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导游基础知识》教案

合集下载

【2024版】《全国导游基础知识》课程教学大纲

【2024版】《全国导游基础知识》课程教学大纲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徐州中健科技职业技术学校《全国导游基础知识》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全国导游基础知识课程类别:专业必修学时数:60学时(理论讲授30学时,实践教学30学时)适用专业:旅游服务与管理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一)课程性质全国导游基础知识是旅游管理、导游专业及酒店管理等旅游相关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主要向学生讲授与中国旅游相关的民族民俗、宗教文化、中国古代建筑和园林、饮食文化、风物特产等人文旅游景观。

导游基础知识的教学,能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能开阔学生视野,拓宽学生知识面,为今后从事旅游相关行业打下一定的人文基础。

为我国旅游事业的发展培养出更多的合格人才,为经济建设服务。

(二)课程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和了解与导游工作密切相关的一些人文、自然背景知识。

在此基础上更深入,加强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达到如下目标:1、相关知识点的识记和理解。

2、以导游服务规范为依据,注重培养学生的导游知识的运用能力,即课堂讲授内容与行业要求接轨,突出实用性、综合性。

3、加强学生口头表达和对知识掌握能力的训练。

本课程以理论教学为主,辅以实地考察。

两个环节相互配合,相互联系以便保证课程的实用性。

二、教学内容、重(难)点、教学要求及学时分配第一章旅游业发展概述(理论讲授4学时)了解和掌握旅游业发展过程中相关的基本概念级基本知识;了解什么是旅游活动及其分类,旅游活动的主体和客体;了解旅游业、旅游市场的概念及构成;了解旅游组织及其功能,国际上重要的几个旅游组织。

讲授内容:1、旅游活动的产生与发展2、旅游的概念和旅游活动3、旅游业的含义级构成、世界旅游业的发展概况4、旅游市场的概念及构成要素5、旅游组织的概念及职能、中国的旅游组织、国际旅游组织重点:旅游业的产生;旅游组织的概念及职能、中国的旅游组织、国际旅游组织。

难点:中国的旅游组织、国际旅游组织。

第二章中国历史文化(理论讲授4学时)掌握中国历史发展概况、与旅游相关的中国历史常识以及中国文化、科技发展概况,了解中国历史的发展、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人物及其在历史上产生的作用,提高文化素养,增强爱国主义信念和民族自豪感。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教案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教案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教案《全国导游基础知识》教案《全国导游基础知识》教案第一章中国历史小常识(10学时)(一)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让学生了解中国发展简史,并掌握国号名称的由来,帝王的谥号、庙号、尊号、全称、年号、陵号,中国科举考试制度。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古代帝王服饰、饮食、医疗、祭祀活动、国号难点:帝王祭扫活动:大祀中祀群祀、古代官吏选拔制度和科举制度、五行、八卦(三)本章教学内容:第一节中国发展简史1、原始社会时期:原始人聚落及其文化,古代传说及“三皇五帝”2、奴隶社会时期: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政权:“世袭制”取代“禅让制”;禹传子启夏王朝;夏商周历史更替及文化发展。

3、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春秋战国时期: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生产力发展、科学技术、文学艺术成就。

4、封建社会时期: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宋辽夏金元、明清各时期朝代更替,社会经济发展,民族融合、科技文化进步。

5、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第二节中国历史小常识1、中国国号名称的主要由来:(1)根据原来的部族名定国名(2)根据发迹地定国名(3)根据封爵定国名(4)根据发迹地特产定国名(5)根据谶(CHEN)语定国名(6)根据吉祥文义定国名(7)以建立者的姓氏定国名(8)以社会上流行的口号定国名(9)根据建政权所在地定国名2、“后、王、天子”,第一个称“皇帝者,第一个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一国家秦始皇:秦王朝3、古代帝王服饰、饮食、医疗、祭祀活动:冠服、冕服;御膳房。

御医,请脉。

“五礼”之首——吉礼的帝王祭扫活动:大祀、中祀、群祀4、后妃: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后、嫔妃5、皇族:太上皇、皇太子、皇太孙、皇太弟、公主、长公主、大长公主6、公主、驸马7、帝王的谥号、庙号、尊号、全称、年号、徽号、陵号8、天干、地支9、年、月、日、辰及其记录方法10、四时、节(气)11、阴阳、五行、八卦12、生肖:十二属相13、古代官吏选拔制度和科举制度:科举制度。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教案打印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教案打印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教案》一、前言1. 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全国导游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导游技能,培养学生对旅游事业的热爱。

2.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讨论、案例分析、实地考察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二、旅游景点概况1. 教学内容:介绍我国的主要旅游景点,包括自然风光、历史文化遗产、人文景观等。

2.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我国旅游资源的丰富多样性,提高学生对旅游景点的认知程度。

3. 教学方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直观地向学生展示各个旅游景点的风貌,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

三、导游业务知识1. 教学内容:介绍导游的基本业务知识,包括导游词的编写、导游讲解技巧、游客服务等。

2. 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导游业务的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导游能力。

3. 教学方法:通过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导游业务知识。

四、导游素质与道德规范1. 教学内容:介绍导游的素质要求,包括知识水平、语言能力、心理素质等,以及导游的道德规范。

2. 教学目标:使学生认识到导游素质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3. 教学方法:通过讨论、讲座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导游素质与道德规范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职业操守。

五、导游法律法规1. 教学内容:介绍导游相关的法律法规,包括《导游人员管理条例》、《旅游法》等。

2.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导游法律法规的基本内容,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

3. 教学方法:通过讲解、案例分析等方式,让学生掌握导游法律法规的知识。

六、导游服务流程与技巧1. 教学内容:解析导游服务的整个流程,包括接团、导游讲解、游客服务、处理旅游中的问题等环节,以及各个环节中的具体技巧。

2. 教学目标:使学生熟悉导游服务的流程,掌握各个环节中的关键技巧,提高学生的导游服务水平。

3. 教学方法:通过模拟导游服务场景,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并掌握导游服务流程与技巧。

七、旅游心理学1. 教学内容:介绍旅游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包括游客的心理需求、游客的心理特征等,以及如何运用旅游心理学知识提高导游服务。

全国导游基础教案

全国导游基础教案

全国导游基础教案教案标题:全国导游基础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全国各地的旅游资源和景点2. 掌握导游工作的基本知识和技能3. 提高导游服务质量,增强导游的专业素养教学内容:1. 全国各地的旅游资源和景点介绍2. 导游工作的基本知识和技能3. 导游服务质量提升的方法和技巧教学步骤:1. 导游职业概述- 介绍导游职业的特点和重要性- 分析导游的基本素质和能力要求2. 全国各地旅游资源介绍- 分地区介绍各地的旅游资源和景点- 重点介绍各地的历史文化和特色美食3. 导游服务技巧培训- 导游的礼仪和形象管理- 导游讲解技巧和应变能力培养- 导游服务质量提升的方法和技巧教学方法:1. 多媒体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展示各地旅游资源和景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2. 案例分析法:结合实际案例,分析导游服务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解决方案的探讨3. 角色扮演法:组织学生进行导游服务的角色扮演,提升他们的导游讲解能力和服务技巧教学评估:1. 学生课堂表现评估:包括学生对各地旅游资源和景点的掌握程度、导游服务技巧的展示和表现等2. 学生作业和考试评估:设计相关的作业和考试题目,考察学生对导游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教学资源:1. 多媒体教学设备2. 各地旅游资源和景点的图片、视频资料3. 相关导游服务案例资料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服务意识,引导学生多参与实际案例分析和角色扮演,让他们在实践中不断提升导游服务质量和专业素养。

同时,要不断更新教学资源,及时了解各地旅游资源的最新情况,保持教学内容的新鲜和前沿性。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教案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教案

一、全国导游基础知识教案第一章——导游概述1. 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导游的定义、职责和分类。

(2)使学生掌握导游的工作内容和要求。

(3)培养学生对导游职业的认知和兴趣。

2. 教学内容(1)导游的定义与职责(2)导游的分类(3)导游的工作内容和要求3.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导游的定义、职责和分类。

(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工作中的导游案例,引导学生了解导游的工作内容和要求。

(3)讨论法:分组讨论导游的工作技巧和应对策略。

4. 教学准备(1)教案、教材、多媒体设备(2)导游工作案例素材5. 教学过程(1)导入:介绍导游的定义,引导学生了解导游职业。

(2)讲解:详细讲解导游的职责、分类和作用。

(3)案例分析:分析导游工作案例,引导学生了解导游的工作内容和要求。

(4)讨论:分组讨论导游的工作技巧和应对策略。

二、全国导游基础知识教案第二章——旅游业务知识1. 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旅游业务的基本知识。

(2)使学生掌握旅游业务的流程和关键环节。

(3)培养学生对旅游业务的认知和兴趣。

2. 教学内容(1)旅游业务的基本概念(2)旅游业务的流程和关键环节(3)旅游产品的设计和推广3.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旅游业务的基本概念和流程。

(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工作中的旅游业务案例,引导学生了解关键环节。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旅游业务的产品设计和推广策略。

4. 教学准备(1)教案、教材、多媒体设备(2)旅游业务案例素材5. 教学过程(1)导入:介绍旅游业务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了解旅游业务。

(2)讲解:详细讲解旅游业务的流程和关键环节。

(3)案例分析:分析旅游业务案例,引导学生了解实际工作中的关键环节。

(4)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旅游业务的产品设计和推广策略。

三、全国导游基础知识教案第三章——导游技能1. 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导游必备的技能。

(2)培养学生运用导游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

(3)增强学生对导游职业的认同感。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课程教学整体设计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课程教学整体设计
2.形成PPT进行讲述
3.给出评价
中国风物特产讲解与赏析
7
风景名胜诗词鉴赏
1.能够欣赏全国著名景区的诗词楹联
2.朗诵并讲解
1.风景名胜的诗词文化
2.风景名胜的楹联
1.小组搜集宗教资料
2.形成PPT进行讲述
3.给出评价
风景名胜诗词鉴赏
4、进度设计(表4)
周数
授课顺序
教学时数
教学内容(章、节、任务、项目)
2.民族风俗
1.每个小组搜集三个民族的资料
2.形成PPT进行讲述
3.给出评价
中国少数民族风俗讲解
3
宗教文化景区景点介绍
能够运用所学的宗教文化知识,有针对性地进行宗教文化介绍
1.佛教教义与传播
2.道教教义与传播
1.小组搜集宗教资料
2.形成PPT进行讲述
3.给出评价
佛教与道教景区景点欣赏
4
自然与人文景观介绍
2.秦始皇陵、明十三陵
3.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
4.江南四大园林与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
1.小组搜集宗教资料
2.形成PPT进行讲述
3.给出评价
古代建筑欣赏
6
中国风物特产赏析
学习名茶、名酒、名贵中药、丝织刺绣品、陶瓷制品、文房四宝以及著名工艺品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1.陶瓷器
2.工艺品
3.工艺画
1.小组搜集宗教资料
理论
时数
实践
时数
课后作业或辅导安排
备注
1
2
说课
1
0
2
中国历史概览
1
0
3
中国历史文化常识(一)
2
0
小组搜集有兴趣的历史文化名人资料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教案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教案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教案教案标题:全国导游基础知识教案教案目标:1. 熟悉全国导游的基本职责和要求。

2. 了解中国的旅游资源,并能够进行相关介绍。

3. 掌握导游常用的导览知识和技巧。

教学内容和步骤:第一节:全国导游的基本职责和要求1. 展示PPT,介绍全国导游的基本定义和职责。

2. 解释导游的重要性,并讲解导游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要求。

3. 分析导游在旅游服务中的角色和责任。

4.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对导游角色的理解和期望。

第二节:中国旅游资源介绍1. 展示PPT,介绍中国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世界文化遗产。

2. 分组演示:要求学生自行选择一个中国旅游景点,进行介绍。

3. 学生演示结束后,进行其他同学的提问和讨论。

4. 教师总结,强调中国旅游资源的多样性和重要性。

第三节:导游的导览知识和技巧1. 分析有效的导览知识和技巧对导游工作的重要性。

2. 演示导览知识和技巧的示范,包括正确的语言表达、群众性活动组织、景点解说等方面。

3. 提供实际案例,让学生进行模拟导览练习。

4. 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指导。

教学资源和评价方法:1. PPT:用于展示导游职责、中国旅游资源和导览知识。

2. 分组演示和讨论:用于拓展学生的知识和思维。

3. 模拟导览练习:用于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 同学评价和教师评价:用于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表现。

教学延伸活动:1. 安排学生进行实地旅游考察,以加深对中国旅游资源的了解。

2. 组织学生参与导游实习,让其亲身体验和应用所学导览知识和技巧。

希望以上教案建议和指导能对您有所帮助,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全国导游的基础知识,并掌握相关的导览知识和技巧。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教案2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教案2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教案第一章:导游概述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导游的定义、职责和作用。

2. 让学生掌握导游的工作内容和服务对象。

3. 让学生了解导游员的职业素质要求。

二、教学内容1. 导游的定义与职责2. 导游的工作内容3. 导游的服务对象4. 导游员的职业素质要求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导游的定义、职责、工作内容等基础知识。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导游服务案例,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导游定义、职责等知识点的掌握。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表现,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第二章:旅游景点知识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的主要旅游景点,包括自然风光、历史文化等。

2. 让学生掌握景点的基本情况和特色,提高导游服务水平。

二、教学内容1. 自然风光类景点2. 历史文化类景点3. 民俗风情类景点4. 现代建筑类景点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介绍各类景点的基本情况和特色。

2. 图片展示法:展示各类景点的图片,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四、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景点知识的掌握。

2. 景点介绍报告:评估学生在介绍景点时的表达能力和服务水平。

第三章:导游技能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导游的基本技能,如讲解、组织、协调等。

2. 提高学生的导游服务水平,为实际工作做好准备。

二、教学内容1. 导游讲解技能2. 导游组织技能3. 导游协调技能4. 导游沟通技能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导游技能的定义和重要性。

2. 角色扮演法:模拟导游服务场景,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导游技能的理解和掌握。

2. 角色扮演报告:评估学生在模拟导游服务中的表现,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第四章:导游业务知识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导游业务的范围和内容。

2. 让学生掌握导游业务的基本操作流程。

二、教学内容1. 导游业务范围2. 导游业务操作流程3. 导游业务注意事项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导游业务范围和操作流程。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教案市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省赛课金奖教案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教案市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省赛课金奖教案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教案导游工作是旅游行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导游的角色是向游客介绍和解说旅游景点、历史文化以及提供服务和帮助。

为了保证导游的工作质量和专业能力,全国各地都推出了一系列的导游基础知识教案。

本文将介绍全国导游基础知识教案的主要内容和培训要求。

一、教案内容1. 旅游地理知识:了解全国各地旅游景点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等,为游客提供准确的旅游信息。

2. 历史文化知识:熟悉各地的历史文化背景、名人故事、传统习俗等,能够向游客生动地介绍和解释相关内容。

3. 景点解说:学习如何对旅游景点进行详细解说,包括景点的历史背景、建筑特色、文化内涵等,使游客更好地了解和欣赏。

4. 旅游服务技巧:学习如何与游客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提供周到的服务,解决游客的问题和需求。

5. 导游礼仪:了解导游工作中的礼仪要求,包括着装、仪容仪表、语言表达等方面,展现专业的形象。

6. 紧急情况处理:学习如何应对突发事件和紧急情况,保护游客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7. 法律法规知识:熟悉旅游行业的相关法律法规,如《导游管理条例》、《旅游法》等,确保导游工作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二、培训要求1. 导游培训机构:全国各地都设立了导游培训机构,提供基础知识教学和实践培训。

导游培训机构需获得相应的资质和认证,并有专业的培训师资队伍。

2. 培训时间:导游培训一般分为理论学习和实践训练两个阶段,培训时间一般在2个月至半年不等。

3. 学员考核:学员需要通过理论考试和实践考核,才能获得导游资格证书。

4. 持证上岗:获得导游资格证书后,需要向当地旅游管理部门申请导游证,才可以进行导游工作。

三、教案的重要性全国导游基础知识教案的制定和培训对于提高导游工作质量、提升导游服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1. 提高专业素养:导游通过学习基础知识,提高了自身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能够为游客提供更准确、丰富和专业的旅游解说服务。

2. 保障旅游质量:导游掌握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服务技巧,能够有效维护游客的合法权益,提供安全、舒适和愉快的旅游体验。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教案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教案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教案第一章:导游概述一、教学目标1. 了解导游的定义、职责和分类。

2. 掌握导游工作的基本原则和服务规范。

3. 了解导游人员在旅游活动中的角色和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1. 导游的定义和职责2. 导游的分类和角色3. 导游工作的基本原则和服务规范4. 导游人员在旅游活动中的重要性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导游的定义、职责和分类。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导游人员在旅游活动中的实际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导游工作的原则和服务规范。

四、教学评估1. 课堂讨论:学生参与讨论导游工作的原则和服务规范。

第二章:旅游景点知识一、教学目标1. 掌握我国的主要旅游景点和特色。

2. 了解旅游景观的分类和特点。

3. 掌握旅游景观的保护和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

二、教学内容1. 我国的主要旅游景点和特色2. 旅游景观的分类和特点3. 旅游景观的保护和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我国的主要旅游景点和特色。

2. 现场教学法:组织学生参观旅游景点,了解旅游景观的分类和特点。

四、教学评估1. 课堂测试:学生回答有关旅游景点和特色的问题。

第三章:导游业务知识一、教学目标1. 掌握导游业务的范围和内容。

2. 了解导游服务的程序和技巧。

3. 掌握旅游事故的处理和应急预案。

二、教学内容1. 导游业务的范围和内容2. 导游服务的程序和技巧3. 旅游事故的处理和应急预案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导游业务的范围和内容。

2. 角色扮演法:学生模拟导游服务程序和技巧。

四、教学评估1. 课堂讨论:学生参与讨论旅游事故的处理和应急预案。

第四章:导游素质与技能一、教学目标1. 了解导游人员的素质要求。

2. 掌握导游人员的沟通技巧和应变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导游素质和技能。

二、教学内容1. 导游人员的素质要求2. 导游人员的沟通技巧和应变能力3. 学生的导游素质和技能培养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导游人员的素质要求和沟通技巧。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教案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教案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教案一、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系统地学习和掌握全国导游的基本知识,包括旅游景点、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导游技巧等方面内容。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熟练地担任导游工作,为游客提供优质的服务。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全国导游的基本职责和素质要求。

2. 掌握我国主要旅游景点的历史文化背景和特点。

3. 学会导游讲解技巧,提高导游服务水平。

4. 熟悉导游业务相关法律法规,确保导游工作顺利进行。

三、教学内容1. 导游的基本职责和素质要求2. 我国主要旅游景点介绍3. 导游讲解技巧4. 导游业务相关法律法规5. 导游心理素质与沟通技巧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导游的基本职责、素质要求、法律法规等内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导游案例,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景模拟法:模拟导游讲解场景,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导游技巧和心理素质等方面的问题。

五、教学安排1. 第1-2课时:讲解导游的基本职责和素质要求。

2. 第3-4课时:介绍我国主要旅游景点的历史文化背景和特点。

3. 第5-6课时:教授导游讲解技巧,进行案例分析。

4. 第7-8课时:学习导游业务相关法律法规。

5. 第9-10课时:讨论导游心理素质与沟通技巧,进行情景模拟。

六、教学评估1. 课堂互动: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评估学生对导游基本职责和素质要求的掌握程度。

2. 景点介绍:学生分组进行景点介绍,评估其历史文化背景和特点的熟悉程度。

3. 导游讲解模拟:学生进行导游讲解模拟,评估其讲解技巧和沟通能力。

4. 法律法规测试:通过测试,评估学生对导游业务相关法律法规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导游教材作为主要教学资源。

2.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查找相关旅游景点的历史文化资料,丰富教学内容。

3. 视频资料:播放导游讲解视频,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导游讲解技巧。

4. 模拟景点:设置模拟景点,供学生进行实地演练。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_教案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_教案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_教案教案:全国导游基础知识教学目标:1.了解导游的基本职责和行为规范。

2.熟悉全国各地的旅游资源和景点。

3.掌握导游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教学内容:1.导游的基本职责和行为规范-导游的职责和使命-导游的行为规范和礼仪-导游的语言表达和沟通技巧2.全国各地的旅游资源和景点-中国的地理位置和分区-全国各地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城市和名胜古迹3.导游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历史知识:中国历史文化概览-地理知识:中国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特点-艺术知识:中国传统艺术和文化-文化知识:各地的风俗习惯和传统节日-语言技巧:导游的口头表达和解说技巧教学过程:1.导游的基本职责和行为规范(30分钟)-分享一段导游服务的视频,让学生了解导游的工作内容和职责。

-回顾导游的职责和使命,如提供旅游信息、解说导游点、安全引领游客等。

-介绍导游的行为规范和礼仪,如穿着整洁、微笑服务、礼貌待客等。

-给学生提供一些导游需要掌握的语言表达和沟通技巧,如简单问候、引导游客示意等。

2.全国各地的旅游资源和景点(40分钟)-讲解中国的地理位置和分区,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地域特点和分布情况。

-分区介绍全国各地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如北方的长城和敦煌石窟、南方的桂林山水和福建土楼等。

-介绍几个有代表性的城市和名胜古迹,如北京的故宫和天安门、上海的外滩和东方明珠等。

3.导游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50分钟)-简要介绍中国的历史文化概览,让学生对中国的历史有一个大致了解。

-分类讲解中国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特点,如高原、沿海、北方和南方的气候等。

-介绍中国传统艺术和文化,如京剧、书法、绘画等。

-分区介绍各地的风俗习惯和传统节日,如北方的春节和南方的端午节等。

-教授一些导游需要掌握的口头表达和解说技巧,如流利的普通话、清晰的发音、生动的解说等。

教学反馈:1.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导游职责和行为规范的理解。

2.组织学生就所学的全国各地旅游资源和景点进行展示。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教案打印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教案打印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教案》一、前言1. 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全国导游的基本知识,提高他们的导游能力,使他们能够熟练地从事导游工作。

2.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案例分析、模拟导游等多种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3. 教学内容:本教案共包含十五个章节,涵盖全国导游的基本知识,包括旅游景点、历史文化遗产、民俗风情、导游技巧等方面。

二、旅游景点介绍1. 教学目标:使学生熟悉我国的主要旅游景点,了解其历史背景、地理特征和文化内涵。

2.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和图片展示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对旅游景点有更直观的了解。

3. 教学内容:介绍故宫、长城、秦始皇陵兵马俑、西湖等我国著名旅游景点的历史背景、地理特征和文化内涵。

三、历史文化遗产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我国的历史文化遗产,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

2.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历史文化遗产的价值。

3. 教学内容:介绍我国的考古发现、古建筑、传统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历史文化遗产。

四、民俗风情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我国的民俗风情,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

2.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民俗风情的内涵。

3. 教学内容:介绍我国的节日习俗、饮食文化、传统服饰、民间艺术等民俗风情。

五、导游技巧1. 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导游技巧,提高他们的导游能力。

2.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和模拟导游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导游技巧。

3. 教学内容:介绍导游的语言表达、沟通协调、应急处理等基本技巧。

六、旅游法规与政策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我国旅游法律法规体系,增强法治意识,遵守旅游法规。

2.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旅游法规的内容。

3. 教学内容: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导游人员管理条例》等旅游相关法规和政策。

七、导游业务知识1. 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导游业务知识,提高他们的导游能力。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教学设计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教学设计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教学设计一、课程介绍全国导游基础知识是导游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导游基础知识,提高其在实际工作中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

本课程涵盖了历史、文化、地理、民俗等多个领域,是导游专业学生走向工作岗位的重要基石。

二、教学目标1.掌握全国导游基础知识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2.熟悉全国各地的历史、文化、地理和民俗风情;3.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提高其在实际工作中的应对能力;4.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服务意识,提升其综合素质。

三、教学内容1.全国导游基础知识概述;2.中国历史与文化;3.中国地理与旅游资源;4.中国民俗与民间文化;5.旅游法规与导游实务。

四、教学方法1.理论讲授:通过系统的理论讲授,使学生全面掌握全国导游基础知识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

2.案例分析:结合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提高其实际操作能力。

3.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4.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各地的历史、文化、地理和民俗风情,增强其感性认识。

5.课堂互动: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提高其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

五、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适合本课程的全国导游基础知识教材,提供全面的理论知识体系。

2.教具:利用地图、图片、模型等教具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内容。

3.网络资源:提供相关网站、文献等网络资源,供学生自行学习和探索。

4.教学软件: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实现交互式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5.实地考察资源:与相关旅游景点、博物馆等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实地考察的机会。

六、教学评价1.平时成绩:根据学生的出勤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进行评价,占总评成绩的30%。

2.期末考试:采用闭卷考试形式,考查学生对全国导游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占总评成绩的70%。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教案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全国导游基础知识教案课时安排:45分钟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全国导游的基本知识。

2. 培养学生对旅游行业的兴趣和热情。

3. 提高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重点:1. 全国导游的基本职责和素质要求。

2. 我国主要旅游景观的分布和特点。

3. 旅游法规和导游职业道德。

教学难点:1. 导游业务操作流程和技巧。

2. 旅游法规和导游职业道德的具体要求。

教学准备:1. 教材或相关教学资源。

2. 投影仪或白板。

3. 教学卡片或挂图。

二、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旅游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旅游行业,激发学生对旅游的兴趣和热情。

2. 导游基本知识介绍(1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全国导游的基本职责、素质要求、业务操作流程等,让学生对导游工作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 我国主要旅游景观(15分钟)教师介绍我国主要旅游景观的分布、特点,引导学生了解祖国的美丽河山,激发学生对旅游的向往。

4. 旅游法规和导游职业道德(10分钟)教师讲解旅游法规和导游职业道德的具体要求,让学生明白导游在工作中应遵守的规范和原则。

5. 互动环节(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旅游景观,分析其特点和值得推荐的理由。

各组分享讨论成果,大家共同学习。

6. 总结与反思(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鼓励学生思考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导游,以及如何在旅游过程中提供优质的服务。

三、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整理导游基本知识、旅游景观信息、旅游法规和导游职业道德等方面的资料。

2. 结合家庭所在地或周边旅游景点,编写一篇旅游攻略,内容包括景点介绍、交通方式、住宿推荐、美食推荐等。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合作意识等,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完成的旅游攻略,评价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沟通交流、团队协作等,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教案2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教案2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教案第一章:导游概述1.1 导游的定义与职责1.2 导游的工作内容与程序1.3 导游员的素质要求与职业规范第二章:旅游地理知识2.1 中国地理概况2.2 旅游资源类型与分布2.3 旅游景观欣赏与保护第三章:旅游景点知识3.1 著名旅游景点介绍3.2 旅游线路设计原则与方法3.3 旅游纪念品的选购与推荐第四章:旅游政策法规4.1 旅游法的基本内容与导游权益4.2 旅游行业管理规定与导游职责4.3 旅游安全事故的处理与预防第五章:导游技能与艺术5.1 导游讲解技巧与方法5.2 导游服务沟通与应变能力5.3 导游员的仪容仪表与礼仪规范第六章:地方导游知识6.1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特色与文化6.2 著名城市与地方旅游资源6.3 地方风俗习惯与民族风情第七章:历史知识7.1 中国历史概述与重要事件7.2 历代帝王与著名历史人物7.3 历史文化名城与名迹第八章:文学知识8.1 中国文学作品与作家8.2 诗词鉴赏与名句解析8.3 旅游文学创作与导游词编写第九章:跨文化交流知识9.1 导游在国际旅游中的角色9.2 主要客源国文化特点与习俗9.3 跨文化沟通技巧与应对策略第十章:导游业务操作10.1 导游服务程序与标准10.2 导游团队管理与协作10.3 导游职业发展与规划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一:导游的定义与职责补充和说明:导游不仅是旅游活动的引导者,更是旅游服务的重要提供者。

导游的职责包括但不限于提供准确的信息,解释文化背景,确保游客的安全,以及处理各种紧急情况。

在教案中,应详细阐述导游的职责和在旅游活动中的关键作用。

重点环节二:旅游资源类型与分布补充和说明:了解不同类型的旅游资源对于指导导游进行有效的旅游规划和讲解至关重要。

教案中应包括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的分类,以及它们在中国的分布情况,强调重点地区的特色资源。

重点环节三:旅游纪念品的选购与推荐重点环节四:旅游法的基本内容与导游权益补充和说明:旅游法是导游工作必须遵守的法律规范,教案中应详细介绍旅游法中与导游权益相关的内容,如工作条件、劳动保障和法律救济途径。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教案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教案

第1、2、3讲课时�8项目一“中国历史文化”旅游资源搜集授课班级上课地点教学目标能力目标�1.具备了解历史上王朝更替的顺序、重大历史事件、古代历史文化名人的能力。

2.具备熟练介绍中国历史的发展概况和中国文化常识的能力。

3.具备把学到的中国历史文化相关知识运用在导游讲解中的能力。

知识目标�1.了解中国历史发展概况2.掌握中国主要朝代及其主要大事3.掌握历史上王朝更替的顺序、重大历史事件、古代历史文化名人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教学重点�1.历史上王朝更替的顺序2.重大历史事件3.古代历史文化名人教学难点�1.历史上王朝更替的顺序、重大历史事件、古代历史文化名人2.中国历史的发展概况和中国文化常识解决办法�讲授法、问答法、背诵法思考或作业:1.说出中国朝代的顺序。

2.写出我国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的著名文化代表遗存。

后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辅助手段中国历史文化进程�诗云�唐尧禹舜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秦汉三国晋统一,南朝北朝是对头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1、奴隶社会——夏、商、周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建立了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夏朝。

共和行政元年�即公元前���年�是中国历史上有正式纪年的开始。

2、封建社会——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统一全国�建立了我国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3、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

有关王朝称呼的介绍�1、国号——即为了表示改朝换代�每个王朝政权所使用的名称。

2、某朝或某代——对中国历史上那些一统天下的政权称为某朝或某代。

3、某国——对那些数个同时并存、各自割据一方的政权称为某国。

一、原始社会1、远古人类遗存古人类代表性考古发现直立猿人云南元谋人、陕西蓝田人、北京人智人早期智人陕西大荔人、山西丁村人、广东马坝人晚期智人北京山顶洞人、广西柳江人、四川资阳人2、原始社会考古文化氏族社会代表考古文化特点母系氏族社会山顶洞人、浙江河姆渡文化、仰韶文化西安半坡遗址母权、财产公有父系氏族社会龙山文化、浙江良渚文化、山东大汶口文化父权、财产私有3、中国古代传说盘古——开天地女娲——造人类伏羲——画八卦燧人——钻木取火神农�炎帝�——教稼穑创医药黄帝�轩辕�——造屋宇、作舟车、制衣服嫘祖——养蚕缫丝仓颉——造字伶伦——造律吕大挠——作甲子尧、舜、禹——禅让制案例导入多媒体课件二、奴隶社会——夏商周1、夏�启废“禅让制”�用“世袭制”替代�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教案5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教案5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教案第二章浏览中国历史长河(一)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1、了解中国发展简史和历史小常识。

2、熟悉中国的天干、地支、年、月、日、辰、及其记录方法。

3、了解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成就(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古代帝王服饰、饮食、医疗、祭祀活动、国号难点:帝王祭扫活动:大祀中祀群祀、古代官吏选拔制度和科举制度、五行、八卦(三)教学课时12学时(四)本章教学内容:第一节中国发展简史一、原始社会时期:1、已知中国境内最早的人类是距今约170万年前的云南元谋人。

2、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北京人。

3、我国原始社会起自距今170万年的云南元谋人迄于公元前21世纪夏王朝的建立。

4、我国原始社会的氏族公社时期经历了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两个阶段。

5、浙江余姚的河姆渡氏族和陕西西安的半坡氏族是母系氏族的代表,山东大汶口是父系氏族的典型。

6、三皇五帝:女娲、神农、伏羲为三皇;炎帝、黄帝、尧、舜、禹为五帝二、奴隶社会时期: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政权:“世袭制”取代“禅让制”;禹传子启夏王朝;夏商周历史更替及文化发展。

1、夏王朝是我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

奴隶制社会经历了夏、商、周,共经历了1500——1600年。

夏历——沿用至今,即农历,其中有世界上最早的有关日食的记录。

青铜器的冶炼和铸造技术达到了很高的水平2、商在公元前1600年灭夏,出现最早的文字——甲骨文3、平王东迁为界分为西周和东周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建周朝,共近八百年的历史,以平王东迁为界分为西周和东周。

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

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春秋战国时期: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生产力发展、科学技术、文学艺术成就。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其中有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有确切日期的日食记录第一部编年体史书——鲁国编年史《春秋》。

其中有关于哈雷彗星的最早记录。

这一时期确定了24节气,测定了冬至、夏至日期。

甘德和石申——《甘德星经》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教案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教案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全国导游的基本知识,包括旅游景点、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等。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具备全国导游所需的沟通、组织、协调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旅游景点:介绍全国各地具有代表性的旅游景点,如故宫、长城、秦始皇陵兵马俑等。

2. 历史文化:讲解各个旅游景点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传说故事等。

3. 风土人情:介绍各地的风土人情、民俗习惯、特色美食等。

4. 导游技巧:讲解导游沟通、组织、协调等方面的技巧。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旅游景点、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等方面的知识。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掌握导游技巧。

3. 角色扮演法:模拟导游现场,培养学生沟通、组织、协调能力。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学生主动学习能力。

四、教学安排1. 课时:每个章节安排2课时,共10课时。

2.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讲解旅游景点、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等方面的知识。

第二课时:进行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活动。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考察学生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占总评的40%。

2. 实践考核:组织学生进行模拟导游,评价其沟通、组织、协调能力,占总评的60%。

3. 期末考试:考察学生对全国导游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内容1. 导游业务知识:讲解导游的基本业务知识,包括导游词的编写、旅游线路的设计、旅游产品的推广等。

2. 导游法律法规:介绍导游相关的法律法规,如《导游人员管理条例》、《旅游法》等,使学生了解导游的权益和义务。

3. 导游服务程序:讲解导游服务的流程,包括接站、送站、游览、用餐、住宿等环节。

4. 导游应急处理:教授学生如何应对旅游过程中的突发事件,如游客生病、意外伤害、自然灾害等。

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导游业务知识、法律法规、服务程序等方面的内容。

2. 情景模拟法:模拟导游现场,让学生扮演导游角色,进行实际操作演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中国古建筑以木材、砖瓦为主要建筑材料,以木构架结构为主要的结构方式
中国古代建筑的平面布局具有一种简明的组织规律
中国古代建筑造型优美
中国古代建筑的装饰丰富多彩
中国古代建筑特别注意跟周围自然环境的协调
第二节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与城防建筑
1、城市规划沿革
2、现存的古代城市建筑:明南京城墙、西安城墙、平遥城墙、丽江古城
(三)本章教学内容:
第一节 概论
1、什么是民族民俗
2、中国民族概况
第二节 汉族
1、汉族概况
2、汉族的传统节日
第三节 满族蒙古族维吾尔族回族和朝鲜族
1、满族
2、蒙古族
3、维吾尔族
4、回族
5、朝鲜族
第四节 壮族土家族苗族和黎族
1、壮族
2、土家族
3、苗族
4、黎族
难点:四大宗教的传播和主要教派、建筑的风格及布局特点
(三)本章教学内容:
第一节 中国各民族宗教信仰概述
1、中国四大宗教:佛教、道教、基督教、伊斯兰教
2、汉族宗教信仰的两个明显特点:采取兼容并蓄的态度、地方化、民族化
3、少数民族宗教信仰状况
第二节 佛教
4、印度佛教的创立:时间、地点、创立者
难点:风景观赏山岳旅游地型、湖泊景观的类型、世界遗产的五大类型
(三)本章教学内容:
第一节 中国的自然景观
1、自然景观的组成要素
第二节 山地自然景观
1、体育探险登山旅游地型:珠穆朗玛峰、乔戈里峰、希夏邦马峰都是超过8000米的高峰;
贡嘎山、慕士塔格峰、四姑娘山都在6000米----7000米。
2、 熟悉国号名称的由来。
3、 牢记历史小常识。
4、 了解中国古代官吏选拔制度和科举制度。
第二章 中国旅游地理(8学时)
(一)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中国主要自然景观,掌握其中重要的名山、名水、名生物和气象、气候景观。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风景观赏山岳旅游地型、湖泊景观、生物景观、自然保护区的类型、风景名胜区的类型
第四节 伊斯兰教
1、伊斯兰教的创立:时间、地点、创立者
2、伊斯兰教在中国的传播:丝绸之路、香料之路
3、伊斯兰教主要派别:逊尼派、十叶派
4、伊斯兰教的教义:六大信仰、五功、善行
5、伊斯兰教的经典和标志:《古兰经》和《圣训》、新月
6、伊斯兰教信奉的对象:安拉(真主)
7、伊斯兰教主要的节日和习俗:三大节日:开斋节、宰牲节、圣纪节、主要习俗
第四节 陵墓建筑
1、古代帝王墓封土形制的演变:“覆斗方上”式、“以山为陵”、“宝城宝顶”式
1、气候、康乐气候的概念
2、天气景观
第五节 动植物景观
1、植物景观蕴涵的意义
2、动物景观
第六节 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
1、自然保护区的概念
2、自然保护区的类型:综合型、生物型、自然风景型、自然历史遗迹型
3、风景名胜区的概念
4、风景名胜区的类型:自然山川风景型、湖泊水域风景型、海滨风景型、森林风景型、石林溶洞瀑布风景型、历史古迹名胜型、历代宗教名胜型、革命历史纪念地型
5、佛教发展的四个时期:(1)原始佛教时期及部派佛教时期
(2)大乘佛教时期
(3)密乘佛教时期
6、佛教在世界的传播:北传、南传、藏传佛教
7、佛教在中国的传播:汉族地区佛教、云南上座部佛教、藏传佛教
8、佛教的教义:(四圣谛)苦谛、集谛、灭谛、道谛、
9、佛教的经典和标志:“三藏经”、“万”和法轮
2、 岩溶风景山地与丹霞风景山地在岩石组成上有何不同?
3、 风景观赏山岳旅游地型的分类及其代表?
4、 水体景光的类型及其代表?
5、 自然保护区的概念和分类?
6、 风景名胜区的概念、分类及著名代表?
7、 世界遗产的分类和具体代表
第三章 中国的民族民俗(6学时)
(一)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对中国各主要民族民俗的学习,了解民族、民俗的基本概念,民俗的分类和基本特征;了解各民族的历史、语言等简要情况;☆掌握其人口及分布情况;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 重点掌握满族、回族、维吾尔族、蒙古族、藏族、朝鲜族、苗族、黎族、白族和傣族的主要风俗、宗教信仰、禁忌和重要节庆活动。
10、佛教供奉的对象:佛(三身、三方、三世、三圣)、菩萨、罗汉、护法天王
11、汉地佛教寺院的主要殿堂:山门、钟楼、鼓楼、天王殿、大雄宝殿、东西配殿、法堂、罗汉堂方丈室、藏经楼
12、常用的称谓:“四众弟子”、“住持”“三藏法师”、“大师”、“高僧”
13、常用的礼仪:合掌、绕佛、五体投地
14、常见的佛事:水陆法会、众姓道场、增福延寿道场、焰口施食、忏法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教案《全国导游基础知识》教案
第一章 中国历史小常识(10学时)
(一)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
让学生了解中国发展简史,并掌握国号名称的由来,帝王的谥号、庙号、尊号、全称、年号、陵号,中国科举考试制度。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古代帝王服饰、饮食、医疗、祭祀活动、国号
3、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四传中国
4、基督教的教义:上帝创世说、原罪救赎说、天堂地狱说
5、基督教的经典和标志:《圣经》(《旧约全书》和《新约全书》构成)、十字架
6、基督教信奉的对象:“上帝(圣父、圣子、圣灵)”或“神”、“天主”
7、主要的称谓:牧师、神甫、主教、大主教、 枢机大主教
8、基督教旅游胜地:天主教教堂和遗迹、著名新教教堂、著名东正教教堂
(一)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中国古代建筑有关知识,同时能对这部分知识灵活运用,并熟悉一些著名的古代建筑。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建筑单体的基本构建、中国古塔的典型代表、陵墓景观的构成及其旅游价值
难点:古典园林构景基本手法、古代建筑的六种屋顶形式
(三)本章教学内容:
8、主要的称谓:伊玛目、阿訇、毛拉
9、中国清真寺建筑:大殿、经堂、浴堂
10、伊斯兰教旅游胜地:泉州清真寺、广州怀圣寺、杭州真教寺、扬州仙鹤寺、北京牛街清真寺、西安化觉寺、喀什艾提尕清真寺
第五节 基督教
1、基督教的创立与发展:时间、地点、信奉对象
2、基督教三大教派:天主教、东正教、抗罗教(新教)
第一节 中国古代建筑概述
1、 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沿革:
形成时期——原始社会至汉代(崖洞--土穴--干栏式--夯土--瓦--砖和彩画--木构架—石料)
发展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木结构技术,河南登封嵩岳寺塔,雕塑与壁画)
成熟时期——隋唐时期(殿堂、陵墓、石窟、塔、桥及城市宫殿)
大转变时期——宋朝(山西太原晋祠圣母殿、福建泉州清净寺、河北正定隆兴寺和
15、佛教旅游胜地:四大名山、著名佛教石窟和摩崖造像、汉地佛教八宗祖庭、法门寺、白马寺、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五当召、雍和宫、云南上座部佛教著名寺塔
第三节 道教
1、道教的创立和发展简史:原始道教阶段、道教上升为理论化阶段、道教形成两大派系阶段
2、道教的教义:道是“万物之母”、追求长生不老、肉体成仙
3、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春秋战国时期: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生产力发展、科学技术、文学艺术成就。
4、封建社会时期: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宋辽夏金元、明清各时期朝代更替,社会经济发展,民族融合、科技文化进步。
5、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第二节 中国历史小常识
第五节 藏族彝族白族纳西族和傣族
1、藏族
2、彝族
3、白族
4、纳西族
5、傣族
第四章 中国的四大宗教(10学时)
(一)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国四大宗教的相关知识,以便为日后的导游活动打下基础。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四大宗教的宗教名胜、佛教的崇拜对象
2、风景观赏山岳旅游地型
(1)花岗岩名山:泰山、华山、衡山、黄山、千山、三青山。
(2)岩溶(喀斯特)山水风景:漓江山水、石林、织金洞。
(3)丹霞风光:形成、景观特点、著名景区(丹霞山、龙虎山、齐云山、武夷山)
(4)其他自然名山:雁荡山、庐山、武陵源、九寨沟、黄龙、阿里山、五大连池
(5)历史文化名山:井冈山、八达岭、蛇山;宗教名山。
浙江宁波保国寺)
又一发展时期——元朝(元大都)
高峰时期——明清时期 (明清故宫、沈阳故宫)
2、中国古代建筑基本构件:台基(普通台基、较高级台基、更高级台基、最高级台基)、木头圆柱、开间、大梁、斗拱、彩画(和玺彩画、旋子彩画、苏式彩画)、屋顶(庑殿顶、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攒尖顶、卷棚顶、盝顶)、山墙、藻井
8、天干、地支
9、年、月、日、辰及其记录方法
10、四时、节(气)
11、阴阳、五行、八卦
12、生肖:十二属相
13、古代官吏选拔制度和科举制度:科举制度。程序:连中三元:乡试、会试、殿试(解元、会元、状元)。
14、十三经、四书五经、三纲五常
15、避讳
16、姓、氏、名、字、号
思考练习
1、 了解中国发展简史,能列举出中国历史上发生的重大事件。
思考练习
1、我国的宗教自由政策指哪几方面,如何理解?
2、汉族宗教信仰的特点?
3、四大宗教的创立时间、地点、创立者以及产生背景?
4、四大宗教的教义、经典以及标志?
5、四大宗教的信奉的对象以及称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