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历史复习知识点总结中国古代史部分(包括政治、经济和文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高考历史复习《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总结
(包含政治、经济、文化)
第一部分中国古代的政治
【记忆导图】
【思维导图】
一、分封制
目的:巩固国家政权
内容:
①封对象——,
②受封者义务——服从周王的命令、,,,。
③受封者权利——职位世袭、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作用:
②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管辖。
②大了,开发了。
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一般的政治格局;
④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但诸侯国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埋下的隐患。
二、宗法制
定义:宗法制是依据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统治的一种社会制度。
核心:
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分封制和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两大支柱,互为。
影响: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特点:以宗法制为核心,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三、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形成
内容:
①建立“皇帝”称号,确立皇帝制度。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大权由皇帝总揽,从中央到地方的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
②设置三公九卿中央官制: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御史大夫——监察百官;太尉——负责全国军务。
③在地方推行郡县制:郡的长官是郡守,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均由皇帝直接任免。
官僚政治体制取代体制。
影响:巩固了国家的统一,促进了社会的安定和经济文化的发展,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对中华民族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
消极作用:加强对人民的压榨,容易导致暴政,造成阶级矛盾的激化。
四、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①颁布秦律、统一法令;
②统一货币、度量衡;
③统一文字;
④修建驰道、灵渠;
⑤修筑万里长城;组织移民。
秦朝灭亡的原因是秦的暴政
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
背景:汉初郡国并行,出现王国问题
措施:军事: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
政治:汉武帝实行推恩令
思想上:推行:“,”,以思想上的大一统巩固.
作用:解决了王国问题,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和发展了大一统局面。
六、宋初中央集权的强化
措施:
①军事上:杯酒释兵权,解除朝中大将和地方节度使的兵权;加强禁军、强干弱枝。
②行政上:派文臣任地方长官;设通判负责监督。
③经济上:地方赋税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全部由中央掌控。(转运使)
影响:
①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消除了藩镇割据现象。
②造成冗官、冗兵、冗费,埋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
七、唐实行三省六部制
唐朝中央设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分散了相权,加强了。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确立并完善了三省六部的管理体制。
特点:。
九、元朝实行行省制度
背景:疆域空前扩大
概况: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十个行省和宣政院辖区
意义:加强了对全国的管辖;加强了,巩固了。是中国行省制的开端,对后世影响深远。
十、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
朝代制度
汉代察举制
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
隋唐—清朝科举制
选官权逐渐由收归。加强了。
十一、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明太祖调整中央和地方官制,加强中央集权
①废,设六部;废行省,设。
②内阁的创立。实质: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明成祖时设立)
清朝雍正帝设军机处(上传下达)——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
第二部分中国古代的经济
1.中国传统农业发展的原因
①生产工具和技术的改进(根本原因)
②中国古代不断地调整(如经济改革)
③政府的重视(如重农抑商、兴修水利)
④人民的辛勤劳动
2.生产工具和技术的改进
生产工具的改进:①春秋战国:铁犁牛耕→②西汉:耦犁→③隋唐:曲辕犁(江东)耕作技术的发展:①春秋战国:垄作法→②西汉:代田法→③魏晋南北朝:耕耙耱技术耕作制度的变化:①两汉:一年一熟→②宋朝以后:一年两熟、一年三熟
3.土地制度的演变
⑴原始社会:氏族公社所有制
⑵夏、商、西周:井田制(土地国有制度)→土地不能买卖和转让
⑶春秋战国开始:封建土地私有制开始确立
①确立过程:鲁国初税亩、秦国商鞅变法。把土地制度从井田制改成封建土地私有制。
②内容:包括土地国有制、地主土地私有制(主要形式)、农民土地私有制
③弊端:土地兼并,均田制和鱼鳞图册只是政府在抑制土地兼并,并不能真正阻止。
封建土地私有制是土地兼并的根源,只要存在土地私有就会有土地兼并。
4、小农经济:
⑴原因:春秋战国时期,①铁犁牛耕的推广提高了社会生产力,②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⑵含义: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农业与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
⑶评价:①农民具有,为我国农业的精耕细作做出了重要贡献,②是封建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同时,小农经济具有脆弱性、封闭性、分散性(分散性决定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治方式)
5.“重农抑商”政策(含义:重视农业,限制商业和手工业。根本目的:。评价:积极①在封建社会初期,保护小农经济,促进封建经济发展;
②有利于社会稳定,巩固封建制度,维护国家统一。
消极:在封建社会晚期,不利于生产力的发展,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和社会进步。
6.水利灌溉
⑴水利工程:①战国:都江堰→②汉朝:漕渠、白渠、龙首渠
⑵灌溉工具:①曹魏:翻车→②唐朝:筒车→③宋朝:高转筒车→④明清:风力水车
7.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特征
①独立发展,自成体系
②精耕细作,铁犁牛耕
③男耕女织,自给自足,农业与手工业相结合
④种植业为主,畜牧业为辅
8.古代手工业发展的历程、表现和特点
⑴历程:①夏商西周,手工业由官府垄断(工商食官),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
②春秋战国,出现了家庭手工业和民营手工业,此后,三种经营形态并存。
⑵表现(成就):三大部门——冶金、制瓷、丝织
冶金商周:青铜→西周:铁→两汉:高炉炼铁、炒钢技术→东汉:水排→南北朝:灌钢法制瓷东汉:青瓷→北朝:白瓷→唐朝:南青北白格局、秘色瓷、唐三彩→宋朝:五大名窑、景德镇→元朝:青花瓷→明清:彩瓷、珐琅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