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详细规划设计(第一版)段汉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居住区规划设计的部分理论、观念和基本要求
新都市主义:借鉴行为建筑学的设计方法,强调以建立场所精神为宗旨进行社区设计。新都市主义任务:
(1)修复大城市区域现存的市镇中心,恢复强化其核心作用;
(2)整合重构松散的郊区,使之成为真正的邻里社区及多样化的地区;
(3)保护自然环境,珍存建筑遗产。
新都市主义核心思想:
(1)重视区域规划,强调从区域整体的高度看待和解决问题;
(2)以人为中心,强调建成环境的宜人性以及对人类社会生活的支持性;
(3)尊重历史与自然,强调规划设计与自然、人文、历史环境的和谐型。
新都市主义居住区规划的基本模式:
(1)传统的邻里开发模式(TND);
(2)交通导向模式(TOD);
社区适宜居住性研究内容:
(1)安全和健康,包括交通安全、人身安全和公共健康;
(2)环境条件,包括清洁、安静、空气清新和水流清澈;
(3)社会交往质量,包括邻里和谐、公平交流、相互尊重、社区特性和对社区的自豪感;
(4)享受休闲娱乐、美学和现存的独特的文化和环境资源。
建设适宜居住社区的10个方面:
(1)吸引人的、以步行为主的公共领域;
(2)机动车速度低,交通量小和没有交通堵塞;
(3)适宜的、经济的和位置优越的住宅;
(4)方便的学校、商店和服务设施;
(5)方便的社区公园和开放空间;
(6)清洁的自然环境;
(7)丰富的、整齐的社区景观;
(8)社区能够被所有人接受并感觉安全;
(9)强调当地文化、历史和生态;
(10)环境促使人们相互交流形成社区。
精明增长的基本原则:
(1)混合的土地利用和充满活力的城市中心;
(2)充分利用现有的设施和财产,最大限度服务于社区;
(3)通过靠近工作岗位的多样性住宅来满足各种住房需要;
(4)通过一个将活动中心、街道、人行道和自行车道充分连接的系统,培育以步行为主导的紧密连接的社区;
(5)促进有强烈地点感的、有特色和吸引力的社区,包括修复和使用历史传统建筑;(6)在城市内和城市边缘地区保护开敞空间、农田、自然美景和重要的环境地区;(7)将新开发的基础设施的重点集中在现有社区内,使现有设施和再开发区域得到有效的利用;
(8)为人们提供多样化的交通工具选择,包括自行车、公交车和自驾车;
(9)通过合理开发审批进程使开发决策公平、可预见性和提高成本效率;
(10)鼓励市民和投资人参与开发决策,通过公开和广泛的对话,促进联合和伙伴关系来满足社区需要;
(11)通过水资源保护和水质量控制、重复利用、绿色建筑技术以及社区设计技术来倡导保护资源和节约能源;
(12)与附近城市、县镇和其他政府机构共同创造一个精明增长的地区性计划;(13)支持高质量教育和学校设施并服务于社区,这是创造理想的和适宜居住的社区的关键。
居住区规划中的生态设计依据:
(1)有利于居住区居民身心健康;
(2)保护原自然系统的生物完整性;
(3)对土地、阳光、水等自然生态因子做到最佳利用;
(4)尊重生态学的“环境承载力”原理;
(5)保护居住区环境的美学价值。
居住区详细规划中生态设计的具体内容:
(1)确定人口及土地利用适宜度;
(2)环境污染的防治,主要是噪声污染的防治;
(3)结合居住区绿化景观设计,为居民创造出丰富的空间层次,变消极空间为积极空间,从自然与心理方面创造最优的居住环境;
(4)有效利用居住区阳光、地形、水面、气象等自然因子的自我调节作用,对大限度地形成居住区内的生态自身维持系统。
(5)合理节约用地。
居住区用地分类、规模和选址
居住区用地分类:
(1)一类居住用地:市政公用设施齐全,布局完整,环境良好,以底层住宅为主的用地;
(2)二类居住用地:市政公用设施齐全,布局完整,环境较好,以多、中、高层住宅为主的用地;
(3)三类居住用地:市政公共设施比较齐全,布局不完整,环境一般,或住宅与工业等用地由混合交叉的用地;
(4)以简陋住宅为主的用地。
居住区分级依据:
(1)对基层服务设施的要求;
(2)对一套基本生活设施的要求;
(3)对一整套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设施的要求;
(4)能够满足配套设施的设置及经营要求。
城市土地区位:一指城市在大区域内的位置;二指城市地域内某一用地与其他用地在空间方位和距离上的关系,其中最主要的是强调经济活动之间的相互联系。
人体生态位:指人在环境中世纪和潜在占据、利用或适应的部分。
人的生态价:指个体的人自身所拥有的得以维持其生态位的能力,包括交往、学习、工作和自我发展能力。
区域生态场势:宏观上是一个国家或大区域内各城市或地区内部差异性;微观上是一个城市或地区的内部空间差异。决定城市生态场势的因子是城市经济水平和城市居住环境。
居住区规划布局结构的演替
居住区规划五种基本形式:
(1)居住区—居住小区—居住组团;
(2)居住区—居住小区;
(3)居住区—居住组团;
(4)居住小区—居住组团;
(5)居住小区—院落。
居住区规划布局形式:
(1)突出生态主题的岛状结构;
(2)重视城市肌理的片状结构;
(3)轴线布局结构;
(4)围合向心式布局。
住宅用地及群体组合
人均居住用地指标决定因素:
(1)城市规模;
(2)人口规模;
(3)住宅层数。
绿色建筑:指为人民提供健康、舒适、安全的居住、工作及活动空间,同时实现高效利用资源,最低限度地影响环境的建筑物。
绿色建筑遵循原则:
(1)关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
(2)适应自然条件,保护自然环境;
(3)创建适用于健康的环境;
(4)加强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建设环境负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