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贽_童心说_新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5卷第3期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No .3Vo.l 25Journa l ofH ube i Instit ute for N ati onaliti es

(2007年第3期) (Ph il osophy and Soc i a l Sc i ences) No .32007

收稿日期:2007-04-12

作者简介:田兴国(1972-),男,湖北恩施人,博士,现主要研究方向为元明清文学、戏剧戏曲影视。

李贽/童心说0新解

田兴国

(湖北民族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湖北恩施445000)

摘要:李贽在晚明学术思想史上凸显为领军式人物,可以毫不夸张地说,16世纪是李贽的世纪。他的/童心说0展现为思想理论的核心。童心是存在的深井,是一种心灵状态,是人、人类的最初生命的原型表征。他在提出/童心说0之前的学术实践活动皆是导向此理论的建构,可以视为/童心说0的准备期,其后的思想理论与社会批判实践均围绕/童心说0而作多向度展开。/童心说0因而构成李贽社会批判思想与实践的理论总纲领。而社会批判维度的实践展开成为/童心说0的根本内涵。

关键词:李贽;童心说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1(2007)03-0090-05

李贽在中国古代学术思想史上是以社会批判家的面目呈现于世的,时人把他奉为当时学术界的/两大教主0之一,甚至以/异端0加以看待。他的社会思想批判虽源于王阳明心学,实质上早已非阳明心学所能羁络。其骇心洞目的行为、振聋发聩的思想引领16世纪晚明思想的主潮。李贽的思想核心全息于其/童心0理论中,其学说近接罗汝芳/赤子之心0、王阳明良知理论,远绍老子之/比于赤子0、/能婴儿0,孟子的/赤子之心0理论学说。而整个中晚明心学学理发展脉络显示出:从王阳明/良知学0到李贽/童心说0,两者关系实为一脉相承,但又具有内涵上质的相异性。/夫童心者,真心也。若以童心为不可,是以真心为不可也。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人而非真,全不复有初矣0[1]97

。李贽在提出/童心说0之前的思想皆导向于此理论的建构,是/童心说0出台前的思想准备与积累积淀期,其后的思想均围绕/童心说0而作多向

度的发挥阐解。

[1]

李贽思想研究者对其/童心说0的诠释表现出大体一致的仿佛性看法与认同,即认为/童心说0的

底蕴与精核在于自然人性。细绎其论,有阐述其为/私心0的[2]

,这是凭藉其5藏书6中的思想论述,结合他整个思想阐释得出的理论认识;有释其为/本然之心0的[3],这是根据李贽提出的/最初一念之本心0而得出的逻辑结论;有阐释其为/空净之心0的[4]

,这是注目于李贽融汇吸纳佛道学说广泛考索而得出的理论认定;还有理解其为/生之欲与性之真0的[5],这是从生存论维度观照/童心说0而得出的结论。应该说,这些阐述与理解颇具其理论深度,都抓住了/童心说0的基本内涵。李贽/童心说0兼综儒佛道实无疑义,释其为/空净之心0则完全归入佛禅之境,实质上/空净之心0与/本然之心0也没有根本差异,只具有语言表达上的歧义而已,结合5庄子6倏与忽凿窍而浑沌亡的神话式寓言,则/童心0是/最初一念之本心0,而其/最初一念0源始于/本心0,则可探知/童心0当为一种浑朴的境界,表现为有无兼摄的浑融一体特征。换句话说,即童心是存在的深井,是一种心灵状态,是人、人类的最初生命的原型表征。/童子者,人之初;童心者,心之初也0[1]98

,可资映证/心之初0的浑朴境界、心灵状态原型,其生发机制依循显示为:童心W 真心W 真人。这种生发机制两两映射,其循环往复相互诠释,与李贽浸淫注解5老子6、5庄子6、5心经6、5金刚经6等

90

经典有重大关联,在儒释道三家兼融的基础之上得出的一个有异于/良知学0与/赤子之心0说的李贽理论总纲,他的社会思想批判以/童心说0为武器,在社会生活实践领域具体展开为/真)))假0关系范畴,李贽的批判思想立足于人的生存之真,因此,他的社会批判思想就带有浓厚的生存论特色。

人的存在的首要任务是必须满足其衣食住行的生存必需,李贽体悟于此种人的本真生存状态,公开而大胆地宣称/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如服田者,私有秋之获而后治田必力;居家者,私积金之获而后治家必力;为学者,私进取之获而后举业之治必力0[6]626,人的生存之欲得到满足,才会在此基础上使人的生存本身向前发展,一旦其治而无获、劳而无功,不仅人的生存难以维系,更遑论其发展,从这个角度可透析出/私心0、/实乃生之欲与性之真0的本真显明。心学理论从王阳明至泰州学派,没有人曾公开提倡/私心0,至李贽,/私0、/私心0组构成其话语体系中极其显赫的词汇,从而在时代主流思潮中公然祭起/私0的大旗,/私0、/私心0的凸显则完全剥去/良知0内存的天理因素,/私0、/私心0大旗招飐,/真人0面目呈现。

人存在于世则必涉及是非判断的价值标准,传统的价值标准遭到李贽的颠覆性粉碎,而代之以人的本真生存标准。/颠倒千万世之是非0,/中国千百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0[6]7,推倒偶像,使依附其上的传统价值标准暴露于偶像的黄昏中,渐渐失去其昔日的荣光趋于没落光景,从而代之以/真0的价值判断标准,凡事符合/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除却穿衣吃饭,无伦物矣0[1]4。由王艮/百姓日用0的笼统而趋于具体化、明朗化,/人伦物理0表现为道与真,/人即道也,道即人也。人外无道,而道外亦无人0[7]372,从身道合一走向人道合一,道实存于/穿衣吃饭0中,除此之外别无外道可寻,从而使道的生活化、世俗化色彩更加浓厚,道之真即/穿衣吃饭0,他猛烈抨击那种/阳为道学,阴为富贵,被服儒雅,行若狗彘然也0之行[8]88,既然人即道,道即人,那么,/自然之性,乃是自然真道学也,岂讲道学者所能学乎0[8]205,既然/自然之性0被视为/真道学0,那么,讲道学者就不是出于自然之性,表现为假道学,这是李贽极力批判的社会现象,/真道学0出于/自然之性0,/自然之性0则相应地须根源于/真人0,/故以人而听命于天,是以谓真人也0[9],李贽的/真人0来自庄子,/真者,精诚之至也0[10]823, /是之不以心损道,不以人助天,是之谓真人。0[10]169,/天与人不相胜也,是之谓真人0[10]170 /听命于天0强调/顺性0,它不涉人为,凡涉皆伪,伪则假,在社会域表现为假道学,/所谓人,岂非天之所以生乎?知此者谓真知,是谓真人也矣0[9]67,童心y真心y真人y真知,其生发机制显然又在组构其/童心说0理论,/听命于天0,表现为/真人0对自己的本真存在有所领会,领悟于此便形成/真知0。

在深入探讨个体存在的同时,则必须追究群体存在的基本需求的满足,/则千万其人者,各得千万人之心,千万其心者,各遂其千万人之欲0[7]365,个体生存之欲得到满足,群体的生存之欲也必须得以满足,这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根本规律,李贽赋予庄子/真人0内涵以丰富的社会内涵,与庄子的/真0在本质上表现出极大差异,/生之欲0成为/真人0的本质内涵。/夫天下之民,各遂其生,各获其所愿,有不格心归化者,未之有也0[7]365,人各遂其欲,虽不乏空幻之感,但他指出了社会之人不能各遂其生的根本现象,实际表现为一种批判意识,此种论题的提出,具有空谷足音之势,李贽的童心生发机制显型为:童心生发真心,真心生发真人,真人具真知,真知涵真情,在逻辑上构型为一种非常完美的生成机制,人之真促发情之真,情之真促生文之真。/世之真能为文者,比其初,皆非有意于为文也。其胸中有如许无状可怪之事,其喉间有如许想吐不敢吐之物,其口头又时时有许多想语而莫可所以告语之处,蓄积既久,势不可遏,一旦见景生情,触目兴叹,夺他人之酒杯,浇自己之垒块,诉心中之不平,感数奇于千载,既已喷玉唾珠,昭回云汉,为章于矣,遂亦自负,发狂大叫,流涕痛哭,不能自止。宁使见者闻者切齿咬牙,欲杀欲割而终不忍藏之名山,投之水火0[1]97。真聚敛为文章的内核,惟其人真,其情才真,则其人虽不能文而文自现矣,真体现为人的生存之真,它是一种本然的生存样态,如果不加守持则生存之真也会驰失于对外物的无尽追逐中而丧失其真。

男女之情是人类情感表现最真挚最浓烈的真情之一种,李贽把夫妇之情推崇至创始本源的地位, /夫妇,人之始。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兄弟,有兄弟然后有上下。夫妇正,然后万事万物无不出于正矣。夫妇之为物始也如此。极而言之,天地,一夫妇也,是故有天地然后有万物。然则万物皆生于两;不生于一明矣0[8]1,李贽从人类社会人伦之一的/夫妇0伦级,推溯社会的生成系统,一切总源

9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