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原体(霉形体)的培养技巧
支原体——霉形体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避免接触感染源,如不去人群密集场所,不与感染者共 用物品等。
如有感染症状,及时就医并遵医嘱使用抗生素治疗,但 需注意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滥用。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分类
支原体属于支原体科,通常被分为两个属:脲原体属和支原体属。
发现与命名
发现
1983年,脲原体被首次发现,随后在1984年被正式命名。
命名
脲原体的命名来源于其能够分解尿素的能力。
支原体的特征
无细胞壁
高度多态性
支原体缺乏细胞壁结构,因此对抑制细胞 壁合成的抗生素不敏感。
支原体的形态和大小具有高度可变性,根 据培养条件的不同,其形态可以从球形、 杆状、螺旋形到分支状不等。
CHAPTER 04
支原体感染的诊断与治疗
诊断方法
临床症状
支原体感染的症状与感冒相似,包括咳嗽、 打喷嚏、发热等。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症状和 体征进行初步诊断。
实验室检查
通过采集患者的咽拭子、痰液等样本进行培养和检 测,以确定是否存在支原体感染。
X光检查
支原体感染的患者可能会出现肺部炎症,X 光检查可以观察肺部炎症的情况。
治疗方案
抗生素治疗
支原体感染可以使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进行治疗,如红霉素、阿 奇霉素等。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支持治疗
对于高热、咳嗽等症状明显的患者,医生会给予对症治疗,如退热 、止咳等。
预防并发症
支原体感染可能引起其他并发症,如心肌炎、肝炎等,医生会采取 相应的预防措施。
治疗注意事项
支原体培养鉴定
支原体培养鉴定
支原体是一类细菌,常见于人类和动物的呼吸道、消化道和生殖道等部位。
为了研究支原体的生物学特性和致病机制,科学家们需要进行支原体的培养鉴定工作。
支原体的培养鉴定是一项复杂而繁琐的实验工作。
首先,科学家们需要收集来自患者或动物的临床标本,如咽拭子、血液样品或组织切片等。
然后,将这些样本接种到含有适宜培养基的培养皿中,提供适当的温度、湿度和营养条件,促使支原体生长繁殖。
在培养过程中,科学家们需要定期观察培养皿中的细菌生长情况。
他们会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菌的形态特征,如大小、形状、颜色等,并记录下来。
此外,还可以通过染色技术,如革兰氏染色或抗体染色,来区分不同种类的细菌。
除了观察形态特征,科学家们还需要进行生化鉴定和分子生物学分析,以确定支原体的种属和亚种。
他们可以利用生化试剂盒进行常规的生化反应,如氧化酶试验、嗜热胺试验等,来判断细菌的代谢特征。
此外,还可以使用PCR技术或16S rRNA测序等分子生物学方法,对细菌的基因组进行分析,以确认其身份。
通过这些培养鉴定的步骤,科学家们可以准确地确定支原体的种类和亚种,并进一步研究其生物学特性和致病机制。
这对于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支原体的培养鉴定也为疫情监测和
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重要的实验依据。
支原体培养鉴定工作的完成需要科学家们付出大量的努力和耐心。
他们需要具备扎实的实验技能和丰富的知识储备,以及对微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的深入理解。
通过这些努力,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支原体的生物学特性,为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有力的支持。
支原体——霉形体
母婴传播途径与症状
母婴传播途径
支原体感染可通过母婴传播,特别是在分娩过程中,当胎儿通过感染的产道时。
症状
新生儿感染后,可能会出现呼吸困难、咳嗽、发热和肺部炎症等症状。对于母亲,感染可能导致产褥热或盆腔炎 。
03
支原体感染的诊断与治疗
诊断方法
临床症状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初步判断是否存在支原体感染。常见的症状包括咳嗽、发热、乏 力、呼吸急促等。
或静脉注射。
左氧氟沙星
左氧氟沙星是一种喹诺酮类药物 ,对于严重的支原体感染具有很 好的治疗效果。医生通常会给予 患者口服左氧氟沙星或静脉注射
。
治疗注意事项
遵医嘱用药
患者需要严格遵守医生的建议, 按时按量服用药物。
避免耐药性
长期使用抗生素可能会导致耐药性 的产生,因此患者需要按照医生的 建议使用药物,避免长期使用同一 种抗生素。
实验室检查
医生会采集患者的血液或咽部分泌物样本,进行实验室检查,以确定是否存在支原体感染。
X光检查
医生会通过X光检查观察肺部是否存在异常病变,以辅助诊断支原体感染。
治疗药物与方案
阿奇霉素
阿奇霉素是一种常用的抗生素, 可以有效治疗支原体感染。医生 通常会给予患者口服阿奇霉素或
静脉注射。
罗红霉素
罗红霉素也是一种有效的抗生素 ,可以用于治疗支原体感染。医 生通常会给予患者口服罗红霉素
间接传播途径与症状
间接传播途径
霉形体(支原体)也可以通过间接接触传播 ,例如与感染者共用浴巾、毛巾、马桶座等 生活用品。
症状
除了上述性传播和母婴传播途径的症状外, 还可能出现其他生殖道感染的症状,如阴道
瘙痒、灼热感和异常阴道分泌物等。
猪肺炎霉形体培养技术简介
猪肺炎霉形体培养技术简介来源:甘肃农业信息网|添加时间:2006年05月11日 09:25:16猪肺炎霉形体(Mycop|asma Hyopneumoniae,Mhp)是猪地方性流行性肺炎(Swine enzootic pneu moniae,SEP,俗称猪喘气病),又称猪支气管肺炎(Mycoplasmal pneumoniae of sv~ne,MPS)的主要病原菌。
该病是猪特有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流行范围广,难以治愈,严重危害着世界养猪业的发展[1]。
目前,国内外众多学者对霉形体的污染、预防和检测等方面都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猪肺炎霉形体(又叫猪肺炎支原体)为专性需氧性,对营养要求较一般霉形体为高[2]。
由于它的培养难度大,影响了其在遗传、生化和免疫等方面的研究。
因此,国内外许多科研工作者通过长期研究,创造了许多类型的培养基,以便培养高效优质的菌体。
但直到现在,人们对猪肺炎霉形体的培养及培养基,仍有许多缺点,而且每次培养的结果也不尽人意,为猪喘气病病原体的研究带来了很大困难。
1 霉形体的营养要求和培养基中的主要成分[3]霉形体虽然能够利用无细胞培养基中的营养合成自身生长繁殖所需物质,由于其基因组的分子量小,携带的信息量不多,生物合成能力有限,并且绝大多数霉形体基因组中的鸟嘌呤(guanin e,G)十胞嘧呤(cytidine,C)量局限在30mole%以下,更进一步限制了其信息含量。
因此需要从体外摄取许多能通过细胞膜的比较复杂的大分子,例如胆固醇、脂肪酸、核酸前体以及维生素、氨基酸等物质,这就促使霉形体的培养基成分比细菌培养基成分复杂得多。
另外,霉形体内能量供应机构效率不高,必须从体外摄取大量能源物质供之利用。
霉形体对pH敏感,霉形体属的pH要求在7.0~8.0,温度36~38℃,否则会使发育停止。
此外,为了维持环境中酸碱度相对稳定,常在培养基中增加缓冲物质。
但是霉形体对渗透压十分敏感,环境中的渗透压应保持在10万~14万 Pa,所以提供的缓冲物质的浓度也应保持在一定限度内。
动物微生物及其疾病的实验室诊断—支原体(动物微生物技术课件)
• 3 抵抗力
• 支原体无细胞壁,对理化因素敏感。
• 对湿热、干燥、常用消毒剂敏感,45℃15min即可致死。
• 4,致病性
• 大多数是致病菌,少数为腐生菌,多数引起动物呼吸系统 的疾病:牛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猪喘气病和鸡慢性呼吸道 病。
• 支原体:人或动物的致病菌 • 类支原体(MLO):侵染植物的支原体
间层主要是脂质。
• 2 培养特性 • 支原体可在人工培养基上生长,但营养要求高于一般细菌
,需要有血清、腹水、牛心浸汁和酵母浸汁等营养物质。 • 多 的数条需件氧下,易最于适生温长度。37℃,PH7.6-8.0.在5%CO2和95%N2
• 支原体生长较慢,一般需要一周的时间才能出现可见的菌落 ,菌落呈煎蛋样或乳头突起状。
支原体又称为霉形体,是一类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 ,没有细胞壁,能通过细菌滤器,可在人工培养基 上生长繁殖的最小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 1 形态结构 • 支原体无细胞壁,具有多型性和滤过性。大小用微米测量
,用光学显微镜观察。 • 繁殖方式以二分裂为主,也可出芽增殖。 • 革兰氏染色阴性,姬姆萨染色呈淡紫色。 • 支原体细胞膜具有三层结构,内、外层主要是蛋白质,中
肺炎支原体 溶脲脲原体 人型支原体 生殖器支原体
肺炎
泌尿生殖系感染、 不育症
鸡毒支原体病
支原体
录
CONTENTS
1
支原体
2
特点 3 培养 4 繁殖方式
5
分类
支原体(mycoplasma)
▲
支原体又称霉形体,是 1898 年 Nocard 等人发现 的一群缺少细胞壁的真细 菌,它是能离开活细胞独 立生长繁殖的最小的原核 微生物。
过去曾被称之为: ▲ 胸膜肺炎微生物 (pleuropneumonia organism,PPO) ▲类 胸 膜 肺 炎 微 生 物 (pleuropneumonialike- organism , PPLO ) 1967 年正式命名为支原 体。 ▲ 基因数量为 480.
支原体的特点
▲
革兰氏染色阴性,革兰氏染 色不易着色,故常用吉姆萨
( Giemsa )染色法染色法
将其染成淡紫色。对青霉素 等抗生素和溶菌酶不敏感, 而对四环素等抗生素,表面 活性剂(肥皂和新洁而灭等) 和醇类敏感。
▲
菌落呈“荷包蛋状”,直径仅0.1~1.0mm
支原体的培养
▲ 支原体营养要求比一般细菌高,
支原体的特点
▲
相当小,直径仅有0.1~0.3微米,一般约0.25微米,因而 在光学显微镜下勉强可见。 形态简单多样易变,多呈球形还有玫瑰花形、丝状、分 支状等,菌体柔软,可通过孔径比自己小得多的细菌滤含 固 醇 或 脂 聚 糖 (lipoglycan) 等使它稳定的组 分,所以比较坚韧,使得支 原体对渗透溶解有较高抗性, 而对多烯抗生素(如菲律宾 霉素等)敏感。
除基础营养物质,还需加入 10%~20%人或动物血清,最 适PH7.8~8.0之间。大多数支 原体兼性厌氧,有些菌株在初 分离时加入5%CO2生长更好, 在琼脂含量较少的固体培养基 上2~3天即可出现菌落。此外, 支原体还能在鸡胚绒毛尿囊膜 或培养细胞中生长。
支原体检测方法
支原体检测方法支原体感染是一种常见的性传播疾病,由于其很容易与尿路感染或妇科炎症相混淆,所以早期正确的诊断,有助于及时使用对症的药物来治疗,如抗生素、李小平利尿消炎丸或妇炎丸等。
那么支原体的检测方法有哪些呢?下面我们就来详细的了解一下。
支原体检查方法1、支原体培养法支原体培养法也叫分离培养法,是检测支原体的一种传统方法。
支原体培养法的优点是精确度高,因此被誉为支原体检测金标准,但缺点也很明显,就是所需时间比较长,通常需要4周左右。
该检测方法的主要过程是将患者的样本放置在培养基中,以促使支原体的生长。
以下是支原体培养法的两种常见应用:1.1尿液检测采集患者的中段尿液,将其置于培养皿中,培养皿中含有适合支原体生长的培养基。
然后通过观察培养皿中是否会显示出典型的支原体生长特征,如小结构的细胞典型来判断患者是否患有支原体感染。
1.2生殖道分泌物检测除了尿液检测,支原体培养法还可用于检测生殖道分泌物样本。
通过采集患者的生殖道分泌物,然后与尿液检测一样,将生殖道分泌物置于培养皿中,通过观察是否有典型的支原体生长特征,来判断患者是否感染了支原体。
2、聚合酶链反应(PCR)聚合酶链反应(PCR)是一种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其是检测支原体时间最快但却并不灵敏的方法。
该方法是采用针对支原体DNA的引物用PCR检测可疑样本,其中PCR引物通常针对支原体的16srRNA 基因。
在凝胶电泳过程中,支原体DNA会显示为特异性条带,以此来提示有支原体存在。
虽然PCR法能够检测大多数支原体,但为了保险起见,最好还是同时使用另一种方法来进行验证。
3、DNA检测DNA检测是另一种现代支原体感染检测的方法,它不仅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还可以用于识别支原体的亚型。
DNA检测需要将标本与指示细胞共同培养,因此一般需要几天时间。
DNA检测所用的指示细胞通常为细胞质区域较大的Vero细胞,如果标本中含有支原体则当细胞DNA被荧光染料(如Hoechst染料)染色时,就可在指示细胞的核周围观察到荧光斑点或荧光颗粒。
支原体变色原理
支原体变色原理
支原体变色原理主要基于以下两种检测方法:
1. 固体培养法:支原体集落能被Dienes染液染成蓝色,而细菌菌落则不着色。
这种方法可以用来鉴别固体培养基上是否有支原体集落生长。
2. 液体培养法:培养基中含有支原体基础肉汤、10%-20%的马或小牛血清、酵母提取液、酚红指示剂,以及混合抗生素、生长因子、尿素和精氨酸等物质。
当支原体生长时,尿素和精氨酸分解生成的碱性物质会导致培养基的
pH值上升,从而使培养基由黄色变成红色。
此外,培养基内还加入了抑菌剂,可以抑制生殖道中的细菌或真菌的生长。
这种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操作简便、结果可靠,也是临床常用的检测支原体的方法。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建议查阅医学书籍或文献获取更全面和准确的信息。
支原体的培养方法
支原体的培养方法
支原体的培养方法如下:
1.支原体的分离与培养:首先,将疑似支原体感染的样本(如呼吸道分泌物、∗∗道分泌物等)进行分离。
常用的分离方法有离心、滤过等。
2.培养基:支原体培养需要特定的培养基,如含抗生素的支原体专用培养基。
培养基的pH值应控制在7.2-7.4,以满足支原体的生长需求。
3.培养条件:将分离后的样本接种到培养基上,置于37℃的恒温培养箱中,培养时间通常为2-6天。
需要注意的是,支原体对湿度有一定要求,培养箱内湿度应保持在50%-70%。
4.观察结果:在培养过程中,如果出现典型的支原体菌落,即可判断为支原体感染。
支原体菌落特征为透明或半透明,中心部位呈颗粒状。
5.鉴定:对于疑似支原体感染的患者,需进行进一步的鉴定,如生化试验、血清学试验等。
此外,分子生物学方法(如PCR)也可用于支原体的鉴定。
需要注意的是,支原体的培养方法因实验室条件、样本来源等因素而异,具体操作需参照相关实验室手册进行。
支原体培养标准操作规程(3篇)
第1篇一、目的为确保支原体培养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特制定本操作规程。
本规程适用于所有进行支原体培养的实验室。
二、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所有需要进行支原体培养的实验室,包括但不限于医疗机构、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等。
三、职责1. 实验室主任负责组织制定、修订和实施本规程。
2. 实验室技术负责人负责监督本规程的执行,并对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
3. 实验室操作人员负责按照本规程进行支原体培养操作。
四、操作流程1. 标本采集与处理(1)采集患者样本,如尿液、生殖道分泌物等。
(2)将采集的样本置于无菌容器中,立即送检。
(3)在2-8℃下运输样本,避免反复冻融。
2. 培养基准备(1)按照产品说明书配制培养基,确保培养基无菌。
(2)将培养基分装至无菌培养皿中,每个培养皿约5mL。
3. 培养过程(1)将处理好的样本接种于培养基中,每个样本接种3个培养皿。
(2)将培养皿放入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时间为4周。
(3)每周观察培养皿中是否有支原体生长特征,如菌落、颗粒等。
4. 结果判断(1)观察培养皿中是否有支原体生长特征,如菌落、颗粒等。
(2)根据菌落形态、大小、颜色等特征,结合实验室经验进行结果判断。
5. 数据记录与分析(1)详细记录培养过程中的各项数据,包括样本信息、培养基制备、培养条件等。
(2)对培养结果进行分析,确定是否为支原体感染。
五、质量控制1. 培养基、试剂等物品应定期进行质量检测,确保其符合标准。
2. 实验操作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熟悉操作规程。
3. 定期对实验室环境进行消毒,确保无菌操作。
4. 对培养结果进行复核,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六、应急处理1. 如发现培养皿中出现污染,应立即停止培养,对污染源进行查找和处理。
2. 如发现培养结果与预期不符,应重新进行培养,并查找原因。
3. 如发生安全事故,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确保人员安全和实验室环境。
七、附则本规程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如遇特殊情况,可由实验室主任组织修订。
支原体培养法标准操作规程
支原体培养法标准操作规程支原体培养法呀,这可是个很重要的事儿呢!就好像厨师要做出美味佳肴一样,得有一套靠谱的流程。
咱先说说标本的采集吧,这可不能马虎呀!就跟去果园摘果子似的,得挑那成熟又好的果子,不然摘个半生不熟的,能做出啥好味道呀!采集标本的时候可得仔细了,要保证采集到的是“精华”部分。
然后呢,就是培养基的准备啦!这培养基就像是给支原体准备的“小窝”,得舒舒服服的才行。
各种营养成分都得搭配好,不能多了也不能少了,不然支原体住得不舒服,它能好好长吗?接下来就是接种啦!这一步就像是把种子种到地里,得小心翼翼地放进去,可不能太粗鲁了,不然把支原体给弄伤了可咋办。
接种完了,就把培养皿放进合适的环境里,让支原体在里面好好成长。
在培养的过程中,咱可得时刻关注着呀!就跟照顾小孩子似的,一会儿看看有没有啥变化。
要是发现有异常,那可得赶紧想办法解决,不能任由它发展呀!培养一段时间后,就得观察结果啦!这时候就像是开奖一样,紧张又期待。
看看支原体有没有好好长大呀,有没有出现我们期望的现象呀。
要是一切顺利,那可真是让人开心;要是不顺利,也别灰心,找找原因,下次再来嘛。
支原体培养法可不简单呢,每一个环节都很重要。
少了哪一步都不行,就像盖房子,少了一块砖都不牢固。
大家可千万不能小瞧了它呀!这关系到很多诊断和治疗呢。
想想看,如果因为我们在培养的时候不认真,导致结果不准确,那岂不是会给病人带来很大的麻烦?所以呀,我们在做支原体培养的时候,一定要认真仔细,把每一个细节都做好。
支原体培养法虽然有点复杂,但是只要我们掌握了方法,严格按照要求去做,就一定能做好呀!就像我们学骑自行车,一开始可能会摔倒,但只要坚持练习,总会骑得稳稳当当的。
大家说是不是呀?所以呀,不要害怕支原体培养法,勇敢地去尝试吧!让我们一起把支原体培养这件事儿做好,为医学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支原体培养法检查原理
支原体培养法检查原理引言支原体是一种病原微生物,可以引发多种疾病,包括肺炎、支气管炎、咽炎等。
为了准确诊断和治疗支原体感染,支原体培养法作为一种常用的检查方法,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本文将详细探讨支原体培养法的检查原理,以及其在临床上的应用。
支原体培养法检查原理支原体培养法是通过将可能感染支原体的样本放置在适宜的培养基上,利用培养的方式将支原体繁殖并形成可见的菌落,从而检测和识别支原体的存在。
支原体培养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采样首先,在临床上需要采集到可能存在支原体的样本,常见的包括痰液、鼻咽分泌物和眼结膜分泌物等。
采样需要注意无菌操作,避免样本被外界的细菌或真菌污染。
处理样本采集到的样本需要经过一系列的处理步骤,以获得高质量的样本供后续的培养使用。
常见的处理包括离心、过滤、冷冻等。
培养基选择在培养支原体时,选择适合的培养基非常重要。
培养基应提供足够的养分,并具备适宜的温度和环境条件来促进支原体的生长繁殖。
常用的培养基包括PPLO(B)、SP4等。
培养条件支原体的培养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
一般情况下,支原体需要在36℃左右的温度下培养,并在低氧或富二氧化碳的环境中生长。
同时,培养过程中需要防止其它细菌和真菌的污染。
培养过程观察在培养基上培养一定时间后,专业的实验人员会观察培养皿中是否出现类似支原体的菌落。
通过肉眼观察,判断是否有疑似支原体菌落的出现。
鉴定与确认如果在培养中观察到了疑似支原体菌落,需要进一步进行鉴定和确认。
常见的方法包括革兰染色、生化试验和分子生物学方法等。
这些方法可以更准确地识别和确定支原体的存在。
支原体培养法的应用支原体培养法是一种常用的检查方法,在临床上有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快速且准确地检测支原体的存在,帮助医生进行正确的诊断和治疗。
支原体感染的诊断支原体培养法可以用于支原体感染的诊断,尤其是对于肺炎、咳嗽和咽炎等呼吸道感染的检测。
通过培养法,可以快速获得诊断结果,并对感染进行针对性治疗。
支原体培养方法
支原体培养方法
嘿,咱来说说支原体培养方法哈。
我记得有一回,我在实验室里帮忙。
那天正好要做支原体培养,我就跟着师兄师姐们一起学。
咱先说说准备工作吧。
得准备好培养皿、培养基啥的。
那培养皿就像一个个小盘子,可干净了。
培养基呢,就像是支原体的“食物”,得调配得刚刚好。
有一次,我看着师姐小心翼翼地把培养基倒进培养皿里,就像在做一件特别精细的活儿。
然后呢,就是取样啦。
比如说从病人的痰液啊、尿液啊这些地方取一点样本。
这可不能马虎哦,得保证样本干净无污染。
我记得有一次,我跟着师兄去取样本,师兄那叫一个小心,就怕把样本弄混了或者弄脏了。
取好样本后,就把样本轻轻地涂在培养基上。
这就像是给支原体准备了一个“小床”,让它们能在上面好好生长。
涂的时候可不能太用力,不然会把培养基弄坏的。
我有一次涂的时候就太紧张了,差点把培养皿给弄翻了,还好师兄眼疾手快给扶住了。
接着,就把培养皿放在一个合适的环境里。
一般是要保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让支原体能舒服地生长。
就像我们人要住在舒服的房子里一样,支原体也得有个好环境。
我看着那些培养皿被放进培养箱里,就像把一个个小宝贝放进了温暖的被窝。
在培养的过程中,还得时不时地去看看。
看看支原体有没有长出来,长得怎么样。
有一次,我好奇地去看培养皿,哇,看到一些小小的点点,师兄说那可能就是支原体在生长呢。
总之啊,支原体培养虽然有点复杂,但是很有趣。
通过这个过程,我们可以了解支原体的生长情况,为诊断和治疗疾病提供帮助。
嘿嘿。
医学微生物学课件第15章支原体
医学微生物学课件第15章支原体一、引言支原体(Mycoplasma)是一种无细胞壁、呈多形性的微生物,介于一般细菌与立克次氏体之间。
支原体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可引起多种疾病,对人类健康产生重要影响。
本章主要介绍支原体的生物学特性、分类、致病性及实验室诊断方法,旨在使读者对支原体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二、支原体的生物学特性1.形态与结构支原体呈多形性,包括球形、椭圆形、棒状等。
支原体细胞大小约为0.2-0.5微米,无细胞壁,细胞膜富含固醇,具有高度可塑性。
支原体基因组较小,含有DNA和RNA。
2.营养与生长支原体为需氧或兼性厌氧微生物,对营养要求较高。
生长过程中需添加血清、酵母提取物等成分。
支原体生长缓慢,培养周期较长,一般为2-7天。
在固体培养基上,支原体形成直径为0.2-0.5毫米的菌落。
3.生化特性支原体具有多种生化活性,如水解酶、氧化酶、脱氢酶等。
支原体可利用多种糖类作为碳源,但不能利用乳糖。
部分支原体具有溶血活性。
4.分类与代表性菌种根据支原体的生物学特性和生化反应,将其分为12个属。
其中,对人类致病的主要有肺炎支原体、生殖道支原体、溶脲脲原体等。
肺炎支原体是引起肺炎的病原体,生殖道支原体和溶脲脲原体主要引起性传播疾病。
三、支原体的致病性1.呼吸道感染肺炎支原体是引起肺炎的主要病原体之一,可导致原发性非典型肺炎。
感染后,患者出现发热、咳嗽、乏力等症状。
肺炎支原体感染还可能与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等疾病有关。
2.生殖道感染生殖道支原体和溶脲脲原体是引起性传播疾病的常见病原体。
感染后,患者可出现尿道炎、宫颈炎、盆腔炎等。
孕妇感染生殖道支原体,可能导致早产、流产等不良妊娠结局。
3.其他感染部分支原体可引起关节炎、心内膜炎、脑膜炎等疾病。
支原体感染还可能与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关。
四、实验室诊断方法1.支原体培养支原体培养是诊断支原体感染的金标准。
将疑似感染标本接种于特定培养基,观察菌落形态、进行生化反应和免疫学检测,以鉴定支原体种类。
支原体的培养技巧
支原体的培养技巧支原体的培养技巧支原体是介于病毒与细菌之间的一类微生物,在自然界广泛存在,使人和多种动物、植物害病。
它缺乏细胞壁而不同于细菌,能在无细胞培养基生长繁殖,并含有RNA和DNA而有别于病毒。
支原体以二分裂方式繁殖,基本形态为圆形、丝状形,后者易形成分枝状菌丝,因而得名支原体。
其大小介于病毒和细菌之间,最小直径125-250nm,可通过滤器。
基因组小只5×108道尔顿,是已知能自行复制繁殖的原核生物中最小的,因而生物合成能力低,体外培养时需要富含营养,如血清、酵母浸液、核酸等复杂成分的培养基才能生长。
它生长缓慢,倍增时间1-6小时,最长需三周才形成菌落。
菌落中心长入琼脂内部形成中央较密的核,从上方观察可见“煎蛋样”的特殊菌落,因为菌落很小需在低倍镜下才能看见。
Mp从发酵葡萄糖取得生长所需能量。
Uu则是通过水解尿素获得能量。
支原体对抑制细胞壁合成的青霉类抗生素不敏感,对抑制蛋白质合成的抗生素如四环素和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红霉素等敏感。
一般培养比较多的是肺炎支原体,解脲脲原体(UU)是耐酸不耐碱的,UU培养的原理是在于其菌体中含有脲酶,而UU培养基中含有尿素,UU的生长需要其本身的脲酶分解尿素益提供其自身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UU培养基中含有指示剂酚红,由于尿素被分解释放出氨从而使培养基变碱而使培养基由黄变红,但是这种红是一种清亮的红色,透明澄清无浑浊,UU其适宜的PH值为,由于尿素分解产氨是PH上升,UU在PH值大于7的条件下会迅速死亡,因此,在培养时要随时观察其液体培养基的PH值,一旦看到培养基变红,要立即取出,以防培养基PH上升导致UU死亡,一般UU需要在培养至对数生长期时是活力最强的时候。
一般UU生长需要24小时。
UU的计数也和普通细菌不同,采用颜色单位改变法,因为UU的生长是澄清清亮透明的,因此无法用一般的比浊法来计数!UU的保存:在UU生长到对数生长期时,采用甘油保存法,甘油和菌液的比例为3:7,,采用程序降温法,献4度1小时,在-20度2小时,最后放到-80度,但是在-80度最长不要超过半年,因此需要每隔2-3个月将菌株复苏一次到对数生长期后再保存!另外,UU生长所需要的培养基的成分一般每隔单位有所不同,但是有一点肯定,就是需要小牛血清。
支原体培养报告
支原体培养报告摘要支原体(Chlamydia)是一类病原体,常导致人和动物的感染性疾病。
为了研究支原体的生长和繁殖特性,我们进行了一项支原体培养实验。
本报告将会介绍实验的目的、方法、结果和讨论,并提供相关数据和分析。
目的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是培养支原体,并观察其生长特性。
通过了解支原体在细胞培养基中的生长情况,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生物学特性,并为疾病防治和药物研发提供实验基础。
方法实验材料和试剂•支原体培养物•细胞培养基•细胞培养器具:培养皿、离心管、移液器等•培养箱•显微镜实验步骤1.准备细胞培养基:按照说明书(例如DMEM)配制培养基,确保无菌。
2.预处理培养皿:将培养基均匀涂于培养皿上,放入培养箱中,保持37摄氏度,以利于细胞附着。
3.处理支原体培养物:从氮罐中取出支原体培养物,迅速除霜至完全解冻。
4.繁殖培养:将处理后的支原体培养物加入预处理的培养皿中,放入培养箱,保持37摄氏度,进行培养。
5.观察生长情况:每隔一段时间,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变化,记录并比较不同时间点的生长情况。
结果与数据分析在本次实验中,我们成功培养了支原体,并观察到了其生长的变化。
以下是实验过程中的一些关键数据和结果分析:时间点细胞数量轮廓变化备注0小时无- 慢慢附着24小时明显增加渐趋清晰开始形成典型的感染结构48小时进一步增加明显清晰感染结构更为明显通过观察数据,我们可以明显看出,在支原体培养后的48小时内,细胞数量逐渐增加,并且感染结构逐渐变得更为明显。
这一结果说明了支原体在细胞培养基中成功繁殖。
讨论本实验成功地培养了支原体,并观察到了其生长情况。
这为我们进一步研究支原体的生物学特性和感染机制提供了实验基础。
然而,还有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讨论和深入研究:1.支原体的生长速度和感染结构形成的机制是什么?是否受到培养基中的营养物质和环境因素的影响?2.在支原体培养过程中,是否能够观察到支原体与宿主细胞的相互作用?这对研究支原体的感染机制和疾病防治有何意义?3.是否有其他培养条件可以提高支原体的培养效率和生长率?例如添加其他生长因子或调整温度和pH值等。
支原体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
支原体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
支原体的操作流程主要包括培养、鉴定、检测和灭活等步骤,以下为简要说明:
1. 培养:
- 使用适宜的支原体培养基(如PPLO培养基),并在无菌条件下接种疑似样本。
- 在适宜的温度(如37℃)和含5% CO2的厌氧环境或微需氧环境下进行培养,通常需要7-21天观察生长情况。
2. 鉴定:
- 根据形态学特征、生化特性(如糖发酵试验)、免疫学方法(如ELISA)或分子生物学技术(如PCR)进行种属鉴定。
3. 检测:
- 可采用DNA荧光染色法、培养法、PCR法、酶联免疫吸附法等多种方式进行支原体的筛查与定量检测。
4. 灭活:
- 若需要处理已知携带支原体的细胞或样本,需进行严格的热灭活或化学试剂(如抗生素)处理,确保支原体完全失活。
注意事项:
- 所有操作应在生物安全柜内进行,严格遵守生物安全规定。
- 接触可能含有支原体的样本时应穿戴适当的防护装备,如实验服、手套、口罩、护目镜等。
- 实验废弃物应按照生物危害废弃物处理规定进行处置。
- 支原体感染易导致细胞培养污染,实验室应定期进行支原体检测,并采取预防措施。
- 灭活步骤完成后,需再次通过支原体检测确认其是否已被彻底清除。
支原体培养工艺
支原体培养工艺哎呀,说起支原体培养工艺,这可真是个技术活儿,得慢慢来,不能急。
你想想,支原体这小东西,比细菌还小,肉眼根本看不见,得用显微镜才能一睹真容。
培养它们,就像是在养一群看不见的小宠物,得小心翼翼的。
首先,得准备培养基。
这玩意儿就像是支原体的“食物”,得精心调配。
通常用的是液体培养基,比如肉汤或者酵母提取物,还得加点血清,这样营养才够。
记得,培养基得先灭菌,不然其他细菌一来,支原体就没得吃了。
接下来,就是接种了。
这得在无菌条件下进行,不然其他微生物一掺和,支原体就没法好好生长了。
通常用无菌的注射器,把支原体的菌液滴到培养基里。
这一步得特别小心,别让细菌混进去。
接种完,就得把它们放到恒温箱里培养了。
支原体喜欢温暖的环境,通常37度左右。
放进去后,就别老去打扰它们,让它们好好长。
不过,也不能不管,得定期观察,看看有没有生长的迹象。
说到观察,这就得用到显微镜了。
支原体长得慢,可能得等上几天才能看到它们。
一开始,你可能啥也看不到,别急,耐心点。
慢慢地,你会看到一些小小的、透明的、会动的小东西,那就是支原体了。
它们会在你的培养基里游来游去,看起来挺可爱的。
培养过程中,还得注意观察有没有污染。
如果看到其他颜色的菌落,或者闻到异味,那可能就是污染了。
这时候,得赶紧处理,不然支原体就没法好好生长了。
最后,等支原体长得差不多了,就可以进行下一步的实验了。
比如,可以提取它们的DNA,或者研究它们的代谢产物。
这些研究,对于了解支原体的生物学特性,以及开发新的药物,都是很有帮助的。
总之,支原体培养工艺,虽然听起来高大上,但其实就跟养宠物差不多。
你得细心照料,耐心观察,才能让它们健康成长。
这过程中,虽然有时候会有点小挫折,但看到它们一点点长大,那种成就感,真是没得说。
支原体培养操作方法
支原体培养操作方法Growing mycoplasma is a common procedure in microbiology laboratories. This process allows researchers to study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behaviors of these microorganisms. 支原体的培养是微生物实验室中常见的操作方法,研究人员可以通过这一过程来了解这些微生物的特性和行为。
The first step in the cultivation of mycoplasma is to prepare a suitable growth medium. This medium should contain the necessary nutrients and conditions to support the growth of mycoplasma. 支原体培养的第一步是准备合适的生长基质,这种基质应包含足够的营养物质和条件,可以支持支原体的生长。
After preparing the growth medium, the next step is to inoculate it with a sample containing mycoplasma. This can be done using aseptic techniques to prevent contamination from other microorganisms. 在准备好生长基质之后,下一步是用含有支原体的样本接种。
这可以通过无菌技术来进行,以防止其他微生物的污染。
Once the mycoplasma sample is inoculated into the growth medium, it is then placed in a suitable environment for incubation. This environment should provide the optimal conditions for mycoplasma growth, such as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一旦将支原体样本接种到生长基质中,便将其放置在适合的环境中进行孵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支原体(霉形体)的培养技巧支原体是介于病毒与细菌之间的一类微生物,在自然界广泛存在,使人和多种动物、植物害病。
它缺乏细胞壁而不同于细菌,能在无细胞培养基生长繁殖,并含有RNA和DNA
而有别于病毒。
支原体以二分裂方式繁殖,基本形态为圆形、丝状形,后者易形成分枝状菌丝,因而得名支原体。
其大小介于病毒和细菌之间,最小直径
125-250nm,可通过滤器。
基因组小只5×108道尔顿,是已知能自行复制繁殖的原核生物中最小的,因而生物合成能力低,体外培养时需要富含营养,如血清、酵母浸液、核酸等复杂成分的培养基才能生长。
它生长缓慢,倍增时间1-6小时,最长需三周才形成菌落。
菌落中心长入琼脂内部形成中央较密的核,从上方观察可见“煎蛋样”的特殊菌落,因为菌落很小需在低倍镜下才能看见。
Mp从发酵葡萄糖取得生长所需能量。
Uu则是通过水解尿素获得能量。
支原体对抑制细胞壁合成的青霉类抗生素不敏感,对抑制蛋白质合成的抗生素如四环素和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红霉素等敏感。
ljksbs是搞支原体工作的,不知你是需要培养何种支原体,一般培养比较多的是肺炎支原体(MP),我是搞解脲脲原体(UU)的,UU是耐酸不耐碱的,UU培养的原理是在于其菌体中含有脲酶,而UU培养基中含有尿素,UU的生长需要其本身的脲酶分解尿素益提供其自身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UU培养基中含有指示剂酚红,由于尿素被分解释放出氨从而使培养基变碱而使培养基由黄变红,但是这种红是一种清亮的红色,透明澄清无浑浊,UU其适宜的PH值为6.2-6.5,由于尿素分解产氨是PH上升,UU在PH值大于7的条件下会迅速死亡,因此,在培养时要随时观察其液体培养基的PH值,一旦看到培养基变红,要立即取出,以防培养基PH上升导致UU死亡,一般UU需要在培养至对数生长期时是活力最强的时候(培养基呈橙红色变化)。
一般UU生长需要24小时。
UU的计数也和普通细菌不同,采用颜色单位改变法(CCU法),因为UU的生长是澄清清亮透明的,因此无法用一般的比浊法来计数!
UU的保存也是比较讨厌的,个人经验:在UU生长到对数生长期时,采用甘油保存法,甘油和菌液的比例为3:7,(甘油高压灭菌),采用程序降温法,献4度1小时,在-20度2小时,最后放到-80度,但是在-80度最长不要超过半年,因此需要每隔2-3个月将菌株复苏一次到对数生长期后再保存!
另外,UU生长所需要的培养基的成分一般每隔单位有所不同,但是有一点肯定,就是需要小牛血清,我所用的培养基都是自制的,效果感觉很好,如果需要配方的话,下次写给你!
器具泡酸的目的是为了去除杂质,一般在做细胞培养是需要泡酸,做细菌方面的工作要求不需要如此严格的,只需要洗干净,高压消毒就可以了,我在配培养基时用的是三蒸水,但是我是把培养基配好后,最后再加入血清,然后调到所需的PH值,不可以高压,只能用0.22um的滤膜过滤除菌!
至于你说的于培养基要加入血清,所以是否已经破坏了三蒸水的总体质量呢?这点完全不用考虑,细胞培养基等要求更为严格的东西都是用三蒸水配的!我用此法配,效果很好!培养基配好后,4度放半年没问题!
没有从动物身上分离UU,但是刚一开始做时,是从病人的临床分泌物中分离,临床分离株需要纯化,因为临床株常常含有很多杂质,这些杂质会影响UU的生长,导致UU的CCU常常达不到10的3次方,因此对临床株需要纯化,可以在固体平板上见到油煎蛋样菌落,用灭菌小刀切取菌落琼脂块,移入液体培养基中压碎进行培养,等到培养基变黄后,用液体培养基稀释培养物到10的-4或-5次方,再取0.2-0.4ml于固体平板上,这样反复2-3次,就可以得到支原体的纯种。
CCU一方面和细菌本身浓度有关,另一方面,确实如你说与培养基成分有很大关系,如果培养基营养成分差,很难作出来,以我的体会,一开始,用的是我们教研室临床外检用的培养基,里面不含有小牛血清,CCU做不到10的3次方,后来,买了标准菌株,又加了小牛血清和其他一些物质,最多一次做到10的9次方!UU培养其培养基是很关键的!
如果培养基中只含有盐成分的话,高压是没问题的,如LB培养基,但是如果里面含有小牛血清或糖类等物质的话,绝对不可以高压,因为这样会破坏营养成分,只可以过滤除菌!
解脲脲原体培养基配制:(在自制培养基基础上加:)PH:6。
13 小牛血清:30ml/250ml
10%尿素:12 ml/250ml
0.2%酚红:4。
5 ml/250ml
青霉素G:50万U/250ml
酵母:6。
25 g/250ml
磷酸二氢钾:0。
375 g/250ml
天门冬素:0。
025 g/250ml
自制培养基包括:新鲜牛肉浸液:90毫升
蛋白胨:1克
氯化钠:0。
5克
磷酸二氢钾:0。
15克
(此自制培养基可以高压灭菌)。
加琼脂配成固体,一般1%即可!
支原体是能够在无生命培养基上生长的最小微生物,其生长特点是在液基中是清亮的,因此他的计数无法通过比浊法,其对数生长期在液体中的表现是表现为橙红色,这是支原体的代谢活力旺盛,如果颜色呈现桃红色或深红色,这时UU的活力就会下降,因为UU的最合适PH为6.0-6.5,这时培养基的PH偏碱,UU可能已死亡。
为了区分颜色,可以用一管液体培养基作为颜色改变对照,黄色和橙红色还是比较好区分的!
xwfxwf401是搞支原体工作的,他做过对比试验,Uu的最适生长PH在6.0-6.1之间,这可能与培养基的配制有关。
关于Uu的计数,CCu是最好的方法:200ul 菌液加入第一瓶1.8ml液态培养基中混匀,然后从中取出200ul加入第二瓶1.8ml液体培养基中,混匀,以此类推,10倍稀释11瓶,做3组平行试验,求平均值即可。
注意,每步操作都要换枪头。
对于Uu的保存,其实方法也很简单:
1、用液体培养基培养15-17h(溶液有桔黄色变为橙红色,而且基本在对数生长期左右),直接放入0度或-20度,2个月是没问题的,如果不放心的话,可隔一个月检查一下活性。
2、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可将培养至对数生长期的阳性液先预冻,然后抽真空即可。
我估计保存几年是没问题的。
复苏的时候,直接向其中加入Uu培养基培养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