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统一与变化、比例与尺度

合集下载

产品设计笔记

产品设计笔记

专业设计综合一、产品设计要则一产品设计创新1、以人为本、求新求美的“需求-美学性”原理2、注重价值、经济实用的“经济-价值性”原理3、科技先导、实施转化的“科技-人性化”原理4、关注生态持续发展的“环境-社会性”原理二设计以人为本1、需求的五个基本层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2、在社会生产力达到了一定的高度,产品的功能性大致相当的情况下,产品所附加的精神价值就成了设计是否成功一个重要的评价标准3、在开始进行创意设计前应充分了解用户,包括用户的年龄层次、文化背景、审美情趣、时代概念、心理需求等,并且应充分了解用户的使用环境,以便设计出的产品能够真正融入到用户的生活和使用环境中;其次,思考对造型、色彩、材质等产品构成要素对目标用户的心理影响4、设计同样需要对许多弱势群体加以关怀与重视5、设计师为人的设计,人士设计的出发点和根本目的,设计师只有用心去关注人、关注人性,才能以他的设计去打动人三产品功能1、功能创新的原理:功能的延伸、功能的放大、功能组合、变换功能目标、功能开发四产品形态1、产品形态创新原理✓把握产品本质功能,合理规划产品的内外结构,在此基础上寻求有说服力的产品形态表现方式✓产品形态必须满足基本的美学法则:变化统一,既有变化,又整体协调✓将产品的形态创造作为一个生命体加以表现,是实现产品形态创新的捷径2、产品的形态类别:具象形态、模拟形态、象征形态、抽象形态二、产品设计思维与方法一设计思维的模式1、仿生型✓仿生是一种最古老、生命力最强的设计思想✓仿生型设计思想是排斥重复自然的创造性设计思想2、继承型✓继承型设计思想不同于“复古主义”,后者明显的是保守、复旧的同义词✓继承型强调批判、扬弃、跟进、推陈出新的成分,反对照搬陈旧的,主张推出时代的和民族的设计风格3、变革型✓变革型设计思想有显着的反传统性,往往指向与传统截然相反的方向,具有独特的新颖性以及不稳定性二辐散思维与辐合思维1、辐散思维又称发散思维、求异思维,具有开放性和开拓性✓突破常规、多想开拓✓举一反三、触类旁通2、辐合思维是单向展开的思维,又称求同思维、集中思维✓核心是选择✓往往按照“发散-集中-再发散-再集中”的互相转化方式进行3、创造性思维✓凡是具有合理性,又有与他人不同风格的解决问题的方案就是创新三、产品设计开发程序一产品开发八大特征1、产品开发是企业发展战略的需要2、产品开发是一个信息选择、加工、转化的过程3、产品开发带有冒险的同时,具有可观的回报4、产品开发成功的前提在于把握机遇5、产品开发的精神在于创新6、产品开发的动力在于团队合作7、产品开发的中心是用户,用户利益最大化是评判产品的标准8、产品开发的结果是新产品的问世,其研制过程的重点不在产品实体,而在产品以外的各种要素的研究认识二采用“S-E-T”产品策略宏观识别产品机遇1、成功识别产品机会缺口是艺术与设计结合,它要求不断对社会趋势、经济动力和先进技术三个主要方面的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即Society社会-Economic经济-Technology技术三产品设计程序1、产品设计包括设计准备阶段、设计初步阶段、设计深入阶段、设计完善阶段、设计完成阶段五个阶段2、设计准备阶段✓主要目标:接受设计任务、领会设计意图、明确设计目的、确定设计方向✓调研是有效把握设计需求的一条重要途径✧同类产品市场销售情况、流行情况以及市场对新产品的要求✧现有产品存在的内在与外在质量问题✧不同年龄层次、不同地区消费者的购买力,以及对产品形态的喜好程度✧竞争对手的产品策略和设计方向,如产品的规格品种、质量目标、价格策略、技术升级、售后服务等等✧国内外的相关期刊资料上,对同类产品的报道,包括产品的最新发展动向、相关厂家生产销售情况以及使用者对产品的期望,等等3、设计初步阶段✓针对产品概念,收集关于解决问题的资料,并对资料进行系统地整理、消化、吸收✓资料:关于使用者的资料;关于使用环境的资料;关于人体工程学的资料;关于使用者动机、需求、价值观的资料;有关设计使用功能资料;有关设计物机械装置的资料;有关设计物材料的资料;相关的技术资料;市场竞争的资料;其它有关资料✓设计草图:记录草图和思考草图4、设计深入阶段✓围绕“创新”的目的进行,按照一收一放、再收再放的方式深入发展5、设计完善阶段✓产品的适用性:产品与人的统一✓产品的时代性:产品与环境的统一✓产品的科学性:技术与艺术的统一、感性和理性统一、物质功能与精神功能协调✓产品的艺术性:依据美学法则处理产品各要素的整体统一✓产品的经济性:经济性综合统一,低消耗、高质量、低成本、多功能6、设计完成阶段✓主要工作:将设计转变为具体的工程尺寸图纸,将定性分析转变为定量分析✓工程尺寸图纸:正投影法绘制的产品主视图、俯视图、左视图或右视图等✓报告书:设计任务简介、设计进度规划表、产品的综合调查以及产品的市场分析、功能分析、使用分析、材料与结构分析、设计定位、设计构思和方案的展开、方案的确定、综合评价等四产品设计的典型程序1、从产品入手开展重新设计2、立足需求的新产品开发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法: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定义问题究竟是什么-概念设计提出构思、发展变化-评价提出限定、筛选构思、系统研究-设计继续发展与创造、形成模型-评估发展结果的评估-制造指导品质及经济的转化-推入市场价值的回收四、产品功能设计原理一功能系统分析包括功能定义、功能整理和功能计算等内容,前两者定性、后者定量二功能系统分析的作用1、功能系统分析的作用:明确用户的功能要求、转向对功能的研究分析产品所有的功能系统而非结构系统三功能定义1、目的:明确解释产品本质,明确用户要求的功能,便于确定功能结构,便于进行功能评价,便于设计创新、开阔新思路2、对象:产品的总体、产品的各有关零部件3、步骤:明确产品目的基本需求-明确产品整体功能最基本功能-逐级为产品的各构成要素明确功能定义-找出受使用条件、使用时间、使用环境等限制而派生的次要功能4、功能定义要求:简明准确、便于测定名词量化、适当抽象动词抽象、一一对应和系统全面四功能整理1、目的:明确功能类别、确认必要功能、掌握功能区域、完善功能定义、明确设计构思2、逻辑体系:作为目的的功能称为上位功能,作为手段的功能称为下位功能3、方法:FAST法功能分析系统技术,绘制功能系统图五功能计量1、首先应按照使用者的功能要求,确定对象总体功能的数量标准,并测算其现有功能量,然后按功能系统图的层次,依次确定各级分功能、子功能的数量标准五、产品形态设计原理一产品形态设计的重要因素1、产品功能与形态结构:合理性、宜人性,均衡、稳定、秩序、轻巧等2、单元形态:协调和统一3、尺度比例:以人的生理及心理需求为出发点,以数理逻辑理论为依据4、材料选择:为产品形态的多方案设计提供各种可行性的依据5、表面处理:进一步提高产品功能、提高产品质量的重要途径6、信息采集二产品形态设计的基本原理1、极限原理✓可以通过增加或减少产品组件到一定极限来改变产品的使用特性和形态结构;可以通过产品内部结构的变化来改变产品的形态✓产品的极限状态:形态方面的曲直、厚薄、粗细、长短、高低;体量方面的轻重、大小;功能方面的多少、运动距离、速度快慢、自动化程度的高低等2、反向原理:逆向思维3、转换原理:联想、借鉴、类比、模拟等手段4、综合原理:主题附加、异类综合、同类综合、重新综合三产品形态的创造法则1、变化与统一2、对称与均衡:视觉与心理上的完美、宁静、和谐之感✓形式:对称平衡、散射平衡、费对称平衡3、比例与尺度✓几何分析法:产品的整体,特别是外轮廓以及内部各主要分割线的控制点,凡符合或接近圆、正三角形、正方形等具有确定比率的简单几何图形,就可能产生和谐统一的效果✓相似形求得和谐统一:周边长比为1:、1:、1:的长方形等✓黄金分割:1:,其连续性构成一种有规律有节奏的动态均衡4、对比与协调:体量、形状、线条、虚实、方向、肌理与质感、色彩✓形状:用光滑曲面连接曲面与平面、曲面与曲面;当球体或者柱体与长方体相连接时,沿其切线或者对称地连接;用神色材料、色带或者凹槽将它们分离开✓肌理、质感:宜人性、准确地反应产品本身的特征、真实地反映材料本身的特性、必须使加工工艺方便✓色彩:某种颜色与中性色对比;灰色系列对比;局部点缀5、节奏与韵律✓节奏:条理性、重复性、连续性✓韵律:连续、渐变、起伏、交错6、普遍法则✓形体组合:堆砌、接触、连续、渐变、贴加、镶嵌、贯穿✓形体与空间的组合:贴合凸起、内含凹下✓形体的过渡:密切、自然、协调四产品形态符号的组织构成特征1、一个对象越隐含有秩序,越容易被识别,也就越容易引起愉悦,产品越具有秩序,看起来就越显得简洁而完美2、产品形态秩序的分类✓同一形态符号或相似形态符号的反复出现✓形态之间相互关系的呼应,使形态更为整体、有机✓功能与形式的和目的性,形态体现功能的内在逻辑✓产品形态呼应以往经验,通过已经获得的经验帮助理解现在的变化五产品形态符号主题1、产品“工具性”主题✓词汇:功能性、功效性、高效性、未来性、科技性、安全性;有逻辑的、有力量的、有速度的、兼顾的、耐用的、实用的、精密的;简洁的、规则的、几何的、单一的、有机的、明确的、和谐的;硬的、结实的、弹性的、张力的、棱角的;单调的、乏味的、冷冰冰的、刻板的、无生气的、机械的、粗糙的2、产品“人性化”主题✓宜人、舒适、温馨的特点✓满足人对尊严、地位、身家、个性的需要✓对趣味的诠释遵循快乐原则,营造充满乐趣的轻松氛围✓词汇:关爱人的、宜人的、让人亲近的、熟悉的、温暖的、温馨的、柔软的;包容的、包围的、体贴的、受到保护的、舒适的、适度的、适合的;有生命力的、活力的、现代的、理想的、未知的;科学的、理性的、革命的、鲜艳的、响亮的、让人注目的;独特的、反叛的、与众不同的、青春的、活力的、冲动的;变化的、不稳定的、无规律的、不成熟的、短暂的、易遗忘的3、产品“文化性”主题4、产品“社会意义”主题✓产品包装,模块化设计,可拆卸、可回收5、产品“营销战略”主题✓品牌含义的6个层次:属性、利益、价值、文化、个性、用户✓品牌战略在产品设计中体现之一是PI,即产品识别✧基本内容:理念指导、整体风格和经典局部六、产品设计商品化一设计与市场推广1、产品的生命周期✓影响因素:新色系、新功能、新型号等✓阶段:推介、成长、成熟、保和、衰退2、市场增长与份额矩阵✓现金牛Cash Cow:带来一些较容易和惯性的收入,低增长率、高份额✓问题儿童Problem Child:机构中较难取舍的一些高增长产品,高增长率、低份额✓狗Dog:低增长率、低份额✓明星Star:高增长率、高份额✓策略性产品:主要来自于“问题儿童”区域,应尽量将这类产品转移至“明星”区域继而转移至“现金牛”区域✓辅助性产品:在“狗”区域,应把产品提升至“明星”区域或主动中断其生命周期3、设计管理策略✓重心:沟通,使管理层与设计师之间有着共通的目标,可借设计管理使设计成为企业内的重要资源✓动机:开创新产品和市场✓SONY的SAB方程式✧S:星,新纪元的设计✧A:能力和认知度,以全球性市场为目标,以搞应用效能和广泛的市场为基础,占市场的首位✧B:商业,利润的来源二设计行业背景1、知识经济的特点✓科学和技术研究开发日益成为知识经济的重要基础✓信息与通讯处于中心地位✓服务也成为重要角色✓人力的素质是知识经济的先决条件✓设计产业必须重视穿心和经验的积累和升华;知识和经验并重,紧跟时代变化;重视信息管理,捕捉各种趋势;重视人才,个人与集体共同发展2、设计行业的服务特征✓设计服务的无形性✓设计服务的参与性✓设计服务的差异性✓设计服务品质:可靠性、及时性、可信性、同理性、有形性3、设计行业的公司文化✓追求品质第一,顾客满意没有好的设计就没有好的市场,没有好的市场反应就称不上好的设计✓建立公司内部创新机制✓健全以人为本的管理制度✓建立知识管理、信息管理体制4、设计行业的行销程序和策略✓一般程序:状况分析-建立目标-服务市场策略-决定预算-行销方案服务、定价、渠道、推广、其它-效绩评估✧建立行销目标的三大策略:顾客导向、竞争导向、形象导向,长用到市场细分与定位的行销观念✧推广策略:广告、公共报道、人员推销、促销。

园林艺术及设计原理 第六章 园林形式构图原理

园林艺术及设计原理 第六章  园林形式构图原理
1、主体升高
用基坐把主景抬高,在竖向上突出主景;
2、运用轴线和风景视线焦点; 3、运用动势向心 4、面向朝阳
上述几种突出主景的方法往往不是单独处理,常常是 几种方法的综合运用。
此外,还有色彩、体量、形态、质地等也都具有强调 主景的作用。
凡尔赛宫拉通娜泉池及壮观的中轴
东北农业大学校园
构图重心
可借山峰、宝塔、大树等。
(4)俯借:是指俯视可借看的景物。
(5)应时而借:是指利用一年四季的自然季相变化景色
和朝夕景象而言。就植物四季变化而言, 有春借桃柳、夏借塘荷、秋借红叶、冬借冰雪。
(6)映借(镜借):是在室中设镜,通过大面积
的镜面将室外景色借进室内。 此外,平静的水面也可映出一份天地来。
第一步:首先确定思想主题。 第二步:考虑园林的主景。主景是核心,是重点,要有艺术
感染力,要体现园林的主题; 第三步:位置安排。一般全园的主景常设在全园的平面构图
中心和立面构图中心。平面与立面构图中心可以 合二为一,也可以分开。 第四部:考虑配景。配景起衬托主景的作用,处于从属地位 。
突出主景的方法:
• 规则式园林主景常设在几何重心(有对称性); • 自然式园林则把主景设在自然重心(不对称,但
均衡)上。
英国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法国
三、对比与谐调
• 对比:组成整体的要素之间在同一性质上彼此的 个性强而共性弱;
• 谐调:组成整体的要素之间在同一性质上彼此的 个性弱而共性强。
• 对比是为了取得变化,谐调是为了达到统一;
园林形式构图中对比与谐调运用主要方法:
1、形 状对比7、色 彩对比源自2、体 量对比对比与 谐调
3、方 向对比
4、开 合对比
6、虚 实对比

陶瓷造型

陶瓷造型

一、陶瓷造型指从陶瓷工艺美术的角度出发,根据生活的各种需求,利用不同的陶瓷工艺材料,采用相应的工艺技术,设计和制作有一定审美价值的陶瓷器皿样式。

陶瓷造型的名称根据陶瓷造型的基本样式,目前较多见的器皿造型大致分为几大类:碗、盘、杯、碟、壶、瓶、罐、缸、坛、锅、盆、钵、盅、盒、洗、盂等。

造型的名称来源大约有7个:1、模仿自然界某种形状得名:冬瓜壶、竹节壶、扁柿壶、玉米壶、石榴壶、葫芦瓶等。

2、造型样式受其他工艺造型的影响,或生活中某种器物的造型样式类似得名:花觚、琮式瓶、锥把瓶、纸锤瓶、腰鼓瓶、鱼篓罐、斗笠碗等。

3、以造型样式形体变化的特点的名:扁瓶、六方瓶、折方瓶、窝式碗、折边盘等。

4、因造型构件特征得名:鸡头壶、双鱼耳瓶、蒜头瓶、象耳瓶、四系瓶等。

5、造型本身特征不明显,用较固定的装饰纹内容命名:冰纹梅花罐、鱼藻罐等。

6、根据容量大小,但造型样式没大变化,仍用原由名称:四合壶、五合壶、三大碗等。

7、有些造型是结合具体的使用要求而得名:鱼盘、奶杯、汁斗等。

二、陶瓷造型与生活的关系1、陶瓷造型产生于使用要求●劳动创造了人,也创造了人类的物质文化。

●早在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在和大自然作斗争中,发明了制陶技术。

2、原始社会的陶器是当时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器具。

由于原始社会农业的发展,使人们开始过着比较稳定的定居生活。

农产品需要有储存的容器和饮煮的用具。

种子的保存更需要合适的器皿。

于是根据不同的要求创造出不同的陶瓷造型。

A、汲器造型特点:底部尖圆,上大下小。

仰韶文化的小口尖底瓶;大汶口文化的背水壶等。

B、炊器现代生活中炉灶和锅的祖先。

底部有三足的是可以支烧的鼎、鬲、甑(Zeng)、甗(yan)、灶,也就是今天的炉灶;大器皿可盛煮食物的如:罐、釜等。

C、饮器商周时期,酿酒业的发生发展,出现了青铜工艺,青铜器有许多酒具造型。

D、茶具农业技术的发展,茶的种植和推广,使饮茶盛行,也就产生了许多茶具。

明清两代饮茶习尚更为普遍,方式也有变化。

形式美法则的特点

形式美法则的特点

形式美的法则是人类在创造美的形式、美的过程中对美的形式规律的经验总结和抽象概括。

主要包括:1.单纯齐一:是最简单的形式美。

在设计作品中,单纯是指在形式中见不到明显的差异和对立的因素,如单一的色调、简洁的形象等;齐一是一种整齐划一的美,即以特定的形态组成一个单元,再将这一单元形态按照一个统一规律进行反复、重复,这种重复性往往能够体现一定的节奏感、秩序感和条理感。

2.对称均衡:对称是形式美的核心。

对称是指整体的各部分按照实际的或假想的对称轴或对称点两侧所形成的等形、等量的对应关系。

对称具有稳定和统一的美感。

3.对比和谐:对比就是使对象的一些可比成分的对立特征更加明显、更加强烈。

视觉的可比因素很多,如大小、曲直、明暗、色调、疏密、虚实等,都可以形成对比。

和谐是各个部分或因素之间的相互协调,是可比因素之间存在的某种共性,也就是同一性、近似性或调和关系。

4.比例尺度:比例是部分与部分或部分与全体之间的数量关系,是精确详密的比率概念。

节奏的律:节奏本来是表示时间上有秩序地连续重现。

在视觉设计中,它指一些形态要素在空间上有条理地反复、交替或排列,使人在视觉上感受到动态的连续性。

5.变化统一:变化和统一是一种使用相当普遍的基础法则,是形式美法则的高级形式,又称多样统一。

事物本来就是丰富多彩而又富有变化的统一整体,变化统一体现了生活、自然界中对立统一的规律。

“变化"或“多样"体现了各个事物的个性的干差万别,“统一"体现了各个事物的共性或整体联系。

它也是客观事物本身所具有的特性。

多样统一要求设计师在综合设计时把多种相关的因素有机地组合在一起,既不杂乱,又不不单调。

多样统一使人感到既丰富又单纯,既活泼又有秩序。

这一基本法则包含了对称、均衡、对比、调和、节奏、比例等因素。

园林艺术构图法则

园林艺术构图法则

5.体量对比 苏州园林假山上亭子体量很小,显得山势雄伟, 假山周围树木不能太大,以免使假山显得矮小。 苏州河-昆明湖 6.色彩对比 红-绿,黄-紫,蓝-橙 为对比色。 皇家园林建筑红色宫墙-绿树 7.质感对比 不同材料之间质感能形成对比。 8.明暗对比 由于光线的强弱造成空间的明暗对比 9.形象对比 有长宽、高低、大小、粗细、方圆、 刚柔的不同形象的对比。 10.动静对比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二)调和 事物和现象的各方面相互之间的联系与配和达到 完美的境界和多样化的统一。
2.材料的统一
堆假山的石料、建筑小品制作的材料都要求 统一。 例如沈阳植物园中的建筑和小品多处为仿木 结构,多样统一。
3.线条的统一 堆叠假山的线条要统一。云南石林为纵线条, 无锡杜鹃园黄石假山为横线条。 4.花木的统一 全园要有基调树种,分布广,数量多,起到 统一的作用。 二、调和与对比 (一)对比 在造型艺术中,把两个完全对立的事物作比 较,叫做对比。
四、比例与尺度 数字比例:①古希腊数学家、哲学家毕达哥 拉斯学派“黄金分割”称为最美的线段 1: 0.618,应用于古希腊建筑中。 ②2、3、4、5的平方根等 (一)比例 园林中的比例是指园林中的景物在体形上具 有适当美好的关系,其中既有景物本身各部 分之间长、宽、高的比例关系,又有景物与 景物、景物与整体的比例关系。
密林与草地构成的疏密对比
佛香阁与长廊构成的方向对比

苏 州 园 林 中 的 竹 石 小
中 国 古 典 园 林 的 假 山 与 亭 子
中 国 的 皇 家 园 林 建 筑
同一种树木群植产生的协调感
明 、 清 北 京 城 平 面 图
故 宫 御 花 园 平 面 图
遥看南湖岛与廓如亭

对比与统一的实际案例

对比与统一的实际案例

对比与统一的实际案例
根据艺术美的形式原理:比例与尺度、对称与平衡、对比与调和、统一与变化、反复与渐变、节奏与韵律。

比例与尺度:
按照不同的比例,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利用课程格子之间的比例将不同面积,体积的造型和色彩的课程格子组合到一起,获得美的位置、造型、结构和色彩,运用不同的比例还可以实现所需的错视效果。

对比与调和;
在这个品牌女包的展示设计巾,使用对比的方法,将其中一款包包放大,给顾客一明确的新奇的视觉刺激。

使橱窗展示更丰富,整体更加协调统一。

形式美法则

形式美法则

一、变化与统一二、对比与调和三、比例与尺度四、对称和均衡五、节奏与韵律六、重复与渐变一、变化与统一概念:变化起到突出醒目生动的艺术效果(对比色)统一是用一致的相似的邻近的色组合协调各色块变化与统一的法则,是适用于一切造型艺术表现一个总的原则。

它反映着事物的对立统一规律,也是构成图案形式美的最基本的法则。

蝴蝶有变幻奇丽的色彩和多样的形状,但它们都拥有特征统一的外形。

二、对比与调和认识物与物的区别,其根据是对比。

对比也称对照,如新旧对比、黑白对比等。

一般是性质相反而且相似要素较少的东西,就可表示出“对比”的现象来。

调和与对比相反,对比强调差异,而调和的差异程度较小,是视觉近似要素构成的。

形状对比大小方圆粗细长短对比对比数量对比是指元素的多少在形象上表现为疏密不同数量对比对比三、比例与尺度在自然界中,静止的物体都是按力学的原理,以安定的形态存在着。

因此不论平面或立体图案,都要有安定的原则。

例如:器皿造型上的长、宽、高的关系。

器物的局部与局部之间,局部与整体之间都应有一定的比例关系。

一般是以人体的尺度作为标准,根据使用的便利而制定的。

比例:指事物整体与局部以及局部与局部之间的关系,同时彼此之间包含着匀称性、一定的对比,是和谐的一种表现。

比例与尺度景物本身宽与高的比例不同给人的感受也不同1:1具有端正感1:1.68(黄金比例)具有稳健感1:1.414具有豪华感1:1.732具有轻快感1:2具有俊俏感1:2.236具有向上感在大空间里赏景会有雄伟、壮观之感在习惯大小的空间里赏景会感到自然、舒适在小于习惯尺度空间里有亲切、趣味感雕塑体积与体育馆的规模相协调小桥不足一米半,与小溪相称四、对称与均衡对称:同形同量的组合,以中心线划分,上下或左右相同,如人体的眼、耳、手、足;蝴蝶、鸟类的双翼;雪花;植物对生的叶子、轮生的花瓣;车轮、盆、盘等等均衡:在特定空间范围内,形式诸要素之间保持视觉上力的平衡关系对称的形式有许多种,最常见的是“轴对称”和“中心对称”。

十大形式美法则

十大形式美法则

十大形式美法则包括**多样统一、对比与调和、对称与均衡、比例与尺度、节奏与韵律、变化与统一、条理与反复、动感与静感、整体与局部、具象与抽象**。

这些法则在各类艺术和设计领域都起着重要作用。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十大形式美法则”并不是固定不变的,不同的领域或者不同的审美观念下,可能会有不同的形式美法则。

同时,这些法则也并不是孤立的,它们之间往往相互交叉、相互影响。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需要,建议您咨询专业的艺术或设计领域专家。

美术基础 期末复习重点

美术基础  期末复习重点

美术基础第一章1.美术的概念:“美术”,主要包括绘画、雕塑、摄影、书法篆刻、工艺美术、建筑园林艺术等种类。

2.美术的形式美法则:①变化与统一③比率与尺度②对比与和谐④对称与均衡⑤节奏与韵律3.美术的基本特征:(大题10分)P3-8①造型性。

造型性是美术最基本的特性。

所谓造型,就是塑造客观事物的形象,中国古代论中称“应物象形”,它是指艺术家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艺术形式,塑造出欣赏者可以直接感受到的艺术形象。

它的含义相当广,如有立体造型、平面造型、色彩造型等等。

美术的造型性,突出表现在美术作品擅长于反映客观事物可视的外部形象,深刻地反映事物内在的精神气质和表现人们丰富复杂的内心情感世界。

中国画的论中讲求的“以形写神、形神兼备”就是对美术造型性中艺术本质规律的深刻论述。

②视觉性。

美术的又一重要特性,使得美术作品比其它任何艺术作品都具有明白易懂的优点,美术的创造与欣赏是通过视觉来完成的,离开了视觉,也就谈不上什么造型艺术。

艺术家通过视觉感官并借助于相应的造型手段,才能创造出可视的美术做平,用于反映社会现实生活和表现艺术家的思想感情;而观赏者在欣赏美术作品时只要凭借视觉感官就可以直接感受到作品中艺术形象所传达的丰富隽永的视觉没干,从而产生审美愉悦,且十分具体、固定、一目了然。

③空间性。

美术作品是运用一定的实体性物质材料,在不同的空间里塑造出可为视觉直视的艺术形象。

根据艺术形象所占有的空间维度,将美术的审美空间特征分为二维空间和三维空间。

二维空间(平面艺术)是指在长和宽两个维度的平面空间中创造艺术形象。

而三维空间则指创造艺术形象的艺术形象与物质世界处于同一空间,具有长度、深度和宽度的三维度关系,主要包括雕塑、建筑以及现代艺术中的装置艺术等美术形式。

④静态性。

美术从本质讲,属于空间的静态艺术,不具备时间因素,不适于表现事物运动与过程,只能塑造静态的凝固不变的空间形象。

美术从物质世界的时间性中摆脱出来,寻求恰当的表现形式,抓住客观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某一瞬间形象或艺术形象来表现动态过程中某一瞬间的活动形象,用美术物质材料和艺术语言把它们固定下来。

形式美基本要素的组合规律

形式美基本要素的组合规律

形式美基本要素的组合规律
形式美基本要素的组合规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对比与和谐:对比是指通过运用不同的色彩、形状、线条等元素,使画面产生强烈的反差和对比效果,从而突出重点和增加层次感。

和谐则是指将不同的元素相互协调、统一,形成一个完整和谐的整体。

在对比与和谐的关系中,要注意避免过于突兀和生硬的感觉,使画面既具有变化又协调统一。

2. 对称与均衡:对称是指画面左右或上下两部分在形状、大小、色彩等方面保持一致或相对称的关系,这种对称的形式给人以稳定、庄重的感觉。

均衡则是指画面中的元素在视觉上达到平衡稳定的状态,它不一定要求完全对称,而是通过视觉上的平衡来获得美感。

在设计中,要善于运用对称与均衡的关系,使画面既稳定又有变化。

3. 节奏与韵律:节奏是指画面中的元素按照一定的规律和顺序进行排列组合,形成一种有规律的变化和重复。

韵律则是指通过节奏的变化和起伏,使画面充满动感和生命力。

在设计中,要注意把握节奏和韵律的关系,使画面既富有变化又具有动态的美感。

4. 比例与尺度:比例是指画面中各元素之间的大小、长短、宽窄的比例关系,合适的比例能够使画面看起来更加协调和平衡。

尺度则是指各元素与实际事物之间的比例关系,是否符合人们的视觉习惯和认知规律。

在设计中,要注意把握好比例和尺度的关系,使画面既符合人们的审美习惯又具有创新性。

总之,形式美基本要素的组合规律是多种多样的,需要结合具体的设计需求和目的进行选择和应用。

通过深入研究和运用这些规律,可以创造出更加优美、和谐、富有表现力的视觉效果。

统一与变化PPT课件

统一与变化PPT课件

.
2
形式美的法则主要包括以下几条: 变化与统一 对比与调和 对称与均衡 节奏与韵律 比例与分割
.
3
变化与统一
变化与统一是自然界和社会发展的根本法则,统 一是一种秩序的表现,是一种协调的关系,其合 理运用是造型形式美的技巧所在,是衡量艺术的 尺度,是创作必须遵循的法则
.4Biblioteka 统一• 统一是将变化进行整体统辖, 将变化进行有内在联系的设 置与安排,其主要呈现在视 觉上的统一,是形象之间, 色彩之间密切结合的相互关 联的,有秩序有条理的一致 性,有种一致性是构成图案 形式美的基本原理,可是图 案形象调和,严肃,朴实。
形式美的法则
(变化与统一)
.
1
形式美是一种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审美对象, 它是指构成事物的物质材料的自然属性及其 组合规律所呈现出来的审美特征,形式美的 构成因素一般分成两大部分:一部分是构成 形式美的感性质料,一部分是构成形式美的 感性质料之间的组合规律或称构成规律、形 式美法则。
形式美法则是人类在创作美的形式、美 的过程中对美的形式规律的经验总结和抽象 概括
• 色彩——明暗、鲜灰、 冷暖、轻重、进退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7
变化的作用
1)使事物内部产生一定的差异性,产生活 跃、运动、新异的感觉(差异感)
2)使形体具有动感,克服呆滞、沉闷感, 重新唤起鲜艳活泼的韵味。
3)过度的变化将导致造型零乱琐碎,造 型视觉上不稳定、不同意。

聚散构成的概念和特点

聚散构成的概念和特点

聚散构成的概念和特点
聚散构成是一种具有独特魅力的艺术形式,它通过将形态、大小、方向等造型元素进行有目的地聚合与散列,创造出既具有统一性又富有变化性的画面。

聚散构成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聚中有散:在聚散构成中,形态元素在聚集的同时也进行了分散,这种分散使得画面更加丰富和有层次感。

散中有聚:形态元素在分散的同时也有聚集,这种聚集使得画面具有统一性和整体感。

变化与统一:聚散构成中既有变化又有统一,变化使得画面生动活泼,统一使得画面具有整体感和完整性。

条理与反复:聚散构成中形态元素的大小、方向等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排列,具有条理性,同时也有反复和交替,增强了画面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均齐与平衡:聚散构成中形态元素的分布和排列具有均齐和平衡的特点,使得画面具有稳定感和舒适感。

对比与调和:聚散构成中运用了对比和调和的手法,通过对比增强画面的变化和生动性,通过调和增强画面的和谐和统一性。

比例与尺度:聚散构成中形态元素的大小、比例和尺度都有一定的规律和标准,使得画面具有美感。

节奏与韵律:聚散构成中形态元素的排列和分布具有节奏感和韵
律感,使得画面具有动态感和活力。

多样与统一:聚散构成中既有多样性的表现,又有统一性的控制,使得画面既丰富又和谐。

园林艺术原理考点

园林艺术原理考点

一、名词解释6抽41、园林:是指在一定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2、园林艺术:是一种依照美的规律来改造、改善或创造园林环境;使之更自然、更美丽、更符合时代与社会审美要求的艺术创造活动..3、形式美:是指客观事物与艺术作品在形式上的美;与内容美相对应;形式美指构成事物的物质材料的自然属性色彩、形体、线条、声音等及其组合规律如整齐一律、节奏与韵律等所呈现出来的审美特性..4、园林造景:是指通过一定艺术加工手段;利用环境条件和构成园林的各种要素创造所需要的景观..5、因时而借:是指根据时令的变化而借入不同的景色;利用一年四季、一日之时大自然的变化和景物配合组景.. 6、框景:用类似画框的门、窗框架或由乔木树冠抱合而成的自然空框;将远景包围起来;使游人产生错觉;将现实风景误认为是一幅嵌于镜框中的图画;因而将自然美升华为艺术美..这种利用景框所观赏的景物称为框景..二、填空13抽6-71.世界三大造园系统:西亚、欧洲、中国园林..2.中国古典园林特点: A.本于自然;高于自然 B.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 C.诗画的情趣D.意境的含蕴..3.峰石的审美标准:瘦、透、漏、皱、丑..4.造景手法:主从手法、层次手法、借景手法、抑扬手法、前景处理手法..5.突出主景常用手法:主景升高、中轴对称、轴线端点和风景视线的交点、对比与调和、渐层、重心处理..6.直接借景:近借、远借、仰借、俯借、因时而借..7.前景处理手法:框景、漏景、夹景、添景..8.园林空间的类型:①开敞空间和开朗风景..②闭合空间和闭锁风景..③纵深空间和聚景..9.园林空间的构成要素:底面、顶面、垂直面..10.空间分隔:以地形地貌分隔空间、利用植物材料分隔空间、以建筑和构筑物分隔空间、以道路分隔空间..11.构成园林实体的四大造园要素园林要素:地形、水景、植物、建筑及构筑物..12.置石的方式:特置、对置、群置、散置..13.点缀作用的休憩类建筑:亭、廊、榭、舫、楼阁..三、简答11抽5-61、意大利台地式园林艺术特点:1立体的园林景观2严整的几何布局3动态的水景4注重装饰2、法国几何图案式园林艺术特点:(1)布局:①特点是整齐一律、均衡对称;具明确轴线引导;讲究几何图案组织..②布局强调有序严谨、规模宏大;轴线深远;从而形成一种宽阔规整的园林..③一切都表现为人工创造的力量..(2)水景:①运河是勒·诺特尔式园林最典型的特征;它强调花园中的轴线;又利于蓄水和排水;同时还是重要的水上游乐场所..②喷泉是法国园林水景中另一个重要的造景要素;通常与雕塑结合;布置在轴线上或园路的交点上..(3)花坛、丛林:花坛是法国花园中最重要的构成要素之一..从把园林简单地划分成格形花坛;直至把花园当做整幅构图;按图案来布置刺绣花坛;形成与宏伟的宫殿相匹配的气魄;是法国园林艺术的一个重要特征..(4)雕塑、花格墙:①维贡特庄园的雕塑布置开创了法国园林装饰的新风气..后又被路易十四大量地运用于凡尔赛宫苑中;并为此而专门在罗马设立法兰西学院;培养雕塑人才..②勒·诺特尔时代;花格墙成为最为盛行的一种庭院布局构成..3、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艺术特点:(1)风格:①与法国勒·诺特尔几何风格完全相反;追求牧歌式的自然田园景色..②自然风景园没有明显的轴线或规则对称的构图;虽然没有规则式园林的宏伟壮丽;但是却拥有亲切宜人的自然气息..(2)手法:①英国自然风景园抛弃了一切几何形状和对称均齐的布局..②在英国风景式园林中;大片的缓坡草地成为园林的主体;并一直延伸到建筑、水体的周围..(3)环境处理:英国自然风景园讲究园景与园外自然环境的融合..(4)建筑布置:在园林总体布局中;建筑不再起主导作用;而是与自然风景相融合..4、中国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的特点:(1)皇家园林:规模宏大;华丽富贵;其造园思想主要在于显示皇权的至高无上..(2)私家园林:善于将有限的空间进行分割;巧妙地组合成千变万化的园林景色;利用咫尺山林及花草、水面和建筑;再现大自然的美景;将自然美、人工美有机地统一起来;追求以少胜多;小中见大;以精取胜;富于变化..(3)寺观园林:①开放性②稳定性③天然性④神秘性5、形式美法则:形式美法则是人类在创造美的形式、美的过程中对于美的形式规律进行经验总结和抽象概括的结果;包括统一与变化、对称与均衡、对比与调和、节奏与韵律、尺度与比例..(1)统一与变化:①统一的法则:色彩的统一、形式与风格的统一、比例与尺度的统一、园林内外环境的统一②变化的法则:功能准则、美的法则(2)对称与均衡:①对称的法则②均衡的法则:对称均衡、不对称均衡(3)对比与调和:①对比的法则:主从对比、空间大小对比、虚实对比、疏密对比②调和的法则:形的调和、色彩的调和、(4)节奏与韵律:①节奏的法则②韵律的法则:简单韵律、渐变韵律、起伏韵律、交错韵律(5)尺度与比例:①尺度的法则②比例的法则:黄金分割、整数比、平方根矩形、勒·柯布西耶6、园林空间层次:1地形要有起伏 2分隔空间 3空间互相穿插及贯通4对比 5曲折 6透视原理的利用7、假山造景艺术要求:1主客分明2要有层次3山势起伏4曲折回抱5虚实相生8、水景的艺术处理手法:(1)衬托手法(2)对比手法:①形式对比②势态对比(3)借声手法:①幽静感②活泼感③音乐感(4)点色手法:①点色②破色③借色(5)光影手法(6)贯通手法(7)藏引手法:①藏源②引流③集散9、水体空间界面处理:1桥 2岛3堤岸 4汀步 5建筑10、植物规则式与自然式的配置:(1)规则式配置:①对植②列植(2)自然式配置:①孤植②丛植③群植④林植11、园林建筑的特点:(1)园林建筑的功能要求;主要是为了满足人们的休憩和文化娱乐生活..(2)由于园林建筑受到休憩游乐生活多样性和观赏性强的影响;在设计方面的灵活性特别大;可说是无规可循..(3)园林建筑所提供的空间要适合游客在动中观景的需要;务求景色富于变化;做到步移景异..(4)园林建筑是园林与建筑有机结合的产物;无论是在风景区(5)或市区内造园;出自对自然景色的向往;都要使建筑的设计有助于增添景色;并与园林环境相协调..(6)组织园林建筑空间的物质手段;除了建筑营建之外;筑山、理水、植物配置也十分重要..四、论述题4抽21、中国古典园林与日本传统园林的比较:(1)园林类型的比较1).皇家园林:中国皇家园林规模大;山体高耸;水面开阔;有一定的轴线和对称;显出庄重、典雅、气派、大方、华贵等特点..日本皇家园林起自飞鸟时代;手法都是小山小水、茅茨草屋、不施粉黛、树多屋少、伏势置石、土桥平桥;且规模较小..2).私家园林:中国的私家园林特点是面积小、文人意味浓厚、山体矮小、水面狭窄..日本的私园以武家园林为主;其特点是园林面积大;建筑体量大;彩画多;立石规模大;园林整体开阔舒朗;在规模和装饰上都胜过皇家园林和宗教园林..3).宗教园林:中国的宗教园林个性最不明显;在表达上;较少体现宗教意义;而是更多地与儒家结合;形成三教合一的特征..在手法上;园林成为建筑群体轴线的延伸和附属..日本的宗教园林风格明显;讲究禅思枯意;靠园林本身塑造宗教气氛和形象..在手法上有非常独特的枯山水庭院;而神社园林则以建筑为主;庭前的白砂映衬出神圣与神秘..(2)造园手法的差异从总体来看;中国古典园林偏重于人工成分;而日本园林则偏重于自然成分..1).在山水方面:中国园林的假山高大、硬朗;水域开阔;人工味较浓;日本园林则无论山水;尺度都偏小;一般都用覆盖草皮的土山;而不用假山;水域也更接近自然溪流沼泽;人工味较淡..中国园林属于山性;日本园林则属于水性..2).在植物方面:中国园林中的绿化少;且多用高大浓荫的乔木、灌木;以点缀散植为主;植物极少整形修剪;而日本园林中绿化量大;喜成丛栽植;整形修剪比较常见..3).在建筑方面:中国园林建筑多;体量大;日本园林建筑少;体量小..中国园林装饰华丽;建筑的群体组合讲究联系和紧凑的布局;表明工艺上的人巧;日本园林则尊重自然的造化..中国园林与外界一般都用较实、较重、较厚的墙隔开;表明人与自然的平等和独立;日本园林较少用围墙;即便用围墙;也以透和薄为特色;表明人与自然的亲近..日本园林的游览重于心与心的天人对话;而中国园林的这种对话体现为人与自然的面对面..2、北方皇家园林与江南私家园林的比较:(1)平面布局江南园林由于多处市井;所以常取内向的形式;因为在市井内建园;周围均为他人住宅;一般均不可能获得开阔的视野和良好的借景条件..北方皇家园林由于地处自然环境既优美;又开阔;所以多数景点、建筑群均取外向布局或内、外向相结合的布局形式;这样;不仅可以广为借景;而且本身又具有良好的外观..皇家园林中的少数园中园;虽取内向的布局形式而自成一体;但还有照顾到与外部环境的有机联系..(2)空间处理江南园林比较开敞、通透;内外空间有较多的连通、渗透;层次变化也比较丰富..北方园林则比较封闭;内外空间的界线比较分明..在堆山叠石方面;北方园林的山石一般比较凝重浑厚;江南园林则较虚幻空灵..(3)建筑外观从建筑的外观、立面造型和细部处理来看;江南园林远比北方皇家园林轻巧、纤细、玲珑剔透..如翼角起翘;北方较平缓;南方很曲翘:;又如墙面;北方园林建筑显得十分厚重;江南园林则较轻巧;在其他细部处理上;江南园林不仅力求纤细;而且在图案的编织上也相当灵巧;北方园林则比较严谨、粗壮、朴拙..(4)尺度大小及色彩处理南、北园林建筑在尺度与色彩处理方面的差异也是悬殊的..北方园林较富丽;南方园林较淡雅..江南园林建筑以深灰色的小青瓦作为屋顶;木作呈栗皮色或深棕色;个别建筑的部分构件施墨绿或黑色;所有墙垣均为白粉墙..这样的色调易与自然界中的山、水、植物等调和;而且还能给人以幽雅;宁静的感觉..3、植物与其他构景要素的关系:(1)植物与水体的关系:1).水边的植物配置水边植物配置切忌等距种植及整体修剪;以免失去画意..在构图上;注意应用探向水面的枝、干;尤其是似倒未倒的水边大乔木;以起到丰富水面层次和增添野趣的作用..2).驳岸的植物配置驳岸分土岸、石岸、混凝土岸等;植物配置原则是既能使山和水融为一体;又对水面的空间景观起主导作用..土岸边的植物配置;应结合地形、道路、岸线布局;有近有远;有疏有密;有断有续;曲曲弯弯;自然有趣..石岸线条生硬、枯燥;植物配置原则是露美、遮丑;使之柔软多变;一般岸边配置垂柳和迎春;让细长柔和的枝条下垂至水面;遮挡石岸;同时配以花灌木、藤本植物和草花;如变色鸢尾、黄菖蒲、燕子花、地锦等进行局部遮挡忌全覆盖、不分美丑;增加活跃气氛..3).水面的植物配置水面景观低于人的视线;与水边景观呼应;加上水中倒影;最宜观赏..水中植物配置用荷花;以体现“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意境..若岸边有亭、台、楼、阁、榭、塔等园林建筑时;或种有树姿优美、色彩艳丽的观花、观叶树种时;则水中植物配置切忌拥塞;应留出足够空旷的水面来展示倒影..4).堤、岛的植物配置水体中设置堤、岛是划分水面空间的主要手段;堤常与桥相连..堤、岛的植物配置;不仅增添了水面空间层次;而且丰富了水面空间色彩;倒影成为主要景观..岛的类型很多;大小各异..环岛以柳为主;间值侧柏、合欢、紫藤等乔、灌木;疏密有致;高低有序;增加层次;具有良好的引导功能..(2)植物与建筑的关系1).突出园林建筑主题园林中某些景点以植物为题名;而以建筑为标志.. 2).协调园林建筑与环境的关系植物独特的形态和质感;能够使建筑物突出的体量与生硬轮廓软化在绿树环绕的自然环境中..3).丰富园林建筑的艺术构图建筑物的线条一般都生硬平直;而植物的美丽色彩及柔和多变的线条可遮挡或缓和这种不足..植物配置得当;可使建筑旁的景色取得动态均衡的效果..4).赋予园林建筑以时间和空间的季候感利用植物季相变化特点;适当配置于建筑周围;使固定不变的建筑具有生动活泼、变化多样的季候感..5).使园林建筑环境具有意境和生命力植物配置充满诗情画意;在景点题名上体现植物与建筑的巧妙结合;在不同区域栽种不同的植物或突出某种植物为主;形成区域景观的特征;可增加园景的丰富性;避免平淡、雷同..6).丰富园林建筑空间层次;增加景深由于植物的干、枝、叶交织的网络稠密到一定程度;便可形成一种界面;便可形成一种界面;利用它可起到限定空间的作用..这种界面与园林建筑墙垣所形成的界面相比;虽然不甚明确;但植物形成的这种稀疏屏障与建筑的屏障相互配合;必然能形成有围又有透的庭院空间..(3)植物与山石的关系1).植物为主;山石为辅2).山石为主;植物为辅4、园路设计的注意事项:(1)两条自然式园路相交于一点;所形成的对角不宜相等..(2)两条相交所成的角度不宜小于60;若角度太小;可以设计一个三角绿地;使交叉所形成的尖角得以缓和..(3)如果两条直线道路相交;可以正交;也可以斜交;为了美观实用;要求交叉在一点上;对角相等..(4)道路需要转换方向时;离原交叉点要有一定长度作为方向转变的过渡..(5)若三条园路相交在一起时;三条路的中心线应交汇于一点上..(6)由主干道上分出来的次干道;分叉的位置宜在主干道凸出的位置..(7)在一眼所能见到的距离内;道路的一侧不宜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交叉口;尽量避免多条道路交接在一起;如果避免不了则需在交接处形成一个广场 ..(8)在一眼所能见到的距离内;道路的一侧不宜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交叉口;尽量避免多条道路交接在一起;如果避免不了则需在交接处形成一个广场 ..(9)自然式道路在通向建筑正面时;应与建筑物渐趋垂直..在顺向建筑时;应与建筑趋于平行..两条相反方向的曲线路相遇时;在交接处要有相当距离的直线;切忌呈S形 ..。

《比例与尺度》PPT课件

《比例与尺度》PPT课件

建筑尺度的衡量标尺
·人的自身是建筑尺度的基本参照。根据人体尺
度设计的家具以及一些建筑构件,是建筑中相 对不变的因素,可以作为衡量建筑尺度的参照 物。
·当我们熟悉了尺度的原理后,可以指导建筑设
计,使建筑物呈现出我们恰当的或预期的某种 尺寸,以及给人的影响。
常用人体尺度Biblioteka 人体尺度问题-中国人体尺寸情况
人体主要尺寸(女)(18-60岁)mm
百分位
1
5
10
50
90
95
99
1.身高
2.体重* (kg)
测 量 3.上臂长 项 目 4.前臂长
1449 39 252 185
1484 42 262 193
1503 44 267 198
1570 52 284 213
1640 63 303 229
1659 66 308 234
黄金涡线
•黄金比矩形的应用实例
巴黎圣母院
模数法则
美的造型从整体到部分,从部分到细部都由一 种或若干种模数推衍而成。
共同的对角线 等比例矩形:高宽比相同的一系列矩形—— 相同的比率
统一 和谐
巴黎奥赞芳特工作室
形体的比例分割
罗维电冰箱(1933)
AD/AB=AB/AF
比例变化
产品的比率关系应与自身的结构相符合。
人体尺度问题—不同国家尺度比较
人体尺寸
身高 坐高 肘高 膝高 肩宽 臀宽
不同国家人体尺寸差异(男)



美 瑞士 亚(中国)
172 170 171 173 169 168(167.8)
90
88
85
86
— —(90.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