄铜矿和辉铜矿。

因此,岩浆自交代是铜多金属矿化十分重要的条件。

根据岩浆自交代矿物的晶形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确定其形成先后顺序:钾长石化→透闪石化→石英化(弱铜矿化)→白云母化(主要铜矿化)→绿泥石化(铜矿化明显)→绢云母化(铜锌矿化)。

成矿分带明显,成矿斑岩体内带为以岩浆自交代成矿为主的铜矿化带,也有钼、锌矿化;岩体外接触带以热液成矿为主,目前见两个带,仅靠岩体的外接触带为银铜矿化带,再往外为铅锌矿化带。

以11号脉为代表,其中南段以银铜矿化为主,而往11号脉北段则过渡为铅锌矿化,11号脉东侧之13号脉也为铅锌矿化。

5号脉则属两岩体(脉)中心间外接触带银铅锌矿化带。

热液蚀变
热液蚀变强烈,尤其是硅化和绢云母化最强烈和普遍。

另外还有绿泥石化和
粘土化。

多阶段硅化而形成硅化岩带,其中以北北东向和北北西向硅化带最发育,尤其是北北西向硅化带密集平行发育,铜多金属矿液沿断裂充填交代形成铜多金属黄铁矿化硅化岩带,为矿区主要热液矿带。

绢云母化过程有黄铜矿、黄铁矿、辉铜矿、闪锌矿等晶出,它们分布在绢云母集合体中。

绢云母化紧随黄铜矿化硅化岩成矿阶段产出。

蚀变分带特征
蚀变具分带性,并有两种情况。

一是热液蚀变带;二是成矿斑岩体的蚀变分带。

热液蚀变分带:以硅化岩带为中心,向两侧为绢云母—粘土化带。

绢云母—粘土化带比硅化带宽数倍到数十倍,并有向深部变宽趋势。

如11号脉中南段,含矿硅化带两侧由地表往浅部、深部,由绿泥石化向绢云母—粘土化过渡。

成矿斑岩体的蚀变分带:岩体内接触带为岩浆自交代的白云母化、绿泥石化综合带,并伴有黄铁矿化。

4. 成矿预测
宝坑银铜多金属矿,现在控制的主要为热液矿脉,而热液矿脉本身的银铜金属储量是有限的。

从上述成矿地质条件上看,宝坑地区除银铜、铅锌矿化外,更主要的应是隐伏的斑岩型铜矿化,深部存在厚大斑岩型铜矿体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而斑岩型铜矿体产在什么地方,需要做大量的预测和物化探、钻探验证工作。

预测斑岩型铜矿体定位的依据,主要是实地工作成果和反复的认识,具体有以下几点:. 本区区域性新田面断裂和宝坑断裂属吴川—四会断裂带北段的组成部份。

而吴川—四会断裂带为切穿地壳进入地幔的深大断裂,不但控制沿断裂带的岩浆岩,也控制该带的铜金矿床分布。

从本区含铜斑岩脉主要分布于新田面断裂和宝坑断裂的次级构造这一点,说明两断裂为本区控岩构造。

来源于地幔富含银、铜、铅、锌元素的岩浆,侵位于两断裂构造及其附近的次级断裂。

. 通过面上十多平方公里的1:1万地质填图,发现宝坑地区地表出露十多条热液矿化带和斑岩脉,并且主要分布于两个相对集中的中心。

两中心的斑岩脉都有铜矿化。

虽然地表斑岩脉的铜矿化构不成具工业价值的斑岩铜矿体,但可作为预测、寻找斑岩铜矿的线索,两中心的深部均具有存在厚大斑岩铜矿体的可能性。

. 以11号脉南段至3、5号脉北西端为中心地段(见图),11号脉6线CD18坑道见含黄铜矿黄铁矿绢云母化石英闪长斑岩脉;11号脉12线深部见含黄铜矿白
云母化斜长花岗斑岩枝,两处斑岩可能同源。

据11号脉12线钻探结果,斑岩枝与上下围岩界线的钻孔夹角分别为75°和50°,可见钻孔所见岩枝往某一方向迅速膨大。

而11号脉北段仅见铅锌矿化,南段则以银铜矿化为主;3、5号脉见铅锌矿化。

依据成矿元素水平分带规律,含铜斑岩体应定位于11号脉南段至3、5号北西端为中心的深部。

. 以峡水电站至雷打石一带为中心地段,10号脉北段见铅锌矿化,南段地表见斑岩铜矿化,含铜斑岩体应定位于10号脉南段深部。

综上所述,本区两个斑岩脉发育中心都具有寻找厚大斑岩铜矿体的前景,而斑岩铜矿体的定位离不开控岩构造。

研究本区热液矿脉、含铜斑岩脉的分布和成矿元素的水平分带,对寻找厚大斑岩铜矿体是有益的。

本着先易后难的指导思想,本区应首先突破11号脉南段至3、5号北西端这个中心,通过使用电、磁等物探方法寻找深部异常,钻孔验证寻找斑岩铜矿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