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西游之三十一:孙悟空的眼泪为谁而流

合集下载

唐僧眼泪的文化成因

唐僧眼泪的文化成因

唐僧眼泪的文化成因作者:王晓南来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1年第07期摘要:作为神魔小说《西游记》中的主角和西天取经的领导者,唐僧给我们呈现的多是软弱的一面。

尤其是他在遇到困难或被妖怪捉住时,往往会流眼泪。

一个人物的塑造,背后必有其原因。

本文就试着从文化的角度来解读唐僧的眼泪。

关键词:唐僧;眼泪;文化中图分类号:I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20-0027-02在《西游记》的原著文本中,很多读者会发现作为西天取经团体的领导者,唐僧在途中很多场合都哭了。

古语有云:“男儿有泪不轻弹”。

但是作为堂堂五尺男儿,唐僧的眼泪比起他的弟子来就多了很多。

这些眼泪或是因为对前途的恐惧,或是因为被妖怪捉了去对性命的担忧。

例如第十五回,唐僧的坐骑在鹰愁涧被小白龙吞吃,他说道:“既是他吃了,我如何前进!可怜啊!这万水千山,怎生走得!”说完,泪如雨下。

第四十七回,面对“茫然浑无海,一望更无边”的通天河,他大惊失色,哽咽道:“徒弟啊,似这等怎了?”即使在九十一回,在被三个犀牛妖精捉去后,唐僧依旧哭了很多次。

“那妖更不来赶,招会群妖……那师父一则长斋,二则愁苦,哭啼啼的未敢沾唇”、“才转过厅房,向后又照,只闻得啼哭之声,乃是唐僧锁在后方檐柱上哭哩”、当把八戒、沙僧拖至唐僧前。

唐僧见了,满眼垂泪道:‘可怜你二人也遭了毒手!悟空何在?’”、“唐僧有滴泪道:‘我悟空徒弟怎么不见进来?’”。

一回之中就哭了这么多次,和悟空的勇敢比起来,怎么会不招人厌呢?在《西游记》文本中,我们可以发现,作者吴承恩有意将唐僧塑造成一个胆小怕事、软弱无能、逢难必哭的形象。

本来作为师父和实际的领导者,唐僧应是一个很刚硬的形象,但是在师徒四人中他却成了最不受人喜欢的角色。

而且唐僧本是《西游记》中的重要人物,整个故事也是围绕着几个徒弟保护其去西天取经展开的。

但是在历来的研究中,专门研究唐僧的很少,反倒是他的徒弟尤其是孙悟空备受人们青睐。

《西游记》之孙悟空哭的原因与次数

《西游记》之孙悟空哭的原因与次数

《西游记》之孙悟空哭的原因与次数说到西游记中的孙悟空,那可是鼎鼎大名的齐天大圣,虽然大闹天宫之后被封印在了五行山下,但五百年后还是成功脱身保护唐僧取经,就是这样一个铮铮铁骨的猴子,竟然在取经路上哭了,你敢相信吗?原著中对孙悟空哭的描写有很多,下面我们就选出十处最具有代表性的说一说。

第一次:因为猴王怕死哭了,“忽然忧恼,堕下泪来”。

然后猴王去学艺。

第二次:祖师赶悟空走。

悟空哭了,“满眼堕泪”。

第二次:三打白骨精,被唐僧驱逐。

悟空哭了两次。

被赶的时候哭了,“噙泪叩头辞长老”。

飞在空中次花果山时听海潮声想起唐僧又哭了,“止不住腮边泪坠”。

第三次:孙悟空被银角压在三座大山之下,觉得唐僧和他都要命丧当日,哭了,”珠泪如雨“。

第四次:孙悟空变化成小妖,需要跪拜金角银角的压龙山压龙洞老母亲,就哭了,“脱脱的哭起来”,心说自己一生只拜了三个人,如来、观音和唐僧,今天为了救唐僧,居然要拜一个老妖怪,觉得辱没了自己。

第五次:孙悟空的金箍棒被青牛的圈子收了,孙悟空难过无助的哭了,“扑梭梭两眼滴泪”。

第六次:孙悟空第二次被唐僧驱逐,到观音处诉苦,“止不住泪如泉涌,放声大哭”,一边说,一边“垂泪”,“噙泪”,真是对唐僧血和泪的控诉啊。

第七次是在大鹏阴阳二气瓶里“孤拐烧软了”,担心自己做了残废。

其他哭有烟熏了,气急了,压力太大,太激动。

唯独这次,是担忧自己的生命健康。

大圣历经无数劫难,bug一样的存在,唯独这一次担心自己的生命安危。

第八次:这一次孙悟空哭了两次。

孙悟空逃出多目怪的黄花观,唐僧师徒三人都中毒了,悟空哭了,“止不住眼中流泪”。

等孙悟空请来了毗蓝后,看到唐僧师徒三人中毒的样子,悟空又哭了,“垂泪”。

第九次:这一次孙悟空哭了五次。

孙悟空在狮驼城听八戒说师父被妖怪吃了,哭了,“忽失声泪似泉涌”。

止住哭后,见到悟净也说师父没了,又哭了,“心如刀搅,泪似水流”,连八戒沙僧也不救了,直接跑外面山上,“放声大哭”。

然后到了如来那里,一见面就哭了,“两泪悲啼”。

悟空在哭

悟空在哭

孙悟空神通广大,敢大闹天宫和阎罗殿,是个天不怕地不怕的英雄。

取经途中,每遇险情,唐僧总是念叨:“悟空,你在哪里?”但是,孙悟空的确好哭。

被唐僧逐出师门,他放声大哭。

被银角大王用法术压在山下,他逢灾念圣僧,“珠泪如雨”。

狮驼岭一听唐僧被吃,他先是“泪似泉涌”,后又在如来面前“两泪悲啼”。

粗略算算,取经路上,孙悟空少说也哭了十三四次。

好哭的悟空流的是英雄泪。

三打白骨精,唐僧不明就里念三通紧箍咒,他头痛得满地打滚也不放弃。

唐僧写下贬书,发誓说:“猴头,执此为照,再不要你做徒弟了,如再与你相见,就堕了阿鼻地狱!”他忍气拜别,唐僧还说:“我是个好和尚,不受你歹人的礼。

”临别,他嘱咐沙僧,如有妖精拿住唐僧,让他报自己名号,西方毛怪知道悟空手段,就不敢伤害唐僧。

唐僧不领情:“我是个好和尚,不提你这歹人的名字。

”在回花果山的路上,悟空感伤不已,第一次流泪了。

他为自己无法唤醒唐僧、不能为取经事业出力而哭。

悟空不接受平庸。

在花果山就做了齐天大圣,跟随唐僧西行,唐僧的目标就是他的目标,他心中只以取经为念。

他再次被逐出师门,欲回花果山水帘洞,恐本洞小妖笑他出尔反尔,不是个大丈夫;欲投海岛,又羞见三岛诸仙;欲奔龙宫,又不服气求告龙王,真个是无依无靠,苦自忖量。

在无底洞口,好不容易搭救出来的唐僧再次被女妖抓走,他当着猪八戒、沙僧的面哭了,猪八戒奚落他:“不要哭!一哭就脓包了!”他一任眼泪流淌,因为没有唐僧,没了目标,“空拳赤脚怎兴隆”。

悟空也曾委屈得流泪。

他做了一场好汉,只屈膝三次:西天拜佛祖,南海拜观音,西天取经拜师父。

为救师父脱困,心高气傲的悟空变成小妖,向压龙洞老妖婆跪拜,他为难得“脱脱地哭起来”。

打死几个盗匪,遭唐僧驱逐,在观音面前,他放声大哭。

心胸是被委屈撑大的,每次被逐,他都是“忍不住”而走,后又能“容得下”而重归师门。

人们太崇尚强人和硬汉,其实,人坚强得像时时穿着盔甲、举着盾牌似的,会让人受不了。

英雄的泪,能滋润充满生机的英雄心田。

语文七年级西游记必读名著阅读笔记带解析

语文七年级西游记必读名著阅读笔记带解析

语文七年级西游记必读名著阅读笔记带解析一、名著阅读题1.俗话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孙悟空在《西游记》中四次落下了眼泪,将他的“人性”和“人情”表现得淋满尽致。

以下对他落泪的原因分析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回中,有一天,美猴王大摆宴席,正吃得开心,忽然想到有生终有死,十分烦恼,于是伤心落泪。

这一次的泪是情空对生命的渴望,对长生不老的追求,于是决定下山拜师学道,让自己的生命能永久长存。

B.第二回中因为悟空炫技,菩提祖师说:“我不怪你,你离开这里吧。

”悟空流下眼泪,磕头请求说:“我还没有报答师父的大恩呢。

”此时,他的泪既是对自己一时冲动、卖弄功夫的后悔,更是对自己还没学到更多本领的不甘。

C.在第三十四回中,在迫于救师降妖的特殊情境,不得不向老怪行礼时,孙悟空竟然“泪出痛肠”,从反面衬托出他视尊严为性命的刚强精神。

D.在第四十六回,为了让孙悟空彻底放弃营救唐僧的决心,妖怪们把唐僧锁在柜里,对外放出谣言:唐僧已经被大王连夜生吃了。

孙悟空听闻后,焦急万分,混入妖怪老巢,看到八戒,当从八戒口中再次听闻师傅已经被妖怪吃掉,他失声痛哭起来,边哭边叫,迫不及待去请如来帮忙。

在佛祖面前,孙悟空说到师傅遇难禁不住泪流满面。

这是悟空为自己未能完成保护师傅的使命,而流下懊悔莫及的泪。

2.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八戒在旁边又笑道:“好行者!风发了!只行了半日路,倒打死三个人!”唐僧正要念咒,行者急到马前,叫道:“师父,莫念!莫念!你且来看看他的模样。

”却是一堆粉骷髅在那里。

唐僧大惊道:“悟空,这个人才死了,怎么就化作一堆骷髅?”行者道:“他是个潜灵作怪的僵尸,在此迷人败本;被我打杀,他现了本相。

他脊梁上有一行字,叫做‘白骨夫人’。

”选文中的“白骨夫人”曾分别变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戏弄唐僧,但每次都被孙悟空识破。

3.运用你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下面的问题。

《西游记》中孙悟空居住的花果山水帘洞洞内石碣上,刻着“花果山福地,_____”;最能反映孙悟空反抗精神的故事情节是_____。

西游记31回主要内容

西游记31回主要内容

西游记31回主要内容
第三十一回,孙悟空大闹天宫。

在《西游记》的第三十一回中,孙悟空和其他三位取经人马终于来到了天宫。

这一回中,主要讲述了孙悟空在天宫大闹的故事。

故事开始,唐僧和徒弟们来到了天宫,向玉帝请安,并请求将紧箍咒解除,但玉帝却以唐僧未到达目的地为由,拒绝了他们的请求。

孙悟空见状,便开始对天宫内的宫殿和花园进行破坏,最终来到了玉帝的宫殿前,与玉帝大打出手。

玉帝派遣了天兵天将前去制止孙悟空,但孙悟空却凭借着自己的本领,将他们一一打败。

最终,玉帝派出了太上老君和王母娘娘前去劝降孙悟空,但孙悟空却依然不为所动。

在这一回中,孙悟空的大闹天宫展现了他的英勇和顽皮。

他不畏强权,为了保护师父和师兄弟们的安全,敢于与玉帝对抗,展现了他的豪气和胆识。

同时,这一回也展现了孙悟空的顽皮一面,他对天宫的破坏和对玉帝的挑衅,展现了他的叛逆和不羁。

这一回的故事情节紧凑,场面宏大,充满了惊险和刺激。

通过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故事,作者巧妙地展现了孙悟空的个性特点,同时也为后续故事的发展埋下了伏笔。

总的来说,第三十一回的主要内容是孙悟空大闹天宫。

这一回的故事情节引人入胜,展现了孙悟空的英勇和顽皮,为后续故事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这一回的故事不仅在情节上紧凑刺激,在人物性格刻画上也十分生动鲜明,是《西游记》中的经典之作。

孙悟空为什么哭

孙悟空为什么哭

孙悟空为什么哭?孙悟空一直作为一个喜剧性的英雄人物形象受到大家的追捧和热爱。

他是受孕于日月天地之精华的石猴,有着最原始的热爱自由,敢于反抗,追求平等的本心。

他,翻一个筋斗云,就是十万八千里,其七十二般变化,火眼金睛,金箍棒,仿佛天生就是为他所准备。

他大闹天空,勇闯地府,其英勇神武的斗争,让人拍案叫绝。

这样一个齐天大圣,却被佛祖压在山下,一压就是五百年,而他为修成正果,其坎坷与艰辛不言而喻,泪水洒满了取经之路。

可以说,孙悟空一次又一次的哭,是其真性情的体现,是其理想与现实抗争的矛盾与无奈,是其向现实的妥协,是通往“正果”的磨练。

孙悟空第一次哭的时候,是在花果山与众候们载歌载舞时,“忽然忧恼,堕下泪来”。

追其缘由,却是为无常而忧。

人生无常,身亡则一切皆空。

这种产生形而上的悲哀意识的人,在安稳现世中意识到自身于天地宇宙间的渺小性,是多么难能可贵。

孙悟空,不是满足于现状,知其“佛与仙与神圣三者,躲过轮回,不生不灭,与天地山川齐寿”,便立即采取行动,踏上寻找长生不老的漫长路途。

他渴望长生不老,达到“不朽”,这是“人欲”,所以他要“灭天理,存人欲。

不辞辛苦爬山涉水学长生之法,不顾一切勇闯地府勾画生死簿,”这是他初步对天命生死循环的反抗。

而他第二次哭是由其卖弄法术,而被师傅驱逐,要其从哪来便回哪去。

悟空闻此言,满眼堕泪。

有了本事就想卖弄的心理,是人之常情。

不难想象他带着委屈,还有学成的兴奋,回到了那久违的花果山。

前两次的堕泪,都是孙悟空其“人欲”之自然流露。

感伤无常,惧怕死亡,哭是其欲的表现,欲望让其采取行动,离开花果山去追寻长生不老。

而卖弄的人性弱点让他重返花果山,一得一失,冥冥之中似有天意。

后来的取经之路,孙悟空的哭则充分反映了鲁迅的“悲剧是把有价值的事物撕碎给人看”。

孙悟空最有价值的东西是什么呢?是那向往自由,无拘无束,渴望平等与敢于反抗权威的烈性与野性。

然而他在一次次的哭中,渐渐收起锋芒,在有限的自由中,寻求权威的帮助,最终成为了权威的一部分,斗战胜佛。

哭泣的孙悟空 -----读《西游记》有感

哭泣的孙悟空 -----读《西游记》有感

哭泣的孙悟空-----读《西游记》有感翻开《西游记》,意外发现西天取经团队中,最爱哭的人居然不是唐僧,却是一向神通广大、顶天立地的英雄孙悟空。

在《西游记》的一百回中,孙悟空整整哭了二十六次之多,这是为什么呢?悟空生于天地,凭自己的努力坐上美猴王宝座。

为了长生不老,远渡大海,遍访名师。

因偶尔机遇,得拜名师,学得一身本领。

闯地府,改生死簿;闹龙宫,得金箍棒;获玉帝认可,被封齐天大圣。

后因大闹天宫而反下天庭,失手被擒,踢翻老君炼丹炉,成就火眼金睛。

因如来介入,被压五行山下五百年,在岁月的侵袭下使孙悟空失去了傲气,失去了反抗。

又因唐三藏的出现,走上了西天取经之路,历经九九八十一难。

在取经路上,对悟空而言,责任重大。

侦察敌情,智斗妖魔,自行脱险,搬取救兵,加之猪八戒的暗地火上浇油、挑拨是非,沙僧的不作为,其中艰难苦楚唯悟空自知。

因此,石头心的齐天大圣,伤心哭泣也就更顺理成章。

对于唐三藏而言,他的哭泣无外乎:因被妖魔擒拿担忧自己生命安全而哭;担心无法取得真经而哭;因受委屈而哭;因徒弟的不听劝告而哭,而悟空的哭泣则要复杂得多。

悟空的哭泣就是代表着悟空“人性”觉醒的过程。

一、花果山悟空首次哭泣------石猴的“开智”悟空的第一次哭泣是在花果山与群猴畅饮之时,“忽然忧恼,坠下泪来”,悟空因何而哭?原来美猴王忽然意识到自己寿命有限,虽然现在逍遥自在,“将来年老血衰,暗中有阎王老子管着,一旦身亡,可不往生世界之中,不得久住天人之内”。

感叹世事无常,悟空从而坠下眼泪来。

也正因此,使得悟空决定外出拜师学艺,追求长生不老,花果山因此少了一老死的“石猴”,多了一“斗战胜佛”。

孙悟空的第一次忧心之哭,也成了整个西游记故事的起源,同时也意味着石猴的开智,地位之重,可见一斑。

二、因须菩提老祖的哭泣------悟空“人性的开悟”悟空踏过千山万水,终于得拜在须菩提祖师门下。

悟空乃是一天生地养石猴,无亲人。

拜师学艺的十年,须菩提祖师就是悟空的亲人。

孙悟空流泪的3个情节

孙悟空流泪的3个情节

孙悟空流泪的3个情节第1次流泪,在水帘洞当美猴王正自快活,忽然想到生死时。

流泪原因:不想亡故。

出处:小说《西游记》第1回,原文:“一日,与群猴喜宴之间,忽然忧恼,堕下泪来”。

第2次流泪,在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被须菩提祖师逐出师门时。

流泪原因:感觉愧对师父。

出处:小说《西游记》第2回,原文:“悟空闻此言,满眼堕泪道:‘师父教我往那里去?’”第3次流泪:在黄风岭被黄风大王的风吹得眼睛流泪。

流泪原因:迎风流泪。

出处:小说《西游记》第21回,原文:“行者道:‘我被那怪一口风喷将来,吹得我眼珠酸痛,这会子冷泪常流。

’”第4次流泪:三打白骨精之后被唐僧赶走时。

流泪原因:被愿望陷害心里委屈。

出处:小说《西游记》第27回,原文:“噙泪叩头辞长老,含悲留意嘱沙僧。

......。

又想起唐僧,止不住腮边泪坠。

”第5次流泪:被唐僧驱逐回到花果山看到花果山满目凄凉时。

流泪原因:触景生情。

出处:小说《西游记》第28回,原文:“回顾仙山两泪垂,对山凄惨更伤悲。

”第6次流泪:假扮公主哄骗黄袍怪装惨的时候。

流泪原因:演戏装惨。

出处:小说《西游记》第31回,原文:“行者见他来时,设法哄他,把眼挤了一挤,扑簌簌泪如雨落。

”第7次流泪:在平顶山为了哄骗八戒去探路。

流泪原因:演戏哄人。

出处:小说《西游记》第32回,原文:“好大圣,你看他弄个虚头,把眼揉了一揉,揉出些泪来。

”第8次流泪:在平顶山被银角大王压在大山地下慨叹唐僧又遭凶险自己无力相救的时候。

流泪原因:着急师傅。

出处:小说《西游记》第33回,原文:“叹罢,那珠泪如雨。

”第9次流泪:去压龙山压龙洞去请金角银角的干妈的时候。

流泪原因:想起了唐僧取经的艰辛。

出处:小说《西游记》第34回,原文:“孙大圣见了,不敢进去,只在二门外仵着脸,脱脱的哭起来。

”第10次流泪:在枯松涧火云洞和红孩儿作战被红孩儿当面喷了一口浓烟的时候。

流泪原因:被烟熏流泪。

出处:小说《西游记》第41回,原文:“行者急回头,煼得眼花雀乱,忍不住泪落如雨。

西游记中悟空也有落泪时

西游记中悟空也有落泪时

西游记中悟空也有落泪时灵山, 落泪在读者的印象中,啼哭落泪似乎是唐僧的专利。

这位老兄虽然也是个大男人,但似乎过于脆弱了些。

西天取经路上,但凡遇到点问题和障碍,就泪泪汪汪的,全然不顾手下徒弟们的感受。

好在大家已经习惯了,见怪不怪,也就不当回事。

如果忽然他不哭了,大家才会觉得奇怪。

再说大家取经也并不全是为了他,更多的是为了自己,为自己赎罪。

作为一个堂堂五尺汉子,即使再文弱、再无能,动不动就掉眼泪,总是不大好的,读者对唐僧较为负面的印象显然与他的爱哭有关。

俗话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时。

男儿毕竟也是人,是人就有七情六欲。

碰到特别委屈、特别伤心的事情,再勇武刚强的男子也会落下几滴英雄泪。

英雄落泪不仅不会被人耻笑,相反,还会被人赞为侠骨柔肠。

当然,这也是有前提的,那就是哭的次数不能太多,否则就没有这种效果了。

从《西游记》一书的实际描写来看,取经成员中曾经落泪的也不光唐僧一人,其他几位也都多多少少地掉过眼泪。

仔细阅读作品,会发现一个令人感到惊奇的现象,那就是除了唐僧之外,第二个爱哭的就数孙悟空了。

他不仅哭过,而且还称得上是爱哭,这似乎与读者心里中的孙悟空形象存在着很大差异。

但作品白纸黑字,上面写得清清楚楚,是谁也无法否认的。

如何来看待孙悟空的落泪现象,这是个颇为有趣也颇为耐人寻味的问题。

一位在斩妖台上被刀砍斧剁、火烧雷劈、在八卦炉里煅炼了七七四十九天、在五指山下被压了五百年根本都不当一回事的盖世英雄,竟然会频频落泪,这着实有些出人意料。

很难把素来以坚毅、刚强著称的孙悟空和落泪两个字联系起来。

但现实就是现实,尽管很残酷。

就是这样一位顶天立地的勇武英雄,在西天取经路上不时落下英雄泪,甚至达到号啕大哭的程度。

需要强调的是,孙悟空的眼泪大多数是委屈之泪,它不是为自己而落,而是为饱受坎坷的取经事业,为他的那位脓包师父唐僧。

在加入取经队伍之前,孙悟空经历的挫折和磨难也不算少,但从没见他掉过一滴眼泪。

大闹天宫期间,处境是多么艰难;被压在五行山下,精神有多么痛苦,孙悟空都咬咬牙坚持了下来。

西游记读书笔记_31

西游记读书笔记_31

西游记读书笔记西游记读书笔记1话说这白龙马本是西海龙王敖闰之子。

因为纵火烧了殿上明珠,犯了不孝之罪,被吊在空中,打了三百棍,将要被诛灭。

可巧菩萨遇见了,启奏玉皇大帝。

玉皇大帝饶了他并赐他去做唐僧的马。

让他在路上等唐僧。

等是等到了,却不认识唐僧。

还不识好歹吃了唐僧的马。

与孙悟空作对,这不明摆着不听唐僧的话、违了菩萨的意,更辜负了玉皇大帝对他的一片苦心呀!可这说来也得怪孙悟空,多么暴力又鲁莽,话都没说,就和人家小白龙打上了。

小白龙打不过跑了,孙悟空又追去搅了人家的家,把清澈见底的鹰愁涧搞成九曲黄河般波涛汹涌。

可打也没用,骂也不成。

孙悟空最后还不是把菩萨请来了吗?这才降服了白龙马。

一生多折的白龙马呀!刚被玉帝打完又遇悟空欺负。

接下来又要驮着唐僧经历那漫漫取经路啰!西游记读书笔记2读过一本书,而有后感,感而后有启发。

我想聊一聊读过《西游记》一书的后感和启发。

有理想和追求唐玄奘是《西游记》中的主要人物之一,他的性格特征鲜明。

但我从他身上读出了一种信念,,读出了一种他对于理想而锲而不舍的追求的坚定的信念。

唐玄奘是唐太宗在位时唐代一位著名的高僧。

当时,唐代的佛教文化还不是昌盛的时候,还需要不断丰富、不断学习。

在那时,玄奘就主动提出西游天竺求取佛经。

他的勇气令我折服,他的奉献精神让我感动。

我想到如今的社会,想到那些热爱祖国,愿意为祖国赴汤蹈火在所不惜的军人,他们和玄奘一样的。

他们热爱祖国,希望祖国繁荣昌盛而勇敢地踏上理想之旅。

这给予了我们这一新时代的青少年的启发:我们也要热爱自己的祖国,甘于奉献,勇敢地追梦。

锲而不舍困难,有时候给我们更多的是退缩和畏惧。

读了《西游记》这一部名著,相信很多人都跟我一样,都佩服于唐僧师徒四人不畏艰难险阻,锲而不舍地西游天竺求取佛经的精神。

取经路上,不仅有自然灾难,如:火焰山、通天河的险阻,还有各种妖魔鬼怪的骚扰。

师徒四人可谓披荆斩棘,好不容易才挺过种种困难,取得真经,各封为佛。

在这中间,还有师徒四人之间的小插曲,悟空一而再再而三地被误会,好险几次被逐。

大英雄孙悟空为什么喜欢哭

大英雄孙悟空为什么喜欢哭

大英雄孙悟空为什么喜欢哭?孙悟空是个顶天立地的大英雄,泰山压顶、誓不弯腰。

孙英雄也有“柔情”的一面,比较喜欢哭,这就奇了。

我做了个小计,整整一百回的小说,孙大圣哭的次数竟然有二十几次,经常哭得肠肝寸断,哭得阎王爷想还阳,佛祖爷下灵山。

一起来看看,孙大圣是怎样哭的。

最值钱的一哭。

石猴子勇闯水帘洞,当上了美猴王后,有一天,在载歌载舞中忽然烦恼,“堕下泪来”。

原来,石猴子看到世事无常,幸福的日子总是短暂。

因为这一哭,才促成了猴王下东洋,过大海,学到长生不老的妙诀。

这是开天辟地的第一哭,是成就齐天大圣的第一哭,也是成就斗战胜佛的第一哭。

这一哭,太值钱了!最可怜的一哭。

在灵台方寸山捱了十几年,总算学到点文化,师兄弟要孙小弟露一手,没想到后果极为严重,被祖师爷“驱逐出境”,岂不悲哉。

老孙就像做错事的孩子,洒下可怜的泪水。

最伤感的一哭。

孙大圣三打白骨精,没想到妖怪没打跑,反而把自己打跑了。

他凄凄惨惨戚戚辞别师父,走在半空中,又想起师父,“止不住腮边泪坠”,好久方走,真是有情有义的猴子。

最壮烈的一哭。

在大战红孩儿时,被这家伙一口烟,差点将老孙憋死了,幸亏猪八戒这个江湖郎中,帮他推拿按摩,醒来之后“珠泪满腮”,叫了一声:“师父啊!”把沙和尚感动得不得了,说“哥啊,你生为师父,死也还在口里。

”真是壮烈之至。

最动情的一哭。

话说老孙打死七个蜘蛛精后,妖怪的师兄蜈蚣精放出金光,将老孙罩在里面,上天无门,只能变成穿山甲从地下逃走。

地下出来,“力软筋麻,浑身疼痛,止不住眼中流泪。

”这时,不清楚中毒的师父师弟情况怎样,正在悲切之时,见到一位穿着重孝的妇女,边走边烧纸钱。

老孙触景生情,点头嗟叹,“正是流泪眼逢流泪眼,断肠人遇断肠人!”最感人的一哭。

孙大圣打死了一伙毛贼,第二次被师父开除公职,没奈何,跑到珞珈山,见到观音菩萨时,倒身下拜,“止不住泪如泉涌,放声大哭。

”菩萨像母亲哄孩子一样,“悟空,别哭别哭,有什么伤感之事,说出来,我给你救苦消灾。

1.试分析下面文段中孙悟空落泪的原因及表现的人物性四读西游记

1.试分析下面文段中孙悟空落泪的原因及表现的人物性四读西游记

1.试分析下面文段中孙悟空落泪的原因及表现的人物性四读西游记成为美猴王之后,有一天想到自己最终可能会死,哭了一遭。

学艺成功拜别菩提祖师时哭了一遭。

遇到黄风怪被风沙迷了眼睛,冷泪常流。

三打白骨精被唐僧呵斥走的时候哭了一遭,回来路上经过东海触景生情又哭了一遭,后来看到花果山的破败景象又哭了一遭。

黄袍怪时假扮公主博同情时哭了一遭。

平顶山功曹报信后悟空为了鼓捣八戒去巡山,假哭了一遭。

后来被压在山下,想到境遇悲惨,哭了一遭。

后来假扮小妖去请老狐狸,想到自己要跪妖精,受辱于,哭了一遭。

大战红孩儿,被烟迷了眼睛,哭了一遭。

后来想到自己没救出师父,哭了一遭。

青牛精时斗不过对方,救不出来师父,哭了一遭。

打了强盗之后,又被赶走,到了观音那儿,哭了一遭。

斗不过黄眉儿时,又想到救不出唐僧,哭了两遭。

蜈蚣精时师父被抓,自己技不如人,又哭了两遭。

后来看到师父中毒的样子,不免又哭一遭。

狮驼山被三魔收入阴阳二气瓶时差点被烧软,哭了一遭。

三魔第二次抓住唐僧,放出话说唐僧已经被吃了,孙悟空哭了两遭。

找如来时又哭了一遭。

锦毛鼠精第二次掳去唐僧时哭了一遭。

豹子精用分瓣梅花抓走唐僧时哭了一遭,后来被骗说唐僧被吃,又哭了一遭。

不过似乎都不是大声的哭,只是流泪,正所谓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

说到让我动容,除了几次假装几次烟迷之外,都挺让我动容的。

悟空是谁?他可是大闹天宫的齐天大圣,花果山的美猴王,敢于日月争光辉,不与强权让半分,他不轻易落泪,除非情到伤心处。

我一直认为西游记是有很强的现实讽刺意味,孙悟空就像一个反抗强权霸权的革命家,而西天则是他所追求的美好世界,唐僧则是他要一路保护的人,虽然最后发现还是有许多不好。

一路上他遇到的妖精,都是在暗示这个社会上的各种为恶的人们,有地头蛇,有狐假虎威的等等,孙悟空每逢严重受挫,都觉得自己无力改变这个世界,泪便涌了出来,每逢被师父误解赶走,内心也都委屈,泪便涌了上来。

闲话西游之三十一:孙悟空的眼泪为谁而流

闲话西游之三十一:孙悟空的眼泪为谁而流

闲话西游之三十一:孙悟空的眼泪为谁而流闲话西游之—孙悟空的眼泪为谁而流?妖精会流泪,妖精就有了人的感情。

取经团队中,唐僧最会哭泣,一遇到困难就哭哭啼啼。

猪八戒偶尔也哭,沙和尚基本上不流泪。

孙悟空在我们的印象中是只战斗着的猴子,以后还成为西天佛国的斗战胜佛,照常理不太会伤心流泪。

实际上,孙悟空流泪的次数在书中仅次于唐僧,这是一只流泪的猴子。

在徐克导演的《青蛇》中,青蛇曾经羡慕白蛇能够流眼泪,自己挤了半天眼睛也不行。

白蛇告诉她:第一需要道行,第二需要感情。

对于一个妖精来说,流泪是一种需要修炼才能达到的道行。

妖精会流泪,妖精就有了人的感情。

在跟随唐僧取经之前,孙悟空主要有两次流泪的经历。

第一次是在花果山,那时候石猴还没有出去访仙学道,也没有孙悟空这个名字,哭是因为对于死亡的恐惧而突然的悲从心来,无法自已。

这是石猴对于生命无常的无可奈何之情。

古人云:“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

”佛经中说:“国土危脆,四大苦空。

”不管多么蓬勃的生命,一旦死神来临,一切都化为虚无。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幼年的石猴能够在一片喜气洋洋的气氛中忽然流泪,说明这是一只有慧根的石猴。

石猴的第一次流泪是对于生死问题的大困惑,幼年的石猴颇有哲学家的风范。

当初如来的出家也是出于对人生之苦的不忍之情,在成道中的释迦看来,众生皆苦,生老病死是苦,相爱的人不能在一起是苦,憎恨的人摆脱不了也是苦,有所追求不能实现也是苦,各种欲望如火如荼永无满足之日也是苦。

世人永在苦海之中,如何找到一种解脱众生的法门,帮助众生脱离苦海,到达幸福的彼岸,这是释迦所要追求的道。

最终,释迦在菩提树下坐了N天,也有人说坐了N年,终于成了佛。

石猴的第一次流泪是对生命之谜的一种困惑,有困惑就有追求,这一次流泪直接促使石猴走出花果山这一童年乐园,漂洋过海去寻求长生不老的自我拯救之道。

释迦念念不忘众生皆苦,立下弘誓大愿要解救世人出苦海。

石猴的理想没有这么远大,他首先考虑自己的生死问题,接着是花果山的猴子猴孙,对于众生之苦,此时的石猴是没有感觉也不会考虑的。

西游记031 第三十一回.pdf

西游记031 第三十一回.pdf

第三十一回猪八戒义激猴王孙行者智降妖怪憺漪子曰:心猿之复来也,必先脱妖衣,次净妖气。

可见魔与道不两立,入乎道即出乎魔矣。

此时三藏身上尚尔斑斓,安知心中已如此清洁耶!又曰:观八戒、沙僧遇此魔,正如棋高一着,缚手缚脚。

行者一到,不动声色,便如摧枯拉朽,迎刃而解。

此岂真行者之神通过于诸人耶?盖放心一收,则真宰自现;真宰既现,则邪魔自降。

正如见 雪消,何烦扫涤。

又曰:传中心猿逐而复归者二,此其第一节也。

譬如读史者,读至后汉、东晋,自另是一番气象。

凡人之精神,朝锐昼惰,求其洗刷奋迅,第一惟晨兴,次则新沐。

此处正吾心弹冠振衣之会也,大众宜拭目观之。

义结孔怀,法归本性。

金顺木驯成正果,心猿木母合丹元。

共登极乐世界,同来不二法门。

经乃修行之总径,佛配自己之元神。

兄和弟会成三契,妖与魔色应五行。

剪除六门趣,即赴大雷音。

真是仙佛同源,字字皆可证道。

却说那呆子被一窝猴子捉住了,扛抬扯拉,把一件直裰子揪破。

口里念诵道:“罢了,罢了,这一去有个打杀的情了!”不时到洞口,那大圣坐在石崖上,骂道:“你这馕糠的夯货!你去便罢了,怎么骂我?”八戒跪在地下道:“哥呵,我不曾骂你,若骂你就嚼了舌头根。

”行者道:“你怎瞒得过我。

我这左耳往上一扯,晓得三十三天人说话;我这右耳往下一扯,晓得十代阎王与判官算账。

你骂我,我岂不听见。

”叫:“小的们,选大棍来,先打二十个见面孤拐,再打二十个背花,然后等我使铁棒与他送行。

”八戒慌得磕头道:“哥哥,千万看师父面上,饶了我罢!”行者道:“我想那师父好仁义儿哩!”八戒又道:“哥哥不看师父呵,请看海上菩萨之面,饶了我罢!”行者见说起菩萨,却有二分儿转意,道:“兄弟,既这等说,我且不打你。

你却老实说,那唐僧在那里有难,你却来此哄我?”八戒道:“哥呵,没甚难处,实是想你。

”行者骂道:“你这好打的夯货,你怎么还要瞒我?我老孙身回水帘洞,心逐取经僧。

那师父步步有难,处处当灾,你趁早儿告诵我免打。

”八戒闻言,叩头上告道:“哥呵,分明要瞒着你请你去的;不期你这等样灵。

西游记第三十一章的情节分析

西游记第三十一章的情节分析

西游记第三十一章的情节分析第三十一章“奉旨打扫天宫”是《西游记》中的重要篇章之一。

这一
章主要描述孙悟空受到三位菩萨的惩罚,奉旨前往天宫扫地,并在天
宫遇到了姓李的官员,并在李官员的帮助下遇到了二郎神。

首先,在这一章中,我们可以看到孙悟空无法忍受其他猴子的死亡,而一怒之下毁掉了玉帝的蟠桃园,打碎了宝珠殿,并且亵渎了菩萨的
圣像。

这些行为被菩萨们知晓,他们联合玉帝将孙悟空抓捕,并施以
惩罚。

其次,孙悟空被捉住后,被判处扫地十年。

他开始抵触这一任务,
并试图离开天宫。

在他逃脱的过程中,他与名叫李耳的官员相遇。


官员知道了孙悟空的身份,并曾多次游历凡间,他邀请孙悟空前往凡
间过一段时间,孙悟空也欣然接受了这个提议。

这一段情节表现了孙
悟空的矛盾心理:他践行佛法,但是他又忍受不了佛法的束缚,他更
愿意去凡间寻找自由。

最后,在离开凡间之前,李官员指引孙悟空寻找二郎神,并授予孙
悟空千里眼和顺风耳的法术。

孙悟空把这两个法术用于探寻二郎神的
去处,最终找到了二郎神,并与他交手。

这段情节描写了孙悟空的勇
气和智慧,在逆境中能够克服困难。

然而,孙悟空并未全胜,他也遇
到了难以抵挡的敌手。

综上所述,第三十一章“奉旨打扫天宫”揭示了孙悟空在正法和自由
之间的矛盾,以及他在探寻自由的同时逐步成长的经历。

该章节中穿
插了许多角色,包括三位菩萨、李官员和二郎神等,并将众多元素融
入其中,如佛法、信仰、探险等,充分体现了《西游记》的复杂性和深度。

西游记第三十一章三藏的慈悲与宽容心

西游记第三十一章三藏的慈悲与宽容心

西游记第三十一章三藏的慈悲与宽容心西游记第三十一章三藏的慈悲与宽容心西游记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讲述了孙悟空带领三藏师徒取经的故事。

在第三十一章中,我们可以看到三藏师徒一行人在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时,三藏展现出了慈悲与宽容的品质。

本文将探讨三藏慈悲与宽容心的体现。

慈悲是三藏一贯的行为准则,他对待众生充满了慈爱之心。

在西游记第三十一章中,三藏与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僧一起来到了一座寺庙。

寺庙乃是善知识千年修炼之地,住持是一位老和尚。

而这位老和尚却被妖怪变成了一只猪,他向三藏讲述了自己的遭遇。

三藏听闻后,没有一丝厌恶或嫌弃之情,而是展现出了极大的慈悲心。

他坐到老和尚的身边,温和地安慰他,并郑重地表示愿意为他祈求神灵的庇佑,使其恢复原形。

三藏的慈悲之心让老和尚感到无比的欣慰和感动。

此外,三藏的宽容心也是他高尚品德的一面。

在前往取经的旅途中,师徒们遇到了许多妖魔鬼怪,其中包括了一群妖精。

这些妖精原本是火焰山的守护者,因为失去了火焰山的宝物,变得异常愤怒。

他们以火焰山为家,无奈之下只能以恶劣手段来维持自己的生存。

然而,当三藏和他的徒弟们来到火焰山时,他们没有选择消灭这些妖精,而是选择了与他们进行对话并表达对他们的关心之情。

三藏没有因他们的过错而加以责备,相反地,他坚信通过善良和教诲,这些妖精也能改过自新。

实际上,正是在与三藏交流的过程中,妖精们逐渐觉醒,并放弃了对火焰山宝物的执念,重新找回了自己善良、纯真的本性。

在西游记中,三藏的慈悲与宽容心体现得淋漓尽致。

他对每一个众生都怀有无比的慈爱和宽容,不求回报地给予他们帮助与鼓励。

三藏以其高尚的品德和卓越的智慧,不仅感化了身边的妖魔鬼怪,也影响到了无数读者,成为了一代代人心目中的榜样。

总结起来,西游记第三十一章展现了三藏师徒的慈悲与宽容心。

他们不计较个体的恶行和过错,而是以宽容和慈悲的态度对待他们。

三藏通过自己的言行,向读者传递了关爱、宽容和仁爱的重要性。

我们应该向三藏学习,以慈悲与宽容的心态去面对困难和挑战,以和善与智慧去感化身边的人,让我们的世界充满关爱与宽容。

孙悟空落泪拌小妖的原因分析

孙悟空落泪拌小妖的原因分析

孙悟空落泪拌小妖的原因分析
这一次,孙悟空哭是因为化作小妖,去骗取金角大王、银角大王母亲的幌金绳时,想到自己曾不可一世,傲视天下,只拜三个人。

如今却为了保唐僧,取经卷,要拜一个老妖婆。

唐僧还错怪了他,孙悟空拜唐僧为师后,就保护唐僧踏上取经的道路,可在这途中就难免碰到些妖怪,这唐僧啊也是普通的凡人,不会法术,当然不会看出好与坏,妖与人,孙悟空本领高强,能一眼看出,前去便一棒打死。

这唐僧就说孙悟空恶性不改,伤害无辜。

伤一人两人唐僧也就没说啥了,可到后来孙悟空打死了妖怪就多了,唐僧看来孙悟空一次又一次的伤人性命,又不听自己的劝告,实在是罪无可赦。

唐僧便要孙悟空离开,不让他陪自己西天取经了。

孙悟空这是百口难辨啊,怎么说唐僧都不听,也不再原谅孙悟空。

孙悟空见此,留下了泪,叩拜了唐僧走了。

这孙悟空第三次流泪真的是可唐僧错怪自己有关啊,自己一路保护唐僧,最后落下这结果。

喜鹊解西游记(118):见到九尾狐孙悟空为何会哭泣?

喜鹊解西游记(118):见到九尾狐孙悟空为何会哭泣?

喜鹊解西游记(118):见到九尾狐孙悟空为何会哭泣?银角派巴山虎和倚海龙去请他们的老母亲,所谓母亲就是生下他们,或者将自己的身体给了金角和银角其中的一个(应该是银角)。

孙悟空变成虫子跟着两个小妖,走出二三里的时候,本来要杀了他们,注意这点,无缘无故孙悟空不会随便乱杀人,那么想要杀他们一定有杀的道理,也就是到底巴山虎和倚海龙是谁?先看妖王的一个宝贝——七星剑,这不是一般的剑,这把剑被称为宝贝,说明他和其他宝贝一样都是有生命的,七星就是太阳星、太阴星和金木水火土五行星,也就是这把剑的元神包括七星,改一下,王母娘娘不是月亮,而是七星。

那么他是谁呢?前面提到了,蓬莱三岛被剿灭,福禄寿三星就住在岛上,自然不会全身而退,大概率被杀了,他们失去了躯壳,元神自然会夺取别人的身体继续生存,七星剑应该是福星的元神投到剑里而成的宝贝,那么巴山虎和倚海龙应该就是禄星和寿星,这也是银角派他们来,金角没说话的原因,他们俩是银角的人。

孙悟空对杀害过敖广的蓬莱三岛恨之入骨,自然想弄死他们,不过为了弄到幌金绳他忍了,从幌金绳这个名字看,和孙悟空也是有所关联的。

孙悟空想从两个小妖口中获得九尾狐的住处和幌金绳消息,所以想先问清楚了再杀他们。

于是变成了一个戴着狐皮帽子的小妖,叫住了巴山虎和倚海龙。

这个打扮挺那啥的,从九尾狐和狐阿七都在这里居住可以知道,这里是狐狸的巢穴,你头上戴一顶狐皮帽子,告诉别人你杀狐狸,人家能不怀疑吗?两个小妖不认识孙悟空变的小妖,孙悟空坚持自己也是莲花洞的一员,两个小妖就是不认识他,最后孙悟空说自己在洞外上班才将两个人糊弄过去。

那么两个小妖为什么信了呢?很简单,正因为他们是银角的人,心里也清楚金角对他们不放心,派别人一起过来是完全可能的。

孙悟空说自己的任务是催促两个人快点走,怕他们耽误事。

被孙悟空这么一忽悠,两个小妖一口气跑了八九里,这时候离莲花洞有十五六里路了。

孙悟空问两人还有多远,两个小妖指了一处黑林子说:“乌林子里就是。

孙悟空爱哭了(西游路,人生路)

孙悟空爱哭了(西游路,人生路)

孙悟空爱哭了(西游路,人生路)上一段说到孙悟空打杀六耳猕猴,驱除了心中恶念,一心向善,这里面也有一个副作用。

什么副作用?就是题目上说的,他变得爱哭了。

以“真假美猴王”这回书为界,孙悟空前后的性情大变。

在这之前,孙悟空也哭过两次,是分别被两个师傅赶走的时候,一次是学艺,被菩提祖师赶走;另一次是三打白骨精之后,被唐僧赶走。

但是孙悟空在面对妖怪的时候,不管这个妖怪多么强横,多么难对付,费多大劲,也没见孙悟空哭过。

而真假美猴王之后呢?孙悟空稍微遇到一些个扎手的妖怪,孙悟空就止不住地珠泪滚滚,动不动就掉眼泪。

有一个最鲜明的对比,这之前金兜山的那个青牛精,和之后小雷音寺的那个黄眉老怪,都是手里有一件法宝,搞得孙悟空上天入地,搬请救兵,都无济于事。

但是您看这两次孙悟空的表现,青牛精那次,哪吒这些人的兵器也都被套去之后,回来见托塔李天王,就说:“妖魔果神通广大!”然后您再看孙悟空,悟空在旁笑道:“那厮神通也只如此,争奈那个圈子利害。

不知是什么宝贝,丢起来善套诸物。

”哪吒恨道:“这大圣甚不成人!我等折兵败阵,十分烦恼,都只为你,你反喜笑何也!”行者道:“你说烦恼,终然我老孙不烦恼?我如今没计奈何,哭不得,所以只得笑也。

”您看了吗?这么费劲,他也只会笑,不会哭。

但是黄眉老怪也是这样,把所有救兵都打败,孙悟空也是无计可施。

这回他的表现是:这行者纵筋斗云,起在空中,见那怪回兵闭门,方才按下祥光,立于西山坡上,怅望悲啼道:“师父啊!我——后面孙悟空诗兴大发,咱们就不粘了。

这回他可跟上次不一样,不会笑,改掉眼泪了,表现截然不同。

后面孙悟空还掉过好几次眼泪,在黄花观遇到一个蜈蚣精,也就是那几个蜘蛛精的师兄,孙悟空被他的金光一照,败下阵来,差点又把命搭上。

勉强脱险之后,他的表现又是:力软筋麻,浑身疼痛,止不住眼中流泪,忽失声叫道:“师父啊——后面他又做诗了,就不再提了。

前面在对红孩儿的时候,孙悟空也差点死了,醒过来他就叫师傅,然后说自己是真吃了亏了,但是绝对没有心痛流泪。

孙悟空的眼泪

孙悟空的眼泪

孙悟空的眼泪孙悟空的眼泪----《鬼谷子·养志法灵龟》养志之始,务在安己----《鬼谷子·阴符七术·养志法灵龟》大圣的眼泪>齐天大圣孙悟空,大闹天空,横扫地府,十万八千里取经降妖除魔。

直闹得天宫不敢留,地府不敢收,妖魔鬼怪闻风丧胆。

孙悟空在我们的心目中一直是快意恩仇,敢作敢为又敢当的主。

似乎和眼泪没什么关系。

可是,当我们用心去到这个顶天立地齐天大圣的内心深处时,却能发现这个男人内心的柔软处。

《西游记》第二回中这样描述:悟空闻此言,满眼堕泪道:'师父教我往那里去?'祖师道:'你从那里来,便从那里去就是了。

'悟空为何堕泪?原来,孙悟空自东胜神州而来,达到菩提祖师处,历经两重大海,一座大山。

历时十年。

其中艰辛,看惯人间繁华。

这两重大海是什么海,一座大山又是什么山?在第一回中,见菩提祖师前有这样的描述:(孙悟空)见世人都是为名为利之徒,更无一个为身命者。

正是那:争名夺利几时休?早起迟眠不自由!骑着驴骡思骏马,官居宰相望王侯。

只愁衣食耽劳碌,何怕阎君就取勾?继子荫孙图富贵,更无一个肯回头!可见,这两重大海便是名与利的贪欲之海!欲壑难平,葬送了多少英雄好汉,红尘儿女。

这一座大山又是什么山?原文:祖师道:'你既老实,怎么说东胜神洲?那去处到我这里,隔两重大海,一座南赡部洲,如何就得到此?'猴王叩头道:'弟子飘洋过海,登界游方,有十数个年头,方才访到此处。

'赡:本意:供养。

供养者,上有父母,下有妻小。

这一座山:红尘私欲,血脉亲情。

所以叫“南赡部州”----南赡,何尝不是“难赡”。

一情未了,牵挂尚在,是到不了菩提老祖的地盘的。

这个地方又是什么地方?原文:又见那洞门紧闭,静悄悄杳无人迹。

忽回头,见崖头立一石牌,约有三丈馀高、八尺馀阔,上有一行十个大字,乃是'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

灵台:位于额头,此处或指大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闲话西游之—孙悟空的眼泪为谁而流?
妖精会流泪,妖精就有了人的感情。

取经团队中,唐僧最会哭泣,一遇到困难就哭哭啼啼。

猪八戒偶尔也哭,沙和尚基本上不流泪。

孙悟空在我们的印象中是只战斗着的猴子,以后还成为西天佛国的斗战胜佛,照常理不太会伤心流泪。

实际上,孙悟空流泪的次数在书中仅次于唐僧,这是一只流泪的猴子。

在徐克导演的《青蛇》中,青蛇曾经羡慕白蛇能够流眼泪,自己挤了半天眼睛也不行。

白蛇告诉她:第一需要道行,第二需要感情。

对于一个妖精来说,流泪是一种需要修炼才能达到的道行。

妖精会流泪,妖精就有了人的感情。

在跟随唐僧取经之前,孙悟空主要有两次流泪的经历。

第一次是在花果山,那时候石猴还没有出去访仙学道,也没有孙悟空这个名字,哭是因为对于死亡的恐惧而突然的悲从心来,无法自已。

这是石猴对于生命无常的无可奈何之情。

古人云:“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

”佛经中说:“国土危脆,四大苦空。

”不管多么蓬勃的生命,一旦死神来临,一切都化为虚无。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幼年的石猴能够在一片喜气洋洋的气氛中忽然流泪,说明这是一只有慧根的石猴。

石猴的第一次流泪是对于生死问题的大困惑,幼年的石猴颇有哲学家的风范。

当初如来的出家也是出于对人生之苦的不忍之情,在成道中的释迦看来,众生皆苦,生老病死是苦,相爱的人不能在一起是苦,憎恨的人摆脱不了也是苦,有所追求不能实现也是苦,各种欲望如火如荼永无满足之日也是苦。

世人永在苦海之中,如何找到一种解脱众生的法门,帮助众生脱离苦海,到达幸福的彼岸,这是释迦所要追求的道。

最终,释迦在菩提树下坐了N天,也有人说坐了N年,终于成了佛。

石猴的第一次流泪是对生命之谜的一种困惑,有困惑就有追求,这一次流泪直接促使石猴走出花果山这一童年乐园,漂洋过海去寻求长生不老的自我拯救之道。

释迦念念不忘众生皆苦,立下弘誓大愿要解救世人出苦海。

石猴的理想没有这么远大,他首先考虑自己的生死问题,接着是花果山的猴子猴孙,对于众生之苦,此时的石猴是没有感觉也不会考虑的。

释迦成了佛,石猴也成了佛。

同样是佛,最初的差距却是很大的。

取经前的第二次流泪是在菩提祖师门下卖弄变松树的本领,被师傅狠狠教训了一顿,师傅批评孙悟空说:“悟空,过来!我问你弄甚么精神,变甚么松树?这个工夫,可好在人前卖弄?假如你见别人有,不要求他?别人见你有,必然求你。

你若畏祸,却要传他;若不传他,必然加害:你之性命又不可保。

”祖师爷是个过来人,深知悟空的这种性格很有可能会捅下大娄子,所以要把孙悟空逐出师门。

此时:悟空闻此言,满眼堕泪道:“师父教我往哪里去?”这一次孙悟空流下了悔恨的泪,也是委屈的泪。

从这以后,孙悟空开始了闹龙宫、闹地府、闹天宫等一系列破坏活动,最后被如来佛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年,其间经历种种磨难,但倔强的石猴却没有流泪。

取经路上的孙悟空多次流泪,最开始是由于受到了委屈,感到有理无处诉说,只能通过流泪来发泄情绪。

孙悟空在三打白骨精后,唐僧驱赶孙悟空。

孙悟空一面吩咐沙僧要留心防着八戒言语,途中更要仔细,一面流泪告别唐僧。

一直飞到东洋大海快到花果山时,还是止
不住泪落腮边。

这一次,孙悟空的流泪主要是感到自己很委屈。

自从被唐僧从五行山下放出来,孙悟空一直尽心尽力保护唐僧取经,一路上帮助唐僧收服了猪八戒、沙和尚还有小龙马,凑齐了取经的班子。

孙悟空觉得自己已经尽力了,但是唐僧老是批评孙悟空滥杀无辜,让自视甚高的孙悟空感到受不了。

更糟糕的是还有个天蓬元帅出身的猪八戒在中间拨弄是非。

也许猪八戒对自己二师兄的地位不满意,想挤走孙悟空自己做大师兄,但孙悟空走后的事实证明,猪八戒根本没有这个能力,所以最后还是猪八戒出面请回了孙悟空。

在孙悟空消灭的妖精中,白骨精是比较弱的一个,手下连一个小妖都没有,只能管四十里范围,但白骨精的特别之处在于很能迷惑人。

她陆续化身为一家三口来找机会抓唐僧,具有火眼金睛的孙悟空一眼就看穿。

唐僧是肉眼凡胎,猪八戒和沙和尚功力不够,在他们看来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是在伤害无辜群众,破坏取经团队的形象。

这个时候的孙悟空还很年轻,只会降妖伏魔,不会做耐心的解释和说服的工作。

在这个故事中,孙悟空因为感到委屈而流泪。

在真假美猴王故事中,孙悟空因为杀死了拦路抢劫的强盗再次被驱赶。

这一次,孙悟空没有回花果山,也没有去找海龙王,主要是觉得老是被师父开除很没有面子。

无路可走的孙悟空决定去找观音菩萨评理,书中说:“行者望见菩萨,倒身下拜,止不住泪如雨下,放声大哭。

观音、木叉、善财怎么劝,孙悟空都不能停止哭泣,一边流泪一边倾诉:‘当年弟子为人,曾受哪个气来?自蒙菩萨解脱天灾,秉教沙门,保护唐僧往西天拜佛求经,我弟子舍身拼命,救解他的魔障,就如老虎口里夺脆骨,蛟龙背上揭生鳞。

只指望归真正果,洗业除邪,怎知那长老背义忘恩,直迷了一片善缘,更不察皂白之苦!’”
在平顶山与金角大王、银角大王的战斗中,孙悟空变成了小妖精,混进妖精洞府准备偷法宝,临进去时却大哭起来,主要是不愿意受委屈给妖精磕头。

接下来,西天路上的妖怪越来跃扎手,面对困难,孙悟空也经常哭泣。

比如,在请了各路神仙,都无法战胜小雷音寺的黄眉怪时,孙悟空甚至对着他平时不拿正眼瞧的值日功曹哭了起来。

这说明此时的孙悟空已经感受到取经是一个漫长而艰巨的大工程。

取经大业虽然由一个团队来完成,但主要的压力是由孙悟空来承担的。

我们可以想象,如果让孙悟空去取经,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就能飞到灵山,再一个筋头就能送往大唐,但如来的法旨是一步步脚踏实地地走到灵山,在取经过程中降妖伏魔,扩大佛教的美誉度。

而且这些妖魔一个个武功高强,不少有着天庭或西天佛国的背景,除了外在的困难以外,师徒之间和师兄弟之间还因为彼此的性格和理念上的差异而经常内耗,对于一个没有任何背景的草根猴妖来说,心理上的压力也是很大的。

孙悟空在降妖过程中,因为压力太大而忍不住流泪,正是缓解压力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

随着取经路上师徒感情的不断融洽,孙悟空的流泪越来越与对于师父的关心有关。

在狮驼岭孙悟空最危险的时候是被三魔关在阴阳二气瓶中,生死关头,孙悟空念念不忘的是唐僧,作者称赞孙悟空“遭魔遇苦怀三藏,着难临危虑圣僧”。

流泪的孙悟空说:“师父啊!当年皈正,蒙观音菩萨劝善,脱离天灾,我与你苦历诸山,收殄多怪,降八戒,得沙僧,千辛万苦,指望同证西方,共成正果。

何期今日遭此毒魔,老孙误入于此,倾了性命,撇你在半山之中,不能前进!想是我昔日名高,故有今朝之难!”三个魔王手下的小妖散布谣言说唐僧已经被吃掉了,孙悟空听了泪如泉涌,一直哭到如来那里,孙悟空哭道“师父啊!恨我欺天困网罗,师来救我脱沉疴。

潜心笃志同参佛,努力修身共炼魔。

岂料今朝遭蜇害,不能保你上婆娑。

西方胜境无缘到,气散魂消怎奈何!”从中可以看出,这时的悟空已经对于师父很有感情。

南山大王艾皮花皮豹子精分瓣梅花计和假人头欺骗时,孙悟空竟然以为师父被害死了,连哭了
两次,竟然不如猪八戒冷静,反过来是猪八戒在安慰孙悟空。

这说明孙悟空心里除了他自己,已经有了其他人。

这时孙悟空的流泪是因为情感而流泪,这种情感是对于朝夕相处的师父的敬爱、同情和不忍,从为自己而哭到为师父而哭,孙悟空在心理上完成了从妖到人的转变,离佛的距离更加近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