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现代化比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印现代化比较

中国和印度在同样贫弱的基础上,走上现代化道路,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印两国的现代化模式哪种更为成功?中印两国同为文明古国,同为发展中的大国,同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近些年来有很多不同角度的对中国和印度的比较。中国的发展的确是一个奇迹,同时我们也要关注另外一个世界大国的发展——印度。他们的发展模式跟中国不一样,但是他们也取得了成就。将中国和印度的发展进行比较,从而了解发展的区别,是否能对我们的发展进行借鉴。具体的我们可以从两国初始现代化的基础条件、经济的现代化、军事的现代化、文化的现代化等方面来进行比较,从而发现两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不同特点和相同之处,以及现代化进程中是否具有我们需要学习的东西。

一、中印现代化的初始条件的比较

在70年代时,中国和印度的情况很相似。两个国家的居民的收入非常低,国内投资的可能性很小,产生新的就业机会很难。而由于工作机会少,又反过来导致了低收入,所以整个国家就陷入这个循环当中。

印度位于南亚次大陆,面积297.47万平方千米,仅为中国面积的30%。2010年,中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是14亿多,而在2001年3月1日的印度人口普查表明,印度人口已达10.27亿,已为当时中国人口的79%。印度人口的密度是中国人口2.56倍。庞大的人口压力压得印度几乎喘不过气来。如果说,人口是悬在中国头上的一把利剑,那么这把剑对于印度来说,更快、更锋利。可以说,人口问题对印度发展的制约比中国更明显。

印度和南亚绝大多数地区的气候都是热带季风气候,这一点和我国有点相似。我国南方地区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北方地区是温带季风气候。而季风气候的特点是降雨量的季节分配严重不均,而这三种季风气候中,又以热带季风气候的降雨量的季节分配最为不均。印度每年有8个月吹来自亚洲大陆上的东北季风,有4个月吹来自印度洋上的西南季风。地处热带的印度受到东北季风影响,每年10月到第2年5月都十分干旱、土地龟裂,田野一片枯黄,不但农作物不能生长,就连人畜饮水都很困难。另外的时间又受到西南季风的影响,遍地汪洋。印度第二大城市孟买,最大月平均降雨量竟超过600毫米,每到这个时候,孟买的大街小巷的洪水可以行船。南亚是世界上干旱和洪涝最严重的地区,而这种自然灾害几乎年年在印度和孟加拉国发生。

中国虽然每年都有干旱和洪涝灾害发生,但由于中国是个大国,一般不可能同时发生全国性的自然灾害。可谓“东方不亮西方亮,黑了南方有北方”。印度则不同,这两种自然灾害的发生,每次几乎都是全国性的。可以说,干旱和洪涝是制约印度经济发展的最大自然灾害。

从自然资源尤其是矿产资源方面来说,与中国相比,印度也面临很大的劣势。众所周知,现代工业的发展离不开矿产资源,尤其是煤、铁和石油三大资源。在世界各国中,以俄罗斯、美国、加拿大和中国的矿产资源最丰富。这几国不但矿产品种齐全,而且储量大。例如我国的煤炭储量世界第二,铁矿的储量世界第三。我国的矿产储量世界第一的就有十几钟。而印度除铁、锰的储量在世界占一席之地外,其余大多数在世界都微不足道。

印度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全国大大小小的民族有300多个,在这众多的民族中,有10个大民族和许多小民族。其中最大的印度斯坦族仅占全国人口的46.3%。与民族相对应的是众多的语言,印度被列为官方语言的就有10种。有人可能会说,中国也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但我们不要忘了,中国虽然有56个民族,但汉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0%以上,而且内地许多少数民族他们和汉族的差异并不是太大,这就决定了我国的民族矛盾要比印度小得多。与民族问题相联系的是印度的宗教。印度是世界上宗教信仰最复杂的国家之一。目前,印度有80%以上的居民信仰印度教、其次是信仰伊斯兰教、基督教、锡克教、佛教和耆那

教的居民。宗教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既能带来有利的影响,也能带来负面的作用。长期困扰印度的一大问题就是它的多宗教,印度社会矛盾的爆发,几乎都是民族和宗教矛盾引起的。

二、中印两国的经济现代化比较

1、中印两国的工业现代化的比较

要对中印两国工业现代化的比较首选必须明确工业在整个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中的具体位子。要了解这些就要知道三大产业的区分,第一产业为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和渔业);第二产业为工业(包括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第三产业是除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业。

在20世纪70年代时,中国和印度都面临这居民收入低导致的各种情况。尤其是一种恶性的循环之中,面对世界各国的发展现实,中印两国都实行的一定的政策,来打破这个循环。中国决定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一方面,采取了吸引外资的策略,同时利用国内劳动力低廉的比较优势,让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了工业生产中,从而获得更多的收入。中国利用了本身具有的廉价劳动力一方面吸引了大量的外资企业来华投资,造就了工业的现代化的产生和发展。逐步的形成了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支撑的现代化发展格局。而这样的变化也逐渐地增加了中国的储蓄,进而进行投资,对中国的经济起了很大的作用。与此同时,不断发展的国内贸易也为打破这个循环做出贡献。由此,中国便跳出了我们刚才所提到的贫困循环。

与中国相比,印度处在一个更有优势的地位上。它有着同样廉价的劳动力,但是印度的英语水平较高,金融系统也更加完善。印度决定更多地关注高技能的劳动力,更多地发展了IT服务业,但是IT行业仅能雇佣1.6%的劳动力,大多数的家庭难以提高其收入。中国采取了经济学家所认同的发展模式:首先发展农业,然后逐渐实现工业化,同时发展服务业,这样使人们的收入从贫困逐渐过渡到中等收入水平。工业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但是在印度,服务行业则是印度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与中国相比,印度基础设施建设落后,这是其发展的主要约束。

2、中印两国的农业现代化比较

印度是一个人口众多, 劳动力极其丰富, 而土地资源相对不足的国家。在独立初期, 由于还有较多的荒地, 印度政府号召扩大对荒地的开垦, 通过扩大耕地面积来增加粮食的产量和促进农业的发展。经过不断的开发, 印度的耕地面积有了显著的增长。随着荒地资源的开垦, 其供给逐渐变得枯竭。因此, 印度政府只有通过农业的技术革命, 采用“土地节约型”技术, 用相对丰富的劳动力去替代稀缺的土地, 实际上也就是在农业的发展过程中, 采用大量生物、化学技术, 兼有少量机械化的技术, 充分提高土地生产率, 并充分利用劳动力, 扩大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 这条道路被称之为“绿色革命”。这是印度在借鉴了日本等其它一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农业发展模式和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基础上作出的选择。

印度根据自己的农业资源禀赋, 走出了一条以“绿色革命”和第二次“绿色革命”为代表的独具特色的农业现代化之路。印度的农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在上个世纪70 年代就基本解决了粮食问题, 使印度从一个粮食常年进口的国家转变为粮食基本自给, 并有大量储备和少量出口的国家。

虽然中国的农业现代化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中国已经由一个吃不饱的农业过迅速成长为一个自给自足的农业大国,农业的从业人数也是世界上最多。但是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同样面临着很多的问题。

中国目前大多数农业生产还停留在粗犷的低级阶段,科技的投入很有限,农业产品的产量不稳定,经营者靠天吃饭。农产品的产量受天气、气候的影响很大,而目前经营者的技术不足以趋利避害从而达到稳产,往往就是风调雨顺是年份产量好,收入相对就高,反之不然。生产率低,产品质量差,市场竞争力弱,这是中国农业现代化中面临的最大的问题。由于中国目前很多地方的农业生产的机械化、自动化还很低,特别是西部一些地区那就更是如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