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危险性预测研究

合集下载

木孔煤矿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区域预测研究

木孔煤矿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区域预测研究
此 该 区域 的 2 号煤 层 可看 作 属于 同 一地 质单 元, 可 以 对 该 区 域 进 行 突 出 危 险 性 区域 预
下 瓦斯 压 力 、 瓦 斯 含 量( 二指 标 法 ) 的测 定 及
根据工 程揭露 , 井 田内 煤 层 平 均 倾 角 测 。
6 。 。主 要 可采 煤 层 有 5 层 ,自上 而 下 分 别 2 分 布规 律 分 析 , 并 结 合瓦 斯 地 质综 合 分 析方 1 . 4 测点 布 置
预 测 一 般 根 据 煤 层 瓦 斯 参 数 结 合瓦 斯 地 质 的 木 孔 矿 井 是 贵 州 省 发 改 委批 准 立 项 的 重 质粘 土 岩 。
分析 的 方 法 进行, 其 最 基 本的 指 标 为瓦 斯 压 点 项 目、 是贵州省 “ 西 电 东送 ” 第 二 批 火 电 2 . 3 预 测 单元 的确 定
巷3 4 . 5 m处 布 置 第一 组 测 点 , 第 一 组测 点 三个 预 测 孔 : 即l —l #孔 、 l 一2 #孔 、 l 一3 #
2 . 2 预 测 区域 位 置
1 矿井 简 况
贵 州能 渝 煤 业 开 发 有 限 责 任 公 司 木 孔

本 次 预 测 区 域 为矿 井 一 采 区 2 号 煤 层 孔 。 在+ 6 5 0 i T / 标 高的 底 板 瓦斯 抽 放 巷4 # 段首采工作 面, 首 采 工 作 面 区 段 回 风 平 钻场 ( 距 副斜 井5 5 0 m) , 布 置第 二 组测 点 , 表1主要可采煤 层特征 表
煤层 名称
煤 层厚度( m)
平均
煤 层 间距( m)
平均 顶 板
顶 底板 岩性
底板 炭 质粘 土岩 、 粘土 岩、 炭 质粘 土岩 、 粘土 岩、 炭 质粘 土岩 、 粘土 岩、

区域滑坡灾害危险性时间预测研究

区域滑坡灾害危险性时间预测研究

第25卷第3期湖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9月J oum al of H un an U ni ver si t y of Sci ence&T echnol ogy(N at ur al Sci ence E di t i on)V01.25N o.3 S e pt.2010区域滑坡灾害危险性时间预测研究高华喜1一,殷坤龙z(1.浙江海洋学院船舶与建筑工程学院,浙江舟山316004;2.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工程学院。

湖北武汉430074)摘要:以巴东县新城区历史滑坡资料为例,借鉴地震灾害相关的预泱l理论与方法,对该区在未来5a,l O a及50a不同时段内不同投摸滑坡发生的超越概率进行了定量计算与预测.结果表明:巴东县新城区在未来5a。

l O a及50a时间段内,在不考虑人类防治工程的条件下,该区有可能发生规l羹在50X10.n13以上的中型滑坡、250X10‘m3以上的大型滑坡、400X104n,以上的大型滑坡的概率均达90%研究成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防灾减灾需求灾害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也为完善丰富滑坡灾害危险睦评价理论的学科体系奠定了基础.关键词:区域滑坡;危险】生:时间预测中圈分类号:U41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102(2010)03—0047—03经过数十年的研究与探索,国内外灾害滑坡灾害评价理论与方法得到迅速提高,并且朝着独立学科的方向逐渐发展【‘-61,但由于该学科涉及到的内容丰富,知识面广,其中不乏包括对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研究,而且涉及到其它学科的穿插与渗透等多学科的综合影响,致使已有的研究成果还不足以形成系统的、完善的和全面的学科体系,应用水平也远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防灾减灾需求.从已有的文献资料的研究成果来看,大多数滑坡灾害研究者对单体滑坡的发生时间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而对区域滑坡灾害危险性随着时间而变化这一特点的研究却明显不足.虽然有一部分研究者冠以灾害风险时间尺度,如5a或50ar7l,但计算结果仍然把这10a或50a时间段内看作是稳定的、不会变化的量,后者较前者有所进步,考虑了10a或50a之后随着控制与诱发滑坡内外因素的变化其风险结果也将发生由量变到质变的特点.其实滑坡灾害是受内外环境的影响而变化,有其相对易发的年份,也有其相对不易发的年份,而政府需要的恰恰是其相对活跃易发的年份.此时已有的研究成果在指导防灾减灾过程中就不可避免遇到许多棘手的问题.实践证明滑坡灾害危险性评价对认识自然灾害程度、制定减灾规划、部署防治工程、提高灾害管理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哆1预测模型研究滑坡灾害危险性评价与区划的结果是为政府减灾防灾决策提供理论依据,对于政府而言,更希望得到滑坡可能活跃的年份,以便从宏观上对滑坡灾害进行风险管理.论文借鉴地震灾害危险预测方法【t ol开展滑坡灾害危险性时间预测.滑坡危险性时间预测如果按照地震危险性中的定义方法则可以定义为某一研究范围内今后一定时间内(r)发生某种滑坡体的体积超过某一范围(m)的概率,也即超越概率.滑坡危险性时间预测模型分析基于两个基本假设:1)滑坡的发生可以用稳态泊松过程来描述;2)每个危险性单元中滑坡年频度口(≥m)与滑坡规模m之间满足于G ut enber g—R i cher关系l gv(>.m)=a-bm.(1)式中,a、b为经验常数.对于某一研究区内假设有Ⅳ处潜在滑坡(或高危险性预测单元),分别为xi=(i=l,2,…,Ⅳ)在各潜在滑坡彼此独立的前提下则只(肘≥m)与只(肘≥巩)的关系为收稿日期:2010--03-05基金项目: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Y608013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50874080)通信作者:高华喜(1976一),男,江西九江人,博士。

区域突出危险性预测

区域突出危险性预测

有 危 险
工 作 面 预 测
突 出 危 险 工 作 面 无 突 出 危 险 工 作 面
工作 面防 突措 施
工作 面措 施效 果检 验
无 危 险
无突出煤层: 按非突出矿 井管理
执行 安全 防护 措施 后采 掘作 业
执 行 安 全 防 护 措 施 后 采 掘 作 业
矿井防突总方案
“四位一体”、“五步配套”综合防治突出
措施 矿井和煤层突出危险预测
有危险吗? Y
区域突出危险性预测 有突出危险吗? Y 采取消除区域突出危险 的技术措施 N
N
按非突出矿井或煤 层进行采掘作业 Y 采取安全 防护措施 进行采掘 作业
对措施进行效果检验 有效吗? 采取防突技术措施 Y 采掘面突出危险性预测 有突出危险吗?
N
N
对措施效果进行检验 有效吗?
区域预测方法
一、区域预测方法 (一)开拓前区域预测方法 1、预测方法及预测结果应用范围 新水平、新采区开拓前,当预测区域的煤层缺少或者没有 井下实测瓦斯参数时,可以主要依据地质勘探资料、上水 平及邻近区域的实测和生产资料等进行开拓前区域预测。 开拓前区域预测结果仅用于指导新水平、新采区的设计和 新水平、新采区开拓工程的揭煤作业。
实测或者计 算残余瓦斯 压力和含量
区域措施效果 检验 突出危险区 继续进行或补充实施 区域防突措施 无突出危险区 工作面预测方法 进行区域验证
矿井防突总方案
无突出危险区
工作面 预测方法
工作面预测
突出危险工作面
工作面防突措施
无突出危险工作面
安全防护措施,并 保留足够超前距
矿井防突总方案
局部综合防突措施基本程序
Y
合理采掘部署

论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预测与防治(wj)

论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预测与防治(wj)

(1)V30(V60)及 Kv指标 (2)瓦斯涌出动态特征法 (3)声发射监测法 (4)电磁辐射监测法 (5)微震监测法
3.工作面突出危险性预测方法
(1)钻孔瓦斯涌出初速度法 沿工作面采掘方向,在煤层内打直径 42mm、长 3.5m 的钻孔,然后用专门的封 孔器封住孔底 0.5m 长的一段钻孔作为测 量室,孔周煤体涌入测量室的瓦斯经由导 气管导出,用流量计读数,则在初始的单 位时间内,从测量室涌出的最大瓦斯量就 是钻孔瓦斯涌出初速度 q,单位为 L/min。
瓦斯 预先抽放
煤层收缩变 形、 地应 力下降、 煤层透气 系数增加 和煤的强 度增高等
削弱或 消除突 出危险
4.煤与瓦斯突出防治措施
煤层注水
使地应力分布均 匀化,地应力和 瓦斯压力梯度都 减小,弹性潜能 降低,其释放的 速度变小 ;降 低了瓦斯放散初 速度,增加了瓦 斯流动阻力
煤层注作面突出危险性预测方法
(2)钻屑量法
打钻时排出钻屑量的多少在某种程度上综合反 映了煤层应力状态、煤的力学性质和瓦斯三个 方面的因素 。在相同的打钻工艺条件下,煤层 应力越大,瓦斯压力越大,煤的强度越小,所 产生的钻屑量就越多,从而间接地反映出突出 危险性也越大。钻屑量的大小通常用单位孔长 排出的钻屑量或钻屑倍率来表示,并以此作为 衡量突出危险性的指标。
3.工作面突出危险性预测方法
瓦斯涌出动态特征法
作业过程中工作面瓦斯涌出的变化反映了 巷道前方存在相当高应力且处于失稳 状态 。 分析工作面风流中的瓦斯浓度,发现突 出之前,瓦斯含量出现了一致的高值, 并认为值变大时,预示突出可能发生。
3.工作面突出危险性预测方法
声发射监测法
煤和岩石内部存在大量的裂隙,煤岩破 坏的根本原因是这些裂隙的扩张、传播 导致的最后贯通。研究表明,裂隙的扩 张和传播都将产生能量辐射,这就是声 发射。声发射技术可以对破裂源进行定 位。

《防治煤矿冲击地压细则》冲击危险性预测、监测、效果检验

《防治煤矿冲击地压细则》冲击危险性预测、监测、效果检验
在回采工作面、巷道和峒室的设计、采掘及维 护两个阶段,也需要根据冲击危险性实施局 部性防范措施,其依据是冲击地压矿井回采 工作面、巷道和峒室的局部危险性预测结果 。冲击地压区域与局部预测要为冲击地压监 测与防治方案制定奠定基础。
第四十四条
(3)实际执行要点 明确了“区域”与“局部”范围和对象:
区域,即矿井、水平、煤层、采(盘) 区;
局部,即采掘工作面和巷道、硐室。
明确了“预测”=“评价”: 评价,给出冲击地压危险区域和确定危
险等级
第四十四条
时机
对象
目的
区域 预测
局部 预测
开拓设 计前
矿井 水平 煤层 采(盘)区
采掘活 动前
工作面 巷道 硐室
指导区 域防范
指导局 部防治
开拓方式 采掘部署 开采顺序 采煤方法与工艺 采区巷道布置
[解读]
(1)本条是关于冲击地压矿井必须进行冲击地压危 险的区域预测与局部预测的规定。属于对《规程》第 二百三十四条的补充规定,强调必须。
第四十四条
(2)依据:冲击地压矿井在水平、采(盘) 区和煤层的开拓设计和开采的两个阶段,需 要根据冲击危险性实施区域性防范措施,其 依据是冲击地压矿井的区域危险性预测结果 。
2
W2
开采深度h
3
W3
上覆裂隙带内坚硬厚层 岩层距煤层的距离d
4
W4
煤层上方100m范围顶 板岩层厚度特征参数Lst,
因素分类
n=0
n=1 2≤n<3
n≥3
h≤400m 400m<h≤600m 600m<h≤800m
h>800m d>100m 50m<d≤100m 20m<d≤50m
d≤20m Ls<50m 50m<Lst≤70m 70m<Lst≤90m Lst>90m

平煤股份一矿戊组煤层区域突出危险性预测

平煤股份一矿戊组煤层区域突出危险性预测

关键词 : 瓦斯压力 ; 瓦斯含量 ; 突 出危险性预测
中 图分 类 号 : T D 7 1 3 文献 标 识 码 : B 文章 编 号 : 1 0 0 5 — 2 7 9 8 ( 2 0 1 3 ) 1 2 — 0 0 3 2 — 0 3
平煤 股份一 矿位 于平 顶 山矿 区中部 、 市 区以北 , 距平 顶 山市 中 心 约 3 k m。历 经 5 0多 年 的 发 展 建 设, 现 已成 为年 产 商 品煤 5 0 0万 t 的特 大 型现 代 化 矿井 。平 煤股 份一 矿东 与十矿 相邻 , 西 与 四矿 、 六矿 相邻 , 南 与二 矿相邻 , 北 部 向深部延 伸 。井 田内主要
平和 三水 平 , 与其位 于下方 的竹 园逆 断层 、 张家 逆断
层 构成 N W —S E向展 布 的构 造带 , 控制 着 一 矿井 田
东部 和深 部 以压 ( 扭) 作 用 为 主 的 构 造 形 态 。一 矿 井 田构 造 特征 概括 起 来 可 以划 分 为 三部 分 : 二水 平
大 巷标 高 一2 4 0 I n , 三 水 平 运 输 大 巷 标 高 一5 1 7 I T I 。
为了准确 判 定戊组 煤 层 区域 突 出危 险 性 分 布情 况 ,
及 时采取 针对 性 防 治措 施 , 本 文 通 过测 定 戊 组 煤层
于锅底 山断裂的东北盘, 构造比较简单 , 构成了整个 平顶 山矿 区相 对 的 构 造 简单 区。 以 N E、 N N E向 正 断层 比较 发育 为 主 要 特征 , 并 在 喜 山期 近 N E 向右 旋力 偶 作 用 时 , 表现 为张 ( 扭) 性 活 动 。煤 层 中 的 “ 构造 煤 ” 远不 如东部 发育 , 厚度 0 . 1~ 0 . 8 m左右,

《防突规定》中有关石门立井揭煤的规定

《防突规定》中有关石门立井揭煤的规定
≥5m
《防突规定》中有关石门揭煤防突的规定
2.石门揭煤区域防突措施
第四十九条(四)[说明]
•很多石门立井突出事故是因控制范围小局部防突措施所致,故需区域防突措施。 •考虑到大量穿层钻孔会使岩柱的强度降低、而距煤层稍远时更易布置钻孔和能 避免误揭煤层,故该条要求在距离煤层最小法向距离7m以前实施区域防突措施。 •考虑到石门穿层孔距煤层较近且打钻方向较易控制和成孔误差较小,故区域防 突钻孔要求控制石门立井等揭煤处的轮廓线外12m; •考虑到急倾斜煤层巷道底部煤体自重有稳定作用和底部钻孔施工较难,故急斜 煤层底部钻孔只控制巷道轮廓线外6m。
《防突规定》中有关石门揭煤防突的规定
1.石门立井突出危险性区域预测
第四十二条 区域预测一般根据煤层瓦斯参数结合瓦斯地质分析的 方法进行,也可以采用其他经试验证实有效的方法。 根据煤层瓦斯压力或者瓦斯含量进行区域预测的临界值应当 由具有突出危险性鉴定资质的单位进行试验考察。在试验前和应 用前应当由煤矿企业技术负责人批准。 区域预测新方法的研究试验应当由具有突出危险性鉴定资质 单位进行,并在试验前由煤矿企业技术负责人批准。
[说明] • 未进行区域预测的区域视为突出危险区。 • 区域预测以开拓时间为界,划分为开拓前区域预测和开拓后
区域预测。
《防突规定》中有关石门揭煤防突的规定
1.石门立井突出危险性区域预测
第三十四条 突出煤层区域预测的范围由 煤矿企业根据突出矿井的开拓方式、巷 道布置等情况划定。
[说明]
突出煤层的区域预测是逐渐展开的,每次区域 预测范围的大小主要是根据开拓、准备的实 际需要等情况来确定。
• 瓦斯风化带的瓦斯压力为0.1~0.15MPa, 地应力小,不具备发生突 出的条件,实际上也没有发生过突出,故定为无突出危险区。

标准22区域突出危险性预测技术标准

标准22区域突出危险性预测技术标准

区域突出危险性预测技术标准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新水平、新采区开拓前和新采区开拓完成后的区域突出危险性预测(以下简称区域预测)相关要求、预测方法和指标。

本标准适用于晋煤集团所属突出矿井和按突出矿井管理的矿井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煤矿安全规程3基本要求3.1 突出矿井、按突出管理矿井应当对突出煤层进行区域预测。

经区域预测后,突出煤层划分为突出危险区和无突出危险区。

3.2 突出煤层区域预测的范围应由煤矿上一级管理部门根据突出矿井的开拓方式、巷道布置等情况划定。

3.3 区域预测分为新水平、新采区开拓前的区域预测(以下简称开拓前区域预测)和新采区开拓完成后的区域预测(以下简称开拓后区域预测)。

3.4 开拓前区域预测时,当预测区域的煤层缺少或者没有井下实测瓦斯参数时,可以主要依据地质勘探资料、上水平及邻近区域的实测和生产资料等进行开拓前区域预测。

开拓前区域预测结果仅用于指导新水平、新采区的设计和新水平、新采区开拓工程的揭煤作业。

3.5开拓后区域预测时,应主要依据预测区域煤层瓦斯的井下实测资料,结合地质勘探资料、上水平及邻近区域的实测和生产资料等进行。

开拓后区域预测结果用于指导工作面的设计和采掘生产作业。

3.6 对已确切掌握煤层突出危险区域的分布规律,并有可靠的预测资料的,区域预测工作可由矿技术负责人组织实施;否则,应委托有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鉴定资质的单位进行区域预测。

3.7 未进行区域预测的区域视为突出危险区。

3.8 矿井的区域预测范围、方法、预测指标、临界值、预测结果应上报煤矿上一级管理部门技术负责人批准。

3.9 区域预测范围和结果报告按晋煤集通字【2010】175号文件规定执行。

4 区域预测方法及其技术要求4.1 区域预测一般根据煤层瓦斯参数结合瓦斯地质分析的方法进行,也可以采用其它经实验证实有效的方法。

煤与瓦斯区域突出危险性预测

煤与瓦斯区域突出危险性预测

煤与瓦斯区域突出危险性预测第四十二条区域预测一般根据煤层瓦斯参数结合瓦斯地质分析的方法进行,也可以采用其他经试验证实有效的方法。

根据煤层瓦斯压力或者瓦斯含量进行区域预测的临界值应当由具有突出危险性鉴定资质的单位进行试验考察。

在试验前和应用前应当由煤矿企业技术负责人批准。

区域预测新方法的研究试验应当由具有突出危险性鉴定资质的单位进行,并在试验前由煤矿企业技术负责人批准。

【解读】本条规定了区域预测方法、煤层瓦斯压力、含量区域预测指标临界值试验考察、区域预测新方法试验必须有资质单位进行。

实验方案和实验结果应分别在实验前和应用前报煤矿企业技术负责人批准。

一、区域预测方法1、煤层瓦斯参数结合瓦斯地质分析;2、其他经验证有效的方法。

二、预测临界值考察(含预测新方法研究试验)应由具有突出危险性鉴定资质的单位进行。

三、临界值考察方案和结果批准权限为煤矿企业技术负责人。

第四十三条根据煤层瓦斯参数结合瓦斯地质分析的区域预测方法应当按照下列要求进行:(一)煤层瓦斯风化带为无突出危险区域;(二)根据已开采区域确切掌握的煤层赋存特征、地质构造条件、突出分布的规律和对预测区域煤层地质构造的探测、预测结果,采用瓦斯地质分析的方法划分出突出危险区域。

当突出点及具有明显突出预兆的位置分布与构造带有直接关系时,则根据上部区域突出点及具有明显突出预兆的位置分布与地质构造的关系确定构造线两侧突出危险区边缘到构造线的最远距离,并结合下部区域的地质构造分布划分出下部区域构造线两侧的突出危险区;否则,在同一地质单元内,突出点及具有明显突出预兆的位置以上20m(埋深)及以下的范围为突出危险区(如图1);(三)在上述(一)、(二)项划分出的无突出危险区和突出危险区以外的区域,应当根据煤层瓦斯压力P进行预测。

如果没有或者缺少煤层瓦斯压力资料,也可根据煤层瓦斯含量W进行预测。

预测所依据的临界值应根据试验考察确定,在确定前可暂按表2(编者注:本书为表3-2-1)预测。

矿井区域预测方法

矿井区域预测方法

一.区域预测在使用区域预测的地区,由于还未进行开拓,只能通过地质钻孔或专门的考察钻孔取样分析得出煤层或采区突出危险结论.1.单一指标法预测煤层突出危险性的指标可用煤的破坏类型、瓦斯放散初速度指标(△P)、煤的坚固性系数(f )和煤层瓦斯压力(P ),其判断煤层突出危险性的临界值,应根据矿井的实测资料确定,如无实测资料时,可参考表5、表6 所列数据划分,只有全部指标达到或超过其临界值时方可划为突出煤层。

2.瓦斯地质统计法采用瓦斯地质统计法进行区域预测时,应根据已开采区域确切掌握的煤层赋存和地质构造条件与突出分布的规律,划分出突出危险区域与突出威胁区域。

分突出危险区一般应符合下列要求:①在上水平发生过一次突出的区域,下水平的垂直对应区域应预测为突出危险区;②根据上水平突出点分布与地质构造的关系,确定突出点距构造线两侧的最远距离线,并结合地质部门提供的下水平或下部采区的地质构造分布,按照下水平构造线两侧的最远距离线向下推测下水平或下部采区的突出危险区域(图1)③末划定的其他区域为突出威胁区。

3. 采用综合指标法对煤层进行区域预测时应符合下列要求:(1)、在岩石工作面向突出煤层至少打两个测压钻孔,测定煤层瓦斯压力。

测压方法见附录三;(2)、在打测压孔的过程中,每米煤孔采取一个煤样,测定煤的坚固性系数(f );(3)、将两个测压孔所得的坚固性系数最小值加以平均作为煤层软分层的平均坚固性系数;(4)、将坚固件系数最小的两个煤样混合后,测定煤的瓦斯放散初速度指标(△P )。

煤层区域性突出危险性,可按下列两个综合指标判断:)2()1()74.0)(30075.0(--------------------∆=----------=f P K P f H D式中D ———煤层的突出危险性综合指标;K----------煤层的突出危险性综合指标;H----———开采深度,m;P----———煤层瓦斯压力,取两个测压钻孔实测瓦斯压力的最大值,Mpa;△P--———软分层煤的瓦斯放散初速度指标;f--- ———软分层煤的平均坚固性系数。

木孔煤矿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区域预测研究

木孔煤矿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区域预测研究

木孔煤矿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区域预测研究摘要:按《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要求,突出煤层的区域突出危险性预测采用单项指标(二指标法),但由于煤与瓦斯突出机理的复杂性,木孔煤矿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采用多种指标共同预测,结果互相参考印证,可以提高突出危险性预测的准确性。

关键词: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区域划分煤与瓦斯突出是煤矿中一种极其复杂的动力现象,是地应力、瓦斯、煤的物理力学性质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煤与瓦斯突出的发生呈区域性分布,研究表明实际有突出危险的区域只占整个开采区域的8%~20%,区域预测的目的就是事先找出这些区域。

按照《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以下简称《规定》)的要求,突出煤层区域性预测一般根据煤层瓦斯参数结合瓦斯地质分析的方法进行,其最基本的指标为瓦斯压力和瓦斯含量预测。

木孔煤矿通过首先确定其井田区域地质构造背景,采用煤层突出危险性鉴定常用的单项指标分析法“四指标法”(煤层瓦斯压力、煤的坚固性系数、瓦斯放散初速度、煤的破坏类型),然后通过井下瓦斯压力、瓦斯含量(二指标法)的测定及分布规律分析,并结合瓦斯地质综合分析方法,进而对木孔煤矿划分出突出危险区和无突出危险区,提高了瓦斯预测的准确性。

1 矿井简况贵州能渝煤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木孔煤矿,属于新井在建矿井,矿井位于贵州省毕节地区金沙县东部,距县城平距30km左右。

行政区划隶属金沙县木孔乡所辖,井田走向长11.85km,倾斜宽 2.24~3.95km,面积33.526km2。

矿井地质储量为1.2亿t,设计能力60万t/a,规划发展能力120万t/a,服务年限为64年。

矿井斜井开拓,中央分列式通风。

煤与瓦斯突出矿井。

建设中的木孔矿井是贵州省发改委批准立项的重点项目、是贵州省“西电东送”第二批火电项目,是鸭溪电厂配套的重点煤炭生产企业。

2 预测区域概况2.1 煤层特征根据工程揭露,井田内煤层平均倾角16°。

主要可采煤层有5层,自上而下分别编号为2、3、4、5、7号煤层,主要可采煤层特征见表1。

川滇地区地震危险性预测模型

川滇地区地震危险性预测模型

川滇地区地震危险性预测模型程佳【摘要】在印度板块对欧亚板块碰撞作用下,我国大陆是全球板内地震灾害最为频繁的地区之一,形成了包括青藏高原及其周缘地震带、天山地震带、山西地震带、华北地震带等多次发生8级强震的地震活动区带.这些地震带频繁活动,在历史上发生了诸如1303年山西洪洞8级地震、1556年陕西华县8.3级地震、1976年唐山7.8级地震等特大灾害性地震,并造成了数以万计的人员伤亡.近年来发生的2008年汶川8级地震、2010年玉树7.1级地震、2013年芦山7.0级地震、2014年鲁甸6.5级地震等灾害性地震显示,中国大陆目前地震活动水平仍然较高,亟需在中国大陆建立合理的地震危险性预测模型来为防震减灾提供科学依据.如何结合丰富的历史地震目录、活动构造及古地震研究资料、大地测量形变数据等相关资料来建立科学的地震危险性预测模型,是目前建立中国大陆地震灾害模型时的突出问题.【期刊名称】《国际地震动态》【年(卷),期】2018(000)006【总页数】4页(P41-44)【关键词】地震危险性预测模型;OpenQuake;地震目录;震级与破裂参数关系;川滇地区;背景地震发生率【作者】程佳【作者单位】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北京 10002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315在印度板块对欧亚板块碰撞作用下,我国大陆是全球板内地震灾害最为频繁的地区之一,形成了包括青藏高原及其周缘地震带、天山地震带、山西地震带、华北地震带等多次发生8级强震的地震活动区带。

这些地震带频繁活动,在历史上发生了诸如1303年山西洪洞8级地震、1556年陕西华县8.3级地震、1976年唐山7.8级地震等特大灾害性地震,并造成了数以万计的人员伤亡。

近年来发生的2008年汶川8级地震、2010年玉树7.1级地震、2013年芦山7.0级地震、2014年鲁甸6.5级地震等灾害性地震显示,中国大陆目前地震活动水平仍然较高,亟需在中国大陆建立合理的地震危险性预测模型来为防震减灾提供科学依据。

区域防突措施和工作面预测主要流程

区域防突措施和工作面预测主要流程

区域防突措施效果检验和工作面突出危险性预测主要流程区域防突措施效果检验和工作面突出危险性预测是两个“四位一体”综合防突措施的关键环节,区域防突措施效果检验的评价指标为瓦斯含量(m³/t),通常称作测含量;工作面突出危险性预测的评价指标为K1(钻屑瓦斯解吸指标:煤样自暴露在自由空气空间中解吸第一分钟内,每克煤的瓦斯解吸总量)和S(钻屑量Kg/m)。

主要检测流程如下:一、区域防突措施效果检验(测含量)岳城矿掘进工作面采取先抽后掘模式。

工作面抽采达标后首先进行区域防突措施效果检验,效果检验需要使用设备包括:井下瓦斯解吸仪、地面实验室粉碎机、地面瓦斯解吸仪、电子天平、电脑等。

具体流程如下:1.现场施工钻孔掘进迎头一般施工2-3个效果检验钻孔,钻孔深度50-60米,钻孔的施工时间一般安排在每天的检修班,钻孔施工时间为4-5个小时。

2.现场解吸瓦斯现场施工钻孔期间,防突员现场取煤样利用煤样罐和解吸仪进行现场解吸,每个钻孔每隔20-30米取样1次,最终要将所有煤样全部现场解吸完毕,记录每个煤样解吸数据Q1。

3.地面解吸井下解吸完成以后,防突员将煤样携带到地面实验室进行地面解吸。

地面解吸数据分为Q2和Q3。

Q2指的是煤样在井下解吸完成后开始,至煤样被带到地面这段时间内积存在煤样罐内的瓦斯量。

Q2可以通过实验室的解吸仪进行测量。

Q3指的是煤样粉碎后的瓦斯解吸量,每份煤样粉碎两次(每次100g),直到所有煤样粉碎解吸完成。

4.计算结果Q 1、Q2、Q3的结果出来后,将相关数据输入电脑的计算软件中,最终计算出瓦斯含量。

5.效果检验的时间统计现场钻孔施工时间一般为4-5个小时左右;地面解吸及计算结果的时间为1小时左右;防突员从工作面升井到地面的时间为40分钟左右;每次测含量的总时间为6个小时左右。

6.其他掘进队组每次在申请测含量时,会考虑剩余准掘距离是否满足当天的掘进距离,若不满足的话,队组会提前打测含量申请(一般在剩余不超过10米时打申请)。

基于GIS的区域滑坡危险性预测方法与初步应用

基于GIS的区域滑坡危险性预测方法与初步应用
Oc . 2 0 t, 0 2
基 于 GI S的 区域滑 坡 危 险性 预 测 方 法 与初 步 应 用
单新 建 叶 洪 李焯 芬 陈国光 ’
10 2 ) (香 港 大 学 土木 工程 系 00 9 香港) (中 国 地 震 局 地 质 研 究 所 .中 国 地 震 局 构 造 物 理 开 放 实 研 室 . 北 京
预 测 方 法 进 行 详 细 研 究 ,提 出 加权 相 似 综 合 系 数 预 测 模 型 ,并 在 GI S平 台上 实 现 预 测 系 统 。在 此 基 础
统 计 了风化层 与滑 坡 的关系 ,得 出风化对滑 坡影 响
201年 4月 4 日收 到 初 稿 ,2 0 0 0 1年 6月 4日收 到修 改稿 。 ・ 国家 自然 科 学 基 金 资 助 项 目(9 0 0 7 。 4 822 ) 作 者 单 新 建 简 介 : 男 .3 6岁 .博 士 后 . 1 9 99年 于 中 国 地震 局地 质 研 究 所 获 博 士 学 位 .现 为中 国地 震 局 地 质 研 究 所 副 研 究 员 . 主 要 从 事 遥 感 与 GI S 集 成 技 术 和地 质 环 境 灾 害 评价 等 研 究 工 作 。
这 些 成 果 为 定 量 分 析 区 域 滑 坡 与 环 境 因 子 的 关 系 以 及 区 域 滑 坡 预 测 模 型 的 建 立 提 供 了 良好 的 研 究 基
础。
滑 坡 的 孕 育 和 发 生 受 各 种 因 素 的影 响 ,从 因 素 类 型 上 可 分 为 内在 因 素 和 外 在 因 素 。 内在 因 素 有 岩 性 、地 形 地 貌 、 岩 体 结 构 、 地 应 力 等 ;外 在 因 素 有 地 表 水 、 地 下 水 、 降 雨 以及 人 类 活 动 等 。 内 在 、外 在 因 素 的相 互 作 用 ,造 成 滑 坡 发 生 机 制 十 分 复 杂 ,

第六节煤层突出危险性预测和防突措施效果检验

第六节煤层突出危险性预测和防突措施效果检验

表1 预测煤层突出危险性单项临界指标值
煤的破坏类型 Ⅲ、Ⅳ、Ⅴ Ⅰ、Ⅱ 瓦斯放散 初速度△p ≥10 <10 煤的坚固性系 数f ≤0.5 >0.5 煤层瓦斯 压力 P(Mpa) ≥0.74 <0.74 煤层突出 危险性判别 有突出危险 无突出危险
表2
破坏类型 Ⅰ类 (非破坏煤 ) Ⅱ类 (破坏煤) 光泽 亮与 构造及构造特征 层状构造,块状 构造条带清晰 明显 1.尚未失去层状,较 有次序2.条带明显, 有时扭动,有错动 3.不规则块状多棱 角4.有挤压特征 1.弯曲呈透镜体构 造 2.小片状构造 3.细小碎块,层理较 紊乱,无次序 粒状或小颗粒胶结 而 成,形似天然煤团 1.土状构造,似土质 状2.如断层泥状

判断煤巷掘进工作面突出危险性的临 界指标Rm应根据实测资料确定;如无实测资 料时,取Rm=6。当任何一个钻孔中的R≥Rm时, 该工作面预测为突出危险工作面;当R<Rm时, 该工作面预测为无突出危险工作面。R为负 值时,应用单项(取公式中的正值项)指 标预测。 • (3)采用R指标法时,当预测无突出危险 时,每预测循环应留有2m 的预测超前距。
第四节 工作面突出危险性预测
• 工作面突出危险性预测预报是预报工作中难度 较大的一种,因其能在施工前及时预报,故又称日 常预测。预测方法种类虽多,但归根结底都是以钻 粉量考察煤体受力状态,以钻孔瓦斯涌出初速度或 钻粉瓦斯解析量、解析特征等来判断煤中瓦斯含量 及其结构等原理来进行突出危险性预测。
一、钻孔瓦斯涌出初速度法
煤矿瓦斯灾害防治
第六节煤层突出危险性预测 和防突措施效果检验
第一节
一、预测程序
概述
突出危险工作面
突出危险区 突出煤层 突出矿井 非突煤层 在突出危险工作面,也可进行工作面的小块段预测,将 工作面分为突出危险块段和无突出危险块段。 无突出危险工作面 突出威胁区 突出危险区 突出威胁区 无突出危险区

区域滑坡灾害预测预警与风险评价

区域滑坡灾害预测预警与风险评价

区域滑坡灾害预测预警与风险评价一、本文概述滑坡灾害作为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和损失。

本文旨在探讨区域滑坡灾害的预测预警与风险评价,通过深入分析滑坡灾害的成因、特点和发展规律,构建一套科学、有效的预测预警体系,为滑坡灾害的防范和减灾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指导。

本文首先介绍了滑坡灾害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危害,分析了滑坡灾害的成因和影响因素,总结了国内外在滑坡灾害预测预警和风险评价方面的研究现状和进展。

在此基础上,本文重点阐述了滑坡灾害预测预警的原理和方法,包括滑坡灾害的监测技术、预警模型的构建和应用、预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等。

本文还探讨了滑坡灾害风险评价的方法和步骤,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区划和风险管理等方面。

本文总结了滑坡灾害预测预警与风险评价的实践经验和教训,提出了未来研究方向和展望,以期为我国滑坡灾害的防治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二、滑坡灾害的成因与机理滑坡灾害的成因复杂多样,主要可以归结为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两大类。

自然因素中,地质构造、地形地貌、岩土体性质、水文地质条件、气象因素等起着决定性作用。

地质构造如断层、节理等弱面为滑坡的发生提供了潜在滑动面;地形地貌,特别是斜坡的坡度、坡高和坡形,直接影响着滑坡的稳定性;岩土体的类型、结构、强度等特性决定了斜坡的物质基础;水文地质条件,包括地下水的赋存状态、运移规律等,对斜坡稳定性有着重要影响;而气象因素,如降雨、气温、冻融等,通过影响岩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质,诱发或加剧滑坡灾害。

人为因素则主要体现在工程建设、资源开发、土地利用变化等方面。

不合理的工程建设,如坡脚挖掘、坡面加载等,会破坏斜坡的应力平衡,导致滑坡发生;资源开发活动,如采矿、采石等,可能破坏岩体的完整性,降低斜坡稳定性;土地利用变化,如毁林开荒、过度放牧等,导致植被覆盖减少,地表侵蚀加剧,进而诱发滑坡。

滑坡灾害的机理主要涉及到斜坡岩土体的应力状态变化、强度降低和破坏模式。

区域防突设计

区域防突设计

一区域综合防突技术措施《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第六条要求, 防突工作应坚持区域防突措施先行、局部防突措施补充的原则, 突出矿井采掘工作做到不掘突出头、不采突出面。

未按要求采取区域综合防突措施的, 严禁进行采掘活动。

区域防突工作应当做到多措并举、可保必保、应抽尽抽、效果达标。

《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第五条要求, 区域综合防突措施包括下列内容:(一)区域突出危险性预测;(二)区域防突措施;(三)区域措施效果检验;(四)区域验证。

本章主要根据《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的有关要求, 并结合宏远煤业煤层赋存和开采技术条件, 对15号煤层区域防突技术方案进行设计。

1.1 区域突出危险性预测1.1.1 区域突出危险性预测方法根据《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的有关要求, 区域突出危险性预测应当根据煤层瓦斯压力P进行预测。

如果没有或者缺少煤层瓦斯压力资料, 也可根据煤层瓦斯含量W进行预测。

考虑到宏远煤业现场实际情况, 区域突出危险性采用瓦斯含量进行预测, 预测临界值如下:⑴瓦斯含量W<8m3/t, 区域属于无突出危险区;⑵瓦斯含量W≥8m3/t, 区域属于突出危险区。

1.2 区域防突措施区域防突措施包括开采保护层和预抽煤层瓦斯2类。

从我国煤矿瓦斯突出区域治理的实践来看, 当层间距离合宜时, 保护层开采措施的区域防突效果普遍好于预抽煤层瓦斯措施。

因此, 《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第46条要求: 在突出矿井开采煤层群时, 如在有效保护垂距内存在厚度0.5m及以上的无突出危险煤层, 除因突出煤层距离太近而威胁保护层工作面安全或可能破坏突出煤层开采条件的情况外, 应首先开采保护层。

宏远煤业属于煤层群赋存井田, 15号煤层处于煤系地层的最下方, 之上有14#煤层局部可采或不可采的薄煤层, 因此, 想要采用开采保护层区域防突措施, 也只可能是开采上保护层。

从上保护层的有效保护垂距和煤层厚度两个条件来看, 下距15号煤层4.53-12.15m、平均煤厚0.84m的14号煤层是唯一能作为上保护层进行开采的煤层。

中国大陆西部未来强震危险性预测研究

中国大陆西部未来强震危险性预测研究

中国大 陆西部 地 区 ( l 7 以西 ) 生 在新 生 E0。 发 代早 期 的印 度 和 欧亚 板 块 的碰撞 及 以后 的楔 入 ,
基金项 目: 青海地震科学基金(07 0 )地 震科学联合青年基金( 002 。 20 A 1 , C 87 )
作 者简 介 : 泓 为 ( 9 7~ ) 男 , 屠 17 , 陕西 人 , 硕士 , 助理 研究 员 , 目前 主 要从 事 地 震活 动性 及 地震 大形 势 研究 工 作 。E—m i al :
作 , 增 建 等 郭
做 了 3 。 纬 线 与 大震 预 测 相 5北
互 关系 以及 8级 大 震 预 测 发 生 时 间 等方 面 的 研 究; 邵辉 成等 做 了我 国 大陆 未 来 几 年 的地 震 形
势 与灾 害分析 ; 泓为 等 屠
做 了青 藏 高 原 及 邻
1 研 究 区域 构 造 和 强 震 空 间特 征
块、 菲律 宾板 块 和太 平 洋 板块 相 互 作 用 的应 力 集 中 区域 , 这几 大板 块 相 互作 用 形 成 了 中国大 陆 西 部 板块 内( ) 震 的 能量 来 源 和 构 造 背 景 。尤 间 强
十 分有 意义 的工 作 。 14 99年 以来 , 全 国 4次 8级 地 震 中 , 中 在 其 大 陆西 部 E 0 。 17 以西 就 发 生 了 3次 , 国大 陆 发 中 生的 4 2次 7级 以上地 震 中 , 中大 陆 E 0 。 其 l7 以西
选用了可靠时段地震 目录, 用震级一频度关系, 应 计算 6级以上各震级段年优势发 生次数 , 对近 10年 0
以来的 7级 以上 地震 的地震 波 能量进行 统计 和分析 , 利 用近 3 并 O年 来地震 震 源机 制 解计 算应 力场 的方

明矾沟煤矿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分析与研究

明矾沟煤矿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分析与研究
表 1下 1 0煤层 瓦斯 测试结 果表
编号 标 高

域突 出危险性预测可减少 防突措施 实施 的盲 目性,增
加 防 突 工 作 的针 对 性 ,避 免对 非 突 出 区 域 投 入 大 量 人
力、财力和物力,有利于保障矿井安全生产 。


矿 井概 况
明矾 沟煤矿 位于库车县县城北 东l 。方 向,直距 0
三 、煤与 瓦斯 突出危 险性 参数
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参数统计,主要是对煤体 的破 坏指标和瓦斯指标进行的统计 ,预测煤与瓦斯突出危险
性 的参 数 很 多, 一般 是煤 体破 坏程 度 和瓦 斯参 数 。根据 《 治煤 与瓦 斯 突 出规 定》 ,区域 预测 主 要根 据 瓦斯 压 防 力 和 瓦斯 含量 等进 行 预测 。明矾 沟煤 矿在 地质 勘探 期 间 和 实 际生产 过程 中进 行 了瓦 斯参 数 的测定 , 下 下 煤 层 瓦斯 参 数测试 结果详 见表 i 、表 2 :
明矾沟煤 矿煤 与瓦斯 突 出危险性 分析 与研 究
贾 永 勇
( 疆 维吾 尔 自治 区煤炭 科 学研 究 所 , 疆 乌 鲁木 齐 8 0 9 ) 新 新 3 0 1
摘 要 : 与 瓦斯 突 出是 煤 矿 井下采掘 过 程 中煤和 瓦斯 突然涌 出并 产生 巨大动力 效应 的煤岩 动 力 灾害 ,为有效 煤 进 行 区域 突 出危 险性 预测 ,文章对 明矾 沟煤 矿影 响煤 与 瓦斯 突 出的 因素进行 了 系统 分析 和研 究 ,以增加 防 突
县城5 k ,东距库 车河5 m 0m k ,行政 区划隶属 阿克苏地 区库车县 。明矾沟煤矿为新建矿井 ,设计 生产 能力6 O 万t a / ,采用斜井开拓方式 。矿井通风方式为中央分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林煤矿六、八采区区域预测指标及临界值研究魏保安 1 朱振 2 王振刚1(1.河南安林煤业有限公司安林煤矿,河南安阳 455133;2.安阳鑫龙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通风防突部河南安阳 455133)摘要:通过对河南安林煤业有限公司六、八采区二1煤层瓦斯地质资料、煤层瓦斯赋存规律、采掘瓦斯涌出量等资料的统计与分析以及六、八采区二1煤层突出危险性预测参数的测定,选取合适的预测指标,并确定六、八采区区域预测临界值。

关键词:煤与瓦斯突出区域预测指标临界值煤与瓦斯突出是煤矿安全生产过程中重要灾害之一,对矿井各采区瓦斯赋存规律及突出参数进行研究, 能够准确、科学地预测矿井瓦斯突出危险区,以确保煤矿安全高效生产。

长期的区域突出预测实践表明,区域预测需要考虑突出矿井及突出煤层的地质条件,尤其是煤层瓦斯赋存和构造煤的发育条件。

随着安林矿井采深延伸煤层瓦斯含量高,导致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较大,制约了高产高效矿井建设,严重影响了该矿的安全高效生产[1-3]。

通过分析该矿井六、八采区的瓦斯赋存规律, 把瓦斯地质资料和指标预测技术结合起来, 对该采区的突出区域进行了预测, 为矿井的安全生产提供了技术依据。

1. 矿井概述河南安林煤业有限公司(以下称“安林煤矿”)隶属于河南省煤层气开发利用有限公司,自建井以来发生煤与瓦斯突出事故75次,其中100~500t的大型突出有16次,最大突出强度为450t。

1.1 井田地质构造和水文地质概况安林煤矿位于安阳~鹤壁煤田的中西部,位于太行山背斜与华北平原的过渡带,井田内地层自下而上为中奥陶统马家沟组,中石炭统本溪组,上石炭统太原群,下二迭统山西组,上二迭统石千峰组,第四系冲积物及黄土;矿区从总体上来看是一单斜构造,底层走向呈箕状波形变化,其内部中、小型断层构造比较发育,构造类型以高角度正断层、褶皱为主,部分地区受岩浆岩侵入。

该矿区位于珍珠泉域地下水径流带,井田内煤层埋深大、覆盖层厚、隔水性较好,在地表无露头,地表水不能直接补给主充水含水层。

通过分析:矿区水文地质条件相对简单,最大开采水平(-600m)时,预测正常涌水量为242.27m3/h,最大涌水量为484.54m3/h。

1.2 煤层赋存规律和煤质特征安林煤矿主采山西组二1煤层,该煤层全区可采且矿区范围煤层赋存标高为+60~-610m,埋深约68~769.90m。

煤层厚度0.91~8.25m,平均为4.69m;均方差为1.22,变异系数为26.0%。

煤层结构较简单,局部含一夹矸,夹矸厚0.07~0.25m,岩性一般为泥岩、炭质泥岩。

矿区煤为黑~灰黑色,以粒状为主,内生裂隙发育,可见镜煤条带;莫氏硬度为2~3度,视密度为1.51t/m3,真密度为1.61t/m3;该煤层宏观煤岩组分以亮煤为主,镜煤及暗煤次之,夹丝炭薄层和透镜体。

2.采区煤与瓦斯突出预测参数测定2.1 煤体破坏类型在六、八采区工作面进行煤体破坏类型跟踪观测,总体而言,揭露的煤体均不同程度上受到岩浆岩侵入影响。

煤体普遍较硬,为钢灰色,断裂面呈土状,致密坚硬,黯淡光泽块状,敲击时发出礑礑响声。

依据煤体破坏类型的分类,该采区煤体破坏类型为I 、II 类煤,未发现典型的构造煤。

2.2煤坚固性系数和瓦斯放散初速度测定根据煤坚固性系数和瓦斯放散初速度测定方法,在安林煤矿六、八采区范围采掘巷道内采集新鲜煤样进行预测参数测定,测定结果见表1所示。

表1 煤的坚固性系数及瓦斯放散初速度测定结果表由煤坚固性系数和瓦斯放散初速度测定结果可知,安林煤矿六、八采区二1煤层由于岩浆岩侵入,均为高变质程度的天然焦、天然半焦和超级无烟煤等高变质系列的煤。

煤体普遍较硬,构造煤不发育,煤壁煤体完整、用手难以掰开,块状、条带清晰明显。

六采区所测坚固性系数f 值在0.59~0.79之间,瓦斯放散初速度△P 在2.0~5.0之间;八采区所测坚固性系数f 值在0.63~1.20之间,瓦斯放散初速度△P 在1.0~7.0之间。

由实际测定的预测参数得出:六、八采区二1煤层预测区域的煤体结构不具备发生煤与瓦斯突出危险。

2.3 煤层瓦斯含量及压力测定煤层瓦斯含量是单位质量煤中所含的瓦斯体积(换算为标难状态)量,单位是m 3/t 或ml/g ,现场测定采用钻屑解吸法实测煤层瓦斯含量。

钻屑解吸法的测定原理是:井下采集煤样,实测煤样的瓦斯解吸量,根据煤样的井下瓦斯解吸规律推算煤样采集过程中的损失瓦斯量,然后测定煤样的残存瓦斯量,最后根据煤样的取样损失瓦斯量、井下瓦斯解吸量、残存瓦斯量和煤样重量计算煤层瓦斯含量[4-5]。

根据钻屑解吸法测定瓦斯含量的基本原理和《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2009)、《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区域预测方法》(GB/T25216-2010)中的相关规定,对安林煤矿六、八采区范围内煤层瓦斯含量测点进行了合理布置;由于六、八采区受到一定测定条件的限制,因而采用间接法对采区二1煤层的瓦斯压力进行测定,即先测定煤层原始瓦斯含量,然后利用朗格缪尔方程反算煤层原始瓦斯压力[6]。

编号 测试位置 所在 采区煤体破坏类型 ΔPf1 26082上顺槽口 六采区Ⅰ类 2.0 0.74 2 26062下顺槽距迎头20mII 类5.0 0.65 3 26062下顺槽距开口50m II 类 2.0 0.59 4 26062下顺槽距开口100m Ⅰ类 3.0 0.79 5 28061上顺槽距开口80m 八采区Ⅰ类 2.0 1.20 6 28061上顺槽距开口150mⅠ类 1.0 1.07 7 28061联巷Ⅰ类1.5 1.11 8 28061C 上顺槽距开口200m Ⅰ类 1.0 0.86 9 28071上顺槽距开口100m II 类 7.0 0.63 1028071上顺槽距开口200mⅠ类 5.5 1.04煤层瓦斯含量和瓦斯压力关系满足如下公式:γπPadMad M d A bP abP W 1031.0111001001++∙--∙+=式中:W ——煤层瓦斯含量,m 3/t ;a,b ——吸附常数;P ——煤层绝对瓦斯压力,MPa ;A d ——煤的灰分,%;M ad ——煤的水分,%;π——煤的孔隙率,m 3/m 3;γ——煤的容重(假比重),t/m 3。

根据现场测定的六、八采区煤层瓦斯含量结果,并结合上式可反算出煤层瓦斯压力, 其采区瓦斯含量及压力的结果如表2所示。

表2煤层瓦斯含量及压力测定结果测点采样位置采区气体成分(%)瓦斯含量 (m 3/t)绝对瓦斯压力(MPa ) CO 2CH 4 N 2 1 26062下顺槽距开口250m 六采 区19.86 71.14 9.00 3.51 0.26 2 26062下顺槽距开口100m18.4374.067.513.650.203 26082上顺槽口 28.2267.434.354.220.334 副轨道下山180m 36.55 59.22 4.23 3.35 0.25 5 副轨道下山70m 38.10 59.73 2.17 3.61 0.276 28061C 上顺槽距开口200m 八 采 区36.35 55.55 8.10 3.43 0.39 7 28061C 上顺槽与联络巷交叉点33.57 65.32 1.11 3.61 0.51 8 28061联络巷80m 17.96 72.62 9.42 4.62 0.36 9 28061上顺槽距2片盘250m 25.1462.7512.114.280.3610 28061上顺槽距2片盘100m 9.79 78.33 11.88 5.23 0.45 11 28071上顺槽距3片盘120m 28.43 69.02 2.55 5.89 0.53 12 28071上顺槽距3片盘260m15.35 71.39 13.26 5.21 0.50 1328051下顺槽14.5378.247.236.390.52注:进行煤层瓦斯压力间接计算时考虑了CO 2和N 2成分。

根据现场瓦斯含量测定结果,六采区二1煤层瓦斯含量在3.35~4.22m 3/t 之间,瓦斯压力在0.20~0.33MPa 之间;八采区二1煤层瓦斯含量在 3.43~6.39m 3/t 之间,瓦斯压力在0.36~0.53MPa 之间。

采区内测定的瓦斯中甲烷成分均小于80%,因测定结果中气体成份的影响,利用间接法计算的结果仅供突出预测时参考。

3. 突出区域预测指标及临界值3.1 突出区域预测指标的选取《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细则》确定的煤层区域突出预测指标方法:单向指标法、综合指标法及瓦斯地质统计法[7-8]。

其单项指标法提出了以煤的破坏类型、瓦斯放散初速度、煤的坚固性系数和瓦斯压力作为突出区域预测指标。

安林煤矿煤的破坏类型全部是I、II类煤,现场测试的瓦斯放散初速度全部小于10,煤的坚固性系数基本上都大于0.5。

因此,判断某区域是否具有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主要考察采区瓦斯压力指标。

考虑到安林煤业有限公司六、八采区二1煤层受岩浆岩侵入比较普遍,岩浆岩入侵对六、八采区瓦斯赋存影响较大,因此应根据安林煤矿六、八采区的实际情况确定把煤层瓦斯含量及瓦斯压力作为预测指标,其依据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安林煤矿突出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在安林煤矿开采的三个采区中,只有三采区发生过煤与瓦斯突出,六、八采区从未发生过煤与瓦斯突出;安林煤矿二1煤层始突深度为262m。

将岩浆岩侵入区(六、八采区)划为一个瓦斯地质单元,该单位为低瓦斯区;将未受岩浆岩侵入的区域(三采区)划为一个瓦斯地质单元,该单元为高瓦斯区并多次发生突出事故。

(2)突出的分区带性主要是因为岩浆岩的活动所决定的:安林煤矿六、八采区区内受岩浆岩入侵严重,导致采区内二1煤层中瓦斯含量相对邻近三采区瓦斯含量较低。

(3)安林煤矿六采区已基本采完,在采掘过程中瓦斯涌出量较低,且没发生过动力现象;在回采的八采区,由于受岩浆岩入侵影响,瓦斯涌出量同样不大,在掘进和回采过程中未发生过动力现象。

3.2 区域预测指标临界值的确定通过对安林煤业有限公司六、八采区二1煤层瓦斯地质资料、煤层瓦斯赋存规律、采掘瓦斯涌出量等资料的统计与分析,并结合采区二1煤层突出危险性预测参数的测定,综合分析得出:(1)六、八采区二1煤层由于岩浆岩侵入,均为高变质程度的天然焦、天然半焦和超级无烟煤等高变质系列的煤,六采区所测坚固性系数f值在0.59~0.79之间,八采区所测坚固性系数f值在0.63~1.20之间;煤体坚固性系数指标未达到发生突出煤体结构的临界值。

(2)六采区所测定的瓦斯放散初速度△P在2.0~5.0之间,八采区所测瓦斯放散初速度△P在1.0~7.0之间,煤的瓦斯放散初速度指标未达到发生突出煤体结构的临界值。

(3)采区二1煤层普遍较硬,构造煤不发育,煤壁、煤体完整、用手难以掰开;属块状结构、条带清晰明显,属Ⅰ、II类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