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资源评价表

旅游资源评价表
旅游资源评价表

旅游资源单体调查表表单序号单体名称莲花镇南洲湖生态休闲农庄

旅游资源评价

岳阳楼旅游资源单体表

岳阳楼旅游资源单体表 Document number:BGCG-0857-BTDO-0089-2022

序号:01 名称:岳阳楼

绝”,并树立了“四绝碑”至今保存完好。 旅游区域及进出条件: 京广铁路、京珠高速、 107国道、长江航道、仅两个小时车程可达长沙机场和武汉机场,还有正在兴建的武广高速铁路、随岳高速公路,规划即将开工的荆岳铁路、常岳高速公路都为岳阳楼旅游业提供了便利的交通基础设施条件。岳阳楼景区位岳阳市区,市内交通发达,出租车络绎不绝,有 6,7,10,15,19,22,24,25,31,50等十几路公交直达景区。 保护与开发现状: 1950年,岳阳县政府补葺岳阳楼。1952年5月20日李洞庭提议修葺,设专人管理。6月9日作出“修葺岳阳楼工程”计划。12月18日岳阳县政府就岳阳楼修缮预算等呈文省文委会。1954年9月中央文化部就整修岳阳楼问题批示“本部认为该建筑为一着名古迹,应予保存”。1955年2月15日,省政府拨整修岳阳楼经费1万元。1956年7月24日,公布岳阳楼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58年7月,岳阳楼管理所成立。1972年9月1日,湖南省革委重新公布岳阳楼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3年,国务院拨专款对岳阳楼落架大修,把构件按原件复制更新,历时十个月,保存了55%以上构件原物。1984年5月1日,岳阳楼大修竣工并对外开放。2001年1月11日,岳阳楼景区被中国国家旅游局评为AAAA级旅游区。2003年元月,岳阳楼景区成功引栽雌雄两株古银杏树。3月11日至4月26日,岳阳楼进行周期性维修。2003年3月10日至4月24日,岳阳楼管理处对岳阳楼等进行保养性维修。2005年1月30日,岳阳楼入选湖南十大文化遗产。7月4日,岳阳楼景区投资120万元,正式启动地面铺青砖、栏杆全部更换为麻石工程。2007年5月1日,岳阳楼景区扩建工程已基本完工。景区面积由原来的70多亩增加到210多亩。2011年9月,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正式批准岳阳楼—君山岛景区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本单体得分95本单体可能的等级五级 填表人沈璐调查日期2015年5月28日

中国旅游业发展现状要点

中国出入境旅游市场分析 【摘要】: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国民收入水平的迅速提高,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中国潜力巨大的出境旅游市场已引起全球瞩目,但是入境旅游市场却持续低迷,出境旅游这一高额利润市场也受到国内外旅行社的普遍关注。本文采用市场学中的消费者行为理论对中国出入境旅游市场现状的分析,揭示我国旅游贸易逆差的原因,以及入境旅游市场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原因。针对相关问题提出个人建议及解决措施。 【关键词】: 出境旅游入境旅游旅游逆差 旅游业是为满足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产生的食、行、游、住、购、娱等需求,提供相关旅游产品与服务为主的复合性产业,主要包括:观光产业、度假产、康体产业,商务产业、文化产业、娱乐产业、教育产业等等。而在一定条件下商业、餐饮业、旅游地产业等产业也由于本身具有重要特色而会归入其范围内。因而,旅游业可说是一种无烟产业,优势明显。 在当今时代,旅游业已成为全球经济中发展势头最强劲和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协调发展,解决就业,帮助扶贫开发方面成效显著,产业不断提高。作为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之一的中国旅游业对社会经济的拉动、社会就业的带动、以及对文化的提升与环境的改善作用也日益显现。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旅游业发展迅速,旅游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产业,我国旅游人数逐年增长,旅游资源日益丰富,旅游市场日趋完善。在中国旅游业发展势头强劲的现象之下我们来看一下中国出入境旅游业发展的分析。 一、我国出入境游客数量状况 据国家旅游局发布的《2013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国内旅游人数32.62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0.3%。全国国内旅游收入26276.12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15.7%。入境旅游人数12907.78万人次,比上年下降 2.5%。其中:外国人2629.03万人次,下降 3.3%;香港同胞7688.46万人次,下降2.3%;澳门同胞207 4.03万人次,下降2.0%;台湾同胞516.25万人次,下降3.3%。中国国家旅游局3日宣布,截至2014年11月,中国内地公民当年出境游首破1亿人次。 从旅游局发布的数据来看,我国旅游市场中出入境游客数量分布不均,我国入境旅游市场处于低迷状态,出境旅游市场则发展良好,这就造成了我国旅游业的贸易逆差,近几年来我国旅游业贸易逆差持续增大,据有关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旅游业境外消费1020亿美元,贸易逆差519亿美元;2013年境外消费1287亿美元,贸易逆差769亿美元;2014年前6个月境外消费700亿美元,逆差470亿美元,预计2014年贸易逆差会超过1000亿美元。 二、出现旅游贸易逆差持续增长的原因

论云南旅游资源和特点

论云南旅游资源优势及其开发对策 2007-02-05 14:14 论云南旅游资源优势及其开发对策 发布时间: 2003-9-2 作者: 成功承办了'99中国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的云南省旅游业发展迅速,1999年,全省接待旅游者总人数近3800万人次,旅游业总收首次突破200亿,达到204亿,比1998年增长49%。为了使云南旅游业顺利步入21世纪,实现把云南建成旅游强省的目标,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在分析了云南旅游资源优势的基础上,对旅游资源的开发提出了一定对策和建议。 一、云南旅游资源的特征 云南素有"彩云之南,万绿之宗"的美誉。这里山河壮丽,自然风光优美,拥有北半球最南端终年积雪的高山,茂密苍茫的原始森林,险峻深邃的峡谷,发育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使云南成为自然风光的博物馆,再加上云南众多的历史古迹、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神秘的宗教文化,更为云南增添了无限魅力。 从云南旅游资源的分布、构成、景观质量及特征、开发程度、社会情况等来看,可将云南旅游资源的特征概括为以下8个方面: 1、多样性 云南山川秀美,其旅游资源构成复杂多样、丰富多彩。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都十分丰富,有寒温热带的立体气候;有雄伟壮丽的山川地貌;有古老悠久的历史文化遗存及近现代革命历史纪念物;还有各具特色的多民族文化;有多种奇异典型的地质现象、丰富的矿产矿床及动植物群落;有大量高峰绝壁、急流险滩和洞穴可供攀登、漂流探险;众多的高原湖泊为水上运动提供了优美的场所;还有数量和品种多样的矿泉供人闲逸疗养。在海拔76.4~6740米的地带上,巨大的垂直变异的地质构造,加上特殊的地理位置,使云南几乎囊括了从海南岛到黑龙江中国大地上所有气候类型和风景景观:既有热带雨林景致,又有雪域和草原风光,还有北半球纬度最低的雪山冰川,而雄奇壮伟的石林和"三江并流"更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另外,特殊的区位,更使云南成为中国大陆联结东南亚,南亚的桥梁,成为中原文化、藏文化、东南亚文化、西方文化的交汇点。形成云南旅游资源组合的多样性。 2、奇特性 通过云南省众多的景观与国内外相似或同类景观比较,得出这样的结果:云南省许多地区地学景观都具有奇特性,有的景观堪称世界自然奇观,构成旅游资源优势。例如,"三江并流"景观雄奇壮美;虎跳峡以其雄壮奇险著称于世,是世界最深的峡谷之一;而昆明石林更以其特殊的高石芽喀斯特地貌景观而举世闻名;发育着现代冰川类型的玉龙雪山是世界上纬度最低的冰川,山上终年积雪,山下四季如春,从山脚河谷地带到峰顶具备了亚热带、温带、寒带的完整的垂直带自然景观;素有"东方大峡谷"之称的怒江大峡谷长310公里,平均深度2000米,比

中国旅游资源评价

中国旅游资源评价 一中国旅游资源的总体评价 1 旅游资源为中国十大资源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环境与资源保护全国委员会出版的《中国资源》一书指出,中国有十大资源即土地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能源资源、气候资源、森林资源、草地资源、物种资源、海洋资源和旅游资源。报告认为,中国旅游资源在全球具有明显优势,有巨大吸引力。中国国土广袤,山川锦绣,历史悠久,民族众多,在漫长的历史中和辽阔的国土上,形成了无比丰厚的旅游资源,为中国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雄厚的潜力。 2 中国旅游资源四大特征 ①多样性中国是世界上旅游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资源种类繁多,类型多样,具备各种功能。中国拥有类型多样、富有美感性的、不同尺度的风景地貌景观,这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从海平面以下155米处的吐鲁番盆地的艾丁湖底,到海拨8848.13米的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绝对高差达9003米。中国不仅有纬向地带性的多样气候带变化,还有鲜明的立体气候效应,尤其在横断山脉地区,即所谓“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中国不论南北东西都有繁花似锦的美景,不仅有类型多样的海滨、山地、高原、高纬度地区的避暑胜地,而且还有银装素裹的冰雪世界,以及避寒休闲度假胜地海南岛。多样的风景地貌和多功能的气候资源,为生物界提供了优越的生存栖息环境,使自然景观更加多姿多彩。 不论是从旅游资源供给的角度还是从旅游消费的角度看,中国拥有

世界旅游活动的各种资源和要素,可以开发成为适合现代旅游趋势的各种旅游产品。很少有像中国这样的国家具有如此多样和复杂的旅游资源系统,这一方面是由于中国的国土辽阔,地质复杂,气候多样,另一方面也与中国历史悠久、文明发达有关。资源种类的丰富度和多样性是中国旅游资源的一大重要特征。 ②丰厚性中国旅游资源不仅种类多样,而且每种资源的积淀丰厚,拥有各种规模、年代、形态、规制、品类的资源特征。不论是古代建筑、古城遗址、帝都王陵、禅林道观、园林艺术、民俗风情,还是自然山水风景、海湖河流、山川原野,都多姿多彩,不可胜数,其资源之丰厚足以位于世界各国前列。以花岗岩山景为例,既有节理发育又经风雨剥蚀塑造的,以奇峰怪石、辟天摩地而著称的黄山;也有因断层发育使巨大花岗岩体突兀凌空,以险称绝的华山;还有因花岗岩主峰特性而导致球状分化,由其形成的造型奇异的各种小尺度的风景地貌散见各地。 ③古老性中国是古人类的发源地之一,也是世界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流传至今的宝贵遗产构成了极为珍贵的旅游资源,其中许多资源以历史久远、文化古老、底蕴深厚而著称。古老的华夏文明是中华民族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财富,既有各兄弟民族文化融合的结晶,又吸取了世界各民族文化之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发现的旧石器时代遗址数不胜数,遍及3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云南开远小龙潭的古猿化石分属于森林古猿和腊玛古猿;云南禄丰石灰坝发现的古猿化石,据测定距今有800万年历史。在众多的古人类遗存中,以元谋

中国旅游资源的特点

中国旅游资源的特点:1、丰富多样,种类齐全 2、绚丽多彩,独具特色 3、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紧密结合 4、各大地区的旅游资源形成了区域型的典型主题 旅游业对目的地经济和社会文化的作用: 经济: 1、增加外汇收入,平衡国际收支 2、拓宽货币回笼渠道,促进经济健康运行 3、有助于增加就业机会 4、带动相关经济部门或行业的发展 5、增加政府税收 6、平衡地区经济发展,缩小地区发展差别 社会文化: 1、有助于提高民族素质 2、有助于增进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有利于世界和平 3、有利于促进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发展 4、有利于推动科学技术的交流和发展 5、有助于促进生活环境质量的改善 对目的地的消极影响:经济上,有可能引起物价特别是地价的上涨 环境上,可能造成人口拥拥挤、交通堵塞,加大当地空气、噪声、水 质污染,造成生态系统的破坏 社会文化上:干扰当地人的生活,对当地人的价值观和思想意识留下 潜移默化的影响 旅游市场的构成要素: 1、旅游产品的生产者或供应者 2、旅游产品的使用者或消费者 3、狂热交换的旅游产品 4、价格 入境旅游市场特点:我国国际空日元市场的市场格局转为亚洲国家为主。 停留时间较长,人均天消费量较高 入境旅游市场发展趋势:增长速度明显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旅游外汇增速快于入境旅游人次增速 国内旅游市场特点:1、规模大,发展潜力足 2、短程旅游比重大 3、旅游活动形式以散客为主 4、旅游消费水平低 国内旅游发展趋势:旅游消费水平还会继续提高,旅游的地域分布将向中西部扩展

出境旅游的特点:1、出境旅游规模持续增长 2、因私出境旅游者比例不断增大 3、亚太地区一直是我国居民出境旅游的主要目的地 4、出境旅游消费增长速度快,人均消费支出额大 出境旅游的发展趋势:出境旅游市场将会持续成长,出境旅游人次将会继续增加,而且出境旅游的人员范围和旅游目的地也将会继续扩大

单体调查表

旅游资源单体调查表 表单序号单体名称云台山 行政位置河南省焦作市修武县 资源代码1 F 资源代码2 FA 资源代码3 FAH 地理位置河南省焦作市修武县 性质与特征(单体性质、形态、结构、组成成分的外在表现和内在因素,以及单体生成过程、演化历史、人事影响等主要环境因素) 云台山在远古时代乃是一片汪洋,随着世纪的流逝,地壳的变动,逐渐升起、抬高形成平原。在十几亿年前造山运动时期(奥陶纪和震旦纪),地貌景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燕山期,北部上升,形成高山,南部下降,形成平原。在喜玛拉雅造山运动影响下,又使山区激剧上升,河流迅速下切,形成又深又陡的峡谷。其后,地表、地下水沿裂隙对岩石进行溶蚀,再加上其它风化营力的影响,就造成如今的山、石形态。 旅游区域及进出条件(单体所在地区的具体部位、进出交通、与周边旅游集散地和主要旅游区[点]之间关系)云台山位于河南省焦作市修武县境内,拥有十一大景点,2004年2月13日,云台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为全球首批世界地质公园。 焦作火车站至云台山公交旅游专线(焦作3路公交车的延伸)全长37公里,单程运行时间1小时30分,旅游专线日发四趟(焦作火车站发车时间为:早班06:20、07:20;晚班15:20、15:50),全程票价定为4元。从云台山返程时间为:08:00 、09:00、17:00、17:30。旅游旺季还会根据实际情况增加运行次数。 景区观光巴士 为了保护环境,同时也为了您的安全,云台山实行内部交通管制,所有游客进入景区需要换乘景区绿色观光巴士60元/人。景区内共设有22个乘车点,在游览的过程中,您可以在需要的站点凭票上下车,景区观光巴士上均有随车讲解员,为您提供云台出行的基本情况讲解。

旅游资源评价

旅游资源评价 一、旅游资源及其评价概念 旅游资源:能够吸引顾客产生旅游动机,具有一定旅游功能和价值,可被利用来开展各种旅游活动,并能产生各种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各种自然、人文客体或其他因素。 旅游资源评价:基于开发旅游的目的,依据旅游资源的分类标准和统一的评价体系对旅游资源单体本身进行的评价,从而确定开发的机会与约束。 二、旅游资源评价目的 (1)、确定该旅游资源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的价值和地位 (2)、为新旅游区的开发计划提供依据 (3)、为已开发和部分开发的老旅游区提供改造、扩大的依据 (4)、为国家和地区进行分级规划和管理提供资料和判断的标准 (5)、有助于明确旅游地的性质,拟定未来旅游资源结构和开发 三、旅游资源评价方法 旅游资源评价是一项极其复杂而重要的工作,由于评价的目的、资源的赋存条件、开发导向等不同,可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大体可分为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两大类,在具体应用时则根据情况采用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法比较理想。 1、定性评价 定性评价法使用广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在旅游资源调查的基础上,根据调查者的印象所做的主观评价,多采用定性描述的方法,评价的结果主要与评价者的经验与水平有关,因此也叫做经验评价法。 该方法简单易行,对数据资料和精确度要求不高,但不可避免地存在结论的非精确性和推理过程的相对不确定性。 定性评价法主要有“三三六”评价法和“六字七标准”评价法 (1)卢云亭的三三六评价方法 “三大价值”指旅游资源的历史文化价值、艺术观赏价值、科学考察价值。 “三大效益”指旅游资源开发之后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 “六大开发条件”指旅游资源所在地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景象地域组合条件、旅游环境容量、旅游客源市场、投资能力、施工难易程度等六个方面。 (2)“六”字“七”标准 六字:指美、古、名、特、奇、用。美是指旅游资源给人的美感;古为有悠久的历史;名是具有名声或与名人有关的事物;特指特有的、别处没有的或少见的稀缺资源;奇表示给人新奇之感;用是有应用价值。 七项标准:指对旅游资源所处环境,采用季节性、环境污染状况、与其他旅游资源之间的联系性、可进入性、基础结构、社会经济环境、客源市场等七个方面进行评价。 2 定量评价法 根据一定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模型,以全面系统的方法,将有关旅游资源的各评价因子予以量化,使其结果具有可比性。 较之定性评价,结果更直观准确。但是定量评价难以动态的反映旅游资源的变化,对一些无法量化的因素难以表达,且评价过程较为复杂。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1)单途径单因子评价法:选用某个评价途径的某个指标进行评价的方法即为单途径单因子评价法,这种方法一般多见于对自然旅游资源的评价,特别是对于开展专项旅游活动的评价,如登山、滑雪等尤为适用。 比较有影响的旅游要素的单途径单因子有日本洛克计划研究所的地形适宜性评价;乔

人文旅游的特点

人文旅游的特点: 1.综合性 旅游资源的综合性首先表现为旅游资源多是由不同的要素组成的综合体。如山岳景观是由高耸挺拔的山体与林地、云雾等组成;峡谷景观是由谷地、河水及林地组成;一些气象、天象景观更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如彩虹、夕阳、佛光等,都是阳光光线与一定质量的大气作用的结果。由于这些景观形成因素都有相对不确定性,因此对其开发利用应注意不同因素作用条件的满足。人文旅游资源也具有综合性的特点。如古村落作为一种旅游资源,它是由多种物质或非物质要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概括起来可称为生态、物态、文态、情态要素。生态要素是指影响村落与环境的关系的要素,如风水、地貌、水文条件等;物态要素指村落的建筑物和构筑物体系,如牌楼、民居、宗祠等;文态要素指形成古村落的文化艺术及思想内容,如牌匾、绘画、雕刻等;情态要素指村落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以上四方面在古村落整体景观的形成上缺一不可,某一方面的破坏,可能导致整个景观的破坏。 旅游资源的综合性还表现在旅游资源开发上。由于单一资源的开发往往对旅游者的吸引力有限,在实践过程中,常将不同类型的旅游资源结合起来共同开发,以形成互补优势。如西湖风景区虽然以湖泊为主,但还包括山丘、林地、古建、古桥等一系列资源类型。这些资源类型上虽有所不同,但开发中都应服从于一致的主题,资源类型间达到协调统一。 综合性要求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中都应具备整体的眼光,用联系的方法来看待问题。开发中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进行破坏式开发建设;保护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应从联系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2.地域性 地域性是指旅游资源分布具有一定的地域范围,存在地域差异,带有地方色彩。旅游资源的地域性是由以下方面引起的:首先,由于地域分异因素(纬度、地貌、海陆位置等)的影响,自然环境因素如气候、地貌、水文、动植物出现地域分异,从而导致自然旅游资源出现地域性。如赤道雨林景观、温带大陆内部的荒漠景观、南极的冰原景观等分别出现于不同的地表区域。其次,由于人文景观与自然环境有紧密的联系性,这种联系性在农业社会及其以前的历史时期,甚至表现为强烈的依赖性,自然景观的地域性也导致了人文景观的地域性。如不同民族具有风格各异的文化活动、风俗习惯、村镇民宅等。 地域性是旅游流产生的根本因素。不同地方有不同的自然与文化环境,而旅游者天生有求新、求异的心理需求,这使得旅游者在一定的条

旅游资源单体调查表-完整版

表B.1 (单体序号单体名称)旅游资源单体调查表基本类型:

奇特,此现象在各地是否常见?有较多珍稀物种,或景观奇特,或此类现象在其他地区很少见12?9有少量珍稀物种,或景观突出,或此类现象在其他地区少见8?4有个别珍稀物种,或景观比较突出,或此类现象在其他地区较多见 3?1 如果是个体有多大规模?如果是群体,其结构是否丰满?疏密度怎样?各类现象是否经常发生?独立型单体规模、体量巨大;组合型旅游资源单体结构完美、疏密度 优良级;自然景象和人文活动周期性发生或频率极高 10?8独立型单体规模、体量较大;组合型旅游资源单体结构很和谐、疏密 度良好;自然景象和人文活动周期性发生或频率很高 7?5独立型单体规模、体量中等;组合型旅游资源单体结构和谐、疏密度 较好;自然景象和人文活动周期性发生或频率较咼 4?3独立型单体规模、体量较小;组合型旅游资源单体结构较和谐、疏密 度一般;自然景象和人文活动周期性发生或频率较小 2?1 是否受到自然或人为干扰和破坏,保存是否完整?保持原来形态与结构5?4形态与结构有少量变化,但不明显31形态与结构有明显变化2 形态与结构有重大变化1 在什么范围内有知名度?在什么范围内构成名牌?在世界范围内知名,或构成世界承认的名牌10?8在全国范围内知名,或构成全国性的名牌7?5在本省范围内知名,或构成省内的名牌4?3在本地区范围内知名,或构成本地区名牌2?1 开发旅游后,多少时间可以开发旅游?或可以服务于多少游客?适宜游览的日期每年超过300天,或适宜于所有游客使用和参 与 5?4适宜游览的日期每年超过250天,或适宜于80%左右游客使用 和参与 3 适宜游览的日期超过150天,或适宜于60%左右游客使用和参与2 适宜游览的日期每年超过100天,或适宜于40%左右游客使用 和参与 1 本单体是否受到污染,环境是否安全?有没有采取保护措施使环境安全得到保证?已受到严重污染,或存在严重安全隐患,-5 已受到中度污染,或存在明显安全隐患,-4 已受到轻度污染,或存在一定安全隐患,-3 r r————————已有工程保护措施,环境安全得到保证。3 年月日 本单位得分 级填表人调查日期本单位可能的 等级

中国旅游资源地理概述

第一章中国旅游资源地理概述 1、我国古代最早的区域旅游地理专著是————。 2、我国山地、丘陵、高原、平原、盆地五种基本地貌类型齐全,其中又以————、————和————合占全国国土面积的68%。 3、————是世界上目前发现的最大的峡谷。 4、五岳是指————、————、————、————和————。 5、四大佛教名山是指————、————、————和————。 6、四大道教名山是指————、————、————和————。 7、————作为重要的构景要素之一,有“风景的血脉”之美誉。 8、我国五大淡水湖是————、————、————、————和————。 9、世界最高的大湖是————;我国最大的湖泊是————。 10、我国古代的五大名泉是————、————、————、————和————。 11、我国三大河湖名瀑是————、————和————。 12、————是我国最著名的雾凇奇景。 13、————、————和————被誉为世界三大“活化石”。 14、我国古代著名的三大水利工程是————、————和————。 15、————、————和————是我国规模最大的三处古建筑群。 16、————、————、————和————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名亭”;————、————和————是我国古代的“江南三大名楼”。 “三大名锦”是————、17、我国的“四大名绣”是————、————、————和————; ————和————。 二、名词解释: 1、旅游地理学: 2、旅游资源: 3、生性旅游资源: 4、萌变性旅游资源: 5、主题公园: 三、简答题: 1、在旅游地理的学习过程中,有哪些方法值得采用? 2、旅游资源有哪些分类? 3、我国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4、试分析对比江南园林与北方园林的基本特征和旅游功能。 5、如何认识和处理好我国自然保护区与旅游开发利用的关系?

甘肃人文旅游资源及其特征文本

甘肃人文旅游资源及其特征 刘旭光 内容提要:人文旅游是对特定人类文化的审美与体验,包含着三层含义:首先是对自然景观的人文观照;其次,是对特定时空中的人的生活方式的观照;最后是包含在这种生存方式中的精神因素的体验与感受。由此出发来考察甘肃的人文旅游资源及其特征,陇东、陇中、甘南、河西走廊以及敦煌地区因其独特的地理、人文历史特点而具有了各自不同的特征。 关键词:人文旅游甘肃资源当代价值 一、关于“人文旅游”的构成 如果我们把“人文”两个字,理解为“人类文化”,那么从旅游源源学的角度来说,人文旅游就是对特定人类文化的审美与体验。这里包含着三层含义:首先是对自然景观的人文观照,也就是说,在自然物中去探寻人类自身的发展历史与实践过程;其次,是对特定时空中的人的生活方式的观照,不同的民族有其不同的文化历程与风神情态,甚至是不同的社会形态,这本身构成了对异民族与异社会形态中的人的好奇;最后是包含在这种生存方式——无论是过去的还是现在的——中的精神因素的体验与感受,宗教、道德、审美、艺术等等属于人的精神世界的东西。 这就构成了人文旅游资源的多层次性与多样性。这种多层次性使得以下一些因素必然可以成为旅游资源。一、自然。这个自然并不因为其美而成为旅游资源,而是因为它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痕迹与文化的成果,它可以不美,但它必须饱含意蕴;二、风土人情。这是生活在文化中的人的形态,是地域性的、民族性的,说到底,必须是独特的;三、宗教生活、艺术、历史遗迹、奇特建筑等体现着审美趣味、道德观念、宗教观念与民族性格的物质形态。

以上因素构成了人文旅游资源的基础。让我们从这种基础出发,对甘肃省的人文旅游资源进行一个宏观的分析,从而揭示其人文历史价值及当代旅游价值,并从当代人观游需求的角度对它的资源进行提炼。 二、甘肃人文旅游资源的地理与历史根基 从自然地理学的角度来讲,甘肃省位于我国的西北地区,东西狭长,南北较广,是我国南北跨度最长的一个省,从而也是跨气候带最多的一个省。其东部(通常称为陇东地区)的天水、庆阳与平凉地区,处黄土高原之上,土地肥沃,农业发达,渭河与泾河穿过该地区,气候较为温润。南部为陇南山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也是秦岭与岷山、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的交接地带,是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的分水岭,因此多山而险峻,也是连接四川与陕甘的必经之路,在文化也是也是连接藏汉的中间地带。陇中地区是以兰州为中心,由渭河、洮河、黄河三河谷地为主体的地区,干旱少雨,但却处于中心,北接河西走廊,东连陇东,西通青海。甘肃西南部为青藏高原边缘地区,是一个多民族地区,藏、回、土、东乡、保安等民族聚居于此,此地以高原风光胜,以民族文化胜,佛教和伊斯兰教在此地区有深厚的根基。陇中往北为河西地区,该地区延河西走廊展开,地貌丰富,高原、大山、冰川、草场、大漠、戈壁、绿洲相间而布,此地区因在黄河以西而得名,自古是汉区与西域地区的联结处,也是古丝绸之路的繁华地段。再向北是酒泉与敦煌地区,地处温带荒漠,地貌以沙漠与戈壁,还有绿洲为主。从地理上讲,甘肃省是一个从南向北,从亚热带向温带荒漠逐

中国旅游资源的特点及其特色资源的分布情况

中国旅游资源的特点及其特色资源的分布 情况 https://www.360docs.net/doc/a26720635.html,/z/q109855565.htm 来源:问问网日期:2010年09月19日 标签 编者按:中国国土广袤,历史悠久,民族众多,在漫长的历史中和辽阔的国土上,形成了无比丰厚的旅游资源。在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全国委员会出版的《中国资源》一书中认为,在土地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能源资源、气候资源、森林资源、草地资源、物种资源、海洋资源和旅游资源这中国有十大资源中,中国旅游资源在全球具有明显优势,有巨大吸引力中国旅游资源的特点有四: 中国旅游资源的特点之一—多样性。中国是世界上旅游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资源种类繁多,类型多样,具备各种功能。中国拥有类型多样、富有美感性的、不同尺度的风景地貌景观,这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从海平面以下155米处的吐鲁番盆地的艾丁湖底,到海拨8848.13米的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绝对高差达9003米。中国不仅有纬向地带性的多样气候带变化,还有鲜明的立体气候效应,尤其在横断山脉地区,即所谓“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中国不论南北东西都有繁花似锦的美景,不仅有类型多样的海滨、山地、高原、高纬度地区的避暑胜地,而且还有银装素裹的冰雪世界,以及避寒休闲度假胜地海南岛。多样的风景地貌和多功能的气候资源,为生物界提供了优越的生存栖息环境,使自然景观更加多姿多彩。不论是从旅游资源供给的角度还是从旅游消费的角度看,中国拥有世界旅游活动的各种资源和要素,可以开发成为适合现代旅游趋势的各种旅游产品。很少有像中国这样的国家具有如此多样和复杂的旅游资源系统,这一方面是由于中国的国土辽阔,地质复杂,气候多样,另一方面也与中国历史悠久、文明发达有关。资源种类的丰富度和多样性是中国旅游资源的一大重要特征 中国旅游资源的特点之二—丰厚性。中国旅游资源不仅种类多样,而且每种资源的积淀丰厚,拥有各种规模、年代、形态、规制、品类的资源特征。不论是古代建筑、古城遗址、帝都王陵、禅林道观、园林艺术、民俗风情,还是自然山水风景、海湖河流、山川原野,都多姿多彩,不可胜数,其资源之丰厚足以位于世界各国前列。以花岗岩山景为例,既有节理发育又经风雨剥蚀塑造的,以奇峰怪石、辟天摩地而著称的黄山;也有因断层发育使巨大花岗岩体突兀凌空,以险称绝的华山;还有因花岗岩主峰特性而导致球状分化,由其形成的造型奇异的各种小尺度的风景地貌散见各地。 中国旅游资源的特点之三—古老性。中国是古人类的发源地之一,也是世界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流传至今的宝贵遗产构成了极为珍贵的旅游资源,其中许多资源以历史久远、文化古老、底蕴深厚而著称。古老的华夏文明是中华民族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财富,既有各兄弟民族文化融合的结晶,又吸取了世界各民族文化之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发现的旧石器时代遗址数不胜数,遍及3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云南开远小龙潭的古猿化石分属于森林古猿和腊玛古猿;云南禄丰石灰坝发现的古猿化石,据测定距今有800万年历史。在众多的古人类遗存中,以元谋人历史最早(距今170万年),周口店龙骨山的古人类遗物最丰富,龙潭洞猿人化石的一具头盖骨最完整。中国旅游资源的古老性还表现在,远在数千年之前,中国的先人就开发和发明了一系列的工艺艺术、宏大建筑,在世界文明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章。仰韶文化、半坡遗址、安阳殷墟、咸阳秦城、京杭运河、万里长城、秦兵马俑坑等,无不以古称胜。 中国旅游资源的特点之四—奇特性。中国拥有数不尽的特有旅游资源。在自然奇观方面,有一年一度的大理蝴蝶泉的蝴蝶盛会,洱源的万鸟朝山的鸟吊山奇景,能发出不同音符鸣叫的峨眉弹琴蛙,每届中秋的钱塘大潮,西藏高原上的周期性的水热爆炸泉,吉林松花江边的雾淞等。人文方面的奇景更是丰富多彩,秦始皇陵兵马俑坑和铜车马被誉为世界第八奇迹,已建成的兵马俑博物馆每年吸引上百万游人。长沙马王堆汉墓的完整女尸和大量帛书,江陵凤凰山汉墓保存完好的男尸,满城陵山汉墓的金缕玉衣,丝绸之路上的楼兰古城和众多古迹,徐州的汉墓,这些墓葬地和出土文物珍品成了吸引旅游者回溯历史的最佳场所。

旅游资源的特点

旅游资源的特点: ①多样性②吸引力的定向性③垄断性④易损性⑤可创新性 旅游业的特点:1综合性产业2劳动密集型的服务型产业3。政策性较强的产业4。脆弱性产业。旅游活动的要素 1.旅游活动内容的构成要素 2.旅游活动体系的构成要素 影响旅游者选择旅行方式的因素:1.旅行目的(消遣型,因公差旅型和因私事物型三大类型)。2.运输价格 3.旅行距离4.旅行偏好和经验 旅游企业的类型1。直接旅游企业2间接旅游企业。 旅游景点的类型 1.按照旅游景点的设立性质,可将其划分为商业性旅游景点和公益性旅游景点。 ①商业性旅游景点是投资者完全出于营利目的而建造和经营的旅游景点,因而这类旅游景点纯属企业性质,②公益性旅游景点是指政府和社会团体出于社会公益目的而建造和营理的旅游景点。2.按照旅游景点所依赖的吸引因素的成因可 将其划分为自然旅游景点和人造(人文) 旅游景点。3.按照旅游景点所含内容 的复杂程度,可将划分为单一型旅游景 点和复合型旅游景点。4.按照旅游景 点的内容或表现形式,可将划分为①古 代遗迹②历史建筑③博物馆④美术馆 ⑤公园和花园⑥野生动物园区⑦主题 公园⑧早期产业旧址5.按照旅游景点 的质量等级进行类别划分 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划分生理, 安全,爱的,受尊重,自我实现需要 旅游动机的基本类型①身体方 面的动机②文化方面的动机③人际方 面的动机④地位和声望方面的动机⑤ 购物方面的动机,其中最主要的三种心 理类型,依赖性②冒险性③中间型 游资源分类;(根据内容性)1。 自然旅游资源2。人文旅游资源3社 会旅游资源(根据本身再生性)1。 可在生性,不可再生性旅游资源(根 据存在状态)现实的,潜在的旅游资 源(根据品位或级别)世界级,国家 级,省级,市(县)级旅游资源 旅游业的构成:三大支柱”①旅行 社②交通客运③住宿㈡“五大部门①旅 行社②交通客运③住宿④旅游景点⑤ 旅游管理组织㈢我国旅游业的基本构 成:①交通运输②旅游景点③住宿服务 ④餐饮服务⑤旅游纪念品/用品零售部 门⑥娱乐服务⑦旅行社⑧旅游行政机 构和旅游行业组织。 消遣性旅游者:①人数多,比重大 ②出游活动的季节性强③拥有较大程 度的选择自由④对价敏感.因公差旅型 旅游者(1)出游频率高(2)出游活动无季 节性(3)出行活动的自由度小(4)消费水 平高(5)价格敏感度低 旅游交通的主要旅行方式: 汽 车,航空,铁路,轮船※我国国际旅 游局1982年8 目前世界旅游组织有将近500个成 1841 年7月5日托马斯·库克利用包 租火车的方式,这次旅游活动的参加者 多达570人,目的是参加禁酒大会.与 1841年的活动相比1845年的商业性尝 试的组织特点:1.商业性 2.长途过夜 3. 编写指南 4.导游服务. 旅游的影响:经济影响,社会文 化影响,环境影响.

旅游资源单体调查表-完整版

表B.1 (单体序号单体名称)旅游资源单体调查表 基本类型: 代号;其他代号:①;② 行政位置 地理位置东经°ˊ″,北纬°ˊ″ 性质与特征(单体性质、形态、结构、组成成分的外在表现和内在因素,以及单体生成过程、演化历史、人事影响等主要环境因素) 旅游区域及进出条件(单体所在地区的具体部位、进出交通、与周边旅游集散地和主要旅游区[点]之间关系): 保护与开发现状(单体保存现状、保护措施、开发情况): 共有因子评价问答(你认为本单体属于下列评价项目中的哪个档次,应该得多少分数,在最后的一列内写上分数) 评价项目档次本档次规 定得分 你认为应 得的分 单体为游客提供的观赏价值,或游憩价值,或使用价值如何?全部或其中一项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游憩价值、使用价值。 30~22 全部或其中一项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游憩价值、使用价值。 21~13 全部或其中一项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游憩价值、使用价值。 12~6 全部或其中一项具有一般观赏价值、游憩价值、使用价值。5~1 单体蕴含的历史价值,或文化价值,或科学价值,或艺术价值如何?同时或其中一项具有世界意义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科学价 值、艺术价值 25~20同时或其中一项具有全国意义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科学价 值、艺术价值 19~13同时或其中一项具有省级意义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科学价 值、艺术价值 12~6历史价值、或文化价值、或科学价值,或艺术价值具有地区意义5~1 物种是否珍稀,景观是否有大量珍稀物种,或景观异常奇特,或此类现象在其他地区罕 见 15~13

奇特,此现象在各地是否常见?有较多珍稀物种,或景观奇特,或此类现象在其他地区很少见12~9有少量珍稀物种,或景观突出,或此类现象在其他地区少见8~4有个别珍稀物种,或景观比较突出,或此类现象在其他地区较 多见 3~1 如果是个体有多大规模?如果是群体,其结构是否丰满?疏密度怎样?各类现象是否经常发生?独立型单体规模、体量巨大;组合型旅游资源单体结构完美、 疏密度优良级;自然景象和人文活动周期性发生或频率极高 10~8独立型单体规模、体量较大;组合型旅游资源单体结构很和谐、 疏密度良好;自然景象和人文活动周期性发生或频率很高 7~5独立型单体规模、体量中等;组合型旅游资源单体结构和谐、 疏密度较好;自然景象和人文活动周期性发生或频率较高 4~3独立型单体规模、体量较小;组合型旅游资源单体结构较和谐、 疏密度一般;自然景象和人文活动周期性发生或频率较小 2~1 是否受到自然或人为干扰和破坏,保存是否完整?保持原来形态与结构5~4形态与结构有少量变化,但不明显3 形态与结构有明显变化2 形态与结构有重大变化1 在什么范围内有知名度?在什么范围内构成名牌?在世界范围内知名,或构成世界承认的名牌10~8在全国范围内知名,或构成全国性的名牌7~5在本省范围内知名,或构成省内的名牌4~3在本地区范围内知名,或构成本地区名牌2~1 开发旅游后,多少时间可以开发旅游?或可以服务于多少游客?适宜游览的日期每年超过300天,或适宜于所有游客使用和参 与 5~4适宜游览的日期每年超过250天,或适宜于80%左右游客使用 和参与 3 适宜游览的日期超过150天,或适宜于60%左右游客使用和参 与 2 适宜游览的日期每年超过100天,或适宜于40%左右游客使用 和参与 1 本单体是否受到污染,环境是否安全?有没有采取保护措施使环境安全得到保证?已受到严重污染,或存在严重安全隐患,-5已受到中度污染,或存在明显安全隐患,-4已受到轻度污染,或存在一定安全隐患,-3已有工程保护措施,环境安全得到保证。3 本单位得分本单位可能 的等级 级填表人调查日期年月日

中国旅游业竞争状况分析

中国旅游业竞争状况分析 2010-11-30 文章来源:中国经济信息网 视力保护色:【大中小】【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一、旅游业运营状况 根据国家旅游局统计,2007年,48747家旅游企事业单位年营业收入达4042.36 亿元,向国家上缴营业税158.03亿元。 二、旅行社业运营状况 (一)运营绩效 2007年,全国18943家旅行社(仅限填报的有效数据统计,其中国际社1797家,国内社 17146 家。)共实现营业收入1639.30亿元,同比增长16.18%,毛利润总额106.86亿元,毛利率为6.52%,净利润总额10.81亿元,净利率为0.66%;旅游业务营业收入1585.52 亿元,同比增长 15.99%,旅游业务毛利润为 94.59 亿元,旅游业务毛利率为5.97%;实缴税金为10.97亿元,同比增长10.84%;外汇结汇13.10亿美元,同比增长25.61%;全年促销费支出5.75亿元,同比增长 2.09%。 2007年全国旅行社入境旅游业务营业收入为265.52亿元,同比增长6.67%,占全国旅行社旅游业务营业收入总量的16.75%;入境旅游业务毛利润为19.09亿元,同比减少9.91%,占全国旅行社旅游业务毛利润总额的20.18%。 2007年全国旅行社国内旅游业务营业收入1009.01亿元,同比增长17.86%,占全国旅行社旅游业务营业收入总量的63.64%;国内旅游业务毛利润为60.11亿元,同比增长19.65%,占全国旅行社旅游业务毛利润总额的63.55%。 2007年全国旅行社出境旅游业务营业收入310.99亿元,同比增长19.13%,占全国旅行社旅游业务营业收入总量的19.61%;出境旅游业务毛利润为15.39亿元,同比增长16.96%,占全国旅行社旅游业务毛利润总额的16.27%。 (二)运营管理 1.产业链整合力度加大 旅行社为寻求生存空间,不断加大产业链整合力度。中国旅行社数量以几何式增长,但是始终未能建立起符合市场规律的行业结构和行业生态,没有形成不可或缺的批零体系,不能适应中国旅游市场蓬勃发展的需要。近年来,旅行社的生存空间在不断被收缩,有被逐渐边缘化的趋势。为了改变旅行社业务单一、利润微薄、风险较大的不利局面,不少旅行社借助于自身掌握的客源优势和对游客需求的了解,不断向旅游产业链的上下游拓展,介入旅游交通运营、饭店经营、景区开发管理等已成为一些旅行社整合旅游资源、实现集团化发展的既定战略。2007年,中青旅开始了一场旅游产业链的整合战:

中国旅游资源的总体特点

中国旅游资源的总体特点 一、旅游资源为中国十大资源之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环境与资源保护全国委员会出版的《中国资源》一书指出,中国有十大资源即土地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能源资源、气候资源、森林资源、草地资源、物种资源、海洋资源和旅游资源。报告认为,中国旅游资源在全球具有明显优势,有巨大吸引力。中国国土广袤,山川锦绣,历史悠久,民族众多,在漫长的历史中和辽阔的国土上,形成了无比丰厚的旅游资源,为中国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雄厚的潜力。 二、中国旅游资源四大特征 1.多样性中国是世界上旅游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资源种类繁多,类型多样,具备各种功能。中国拥有类型多样、富有美感性的、不同尺度的风景地貌景观,这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从海平面以下155米处的吐鲁番盆地的艾丁湖底,到海拨8848.13米的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绝对高差达9003米。中国不仅有纬向地带性的多样气候带变化,还有鲜明的立体气候效应,尤其在横断山脉地区,即所谓“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中国不论南北东西都有繁花似锦的美景,不仅有类型多样的海滨、山地、高原、高纬度地区的避暑胜地,而且还有银装素裹的冰雪世界,以及避寒休闲度假胜地海南岛。多样的风景地貌和多功能的气候资源,为生物界提供了优越的生存栖息环境,使自然景观更加多姿多彩。 不论是从旅游资源供给的角度还是从旅游消费的角度看,中国拥有世界旅游活动的各种资源和要素,可以开发成为适合现代旅游趋势的各种旅游产品。很少有像中国这样的国家具有如此多样和复杂的旅游资源系统,这一方面是由于中国的国土辽阔,地质复杂,气候多样,另一方面也与中国历史悠久、文明发达有关。资源种类的丰富度和多样性是中国旅游资源的一大重要特征。 2.丰厚性中国旅游资源不仅种类多样,而且每种资源的积淀丰厚,拥有各种规模、年代、形态、规制、品类的资源特征。不论是古代建筑、古城遗址、帝都王陵、禅林道观、园林艺术、民俗风情,还是自然山水风景、海湖河流、山川原野,都多姿多彩,不可胜数,其资源之丰厚足以位于世界各国前列。以花岗岩山景为例,既有节理发育又经风雨剥蚀塑造的,以奇峰怪石、辟天摩地而著称的黄山;也有因断层发育使巨大花岗岩体突兀凌空,以险称绝的华山;还有因花岗岩主峰特性而导致球状分化,由其形成的造型奇异的各种小尺度的风景地貌散见各地。 3.古老性中国是古人类的发源地之一,也是世界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流传至今的宝贵遗产构成了极为珍贵的旅游资源,其中许多资源以历史久远、文化古老、底蕴深厚而著称。古老的华夏文明是中华民族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财富,既有各兄弟民族文化融合的结晶,又吸取了世界各民族文化之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发现的旧石器时代遗址数不胜数,遍及3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云南开远小龙潭的古猿化石分属于森林古猿和腊玛古猿;云南禄丰石灰坝发现的古猿化石,据测定距今有800万年历史。在众多的古人类遗存中,以元谋人历史最早(距今170万年),周口店龙骨山的古人类遗物最丰富,龙潭洞猿人化石的一具头盖骨最完整。中国旅游资源的古老性还表现在,远在数千年之前,中国的先人就开发和发明了一系列的工艺艺术、宏大建筑,在世界文明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章。仰韶文化、半坡遗址、安阳殷墟、咸阳秦城、京杭运河、万里长城、秦兵马俑坑等,无不以古称胜。 4.奇特性中国拥有数不尽的特有旅游资源。在自然奇观方面,有一年一度的大理蝴蝶泉的蝴蝶盛会,洱源的万鸟朝山的鸟吊山奇景,能发出不同音符鸣叫的峨眉弹琴蛙,每届中秋的钱塘大潮,西藏高原上的周期性的水热爆炸泉,吉林松花江边的雾淞等。人文方面的奇景更是丰富多彩,秦始皇陵兵马俑坑和铜车马被誉为世界第八奇迹,已建成的兵马俑博物馆每年吸引上百万游人。长沙马王堆汉墓的完整女尸和大量帛书,江陵凤凰山汉墓保存完好的男尸,满城陵山汉墓的金缕玉衣,丝绸之路上的楼兰古城和众多古迹,徐州的汉墓,这些墓葬地和出土文物珍品成了吸引旅游者回溯历史的最佳场所。 敦煌莫高窟被公认为世界艺术宝库。雄踞凌云山,俯视三江的乐山大佛,坐像高71米,体宽28米,实属世界上最大的石像。 (来源:中国旅游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