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枢纽机场功能定位的发展趋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产业结构的深加工化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场竞争加剧,使得具有较强时间约束的产品和生产方式在经济发展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与这种新的经济发展趋势相适应,航空运输——这种快速运输方式在经济中发挥的作用也愈来愈重要。在经济发达国家的机场,特别是一些大型枢纽机场,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只是为本区域经济发展提供空中交通提供保障的简单基础设施,而是从以往的被动适应角色逐步演变成为能够对周围地区发展模式和产业结构直接产生影响、从而推动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因素,枢纽机场的周边区域已经发展成为由完善、复杂的综合交通体系、综合性的企业集群所构成的“城区”,极大地带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机场的功能定位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
本文将从新形势下机场(主要指大中型枢纽机场)的功能定位变化入手,对机场功能定位发生变化的内在原因及发展趋势进行分析,以期对未来我国大中型枢纽机场的战略布局规划产生有所裨益。同时,也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能够引起各级政府部门和机场规划领域专家对大中型枢纽机场的经济带动作用和机场战略规划问题的关注。
一、枢纽机场已经成为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1.航空运输是适应新经济条件下企业生产模式和产品特点的运输方式
从世界主要枢纽机场的发展历程来看,随着中枢辐射式航线的建立,枢纽机场的客、货流量迅速增长,机场规模也随之扩展。机场从
内部向周边地区进行地域空间的扩张和经济空间的辐射,同周围区域相互渗透,空间逐步融合,逐渐形成一个有机的统一体。通过机场这个现代快速交通运输的大门和安全高速的空中交通走廊,机场所在区域内外各种生产要素的聚集和扩散行为变得通达而迅捷,加速了区域内外能量与物质的流动,缩短了资本和知识的循环周期,从而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快速持续增长。
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化蓝皮书》(2007年版)所做的研究成果,目前我国总体上处于工业化进程的中期水平(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处于工业化后期的末端),而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已经初步迈入信息化社会。在这种社会条件下,资本、劳动力己经不再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取而代之的是信息和知识,整个社会通过全面运用信息技术对传统经济部门和社会各领域实施更新改造,从根本上提高了各部门的工作效率和创新能力,促进了经济结构的升级换代,大量体积小、重量轻、附加值高的产品,如电脑芯片、软件、生物医药、高科技电子产品等不断生产出来。与价值量相比较,运输成本在这类产品中所占比例很低,但这类产品普遍存在的特点是对市场的敏感程度较高,产品生命周期也比较短,只有很快占领市场,才能获得较高利润。因此,其对运输服务在高速、安全等方面的品质要求很高,在各种运输方式中,惟有航空运输所拥有的独特优势能够满足这类产品的运输需求。
此外,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区域化趋势日益明显以及产业结构的升级,传统的企业布局模式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而现代企业、尤
其是现代高科技企业,其研发机构、生产厂区和销售区域己不再位于同一个地域,研发机构多集中于类似硅谷这样知识、信息密集的高科技园区,生产厂区大多分布在劳动力密集的发展中国家,产品则通过发达的营销网络向全球市场销售,形成一个完全不同于传统企业的所谓“网络化企业”。借助于先进的信息技术和高效快速的交通工具,这类企业能够把握住市场经济的脉动,对市场需求的细微变化能迅速做出反应,从而在很短时间内生产出满足市场需求和不同消费者个性的产品。类似这样的全球网络化企业要顺畅运营,离开了高速、安全、便捷的现代物流系统的有力保障是不可想象的,而航空运输所具备的高速、安全、便捷等多种优势使其成为这类企业的最优运输方式。借助于高效的航空运输网络,虽然区域之间的物理空间没有变化,但时间空间则大大缩小,区域间的交通联系愈加紧密,促进了区域社会经济的快速增长。
由于航空运输对这些企业的极端重要性,因此,很多跨国公司都将是否有发达、便捷的空中交通条件作为基地选择非常重要的条件之一。佳能、雅马哈、三菱等公司都把欧洲的主要供销中心选在阿姆斯特丹史基浦机场附近,IBM的欧洲供销中心也设在法兰克福机场附近(这两个机场都是欧洲最重要的枢纽机场之一);迪斯尼公司在洛杉矶、巴黎、香港等地设立的主题公园都紧邻大型枢纽机场。以这些机场为依托,可以将其遍布全球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机构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通过完善的航空运输网络得以顺畅运营,并逐渐形成以这些枢
纽机场为核心、各种交通方式有机衔接、各类高新技术生产企业和相关服务业聚集的所谓“临空经济”的新型经济发展模式。
2.临空经济区成为机场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随着枢纽机场规模扩张、客货运量大幅增长以及航线网络在全球的扩展,机场开始逐渐对周边地区的土地利用模式产生影响,原先的土地利用模式也随着机场集聚、扩散效应的加强开始发生变化,促使机场周边地区的经济和产业结构发生改变。机场逐渐同周边区域进行融合,逐步形成一个以枢纽机场为核心,电脑芯片、软件、生物医药、精密机械制造等为代表的新高技术企业和会展、金融、娱乐餐饮等相关服务业在机场周边地区逐渐集中,并最终演化成具有自我组织发展能力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临空经济区,这种经济模式已经成为推动机场所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1992年,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的卡萨达教授提出了“第五波理论”,其理论主要观点是,过去世界上大城市发展先后依托内河航运、海运、铁路和高速公路,这“四波”依次兴替之后,新的国际经济中心城市崛起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依托机场,尤其是大型枢纽机场。法兰克福、苏黎世等内陆城市崛起成为国际经济中心城市,进一步证明了现代航空运输对城市功能形成的重要作用。
近年来,在国内主要大型枢纽机场周围,也逐渐开展起各类产业园区和临空经济园区。上海浦东机场建立了临空产业区、保税物流园区和临空农业区,虹桥机场建立了虹桥临空工业园。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是目前国内最大的机场,早在1992年,当时的顺义县委、县政府
就开始提出发展航空口岸经济,并开发了林河工业区和空港工业区。2000年,当地政府联合首都机场集团又在机场北侧规划建设了北京空港物流基地,如今机场附近的天竺出口加工区、空港工业区和北京汽车生产基地,都已经成为带动顺义区乃至北京市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依托首都机场运输业务量的迅速增长,顺义区的地区生产总值也快速上升,根据统计数据,近10年来顺义区的地区生产总值平均年增长率达到17.2%,居北京10个远郊区县第二位。天竺和空港两个园区累计入区的跨国公司有60余家,其中世界500强企业23家,2003年实现税收9.1亿元。
二、枢纽机场是促进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影响因素
1.临空经济区的产业结构具有一定选择性
枢纽机场对于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主要是通过以机场为核心的临空产业区实现的。目前国内关于临空经济的产业选择和空间布局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相关研究主要还是借鉴国外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尽管研究视角各不相同,但对于临空产业区对机场区域产业结构升级能够产生促进作用的认识是一致的。此外,大部分学者认为具备以下产业结构的临空经济产业会更有利于产业区发展:空港服务、航天航空制造、物流快递、高新技术、会展和现代制造业等。综合各方观点,在机场周边地区除了存在有明显临空指向的产业,如机场地面服务、飞机维修、航空配餐、航材供应、航空客货代理等产业外,还有一些专门为旅客提供服务的产业,如餐饮、住宿、娱乐、文化等。此外,一些如电子、生物产品及高精密仪器设备制造产品等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