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社会保障支出

合集下载

财政支出的基本理论

财政支出的基本理论

财政学第一章公共财政理论一:公共物品,指由国家机关和政府部门———--公共部门提供用来满足社会需要的商品和服务成为公共物品二:财政,从实际意义来讲,是指政府经济部门通过其收支活动筹集和供给经费和资金,保证实现政府职能.从经济学的意义来理解,财政是一个经济范畴,是政府集中一部分国民收入用于满足公共需要的收支活动,以达到优化资源配置、公平分配及经济稳定和发展的目标。

其基本特征:1阶级性与公共性2强制性与非直接偿还性3收入与支出的对称性(或平衡性)·第二章国家分配论(财政本质)一:财政的产生: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阶级→国家→财政国家财政类型:1奴隶制国家财政2封建制…。

3资本主义…4社会主义…。

要素:1财政主体2…客体3….形式4…目的二:财政的双重属性1阶级性:在阶级社会里,以阶级为主。

2公共性:在社会主义社会里,公共性为主三:财政的本质国家为主题的分配关系第三章财政支出的基本理论一:财政支出的分类按经济性质分类:1 购买性支出:政府购买进行日常政务所需或用于国家投资的商品和服务支出。

(直接影响生产和就业情况)2 转移性支出:政府资金无常的单方面转移包括辅助够买捐赠支出、债务利息支出。

区别:是否在交换、购买商品行为.按支出功能分类共17类二:衡量财政支出规模的指标1绝对量指标2财政支出占GDP得比重3财政支出的增长率4财政支出的增长弹性系数=财长支出增长率/GDP增长率5财政支出的边际系数=财政支出的增长额/GDP的增长额类比财政收入的规模的衡量指标1绝对量的指标2财政收入的增长率3财政收入的增长率4财政收入增长弹性系数=财政收入增长率/GDP增长率5财政收入的边际系数=财政收入的增长额/GDP的增长额三:财政支出规模的一半趋势:一般情况下是不断增长,是绝对增长。

1瓦格纳法则: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也随之相应提高.2替代—规模效应理论(梯度渐进增长理论)内在因素:正常情况下,经济发展,收入提高,以不变的税率所征得税收上升,故财政支出与GDP上升呈线性关系外在因素:危机时期政府被迫提高税率,财政支出增加,危机过后之粗会持续较高水平。

关信平《社会政策概论》(第3版)学习辅导书-第三编【圣才出品】

关信平《社会政策概论》(第3版)学习辅导书-第三编【圣才出品】

第三编社会政策的主要领域第十二章社会保障政策1.什么是社会保障,社会保障有哪些基本的功能?答:(1)社会保障的含义在美国,社会保障以社会保险和社会救助为主;在英国,社会保障是指以国家为主体的公共福利计划;在我国现阶段,社会保障制度的主题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并辅之以商业保险和慈善事业等保障人们基本生活的福利性社会服务制度体系。

(2)社会保障的基本功能社会保障作为现代社会中一个重要的制度安排,在维持经济的正常运行和促进社会发展方面发挥着多方面的功能:①保障基本需求的功能养老保险的出现保障了老年人的基本生活,工伤和失业保险为市场经济中的广大劳动者解除了后顾之忧,社会救助保障了弱势群体和劣势群体的基本生存权利,社会福利在慈幼安老、助残帮困、便民利民等方面提供各种社会服务,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因此,社会保障被称为现代社会的安全网。

②维护社会稳定的功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有效地消除或缓解了现代社会中的各种风险,使大多数人能够安居乐业,少数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也能得到保障,从而有效地维护了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被称为社会的稳定器或减震器。

③促进社会发展的功能社会保障促进社会发展的功能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a.促进经济的发展社会保障对经济的促进作用一方面是通过解除劳动者对未来风险的后顾之忧而调动广大劳动者的工作积极性,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另一方面还可能通过社会保障基金的运营直接促进资本市场的繁荣,推动金融产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

b.促进社会的协调发展社会保障制度是整个社会制度体系中的一个子系统,发挥着社会安全网和稳定器的作用,为社会成员的安全和福利提供制度支持,从而实现社会生活的良性循环,为其他社会子系统的健康运转和协调发展也提供了保证。

c.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保障促使遭受不幸事件的社会成员重新认识发展变化中的社会环境,适应社会生活的变化。

④调节利益关系的功能社会保障的调节功能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a.政治方面社会保障制度的背后具有深刻的政治理念和价值基础,它是各党派、各利益集团和各种价值观念较量的结果,也是调节利益关系的必要手段。

《政府经济学》课程教案

《政府经济学》课程教案

《政府经济学》课程教案一、课程性质:《政府经济学》是为行政管理专业本科段学生开设的一门选修课,本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启发意义和实践指导意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政府经济学的主要概念和基本理论,强化学生对政府经济行为、政府经济职能和政府经济管理决策的理解和认识,培养学生从事公共管理,尤其是政府经济管理实践和研究的基本能力,为学生今后从事行政管理和经济管理工作,以及开展有关政府经济管理行为的研究作好必要的准备。

二、有关教材:《政府经济学》, 温来成主编,中国人事出版社2004年版三、授课内容:第一章导论第一节政府经济一、政府经济现象二、政府经济第二节政府经济学及其学习方法一、政府经济学二、政府经济学的学习方法第二章现代市场经济运行中的政府第一节市场失灵与政府经济的合理性一、市场失灵及其主要表现二、政府经济调控能力的有限性三、政府经济职能第二节政府经济中的公平与效率一、政府经济与公平二、政府经济与效率三、政府经济与公平和效率的选择第三节经济体制转轨时期的中国政府经济及其职能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政府经济及其职能探索二、经济体制转轨时期中国政府经济职能转变的难点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转变的主要任务第三章政府与公共物品供给第一节公共物品涵义一、消费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特征二、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三、公共物品的分类及特征第二节公共物品的供给一、公共物品的公共供给二、公共物品的最优供给量三、公共物品的供给——局部均衡分析四、公共物品供给——一般均衡分析五、混合物品的供给方式六、公共物品的私人供给七、公共物品提供的组织形式第四章外部经济效应与政府经济政策第一节外部效应一、外部效应的涵义二、外部效应的类别三、外部效应与市场均衡第二节外部效应与政府经济管理一、外部效应治理与庇古税(补贴)二、外部效应治理与科斯定理三、外部效应治理的其他方法与措施第五章政府经济行为与公共选择第一节公共选择理论一、公共选择的涵义二、直接民主中的公共选择三、代议民主制中的公共选择第二节西方多党制议会民主制度下的政府经济决策一、西方国家多党制议会民主制度概况二、议会党派斗争与政府经济政策三、政府预算的审查与批准四、议会通过立法对政府经济活动的制约第三节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下的政府经济决策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下各级人大对政府经济活动的调节、监督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下政府的经济决策三、政府重大经济决策中的政治民主协商四、完善与健全中国特色政府经济公共选择制度第六章政府支出概述第一节政府支出规模一、政府支出规模增长二、政府支出规模增长成因分析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支出规模变化实证分析第二节政府支出分类一、政府支出按政府职能分类二、政府支出按经济性质分类三、政府支出按支出具体用途分类四、政府支出按其功能分类五、政府支出其他分类方法六、国际组织及有关国家政府支出分类简介第三节政府支出绩效评价一、政府支出绩效二、政府支出绩效评价常用方法三、政府采购与政府支出效益第七章政府购买性支出第一节公共投资一、公共投资与私人投资二、公共投资范围三、公共投资与融资第二节公共事业支出一、公共事业支出的性质二、教育支出三、科技支出四、公共卫生支出五、公共文化支出第三节行政管理支出一、行政管理支出的性质二、我国行政管理支出的内容三、行政管理支出与行政效率第四节国防支出一、国防支出的性质二、国防支出的内容三、中国的立法政策与国防支出第八章政府转移性支出第一节社会保障支出一、社会保障制度二、社会保障支出内容三、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第二节财政补贴支出一、财政补贴二、财政补贴内容三、财政补贴管理第九章政府收入概述第一节政府收入规模一、财政收入与政府资源配置二、政府收入规模度量三、政府收入规模制约因素分析第二节政府收入分类一、按收入形式分类二、按收入的产业和部门分类三、按收入的管理体制分类第三节政府收入效应一、政府收入效应的涵义二、替代效应三、收入效应第十章政府税收收入第一节税收制度要素一、课税对象二、纳税人三、税率四、计税依据五、纳税环节六、纳税期限七、减税、免税八、违章处理第二节税收收入分类一、按课税对象的性质分类二、按税负能否转嫁分类三、按税种的隶属关系分类四、按与价格的关系分类五、按征税的计量单位分类第三节税负转嫁与归宿一、税负转嫁二、税负转嫁条件与方式三、税收归宿第四节宏观税负一、税收负担二、宏观税负第十一章政府非税收入第一节国有资产经营与处置收益一、国有资产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三、国有资产收益第二节公共设施使用费收入一、公共设施使用费与公共定价二、公共设施收费的功能三、公共设施收费管理第三节行政规费收入一、行政规费涵义二、行政规费收入管理三、当前行政规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四、我国行政规费制度的改革第四节其他政府非税收入一、罚没收入二、彩票收入第十二章政府债务第一节政府债务分类一、债务收入涵义二、按债务发行地域分类三、按债务期限分类四、按按债务形式分类五、债务是否流通分类六、其他分类方法第二节债务发行一、公债发行的条件二、公债发行方法三、公债规模第三节债务流通一、公债市场二、公债市场功能三、中国公债市场发展第四节债务偿还及风险管理一、公债偿还二、债务管理常用检测指标三、债务风险判断及管理第十三章政府预算第一节政府预算概述一、政府预算涵义二、政府预算发展三、政府预算的分类四、按预算收支平衡状况划分五、政府预算的组成六、政府预算特征第二节政府预算编制一、政府预算的编制原则二、政府预算的编制程序三、中国政府预算编制改革四、编制部门预算的必要性五、部门预算编制程序流程六、部门预算的执行和调整第三节国家预算的执行一、政府预算执行任务二、政府预算执行机构三、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四、政府预算调整第四节政府决算一、政府决算涵义二、政府决算管理第五节政府预算管理体制一、政府预算管理体制涵义二、政府预算管理体制的内容三、中国现行预算管理体制第六节预算外资金一、预算外资金的概念及发展二、我国预算外资金范围三、预算外资金特点四、我国预算外资金制度的改革第十四章政府宏观经济管理第一节政府宏观经济管理政策目标一、经济增长二、保持市场物价稳定三、收入公平分配四、充分就业五、国际收支平衡第二节政府宏观经济管理工具一、政府宏观经济管理工具概述二、财政政策三、货币政策四、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差异五、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搭配模式第三节政府产业政策一、产业政策涵义二、产业政策在宏观经济管理中的地位三、中国政府现行产业政策要点第四节政府区域经济政策一、区域经济政策涵义二、区域经济政策的宏观经济管理中的地位三、中国政府现行区域经济政策第十五章国际间政府经济关系第一节国际税收一、国际税收的涵义二、国际税收协定三、国际税收管理第二节政府外债一、政府外债的种类二、政府外债功能及其特殊性三、政府外债风险管理四、中国外债规模的历史考察第三节国际贸易与投资管理一、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下的国际贸易与政府管理二、跨国投资与政府管理三、国际金融与政府外汇管理11。

第十二章 国民收入核算选择题

第十二章 国民收入核算选择题

6.下列说法中哪项不是GDP的特征?()A.它是用实物量测量的B.它只测度最终产品C.它只适应于给定时期D.它没有计入生产过程中消耗的商品7.如果你知道国内生产净值数字并想从它计算出个人可支配收入,你决不能()。

A.扣除折旧B.加上政府转移支付C.扣除企业间接D.扣除公司未分配利润8.下面不属于国民收入部分的是()。

A.租金收入B.福利支付C.工资D.利息净额9.国内生产总值是下列哪一项的市场价值?()。

A.一年内一个经济中的所有交易B.一年内一个经济中交换的所有商品和劳务C.一年内一个经济中交换的所有最终商品和劳务D.一年内一个经济中生产的所有最终商品和劳务10.社会保障支付属于()。

A.政府支出B.转移支付C.税收D.消费11.一般情况下,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数值最小的是()。

A.国内生产总值B.个人收入C.个人可支配收入D.国民收入12.在收入的均衡水平上()。

A.非自愿的存货积累为零B.产出等于总需求C.GDP没有变动的趋势D.都正确13.如果钢铁、油漆、绝缘材料以及所有用来制造一个电烤炉的原料价值在计算GDP时都包括进去了,那么这种衡量方法()。

A.因为各种原料都进入市场交易,故衡量正确B.因为重复记帐导致过高衡量C.因为各种原料都是生产者存货的一部分故没有影响D.由于重复记帐导致过低衡量14.下列应计入当年GDP的是()。

A.政府购买B.转移支付C.购买一辆用过的卡车D.购买普通股票6.如果转移支付增加80亿美元,而MPS=0.3,则()。

A.消费增加56亿美元B.消费减少56亿美元C.国民收入增加186.67亿美元D.国民收入增加80亿美元7.下列哪一种情况将引起边际消费倾向提高()。

A.边际进口倾向提高B.边际税率提高C.边际消费倾向下降D.边际储蓄倾向下降8.如果消费函数为C=100+0.8(Y-T),那么政府支出乘数是()。

A.0.8 B.1.25 C.4 D.59.如果消费函数为C=100+0.8(Y-T),并且税收和政府支出同时增加1美元,则均衡的收入水平将()。

社会保障水平分析模型_社会保障概论_[共3页]

社会保障水平分析模型_社会保障概论_[共3页]

第十二章社会保障水平理论(一)定性分析方法定性分析方法是根据历史资料对社会保障水平做出评价的方法。

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或效应,是判断社会保障水平适度与否的重要标准。

经济发展是多种因素相互交织的结果,根据对各历史阶段经济运行状况及影响因素的分析,可以相对分解出社会保障因素对经济运行的影响,进而判断社会保障水平适度与否,适度的社会保障水平应该是多少。

社会保障水平是动态的,所以,社会保障适度水平也是动态的。

要想准确地确定各国不同时期社会保障适度水平的区间,还需要使用定量分析的方法。

(二)定量分析方法定量分析的方法要求以社会经济、人口理论为依据,提炼出与社会保障水平相关程度较高而又有统计可能的变量,如GDP增长率、国民收入增长率、人口结构变动、劳动就业数、工资增长率及规模等,借助经济学中的基本经济函数构造出社会保障水平的数理测定模型,根据各国一定时期的数据,测算出社会保障水平的适度范围,并根据实际状况,验证模型的可信度和有效性。

二、社会保障水平分析模型社会保障体系从表面上看只是对社会弱者和失去劳动能力者的照顾,但从更深层次上看它是进入国民经济运行的体系和劳动力供需的体系,以下就是从这两个角度入手对社会保障水平进行的数理分析。

(一)社会保障水平数理模型的假设条件第一,以国内生产总值作为总基数,社会保障总水平是指社会保障总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第二,从社会保障资金供给角度分析社会保障水平,主要说明社会保障支出水平在怎样一个度内才能适应国民经济供给能力。

第三,通常把国民生产总值分为两大块,一是由劳动生产要素而产生的总产量,二是由资本投入而产生的总产量。

第四,依据社会保障水平要达到与国际经济水平相适应的目的,设定社会保障水平是否判定的标准。

这个标准从宏观上看是它是否有利于国民经济协调发展,从微观上看是它能否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水平需要,又能激励劳动者的积极性。

(二)社会保障水平测定模型我们可以把社会保障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这种宏观意义水平上的测定指标进一步分为两个测定指标。

《西方经济学》第十二章 国民收入核算

《西方经济学》第十二章     国民收入核算
9
五、名义国民生产总值和实际国 民生产总值
• 为了能够对不同时期的国民生产总值进行有 效的比较,我们选择某一年的价格水平作为 标准,各年的国民生产总值都按照这一价格 水平来计算。这个特定的年份就是所谓的基 年(base year),这一年的价格水平就是所 谓的不变价格(constant price)。用不变价格 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叫做实际国民生产总值 (real GNP),而用当年价格(current price) 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叫做名义国民生产总值 (nominal GNP)。见图12-1。
21
二、国民收入核算没有很好地反 映经济发展状况
• 第一,国民生产总值不能很好地衡量精 神收入。 • 第二,国民生产总值只能比较最终数值 大小,而无法说明生产的是什么商品和 什么劳务。 • 第三,国民收入核算不能反映出生产技 术的进步。
22
三、国民收入核算没有很好地反映 福利状况
• 人均的实际消费才是衡量一个国家社会 福利状况的比较好的指标。
第十二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国民收入核算
国民收入核算指标 国民收入核算方法 现行国民收入核算的缺陷 及纠正 国民收入的流量循环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第一节 国民收入核算指标
一、国民生产总值 二、国民生产净值与国民收入 三、个人收入与个人可支配收入 四、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 五、名义国民生产总值与实际国民生产 总值 六、国民生产总值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15
• 政府购买支出是指各级政府部门对商品 和劳务的购买支出,包括政府在军事设 施和物资方面的支出和政府雇员的薪金 支出。 • 净出口是指商品和劳务的出口价值减去 商品和劳务的进口价值的差额。
16
表12-3 A国国民生产总值,200×年

第12章 国民政府初期的财政《中国财政史》PPT课件

第12章 国民政府初期的财政《中国财政史》PPT课件

191 925 511 1 334 873 290 14.38
四、政务费支出
政务费包括国务、内务、外交、财务、司法、蒙藏、抚恤等费,其 中有一些是暴力镇压机关的开支,也有一些是一般行政管理、对外 事务管理和经济事业管理等机构的经费,见表12-4。
表12-4 国民政府初期政务费预算支出项目表 单位:元
1933 9 713 200 4 069 042 10 662 989 2 676 359 64 969 175 1 340 192 6 029 810 99 460 767
1934 15 606 408 6 998 306 10 051 231 3 511 494 69 420 713 3 761 665 3 761 665 113 111 482
-
31 258 819
1931 12 235 062 7 047 277 10 062 950 1 511 130 78 745 623
-
-
109 602 042
1932 13 642 051 6 207 422 11 060 166 2 493 228 76 688 180 1 815 639
-
111 906 686
表12-2 1927-1936年国民政府债务费实支情况 单位:百万元
年度 1927 1928 1929 1930 1931 1932 1933 1934 1935 1936
实支总额 150.8 412.6 539.0 714.4 683.0 644.8 769.1 1 203.6 1 336.9 1 894.0
债务费 1.6
121.3 159.0 241.0 238.8 169.5 202.6 455.8 358.6 834.6

中国社会保险制度_规章制度_

中国社会保险制度_规章制度_

中国社会保险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社会保险关系,维护公民参加社会保险和享受社会保险待遇的合法权益,使公民共享发展成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国家建立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等社会保险制度,保障公民在年老、疾病、工伤、失业、生育等情况下依法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第三条社会保险制度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社会保险水平应当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

第四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和个人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有权查询缴费记录、个人权益记录,要求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提供社会保险咨询等相关服务。

个人依法享受社会保险待遇,有权监督本单位为其缴费情况。

第五条县级以上政府将社会保险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国家多渠道筹集社会保险资金。

县级以上政府对社会保险事业给予必要的经费支持。

国家通过税收优惠政策支持社会保险事业。

第六条国家对社会保险基金实行严格监管。

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建立健全社会保险基金监督管理制度,保障社会保险基金安全、有效运行。

县级以上政府采取措施,鼓励和支持社会各方面参与社会保险基金的监督。

第七条国务院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负责全国的社会保险管理工作,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有关的社会保险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政府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的社会保险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有关的社会保险工作。

第八条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提供社会保险服务,负责社会保险登记、个人权益记录、社会保险待遇支付等工作。

第九条工会依法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有权参与社会保险重大事项的研究,参加社会保险监督委员会,对与职工社会保险权益有关的事项进行监督。

第二章基本养老保险第十条职工应当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

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未在用人单位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非全日制从业人员以及其他灵活就业人员可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由个人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

财政与税务简答题

财政与税务简答题

简答题第一章1. 如何理解财政的概念?答:1.财政分配活动的主体是国家;2.财政分配的对象是一部分社会总产品;3.财政分配的依据是国家拥有的政治权利;4.财政分配的目标的是为了实现国家的职能。

2. 什么是财政?财政有何具体特征?答:财政就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凭借其政治权利和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占有社会总产品价值一部分的经济行为。

特征:强制性,补偿性,无偿性,非营利性3. 什么是资源配置,财政的资源配置职能的范围有哪些?答:资源配置:是指人的知识、劳动力、资本、土地等在不同用途和不同受益者之间的分配组合形成一定的自残结构、产业结构、技术结构、部门结构、地区结构等,以取得最佳效果。

职能范围:配置资源职能、公平收入职能、稳定经济职能。

4. 什么是财政?财政的基本职能有哪些?答:财政就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凭借其政治权利和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占有社会总产品价值的一部分的经济行为。

财政的基本职能1)资源配置职能、2)公平收入职能。

3)稳定经济职能。

第二章1. 财政收入的分类?答:a按财政收入的形式分类。

分为税收收入和非税收收入b按财政收入来源分类c按管理权限和管理方式分类d按财政收入的稳定程度分类,分为经常性和临时性收入2. 财政支出的分类?答:a按国家职能分类。

分为行政支出、国防支出、经济发展支出、社会发展支出、保障支出。

b按财政支出是否直接构成当期总需要进行分类。

分为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c按财政支出形式分类。

分为无偿性支出与有偿性支出d按财政支出的安排次序和使用结果分类。

分为维持性支出、经济性支出、社会性支出3. 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因素有哪些?a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规模的影响b不同经济体制对财政收入规模的影响c技术进步对财政收入规模的影响d分配政策和分配制度对财政收入规模的影响4. 影响财政支出规模因素有哪些?答:a经济发展水平高低的影响b经济体制不同的影响c国家干预经济程度强弱的影响d政治因素e社会因素5. 影响财政收入结构的因素有哪些?答:a社会形态的影响。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习题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习题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理论一、名词解释:1.国民生产总值2.国内生产总值3.国民收入4.个人收入5.个人可支配收入6.名义国内生产总值7.实际国内生产总值8.国内生产总值折算系数9.最终产品10.中间产品二、选择题:1.下列四种产品中应该记入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是:()。

A.当年生产的一辆汽车;B.去年生产而今年销售出去的汽车;C.某人去年收购而在今年专售给他人的汽车;D.一台报废的汽车。

2.在下列四种情况中应该记入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是:()。

A.用来生产面包的面粉; B。

农民生产的小麦;C.粮店为居民加工的面条D. 粮店为居民加工的面条消耗的电。

3。

政府购买支出是指:( ).A.政府购买各种产品和劳务的支出B.政府购买各种产品的支出C.政府购买各种劳务的支出D。

政府的转移支付.4。

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最终产品是指:( )。

A.有形的产品;B.无形的产品;C.既包括有形的产品,也包括无形的产品;D.自产的可用的农产品。

5。

按支出法,应计入私人国内总投资的项目是:( )。

A.个人购买的小汽车;B.个人购买的游艇;C.个人购买的服装;D。

个人购买的住房.6。

国民收入核算中,最重要的是核算:( )。

A.国民收入;B.国内生产总值;C.国民生产净值;D。

个人可支配收入 .7.国内生产净值与国民收入的差是:( )。

A.间接税;B.直接税;C. 折旧;D.公司未分配利润。

8。

国内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净值之间的差是:( )。

A。

间接税; B.直接税; C.折旧额D。

个人所得税。

9。

下面不属于流量的是:( )。

A。

净出口;B。

折旧;C。

转移支付;D。

国家债务.10.社会保障支出属于()。

A.政府购买支出;B。

转移支付;C。

税收; D.消费。

11.对政府雇员支付的报酬属于( )。

A。

政府购买支出;B。

转移支出;C。

税收; D.消费。

12。

下面不属于国民收入部分的是( )。

A。

租金收入; B。

福利支付; C.工资; D.利息。

宏观经济学第12章练习题及答案

宏观经济学第12章练习题及答案

第十二章练习题及答案一、判断题1.国民收入核算体系将GNP作为核算国民经济活动的核心指标。

()2.GDP被定义为在某一既定时期一国之内所生产的全部产品的市场价值总和。

()3.用货币去度量性质不同的各种产品,才能使各种产品能够进行加总,得出一国产出的总价值。

()4.如果农民种植的粮食用于自己消费,则这种粮食的价值就无法计入GDP之内。

()5.家庭成员提供的家务劳动要计入GDP之内。

()6.本年生产但未销售出去的最终产品价值不应计入本年的GDP之内。

()7.最终产品只包括消费品,不包括投资品。

()8.最终产品是按照产品的物质属性来划分的。

()9.某种物品是中间产品还是最终产品取决于它本身的性质,例如,汽车一定是最终产品,煤只能是中间产品。

()10.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最终产品只是指有形的物质产品。

()11.用价值增值法计算一国产出的总价值,可以避免重复计算的问题。

()12.国民生产总值等于各种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的价值总和。

()13.对于整个经济来说,所有的价值增值之和必定等于所有的最终产品的总价值。

()14.若某企业年生产20万元的产品,只销售掉10万元的产品,则当年该企业所创造的GDP 为10万元。

()15.以前所生产而在当年售出的存货,应当是当年GDP的一部分。

()16.某公司生产的汽车多卖掉一些比少卖掉一些时,GDP增加要多一些。

()17.某人2000年用10万元购买了一辆产于1998年的小汽车,这10万元应该计入2000年的GDP。

()18.一栋旧建筑物的销售额应加到国民生产总值中去。

()19.销售一栋建筑物的房地产经纪商的佣金应加到国民生产总值中去。

()20.一个在日本工作的美国公民的收入是美国GDP的一部分,也是日本GNP的一部分。

()21.国内生产总值是重要的流量变量。

()22.计算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方法,当计算结果出现差异时,以收入法的结果为主。

()23.国民收入的核算中使用的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其内在逻辑是不一致的,因而它们最后所计算出来的国民生产总值数量也可能是不一致的。

社会学概论社会保障

社会学概论社会保障

瑞典: “福利国家”的橱窗
·一方面, 它长期保持了高增长, GDP4-5%; ·另一方面, 在很长时间里实现了凯恩斯理论称 之为的“充分就业”, 失业率一直摆动在2%的低 水平, 通货膨胀率4-5%之间。 ·“高收入”, “高消费”, 项目齐全, 范围广 泛, 标准之高都达到了福利国家的上乘。 ·50-60年代, 国民生产总值的几乎2/3, 花费到 了装扮福利国家身上了。
方式不同
连续补偿,现金补 一次性补偿,现
偿和服务的方式 金补偿方式
政府在社会保险方面具有的潜在优势
·政府有权征税以实现对社会性风险的保险 ·政府能够使几代人共担风险(代际均衡) ·政府可以对社会保障支出进行指数化调整 ·政府可以制定和调整精算原则和财务机制
(二)社会救助
社会救助: 国家对收入在贫困线以下的公民 和因自然灾害遭受损失或发生其他不幸事故而 暂时生活困难的公民所提供的物质帮助。
社会保障概念内涵的要点
• 第一, 社会保障的责任主体是国家; • 第二, 对象是全体社会成员, 尤其是遇到社会风险的
成员; • 第三, 依据是国家立法和行政规定; • 第四, 物质基础是一定时期国民收入再分配的形成
的社会保障基金; • 第五, 社会保障的目标是满足国民生活保障需求, 改
善和增进国民福利。
•说明弊端是: 社会保障入不敷出,造成国家财政赤字
福利危机的表现
·1.高保险津贴,抬高了企业产品成本,结果是,削弱了国家 的对外经济竞争能力,也影响了私人企业的再投资。
·“普遍福利”政策的内容之一是,发给劳动者高社会保险津 贴,如高失业保险津贴,高工伤保险津贴,高退休保险津贴 ,高生育保险津贴,而社会保险津贴来源于劳动者和企业( 雇主)高保险费(保险税)的交纳,因而抬高了社会保险费 比例,抬高了产品成本(保险费摊入成本)。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障法(全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障法(全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障法(全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障法(全文)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社会保障基金- 第三章基本养老保险- 第四章基本医疗保险- 第五章失业保险- 第六章工伤保险- 第七章生育保险- 第八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 第九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 第十章社会保险待遇- 第十一章社会统筹与服务- 第十二章法律责任- 第十三章附则第一章总则本法为保障全体公民的社会保险权益,规定社会保险的制度和运行机制,促进社会保险事业的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加强社会保障工作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关系。

第二章社会保障基金第一节建立和使用第一条为满足公民社会保险待遇支付的需要,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障基金。

第二条社会保障基金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社保费的缴纳- 国家财政补助- 社会捐助及其他合法来源第三条社会保障基金用于支付社会保险待遇、保障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运行费用、开展社会保险事业以及其他用途。

第二节收入与支出管理第四条社会保障基金的收入使用应当公开透明,经济合理,依法使用。

第五条国家对社会保障基金的收入和支出进行动态管理和调节,确保收支平衡。

第三章基本养老保险第一节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第六条建立和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行社会化、个人化、市场化的养老保险制度。

第七条养老保险制度包括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等。

第二节养老金待遇第十条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员享受基本养老金待遇。

第十一条基本养老金待遇按照一定的比例和标准确定,并根据参保人员的缴费年限、工资水平、退休年龄等因素进行计算。

第四章基本医疗保险第一节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第十二条建立和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实行个人缴费、政府补助的医疗保险制度。

第十三条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覆盖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等不同人群。

第二节医疗保险待遇第十六条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待遇。

第十七条基本医疗保险待遇包括医疗费用的报销和给付、门诊费用的报销和给付等。

第十二章 《劳动保障法》 马工程

第十二章 《劳动保障法》 马工程

3 • 是促进资本市场发展的需要
二、社会保险基金的投资运营主体
政府集中投资运营
• 政府以建立社会保 险预算或者直接列 入财政预算的方式 管理社会保险基金, 侧重于通过向一级 市场购买国债、定 向认购社会保险特 种债券,或直接列 入财政预算来保持 基金的保值增值。
多元分散投资运营
• 将社会保险基金委托 给银行、信托公司、 基金管理组织等金融 机构投资运营,通过 金融机构进行信托投 资,并规定最低收益 率。
本章教学重难点:社会保险基金的筹资模式;社会保险基 金的保值增值;社会保险基金的监督管理。
第一节 社会保险基金概述
一、社会保险基金的含义 二、我国社会保险基金的种类 三、社会保险与全国社会保障基金
一、社会保险基金的含义
社会保险基金是指按照国家法律和法规, 通过向 缴费义务人强制征收社会保险费而筹集的用于保障社 会保险待遇给付的专项资金
三、社会保险基金的社会监督
《社会保险法》第6条第3款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 府采取措施,鼓励和支持社会各方面参与社会保险基 金的监督 。”
社会监督的方式:成立社会保险监督委员会,定期听 取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对社会保险基金收支、管理和投 资运营情况的汇报;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对社会保险基 金的收支、管理和投资运营情况进行年度审计和专项 审计等;鼓励举报投诉、信息公开等。
社会保险基金的投资运营是指社会保险基金管理机 构或者其委托的机构,将社会保险基金投资于国家法律 或政策许可的金融资产或实物资产,以使社会保险基金 在一定时期内获取预期收益、实现基金保值增值的基金 运营行为。
1
• 是应对通货膨胀对社会保险基金影响的 需要
意 义
2 •是确保参保人员分享经济发展成果的需要
强制性

关信平《社会政策概论》(第3版)学习辅导书-第三编【圣才出品】

关信平《社会政策概论》(第3版)学习辅导书-第三编【圣才出品】

第三编社会政策的主要领域第十二章社会保障政策1.什么是社会保障,社会保障有哪些基本的功能?答:(1)社会保障的含义在美国,社会保障以社会保险和社会救助为主;在英国,社会保障是指以国家为主体的公共福利计划;在我国现阶段,社会保障制度的主题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并辅之以商业保险和慈善事业等保障人们基本生活的福利性社会服务制度体系。

(2)社会保障的基本功能社会保障作为现代社会中一个重要的制度安排,在维持经济的正常运行和促进社会发展方面发挥着多方面的功能:①保障基本需求的功能养老保险的出现保障了老年人的基本生活,工伤和失业保险为市场经济中的广大劳动者解除了后顾之忧,社会救助保障了弱势群体和劣势群体的基本生存权利,社会福利在慈幼安老、助残帮困、便民利民等方面提供各种社会服务,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因此,社会保障被称为现代社会的安全网。

②维护社会稳定的功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有效地消除或缓解了现代社会中的各种风险,使大多数人能够安居乐业,少数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也能得到保障,从而有效地维护了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被称为社会的稳定器或减震器。

③促进社会发展的功能社会保障促进社会发展的功能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a.促进经济的发展社会保障对经济的促进作用一方面是通过解除劳动者对未来风险的后顾之忧而调动广大劳动者的工作积极性,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另一方面还可能通过社会保障基金的运营直接促进资本市场的繁荣,推动金融产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

b.促进社会的协调发展社会保障制度是整个社会制度体系中的一个子系统,发挥着社会安全网和稳定器的作用,为社会成员的安全和福利提供制度支持,从而实现社会生活的良性循环,为其他社会子系统的健康运转和协调发展也提供了保证。

c.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保障促使遭受不幸事件的社会成员重新认识发展变化中的社会环境,适应社会生活的变化。

④调节利益关系的功能社会保障的调节功能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a.政治方面社会保障制度的背后具有深刻的政治理念和价值基础,它是各党派、各利益集团和各种价值观念较量的结果,也是调节利益关系的必要手段。

社会保障水平指标_社会保障概论_[共2页]

社会保障水平指标_社会保障概论_[共2页]

225 社会保障水平理论第十二章平。

而国际上通常根据社会保障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社会保障水平。

即s =Sa /G其中,s 代表社会保障水平,Sa 代表社会保障支出总额,G 代表国内生产总值GDP 。

这个指标从总体上反映了社会保障支出水平,也称为社会保障总水平。

社会保障水平能够衡量一定时期内一国或地区社会成员享受社会保障的高低程度,可以从总量上反映国民财富用于社会保障的分配情况以及社会保障对国民经济的总体压力,有利于分析社会保障与人口老龄化、经济增长以及失业率等宏观变量之间的关系。

社会保障水平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具有动态性。

客观上,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保障发展必须坚持与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相适应。

社会保障水平过低,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便会产生一系列社会问题,从而影响经济社会的正常运行和发展;而过高的社会保障水平,尽管能够在短期内为民众提供较好的福利,但这种超越经济发展水平的社会保障设计将加重纳税人的负担,影响到企业的竞争力,最终社会保障制度可能因此变得不可持续发展。

从西方发达国家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关系来看,伴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螺旋式发展态势,社会保障水平的发展轨迹也呈现一定的规律性波动,基本表现为右上倾的倒U 形。

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是一个“低水平适应—高水平调整—高水平适应”的发展过程。

在我国现阶段,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和发展的基本目标是广覆盖、低水平、可持续发展。

二、社会保障水平指标社会保障水平以量化指标的方式衡量和评价社会保障制度内部机能的运行状况,能够反映出某一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保障参与主体在社会保障负担、享受社会保障待遇等方面的高低程度,是衡量社会保障强度的指标,可以衡量一国或地区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社会保障的能力。

(一)社会保障负担水平1.企业社会保障负担水平最能反映企业社会保障负担水平的指标应该是社会保障缴费对企业利润率的影响程度。

社会保障缴费一方面增加了企业的管理费用,另一方面,因为社会保障缴费是在税前列支的,所以,企业可以因此而少缴纳一些所得税。

2021年中级经济师 《经济基础》第十二章 财政支出

2021年中级经济师  《经济基础》第十二章  财政支出

第十二章财政支出第十章介绍了公共物品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即公共物品是如何供给的。

分析这一问题有两个视角:一是看实物,即政府实际的提供与生产过程;二是看资金运用,我们通过对政府预算的分析,看政府支出的规模和结构。

与支出规模相比,支出结构问题更为重要,它反映了财政支出的受益格局。

一、财政支出及其分类(一)如何理解财政支出数据(三个方面理解)财政支出:是指政府为履行职能、取得所需商品和劳务而进行的资金支付,是政府行为活动的成本。

★财政支出规模(政府花了多少钱):财政支出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它反映了政府实际上参与社会经济生活的程度。

有助于人们理解政府支付支配了多少社会资源,简单讲就是政府掌握和运用了多少钱。

★财政支出结构(政府花钱干了什么事):财政支出总额中各类支出所占的比重。

它反映了政府用各项财政资金都做了什么事,并据此观察政府的职能和活动,政府如何参与社会经济生活、参与的广度和重点是什么,有助于人们理解政府是如何运用财政资金的。

与财政支出规模相比,财政支出结构问题更为重要,它反映了财政支出的收益格局。

★财政支出的经济结构/性质(钱具体怎么花的):各项财政支出的具体经济构成。

它反映了财政每一笔钱具体是怎么花的,反映了政府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实际履行何种职能,有利于人们了解政府干预是更侧重资源配置,还是更侧重收入分配;是更关注长期结构调整,还是更关注短期短期宏观调控等。

(二)财政支出分类(国际上常见分类方法2种,微观观察、宏观考察)无论从那个方面来理解财政支出数据,都需要首先对庞杂的政府支出活动进行分类整理。

★适用于编制政府预算的统计分类○1财政支出功能分类:按照政府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产出性质分类,反映政府的职能活动,即政府的钱到底被拿来做了什么事(如是用来办教育还是加强国防)。

如:医疗卫生、环境保护、教育、社会保障支出等。

○2财政支出经济分类:按政府生产公共物品的成本投入分类,反映政府支出的经济性质和具体用途,说明政府的钱是怎么花出去的(如办教育的钱是发了工资,还是买了设备、盖了校舍)。

2023中经-经济基础刘艳霞-精讲班-第12章

2023中经-经济基础刘艳霞-精讲班-第12章

第十二章 财政支出【本章考情分析】【本章教材结构】 【本章内容详解】第一节 财政支出及其分类【本节知识点】【知识点】财政支出的含义 【知识点】财政支出分类方法3.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主要因素 财政支出财政支出及其分类财政支出规模 及其增长趋势财政支出效益分析购买性支出 1.财政支出的含义2.财政支出分类方法 1.衡量财政支出规模的指标及 规模变化情况的指标2.财政支出规模增长的理论解释 1.财政支出效益分析与生产经营支出效益分析的区别 1.政府消费性支出 2.政府投资性支出 2.财政支出效益分析方法 转移性支出 1.社会保障支出 2.财政补贴3.购买性支出与转移性支出功能的比较【本节内容精讲】【知识点】财政支出的含义财政支出,是指政府为履行职能、取得所需商品和劳务而进行的资金支付,是政府行为活动的成本。

可从以下3方面理解财政支出数据:【提示】与支出规模相比,支出结构问题更重要,它反映了财政支出的受益格局。

2022年一般公共预算中主要支出科目情况如下: 1.教育支出39455亿元,比上年增长5.5%。

2.科学技术支出10023亿元,比上年增长3.8%。

3.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3905亿元,比上年下降2%。

4.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6603亿元,比上年增长8.1%。

5.卫生健康支出22542亿元,比上年增长17.8%。

6.节能环保支出5396亿元,比上年下降3.2%。

7.城乡社区支出19415亿元,比上年下降0.2%。

8.农林水支出22490亿元,比上年增长2.3%。

9.交通运输支出12025亿元,比上年增长5.3%。

10.债务付息支出11358亿元,比上年增长8.7%例题精讲3看 看财政支出规模 -花多少钱看财政支出结构 -办多少事儿 看财政支出经济性质 -钱怎么花的 财政支出规模,是指财政支出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

该指标反映政府实际上参与社会经济生活的程度,有助于了解政府支配了多少社会资源。

《财政学》教学大纲-新

《财政学》教学大纲-新

《财政学》课程简介课程名称:财政学课程代码: 3100240所在学科:经济管理所在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学时: 54学分: 3先修要求:西方经济学课程面向:会计学、工商管理、国贸、农经、区域发展、工商体开课学期:春、秋任课教师:朱永德教授课程简介:该课程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基础课,属宏观经济理论课程。

该课程以公共需要理论为依据,主要介绍公共财政理论与实务以及我国的财政理论与实践。

主要内容包括:社会公共需要理论,市场、政府与财政的关系,财政的职能,财政支出的分类、规模与结构,购买性支出与转移性支出,财政收入的来源、规模,国债原理、国债制度与管理,国家预算与财政管理体制,政府与国有企业的财政关系,财政收支平衡,财政政策的目标、工具等。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我国财政运行的基本状况,了解财政政策的走向,以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政策水平。

教材:《财政学》,陈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面向二十一世纪课程教材,2000年6月附件《财政学》教学大纲学时:54学时学分:3理论学时:45学时实验学时:9学时适用专业:会计学、工商、农经、农发、国贸、工商体大纲执笔人:朱永德大纲审定人:张吉国一、说明1.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财政学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属宏观经济理论课程。

该课程以公共需要理论为依据,主要介绍公共财政理论的基本内容,具体阐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财政的理论与实践。

该课程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通过学习,学生不仅可以掌握财政职能、财政收支及其平衡、国债制度、财政管理体制、政府与国有企业的财政关系,还可以明确我国的财政政策的目标和工具等内容。

可以使学生了解我国财政政策的目标定位,基本掌握国家财政运行的状况,以提高自身的宏观理论水平与政策水平。

教学中不仅要对财政学的概念、原理和方法进行必要的讲授,还要在教学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必要的案例讨论、上网检索和课后作业等,启迪学生的思维,了解财政理论的最新动向,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二章社会保障支出
第一部分单项选择题
1、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是:
A、社会救济
B、社会保险
C、社会福利
D、社会优抚
2、根据我国目前的现实情况,我国社会保险的筹资模式应采用:
A、现收现付式
B、完全基金式
C、部分基金式
D、财政拨款解决
3、社会救济属于:
A、购买性支出
B、转移性支出
C、积累性支出
D、生产性支出
4、从世界各国的情况来看,对于医疗、生育、失业等方面的保险,一般采用()筹资模式。

A、现收现付式
B、完全基金式
C、部分基金式
D、财政拨款解决
5、社会保障体系的最高层次为:
A、社会保险
B、社会救济
C、社会优抚
D、社会福利
第二部分多项选择题
1、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由()部分组成。

A、社会保险
B、社会救济
C、社会福利
D、社会优抚
E、商业保险
2、属于我国社会保险内容的是:
A、食品券
B、养老保险
C、医疗保险
D、失业保险
E、生育保险
3、从管理体制上来看,社会保险有()类型。

A、国家社会保险
B、地方社会保险
C、联合社会保险
D、企业补充社会保险
E、委托社会保险
4、一般来说,可供选择的社会保险筹资模式有以下几种:
A、社会保障税
B、现收现付式
C、部分基金式
D、完全基金式
E、以支定收式
5、政府对社会保险市场干预的理由是:
A、私人保险面临的“相反选择”
B、私人保险公司降低社会风险的能力较弱
C、降低决策成本
D、家长主义
E、出于收入再分配的考虑
第三部分判断题
1、社会救济的资金一般从财政收入中筹集,是国家财政资金单方面的转移。

()
2、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社会保险是一种优值品。

()
3、从世界各国的情况来看,对于医疗、生育、失业等方面的保险,一般采用完全基金制的筹资模式。

()
4、社会保险现收现付的筹资模式,在计划刚开始的时候缴费率高,随后,就可以降低缴费率,以保持收支平衡。

()
5、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是社会救济。

()
6、社会保险是国家按照市场等价原则举办的一种社会保障计划。

()
7、社会保险的受益与支付是一种完全对应的关系。

()
8、社会保险的资金来源完全来自于财政拨款。

()
9、社会救济的享受对象应该是全体公民。

()
10、政府的养老保险支出,来自于人们缴纳的社会保障税,故政府养老保险的支付将减少人们实际可支配的收入,从而使他们的储蓄也相应减少。

()
第四部分名词解释
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现收现付式完全基金式
部分基金式
第五部分问答题
1、政府为什么要干预社会保障市场?
2、西方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经验。

3、简述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构成。

4、我国养老保险应采用何种筹资模式?为什么?
5、试述完善我国养老保障制度改革的政策选择。

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单项选择题
1、B
2、C
3、B
4、A
5、D
第二部分多项选择题
1、A、B、C、D
2、B、C、D、E
3、A、B、C、D、E
4、B、C、D
5、A、B、C、D、E
第三部分判断题
1、对
2、对
3、错
4、错
5、错
6、对
7、错
8、错
9、错 10、对
第四部分名词解释
1、社会保障:是国家向丧失劳动能力、失去就业机会以及遇到其他事故面临经济困难的公民提供的基本生活保障。

2、社会救济:是国家通过财政拨款,向生活有困难的城乡居民提供资助的社会保障计划。

3、社会保险:是国家按照保险原则举办的一种社会保障计划,是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

4、社会福利:是国家、集体和社会在法律和政策范围内兴办的各种公共福利设施、社会服务和福利性物质帮助,以增进群众福利,改善公民物质文化生活的社会性制度。

5、社会优抚:是国家和社会按照规定,对法定的优抚对象提供确保一定生活水平的资金和服务,带有褒扬和优待抚恤安置性质的特殊社会保障制度。

6、现收现付制:是指社会保险的计划依据当年收支平衡的原则编制,即当年的缴费收入仅能够满足当年的保险计划支出,不为以后年度的保险支出储备资金。

7、完全基金制:是在对有关人口健康和社会经济发展指标进行长期预测的基础上,预计社会保险成员在享受保险待遇期间所需开支的保险基金总量,并将其按一定的比例分摊到劳动者整个就业期间或投保期间。

8、部分基金制:是现收现付制与完全基金制两种方式的结合,是根据分阶段收支平衡的原则,确定收费率,在满足一定时期支出需要的前提下,留有一定的储备基金,据以确定收费率。

第五部分问答题
1、
(1)私人保险面临的“相反选择”问题
(2)私人保险公司降低社会风险的能力较弱。

(3)政府介入社会保障可以降低决策成本。

(4)家长主义
(5)出于收入再分配的考虑。

2、
(1)保障项目名目繁多。

(2)社会保障有确定的资金来源
(3)社会保障支出依法由政府集中安排。

(4)政府实施社会保障制度有明显的宏观调控动机。

3、我国社会保障体制包括:
(1)社会救济
(2)社会保险
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伤残保险、工伤保险、疾病和生育保险、丧葬补助、失业保险
(3)社会福利
(4)社会优抚
4、部分基金式
(1)我国养老保险不宜采用现收现付式的筹资模式。

因为在这种模式下,人们的缴费并没有为自己建立养老储备基金,他们退休后的养老金实际上是靠后代支付的,必须靠政府的声誉和强制性才能维持下去的。

在人口结构年轻化的情况下,现收现付式的筹资模式比较适宜。

但它难以应付人口老年化的挑战。

(2)我国现已进入人口老年化的时代。

(3)完全基金模式目前也不适宜我国的国情,因为较高的缴费率是国家财政、企业和职工个人都难以承受的。

所以,比较可行的办法是实行部分基金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