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印对比客观评价印度社会
中国人和印度人有什么不同之处
中国人和印度人有什么不同之处第一、印度人集体行动意识不如中国人,通知集中活动很难到齐,到齐的前后时间也高度不一样,通知8点到,9点到齐就不错,到晚了也不觉有啥不对。
中国人在集体活动这点上比较准时,很重要的原因不是怕到晚了给领导印象不好,就是怕机会被拉下,或者被罚。
第二、印度人在时间上缺乏精度观念,这不仅仅表现在他们一般在约会时间上不特别守时,与人合作很难按时联系与完成任务,在记录事件的时候也不使用精准的时间,只讲个大概,历史书籍上的时间差可以以几十年或者几百年计,但不觉得是大问题。
这点上中国人的时间利害观念要强很多,在事件记录方面也比较有考据式的精确要求。
第三、印度人杀生比较有限,吃的红肉范围很窄,而且对于很多奇怪的生物不去碰,且有多达三成以上的印度人是素食主义者,很多人不喝酒,也没有太强的以酒作为社交媒体的习惯。
而中国人吃的范围则广得多,象狗、蛇、狸、鳄、龟、鳗、驴等类动物,印度人就很少吃,更别说虎、狼、鲨、豚了,而且中国人的素食者也很有限,大家多多少少能来两杯,在不少人群中,喝酒还是加强交情的方法。
第四、印度人基本上比较随便懒散慢悠一些,不那么着急,也不那么进取,不太爱加班,也不喜欢把一天当十天工作,比较乐天安贫,相信命由神定。
中国人比较相信人定胜天,事在人为,积极争取,做事情勤奋,也比较匆忙,耐心远比印度人小,什么都要快:说话快、吃饭快、走路快,对其他人办事效率的要求更加苛刻。
第五、印度人的面子观念弱,场面上不会特别摆阔气,请客也可能就是三道场,出门也可能就是一套非名牌衣服。
中国人即使穷人也要穷讲究,有钱讲究真名牌,没钱追求假名牌,比较喜欢在人前显摆,也更会为虚荣而花钱,死要面子活受罪的场合不少。
第六、印度人从宗教到法律,有较规范的观念,即使腐败也腐败在桌面上。
中国人表面规范与实际动作往往分离,除非有警察在场或者有电子警察,否则往往会直接闯红灯,即使当官场面上发言与自己的行为不一致,拿了钱也会说自己只是给朋友帮忙,而不觉得自己是贪官。
中印比较
中印比较近年来,随着中国,印度两个发展中国家的经济飞速发展,逐渐吸引了世界各地媒体和学者的目光,关于两者之间的比较也是呼之欲出。
中国和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两个发展中国家,而且在人口结构,土地面积,经济发展速度方面都极为相似,因此也就有了两者比较的基础。
下面我就这一问题稍加分析,以便于分清时下中印两国的形势,以及找出中国存在的优势,以便于中国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一.人口面积方面我们都知道,中国人口13亿多,而印度则有11亿多;中国土地面积960万平方公里,而印度大约有300万平方公里。
因此,中印两国都有比较好的人口优势,但未来的几十年后,中国可能步入老龄化社会,相反印度更显得要年轻一些。
二.经济方面1.经济总量从表中我们可以知道,中国与印度的gdp都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但是同时也可以知道,中国的经济增长比印度要快,而且差距逐渐拉大。
最近中国的gdp 总量水平已经居世界第二,这是印度目前所无法达到的。
2.经济结构(单位%)中国与印度都建立起相对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和产业经济体系,但经济结构不同,因此两国经济发展有不同特点。
由图中可以看出,1970年这一期间印度第一产业比重过大,第二产业比重太小,第三产业比重两国接近。
1980年我国第一、二产业比例过高,第三产业比重太小,印度第一产业比例太大,第二产业比例过小,第三产业比重比我国大,但比世界水平低,所以两国产业结构都存在不合理之处,都需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1990-2000年期间中国从各产业发展速度看我国要快于印度,这是我国的比较优势。
中印差距的形成原因:(一)投资环境:中国的改革开放比印度要早12年,思想也比印度更加解放。
印度的民族主义情绪强烈,文化传统相当保守、价值观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对外开放。
而且基础设施差、中央和地方政令不能统一、劳工法过严、罢工多、某些企业信用差等,这都影响了印度的投资。
(二)中国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能集中力量办大事。
(三)政局:中国政局保持了长期稳定,而印度政府更迭频繁,有反政府武装;地方权力较大,中央与地方不够协调,对印度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十分不利的影响。
中印经济形势比较分析
中印对比看改革开放的影响中国和印度同为四大文明古国,在当代世界也同样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巧的是地理上相邻,人口也相近,近代也同曾面临殖民主义的威胁又同为金砖国家.印度和中国人口加起来占全世界40%左右,所以印度和中国的崛起不仅代表着各自国家的崛起,也不仅代表亚洲的崛起,更是对解决贫困人口有着重要的世界意义.另外论了解程度的话,我们对日本、韩国、越南、朝鲜的了解比对印度的了解多,也许是因为同为或者说同曾为汉字文化圈的原因吧。
我们和印度在近代历史上命运如此相似,也许是出于曾经上的领土纠纷,又或许是国情有些相似且地理相邻的缘故两个国家都在互相比较,既然我们在讨论一件事物是时候,就有必要去了解它,去了解这个陌生的邻居1947年印度独立,1949年新中国诞生,经济起点也相近。
印度从英国殖民体系中独立出来,继承英国遗留的工业体系和制度,中国这一边1945结束抗日战争,1949年新中国成立结束内战,百废待兴。
不光我们在发展,世界也在发展,印度也是如此,而2017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二经济体,GDP总量约为印度的5倍,而改革开放可以说是居功至伟.其实除了总所周知的1978年中国的改革开放以外,印度1991年也实行了一次某种意义上的改革开放。
图1:2017年全球GDP前20强(来自世界经济信息网)1.印度的改革开放两国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都不得不面对自己社会所存在的问题。
印度国内100多个民族,各种语言林立,也不像中国一样有主体民族和统一的文字,不同的邦的官方语言也不尽相同,联邦制度,且各邦的权利过高,宗教矛盾突出。
而且种姓制度的余毒的影响残留至今,即便印度政府也想要淡化种性观念。
这是内部矛盾,而印度雄踞南亚次大陆,地理位置优于我国,不过也有印巴分治带来的边境冲突,和与中国的边界纠纷。
而在教育方面,1949年前后两国文盲率大致相当。
印度从独立到1986年为止,文盲率仍高达%63。
77,但辍学率也高达31%,毋庸置疑贫穷是教育落后的主要原因。
中、印两国制度环境的比较
中、印两国制度环境的比较制度的好坏决定了一个国家发展结构的优劣,是一个国家成就发展的根本。
中国和印度因历史原因的不同,选择了两条不尽相同的发展道路,在制度的选择方面也大有不同。
不管是中国还是印度,这两个拥有古老文明的国家要在21世纪当中真正崛起,首先就必须保持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而要保持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就要加快对制度环境的建设。
文章侧重于从印度的角度来反思我国的制度建设,希望通过对两国制度的优劣进行比较,取长补短,为我国的制度建设提出一些有启发性的建议。
标签:种姓制度城乡不隔离政策金融体制教育制度在我们大多数人的头脑中,印度是一个缺乏教育、等级严格的封建管理式国家,其人民生活疾苦。
中国1978年就开始大胆的经济改革,开放国门,20多年天翻地覆,经济平均年增长率几乎达10%,过去10年达8%。
印度1991年才开始打破其封闭的经济体系过去10年内的平均增长率不过6%。
然而,自2004年起,中国的GDP年均增长达到10%,印度年均GDP增长超过8%,其农业、工业和服务业这三大产业更是齐头并进。
在同一时期,全球经济也经历着十年来最快的增长,年均增长超过4.5%。
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革命令生产力突飞猛进,令全球经济史无前例地爆炸性增长。
中国和印度不断成长为全球一体化的中心,同时成功利用全球化的优势发动本国经济增长的引擎。
就像19世纪中期,中国人小看日本,从来不认为这个“弹丸小国”能够对中国产生实质性的威胁。
然而转眼几十年,日本迅速成为世界列强的一员,实现其“脱亚入欧”的美梦。
那么在崛起的印度这位亚洲另一“巨人”面前,我们又怎能掉以轻心?本文便是以两国的制度差别为出发点,进行比对和分析,希望可以对中国的国家建设带来一些有启发性信息。
印度在制度上的劣势(一)不合理的种姓制度印度社会别于世界上其他任何社会的主要的特征就在它的种姓制度,种姓制度就是将全部人口划分成为相互排斥的,具有界定明确的,并且是可以继承的社会职能的不同群体。
在哪些方面,中国和印度的社会发展存在差异?
在哪些方面,中国和印度的社会发展存在差异?在全球两个最大的人口大国中,中国和印度的社会发展存在巨大的差异。
从文化、经济、政治到教育、医疗、环境等多个方面来看,两国都有各自的优势和不足。
下面就让我们来具体了解一下这些方面的差异。
一、文化方面在文化方面,中国和印度都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传统。
但是,由于受到历史、宗教、语言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两国的文化存在一定的差异。
中国的文化注重礼仪、秩序和稳定。
中国人有着深厚的儒家传统,重视家庭和社会的和谐。
中国人还注重节俭、勤奋、尊重老人等传统美德,这些美德已经深入人心,成为中国社会的基本价值观。
印度的文化则更加多元化和宗教化。
在印度,神圣的信仰和教义非常重要。
印度人经常参加各种节日和仪式,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使得印度文化非常充实。
此外,印度的社会等级制度非常复杂,其分类和细分程度都很高,这也是印度文化的一个特点。
二、经济方面在经济方面,中国和印度都是世界知名的新兴经济体。
但是,两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路径存在一些差异。
中国的经济发展速度非常快,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中国的经济发展主要靠出口,制造业和基础设施建设。
虽然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矛盾,但整体来说,中国的经济发展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印度的经济发展相对来说比较缓慢。
尽管印度的服务业和软件开发业在国际上也很有名,但是印度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而且制度和监管也有待进一步完善。
与中国相比,印度的经济发展路径也更加多元化,重视人力资源和科技创新。
三、政治方面在政治方面,中国和印度都是发展中国家,但是两国的政治体制和政治文化也有所不同。
中国的政治体系呈现出高度集中、高度效率的特点,尤其是在政治决策方面极为果断,从而在短时间内推动了国家的发展。
然而,中国的政治体制和民主化程度受到了一定的质疑。
印度的政治体系则比较传统和保守,虽然印度实行了普选制度,但是印度的政治风气和腐败问题比较突出。
印度的政治体系也存在着地方势力和种族问题。
印度经济发展与中国的比较研究
印度经济发展与中国的比较研究印度经济发展从来都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也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印度经济一直在稳步发展,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与其宏大的潜力相比,依然存在着很多的瓶颈和问题。
与此同时,中国经济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也经历了彪炳史册的发展,成为了一个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大国。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印度经济发展与中国的比较研究,探究两个国家在经济发展方面存在的异同。
一、政治和制度政治和制度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这一方面的对比上,中国在有关改革开放的初期采用了一系列基于社会主义的计划经济体制,并从1980年代开始逐步实行市场经济,形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模式。
相比之下,印度是一个民主的国家,与其悠久的历史和文化植根于一个多元文化、多种族、多语种的国家。
印度独立后采用西方式的自由市场和议会民主体制,但随着印度政府的过度干预和官僚主义,经济发展受到了严重的限制。
二、经济发展模式中国和印度在经济发展模式上也存在明显的差异。
中国主张经济的大规模发展,它着重发展以制造业为主导的发展模式,并在政策上大力吸纳外资以促进国内工业的发展。
中国单一的经济政策成果斐然,迅速深入发展了国内的企业,并形成了一系列有关劳工工资、技术标准、政治干VS.私营企业的政策。
相比之下,印度政府则更重视的是发展服务业和知识产业。
这样一来,印度的经济结构比较复杂,经济成长的步伐也不是那样平稳,容易出现错位发展和缺少产业支撑的问题。
随着印度经济的稳步发展,印度服务业和知识产业的优势越来越凸显,也成为了印度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三、技术投入技术投入是任何一个国家实现经济发展的不可或缺的条件。
在技术投入方面,中国做得比印度更多,针对技术竞争的压力,在国内外资企业兴起的同时,中国也开始加强该领域的自主发展。
中国政府资助了大量的高新技术企业,并产生了一批在信息技术、通讯、能源、材料科学等领域处于全球领先地位的企业、产业和新型职业。
印度和中国在社会发展方面有哪些相似和不同之处?
印度和中国在社会发展方面有哪些相似和不同之处?印度和中国都是拥有深厚历史文化的亚洲国家。
在改革开放后,中国迅速崛起成为全球经济大国,而印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
但是,两国在社会发展方面的差异也非常明显,下面就来一起了解一下这方面的情况吧。
一、相似之处1.口头传统中国和印度都是口头传统社会。
两国都有丰富多样的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这些故事都体现了民间文化的深厚底蕴。
2.尊重长辈在印度和中国,家庭非常重要,尊重长辈也是两国人民的普遍习惯。
尤其是在家庭中,长辈的意见和建议受到年轻人的高度尊重和重视。
3.注重教育无论是印度还是中国,都非常注重教育。
两国都拥有各自的顶尖大学,比如印度的印度理工学院和中国的清华大学等。
同时,家长们在孩子的教育上也都非常投入,尽可能提供最好的教育条件。
二、不同之处1.婚姻制度印度和中国婚姻制度有很大的差异。
在印度,婚姻被认为是一个家庭的事情,而不只是两个人的事情。
女方通常需要为自己的嫁妆负责,并且被期望在婚后成为家务主妇。
而中国的婚姻则更加注重两个人的感情和爱情,而不是经济基础。
2.饮食和语言印度是以素食为主,而中国的菜肴则以荤素搭配为主。
印度的宗教和文化习俗影响了饮食,而中国的饮食习惯更加多样化。
另外,印度有许多种语言,人们之间交流的语言也有所不同,而中国则有统一的汉语。
3.社会结构印度的社会结构分为种姓制度,人们的社会地位和财富分配与出身有很大的关系,这导致了社会上严重的不平等现象。
而中国则是一个相对单一的社会结构,这有利于在收入和福利分配上实现公平和平等。
4.民族文化中国拥有56个民族,各民族之间文化差异很大,但基本上都遵循汉字文化,这种统一性有利于实现文化上的交流和融合。
而印度则有许多不同的宗教和文化传统,导致了文化上的分化和分裂。
结语:虽然印度和中国在社会发展方面有许多相似和不同之处,但人民之间的友好关系依然强大。
我们应该学习和借鉴彼此的优点,互相促进社会的持续发展。
印度和中国的社会结构有怎样的区别?
印度和中国的社会结构有怎样的区别?印度和中国这两个拥有悠久历史和文化底蕴的大国,不仅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存在着差异,而且在社会结构上也存在着极大的差异。
下面将从几个方面来探讨印度和中国的社会结构的区别。
一、宗教信仰印度是世界上宗教多元的国家之一,主要宗教信仰包括印度教、佛教、锡克教、耆那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等。
宗教信仰在印度社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决定了个人在社会中的地位和角色。
而中国的主要宗教信仰是儒教、道教和佛教。
相比于印度,中国的宗教信仰对社会结构的影响要小得多。
二、社会等级印度社会等级制度非常复杂,被称为“种姓制度”,将人们分为四个等级:婆罗门、刹帝利、贵族和劳动者。
每个种姓又分为许多亚种姓,等级之间的通婚被禁止,严格限制了人们的社会地位。
而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以农耕社会为主体,阶级结构相对简单,主要是农民和地主的关系。
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中国逐步消除了土地所有权,劳动者和农民获得了平等的社会地位。
三、家庭观念印度的家庭观念非常重,并受制于宗教和文化的影响,许多印度人认为婚姻是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
印度人婚前多数不同居,结婚后离婚的比例较低。
在印度文化中,家庭多数是多代同堂生活,父母通常在子女结婚之后依然与他们一起生活。
与之不同的是,中国家庭比较注重独立和自主,婚姻以两个人的感情为先,多数人在婚前都要进行相互了解,且独立居住的比率相对较高。
四、教育制度在印度很多地区,女性受教育的机会比男性少。
而中国在20世纪末实行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以及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政策,愈来愈多的女性能够接受更广泛的教育,并且逐渐在社会各个领域取得成功。
以上是印度和中国社会结构存在的几个区别,尽管这些区别可能有其传统和历史的原因,但这不应该成为我们减少交流和合作的桎梏。
通过更深入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彼此,并在未来建立更加持久的合作伙伴关系。
中印两国比较资料
中印两国比较资料收集整理人:张子竹200925035 信管二班总述:本文收集了中国、印度两国一些基本的资料,进行了对比分析,并主要就中印经济差异的一个典型事实——外资的流入做了深入的比对分析。
中国与印度利用外资存在差别的原因是基于总体引资环境、经济发展战略侧重点等差异,且中印利用外资对经济产生了不同重要的影响。
一、两国概况中国:(来自百度百科)中国是亚洲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有着5000年的悠久历史。
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人民开始了艰辛的寻求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之路,于1949年独立,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陆地国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居世界第三位,其地势西高东低,山地、高原和丘陵约占陆地面积的67%,盆地和平原约占陆地面积的33%,现耕地面积9497公顷。
中国现有人口13.70536875亿(2010年),人口密度138人/平方公里(2009年)。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飞速发展,2010年GDP总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印度:(来自百度百科)印度位于亚洲南部,是南亚次大陆最大的国家,最悠久的文明国之一。
古印度人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明,印度也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佛教的发源地。
18世纪到19世纪中期,印度沦为英国殖民地。
19世纪末期开始,印度人民开展了不屈不挠的独立运动,于1947年独立。
印度是一个资本主义联邦制共和国,总统是国家元首,但实权由总理掌握。
印度政府宣称的领土面积为328万7800平方公里,居世界第七位,其中平原约占总面积的五分之二,山地只占四分之一,高原占三分之一,而且山地、高原的大部分海拔不超过100米。
低矮平缓的地形配以热带季风气候以及适宜农业生产的冲击土和热带黑土等肥沃的土壤,使得在印度农作物一年四季均可生长。
印度现有人口12.0310亿(新华网2011年数据),人口密度406人/平方公里(2009年),其中约82%的居民信奉印度教。
中国和印度的经济发展比较研究
中国和印度的经济发展比较研究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全球化的加速,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和相互依赖越来越密切。
在全球经济竞争中,中国和印度作为两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通过对中国和印度的经济发展进行比较研究,探究两国的差别与相似之处,以及未来的挑战和机遇。
一、经济总量和增速从经济总量上看,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根据2019年世界银行数据,中国的GDP总量达到14.4万亿美元,印度为2.8万亿美元。
但是,从增速上看,印度则表现更为出色。
2019年,印度经济增长率为5%,高于中国的6.1%。
但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和2018年,印度的经济增长率已经相继下降,表明印度经济出现了放缓迹象。
而中国的经济增速在近年来也有所下滑,但总体来说仍然保持较高的水平。
二、产业结构和发展方向中国的经济起点比印度高,不仅世界第一的庞大制造业是优势所在,其它诸如石油化工、建筑、通信等也都非常发达。
然而现在中国正在推动产业升级,加强高科技产业的发展,促进新经济和数字经济的发展。
而印度则还处于工业化进程的起步阶段,但印度在软件、通信和服务业等领域也有着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另外,在国际贸易方面,中国向全世界输出了大量的产品,发挥着重要的贸易国家作用。
印度虽然也有出口业务,但不同于中国的大批量出口,它更擅长高端技术、空间技术、IT技术和软件开发等领域,和中日韩三国有不少合作机会。
三、劳动力市场和人口结构中国拥有13亿多人口,为全球最多的国家。
劳动力供应充足,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劳动力成本也较低,为企业提供了一定的优势。
但同时也导致人口红利逐渐消失,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保障压力增大。
而印度的人口为13亿,比中国小一些,但不同的是,印度的劳动力市场更为灵活,但也面临着技能结构匹配和贫困化高居不下等问题。
四、基础设施建设和人力资本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除了产业结构和人口因素,良好的基础设施和人力资源建设也至关重要。
在高速公路、机场、高铁等方面,中国的基础设施比印度更加完善,特别是在以科技城市为代表的互联网基础设施方面,也比印度先进得多。
中印经济发展比较与启示
潜力与前景
印度经济增长潜力较大,未来有望继续保 持快速增长。
中印两国贸易总量比较
贸易规模
中国与印度的贸易总量相对较小,但近年来呈增长趋势。
贸易结构
中印贸易以中间品为主,中国从印度进口原材料和初级产品, 向印度出口加工制成品。
贸易平衡
中国对印度存在贸易顺差,印度对中国的贸易逆差较大。
04
中印经济发展的启示与建 议
中印两国经济发展的经验教训
01
02
03
中国经济发展的经验教 训
坚持改革开放,充分利 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 种资源,拓展经济发展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空间;
发挥人口和劳动力资源 优势,积极承接国际产
业转移;
中印两国经济发展的经验教训
注重技术创新和产 业升级,提高国际 竞争力;
印度经济发展的经 验教训
坚持可持续发展战 略,实现经济发展 与环境保护的协调 。
中印两国经济发展趋势
01
中国将加强与其他国家的经济 合作,推动全球经济治理改革 。
02
印度经济发展趋势
03
印度将继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 力度,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中印两国经济发展趋势
印度将加强服务业发展,特别是在 业务流程外包和呼叫中心等领域。
VS
印度将加强与其他国家的经济合作 ,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
社会稳定和治安问题较为突出,影响投资环 境;
知识产权保护和技术创新机制有待完善。
中印两国经济发展的建议与措施
中国经济发展的建议与措施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产业转型升 级;
加强科技创新和技术人才培养,提 高核心竞争力;
中印两国经济发展的建议与措施
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缩小地区差距;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 印度经济发展的建议与措施
美媒:中印的比较
美媒:印度人对北京很着迷把中国当作榜样/Article/waiguoren/32142_6.html据美国《纽约时报》8月31日报道,印度媒体上充满了中印两国互相比较的文章:印度公司高管将中国企业视为发展的标杆;政府官员将中国视为威胁、伙伴以及榜样。
出生在中国、为《印度快报》撰稿的经济学家裴敏欣(Minxin Pei)说:“印度人对中国很着迷,但中国人似乎对印度很少关注。
”对此,裴敏欣说,大多数中国人对印度的发展和改变漠不关心,因为他们更喜欢将中国与美国和欧洲做比较。
他曾在中国组织有关印度话题的会议,但却很难找到足够了解印度问题的中国专家。
北京一家服装店老板刘毅(Liu Yi)认为:“这很正常,因为中国经济很特殊。
如果说中国的发展曾有一个榜样,那也应该是美国或英国。
”刘毅说,在发展的阶梯上,中国正抬头看向美国,现在它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比中国更大的经济体,而印度经济只到中国的“肩部”,印度是世界第九大经济体。
中国是印度最大的贸易伙伴,也是除美国外最大的出口市场。
因此对于印度来说,中国处于发展阶梯的更高的位置。
主管国家安全的内政部长帕拉尼亚潘·齐丹巴拉姆(Palaniappan Chidambaram)说:“尽管人人都在谈论赶超中国,但那似乎是不可能的。
”然而,与印度相似的是,中国有着数千年的文明史,人口超过10亿。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邓小平提出的一些理论,帮助中国比印度提前十年完成了向更开放、更具竞争力经济模式的转型。
此外无论从哪些领域对比,中国都领先印度。
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遥遥领先,军事实力更强大,对教育和大学投资更多,印度在英语方面有历史优势,但中国正迎头赶上。
印度为什么落后于中国?印度模式与中国模式是学术界喋喋不休的话题。
西方人认为印度一定会超过中国。
究竟孰是孰非?本文为你提供一个不同的视角。
在所有发展中国家中,印度与中国的可比性最大:两国都属文明古国,都是人口众多,都幅员辽阔,都经历过殖民入侵,新中国成立于1949年,印度独立于1947年。
中印对比,印度有哪些优势?
中印对比,印度有哪些优势?编者按:近年来,印度在经济、外交等方面的表现令外界普遍看好。
有报道称,IMF预测2016年印度G DP增速将超中国;而在与美国、俄罗斯、日本、欧洲等国外交上,印度也以“平衡外交”获各方好感,俨然成了“世界的宠儿”。
那么,印度与各大国的关系究竟如何?中国和印度有哪些矛盾?中国应向印度学习什么?中印关系的未来如何?为此,环球网评论频道特邀请到三位前资深外交官,进行深入探讨,为我们了解“一个真实的印度”提供途径。
座谈会系列文章分四期推出,敬请关注!议题三:中印对比,有哪些优势?印度在人口、耕地、科技、信仰等方面都比中国占优势杨成绪:最近福山写了一本书,他在书中讲到,一个国家必须要具备三个条件:一是要有强有力的领导;二是要有比较完善的法治精神或法治体系;三是要有能够向政府问责的人民群众。
他说从历史传统来讲,中国、日本、韩国向来都是拥有比较强大、权威的政府,而印度则不是。
福山认为现在莫迪的上台有很明确的目的,就是要建立一个强有力的政府。
这就从侧面说明,印度的发展和中国的兴起还是有一定距离的。
当中国兴起的时候,有一些国家,特别是像美国等西方国家,感到中国威胁到了它们对世界的领导地位,所以往往比较多地渲染“中国威胁论”,但现在印度还不到这个地步,它还面临着大量国内的问题需要处理。
长期以来,中国对印度是有一些看法的,一般人对印度不太了解,觉得这个国家比较落后,这个国家还有种姓制度,这个国家比起来好象还不如中国,事实上情况不是如此,印度还是有很多比中国好的方面。
我简要讲四点。
第一,在科技软件服务方面,印度显然有更多优势。
因为印度人英文比较好,同西方国家的沟通比我们通畅一点。
特别是印度班加罗尔这个地方,它的软件工业是非常发达的,全世界75家顶尖的软件公司有3 0家落户在班加罗尔。
在印度,有4500家高科技企业,班加罗尔集中了印度软件人才的35%,它创造的IT产值也占了印度的三分之一,它已经形成了这样一个中心,我们在这方面要向它学习。
中国与印度经济比较
中国与印度经济政治对比近年来关于中印对比的讨论很多。
总体来说,中印两国在1980年大致在同一起跑线上,而现在中国已将印度远远地甩在身后,在两国的对比中,在经济、军事、科技、文化、国民素质、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全面领先。
于是我们很乐观,很瞧不起印度。
诚然,我们有理由为自己取得的成就而自豪。
但应当看到,我们还是个发展中国家,我们和世界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我们在自身的发展中还存在很多问题。
如果只是与印度比,我们就沾沾自喜,盲目乐观,自以为了不得,那不比也罢——因为还有好多先进的国家等着我们比呢,一比差距太吓人。
即便与印度相比,我们在几个方面也处于劣势。
这应当引起我们足够的关注,并采取措施积极应对。
印度的耕地面积比我国的大30%左右。
中印两国都是幅员辽阔,人口众多。
中国人口现在为13.5亿,印度为11亿,对这样的人口大国,保有足够数量的耕地面积至关重要,否则吃饭都成问题。
虽然中国的国土面积是印度的三倍还多,但从耕地面积上看,印度以24亿亩耕地居亚洲之首,中国以18.3亿亩尾随其后。
问题是:我国的耕地面积仍然呈每年下降的趋势,在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开发拓展、土地荒漠化等几方面,我们每年要损失上千万亩耕地。
这难道不足以让我们警觉吗?尽管我国的农作物产量比印度高,那是因为我们在农业生产体制改革和精耕细作方面比他们做得好,但应当承认,印度现在落后就意味着它有很大的潜力可挖。
而我们,则应该在严格控制建设占用耕地和科学开垦可耕荒地上下更大的功夫。
[ 转印度的地理条件比我国更适于进行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
中国是山地众多的国家,地形复杂,进行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遇到的困难很多,造价也比较高。
而印度,其国土面积范围内除了北部喜马拉雅山地外,中南部的恒河平原、中央平原、德干高原地形起伏变化不大,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条件良好。
印度由于英国殖民统治时期留下较好的基础以及自身优越的自然条件,多年来铁路运营总里程雄居亚洲之首,直到2003年才被中国超越。
中国与印度的比较
政治:我国为单一制国家,由中央对个地方进行直接管辖,全国只有一部宪法(除特区).并且是议会制共和制最高权利机构为全国人大,人大代表由各民族各职业等人民构成,体现了我国的民主.而印度是联邦制国家由若干成员构成,全国通行有若干部宪法,不利于中央的管理.他也是议会制共和制,但执政党由若干党组织成联合党派从而控制议会,这样使得国家政局不稳定. 经济:我国去年GDP达30100亿美圆位居世界第四(今年位居世界第三),印度达9280亿美圆位居世界第十三,并且我国的政体使得我国在经济发生变故时可以及时进行宏观调空,反映速度大大高于资本主义国家(今年金融危机就是例子),同样受人口因素影响的印度人口自然增长率远高于我国,所以其经济并不是很乐观.在此次金融危机时印度拿不出象我国4万亿这么大数字的钱来救市,而且他的政体大大限制了其在救市时的反映速度.中国的发展主要依靠由海外华人引领的境外直接投资热潮。
但是,海外充沛的资金不断流入,中国在金融市场、公司管治以及司法体制等方面的改革反而被推迟,民营企业的发展也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与此相反,印度由于不能吸引到足够的外资,转而为本土企业创造一个更好的营商环境,建立起了比中国有效透明的资本市场和司法制度,造就了一批可以与欧美争雄的本土企业。
比较两国的发展模式,印度的模式更加明智,而论据之一是中国江苏和浙江两省的发展状况。
他们认为,苏、浙两省在改革开发之初处于类似发展水平,江苏主要依靠外商直接投资,而浙江则培育了不少本地民营企业。
20年过后,当初相对落后的浙江,现在经济活力已经超越了江苏。
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有公路、机场、港口等硬件基础设施,也有国家法律、监管和金融体系等软件基础设施。
拿硬件衡量的话,中国处于明显优势。
但是,印度模式更强调软件,在一些关键层面上更有优势,如产权保护、民营企业融资及公司管理等。
“软件基础设施会产生长期发展的动力,这些软件上的优势造就了印度取得的进步。
”印度企业并不只是在高科技业上有卓越的竞争力,在包括制造业在内的很多领域也都有出色表现。
印度领先中国三大领域
印度领先中国三大领域
印度和中国都是发展中国家,两国在经济和技术方面拥有强大的竞争力。
但是,在某些领域,印度却能够明显领先于中国。
首先,印度在社会发展领域领先。
据联合国发布的2018
年发展报告显示,印度的人均国民总收入比中国高出了近三倍,印度的贫困指数也低于中国。
此外,印度的教育水平也超过了中国,其中包括小学教育和大学教育,特别是在大学教育方面,印度的大学教育与世界一流大学教育水平相比,要比中国高出许多。
其次,印度在军事领域也领先于中国。
印度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军队,拥有最先进的武器和装备,以及世界上最先进的军事技术。
此外,印度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海军,拥有多艘核动力舰艇,并且在近年来拥有越来越多的先进武器,如无人机等。
总之,印度在社会发展、军事和科技领域都明显领先于中国。
印度在这三个领域的领先,不仅有助于印度的发展,也为世界带来积极的影响。
中国和印度的社会阶层构成有哪些不同?
中国和印度的社会阶层构成有哪些不同?中国和印度是两个拥有悠久历史和文化传统的国家,由于历史、文化、地理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两国的社会阶层构成存在巨大差异。
以下我们将从教育、职业、财富、社会地位等方面探讨中国和印度社会阶层构成的不同之处。
一、教育在教育方面,中国有着严格的教育制度,强调学术表现和考试成绩,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更好的机会竞争。
而在印度,学生们的教育资源相对不足,许多孩子没有受过教育或者只受到过较低水平的教育。
因此,在中国,受过良好教育的人更容易获得更好的工作机会,同时也获得更高的社会地位,而在印度,地位更多由出生和财富决定。
二、职业在职业方面,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涌现出大批的企业家和创业者。
同时,中国推行的改革开放政策,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从农村向城市转移,获得了更好的就业机会。
而在印度,由于缺乏良好的教育和技能培训,很多人还处于贫困状态,无法获得更好的工作机会。
三、财富在财富方面,中国的城市化率日益提高,实体经济不断壮大。
同时,中国的创新能力极强,在高科技方面海内外均有一席之地。
因此,中国人的平均收入也在逐年上升。
而在印度,由于经济和教育发展不均衡,印度国内的财富分配也十分不均。
四、社会地位在社会地位方面,按照印度传统的领主制度,人们的地位主要取决于父母的社会地位。
因此,在印度,人们的社会地位很难通过后天的努力得到提升。
而在中国,由于教育和职业上的机会更多,更加注重自己的奋斗和努力。
中国的社会地位不仅取决于家庭背景,也更注重个人成就和贡献。
五、结论总之,中国和印度的社会阶层构成有很大的差异。
这些差异不仅来自两国不同的历史和文化传统,还受到教育、职业、财富以及社会地位等方面的影响。
然而,随着各自的经济、教育以及民主和法制建设的不断发展,相信两国的社会阶层构成将逐渐发生巨大的变化,朝着更加平等和公正的方向发展。
《当代中国和印度社会比较研究》读书笔记模板
作者介绍
这是《当代中国和印度社会比较研究》的读书笔记模板,暂无该书作者的介绍。
谢谢观看
第八章中印大城市摊贩治理:行政化排斥与政治性接纳 第九章比较中印两国基层政府:起源、历史和发展
第十章中印药业发展比较 第十一章中印人力资本竞争力的比较分析 第十二章中印反倾销正常价值确定规则比较
第十三章发展与性别平等:一个中印比较的视角 第十四章中国和印度的乡城迁移和儿童医疗保健的性别差异 第十五章中印比较视角下的“失踪女孩”现象:历史、现状和政策
第十六章中印比较视野下的现代性、民族主义、精神与世俗——Peter van der Veer思想述评 第十七章莎士比亚作品中的印度人与中国人形象 第十八章作为现代国家手段的市场与传统:中、印经典文本影视剧比较研究
精彩摘录
这是《当代中国和印度社会比较研究》的读书笔记模板,可以替换为自己的精彩内容摘录。
读书笔记
印度观察中国之发展在基建的水利土地管理上有很多新颖视角,好书推荐。
目录分析
1
内容简介
2
道路与制度
3
城乡发展和政 策
4
社区与社会治 理
5
医疗、教育与 法律
性别与儿童发 展
文化与精神
第一章印度归来话中印比较 第二章中国和印度:成就不同的制度根源
第三章保障农村就业——两个国家的故事:新自由主义印度的就业权和中国集 体时代的劳动积累 第四章中国和印度的扶贫:近期趋势的政策含义 第五章中印城市规模、城市化时空变迁及其动力机制的对比研究 第六章中印两国非营利部门的比较:一个初步的探索 第七章城市建筑业的包身工:印度和中国的新劳动制度的形成
当代中国和印度社会比较研究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中印对比客观评价印度社会
大约是从2004年起,咔嚓酥就经常看到这种说辞,言必称印度的先进及孟买的发达。
说依靠印度政治经济金融制度的先进,赶超中国简直是小菜一碟。
仿佛印度的兴盛与中国的崩溃在朝夕之间。
言之凿凿,万分恳切。
咔嚓酥向来对这种观点嗤之以鼻,无奈人微言轻,而且印度的发展确实旺盛蓬勃。
自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殃及整个世界,印度制度优劣的事实逐渐呈现,咔嚓酥终于能以事实为依据,公正谈论这个问题。
通常褒扬印度批判中国的观点无外乎三个方面:一是民主的政治制度;二是开放的金融环境;三是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
首先谈“民主”。
“民主”确实是个好东西。
现在的问题不是“民主”好不好,而是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民主”。
“民主”就是“人民当家作主”,可咔嚓酥遍观西方世界,这种“民主”,没有。
别再絮叨“民主”的定义与理论。
现在贩卖的各种“民主”概念是西方人给的。
我无法想象极度拥护推崇这种“民主”概念的西方社会为何会出现“次贷危机”,为何在“次贷危机”中还会有政府巨资救市而华尔街金融业者却派发“高额奖金”,为何卡梅伦会喊出“民主自由”是“骗人的把戏”,为何美国在中东“阿拉伯之春”运动中对示威民众采取两套标准,为何美国国税局持枪实弹征收个人所得税会没有法律依据,为何美国人民缴纳的个税会直接从政府账户直接转入银行家户头。
太多的为什么,谁来解释。
其实,卡梅伦着急了,说出了实话。
印度的政治制度是西方推崇的“民主政体”的典范。
印度1950年建国,实行英国式的议会民主制。
总统是名义上的国家领袖。
以总理为首的部长会议实际行使职权。
议会分两院。
上院议员任职六年。
下院议员五年举行一次大选。
司法独立。
有四大主要党派。
这是一个标准的“西方民主”式社会,本应该廉洁高效、发展迅速、安康富强。
可事实恰恰相反,印度几乎有着世界上最低效的政府,最腐败的社会环境,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对印度的腐败,国际上曾这样描述:95%的钱被贪掉,剩下的5%,再把项目搞黄。
比如说,想搞某个政府项目,国家投资100万,各级官僚先侵占95万,最后剩下5万雇佣项目涉及到的民众捣乱(宣称项目扰民,或者干脆做“钉子户”,
项目就得停工),再通过“民主”程序,把项目给搞“黄”,最终政府投资一无所有。
印度普选,声势浩大,耗费巨资,民选出的执政党及政府却要领导一个英国式的文官体系。
这种文官又称为“事务官”,不与内阁挂钩,不参与党派争端,只负责实施政府的行文及规定,有助于保持选举体制中的政治稳定。
但这种“舶来”体系与印度极其错综复杂的地方权势与部门利益相结合,造就了与中央政府严重脱节的地方或部门权力。
最终这些官员会形成一个个个体,而不是政府领导下的统一的执政集团。
往往让政令失效,效率低下。
有时候为了投资建设一个项目,就要逐个地方政府、逐个部门跑,甚至要盖百十个章。
难怪商人抱怨:搞定了中央,搞不定地方。
搞定了议会,搞不定政府。
等到全搞定了,又换届了。
而要打通这数不清的环节,印度官员很直接,就是伸手要钱。
也就是说,你花了不知道多少银子,打通了不知多少环节,事情能不能成,还没法说。
因此,很多国际企业集团进入印度投资建厂,往往费尽气力,但收效甚微。
这就是悲催的印度政府的效率。
所以,到现在,印度也仅仅只有一条高速公路。
这种情形,我们称之为“多元化腐败”,它催生出了高额的经济运行费用及异常低效的部门政府。
这就是印度“民主政体”的成果。
所以,不同的国家,需要不同的“民主”。
所以,我们从来不对“民主”担忧,只对“民主”的具体形式担忧。
我们不必妄自菲薄,相比较,中国政府的效率的确高得多。
再谈金融环境。
印度的金融环境确实可以让企业拥有一个成本低廉而且方便快捷的融资平台。
印度市场上充斥着巨额西方资本,融资渠道比较畅通,资本市场异常活跃。
但这需要一个前提,就是世界经济保持平稳,国际金融形势足够稳定。
这种条件恰恰不可能。
曾几何时,印度股市蓬勃发展,股票指数轻松破万,印度政府得意洋洋,把印度资本市场的繁荣归因于“更开放”。
2006年,卢比已经实现现金的自由兑换,印度政府开始积极推进制定卢比完全可自由兑换时间表,以增强对外资的吸引能力。
尝到了资本甜头的印度政府希望用5年的时间,到2010年底,实现卢比的完全可自由兑换。
咔嚓酥记得,当时在国内也产生了关于“资本自由”的大讨论,印度比中国更优越、印度快步赶超中国的呼声也达到一个顶峰。
所幸,中国政府仍旧保持了清醒,积极寻求货币政策掌控,稳步推进汇率制度改革。
2008年次贷危机全面爆发。
印度贸易部长纳特在达沃斯论坛宣称:“主要依靠投资及内需的印度经济不会受到大的影响,完全可以‘隔岸观火’。
”话音未落,印度经济金融形势突变严峻,贷款增长率狂跌80%,工业生产增速大幅
放缓。
凭借经济发展惯性,印度国民生产总值在08年冲上万亿元大关。
包括印度总理辛格在内的乐观派居然认为金融危机在09年4月就会结束。
这种宏观理念让人啼笑皆非。
金融危机期间,印度政府不可谓不努力,应对措施不可谓不密集,但效果确实有限。
甚至于美国为了实现其战略意图,竟能威胁印度政府随时发起金融攻击。
当前,印度通货膨胀率仍旧居高不下,利率水平不断创出新高。
印度经济发展有全面落入“滞涨”的危险。
金融市场的这种“自由”与“开放”,不要也罢。
印度的问题在于国家失去了“金融话语权”。
当一国的金融市场服务主要依靠外资来实现,当一国资本市场的繁荣必须依赖不断的外来资本进入来维持,当一国的金融力量主要是逐利为第一要务的私有银行体系,如果国际金融形势发生动荡,外资抽离,造成的后果将是致命的。
有很多观点认为,外资抽逃造成印度、巴西等国家的高通胀,正是由于其货币没有实现完全可兑换,国内金融形势的剧烈变化无法反应到国际市场,导致效应在国内市场聚集。
这种说法是完全错误的。
印度、巴西、阿根廷等国严峻的金融形势是国家调控政策失效的表现,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私有化进程过快,外资淤积,国家失去对核心产业、国家命脉的控制能力。
这些都是国家调控政策失效,甚至调控效果与调控初衷背道而驰的罪魁祸首。
目前,印度仍然沉降在金融危机的淤坑里,卢比汇率剧烈动荡,国内形势依旧严峻。
辛格仍旧坚持快速实现卢比的“完全可自由兑换”。
印度政府仍旧拿着外汇储备穷兵黩武。
与此同时,中国政府的调控措施步步紧扣,效果越发呈现。
人民币跨境结算及离岸中心建设正得到积极推进。
中国政府已经很少主动提及“可自由兑换”,而且,从未对外宣称任何“可自由兑换时间表”。
印度的金融市场已渐渐演化成西方资本市场的傀儡,不对其抱有过高幻想。
最后,则是印度的社会保障体系。
由于印度巨大的人口基数及有限的经济实力,构建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非常困难。
而其中的医疗保障无疑是巨大的亮点,成就显著。
印度的医疗保障体系分为公共医疗体系及私人医疗体系。
公共医疗体系就是国人经常说起的印度免费医疗。
由于公共医疗体系没有盈利,纯粹依靠政府补贴,所以医护人员流失严重,医疗设备紧缺,医疗水平、卫生环境较为恶劣。
但对于印度存在大量贫困人口的现实来说,作用无疑是巨大的。
私人医疗体系以私营医院作为独立从业者,水平参差不齐。
医疗费用高昂,一般印度民众根本无力承担。
在全民免费公共医疗的前提下,印度又是医疗私有化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
据统计,印度民众医疗费用的80%由自己负担,严重加重了穷人的负担。
而印度的公共医疗体系也成了“小病不用医,大病医不好”的典型。
但无论怎么说,印度的宪法写明自己是“社会主义”,公共免费医疗体系有其巨大的现实意义,也足够让国内某些人汗颜。
政府应正视医疗体系改革的失败,尽快建立健全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体系。
所幸,我们已经看到了积极的行动。
如果按照政府的社会保障大纲走下去,依靠已经建立并不断发展的医疗设施及水平,中国的医疗保障大有希望。
此外,印度还存在更多、更广泛、更严重的社会问题,因为同中国没有可比性,某些热捧印度的言论也就没有提及。
比如印度文盲率过高、贫民太多、两极分化极其严重;比如印度种姓制度仍旧残留,缺乏民族统一性;比如印度文化没有时间概念,整个社会缺乏时间观念;比如印度科技水平低下,高尖端科技严重依赖西方……
综上所述,咔嚓酥看不到在可见的未来印度成长为真正大国的希望。
但是,作为大国博弈的统战对象,作为大国博弈的主战场,倒是足够资格。
这也会侧面加重印度的话语权。
我们从来不担忧印度的竞争,我们担忧西方利用印度对我们的消耗,担忧印度政府走向自我毁灭而浑然不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