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城》赏析 (1)

合集下载

《边城》句段赏析

《边城》句段赏析

《边城》句段赏析1、两省接壤处,十余年来主持地方军事的,注重在安辑保守,处置还得法,并无变故发生。

水陆商务既不至于受战争停顿,也不至于为土匪影响,一切莫不极有秩序,人民也莫不安分乐生。

这些人,除了家中死了牛,翻了船,或发生别的死亡大变,为一种不幸所绊倒觉得十分伤心外,中国其他地方正在如何不幸挣扎中的情形,似乎就永远不会为这边城人民所感到。

赏析:这一段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环境,是一个安定有序的边城。

这里进行了环境描写,不但向读者展现了湘西质朴的民风和恬静的生活,唱响了“人性美”的赞歌,更重要的是它充当了人物生活的背景,为故事情节的发展和人物活动的展开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并且,把“边城”和“中国其他地方”相对比,一方面突出了边城的和平与安宁,另一方面也表明,“边城”其实是生活在现实中的人们理想中的“世外桃源”。

2、翠翠站在船头还是不作声。

翠翠对祖父那一点儿埋怨,等到把船拉过了溪,一到了家中,看明白了醉倒的另一个老人后,就完事了。

但另一件事,属于自己不关祖父的,却使翠翠沉默了一个夜晚。

赏析:这段是写翠翠回到家,明白爷爷没有去找她的原因,不再埋怨爷爷,却有了另外的心事。

“另一件事”是指傩送派人送翠翠回家的事情。

而“沉默了一个夜晚”可见这件事在翠翠心中的分量之重。

通过心理描写,把翠翠对傩送的朦胧的爱含蓄地表达出来。

3、“翠翠说:‘一家人都好,你认识他们一家人吗?’”“谁也不稀罕那只鸭子!”赏析:这是语言描写,这都是话中有话啊。

第一句翠翠对爷爷有抱怨,因为在爷爷的话中,居然没有说翠翠惦记着的傩送。

第二句话,是因为这只鸭子是大老送的,如果是二老送的,即使是几根鸭毛,翠翠也会爱如珍宝吧。

这是因为祖父没能领会翠翠喜欢二老的心思,反而想把翠翠嫁给她不爱的大老,所以翠翠心里不高兴。

这个片断,通过语言描写刻画了一个情窦初开的少女形象。

4、祖父抿着嘴把头摇摇,闭上一只眼睛,装成狡猾得意神气笑着,把扎在腰带上留下的那枚单铜子取出,送给翠翠。

《边城》全文赏析

《边城》全文赏析

《边城》全文赏析《边城》全文赏析《边城》是沈从文的小说代表作,这是一部富有人性光辉的小说。

下面我们为你带来《边城》全文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边城》全文赏析一、作者简介: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苗族湖南凤凰县人,14岁时,他投身行伍,浪迹湘川黔边境地区,1924年开始文学创作,抗战爆发后到西南联大任教,1946年回到北京大学任教,建国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服饰的研究,1988年病逝于北京。

沈从文一生共出版了《石子船》、《从文子集》等30多种短集小说集和《边城》,《长河》等6部中长篇小说。

写于1934年的中篇小说《边城》,便是一部充溢着浓浓湘西乡土味、乡土情的佳作。

作者以清丽的笔触,描写了撑渡船的老人与他的孙女翠翠相依为命的纯朴生活,以及翠翠与船总的两个儿子的爱情悲剧。

小说以牧歌式的情调描绘出田园诗般的边城世界。

这里的人民保持着淳朴自然、真挚善良的人性美和人情美。

他们诚实勇敢、乐善好施、热情豪爽、轻利重义、守信自约,“凡事只求个心安理得”,俨然是一个安静的平和的桃源仙境。

这里的人民,诗意地生活,诗意地栖居。

这是抒情诗,也是风俗画。

作品没有惊心动魄的社会巨变和激烈复杂的矛盾冲突,但风格深远自然、清灵纯朴、和谐隽永,如一幅美丽的乡村图画,被誉为“现代文学史上最纯净的一个小说文本”,“中国现代文学牧歌传说中的顶峰之作”。

他的散文也独具魅力,为现代散文增添了艺术光彩。

一些后来的作家曾深受他创作风格的影响。

二、内容辑要:内容辑要(故事梗概)提示川湘交界的茶峒边城依山傍水,远离尘嚣,和平安详,如世外之境。

城边“有一小溪,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

这人家只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

小溪流下去,绕山岨流,约三里便汇入茶峒的大河,人若过溪越小山走去,则一只里路就到了茶峒城边。

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故远近有了小小差异。

小溪宽约二十丈,河床为大片石头作成。

沈从文《边城》赏析

沈从文《边城》赏析

沈从文《边城》赏析好句:1、这小城里虽那么安静和平但地方既为川东商业交易接头处,因此城外小小河街,情形却不同了一点。

也有商人落脚的客店,坐镇不动的理发馆。

此外饭店、杂货铺、油行、盐栈、花衣庄,莫不各有一种地位,装点了这条河街。

还有卖船上用的檀木活车、竹缆与罐锅铺子,介绍水手职业吃码头饭的人家。

小饭店门前长案上,常有煎得焦黄的鲤鱼豆腐,身上装饰了红辣椒丝,卧在浅口钵头里,钵旁大竹筒中插着大把红筷子,不拘谁个愿意花点钱。

2、白日里无事,就坐在门口做鞋子,在鞋尖上用红绿丝线挑绣双凤,或为情人水手挑绣花抱兜,一面看过往行人,消磨长日。

或靠在临河窗口上看水手铺货,听水手爬桅子唱歌。

到了晚间,则轮流的接待商人同水手,切切实实尽一个妓女应尽的义务。

3、蓬蓬鼓声掠水越山到了渡船头那里时,最先注意到的是那只黄狗。

那黄狗汪汪的吠着,受了惊似的绕屋乱走,有人过渡时,便随船渡过河东岸去,且跑到那小山头向城里一方面大吠。

4、这两年来两个中秋节,恰好都无月亮可看,凡在这边城地方,因看月而起整夜男女唱歌的故事,皆不能如期举行,故两个中秋留给翠翠的印象,极其平淡无奇。

7、这些诚实勇敢的人,也爱利,也仗义,同一般当地人相似。

不拘救人救物,却同样在一种愉快冒险行为中,做得十分敏捷勇敢,使人见及不能不为之喝彩。

9、老船夫不论晴雨,必守在船头。

有人过渡时,便略弯着腰,两手缘引了竹缆,把船横渡过小溪。

有时疲倦了,躺在临溪大石上睡着了,人在隔岸招手喊过渡,翠翠不让祖父起身,就跳下船去,很敏捷的替祖父把路人渡过溪,一切皆溜刷在行,从不误事。

1.小溪流下去,绕山岨流,约三里便汇入茶峒的大河。

人若过溪越小山走去,则只一里路就到了茶峒城边。

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故远近有了小小差异。

小溪宽约二十丈,河床为大片石头作成。

静静的水即或深到一篙不能落底,却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游鱼来去皆可以计数。

小溪既为川湘来往孔道,水常有涨落,限于财力不能搭桥,就安排了一只方头渡船。

《边城》艺术特色赏析

《边城》艺术特色赏析

《边城》艺术特色赏析《边城》以撑渡老人的外孙女翠翠与船总的两个儿子天保、傩送的爱情为线索,表达了对田园牧歌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这种宁静的生活若和当时动荡的社会相对比,简直就是一块脱离滚滚尘寰的“世外桃源”。

《边城》寄托着作者沈从文“美”与“爱”的美学理想,是他的作品中最能表现人性美的一部。

用沈从文自己的话说就是,“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1〕细腻的心理描写心理描写是对人物在特定环境中的意志、愿望和思想感情等内心活动的描绘。

或展开人物的美好心灵,或揭露人物的丑恶灵魂,以表现人物的精神状态和性格特征。

其方法多种多样:或通过对话、独白、行动、姿态、面部表情等直接剖析;或采用幻想、梦境间接揭示;或借助景物描写、气氛渲染及周围人物的反映等侧面烘托。

本文有两种方式:一是通过人物的幻想、梦境来披露人物心理。

翠翠离奇的“胡思乱想”,让人感到渐渐有了自己心理的少女的孤单寂寞,以及爱情的幼芽时心灵的躁动;翠翠“顶美顶甜”的梦境,展示出对朦胧爱情的甜蜜感受和潜意识里对爱情的向往。

二是通过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语言、神态的描写,形成强烈的暗示,诱使读者从人物的语言、神态上去体味人物的内心奥秘。

翠翠“带着娇,有点儿埋怨”地一再央求爷爷丢下渡船上的活回到她身边,让人感受到翠翠对爷爷的无比依恋之情。

听着爷爷唱的“那晚上听来的歌”,“翠翠自言自语说:…我又摘了一把虎耳草了‟”则让人感受到情窦初开的翠翠对甜美爱情的神往。

〔2〕诗画般的环境描写小说中的环境描写,不仅烘托了人物的心理活动使人物的情感沉浸在富有诗情画意的氛围中,而且为我们展示出湘西边陲特有的清新秀丽的自然风光。

在作者笔下,啼声婉转的黄莺、繁密的虫声、美丽的黄昏、如银的月色……奇景如画,美不胜收。

这些又都随着人物感情世界的波动而自然展开。

或是以黄昏的温柔、美丽和平静,反衬翠翠爱情萌动的内心的躁动、落寞和薄薄的凄凉;或是以柔和的月光、溪面浮着的一层薄薄的白雾、虫的清音重奏,烘托翠翠对傩送情歌的热切期待,以及少女爱情的纯洁和朦胧。

《边城》的主要内容及赏析

《边城》的主要内容及赏析

《边城》的主要内容及赏析在《边城》究竟有什么的故事会发生?《边城》的主要的矛盾又在哪里?下面小编整理l《边城》的全文内容简介和赏析,欢迎查看。

《边城》的主要内容(1)在川湘交界的茶峒附近,小溪白塔旁边,住着一户人家。

独门独院里,只有爷爷老船夫和孙女翠翠两个人,还有一只颇通人性的黄狗。

这一老一小便在渡船上悠然度日。

茶峒城里有个船总叫顺顺,他是个洒脱大方,喜欢交朋结友,且慷慨助人的人。

他有两个儿子,老大叫天保,像他一样豪放豁达,不拘俗套小节。

老二的气质则有些像他的母亲,不爱说话,秀拔出群,叫傩送。

小城里的人提起他们三人的名字,没有不竖大拇指的。

端午节翠翠去看龙舟赛,偶然相遇相貌英俊的青年水手傩(nuó)送,傩送在翠翠的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可巧的是,傩送的兄长天保也喜欢上了翠翠,并先傩送一步托媒人提了亲。

兄弟两人都决定把话挑明了,于是老大就把心事全告诉了弟弟,说这爱是两年前就已经植下根苗的。

弟弟微笑着把话听下去,且告诉哥哥,他爱翠翠是两年前的事,做哥哥的也着实吃了一惊。

然而此时,当地的团总以新磨坊为陪嫁,想把女儿许配给傩送。

而傩送宁肯继承一条破船也要与翠翠成婚。

爷爷自然是晓得孙女的心事,却让她自己做主。

兄弟俩没有按照当地风俗以决斗论胜负,而是采用公平而浪漫的唱山歌的方式表达感情,让翠翠自己从中选择。

傩送是唱歌好手,天保自知唱不过弟弟,心灰意冷,断然驾船远行做生意。

碧溪边只听过一夜弟弟傩送的歌声,后来,歌却再没有响起来。

老船夫忍不住去问,本以为是老大唱的,却得知:唱歌人是傩送二老,老大讲出实情后便去做生意。

几天后老船夫听说老大坐水船出了事,淹死了……码头的船总顺顺忘不了儿子死的原因,所以对老船夫变得冷淡。

老船夫操心着孙女的心事,后终于耐不住去问,傩送却因天保的死十分责怪自己,很内疚,便自己下桃源去了。

《边城》的主要内容(2)在湘西小镇上生活着翠翠和她的爷爷,在一次端午节上,翠翠邂逅了二老,并从此爱上了他。

沈从文边城赏析

沈从文边城赏析

沈从文边城赏析沈从文的《边城》是一部描写边疆女子命运的长篇小说,也是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本文将从人物塑造、情感描写和主题探索三个方面对《边城》进行赏析。

沈从文在《边城》中刻画了一系列鲜活的人物形象。

小说主要围绕着女主角莫小娘展开,她是一个生活在边疆小镇的乖巧女孩,她的命运被家族的传统观念和社会的压力所束缚。

莫小娘的形象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温婉而坚强,善良而又矛盾。

另外,小说中还有一系列丰满的次要人物,如莫小娘的父亲、情敌苏文纨、莫小娘的表姐等,他们的形象都鲜明生动,各具特色。

沈从文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使得《边城》充满了浓郁的人情味。

小说中的爱情线索是其中最为突出的情感描写之一。

莫小娘与苏文纨之间的纠葛令人动容,他们之间的爱情被家族和社会所阻碍,命运的不公使得他们的爱情充满了无奈和悲剧。

沈从文巧妙地通过细腻的描写,深入地展示了人性的复杂和情感的纠葛,使读者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沈从文在《边城》中探索了许多深刻的主题。

其中之一是对传统观念的反思。

小说中莫小娘被家族和社会的传统观念所束缚,她的命运被限制在狭小的边疆之中。

通过莫小娘的命运,沈从文对传统观念的束缚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呼吁人们要勇敢地追求自己的幸福和自由。

此外,小说还涉及到了性别、家庭、爱情等多个主题,通过对这些主题的探索,沈从文呈现了一个真实而复杂的边疆社会。

《边城》是一部充满人情味的小说,通过对人物塑造、情感描写和主题探索的精彩描绘,展现了一个真实而复杂的边疆社会。

沈从文以其独特的笔触和深刻的思考,使得《边城》成为了一部经典之作。

读完《边城》后,人们会对边疆女子的命运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对传统观念的束缚有更加清晰的认识,对爱情和人性有更加深入的思考。

这些都使得《边城》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学中不可忽视的一部作品。

《边城》赏析

《边城》赏析

沈从文说: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因此,《边城》中就有了一个质朴而又清新的世界,一个近乎“世外桃源”式的乡村社会,表现出仁厚、纯朴的土性乡风。他笔下的湘西是这样的:中秋节,青年男女用对歌的形式在月夜下倾吐爱意;端午节,家家锁门闭户,到河边、上吊角楼观赏龙舟竞赛,参加在河中捉鸭子的活动,“不拘谁把鸭子捉到,谁就成为鸭子的主人”;正月十五,舞龙、耍狮子、放烟火,“小鞭炮如落雨的样子”,小城沉浸在一片欢乐之中……
《边城》所写的故事很简单,然而却极美:在湘西风光秀丽、人情质朴的边远小城,生活着靠摆渡为生的祖孙二人,外公年逾七十,仍很健壮,孙女翠翠十五岁,情窦初开。他们热情助人,纯朴善良。两年前在端午节赛龙舟的盛会上,翠翠邂逅当地船总的二少爷傩送,从此种下情苗。傩送的哥哥天保喜欢上美丽清纯的翠翠,托人向翠翠的外公求亲,而地方上的王团总也看上了傩送,情愿以碾坊作陪嫁把女儿嫁给傩送。傩送不要碾坊,想娶翠翠为妻,宁愿作个摆渡人。于是兄弟俩相约唱歌求婚,让翠翠选择。天保知道翠翠喜欢傩送,为了成全弟弟,外出闯滩,遇意外而死。傩送觉得自己对哥哥的死负有责任,抛下翠翠出走他乡。外公因翠翠的婚事操心担忧,在风雨之夜去世。留下翠翠孤独地守着渡船,痴心地等着傩送归来,“这个人也许永远不
写杜鹃吵闹了这一片宁静的天地,其实是刻画翠翠的内心犹如这只杜鹃无法停歇下来。“黄昏照样的温柔,美丽,平静。”这里的“黄昏”成一个人,就像翠翠一样,她也美丽温柔,但却是平静的。就是这样的语言让人很自然地将自然景物和人做了对比。豆蔻的少女有了自己的烦心事了,仿佛连这杜鹃也体会到了她的那种心情,可是爷爷却不理解她,这使得她伤心地哭了。这些语言都充分展现了作者对文字语言熟练的驾驭能力,也是汪曾祺所说的“语言充满水分”。

边城节选赏析

边城节选赏析

边城(节选)赏析《边城》是沈从文的一部重要作品,它以湘西边境的一个小城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沉的情感,描绘了人性的美好与生命的尊严。

以下是对《边城》中两个节选的赏析。

首先,我们来赏析节选一:原文:“黄昏来时翠翠坐在家中屋后白塔下,看天空被夕阳烘成桃花色的薄云。

十四中寨逢场,城中生意人过中寨收买山货的很多,过渡人也特别多。

祖父在溪中渡船上,忙个不息。

天已快夜,别的雀子似乎都要休息了,只杜鹃叫个不息。

石头泥土为白日晒了一整天,草木为白日晒了一整天,到这时节各放散出一种热气。

空气中会有泥土气味,有草木气味,有各种甲虫类气味。

翠翠看着天上的红云,听着渡口飘来乡生意人的杂乱声音,心中有些儿薄薄的凄凉。

”这一段描述了边城中的生活场景。

沈从文以细腻的笔法描绘了边城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将这个世外桃源般的边城展现在读者眼前。

从文中可以看出,这里的生活节奏是平和的,人们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

这段文字通过对环境的描写,烘托出翠翠孤独的心情。

翠翠的内心是复杂的,她的孤独不仅仅是因为她的身世,还因为她的性格和环境。

她无法融入这个繁华的世界,也无法回到过去的生活。

她的内心充满了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迷茫。

作者通过对这些场景的描写,展现了边城人民的生活态度和人生观。

这种生活方式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也体现了沈从文对乡土情结的深深眷恋和对人性的理解。

接下来,我们来赏析节选二:原文:“‘爷爷,我觉得有些想家了。

’‘翠翠,这是你到城里来的好机会。

’老船夫把手攀引着横在缆索上的拉船带,一面用同往常一样安泰的态度回答她。

”这段对话描写了翠翠和爷爷之间的交流。

爷爷是一个充满智慧和爱心的老人,他对翠翠非常疼爱,一直希望她能够过上幸福的生活。

而翠翠则因为种种原因离家到城里生活,但她仍然对家乡怀着深深的思念之情。

在这段对话中,爷爷的话是安慰和鼓励,他试图让翠翠认识到这是一个好机会,可以让她接触到更广阔的世界,找到自己的未来。

而翠翠则表达了自己的想家之情,这是一种深深的思乡之情。

边城沈从文文学作品鉴赏

边城沈从文文学作品鉴赏

边城沈从文文学作品鉴赏《边城》是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是沈从文先生的代表作之一。

该作品以湘西边境一个小镇为背景,描绘了当地人民的生活和情感。

在鉴赏《边城》这部文学作品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主题思想:《边城》的主题思想主要体现在人性之美和人情之美上。

小说中通过对湘西人民的日常生活和情感纠葛的描写,展现了人与人之间真挚、淳朴的情感,以及湘西人民善良、朴实、勤劳的品质。

这种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和人性之美,正是沈从文先生所追求的理想社会。

2. 人物形象:《边城》中的人物形象鲜明,各具特色。

主人公翠翠是一个天真、善良、温柔的女孩,她对傩送的纯真感情展现了她纯洁的心灵。

傩送则是一个勇敢、正直、善良的年轻人,他对翠翠的爱是真挚而深刻的。

而翠翠的外公则是一个慈祥、善良、豁达的老者,他对翠翠的关爱和呵护展现了亲情的美好。

3. 艺术手法:《边城》的艺术手法独特,语言简练明快,情节紧凑,结构严谨。

沈从文先生通过对湘西风土人情的细腻描写,将读者带入了一个真实而美丽的世界。

同时,小说中通过运用象征、隐喻等手法,使得作品具有更深的内涵和意蕴。

4. 文化价值:《边城》是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它不仅具有文学价值,还具有文化价值。

通过阅读《边城》,读者可以了解湘西人民的生活习俗、风土人情以及他们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同时,《边城》所描绘的人性与情感之美,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弘扬中华文化、传承民族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边城》是一部具有深刻内涵和艺术价值的文学作品。

通过鉴赏《边城》,读者可以深入了解湘西人民的生活和情感,感受人性和情感之美,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沈从文《边城》赏析

沈从文《边城》赏析

沈从文《边城》赏析《边城》寄托着沈从文“美”与“爱”的美学理想,是他的作品中最能表现人性美的一部。

《边城》正是通过抒写青年男女之间的纯正情爱、祖孙之间的真挚亲爱、邻里之间的善良互爱来表现人性之美的。

作者想要通过翠翠、傩送的爱情悲剧,去淡化现实的黑暗与痛苦,去讴歌一种古朴的象征着“爱”与”美”的人性与生活方式。

沈从文在谈及《边城》时说:“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而边城的青山绿水是美的,边城的故事是美的,边城人那种沉浸于生活、融会于自然的心态也是美的。

标签:沈从文;边城;爱;凄美一、创作背景《边城》这部小说完成于1934年4月19日,是作者最负盛名的代表作,在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中排名第二,仅次于鲁迅的《呐喊》。

(一)作者简介沈从文,1902年出生于湖南湘西凤凰县,六岁进入私塾,十四岁之后便无心上学,于1917年8月进入地方土著部队。

1922年夏天,五四运动波及湘西,受其影响,沈从文只身来到北平,寻求新的文化。

1924年开始文学创作,抗战爆发后到西南联大任教,1931年到1933年在山东大学任教,1946年回到北京大学任教,一生经历坎坷,1988年病逝于北京,享年86岁。

(二)时代背景《边城》完成于1934年4月19日,是作者沈从文的代表作。

1931年的社会虽然动荡不安,但总体上还是稍显和平。

这个时候,中国有良知的文人都在思考着人性的本质。

1933年冬天,沈从文的母亲病重,1934年1月,沈从文回到湘西,但他发现家乡已经不是记忆中的样子了,”现代”二字到达,充斥着唯实唯利庸俗的人生观,正直朴素的人情美快要消失了,使沈从文生出了很多人生感慨。

1934年回湖西,沈从文希望通过自己对相西的印象,描写一个近似于桃花源的湘西小城,给都市文明中迷茫的人性指一条明路。

沈从文在谈及《边城》时说:“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小说《边城》赏析

小说《边城》赏析

小说《边城》赏析小说《边城》赏析《边城》是沈从文的代表作。

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优秀的抒发乡土情怀的中篇小说。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说《边城》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说《边城》赏析篇1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湖南凤凰人。

出身于行伍之家。

创作丰富,有30多个小说集。

其作品大致可分为两个相互映照的世界:一是病态的城市,如《绅士的太太》《八骏图》《大小阮》等,这些主要揭示城市知识分子阶层的病态,个性压抑和性压抑。

二是表现湘西世界。

如《神巫之爱》《边城》《萧萧》《长河》《丈夫》《柏子》等。

代表作有小说《边城》、《长河》;散文集《湘行散记》等。

《边城》作于1934年。

《边城》的中心人物是翠翠。

《边城》是一曲充满爱和美的田园牧歌。

翠翠俨然是爱和美的化身,她是一个刚刚脱离脱离儿童气的船家少女,一举一动带着稚气,体现了一种童贞美。

她对爱情的渴望不是表现为强烈的追求,而是少女的朦胧向往,表现出山村少女的害羞矜持。

她心灵美好,犹如一曲湘西边地的纯朴、天真的歌谣。

通过翠翠的形象,通过作者所营构的古朴的意境,作者淡化了现实的黑暗与痛苦,讴歌了一种古朴的、象征着爱和美的、人性的生活方式。

建构一出健康、活泼而又不悖于人性的“小庙”。

沈从文善于描写湘西边地特有的民俗风情,山光水色,以构成其理想的人生形态。

代表作《边城》即体现了这样一种审美追求。

首先,小说通过翠翠的纯朴,渲染了一种强烈的人性美和人情美。

翠翠的童贞纯情、害羞矜持却又始终不渝,与当时的时代女性形成了强烈反差。

其次,小说描写了湘西边地特有风俗美和人情美,这种原始野性的风情和田园牧歌的情调淡化了社会矛盾;第三,小说不以曲折的情节取胜,而是创造了一种诗化的意境,给读者留下了回味的空间。

情绪的体操。

小说是存在着情节性的,但是它把情节性埋藏在诗情画意之中。

但,尽管作者淡化了翠翠爱情的失败的悲剧性和老艄公去世所带来的悲剧性,但悲哀的而充满无限期待的结尾实际上包涵着作者沈从文对传统的符合人性的农耕文明即将消失的无尽的隐忧。

边城全文赏析

边城全文赏析

边城全文赏析边城全文赏析《边城》是沈从的说代表作。

《边城》寄托着沈从“美”与“爱”的美学理想,是他的作品中最能表现性美的部说。

下是我们为家带来边城全文赏析,欢迎家阅读边城全文赏析 1《边城》是沈从文的代表作。

边城主要讲述了湘西“茶峒”这个小山城里所发生的一切是是非非和爱恨情愁。

主要讲述天佑、傩送、翠翠三个人之间曲折、朦胧的爱情故事。

在《边城》里,沈从文以浓郁的抒情手法营造了一个田园牧歌般的世界,充溢着浓浓的古典诗意氛围。

那山上翠绿的竹篁、草丛中繁密的虫鸣、溪面薄薄的轻雾、天空柔和的月光,都加剧了这种古典美的诗意氛围,烘托出了一个和谐、清静、空灵的世界,这是与世无争的世界。

边地山城,民风淳朴,人物豪爽仗义,刚健顽强,善良、沌洁,品格高尚。

老船夫为人朴直、无私奉献,无偿替行人撑船过渡,他守在小溪边数十年如一日,也从来不肯轻易接受别人一丝一毫的馈赠;翠翠是个天真、纯朴的美丽姑娘,她在风日里长养着,铸就了一颗善良、沌洁的心灵,她性格乖巧,从不发愁,有着小动物般的机警,也一样的易受惊吓,稍有风吹草动,便露出逃避的神态,这便注定了她日后的悲剧;天佑、傩送两兄弟,长年跟着父亲在风雨中走南闯北,煅就了强健的体魄,养成了勤劳能干、吃苦耐劳等种种备受称赞的美德;船总顺顺豪爽大方,无论谁有求于他,他都慷慨解囊,替人解难。

作品在开始的时候追叙了翠翠父母亲自杀殉情的爱情悲剧,其后以描叙了天佑、傩送与翠翠三人之间的悲情故事:天佑故意溺水身亡,傩送驾船远下桃源县不知所踪,翠翠在小溪边孤独地等待自己所爱的人归来。

淡淡的哀伤充溢于作品的字里行间,这样的悲情故事又使整部《边城》平空添上了一层朦朦胧胧的忧郁情绪。

《边城》擅于以景物的描写来烘托人物的性情遭遇,渲染气氛,推动情节的发展。

如丹塌的白塔、哗哗的浊流、惨淡的黄昏、桃色的薄云。

这些景物描写,揉进了人物的际遇和思想感情,尽显凄清、寂寥之情;人物的情思显得朦朦胧胧,似有似无,却又是异样的纯净透明,翠翠在爱的幻想中展开想像的翅膀,享受精神上的爱情,那是一个情窦初开的纯洁少女的纯真情怀,是那样的纯净和透明。

《边城》赏析

《边城》赏析

《边城》赏析《边城》是中国现代作家沈从文创作的一部小说,该小说以民国时期的边疆小城为背景,展现了其特有的生活风貌和人们的情感世界。

本文将对《边城》进行赏析,探讨其主题、人物形象以及艺术手法等方面的内容。

首先,本文将从《边城》的主题入手进行赏析。

小说的主要主题之一是对边疆人民的描绘和赞美。

通过对边疆边城的描写,沈从文展示了那里特有的生活方式和艰辛的境况,描绘了边城人民努力生活、不屈不挠的精神风貌。

他们面对自然的恶劣环境、战争的摧残,仍然保持着乐观向上的态度,这种精神力量令人深为钦佩。

另外,小说还揭示了中国边疆的历史变迁和文化冲击,反映了中西文化的碰撞和融合,以及边疆人民在这个过程中的奋斗和追求。

其次,本文将对《边城》中的人物形象进行赏析。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丰满、刻画细致,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其中,峡江的晴雯是一个极具代表性的形象。

她是一个聪明、机智并且勇敢的女孩,面对艰难的环境和众多的困难,她不屈不挠地与命运斗争,展现出了顽强的生命力。

另外,小说中的其他角色如晴雯的父亲、青椒、赵四等也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特点。

通过对这些人物形象的描写,沈从文创造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使读者产生共鸣。

最后,本文将探讨《边城》所采用的艺术手法。

在小说中,沈从文运用了大量的意象与象征,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小说情节和人物内心的变化。

例如,小说中对大峡江的描写具有象征意义,它代表着边城无法逾越的障碍和对未知的恐惧。

另外,在小说的结构上,沈从文采用了回忆与现实的交替叙事,通过对于过去的回顾和对现实的反思,使整个小说具有了更为深刻的内涵。

此外,小说还融入了叙事与抒情的元素,通过对人物内心情感的描写来表达主题与思想。

总结起来,《边城》以其独特的主题、丰满的人物形象和巧妙的艺术手法,使读者能够深入了解边城人民的生活与情感,感受他们的不屈不挠与乐观向上的精神。

通过对自然与人文的描绘,小说引人入胜,给予读者深刻的思考。

正是这种深刻的情感与细腻的描写,使得《边城》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的一颗璀璨之星。

边城文学作品赏析

边城文学作品赏析

边城文学作品赏析《边城》文学作品赏析一、那山那水那小城《边城》啊,就像一幅绝美的山水画卷在你眼前缓缓展开。

沈从文先生笔下的边城,那地方就像世外桃源一样。

你瞧,那山是青葱翠绿的,水是清澈见底的,小城就静静地卧在山水之间。

就好比一个婴儿躺在母亲温暖的怀抱里,安心又自在。

“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故远近有了小小差异。

”这描写,一下子就让你仿佛看到了那山水的轮廓,那弯弯的溪流,那蜿蜒的山路,仿佛自己就站在那片土地上,感受着微风拂面。

这样的描写怎么能不让人着迷呢?难道你不想走进这个美丽的地方?二、翠翠的单纯与美好说到《边城》,就不得不提翠翠这个姑娘。

她就像山间一朵含苞待放的野花,纯洁又美好。

她的眼睛里透着清澈,心里装着的都是那些简单的快乐。

她和爷爷的互动特别温馨。

爷爷渡船的时候,她就在旁边帮忙,或者自己在一边玩耍。

“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

”你看,这样的描写多生动啊,就像翠翠活生生地站在我们面前。

她对待傩送的感情也是那么的纯真,像涓涓细流,不浓烈但却悠长。

你难道不喜欢这样单纯的翠翠吗?三、爷爷的爱与坚守爷爷在《边城》里那可是像一座山一样的存在。

他对翠翠的爱啊,深不见底。

他用自己的方式守护着翠翠,就像老母鸡护着小鸡崽儿似的。

他辛苦地撑着渡船,不管风吹雨打。

“爷爷到溪中央便很快乐的唱起来,哑哑的声音同竹管声振荡在寂静空气里,溪中仿佛也热闹了一些。

”从这就能看出爷爷那种乐观的生活态度。

他和翠翠相依为命,他把自己的爱都融入到了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里。

这难道不是一种伟大的爱吗?四、傩送的勇敢与热情傩送啊,那可是个充满活力的小伙子。

他就像一团火,热情又勇敢。

他在赛龙舟的时候,那奋勇向前的样子,就像一只矫健的雄鹰。

他对翠翠的感情也是炽热的。

他愿意为了翠翠去做很多事情。

“他想翠翠,可是他也不想让哥哥因为自己而放弃。

”从这里能看出他的善良和纠结。

他的出现就像给边城平静的生活注入了一股活力。

《边城》的解读与赏析01

《边城》的解读与赏析01

《边城》的解读与赏析《边城》以湘西小山城茶峒及附近乡村为背景,描写一个渡船的老人和他的外孙女翠翠的生活,以及翠翠与船总的儿子天保、傩送之间曲折的爱情故事。

作品细腻刻画了纯真的男女之爱、和美的亲属之情、质朴的邻里之睦,生动地展现了边城人民健康、优美、纯朴的民风和人情,讴歌一种淳厚的象征着“爱”与“美”的人性与人生,表达了作者内心对理想人生的执著追求。

一、人物形象分析文中有四个主要的人物,翠翠、爷爷、天保、傩送,他们四个人物没有主次之分,他们之间的关系是平衡的,每个人物都有较大的独立性。

他们是类型化、平面化的人物,并没有引人注意的独特行为。

但他们四个在文中的形象对于作者塑造纯朴和谐的乡村世界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他们的一言一行无不时时刻刻体现着本地的风土文化气息。

把握好文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对于理解作者建造的理想乡林世界起着绝对的作用,因此,想要把握本文的精髓,必须先对四个人物有个比较清晰的理解。

(1)翠翠:小说中的主人公翠翠是作者笔下“爱”与“美”的化身,她是一个天真善良、温柔清纯、聪明乖巧的少女。

自幼父母双亡的她和外公相依为命,对外公关心备至。

因为外公不理解她的心事,虽然有外公无微不至照顾自己,但是并不能真正理解她作为一个青春少女的情怀,内心无比孤独。

她情窦初开,爱上了傩送,感情纯洁真挚。

但少女的羞涩又使她难以明确表达。

面对爷爷的委婉引导,旁敲侧击的询问,虽心知肚明,却又闪烁其辞地表明态度。

最后天保闯滩而死,傩送离家出走,外公为她的婚事忧愁而亡,她只能凄凉地守着渡船,等待着心上人的归来,没有人能告诉她要孤独地等到什么时候。

但她仍矢志不渝地等待着心上的人的归来,表现了她爱的执著。

总之,翠翠是一个善良聪慧温婉多情的少女,外表的温婉羞涩与内心的炽热多情融为一体,是一个成功而又独特的人物形象。

(2)爷爷爷爷是中国传统美德的典范。

他善良纯朴、重义轻利、热心好客、甘守清贫。

为了心爱的孙女,他献出了一切。

她为翠翠的亲事操心担忧,尽力促成翠翠爱情的实现。

沈从文《边城》赏析

沈从文《边城》赏析

沈从文《边城》赏析沈从文《边城》赏析作以希实现他“用一枝笔来好好保留最后一个浪漫派在二十世纪生命取予的形式”。

下面我们将从《边城》的文学美感、沈从文创造寓意、凤凰古城的现状这三方面来赏析。

关键字:边城之美、沈从文眼里的边城、凤凰的现状小说《边城》进述了一个哀婉而凄美的爱情故事:在湘西风光秀丽、人情质朴的边远小城,生活着靠摆渡为生的祖孙二人。

外公年逾七十,仍很健壮;孙女翠翠十五岁,情窦初开。

他们热情助人、纯朴善良。

两年前在端午节赛龙舟的盛会上,翠翠邂逅了当地船总的二少爷傩送,从此种下情苗。

傩送的哥哥天保喜欢上美丽清纯的翠翠,托人向翠翠的外公求亲。

而地方上的王团总也看上了傩送,情愿以碾坊作陪嫁把女儿嫁给傩送。

傩送不要碾坊,想娶翠翠为妻,宁愿做个摆渡人。

于是兄弟俩相约唱歌求婚,让翠翠选择。

天保知道翠翠喜欢傩送,为了成全弟弟,外出闯滩,遇意外而死。

傩送觉得自己对哥哥的死负有责任,抛下翠翠出走他乡。

外公为翠翠的婚事操心担忧,在风雨之夜去世。

留下翠翠孤独地守着渡船,痴心地等着傩送归来,“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对小说有了一定的阅读之后,我就从下面这三方面来解读《边城》。

一、边城之美<1>、自然美景。

在小说中,地处湘川黔三省交界的边城茶峒,青山绿水,美不胜收。

有着最淳朴地自然本色,天是蓝的,水是清澈的。

美好的心情离不开美丽的风景,有了这样美丽的景色,自然就觉得一切都是美好的。

相对封闭的小城,除了那本色的山与水,还有河边的吊脚楼,临河的小街。

有河的地方自然就是一道风景线,沱江的美通过它沿途的山和小镇自然流露出来。

有了这样的美景,就自然可以理解为何有那么多的人会趋之如骛奔向凤凰。

而这部小说的美,也就有了可以让人陶醉的基础。

<2>乡土之美,这里没有工业,少了大城市的机器喧嚣和吵杂。

商业也只是一些老百姓自发地进行地一些日用必须品的交易。

“近水人家多在桃杏花里,春天只需注意,凡有桃花处必有人家,凡有人家处必可沽酒。

边城文学作品鉴赏

边城文学作品鉴赏

边城文学作品鉴赏边城,原名《边城》,是沈从文先生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被誉为“边城风情画”。

作品以20世纪初湘西边城为背景,通过描绘主人公翠翠的生活经历,展示了边城人民独特的风土人情和民族精神。

一、引言1.边城作品简介《边城》是沈从文创作于1934年的一部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和深厚人文内涵的长篇小说。

作品以湘西边城为背景,以翠翠和傩送的爱情悲剧为主线,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边城风情画。

2.边城文学价值概述《边城》作品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不仅展现了边城美丽的自然风光,更体现了人性的美好与善良。

作品通过对人物性格、命运的刻画,展示了湘西边城独特的民俗风情,彰显了民族精神。

二、边城作品鉴赏分析1.人物塑造(1)主人公翠翠,她性格内向、善良、坚韧,具有典型的湘西女子特质。

在与傩送的爱情纠葛中,展现了她真挚的感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傩送,他是边城青年的代表,既有阳刚之气,又有细腻之心。

他与翠翠的爱情悲剧,反映了当时社会现实对美好爱情的摧残。

2.情节安排(1)故事发展脉络清晰,从翠翠与傩送相识、相爱,到遭遇困境,再到悲剧结局,情节跌宕起伏。

(2)作品中的矛盾冲突,如家族恩怨、男女主人公的爱情纠葛等,使得故事更具可读性。

3.环境描绘(1)边城风光特色:作品中对湘西边城的自然风光进行了细腻的描绘,如清澈的河水、古朴的码头、巍峨的山峰等,营造出美丽和谐的生态环境。

(2)社会背景:作品背景设定在20世纪初的边城,当时社会风气尚未受到现代化影响,保留了较多的传统习俗,这些因素对作品的人物性格和情节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三、边城作品的艺术特色1.语言风格(1)文字优美、细腻,如诗如画,展现了湘西边城的美丽风光。

(2)作品中融入了地方方言,使语言更具特色,增强了作品的生活气息。

2.叙事手法(1)传统与现代叙事相结合,既有古典小说的叙事特点,又有现代小说的叙事技巧。

(2)抒情与现实主义相结合,作品既有对美好爱情的抒发,又有对现实社会的批判。

《边城》节选赏析1

《边城》节选赏析1

《边城》节选赏析沈从文的《边城》是一部优秀的中篇小说。

下面给大家带来《边城》的节选赏析。

《边城》节选赏析两省接壤处,十余年来主持地方军事的,知道注重在安辑①保守②,处置还得法,并无特别变故发生。

(①安辑:使协和安宁。

辑,和睦。

②保守:维持现状。

)水陆商务既不至于受战争停顿,也不至于为土匪影响,一切莫不极有秩序,人民也莫不安分乐生。

这些人,除了家中死了牛,翻了船,或发生别的死亡大变,为一种不幸所绊倒,觉得十分伤心外,中国其他地方正在如何不幸挣扎中的情形,似乎就还不曾为这边城人民所感到。

[20世纪的30年代,中国外侮入侵,军阀纷争,战乱频仍,人民正处在“不幸挣扎”中,但湘西边城却是一派太平盛世的景象,“一切莫不极有秩序,人民也莫不安分乐生”。

小说虚写内地,实写边城,以虚衬实,为边城营造了一种令人神往的世外桃源的境界。

]边城所在一年中最热闹的日子,是端午,中秋和过年。

三个节日过去三五十年前,如何兴奋了这地方人,直到现在,还毫无什么变化,仍能是那地方居民最有意义的几个日子。

[通过这段文字自然地引出小说重点描写的“端午,中秋和过年”这三个特定节日,课文节选自《边城》第三至六节,具体描写了三个端午节,第三节从眼前的第三个端午节写起,第四节插叙了两年前的第一个端午节,第五节插叙上一年的第二个端午节,第六节又回到眼前现实,承第三节开始叙述第三个端午节,一直写到第十节。

]端午日,当地妇女、小孩子,莫不穿了新衣,额角上用雄黄蘸酒画了个王字①。

(①额角上用雄黄蘸酒画了个王字:民间传说用雄黄蘸酒画个王字可以除病去灾。

雄黄,矿物,也叫做鸡冠石,成分是硫化砷,橘黄色,有光泽,可用来制造烟火、农药、染料等,中医也用做解毒杀虫药。

雄黄酒,就是搀有雄黄的烧酒,民间在端午节时饮用。

蘸,zhàn,用物沾染液体。

)任何人家到了这天必可以吃鱼吃肉。

[穿新衣,画王字,吃鱼肉,体现了端午节在人们心目中的重要地位。

]大约上午十一点钟左右,全茶峒人就吃了午饭,把饭吃过后,在城里住家的,莫不倒锁了门,全家出城到河边看划船。

沈从文边城赏析

沈从文边城赏析

沈从文边城赏析
沈从文的《边城》赏析
沈从文的《边城》是一部描绘湘西特有风土民情的杰作,通过对人性的细腻刻画和自然风光的诗意描绘,展现了作者独特的美学追求和人文关怀。

首先,《边城》以兼具抒情诗和小品文的优美笔触,描绘了湘西地区特有的风土人情。

作品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生动地呈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

例如,主人公翠翠的情感变化,从孤独寂寞到对爱情的向往,再到最后的无奈接受,都被作者刻画得入木三分。

这种深刻的心理描绘让读者更加容易产生共鸣,感受到人物的喜怒哀乐。

其次,《边城》中的环境描写也是一大亮点。

沈从文以诗画般的手法,勾勒出湘西奇丽的风光。

这里的山山水水、风土人情都充满了诗意,仿佛置身于一幅美丽的画卷之中。

这种环境描写不仅为故事的发展提供了背景,更为读者展现了一种纯净、自然的生活方式,让人向往不已。

在故事情节方面,《边城》以一场爱情悲剧为主线,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微妙。

作品中的人物命运充满了神秘色彩,但正是这种神秘让人们对生活充满了敬畏和期待。

同时,作品中也透露出作者对边民淳良心灵的赞美,体现了作者深厚的人文关怀。

总的来说,《边城》是一部具有独特魅力的经典之作。

它通过细腻的心理描绘、诗意的环境描写和深刻的人文关怀,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充满韵味和情感的湘西世界。

在这个世界里,读者可以感受到人性
的美好和复杂,也可以领略到自然风光的壮丽和神奇。

这部作品不仅是沈从文的代表作,也是中国现代文学的一部瑰宝。

《边城》赏析

《边城》赏析

《边城》简要赏析《边城》是著名作家沈从文的代表作之一,是一部以湘西边疆为背景,反映湘西农民生活和思想的小说。

下面是对其的赏析:一、艺术成就1.语言形式美——沈从文的散文式的叙事风格,简洁、流畅、朴素、深刻,他的笔法独具匠心,再加上插叙、倒叙、顺叙、警句等手法,构成了独特的小说语言艺术的魅力。

2.文化价值高——《边城》具有浓郁的湘西风情,刻画了彭家与赵家两户农民家庭在清末民初的生活,表现了湘西边陲的特殊历史和文化背景,以及当时湘西农民的生产和生活状况。

此外,小说还揭示了爱、亲情、道德等社会价值观的重要性,为人类传统文化的倡导提供了思路。

3.文笔细腻——沈从文通过写风景、描写人物心理等手法,使描绘的湘西山区、农村和民间风情栩栩如生、细致入微,同时又不乏美感和诗意。

4.情节紧凑——《边城》虽是一部长篇小说,却没有冗长的篇幅和生僻的词语,情节设置合理,各个章节衔接紧密,读来自然流畅,既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又有较强的阅读性。

二、主题意义1.对传统文化的承托——《边城》充分展现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如亲情、爱情、道德等,同样反映了湘西地区乡土文化的传统价值观,并在当时引起了强烈反响。

2.对人性的探讨——《边城》中刻画了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不同人物之间的相处关系以及社会集体意识等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讨,向读者展现出人性的善恶、丑陋、复杂、多样等方面,表现出了人性的丰富性。

3.对时代环境的反映——《边城》通过对湘西的社会情况、人口状况、文化程度等方面的描述,反映了当时的时代环境,并带有一定的批判性和警醒意义。

三、思想价值1.倡导传统美德——《边城》通过对亲情、爱情、道德等方面的描写,提醒人们要坚持传统的美德与价值观念,要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保持尊重、关爱和包容。

2.对现代社会的思考——《边城》作为一部经典名著,不仅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生活状况,也具有着对现代社会的超越性思考意义。

它提醒我们在现代社会的生活中,应该正视传承的民俗文化和价值观,与时俱进地发扬光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出一个诗意的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然而最终 美好的一切只能存留在记忆里:天保与傩送一个 身亡,一个出走,祖父也在一个暴风雨的夜晚死 去,一个顺乎自然的爱情故事以悲剧告终。
2020/3/1
2
作者观点
• “我这本书只预备给一些‘本身已离开了学校,或
始终究无从接近学校还认识些中国文字,置身于 文学理论、文学批评以及说谎造谣消息所达不到 的那种职务上,在那个社会里生活,而且极关心 全个民族在空间与时间下所有的好处与坏处’的 人去看……他们必也愿意从这本书上同时还知道 点世界一小角隅的农村与军人。”
• 鲁迅《故乡》,浙江绍兴风土人情。沈从
文的《边城》,具有地方色彩,提供湘西 独特风景下的乡村生活,表现了农民的厚 道、善良、热诚的品质,讴歌优美、健康、 自然而又不悖于人性的“人生形式”。读 者阅读后,既使在不利的环境下,也能看 到闪光的东西,点燃起人的自尊心与自信 心。
2020/3/1
12
诗的语言、影响
第二讲《边城》赏析
一、创作意图 二、人物分析 三、意义与影响 四、赏析写作
2020/3/1
1
一、创作意图
• 展示给读者的是湘西世界和谐的生命形态。《边
城》发表于1934年,小说描写了山城茶峒码头船 总的两个儿子天保和傩送与摆渡人的外孙女翠翠 的曲折爱情。青山,绿水,河边的老艄公,16岁 的翠翠,江流木排上的天保,龙舟中生龙活虎的 傩送……《边城》中的一切都是那样纯净自然,展
• 沈的夫人张兆和。同上:“一面就用身边新妇作
范本,取得性格上互相素朴的式样。”
2020/3/1
4
翠翠
纯真少女,刚出现在读者面前,带着稚气,体现童 贞美。
• 名字像青山绿水,翠竹茅舍一样明净纯朴。
• 性情像“一只小野兽”活泼机灵,心灵像山涧泉
水晶莹清澈。与外祖父相依为命,继承了中国劳 动人民勤劳善良的品质。过着简朴生活,不羡慕 权势钱财,不娇生惯养。对外祖父体贴入微。在 她身上体现了作者赞美的优美自然的“人生形式” 状态。
2020/3/1 关 系 : 翠 翠 —— 天 保 —— 傩 送 傩送——翠翠——团总的女儿
– 碾坊,渡口 – 对歌,出走
2020/3/1
6
悲剧结束
• 情爱美,童贞美上的发展。同时傩送的哥哥天保
也爱上了翠翠。走车路,请人提媒说亲;走马路, 唱歌求爱,兄弟不同的求爱方式。团总的女儿以 一座碾坊陪嫁,加入这场爱的竞争。翠翠拒绝了 天保的爱。天保赌气乘船下行,在水中淹死。傩 送与他的父亲对船工的冷淡。误听傩送已选定要 那座碾坊,翠翠祖父经受不住打击病死。傩送为 婚事,与父亲吵了一后,独自驾船出走。翠翠弄 明白后,哭了一场,独自守在渡口,等候傩送的 归来。
• 汪曾祺在《又读〈边城〉》中说:“《边城》的
结构异常完美。二十一节,一气呵成;而各节又 自成起讫,是一首一首圆满的散文诗。这不是长 卷,是二十一开连续性的册页。”
• 作者开创了新的创作世界,奠定了在中国文学史
上的地位,成为世界知名作家。
• 当时,尤如一股清新的春风,吹拂文坛,掀起新
的创作热潮。
• 上世纪80年代,湖南不少乡土文学作家,如古华、
女的对歌,男女定情时的走马路、车路,巫师迎 神歌。
• 原因:1、作者具有特有的美学追求和美好的社会
道德。2、作家强烈的恋乡情结。
• 一首忧郁的恋歌。人物结局悲剧,与水有关。翠
翠父母,一个向下游逃走不成而服毒自杀,一个 暴饮河水而死。天保,中途落水而死,老船夫在 暴风雨中死去。
2020/3/1
11
乡土小说新的开拓
2020/3/1
8
其他人
• 船总顺顺,在军队里做过什么长,弄船发了家,
但他“明白出门人的甘苦,理解失意人的心情”。 对本乡及过路人,一律慷慨好义,从不受财,明 事明理,正直和平,也赢得了人们的尊敬。
• 他的两个儿子,傩送与天保,也具有勇气与义气,
从不欺凌人,养成刻苦耐劳的习性。兄弟同时爱 上翠翠后,产生了矛盾,解决的办法是让翠翠选 择。最后,一个出走,一个因误会没有得到幸福。 但他们是开阔的胸襟,磊落的情怀,为边城人们 的人性美,作了生动的补充。
2020/3/1
7
老船夫
• 乡下人传统美德,人性善的化身。50年来,守在
船头,从不误事。重义轻利,决不收别人的摆渡 钱。有人硬要给钱,他像吵架一样认真地说: “我有了口粮,三斗米,七百钱,够了,谁要这 个!”实在推不脱,买烟草或置凉茶回赠。独生 女殉情后,仍坚持达观地活下去,把慈爱倾注在 外孙女翠翠身上。无微不至地关心她的成长,关 心她的幸福,关心她未来的命运,终因没有安排 理想的婚姻而难过的死去,结束了一生。他饱经 人世沧桑,仍保持仁慈善良美德。
韩少功
2020/3/1
13
四、小说赏析
• 刘勰《文心雕龙•知音》:“夫缀文者情动
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 虽幽必显。”
• 1、从解读故事到理解人物 • 2、从体味细节到把握情节 • 3、从分析主题到欣赏技巧 • 讨论:沈从文与湖湘文化
2020/3/1
14
2020/3/1
9
三、意义与影响
• 主要情节是爱情,但与五四后作家们的所
写要求个性解放,争取爱情自由的小说不 同,与30年代革命+恋爱的创作不同。借助 爱情表达真挚相爱的人际关系,显示出看 来平凡而实属崇高的美德,即一种充满爱 与美的人情世态。
2020/3/1
10
风俗美、风景美 、忧郁恋歌
• 元宵的灯火,端午的龙船,中秋的赏月,月下男
• 全书共八章。
2020/3/1
3
二、人物分析
• 翠翠 形象来源有三: • 泸溪县绒线铺的女孩子。《湘西散记·老伴》:我
写《边城》的故事时,弄渡船的外孙女,明慧湿 润的品性,就从那绒线铺子女孩子印象得来。
• 青岛崂山看到的女孩子。《水云》:“故事上的
人物,一面从一年前在青岛崂山北九水看到的一 个乡村女子,取得生活的必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