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中学生攀比心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研究中学生攀比心理
张小蜜
中学生中出现的过度消费现象有多种原因,归纳起来主要有三方面。
首先是家长纵容。近几年城市居民的收入不断提高,家庭条件日渐宽裕,许多家长主动购买和子女要求接近的物质,纵容子女追求物质享受。加上中学生活动量大,爱惜度差,他们的消费品易损坏等特点,使得家长们更趋向于选择高档的消费品,以期有质量保证。而面对中学生普遍存在的高消费问题,家长也有自己的苦衷。许多家长说,他们总认为自己小时候过着贫苦的生活,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再不能让子女和他们小时候一样受苦了。但令他们想不到的是,这种溺爱却无形中滋长了子女的高消费心理。其次,高消费现象可以归结为中学生的从众消费心理。“中学生自身思想的偏差、从众心理、摆阔心理、攀比心理和享乐心理,是导致中学生过度消费的又一主要原因。”现在的学生在一起很少探讨学业,也很少交流时事,他们谈论最多的内容就是明星、流行歌曲和时尚品牌。此外,在中学生高消费现象的背后反映出的是消费教育的滞后。目前,学校和家庭对学生消费缺乏正确的引导和教育,一些教师和家长甚至无形中助长了学生的高消费。
尚待合理消费引导
随着中学生过度消费现象的日益突出,学校和家庭的消费和理财教育显得格外重要,这不但关乎学生的行为习惯,还关乎其道德修养和心理素质的培养。合理引导中学生消费,使其形成合理、文明、健康和理性节约的消费理念和消费方式,尤为重要。
很多中学都规定学生不许携带手机等通讯工具进入校园,另外有些学校还规定学生不许在校外购买饮料和零食,这样的规定确实从某种程度上约束了中学生的不良消费行为。但同时,有关专家建议,对中学生的高消费行为不妨“疏堵兼顾”。在明令禁止他们的某些行为的时候,不妨开展消费、理财方面的专题讲座和讨论,广泛倡导健康、文明、勤俭节约的消费理念,提倡适度消费,并积极培养学生对社会和他人的爱心,增强他们真善美的意识。
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家长的溺爱为子女的攀比行为提供了经济基矗另外,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例如以金钱来作为衡量成功的标准,使缺乏辨别是非能力的子女形成了不良的价值观。张教授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当前中小学生
高消费的心理:希望通过穿名牌而得到周围同学的认可,家境不好的学生以追求名牌来掩饰自己家境的贫寒。
学校、家庭应该引导学生合理消费,社会环境包括舆论导向尤其要注意,不要迁就和助长子女的拜金主义。
互相攀比的现象让子女们不能将精力完全放在学习方面,这种比吃、比穿的做法会越来越膨胀,家长们会感到承受不了,无论对中学生本身还是对家长都会造成心理压力。因此,要早培养子女艰苦奋斗的作风,抵制这种互相攀比的风气。
学校也应在这方面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大多数学校将如何消费这样的事,视为学生自己生活上的事,根本就不管。其实学校应针对学生开展消费道德及理财教育,在校园内形成良好环境,帮助中学生合理、适度消费。家长也要改变传统的子女观念,树立现代教育观念,从各方面培养子女的独立意识和成才理念。具体到子女的消费上,该严格的就要严格,该监管的就要监管。而更重要的还是中学生自己,应知作为自己父母亲的艰难,“一粥一饭来之不易”,对于超前消费,坚决说“不”,量力而行。把更多精力用在学习上去,掌握一身过硬的本领,为今后的人生道路扎扎实实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