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中学生物学教学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中学生物学教学过程
第一节中学生物学教学过程概述
一、中学生物学教学过程的概念是教师指导学生掌握中学生物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能力和体力,并进行思想教育的过程。简言之,就是完成中学生物学教学目的的程序。
二、教学过程涉及的因素四要素说
教师和学生构成了“双边关系”。其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处于主体地位。
第二节教学过程的特点一、教学过程是引导学生学习间接经验为主的过程
二、教学过程是在教师领导下学生认识的过程
三、教学过程是促进学生发展和受教育的过程第三节中学生物学教学过程的特点一、激发学习动机,是实现生物学教学过程的前提(一)为什么?
1、学生是教学的主体。
2、学习是一种积极主动的活动。
(二)措施
1、学生自小对花卉、鱼、鸟等生物就有天然的爱好。
2、及时的表扬和批评等,能培养学习的责任感。
3、启发式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观察、实验等直观形式,是生物学教学过程的基础(一)为什么?
1、基本途径和实践基础。
2、认识特点是学习间接经验,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
3、培养生物学基本技能、观察能力和自学能力。
(二)措施
1、充分利用直接直观手段。
2、利用间接直观手段。
3、利用语言文字的间接直观1、直接直观手段活的、真实的生物。
例如:实验;演示实验;展示;参观;
2、间接直观手段例如:挂图;黑板画;模型;电影;幻灯;电视录像;电子机算机;
3、语言文字的间接直观教师运用生动的语言,唤起学生已观察或实验过程的直接经验。
如讲各种脊椎动物,就可以利用学生从动物园、电视、电影中有关动物的感性知识。(1)语言艺术欣赏(田华、陈铎)(2)教师的语言要叩击学生的心灵(赵光强)(3)语感能力培养初探(刘传亚)(4)态势语在教学中的运用(谢晓莉)三、掌握概念和理论,是生物学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一)为什么?
1、概念是人脑对事物一般特征和本质属性的反映。
2、生物学概念和理论属理性认识。掌握概念和理论,以便应用它来指导实践。
(二)措施
1、比较
2、分析、综合
3、判断、推理
4、系统化1、比较比较是概括事物现象和本质属性及特征的手段。
(1)对同类事物的比较。
(2)对不同类但相近或相关事物的比较。
2、分析、综合分析是把整体分解成部分。
综合是把部分结合成整体。3、判断、推理(1)判断是概念和概念之间的联系。
(2)推理是判断与判断之间的联系。
①归纳推理:从一系列具体判断得出一般判断时。
②演绎推理:从一般判断中推导出个别判断。
4、系统化系统化是指理解各部分知识之间的关系,使新旧知识联系起来,成为个人经验的有机组成部分。
四、巩固知识,是生物学教学过程的必要一环巩固知识,就是记住和保持所学的知识,以及必要时的回忆和再现。
感知和理解知识,是建立暂时神经联系的过程,也是巩固知识的开始和前提。五、应用知识是检验生物学教学过程的重要标志1、知识运用,是抽象知识具体化的过程。
2、知识运用的两个方面:
(1)通过口头、书面作业及实验、实习作业等教学实践,引导学生应用生物学概念和理论,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掌握生物学基本技能。
(2)通过生产劳动、科技活动和调查研究等一定的社会实践,锻炼学生独立工作能力,获得一些直接知识。
第四节中学生物学教学原则一、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原则
二、综合化原则
三、直观性原则
四、实践性原则
第五节中学生物学教学过程示例一、教学过程总的要求(一)、临境入兴,激发动机(二)、观察实验,充分感知
(三)、动情晓理,深入钻研(四)、巩固知识,实际应用
二、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1、组织教学2、复习旧知识3、讲授新知识4、巩固新知识5、进行课内练习或布置作业
三、教学过程的教案模式课前准备、教材分析、学生分析
章节名称
教学目的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具
课时安排
教学方法
学生分析
板书提纲设计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课前引言
内容一
过渡语言
内容二
过渡语言
内容三
过渡语言
课堂小结
过渡语言
课堂练习
课后作业
课后记
第六节教学过程的发展一、我国古代
1、孔子:学、思、习、行的过程
2、《中庸》:博学之、审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3、荀子:闻、见、知、行
4、《学记》:教学相长
二、欧洲资本主义萌芽时期
(一)捷克的夸美纽斯
开始用认识论分析教学过程,提出了著名的直观教学主张。
(二)两种学派
1、赫尔巴特
为代表的“四段论”——明了、联合、系统和方法。强调思辨的理论知识教学,强调教师中心。
2、杜威
为代表的“五步法”——情景、问题、观察、解决和应用。强调实际领域的知识,强调儿童中心。三.苏联十月革命后
苏联的凯洛夫
1、教师主导作用。
2、感知、理解、巩固、运用。
3、以认识论指导教学过程;但忽视心理成分。
4、只强调掌握知识,而忽视智力发展;只看到教师主导作用,而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
四、20世纪50年代以来
最大的是被国际誉为“课程现代化”的三大典型代表
(一)苏联的赞科夫
对传统的教学过程理论是一1、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师的出发点和归宿。
2、学生的发展进程在心理上活动上有3条线索:观察活动、思维活动和实际操作活动。
3、教学过程主要是在引导学生掌握知识体系过程中,通过这3条线索来促进他们发展的。对传统的教学过程理论是一个突破。
(二)美国的布鲁纳
1、主张发展学生探索能力;教学过程首先要引起学生的兴趣;产生学习动机。
2、教师要按知识的结构组织各种学科,使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3、要根据不同教学要求,改变学生陈述教学内容的顺序。
4、师生通过对学习结果的反映,进一步改进教和学。
在理论上突出了教学过程的特点,兼顾了教和学两方面的作用。
(三)西德的根舍因
西德根舍因和克拉夫斯基等人为代表提出“范例教学”理论。
1、学生应从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中精选出来示范性的材料,以达到窥一斑而见全豹的效果。
2、教学过程经历四个阶段
(1)通过整体的一个或几个特性来说明这个整体。
(2)对通过“个”的阶段获得的认识进行归类。
(3)通过4个阶段获得的认识进一步探索出规律性的认识。
(4)在上述3个阶段教学基础上,取得关于世界和生活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