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称考试教科研试题

教师职称考试教科研试题
教师职称考试教科研试题

一、教育研究方法论

导语:教育研究的性质,描述、预测、改进、解释。(科学研究的三个基本要素:客观事实,科学理论和方法技术)

研究方法:是从事研究的计划、策略、手段、工具、步骤以及过程的总和,是研究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以及程序和准则的集合。可以分为三个层次:(1)方法论,即指导研究的思想体系,包括基本的理论假定、原则和思路等;(2)方法或方式,即贯彻于研究全过程的基本程序、策略和风格;(3)操作技术,即在研究中具体使用的手段、工具和技巧。

(一)教育研究方法的含义、特性和价值

定义:就是按照某种程序和路径,有组织、有计划地、系统地研究教育现象和构建教育理论的方式。它既是一个认识过程,又是一个知识体系和行为规则系统。教育研究方法是解决教育实践问题和发展教育理论的重要工具。

特性:教育研究具有一般研究方法的特点,即(1)目的在于探索教育规律,以解决实际问题和重要的教育理论问题为导向。(2)有科学的假设和对问题的陈述,(3)有明确的指标和严格的可以操作的程序,(4)有科学的研究设计和准确系统的观察记录与分析。

区别于自然科学和其他科学研究的特点:(1)很强的综合性和整体性;(2)研究的周期较长;(3)实践性强,针对具体问题(而非解决一个形而上的哲学问题):(3)多学科性;(4)人员的广泛性。价值:教育研究的价值(略),教育方法的价值(笛卡儿:最有价值的知识是方法的知识,从科学史的角度来看,科学发展的每次大的突破都与方法的革新有关)(1)是达成研究目的的保证;(2)可以使研究更简约,节省时间;(3)方法得当可以更准确地找到问题;(4)有助于研究者辨别知识真伪、扩充知识数量和范围,获得新发现;(5)可以使教育研究结论更趋科学化:(6)有助于研究者本身的思维和逻辑。

(二)教育研究方法的历史、现状和发展

历史: l、直觉观察时期:古希腊——16C,近代科学产生以前,朴素唯物论基础上的直觉观察时期。

特点:(1)研究的立足点与社会发展要求和统治阶级利益紧密相关,内容和方法上以伦理道德教育为主(2)观察法为主,思维方式主要是归纳、演绎和类比。(3)辩证法的初步运用和朴素的系统观;(4)基于不同的哲学观、自然观、社会观和教育观,形成不同的教育研究方法体系。

2、分析为主的方法论时期:17C——19C末20C初,近代科学产生以后,教育研究进入分析为主的方法论时期。从夸氏的《大教学论》到新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兴起。经验论(感觉是完全可靠的,是一切知识的源泉,科学理论的发现是从经验事实出发逐步归纳上升到普遍性的理论知识,对洛克和夸的影响,提出:感觉——记忆——理解——判断的教学程序,直观方法的运用)和唯理论两大派别的形成,重思辨、逻辑和分析(演绎法,笛卡儿:一切真知都是由简单自明的观念演绎出来的,感觉经验常常导致错误,理性才是真实知识的唯一可靠来源,不过理性必须借助于方法论规则。对康德的影响,企图使经验论和唯理论结合,把世界统一在思维的基础上,提出感性、知性和理性三个层次组成的认识发展过程理论)。

方法特征:(1)从经验的描述上升到理论概括,把教育作为一个发展过程来研究,不仅描述现象的特点,而且着重揭露现象间的联系和发展历程。如卢梭、福禄倍尔,强调个性研究,强调教育的内在因素。赫尔巴特则强调社会的研究。教育学开始从哲学中分化出来。(2)与认识论糅合在一起,形成了以分析为主的不同的研究范式:演绎法和归纳法。(3)心理学思想开始成为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论的理论基础。(4)从自然科学中移植实验法,教育实验研究的广泛开展。裴斯泰洛齐的“新庄孤儿院”( 1774年)。尤其是德国的梅伊曼和赖伊创立的”实验教育学”,首先把心理实验应用于教育研究。

19世纪中叶自然科学的发展,能量守衡和转化、细胞学说和进化论、相对论、量子力学等导致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对教育研究方法产生了新的影响。

3、形成独立学科时期:20C初——50年代。

古特的(教育之科学的研究)、古德的《教育研究法》、柯思的《教育问卷法》、麦柯尔的《教育实验法》、士路特的《如何做研究工作》、特罗的《教育之科学研究》、怀特的《教育研究的方法》等。罗廷光的《教育科学研究大纲》、朱智贤的《教育研究法》、钟鲁斋的《教育之科学研究法》。

特点:(1)构成教育研究方法体系的大部分方法是从其他学科移植而来的,如来源于社会科学研究的调查法、文献法、历史研究法等,自然科学研究的归纳法、实验法、比较法、统计法、以及心理学所使用的一些如心理测量方法等。还没有形成独特的教育学方法论体系。(2)出现了方法论的分野:进步派和传统派、实用的和理论的、实证的和思辩的。(3)实用主义倾向明显:经验——理论——检验——扩充材料——新理论。(轻视理性)。(4)教育学学科研究方法的发展,如比较教育学。

4、现代教育研究方法的变革时期,20C50年代以来。

(1)受自然科学发展的影响明显。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发展与科学发展紧密结合,如耗散结构理论、混沌理论、纳米技术、科隆技术等,改变了人们对世界的看法,从而也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方法。

(2)信息技术和现代教学技术的发展对教育研究方法的影响

(3)学科的分化和融合使教育研究方法日趋多样化和多学科化;

(4)参与教育研究的主体的分化使教育研究方法出现了新的分化,并日趋丰富教育研究方法论体系。

(5)方法的综合化趋势凸现。

(三)当前我国教育研究方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发展趋势问题:

1、重思辩分析、轻实践和实验。

2、重视定性研究、忽视定量研究。

3、方法比较单一,归纳和演绎仍然是主要方法。

4、学科移植为主,基本上还没有形成教育学独特的方法论体系。

5、借鉴国外为主,本土化程度仍然有待提高。

方法演进趋势:

l、方法日趋多样化和多学科化。

2、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的结合(或者量的研究和质的研究的结合)

3、受自然科学发展的影响越来越明显。

4、随着社会科学和教育学科自身的发展,新的研究方法会不断出现。

(四)教育研究方法分类

1、按研究过程的阶段分:(l)准备阶段的方法:确定课题的方法、查阅文献的方法、研究设计的方法。(2)设施阶段的方法:形成事实的方法、形成理论的方法;(3)总结评价阶段的方法:撰写报告的方法、成果评定的方法。

2、以问题性质为标准的分类:(1)理论方法(归纳、演绎、类比;分类、比较、分析、综合、概括等);(2)实证方法(观察、问卷、访谈、测量等);(3)实验研究方法(实验、准实验);(4)历史研究方法(文献法、内容分析法等)

3、按照目的、功能分: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

4、按照材料的整理划分: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亦可:实验研究、准实验研究、调查研究、文献研究、比较研究、实地研究)

5、按研究方法分:历史研究、描述研究、相关比较研究、实验研究和理论研究

6、按研究内容分:价值研究和事实研究

7、按获取材料的方式分:间接研究、直接研究和综合研究

(五)教育研究方法的基本原则

1、客观性原则:尊重教育事实,所研究的内容必须是客观存在的,而不是主观臆造的。坚持客观性原则还必须坚持教育方法使用中的严格的操作程序,不能随意更改和省略。结论必须在方法的指导下通过对具体材料的分析而得出。

2、创新性原则:创新并不意味着全盘否定,是对教育方法传统的批判和继承,在继承与创新的平衡与张力中,使教育在积累中更新发展。每一种方法都有一定的使用范围,能运用到教育研究中的万能的方法是不存在的,必须根据所要研究的问题,适时调节教育方法,注意多种方法的融合贯通。关注其他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最新进展,及时运用到教育研究中来。关注现代科技的发展,注意自然科学领域的最新方法,从学科边缘地带寻求新方法。

3、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总体上来说,教育科学理论呈现两种基本形态,一种是反映经验层次认识水平的经验性原理,一种是反映事物普遍本质的理论性原理。无论是经验性原理,还是理论性原理,它们都是对经验事实的抽象、概括与解释,教育理论与实践是不可分割的,不存在完全脱离实践的理论,教育理论和实践是天然一体的,因此,在运用教育研究方法探讨教育问题时,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4、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原则:定量研究是对事物和现象进行数量的研究,在研究中常运用数学方法,如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方法等。定量研究的变量有明显的数值变化,如学生的成绩、人数、、教育投资的额度、数学率和辍学率的统计等等。其主要优点是研究过程具有较为客观的科学依据,研究结果比较精确。而定性研究是描述性的,没有数量的变化,只有性质的差异,如学生的价值观、能力素质、思想品质性别、师生关系、教育观念等。定性研究的范围比较广泛,它既可以弥补定量研究的不足,又可以在许多无法量化的情况下使用。但由于缺乏数据支撑,且在分析和解释的过程中更多地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因而,其结果的科学性有时会受到影响,研究中应该坚持定性和定量的结合。

5、伦理原则:表现在方法的使用上,要“以人为本”,尊重被研究者或被试,如访谈时,要坚持研究双方的平等对话,要尊重对方的选择,要替对方保密信息等等。避免研究过程中对对方身体和心理的伤害。

6、操作性和适切性原则。方法的选择和设计一定要根据研究者个人的水平和对方法的熟练程度,合理选用自己能操作的方法,同时,所选择的方法对自己的研究要尽可能合适,能够最大程度地达成自己研究的目标、解决所要解决的问题。

(六)教育研究方法的一般过程

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发现问题——了解问题,提出假设——搜集材料——分析整理材料——得出结论——检验结论。

教育研究过程:(案例:研究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问题——教育财政)

l、选题与设计阶段:(1)选择课题,(2)查阅文献,(3)提出假设,(4)制定方案。

2、实施阶段:(1)搜集材料,形成科学事实;(2)分析事实或原有理论,形成新理论。

3、总结与评价阶段:(1)撰写研究报告或学术报告;(2)鉴定和评价研究成果。

五.简答题

1.简述抽样应考虑的要求。

答案:

(1)决定总体界限

(2)样本应有代表性

(3)样本应有足够数量

(4)选取合适的抽样方法

2.简述调查法的特点。

答案:

(1)收集资料的方法是向有关对象进行间接的了解,即间接地研究某一现象,而不是直接研究动作行为本身。(或者:具有间接性的特点)

(2)调查研究不受时间、空间的条件限制,研究范围广,收集资料速度快、效率高、手段多样化。

(3)调查研究旨在考察现状,它不能确定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

(4)调查结果的可靠性往往依赖于被调查者的合作态度与实事求是精神。

3.简述对影响实验条件的无关因素的控制手段。

答案:

(1)实验室控制,消除无关变量。

(2)用配对、分组等方法平衡无关变量的影响,或使无关变量保持恒定。

(3)用循环法抵销无关变量的影响。

(4)将某些个体变量纳入实验设计,成为实验中的自变量。

六.论述题

试述科学观察的要求。

答案:

(1)安排观察预备期。

(2)不干预活动。

(3)讲究记录方法。

(4)如有多个观察者同时观察同一情景,需要预先训练,以求得满意的观察者信度。

(5)对同一行为应观察足够的次数或时间,以保证观察结论的可靠性。

(6)了解各种可能的误差来源,有意识地避免或减小误差:

①观察者的期望效应;②观察者放任现象;③被观察者的反应性行为可能因观察过程中的某些因素而有所改变;④观察仪器设备的干扰。

七.分析与运用题

从浙江、四川两省幼儿中分别随机抽取各1000 名幼儿进行计算能力测试,浙江幼儿平均得分为89.50 ,四川幼儿平均得分为87.90,若要知两省幼儿计算成绩有无显著性差异,应该选择何种检验方法,并说明理由。

答案:

应该选择乙检验(或:独立大样本平均数差异显著性检验)

理由如下:

(1)两个样本的平均数(或:均数)是由全然无关的组别随机抽取的样本计算得来的。

(2)N>30(或:样本容量大于30)

三.简答题

20.教育研究中历史研究的一般程序是什么?

答案:

1 、分析研究课题的性质、所要达到的目标以及有关的资料条件

2 、史料的搜集与鉴别

3 、对史料的分析研究

21.调查表的基本格式。

答案:

(1)总标题

(2)横行与横标题,纵栏与纵标目

(3)数字资料

(4)表尾

(5)附录

22.定性分析的适用范围。

答案:

1 、注重对过程的探讨,而不是十分注重结果

2 、个体的发展,随时间推移发生的行为上的演变以及个案研究

3 、比较研究中的差异描述

4 、定性的评价分析

5 、有关观念意识方面材料的分析

23.元分析的基本步骤

答案:

1 、确定要进行系统总结和评价的问题;

2 、尽可能全面搜集有关的研究报告和文献

3 、对搜集的文献按记录特征进行分类

4 、测量效果的大小,并探讨效果大小与情境变量的相关情形,从而获得总的结论

24.撰写研究报告和论文的基本要求

答案:

(1)在科学性的基础上创新

(2)观点和材料的一致性

(3)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借鉴吸收

(4)语言文字精练简洁,表达要完整准确

四.论述题

25.联系实际,述评实验法的优缺点。

答案:实验法的优点概括起来有三点:

(1)可人为地创造条件,扩大研究范围。

(2)研究程序组织严密,便于重复验证,结论科学性较强。

(3)预设实验条件,明确区分变量,规定操作定义,便于实验测量,结论可靠、精确。

可见,实验法是确定条件与现象间因果关系的一种有效的研究方法。但它也有一些局限性(缺点):

(1)它只能对提纯的变量而言,而幼儿社会生态环境复杂,有许多复杂变量难以控制。

(2)实验中常会受无关因素影响,使结果难于明确解释。

(3)实验控制使某些变量失去发展机会,有时与公平原则冲突。

(4)它对研究者本身的科研能力、知识经验、技术水平要求较高,设计、控制技术有较大难度,尤其是对初学者来说。

四.简答题

1.简述教育观察研究的特点与功能。

答案:教育观察研究属于科学观察。其基本特点是:(1)教育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搜集资料的活动;(2)是在自然发生的条件下、不加任何干预和控制的状态下进行的;(3)具有直接性;(4)是在一定的教育科学理论指导下进行的,其结果的解释是以有关理论为依据的;(5)教育观察要借助一定的工具。

教育观察的功能有三:一是有利于获得客观充实的事实材料,有利于教育科学理论的提出;二是检验教育科学理论观点是否正确的依据;三是有助于研究课题的选择和形成。

2.建立教育实验评价指标体系的方法。

答案:

(1)要对教育实验目标进行科学分析

(2)要了解编制教育实验评价指标体系的一般程序

(3)在指标体系建立过程中,要用质和量的方法对每项指标及其指标体系的构成结构进行检验。在综合分析时,既要考虑指标系统的因素构成,又要考虑指标系统各因素的关系程度。

(4)要使评价指标有个性特点。

3.教育科学研究成果表述的基本要求。

答案:

(1)在科学求实的基础上创新。

(2)观点和材料的一致性。

(3)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借鉴吸收。

(4)书写格式符合规范,文字精练、简洁,表达准确完整。

五.论述题

1.试论确定研究课题的基本要求及选题的方法。

答案:

确定研究课题的基本要求有:问题必须有价值;问题有一定的科学理论依据和事实依据;问题必须具体明确;问题要新颖有独特性;问题要有可行性,考虑主、客观条件和时机问题。

选题的方法有:一是要明确研究课题产生的途径。主要从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提出问题、考虑学科建设与发展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教育实践中提出的实际问题、从日常观察中发现的问题、从当前国内外教育信息的分析总结中提出问题、从课题指南和规划中选题。二是要善于对问题进行分解。三是善于转换对问题的提法。四是要进行课题论证以避免选题的盲目性。

2.简述问卷编制的程序及其注意事项。

答案:

(1)问卷编制的程序:

根据研究目的,把研究课题分解成一系列研究问题。

根据对研究问题的分析,确定所要搜集的信息类型,并确定所要编制的问题形式。

以研究课题为中心,对研究问题进一步分解,草拟出问卷问题和答案。

把草拟的问卷问题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排列,并草拟出问卷指导语。

征求有关人士、专家的意见,并作初步修订。

试测。

再修订。

(2)编制问卷时应考虑问题的内容、问题的数量、问题的排列。问题的排列要遵循同类组合、先易后难、先一般后特殊、先大后小、先封闭后开放等原则。

1.简述科学研究的一般步骤。

答案:

(1)选题;

(2)查阅文献;

(3)提出假设;

(4)制定研究计划或方案;

(5)收集资料;

(6)分析资料;

(7)作出结论;

(8)撰写研究报告。

2.简述调查访问的注意要点。

答案:

(1)事先约定时间、地点,切忌不期而至。

(2)衣着适合自己的身份和地位,使对方感到可近、舒适。

(3)事先准备工作力求完备。如用具、问题先备妥。

(4)尊重对方,录音、录相事先征得受访人同意。

(5)预先拟好日程计划,再开始实行访问。

3.行动研究法及其主要特点。

答案:行动研究法是一种适应教育改革的小范围探索性的研究方法。

其主要特点有:

(1)实践性与参与性相结合;

(2)合作性与渗透性相结合;

(3)持续评价性与即时反馈性相结合;

(4)可变性与适应性相结合。

六.论述题

1.结合课题,阐述建立和检验教育科学研究理论构思的基本过程。

答案:回答要点:从选题、文献检索、形成研究假设、研究设计等几方面进行阐述。

简答题

1 .列出4 种随机取样方法。

答案:简单随机取样法,等距随机取样法,分层随机取样法,整群随机取样法,多段随机取样法

2 .积累文献的方式。

答案:文献集聚到一定程度,就需分门别类地保存起来,逐渐使之系统化。可以通过做卡片、写读书摘要、作笔记等方式,有重点的采集文献中与自己研究课题相关的部分。

3 .简答问卷编制的主要步骤。

答案:确定研究目的,提出假设;了解研究问题的特质;确定行为样本;了解施测对象的特征及选择施测的被试样本;选择并决定问卷的形式;拟定问题的题目并随时修改;于是;编辑问卷和实施说明。

4 .分析测验项目的区分度的方法。

答案:区分度又称鉴别度。对于区分度分析有两个方面,一个是题目内部一致性分析,检查个别试题与整个测验之内间的一致性;另一个是外在效度的分析,检验每一个题目是否具有预定的某种鉴别作用,它依外在效标为依据。两个方面的分析方法相同,有下列两种:

(1)相关系数表示:计算题目得分(反应)与测验总分之间的相关性。

(2)求区分度指标:比较高分组与低分组在个别题目上通过的百分比。

5 .选择观察的位置要注意什么要求?

答案:位置的选择包括两个因素:方位和距离。方位是指观察者如何面对被观察者;距离是指观察者和被观察者之间的远近。一般说来,观察者要面对被观察者,距离要合适,不能太近,也不太远。距离合适的标准是:第一,保证被观察的现象能够清晰地落在观察者的视野内;第二,保证被观察者保持常态,不受干扰。

五.论述题和计算题

1 .编写问卷内容时应注意哪些技巧问题?

答案:问卷内容应注意的问题:

(1)题目的类型是否正确、合适。

(2)题目是否切合研究假设的需要。

(3)题目是否含混不清,引起歧义。并设法避免三类问题:太普遍化的问话,使受测者不知真正目的;语意不清的措词;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观念与事实,使受测者不知如何选择。

(4)题目是否涉及社会禁忌与爱好,或者是正面问一些敏感的道德问题,政治问题。涉及个人隐私或恩怨的问题。

(5)要避免或减少社会称许性。

(6)题目是否产生暗示作用。

(7)题目是否超出受测的知识和能力。

2 .某小学对学生的成绩记录分三部分组成,即平时练习成绩X 1 、期中检测成绩X 2 、期末考试成绩X 3。假设这三部分成绩一律采用百分制考评,同时三部分成绩的权重分别是0 .30 ,0 ,30 和0 .40 。若一位学生的平时作业成绩为X1 =90 分,期中测验成绩为X 2 =88 分,期末考试成绩为X

3 =82 分,那么该学生的综合考评成绩是多少?

答案:用加权平均数公式进行计算:

将平时作业成绩为X 1 =90 分,期中测验成绩为X 2 =88 分,期末考试成绩为X 3 =82分;代入上式,则该学生的综合考评成绩为:O .3 ×90+0 .3 ×88+0 .4 ×82 =86 .2(分)

1 .几何平均数的使用条件。

答案:几何平均数(GeometricMean)是算术平均数的一种变形形式。在教育科学研究中,当需要处理的数具有以下两种特点时,一般都是用几何平均数来表示数据的集中趋势。

.一组数据中任何两个相邻数据之比接近于常数,即数据按一定比例关系变化。在教育科学研究中,求平均变化率、或对等距与等比量表实验的数据处理,均应使用几何平均数。

·当一组数据中存在极端数据,分布呈偏态时,算术平均数不能很好地反映数据的典型情况,此时应使用几何平均数或其它集中量数(如中数、众数)来反映数据的典型情况。

4 .简答问卷编制的主要步骤。

答案:确定研究目的,提出假设;了解研究问题的特质;确定行为样本;了解施测对象的特征及选择施测的被试样本;选择并决定问卷的形式;拟定问题的题目并随时修改;预试;编辑问卷和实施说明。

5 .文献综述的一般形式和结构。

答案:总体上,文献综述的形式和结构一般可粗略分五个部分:绪言、历史发展、现状分析、趋向预测和建议、参考文献目录。

五.论述

1 .比较内容分析法与文献法的异同点。

答案:相同之处:二者都是对用文字、图形、符号、声频、视频等方式记录保存下来的内容加以研究。不同之处:它们的具体分析处理程序是不同的。内容分析法将非定量的文献材料转化为定量的数据,并依据这些数据对文献内容做出定量分析和做出关于事实的判断和推论。而且,它对组成文献的因素与结构的分析更为细致和程序化。文献法是按某一研究课题的需要,对一系列文献进行比较、分析、综合,从中提炼出新的事实和资料。其主要工作步骤是文献查阅、鉴别评价、归类整理,最后做出评述性的说明。

2 .试述内容分析法的一般过程。

答案:内容分析法的一般过程包建立研究目标、确定研究总体和选择分析单位、设计分析维度体系、抽样和量化分析材料,进行评判记录和推论六部分。

教育科学研究中,内容分析法可用于多种研究目标的研究工作。主要的类型有:趋势分析、现状分析、比较分析、意向分析。研究总体的确定直接依赖于研究目标的建立,在适当的研究目标建立起来后,就可以分析确定出它的研究总体。分析单位是指在内容分析法中描述或解释研究对象时,所使用的最小最基本单位。设计分析维度有两种基本方法,一是采用现成的分析维度系统,二是研究者根据研究目标自行设计。抽样工作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界定总体,二是从总体中抽取有代表性的样本。内容分析法常用的三种抽样方式是:来源取样、日期抽样、分析单位取样。

1 .研究设计的工作内容

答案:取样设计、工具设计、分析设计、执行设计。

2 .列出4 种随机取样方法

答案:简单随机取样法,等距随机取样法,分层随机取样法,整群随机取样法,多段随机取样法。

3 .简单随机取样法

答案:简单随机取样法就是按随机原则直接从总体N个单位中,抽取出若干个单位作为样本。它保证总体的每一个对象有同等的被抽取到的可能性,并要求它们之间都是相互独立的。简单随机取样法的具体抽取方式有两种:抽签和利用随机数字表。

4 .分层随机取样法

答案:分层随机取样法就是先将总体按一定标准分为若干类型(统计上称为层),再根据类型的数量在总体数量中所占的比例(或比率),然后确定从各类型中抽取样本的数量,最后按随机原则和确定的各类型样本抽取数量,从各类型中抽取样本。

5 .确定研究变量的主要工作内容

答案:主要内容:分析、确定研究的变量的性质和特点;辨明无关变量;确定研究变量的数目;考虑变量的测量水平。

五.论述题

1.试论取样的意义

答案:依据取样理论,随机抽取的有代表性和足够多数量的样本,可以推论出总体的情况。取样设计的优势主要有四条:

(1)解决总体研究的困难。

(2)节省人力、时间、费用。

(3)提高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深度。

(4)减少研究" 污染" 范围,保证以后研究的科学性。

2.试比较不同取样方式的优点与不足

答案:

(1)随机取样法在理论上最符合概率论原理,简便易行,误差计算方便,在研究者对所研究总体中各类个体的比例不了解,或总体中的个体之间差异程度较小,或样本数目较大等情况下,它是一种很好的取样方法。但是,它有自己的限制要求和局限性:·事先把研究对象编号,比较费时费力;

·如果总体中的个体分散,抽取到的样本的分布也比较分散,给研究带来困难;

·当样本容量较小时,可能发生偏差,影响样本的代表性;

·当知道研究对象的某种特征将直接影响研究结果时,要想对其加以控制,就不能采用简单随机取样法。

(2)等距随机取样法比简单随机取样法更简便,它能在总体的整个范围内有系统地抽取样本,因此,一般情况,其样本更为准确、抽样误差比简单随机取样误差小。但是,如果总体中存在周期性的波动或变化,系统取样所得的样本就可能出现系统偏差,这是运用等距随机取样法时应当注意的。

(3)分层随机取样法的优点是代表性和推论的精确性较好。它适用于总体单位数量较多,并且内部差异较大的研究对象,在样本数量相同时,它比简单随机取样法、等距随机取样法的抽样误差小,而在抽样误差的要求相同时,它则比简单随机取样、等距随机取样所需样本容量少。此外,还可根据具体情况对各层采取不同的抽取方式和比例,使取样更加灵活。

分层随机取样法的局限性是要求对总体各单位的情况有较多的了解,否则就难以做出科学的分类。有时候,这一点在实际研究前难以做到。如果是采用最优分配分层随机取样,则需根据前人资料(或以往研究经验)或试测估计标准差,因而比较烦琐。

(4)整群随机取样法的优点是样本比较集中,适宜于某些特定的研究。如教学实验一般要求以班为单位进行研究,而不能打乱原有的教学单位。因此,在教育科学研究中,特别是教育实验中常用此法。此外,在规模较大的调查研究中,整群随机抽样易于组织,可节省人力、物力和时间;其缺点是样本分布不均匀,代表性较差,抽样误差(因各群间差异较大)也比较大。

(5)多阶段随机抽样法可综合运用各种抽样方法,简便易行,节省经费,对研究总体范围大、单位多、情况复杂的情况十分有效。其不足是抽样误差相对于简单随机取样大。

1 .在教育科学的实际研究中,往往出现多种多样的影响研究结果的无关变量,该怎样控制这些无关变量?请简述之。

答案:控制无关变量的方法,主要有三种:消除法,恒定法,平衡法。

消除法是通过采取一定措施,将影响研究结果的各种无关变量消除掉。它是控制无关变量的理想方法和基本方法。消除无关变量的方法多种多样,根据无关变量产生的原因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恒定法是采取一定措施,使某些无关变量在整个研究过程中保持恒定不变。它也是一种基本方法。

平衡法就是对某些不能被消除,又不能或不便被恒定的无关变量,通过采取某些综合平衡的措施或方式,使其影响通过平衡而抵消,达到控制它们的方法。平衡法主要采用对比组方法和循环法。

2 .在实验室实验研究中,对自变量的控制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案:对自变量控制的如何,直接影响研究的成功与失败,控制包括两方面:(1)给自变量规定操作定义(2)规定自变量的不同水平--- 检查点或实验处理。

3 .简单叙述测验在选择题目及编排上要注意的几个方面。

答案:

(1)选择题目时,①首先要注意测验的目的、功能、性质,分析项目是否能够测定所需要的特征。②选择区分度较高的题目③题目的难度一般要适中④所选题目要与当初的编题计划做对照,看是否各部分的题目都能按比率选入。同时还要看项目数量是否适合测验所限定的时间。

(2)试题编排时,题目的编排要合理,一般开头安排些难度较小的题目。一般情况下,题目有两种方式安排,一是并列直进式。二是混合螺旋式。

四.论述题

1.评价一个测验的优劣,应从哪些方面入手?

答案:

评价一个测验的优劣,要对以下特征进行鉴定,这些特征分析是测验常摸中不可缺少的内容,是保证测验客观性的重要环节。

(1)信度分析

信度即测验的可靠性,亦指测验结果的一致性或稳定性。一是用同一个测验重复测量某项持久的特性时,是否能得到相同的结果,即测量的尺度是否稳定,值得信赖,二是测验能否减少随机误差的影响,而能提供关于所要测量的某特性的真实情况。

在进行信度系数的计算时,必须认真考虑实际所求信度的类型,然后选择恰当的计算信度系数公式。

①通过再测信度,可以反映测验分数的稳定程度。优点是提供测验结果是否随时间而变,缺点是易受练习和记忆的影响。②复本信度是先后对一组被试施测两个复本测验③当题目数很多,又奇偶题同质,在没有复本的情形下想考察测验的信度时,通常是将受测者的分数按题目的单双数分成两半记分,然后选用恰当的方法计算相关系数,称为分半信度。④同质性是指测验内部所有项目分数之间的一致性,而不是内容或形式的一致性。⑤评分者信度是指不同评分者的评判结果的可靠性,方法是根据不同评分者对同测验所评分数计算相关。

影响信度的因素有:被试者的身心健康状态,动机,注意力,持久性,回答态度,焦虑等;主试者的态度,言语,暗示,评分主观性;测验情境方面的通风状况,光线效果,噪音等;内容与取样方面;时间方面即两次测验的间隔时间。

(2)效度分析

效度是指测验的准确性,即测验能够测量所要测量特性的程度①内容效度,即指测验内容的适切性,测量所要测量特性内容的程度。系统检验方法有专家判断,再测,统计分析等。②构想效度,是指测验能够检验理论的概念或特质的程度,可用因素分析的方法加以考察。③实证效度,又称效标关联效度,用测验分数与效度标准之间的相关系数表示。

(3)对题目的分析

包括两方面:一是质的分析,二是量的分析。

对于题目的命题原则要体现测验的目的和要求,取材要有代表性,行文浅显,题意明确,各个题目互相独立,不可互相牵连,不应对本题答案或另一题答案具有暗示性,应有正确确定的答案。也不要超出受测团体或个人知识能力的范围。同时对于题目的难度和区分度要有一定的要求。一般区分度高于0.4 就是属于非常优秀的。

一般来说,难度在0.5 时,区分度最大,这一点从统计上可以证明。在一个测验中,并非所有题目的难度都是0.5,因为这样整个测验的区分度就不会太好,必须有一些较易的题目和较难的题目。两头难度的题目数少些,为正态分布最好。

小学教师个人教育科研工作总结以及工作计划范文四篇

小学教师个人教育科研工作总结以及工作计划范文四篇 总结是应用写作的一种,是对已经做过的工作进行理性的思考。那么小学教师个人教育科研工作总结以及工作计划该怎样写呢?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教师个人教育科研工作总结以及工作计划范文四篇,希望大家喜欢! 篇一:小学教师个人教育科研工作总结以及工作计划范文 教育教学工作是一项常做常新的工作,作为一名教师,对其劳动质量提出的要求是很高的、无止境的,所以,我总是时刻告诫自己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注重自身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不断提高个人教育教学水平,投入到教育教学中。结合本学期的教科研工作总结如下: 一、学习方面 理论学习,是教师汲取精神食粮的必要途径之一,先进的理念,支撑着整个学校,而先进的教育观念,更能支撑起我们每个教师的精神世界。为了更好地推进校本培训的有序开展,改善教师的知识结构,提高专业水平和丰富文化积淀,不断地更新教育观念,丰厚文化的底蕴,从而潜移默化地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育科研能力。 1、努力加强自身学习坚持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积极学习各种理论,做好读书笔记。严格要求自己,充实自己,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思想与时俱进,以便在工作中有坚实的理论作指导,更好地进行教育教学。利用业余时间认真学习网络知识,学习制作课件,为学校的教育教学服务。 2、积极参加业务培训积极参加各种业务培训,参加班级工作管理培训,参加信息技术培训。 二、课题研究 教育科研工作仍以"有效教学";为核心,继续深化开展课题《低年级开放式阅读教学策略》探索促进学生阅读方法策略。一个多学期来,围绕我的研究重点,就如何有效开展个性化阅读教学,我作了初步探索和思考,也提高了我的认识。 (1)、要培养学生个性化阅读兴趣。 尤其第一学段,表现更为突出。教学过程中应努力提高学生的阅读期待,通过课始的启发谈话、生动的情景创设等引起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兴趣,激发其阅读动机。通过画一画、说一说、议一议、做一做、演一演、写一写等形式促使学生保持对文本的阅读兴趣,调动其阅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不断积累,不断创新,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在积累中运用、创新、提高; (2)、要加强学生自主感悟、乐于交流能力的培养。 "阅读是一个读者与文本相互作用、建构意义的动态过程"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学生是阅读过程的主体,是对话的中心。文本的意义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建构起来的。因此,首先必须给予学生充分的阅读主动权,还给学生读书感悟的时间,让学生走进文本,潜心会文,涵泳体味,获得带有个性化的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其次要组织好关于对文本感悟的交流,通过师与生、生与生关于文本的对话,完善对文本的解读,达成阅读主体对文本意义的自我建构。 三、教学方面 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教材是教学的依据,教师对教材的了解就决定了课堂教学的效果,本学期虽然没有安排教材解读,但是我想要练就自己过硬的业务能力,就不能为解读而解读,所以本学期我仍很重视对每一主题的知识进行教材解读,重视幼儿已有的知识技能,系统的了解、分析教材,明确每一主题的重、难点,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考虑教法,做到有的放矢的进行教学。 2.写好教学反思、随笔,努力使自己业务水平再上新台阶。反思是自我提高的阶梯,好好想想哪里做的不够好,这样会使我们保持一种积极探究的心态。随时写下工作中的点滴,

教师职称考试理论学习资料总汇(附答案)

教育学 1、简述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扮演的多种角色。 答:⑴(设计者)⑵(信息源)⑶(指导者和促进者)⑷(组织者和管理者)⑸(平等中的首席)⑹(反思考者与研究者)⑺(终身学习者) 2、专家型教师有哪些特征? 答:①专家型教师善于通过学习计划、评估和反思来改进教学,从而产生教学的创新。②专家型教师能够更好地控制和调节情绪,处理面临的教育教学问题,并进行评估和反思。③专家型教师热爱教师职业,对工作投入,追求自我实现。 ④专家型教师能热情、平等地对待学生,师生关系融洽,具有强烈的职业成就感。 3、教师怎样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答:①(反思日记)②(详细描述)③(职业发展)④(行动研究) 4、怎样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答:(1)(树立正确的育人观)(2)(尊师爱生)(3)(教学相长) 5、在教学中怎样科学地安排学习? 答:在教学中科学的安排学习,不仅能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而且能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1)(合理安排学习活动、科学地用脑。)(2)(保证学生有充分的睡眠。) (3)(避免连续过长时间的学习。)(4)(合理地安排课表。)(5)(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6、教师职业倦怠形成因素有哪些?有哪些对策? 答:社会因素、组织因素和个人因素7、全面发展教育由哪些部分组成?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答: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包含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五育之间是紧密结合在一起,其关系如果处理得当,则互相促进;如果缺少任何一个部分,其他各育要受到损失;如果五育各自分离,则全面发展教育就会失去活力。 8、实施德育的原则有哪些? 答:导向性原则、正面教育原则、知行统一原则、尊重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原则、因材施教原则、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9、简要叙述常用德育方法的基本内涵。答:(1)(说服教育法)(2)(榜样示范法)(3)(情感陶冶法)(4)(品德评价 法)(5)(自我教育法)(6)(实际锻炼 法) 10、学校开展体育活动的形式有哪些? 答:体育的根本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 学校通过(上体育课)、(早晨锻炼)、(课 间操)、(课外活动)、(组织训练队)、(开 展运动竞赛)等多种形式开展体育运动。 11、美育的内容和任务有哪些? 答:学校美育的内容主要有(自然美育)、 (社会美育)、(艺术美育)和(教育美育)。 美育的任务主要有(1)使学生具有正确 的审美观和感受美、鉴赏美的知识与能 力;(2)培养学生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心灵美和行为美。 12、实施美育的途径有哪些? 答:(1)(通过各科教学特别是文艺学科 进行美育)(2)(通过课外、校外活动进 行美育)(3)(通过社会日常生活进行美 育) 13、劳动技术教育的任务有哪些? 答:劳动技术教育的任务(1)培养学生的 劳动观点,养成正确的劳动态度和习惯; (2)教育学生初步掌握一些基本生产知 识和劳动技能。 15、贯彻教学原则各有哪些要求? 答:(1)、(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原则) (2)、(理论联系实际原则)(3)、(直观 性原则)(4)、(启发性原则)(5)、(循 序渐进原则)(6)、(巩固性原则)(7)、 (因材施教原则)(8)、(整体优化原则) 16、简述教学目标的功能。 答:①(指导教师合理选择教学方法) ②(引导教师调控教学过程) ③(帮助教师进行教学评价) 17、什么是教学计划?它是由哪几部分 组成的? 答:教学计划是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 培养目标,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订的 有关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它是学校领导和教师进行工作的依据。 教学计划是由个基本部分组成的:教学 科目;学科开设的顺序;各门学科的教 学时数;学年编制和学周的安排。 18、备课有哪些基本要求? 答:(1)认真钻研教学内容,包括课程 标准、教科书和有关的教学参考资料; (2)熟悉学生;(3)组织教材,选用教 法;(4)制定计划,包括学年教学进度 计划、单元计划、课时计划等。 19、一节好课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答:一节好课的基本要求:(1)教学目的 明确。(2)内容正确。突出重点,难点, 抓住关键。 (3)结构合理。上课有高度 计划性、组织性、效率高、效果好。(4) 方法恰当。(5)语言艺术。(6)板书有序。 (7)态度从容自如。 20、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哪 些? 答:有讲授法、谈话法、演示法、实验 法、参观法、练习法等。 21、学生应该掌握的学习方法有哪些? 答:有制订学习计划的方法、预习的方 法、听课的方法、复习的方法、运用知 识的方法、课外阅读的方法 23、一个良好的班集体有哪些基本特征? 怎样培养良好的班集体? 答:良好的班集体具有四个基本特征, 即明确的共同目标,一定的组织结构, 一定的共同生活的准则,集体成员之间 平等、心理相容的氛围。 在培养良好的班集体这个过程中, 班主任要做好五个方面的工作: 1

教师职称晋升理论知识考试复习简答题新版

教师职称晋升理论知识考试复习简答题 1、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应具备怎样的知识素养? (1) 比较系统的马列主义理论修养。 (2)精深的专业知识。 (3) 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4)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 2、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是什么? (1) 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2)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 (3)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4)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3、遗忘的规律与特点有哪些? (1) 不重要和未经复习的舆容易遗忘。 (2) 机械识记比意义识记、无意识记比有意识记易遗忘。 (3) 遗忘有”先快后慢”的特点。 (4) 消退说认为不经复习强化的内容,逐渐完全遗忘;干扰说认为 主要由前摄抑制、倒摄抑制引起遗忘。 (5) 遗忘还受动机和情绪的影响。

4、怎样在教学过程中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1) 注意唤起学生的随意注意,提高学习的自觉性。明确教学的目的任务;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的思维;正确组织教学,严格要求学生。 (2) 正确运用无意注意规律组织教学,教学环境的布置应有利于集中学生注意力;教学方法丰富多样,有吸引力,防止单调死板。 (3) 引导学生几种注意交替使用。 5、试论述教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1) 加强辩证唯物主义思维方法论的训练,学会全面地、发展地、实事求是地看问题。 (2) 运用启发式方法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 (3) 加强言语训练。 (4) 发挥定势的积极作用,抑制定势的消极作用。 (5)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品质。 6、师生关系的本质是什么?中国社会主义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有哪些? 师生关系的本质是一种人际关系。 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是:(1)尊师爱生。(2)民主平等。(3)教学相长。 7、班主任工作的基本任务和具体方法各是什么? 班主任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带好班级,教好学生。 班主任工作的具体方法是:

如何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

如何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 一、什么是教师“科研能力” “教师的科研能力”是教师在教育科研实践活动中形成的直接影响教育科研效率,使教育科研任务顺利完成所必须具备的主观条件。主要包括科研课题的选择能力,课题实验方案的制作能力,课题实验的操作能力,实验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研究能力,课堂教学的科学研究能力,科研论文、研究报告的撰写能力等。 “教师的科研素质”是教师在教育科研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且长时间内起作用的性质和品质。主要包括教师的教育科研意识、教育科研经验、教育科研知识、教育科研技能、教育科研理论素养、教育科研信息处理能力和教育科研创造才能等。 教师的“科研素质”与“科研能力”的本质特征及相互关系:从人的本质角度看,教师的科研素质是教师本质的规定性,是教师科研活动的产物。教师的科研能力是教师内在的本身力量的表现,是教师科研素质表现的“现象”。教师的科研素质和科研能力之间具有内隐外显的特点,培养教师的科研素质就是在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教师只有具备了较高的教育科研素质,才会表现出较强的教育科研能力。 二、提升教师教科研能力的意义 1.提升教师教科研能力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更新日新月异。社会的发展对创新型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为适应时代的发展,我国提出了“教育创新”的理念。如何进行“教育创新”?教育科研就是不可或缺的手段。只有搞教育科研,才能进行“教育创新”,才能全面地推进素质教育,推动教育的发展。而搞好教育科研的前题是提高教师科研能力。 2.提升教师教科研能力是学校中心工作的需要 作为学校,教学是中心,但科研是关键。在科研中提高教师的创新能力,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是一条不可替代的途径,没有高素质的创新型的师资队伍,就没有创新人才的培养。为此学校需要广大教师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和教科研课题开展学术研究、论文撰写、案例实录、调查报告等教育科研活动,这样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把学校的中心搞好。而要搞好教育科研就必须提升广大教师的教科研能力。 3.提升教师教科研能力是教师自身发展提高的的需要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研究型教师是相对于经验型教师(即“教书匠”)而言的,指的是在教育领域中,能积极主动地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具有职业敏感性、反思意识、合作精神和科研意识,及时发现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问题,针对问题积极探索研究,主动吸收教育科学理论和同行经验,提出新的切实可行的改进方法,不断地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所以研究型教师是不会有倦怠的,他们通过研究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来明确和实现教育的意义,从教育事业中获得了巨大的心理满足和成就需要,由衷地体验到一种满足感与成就感。 教育科研能力的提高有赖于教育科研活动的开展。那么开展教育科研有何作用?教育科研有助于教师的理念不断地更新。教育要做好“三个服务”,教材要为学生服务,(教师是教材的开发者与再创造者);教师的“教”要为学生的“学”服务,(教师应该是课堂中学生的合作伙伴,是教学的倡导者,激励者);教师要为学生的终生发展服务,(教学过程不但重视结果,而更加重视过程,教学的目标从单一的一维目标转化为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多维目标)。 教育科研有助于教师的自身成长。一个普通教师成为骨干教师的基本过程:积累期、成熟期、创造期。教育科研是教师自我提高的重要途径,每一次的教育科研活动,不但改变了教

教师个人教科研规划

教师个人教科研规划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教师个人教科研规划 教师职业作为一种育人的职业,对其劳动质量提出的要求是很高的、无止境的,所以,作为一名教师,我总是时刻告诫自己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注重自身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使自己真正成长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把自己的全部知识、才华和爱心奉献给学生、奉献给教育事业。我相信这也是每一个教师所追求的思想境界。为此,我为自己制定了教科研计划,来不断激励自己进步。 一、指导思想: 积极推行素质教育,推进《新课程标准》,真正确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的教育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根本,坚定不移地推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努力方向及目标: 1、整体性目标: 力求自己由专业型、经验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转变。 2、阶段性目标: 第一阶段: 以自主学习提升理论素养为主的目标。

美国着名学者波斯纳曾经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为:教师成长=经验反思。这个教师成长的公式揭示了教师专业发展的本质。校本研究则可以从“提高经验认识水平”和“强化教学反思能力”这两个方面促使教师理论素养的专业化。具体措施: (1)认真读好书,并作好理论学习笔记。 (2)整理个人专题主页。记录整理个人成长的足迹。 (3)确立实施自己的小课题研究计划:《培养初中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4)争取不断学习,充实自己,开阔自己的思路。 发展定位——争取完成对学生《培养初中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的教育科研。 第二阶段: (1)提高课堂教学艺术强化教学反思能力。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要养成随时记录教学中的感想和学生的创新片段,学会积累,学会研究。 (2)加强教育科研能力重构自身专业知识结构。在教研与科研的实践中,发展自己,将自己的专业知识运用于教学实践并通过实践与反思而与教学对象、教学环境不断互动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

往年教师职称考试试题

往年教师职称考试试题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中学高级教师职称考试内容------《现代教育理论》考试题(一)4 一、填空题(每空分,共13分) 1、学校教育产生于。 2、传统教育的代表人物是,现代教育的代表人物是。 3、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有三个方面,即、、。 4、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括、、、等四个方面。 5、影响课程的主要因素是、、。 6、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过程包括、、、、 、等六个阶段。 7、实践操作类教学方法包括、、。 8、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的过程。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个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后的括号里,选对一个小题分,共6分) 1、一般而言,被认为是第一本教育学着作的是() A《理想国》 B 《学记》 C 《大教学论》 ..D 《普通教育学》 2、“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说明在人的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A 遗传 B 环境 C 教育 D 主观能动性 3、我国最早的现代学制是()。 A 壬寅学制 B 癸卯学制 C 癸丑学制 D 壬戌学制 4、学校的中心是(),它是完成教育任务的主要途径。 A 工作 B 课外活动 C 生产劳动 D 教学工作 5、学记中提出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了教学的()

A 启发性原则 B 循序渐进性原则 C 因材施教原则 D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6、上课时,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或进行示范性实验使学生获得知识,这种教学方法是() A 实验法 B 直观法 C 观察法 D 演示法 7、一切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 A 教育思想 B 教育目的 C 培养目标 D 教学目标 8、“教师中心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A 柏拉图 B 卢梭 C 杜威 D 赫尔巴特 9、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先决条件是() A 搞好班级德育工作 B 协调各方面的教育力量 C 了解和研究学生 D 做好班级事务性工作 10、“双基”教学是指() A 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 B 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 C 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D 基础知识和基本技巧 11、以语言交流为主的教学方法是() A 演示法 B 谈话法 C 练习法 D 暗示法 12、最早提出教学具有教育性的教育家是() A 赫尔巴特 B 凯洛夫 C 夸美纽斯 D 巴班斯基 三、解释名词(每小题4分,共16分) 1、学校教育 2、教育规律 3、学生群体动力 4、情感陶冶法 四、简答题(每小题7分,共35分) 1、人的发展对教育的制约表现在哪些方面

教师专业基础知识

教师专业基础知识考试 新《义务教育法》试题 一、填空题(40分) 1、第五章第三十五条规定:国家鼓励学校和教师采用()等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第五章第三十四条规定:教育教学工作应当符合()和()特点,面向全体学生,教书育人,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统一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第五章第三十六条规定:学校应当把德育放在首位,寓德育于教育教学之中,开展与学生年龄相适应的(),形成()相互配合的思想道德教育体系,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4、教育教学工作应当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面向全体学生,教书育人,将()等有机统一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测试题 1、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自觉遵守( ),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 2、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人格,( )对待学生。 3、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自觉抵制(),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面向(),面向()”,和()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 2、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是()、()和()。 3、新课程的课堂实施要改变传统的以( )为中心的状况。 4、新课程实施中,要对课程结构方面过于强调( )、()、()的现状加以改变,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 5、在教学实施中,新课程倡导学生( )、( )、( )。 6、对于学生,新课程强调要建立( )的评价体系。 7、新课程要求教师要由教材的单纯执行者转变为()。 8、新课程提倡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和()的变革。 9杜郎口主要是创立了( )即课程自主学习呈现三个特点(),自主学习呈现三个模块(),课程展示呈现六个环节()。 10一堂好课,学习目标必须()。好课的标准最重要的两条;一是看学生是否(),以及()。二是看课堂气氛是否(),学生是否()。 11武陟县教育局提出教学改革的四条金科玉律是()( )( )( ) 12教育局提出学生课堂的三度是()()() 二、选择题(单选)(8分) 1、贯彻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首先应该做到( ) A . 充分地传授知识 B. 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

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

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 传统教育观认为教师的职责就是“传道、授业、解惑”,因此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育模式造就了许多传授型的教师。为深化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社会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新要求。我们的教师必须是科研型教师,必须具备高水平的教育科研能力,否则无法适应这一新要求。本人认为要从以下四个方面下功夫: 第一,要树立和增强从事科研的意识和自觉性。多年来,我们发现不少教师缺乏进行教育科研的意识。他们怕改革、怕影响升学率、怕家长抱怨,因而一直处在陈旧落后的教育模式之中,年复一年、日复一日,靠苦干、加班,超负荷地工作。而有些教师头脑中则存在这样一些错误的观念和意识,诸如“教育科研神秘观”,即把教育科研神秘化,认为搞科研是高深莫测、很难做的工作;“教育科研无用论”,认为教师的任务就是教书,搞科研是额外负担;有些人则把教育科研简单化,认为能写出文字、发表文章就是搞科研等。这就进一步削弱了教师的研究意识和研究能力。因此我们必须使教师转变观念,从而树立全新意识。这就是:从事教育科研是每一位教师份内的工作。仅仅会教课而不会教育研究的教师,不是新时期的合格教师。 第二,要注重学习,勇于实践。教育理论是指导教学活动的强有力的武器,也是提高研究能力的首要条件。只有掌握了一定的理论,才能在理论指导下有目的地进行探索。这里说的探索包括教师个体的独立研究和教师群体的共同研究。就目前教师的研究能力来看,多数教师还不具备独立开展课题的实力,因此,应提倡多开展群众性的专题研究活动,还要认真学习优秀教师的先进经验。 第三,要努力掌握从事教育科研的基本方法。进行教育科研首先是提出问题并确立课题。科研课题的来源应该主要是本校教育实践中急需解决的问题,这是我们研究的重点。教育科研不排除抽象的纯理论研究,但对于教师来说,应侧重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有实用价值的课题,这样既可扬其实践经验丰富之特长,避其理论功底不足之短,又可以使研究直接服务于教学需要。当前教师的科研课题应该主要涉及以下内容:创新教育观念、创新教学模式、创新与各科教学、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学生心理健康的指导、班主任工作等。其次是进行课题论证,查阅文献资料:一是要了解前人或他人在这一领域的研究现状;二是获得更多的教育理论知识,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进行课题论证。课题论证是有组织地、系统地鉴别研究的价值,分析研究条件,完善研究方案的评价活动。最后是具体实施,即严格按照方案进行。整理分析研究资料,归纳结果,写出报告或论文,把研究的全过程以及取得的成果用文字完整地表达出来。从目前看,广大教师参与教育研究主要是这个方式。 第四,学校领导要创设教育科研的氛围。这里包含两方面的涵义:一是鼓励教师开展科研活动,为他们从事教改、教研提供宽松的环境;二是要采取有效的措施,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科研活动。努力培养教师的科研能力,向教师介绍科研方法和教研信息,传播先进的教育理论,组织教师外出学习考察和参加各

教师个人教科研规划

教师个人教科研规划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教师个人教科研规划教师职业作为一种育人的职业,对其劳动质量提出的要求是很高的、无止境的,所以,作为一名教师,我总是时刻告诫自己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注重自身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使自己真正成长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把自己的全部知识、才华和爱心奉献给学生、奉献给教育事业。我相信这也是每一个教师所追求的思想境界。为此,我为自己制定了教科研计划,来不断激励自己进步。 一、指导思想: 积极推行素质教育,推进《新课程标准》,真正确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的教育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根本,坚定不移地推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努力方向及目标: 1、整体性目标: 力求自己由专业型、经验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转变。 2、阶段性目标: 第一阶段: 以自主学习提升理论素养为主的目标。

美国着名学者波斯纳曾经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为:教师成长=经验反思。这个教师成长的公式揭示了教师专业发展的本质。校本研究则可以从“提高经验认识水平”和“强化教学反思能力”这两个方面促使教师理论素养的专业化。具体措施: (1)认真读好书,并作好理论学习笔记。 (2)整理个人专题主页。记录整理个人成长的足迹。 (3)确立实施自己的小课题研究计划:《培养初中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4)争取不断学习,充实自己,开阔自己的思路。 发展定位——争取完成对学生《培养初中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的教育科研。 第二阶段: (1)提高课堂教学艺术强化教学反思能力。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要养成随时记录教学中的感想和学生的创新片段,学会积累,学会研究。 (2)加强教育科研能力重构自身专业知识结构。在教研与科研的实践中,发展自己,将自己的专业知识运用于教学实践并通过实践与反思而与教学对象、教学环境不断互动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来强化自己的教学实践能力;将学科知识能力和教育理论素养相结合,通过教学实践来整合自己的专业知识,重构自己的专业知识结构。

2020年度教师个人专业发展计划

2020年度教师个人专业发展计划 —、自我分析 1、发展优势(1)我热爱教育事业,工作认真踏实,肯吃苦,不怕累,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乐于从事教学科研。善于学习,在教学工作中遇到不明白的地方,能积极虚心的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2)现有的课堂教学实践经验,能配合学校做好各项工作。容易接受新事物和新观点,具备一定的的教育科研能力。 (3)能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并灵活有效地为教学服务。(4) 能正确处理和同事、家长、学生之间的关系。(5)喜欢阅读各类书籍。 2、存在的问题(1)驾驭教材的能力、设计课堂教学的能力和教师语言水平有待进一步的提高,对后进生的关注程度不够与范围不够广,理论水平有待提高。(2)对待学生或者工作有时有点急功近利,对待学生耐心还不够。(3)在教学研究中虎头蛇尾,主要是惰于动笔,不善于总结和整理。(4)工作主动性不够,缺乏精益求精的精神,个人专业素养和理论水平均有待于进一步提高,需要加强理论学习。 二、个人专业发展计划目标 1、根据学校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校本研究,积极投身教育科研的改革与实践,逐步形成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理念,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关注学生

个性差异,积极创造和提供满足不同学生学习成长条件的理念落到实处。将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3、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在教研活动中多多听取他人的意见,平时多听他们的课,学习有价值的教学方式,能上出令人满意的优质课,上出自己独特的风格。 4、不断地积累一些上课的经验教训,做好课后反思和案例研究。 三、主要措施 1、科学备好导学案:针对班级学生情况,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备出自己的风格。了解每一位学生,针对他们的特点进行预设,争取效果达到最佳。 2、纠正学生上课习惯。抓好课堂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如果课堂上总有一小部分学生开小差,不能集中注意力,或者发言时插嘴等,容易导致上课的内容不能完全掌握。所以,教师首要抓的就是上课习惯,利用各种形式来吸引学生上课的注意力,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努力抓牢例题,争取每一位学生都能掌握例题,从而能举一反三。具体做法:抓好阶段性测试,一方面检测学生上课的效率,另一方面通过测试让学生知道只要上课认真听讲就能得髙分,从而提高学生学习信心及增加上课认真听讲的动力。 3、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

教师个人教科研规划

教师职业作为一种育人的职业,对其劳动质量提出的要求是很高的、无止境的,所以,作为一名教师,我总是时刻告诫自己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注重自身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使自己真正成长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把自己的全部知识、才华和爱心奉献给学生、奉献给教育事业。我相信这也是每一个教师所追求的思想境界。为此,我为自己制定了教科研计划,来不断激励自己进步。 一、指导思想: 积极推行素质教育,推进《新课程标准》,真正确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的教育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根本,坚定不移地推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努力方向及目标: 1、整体性目标: 力求自己由专业型、经验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转变。 2、阶段性目标: 第一阶段: 以自主学习提升理论素养为主的目标。

美国著名学者波斯纳曾经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为:教师成长=经验反思。这个教师成长的公式揭示了教师专业发展的本质。校本研究则可以从“提高经验认识水平”和“强化教学反思能力”这两个方面促使教师理论素养的专业化。具体措施: (1)认真读好书,并作好理论学习笔记。 (2)整理个人专题主页。记录整理个人成长的足迹。 (3)确立实施自己的小课题研究计划:《培养初中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4)争取不断学习,充实自己,开阔自己的思路。 发展定位——争取完成对学生《培养初中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的教育科研。 第二阶段: (1)提高课堂教学艺术强化教学反思能力。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要养成随时记录教学中的感想和学生的创新片段,学会积累,学会研究。 (2)加强教育科研能力重构自身专业知识结构。在教研与科研的实践中,发展自己,将自己的专业知识运用于教学实践并通过实践与反思而与教学对象、教学环境不断互动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来强

教师职称理论知识考试复习资料

教师职称晋升理论知识考试复习资料 一、教育学 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我国春秋木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比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况家的教育》早约三百年。其中的主要思想有:“不揠苗助长”、“不陵节而施”(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了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学相长”(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3、捷克夸美纽斯1632年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他提出了班级授课制。 4、美国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儿童中心”,提出了“做中学”的方法,开创了“现代教育派”。 5、苏联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属。 6、美国布鲁纳的《教育过程》的主要思想是结构主义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 7、苏联苏霍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其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和“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8、教育的概念:广义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狭义指学校教育;偏义指思想品德教育。 9、教育的社会属性有: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10、我国封建社会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四书”(《大学》、《中庸》、《论语》、《盂子》); “五经”(诗、书、礼、易、春秋)。其贯穿了儒家思想。 11、遗传素质对人的身心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但环境决定论又是错误的,因为人接受环境影响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 12、我国普通中学的双重任务是:培养各行各业的劳动后备力量;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 13、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14、“双基”是指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 15、智育的任务之一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和注意力,其中思维能力是决定性的因素。 16、体育的根本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 17、蔡元培于1912年最早提出美育,并主张“以美育代宗教”。 18、美育的任务:(1)使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和感受美、鉴赏美的知识与能力;(2)培养学生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心灵美和行为美。 19、劳动技术教育的任务:(1)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养成正确的劳动态度和习惯;(2)教育学生初步掌握一些基本生产知识和劳动技能。 20、义务教育是依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收,国家、社会、家庭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义务教育是一种强制性教育。 21、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22、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根本任务。 教师劳动的特点:(1)复杂性、创造性;(2)时间上的连续性、空间上的广延性;(3)长期性、间接性;(4)主体性、示范性。 24、教师的素养:职业道德素养、知识素养、能力素养。 25、学生是教育的客体、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是发展中的人。 26、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是:(1)尊师爱生;(2)民主平等;(3)教学相长。从根本上说,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取决于教师的教育水平。 27、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传递和掌握社会经验的双边活动。 28、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工作心须坚持以教学为主,全面安排的原则。 29、教学过程是教学信息反馈和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教学中教师起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不是包办代替。 30、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是学校培养未来人才的蓝图。 31、编写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应遵循的原则: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理论联系实际;稳定性和时代性结合;系统性和可接受性结合。 32、知识不等同于智力,掌握知识的多少并不能标志智力发展的水平。教学过程中要把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结合起来,只重视能力培养的形式教育论(英国洛克)和只重视知识传授的实质教育论(英国斯宾塞)都是错误的。 33、赫尔巴特提出了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34、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激发学习动机;(2)感知教材,形成表象;(3)理解教材,形成概念,这是中心环节;(4)巩固知识;(5)运用知识,形成技能技巧。 35、主要的教学原则:(1)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2)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3)直观性原则;(4)启发性原则;(5)循环渐进原则;(6)巩固性原则;(7)因材施教原则。 36、两种对立的教学方法思想是启发式和注入式。我们应当提倡启发式,反对注入式。 37、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课堂教学。 38、常用的教学方法: (”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①讲授法:②谈话法;⑧讨论法;④读书指导法。 (2)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①演示法;②参观法。 (3)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①练习法;②实验法:⑧实习作业法;④实践活动法。 (4)以探究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发现法。

教师科研能力的培养.

教师科研能力的培养 一、问题的提出 1、教育形势发展的要求:目前,我国教育工作者越来越认识到教育科研的重要性,提 出了“向科研要质量”的口号,。武汉市教委提出“四个要质量”,即向教师、课堂、科研、管理要质量。教师、课堂、管理的质量都离不开科研,科研是质量中的质量,是核心。所以,科研能力是教师的基本素质,是提高教育质量的根本。在不少学校已经形成了开展教育科研 的良好氛围,取得了一系列教育科研成果。 在开展教育科研方面,新时期的要求是:从社会要求和学校实际出发确定科研课题,在这一过程中,把经验总结和理论研究结合起来,把出科研成果和推动实际工作、提高教育质量结合起来,把教育科研与教师培训、师资队伍建设结合起来,把出成果和出人才结合起来。 人类社会正在进入信息和智能时代,教育与科研的关系越来越密切,科学技术的发展给 教育带来了新的生机、活力和更加广泛的研究课题,为广大教师进行教育研究提供了广阔的 前景。 2、教师教学工作本身的需要:作为教师只有具备了科研能力,才能去追求创新,创造 出最佳的教育教学效果,才能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进行教育科学研究是教师更新知 识的最佳途径和方法。研究意味着要在实践中积极探索,而教师一旦开始研究,必然会自觉地去学习,收集、分析加工信息,把教育变成促进再生信息的过程。 3、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学会教育科学研究有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和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当教师掌握了科研的武器以后,不但会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自觉地学 习教书育人的理论知识,而且会自觉地以研究者的眼光去观察、思考和解决教育教学活动中 遇到的各种问题,同时还会主动地反思和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新时代的教育是创新教育,要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要求教师必须具有创造才能,而教师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才 能离不开科学研究,只有在教育实践中不断探索、研究的教师,才能真正具备创新精神和创 造才能。 “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离不开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的培养。 二培养和提高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的途径 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教师是关键;教育科研,也要以教师为本。过去,由于教师编制紧,教 学任务繁重,再加上认识的局限,小学教师普遍缺乏科研意识。近几年,我国中小学教育科 研十分活跃,中小学教师的科研意识明显增强,一个普及性、群众性教育科研局面已经形成。 但目前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的基础素质相对薄弱,科研能力尚显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 教育科研的有效推进,若不及时引导,必将挫伤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积极性,形成中小学教育科研內部的恶性循环。解决这一难题的重点是逐步培养和提高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科研能 力。那么,如何培养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呢?有以下几条途径。 1、认清形势,转变观念,强化科研意识,把教育科研内化为教师的精神需求,这是培养 和提高中小学教师科研能力的前提。 中国教育的实践和当今教育的发展都表明,没有教育科研的教育是不成熟的教育。只有 重视和加强教育科研工作,充分发挥教育科研实验探索、理论论证和开拓创新的先导作用, 注意以先进的教育理论指导教育实践,我们的教育才会获得成功,取得更大的成就。所以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教育科研,并对教育科研的地位和作用,以法律的形式加以确定,写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和《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之中。我们要了解到当代教育对教师 提出的要求,逐步认识到具有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是中小学教师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必要条 件。 转变观念,增强教师开展教育科研的自觉性。

20xx年教师个人教科研计划(完整版)

计划编号:YT-FS-1338-95 20xx年教师个人教科研 计划(完整版)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Through Scientific Prediction, Weighing The Objective Needs And Subjective Possibilities, The Goal To Be Achieved In A Certain Period In The Future Is Put Forward 深思远虑目营心匠 Think Far And See, Work Hard At Heart

20xx年教师个人教科研计划(完整 版) 备注:该计划书文本主要根据实际情况,通过科学地预测,权衡客观的需要和主观的可能,提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所达到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必要途径。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教育科学研究是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不断提高数学学科的教学质量,我们课题组将以课程标准为指南,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核心,增强以质量求生存、以质量求发展的意识,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为中心,完善科研网络,规范课题过程管理,追求实效。 (一)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更新教育理念 针对新课程改革实验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及时学习书刊及相关文章,适时利用网络、书报、期刊学习教育理论,了解教育科研的新动态,在浓郁的学习氛围中更新观念,进一步提高科研意识和水平。集中读好一本教育专著,以此为为中心开展具有启迪作用的

读书活动。 (二)参加校本培训,提升自身科研水平 利用学校良好学术氛围,参加各种以教科研与教学相结合为主题的学术活动,始终关注和直面现实,善于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并在这样的过程中实现教科研能力的提升。 结合上级以及学校的各种教研活动,继续写好教育随笔、案例分析、教学论文等,进一步提高教学反思能力,在提升专业化水平的道路上不断完善自我。 (三)做好课题研究,做真实的教科研 继续参加好课题研究工作活动:①期初制订一份课题研究阶段性计划。②参加教科研例会,汇报自己的课题研究情况。③完成过程性材料工作。 注意继续发挥主课题的指导作用,进一步深化研究,力争获得较大成果。另一方面要重视过程性资料、专题性资料、效果性资料的收集。 这里填写您企业或者单位的信息 Fill In The Information Of Your Enterprise Or Unit Here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20道常考材料分析题

综合素质20道常考材料分析题 资格证“科目一”《综合素质》的高分题型,材料分析题进行了整理与分析,基本上涵盖了各个方面。希望能对对同学们的备考有所帮助。 1.据羊城晚报2005年9月13日报道:广州某高校学生小陈说.从开学至今.有一位专业课的老师。每逢上课必先推荐自己编写的教材。“我这本教材已经卖出了3000多册了,很受欢迎的。看在你们是我的学生,原价45元。按优惠价40元卖给你们吧。”看学生好像听得有点儿不耐烦,该老师立即变换脸色,强调这是自愿购买的,但期未考试与这本教材有很大关系。另一名学生小曾也讲述了令他们哭笑不得的事情。系里开选修课,学生都兴致勃勃地去听课。大家都没忘带上师兄师姐用过的教材。上课时,任课老师询问是否都有教材,学生大多说有了。“怎么可能,我还没向你们介绍我的书呢?”老师很纳闷,看了学生们手中的书才发现、都是借来的旧书。“书岂能乱借?是谁借给你们的,我要去追究他……”该老师大发雷霆。后来,很多学生怕连累了师兄师姐,都乖乖地买了新书,还都排队让老师签名。签名时,该任课老师很高兴.因为她认为学生舍得买书才会专心读书。 问题:请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对该材料反映出来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评价。 答: (1)该材料反映出教师在处理学生关系上存在的职业道德问题。违背了尊重和热爱学生和廉洁从教的道德要求。 (2)教师向学生推销自己的书,把学生当做自己牟利的对象。表明了我们的一些教师已经受到市场经济唯利是图思想的影响,使师生关系变味,对学生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3)教师以考试作诱饵,威胁学生买书,事实上已经超出了自由、自愿的范围,是以权谋私的行为。 (4)不允许学生借书,并要追究出借人的责任,更是一个蛮横的、侵犯学生合法权利的行为.违背了依法执教的职业道德要求。 2.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下,怎样评价学生的优、良、中、差呢?为此,我制订了这样的标准:一是在大纲规定的

教师晋升职称考试教育理论试题(完整资料).doc

教师晋升职称考试教育理论试题 一.名词解释 1、教育:广义的教育,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的的社会活动。狭义的教育是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通过学校教育工作队受教育者身心施加一定的影响,促使他们朝着社会所期望的方向变化的活动。 2、学制:也称学校教育制度,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他规定各级各类学校性质任务入学条件和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3、义务教育:是国家用法律形式规定的,对一定年龄的儿童实施确定年限的学校教育。 4、普通教育:以升学为主要目标,以基础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的教育。 6、终身教育:终身教育思想强调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一体化,青少年教育和成人教育一体化,职业教育和社会教育一体化,把终身教育等同于职业教育或成人教育是片面的。 7、全民教育:就是让所有的人都受到教育,特别是使适龄儿童受到完全的小学教育和使中青年脱盲。 8、教育的民主化:首先指教育机会均等,其次指师生关系民主化,再次职教育活动、教育方式、教育内容等的民主化,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由选择的机会。 9、教育世俗化:与公立教育发展相适应,教育逐渐从宗教中分离出来,有些国家明确规定,宗教政党不得干预教育,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等向世俗化方向发展。 10、教育多元化:包括教育思想多元化、教育目标、办学模式、教学形式评价标准等多元化,他是社会生活多样化和人的个性化在教育上的反映。 11、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二.选择题 (1)我国也是世间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是(d) A.中庸 B.礼记 C.论语 D.学记 (2)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记载在(c) A.中庸 B.礼记 C.论语 D.学记 (3)《大教学论》的作者是(a) a家庭教育学b学校教育学c高等教育学d普通教育学 (4)《普通教育学的作者》是(c) a夸美纽斯b芦梭c赫尔巴特d洛克 (5)西方最早的教育论著是(a) a论演说家的教育b理想国c中庸d大学 (6)近代最早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是(b) a教育漫画b大教学论c爱弥儿d教育论 (7)我国最先以马克思主义观点阐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a) a.新教育大纲 b.教育漫画 c.教育过程 d.论语 (8)赫尔巴特的教育主张被称为(b) a.现代教育派b。传统教育派c.形势教育派 d.实质教育派 (9)以杜威为代表所倡导的教育理论主张被称为(a) a.现代教育派 b.传统教育派 c.形势教育派 d.实质教育 三.填空题。 (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 (2)教育学的产生从形式上看经历了(混合----度----发展)的阶段。 (3)狭义的教育只要是指(学校)教育。 (4)中国奴隶社会教育内容是六艺教育,六艺是指(诗),(书),(礼) (乐).(易)(春秋)等六门课程 (5)学习与研究教育学的基本方法:(教育观察法)(教育实验法)(教育调查法)和研究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