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旧锡矿崛起于两汉时期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 国
包 头
பைடு நூலகம்
职大 学报
2006 年 第 4 期
个 旧锡矿崛起于两汉时期
毛光源
( 个旧市成人教育中心, 云南省 个旧市 661000)
摘 要:先秦时 扬州、 期, 灌山和武昌等地均有锡矿, 有的还在大量开采; 而其时云南与中 原的交通尚未畅达, 滇王尚未 归顺中央王朝, 此时个旧大锡输入中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汉初, 中原锡矿的储量逐渐枯竭。 汉武帝之后, 个旧大锡输入中原
亭山” 条下载曰: 又有锡山, 旧产锡;银山产银沙, 志云: 皆在府 东五十里。 (5) “ 会稽县”在今浙江省绍兴市一带。 , 以上六则史料确切证明, 先秦时期, 扬州(或曰“ 江南” ) 地区(包括今天的绍兴、 无锡一带) , 均有锡矿, 并已大量开
采。
2 ,《 尚书 禹贡》 淮海惟 扬 州 ……厥包橘袖锡 贡” “ 句 下, “ 正义” 释郑玄残注“ 有锡则贡之” 时云: 此州有锡而贡之 , 或时无, 则不贡。 所以柔 锡,
条件成熟, 个旧锡矿 日渐崛起并在全国产生影响。
关键词: 个旧;锡矿; 两汉;崛起;证据 中图分类号:K92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 1440(2006)04- 0106- 02
个旧锡矿的成规模开采当始于战国中期“ 庄断王滇” 时 期, 我们已著文证明了这一点。 但个旧锡矿在先秦时期大规 模开采并大量输人中原的可能性很小。 个旧锡矿的崛起并 在全国产生广泛影响, 其时当在两汉时期。 先证第一点: 先秦时期, 个旧锡矿大规模开采并大t 输
原。
再证个旧锡矿崛起于两汉时期。
(一)汉武帝之后, 个旧大锡输人中原的条件才成熟。 首 先, 云南与中原的交通这时才真正畅达; 其次 , 滇王这时才 真正归顺中央王朝;再次, 也是更重要的一点 , 是中原锡矿, 特别是江南锡矿, 经过几百上千年的开采, 此时储量已经逐
渐枯竭。 陆羽《 惠山记》 记载了这一经过:
此处“ 江南”即《 , 周礼》《 书》 所载的“ 、尚 中 扬州”李斯明言 。 “ 江南” 有锡, 周礼》《 与《 、尚书》 所载吻合。 此文出自 史记》 《 ,
收稿日 期:2006- 06- 22
燕之角, 荆之干, 扮胡之等, 吴粤之金锡, 此材 之美者也。 ‘ ” “ 指江南,粤” 吴” “ 为广东。 如果联系此上七则史料, 可知先 秦时期, 、 江南 广东二地均有锡矿, 这该是有案可稽的史实。
有锡矿, 有的还在大量开采, 因此, 此时中原用锡, 不可能舍 近求远, 到交通尚未畅达、 政权尚未归顺中央王朝的云南去
运输。 例证有 :
以 更费” 。 5、 唐朝陆羽《 记》 惠山 载曰:
山东 当周秦间, 峰, 大产铅锡, 故名锡山。 (a) “ 惠山” 在今无锡市西。
1,《 周礼 职方氏》 载曰: (“ 职方氏”掌天下之图, ) 以掌天下之地……
(II)王志友主编《 锡都古 , 今》北京 民族出 版社2005年版 W、 余嘉华主编《 云南风物志》昆明 云南人民出 , 版社1997
年版 「 、
10 7
不知汉广大。 ”
益州郡( 武帝置 , 故滇王国卜 …贵古出铜、
锡。 ’ (凡
“ 责古”即今天的个旧地区。 , 通过对《 史记》 汉书》后汉 与《 《 书》 的比较, 可以证明, 在汉朝初年, 个旧大锡尚未输入中
原, 也未被中原人士所知悉; 而其后, 在江南锡矿储量“ 禅 尽” 的状况下, 个旧才有可能大量输人中原, 在全国产生 巨 很大的名气。 ( 三) 已经出土的地下文物也提供了个旧锡矿在两汉时 期大规模开采的证据。 个旧已经发现的最早冶炼遗址 , 是今个旧市卡房镇陡 牛坡村西1公里附近的冲子坡冶炼遗址, 现存面积较为集中 的有2000平方米 , 围分布范围约有2平方公里。 周 1993年5 月, 云南省、 市文物部门对该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 州、 发 现了冶炼炉 、 烧炭窑、 柱洞等, 并伴随出土了陶罐 、 、 铜斧 五 蛛钱等文物。 冶炼炉和烧炭窑分布在固定的区域内, 说明已 存在大规模分工协作生产。 对出土文物的鉴定结果证明, 该 遗址应为东汉时期的冶炼场所。“ ‘’ ’ 结论: 个旧锡矿的崛起并在全国产生影响, 当在两汉时 期, 而不可能在此之前。
高要才“ 为大水”东至四会人海‘ 故此处“ , 9), 郁水” 当在今广
东省, 即西江。
金, 且随锡的比例多少而变化, 并产生不同用途,考工记》 《
有详细记载。 郑玄, 汉人, 离先秦不远 , 此注当引起高度重
视。
8,《 周礼 考工记》 序文载曰:
3、 李斯《 谏逐客书》 中载曰:
江南金锡不为用, 西蜀丹青不为采。’ ‘ ,
年版。
(二) 比较古籍中的记载 , 也能证明, 到两汉时期 , 个旧
大锡才大量输人中原。 作于汉武帝时代的《 如, 史记》其《 , 西 南夷列传》 专门记载云南之事, 而仅载原始概况、 “ 庄断王 滇” 及汉初归顺等事, 未有一句言及“ 出锡” 货殖列传》 ;《 专
载秦汉间全国各地的经济物产 , 明言“ 江南出锡”甚至连长 ,
南
益州郡 , 武帝元封二年开, … 县 二 十 四 …
南乌 …贪古, 北采山出锡 , 西羊山出银 , 山出锡 其后的《 后汉书 郡国志》 亦明白载曰:
达。史记 西南夷列传》 《 分四个时期详细记载了 这一点:
1、 庄断率领二万楚兵“ 至滇池” “ 后,会秦击夺楚巴、 黔 中郡, 道不通。 ” 2 、秦时常颇略通五尺道, “ 诸此国颇里吏焉。 十余岁, 秦 灭。 及汉兴, 皆弃此国而开蜀故徽。 ” 3、 直到汉武帝时, 派使者至滇,淇王与使者言曰: ‘ “ 汉 孰与我大?’ 及夜郎侯亦然。 以道不通故, 各自以为一州主,
作者简介: 毛光源(1947- ) , 云南个旧人, 男, 个旧市成人教育中 心副教授, 研究 向:地 化学史。
10 6
9 ,《 读史方舆纪要》湖广武昌府 通城县 幕阜山” “ 条
下载曰:
沙出锡但数量很少“ 取之不足以更费” 之类细事也已载人,
然无一言载及云南出锡。 这个事实证明, 当武帝刚刚发兵云 , 滇王始降之时, 个旧出锡之事尚未为中原广大人士所知 悉 , , 否则 作为曾任熟谙历史和国事的太史令, 司马迁绝不 则明f t 会疏忽此事。 而一百几十年后的《 汉书 地理志》
乃辫九州之国, 使问贯利。 东曰扬州, 其山镇曰会稽 , 其泽获 曰具区, 其 川三江, 其浸五湖, 共利金、 竹、 其民二男五 锡、 箭, 女, 其畜宜鸟兽, 其谷宜稻。 川 《 亦载人此段 此处的“ ”泛指江南地区。汉书 地理志》 扬州 ,
文字。
6、 清人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浙江绍兴府 会稽县 “
汉兴,惠山) 锡方弹, ( 故创无锡县。 王莽时复 出, 改名有锡…… 自 光武至孝顺之世 , 锡果竭, 顺 帝更为无锡县。’ “
(1)《 十三经注疏 周礼》职方氏”“ “ 、 考工记” (2)《 十三经注疏 尚书 禹贡犯 (3) 《 史记》平准书”“ “ 、李斯列传”“ 、货殖列传”“ 、西南夷列
入中原的可能性很小。 (一)据典籍记载, 先秦时期, 扬州、 灌山和武昌等地均
是李斯在被逐路上向当时的秦王赢政上书, 决不敢有半句
虚妄, 当是十分可信的。
4,《 史记 货殖列传》 载曰:
江南出*A、 、 桂 、 、 、 梓 姜、 金 锡 连……长沙出
连、 然笠盖物之所有, 锡, 取之不足以更费。, ‘ , 《 史记》 此段文字, 不仅明载“ 江南” 出锡, 而且还将范围扩大 到“ 长沙”并指出“ , 长沙” 锡储量很少(“ ’, 茧茧, “ ) 取之不足
参考文献
4、 最后, 汉武帝发兵讨伐,以兵临淇, “ 淇王始首善……
举国降, 诸置吏, 入朝。 于是以为益州郡, 踢淇王印, 复长其 民。(’ ”)
根据以上原始史料看来, 云南与中原的交通往来, 直到 汉武帝发兵征讨之后才逐渐畅通, , 因此 个旧的锡矿即使在 “ 庄断王滇” 之后已经成规模开采, 但尚未可能大量输人中
(4) [唐」 陆羽《 惠山记》 _ (5) [ 清]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浙江绍兴府”“ “ 、期广武昌
府” 。
生影响。 所以, 《 汉书》 后汉书》 和《 才会明确载人“ 责古出 锡”
的史实 。
(6)( 山海经 中山 ‘ 经》 (7)( (汉书 地理志》 。 (8)《 后汉书 郡国志》 。 (9)《 水经注 浪水 。 》 (10) 于志伟主编《 红河风物志》昆明 云南人民出 , 版社2000
曰:
锡山, 在县南七里, 旧产银, 曰银山, 又产锡。’ ‘ , 就 目前阅读古籍所知, 先秦时期已有以上几处锡矿。 既 然中原有如此之多的锡矿 , 大可不必再到遥远的、 道路尚未 开通 、 政权尚未纳人中央王朝的云南去运输沉重的大锡 , 因 此, 先秦时期个旧大锡输人中原的可能性似乎不大。 ( 二 ) 史料证 明 , 先秦时期 , 云南与 中原的交通 尚未畅
户
7,《 山海经 中山经》 载曰: 又东南七十里曰灌山, 其木多檀, 多封石, 多
白锡。 郁水出于其上, 潜于其下, 其中多 抵砺。 (6’
金也,周礼 考工记》 攻金之工常执金锡之 《 云“
齐” 故也。 (2’ “ 此州”指扬州,柔金”使金柔, , “ , 即锡可与其它金属组成合
“ 灌山”未详其址, 汉书 地理志》 水经注 浪 , 然据《 及《 水》 等古籍所载, 此山附近的“ 郁水” 在高要上游只是溪流, 过了
传”
对于“ 无锡”“ 、 有锡” 地名的变化,汉书 地理志》 《 也有
类似的记载。 这个地名一直延用到今天。 这则史料对于我们 了解个旧锡矿在两汉时期的崛起有很重要的意义 , 因为既 然中原锡矿储量逐渐枯竭 , 而国计民生对于大锡的需求量 仍很大甚至更大, 再加滇王归顺中央王朝, 云南正式纳人华 夏版图, 那么, 个旧大锡必然会大量输人中原 , 并在全国产
包 头
பைடு நூலகம்
职大 学报
2006 年 第 4 期
个 旧锡矿崛起于两汉时期
毛光源
( 个旧市成人教育中心, 云南省 个旧市 661000)
摘 要:先秦时 扬州、 期, 灌山和武昌等地均有锡矿, 有的还在大量开采; 而其时云南与中 原的交通尚未畅达, 滇王尚未 归顺中央王朝, 此时个旧大锡输入中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汉初, 中原锡矿的储量逐渐枯竭。 汉武帝之后, 个旧大锡输入中原
亭山” 条下载曰: 又有锡山, 旧产锡;银山产银沙, 志云: 皆在府 东五十里。 (5) “ 会稽县”在今浙江省绍兴市一带。 , 以上六则史料确切证明, 先秦时期, 扬州(或曰“ 江南” ) 地区(包括今天的绍兴、 无锡一带) , 均有锡矿, 并已大量开
采。
2 ,《 尚书 禹贡》 淮海惟 扬 州 ……厥包橘袖锡 贡” “ 句 下, “ 正义” 释郑玄残注“ 有锡则贡之” 时云: 此州有锡而贡之 , 或时无, 则不贡。 所以柔 锡,
条件成熟, 个旧锡矿 日渐崛起并在全国产生影响。
关键词: 个旧;锡矿; 两汉;崛起;证据 中图分类号:K92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 1440(2006)04- 0106- 02
个旧锡矿的成规模开采当始于战国中期“ 庄断王滇” 时 期, 我们已著文证明了这一点。 但个旧锡矿在先秦时期大规 模开采并大量输人中原的可能性很小。 个旧锡矿的崛起并 在全国产生广泛影响, 其时当在两汉时期。 先证第一点: 先秦时期, 个旧锡矿大规模开采并大t 输
原。
再证个旧锡矿崛起于两汉时期。
(一)汉武帝之后, 个旧大锡输人中原的条件才成熟。 首 先, 云南与中原的交通这时才真正畅达; 其次 , 滇王这时才 真正归顺中央王朝;再次, 也是更重要的一点 , 是中原锡矿, 特别是江南锡矿, 经过几百上千年的开采, 此时储量已经逐
渐枯竭。 陆羽《 惠山记》 记载了这一经过:
此处“ 江南”即《 , 周礼》《 书》 所载的“ 、尚 中 扬州”李斯明言 。 “ 江南” 有锡, 周礼》《 与《 、尚书》 所载吻合。 此文出自 史记》 《 ,
收稿日 期:2006- 06- 22
燕之角, 荆之干, 扮胡之等, 吴粤之金锡, 此材 之美者也。 ‘ ” “ 指江南,粤” 吴” “ 为广东。 如果联系此上七则史料, 可知先 秦时期, 、 江南 广东二地均有锡矿, 这该是有案可稽的史实。
有锡矿, 有的还在大量开采, 因此, 此时中原用锡, 不可能舍 近求远, 到交通尚未畅达、 政权尚未归顺中央王朝的云南去
运输。 例证有 :
以 更费” 。 5、 唐朝陆羽《 记》 惠山 载曰:
山东 当周秦间, 峰, 大产铅锡, 故名锡山。 (a) “ 惠山” 在今无锡市西。
1,《 周礼 职方氏》 载曰: (“ 职方氏”掌天下之图, ) 以掌天下之地……
(II)王志友主编《 锡都古 , 今》北京 民族出 版社2005年版 W、 余嘉华主编《 云南风物志》昆明 云南人民出 , 版社1997
年版 「 、
10 7
不知汉广大。 ”
益州郡( 武帝置 , 故滇王国卜 …贵古出铜、
锡。 ’ (凡
“ 责古”即今天的个旧地区。 , 通过对《 史记》 汉书》后汉 与《 《 书》 的比较, 可以证明, 在汉朝初年, 个旧大锡尚未输入中
原, 也未被中原人士所知悉; 而其后, 在江南锡矿储量“ 禅 尽” 的状况下, 个旧才有可能大量输人中原, 在全国产生 巨 很大的名气。 ( 三) 已经出土的地下文物也提供了个旧锡矿在两汉时 期大规模开采的证据。 个旧已经发现的最早冶炼遗址 , 是今个旧市卡房镇陡 牛坡村西1公里附近的冲子坡冶炼遗址, 现存面积较为集中 的有2000平方米 , 围分布范围约有2平方公里。 周 1993年5 月, 云南省、 市文物部门对该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 州、 发 现了冶炼炉 、 烧炭窑、 柱洞等, 并伴随出土了陶罐 、 、 铜斧 五 蛛钱等文物。 冶炼炉和烧炭窑分布在固定的区域内, 说明已 存在大规模分工协作生产。 对出土文物的鉴定结果证明, 该 遗址应为东汉时期的冶炼场所。“ ‘’ ’ 结论: 个旧锡矿的崛起并在全国产生影响, 当在两汉时 期, 而不可能在此之前。
高要才“ 为大水”东至四会人海‘ 故此处“ , 9), 郁水” 当在今广
东省, 即西江。
金, 且随锡的比例多少而变化, 并产生不同用途,考工记》 《
有详细记载。 郑玄, 汉人, 离先秦不远 , 此注当引起高度重
视。
8,《 周礼 考工记》 序文载曰:
3、 李斯《 谏逐客书》 中载曰:
江南金锡不为用, 西蜀丹青不为采。’ ‘ ,
年版。
(二) 比较古籍中的记载 , 也能证明, 到两汉时期 , 个旧
大锡才大量输人中原。 作于汉武帝时代的《 如, 史记》其《 , 西 南夷列传》 专门记载云南之事, 而仅载原始概况、 “ 庄断王 滇” 及汉初归顺等事, 未有一句言及“ 出锡” 货殖列传》 ;《 专
载秦汉间全国各地的经济物产 , 明言“ 江南出锡”甚至连长 ,
南
益州郡 , 武帝元封二年开, … 县 二 十 四 …
南乌 …贪古, 北采山出锡 , 西羊山出银 , 山出锡 其后的《 后汉书 郡国志》 亦明白载曰:
达。史记 西南夷列传》 《 分四个时期详细记载了 这一点:
1、 庄断率领二万楚兵“ 至滇池” “ 后,会秦击夺楚巴、 黔 中郡, 道不通。 ” 2 、秦时常颇略通五尺道, “ 诸此国颇里吏焉。 十余岁, 秦 灭。 及汉兴, 皆弃此国而开蜀故徽。 ” 3、 直到汉武帝时, 派使者至滇,淇王与使者言曰: ‘ “ 汉 孰与我大?’ 及夜郎侯亦然。 以道不通故, 各自以为一州主,
作者简介: 毛光源(1947- ) , 云南个旧人, 男, 个旧市成人教育中 心副教授, 研究 向:地 化学史。
10 6
9 ,《 读史方舆纪要》湖广武昌府 通城县 幕阜山” “ 条
下载曰:
沙出锡但数量很少“ 取之不足以更费” 之类细事也已载人,
然无一言载及云南出锡。 这个事实证明, 当武帝刚刚发兵云 , 滇王始降之时, 个旧出锡之事尚未为中原广大人士所知 悉 , , 否则 作为曾任熟谙历史和国事的太史令, 司马迁绝不 则明f t 会疏忽此事。 而一百几十年后的《 汉书 地理志》
乃辫九州之国, 使问贯利。 东曰扬州, 其山镇曰会稽 , 其泽获 曰具区, 其 川三江, 其浸五湖, 共利金、 竹、 其民二男五 锡、 箭, 女, 其畜宜鸟兽, 其谷宜稻。 川 《 亦载人此段 此处的“ ”泛指江南地区。汉书 地理志》 扬州 ,
文字。
6、 清人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浙江绍兴府 会稽县 “
汉兴,惠山) 锡方弹, ( 故创无锡县。 王莽时复 出, 改名有锡…… 自 光武至孝顺之世 , 锡果竭, 顺 帝更为无锡县。’ “
(1)《 十三经注疏 周礼》职方氏”“ “ 、 考工记” (2)《 十三经注疏 尚书 禹贡犯 (3) 《 史记》平准书”“ “ 、李斯列传”“ 、货殖列传”“ 、西南夷列
入中原的可能性很小。 (一)据典籍记载, 先秦时期, 扬州、 灌山和武昌等地均
是李斯在被逐路上向当时的秦王赢政上书, 决不敢有半句
虚妄, 当是十分可信的。
4,《 史记 货殖列传》 载曰:
江南出*A、 、 桂 、 、 、 梓 姜、 金 锡 连……长沙出
连、 然笠盖物之所有, 锡, 取之不足以更费。, ‘ , 《 史记》 此段文字, 不仅明载“ 江南” 出锡, 而且还将范围扩大 到“ 长沙”并指出“ , 长沙” 锡储量很少(“ ’, 茧茧, “ ) 取之不足
参考文献
4、 最后, 汉武帝发兵讨伐,以兵临淇, “ 淇王始首善……
举国降, 诸置吏, 入朝。 于是以为益州郡, 踢淇王印, 复长其 民。(’ ”)
根据以上原始史料看来, 云南与中原的交通往来, 直到 汉武帝发兵征讨之后才逐渐畅通, , 因此 个旧的锡矿即使在 “ 庄断王滇” 之后已经成规模开采, 但尚未可能大量输人中
(4) [唐」 陆羽《 惠山记》 _ (5) [ 清]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浙江绍兴府”“ “ 、期广武昌
府” 。
生影响。 所以, 《 汉书》 后汉书》 和《 才会明确载人“ 责古出 锡”
的史实 。
(6)( 山海经 中山 ‘ 经》 (7)( (汉书 地理志》 。 (8)《 后汉书 郡国志》 。 (9)《 水经注 浪水 。 》 (10) 于志伟主编《 红河风物志》昆明 云南人民出 , 版社2000
曰:
锡山, 在县南七里, 旧产银, 曰银山, 又产锡。’ ‘ , 就 目前阅读古籍所知, 先秦时期已有以上几处锡矿。 既 然中原有如此之多的锡矿 , 大可不必再到遥远的、 道路尚未 开通 、 政权尚未纳人中央王朝的云南去运输沉重的大锡 , 因 此, 先秦时期个旧大锡输人中原的可能性似乎不大。 ( 二 ) 史料证 明 , 先秦时期 , 云南与 中原的交通 尚未畅
户
7,《 山海经 中山经》 载曰: 又东南七十里曰灌山, 其木多檀, 多封石, 多
白锡。 郁水出于其上, 潜于其下, 其中多 抵砺。 (6’
金也,周礼 考工记》 攻金之工常执金锡之 《 云“
齐” 故也。 (2’ “ 此州”指扬州,柔金”使金柔, , “ , 即锡可与其它金属组成合
“ 灌山”未详其址, 汉书 地理志》 水经注 浪 , 然据《 及《 水》 等古籍所载, 此山附近的“ 郁水” 在高要上游只是溪流, 过了
传”
对于“ 无锡”“ 、 有锡” 地名的变化,汉书 地理志》 《 也有
类似的记载。 这个地名一直延用到今天。 这则史料对于我们 了解个旧锡矿在两汉时期的崛起有很重要的意义 , 因为既 然中原锡矿储量逐渐枯竭 , 而国计民生对于大锡的需求量 仍很大甚至更大, 再加滇王归顺中央王朝, 云南正式纳人华 夏版图, 那么, 个旧大锡必然会大量输人中原 , 并在全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