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印对比客观评价印度社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中印对比客观评价印度社会

大约是从2004年起,咔嚓酥就经常看到这种说辞,言必称印度的先进及孟买的发达。说依靠印度政治经济金融制度的先进,赶超中国简直是小菜一碟。仿佛印度的兴盛与中国的崩溃在朝夕之间。言之凿凿,万分恳切。咔嚓酥向来对这种观点嗤之以鼻,无奈人微言轻,而且印度的发展确实旺盛蓬勃。

自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殃及整个世界,印度制度优劣的事实逐渐呈现,咔嚓酥终于能以事实为依据,公正谈论这个问题。

通常褒扬印度批判中国的观点无外乎三个方面:一是民主的政治制度;二是开放的金融环境;三是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

首先谈“民主”。“民主”确实是个好东西。现在的问题不是“民主”好不好,而是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民主”。“民主”就是“人民当家作主”,可咔嚓酥遍观西方世界,这种“民主”,没有。别再絮叨“民主”的定义与理论。现在贩卖的各种“民主”概念是西方人给的。我无法想象极度拥护推崇这种“民主”概念的西方社会为何会出现“次贷危机”,为何在“次贷危机”中还会有政府巨资救市而华尔街金融业者却派发“高额奖金”,为何卡梅伦会喊出“民主自由”是“骗人的把戏”,为何美国在中东“阿拉伯之春”运动中对示威民众采取两套标准,为何美国国税局持枪实弹征收个人所得税会没有法律依据,为何美国人民缴纳的个税会直接从政府账户直接转入银行家户头。太多的为什么,谁来解释。其实,卡梅伦着急了,说出了实话。

印度的政治制度是西方推崇的“民主政体”的典范。印度1950年建国,实行英国式的议会民主制。总统是名义上的国家领袖。以总理为首的部长会议实际行使职权。议会分两院。上院议员任职六年。下院议员五年举行一次大选。司法独立。有四大主要党派。这是一个标准的“西方民主”式社会,本应该廉洁高效、发展迅速、安康富强。可事实恰恰相反,印度几乎有着世界上最低效的政府,最腐败的社会环境,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对印度的腐败,国际上曾这样描述:95%的钱被贪掉,剩下的5%,再把项目搞黄。比如说,想搞某个政府项目,国家投资100万,各级官僚先侵占95万,最后剩下5万雇佣项目涉及到的民众捣乱(宣称项目扰民,或者干脆做“钉子户”,

项目就得停工),再通过“民主”程序,把项目给搞“黄”,最终政府投资一无所有。

印度普选,声势浩大,耗费巨资,民选出的执政党及政府却要领导一个英国式的文官体系。这种文官又称为“事务官”,不与内阁挂钩,不参与党派争端,只负责实施政府的行文及规定,有助于保持选举体制中的政治稳定。但这种“舶来”体系与印度极其错综复杂的地方权势与部门利益相结合,造就了与中央政府严重脱节的地方或部门权力。最终这些官员会形成一个个个体,而不是政府领导下的统一的执政集团。往往让政令失效,效率低下。有时候为了投资建设一个项目,就要逐个地方政府、逐个部门跑,甚至要盖百十个章。难怪商人抱怨:搞定了中央,搞不定地方。搞定了议会,搞不定政府。等到全搞定了,又换届了。而要打通这数不清的环节,印度官员很直接,就是伸手要钱。也就是说,你花了不知道多少银子,打通了不知多少环节,事情能不能成,还没法说。因此,很多国际企业集团进入印度投资建厂,往往费尽气力,但收效甚微。这就是悲催的印度政府的效率。所以,到现在,印度也仅仅只有一条高速公路。这种情形,我们称之为“多元化腐败”,它催生出了高额的经济运行费用及异常低效的部门政府。

这就是印度“民主政体”的成果。所以,不同的国家,需要不同的“民主”。所以,我们从来不对“民主”担忧,只对“民主”的具体形式担忧。我们不必妄自菲薄,相比较,中国政府的效率的确高得多。

再谈金融环境。印度的金融环境确实可以让企业拥有一个成本低廉而且方便快捷的融资平台。印度市场上充斥着巨额西方资本,融资渠道比较畅通,资本市场异常活跃。但这需要一个前提,就是世界经济保持平稳,国际金融形势足够稳定。这种条件恰恰不可能。

曾几何时,印度股市蓬勃发展,股票指数轻松破万,印度政府得意洋洋,把印度资本市场的繁荣归因于“更开放”。2006年,卢比已经实现现金的自由兑换,印度政府开始积极推进制定卢比完全可自由兑换时间表,以增强对外资的吸引能力。尝到了资本甜头的印度政府希望用5年的时间,到2010年底,实现卢比的完全可自由兑换。咔嚓酥记得,当时在国内也产生了关于“资本自由”的大讨论,印度比中国更优越、印度快步赶超中国的呼声也达到一个顶峰。所幸,中国政府仍旧保持了清醒,积极寻求货币政策掌控,稳步推进汇率制度改革。

2008年次贷危机全面爆发。印度贸易部长纳特在达沃斯论坛宣称:“主要依靠投资及内需的印度经济不会受到大的影响,完全可以‘隔岸观火’。”话音未落,印度经济金融形势突变严峻,贷款增长率狂跌80%,工业生产增速大幅

放缓。凭借经济发展惯性,印度国民生产总值在08年冲上万亿元大关。包括印度总理辛格在内的乐观派居然认为金融危机在09年4月就会结束。这种宏观理念让人啼笑皆非。

金融危机期间,印度政府不可谓不努力,应对措施不可谓不密集,但效果确实有限。甚至于美国为了实现其战略意图,竟能威胁印度政府随时发起金融攻击。当前,印度通货膨胀率仍旧居高不下,利率水平不断创出新高。印度经济发展有全面落入“滞涨”的危险。金融市场的这种“自由”与“开放”,不要也罢。

印度的问题在于国家失去了“金融话语权”。当一国的金融市场服务主要依靠外资来实现,当一国资本市场的繁荣必须依赖不断的外来资本进入来维持,当一国的金融力量主要是逐利为第一要务的私有银行体系,如果国际金融形势发生动荡,外资抽离,造成的后果将是致命的。

有很多观点认为,外资抽逃造成印度、巴西等国家的高通胀,正是由于其货币没有实现完全可兑换,国内金融形势的剧烈变化无法反应到国际市场,导致效应在国内市场聚集。这种说法是完全错误的。印度、巴西、阿根廷等国严峻的金融形势是国家调控政策失效的表现,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私有化进程过快,外资淤积,国家失去对核心产业、国家命脉的控制能力。这些都是国家调控政策失效,甚至调控效果与调控初衷背道而驰的罪魁祸首。

目前,印度仍然沉降在金融危机的淤坑里,卢比汇率剧烈动荡,国内形势依旧严峻。辛格仍旧坚持快速实现卢比的“完全可自由兑换”。印度政府仍旧拿着外汇储备穷兵黩武。与此同时,中国政府的调控措施步步紧扣,效果越发呈现。人民币跨境结算及离岸中心建设正得到积极推进。中国政府已经很少主动提及“可自由兑换”,而且,从未对外宣称任何“可自由兑换时间表”。

印度的金融市场已渐渐演化成西方资本市场的傀儡,不对其抱有过高幻想。

最后,则是印度的社会保障体系。由于印度巨大的人口基数及有限的经济实力,构建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非常困难。而其中的医疗保障无疑是巨大的亮点,成就显著。

印度的医疗保障体系分为公共医疗体系及私人医疗体系。公共医疗体系就是国人经常说起的印度免费医疗。由于公共医疗体系没有盈利,纯粹依靠政府补贴,所以医护人员流失严重,医疗设备紧缺,医疗水平、卫生环境较为恶劣。但对于印度存在大量贫困人口的现实来说,作用无疑是巨大的。私人医疗体系以私营医院作为独立从业者,水平参差不齐。医疗费用高昂,一般印度民众根本无力承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