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文化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可持续资源有哪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间文化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可持续资源
有哪些
民间文化资源的可持续开发
民间文化是我们的祖先数千年以来创造的极其丰富和宝贵的文化财富,是我们民族精神情感、道德传统、个性特征以及凝聚力与亲和力的载体,也是我们发展先进文化的精神资源与民族根基,以及综合国力中不可或缺的坚实的精神内含。
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各国各民族的本土文化都受到空前的根本性的挑战。
因此,如何保护我们的民族民间文化,如何有效利用各种手段实现民间文化的可持续开发,将是摆在我们当代人面前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
一、民间文化的涵义。
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实际上都包含着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精英文化,一方面是民间文化,两部分同等重要,相互不能代替。
民间文化是广大群众自己创造的文化,是源头,是根,它是一个民族情感和理想的载体,它是我们的人民用双手和心灵创造的。
数千年来,积淀深厚,博大而灿烂。
如果说我们民族的精神思想的传统在精英和典籍的文化里,那么我们民族的情感与个性便由民间文化鲜明而直接地表现出来。
民间文化是由某一特定民族或一定区域的人群世代相传,留存于
民间的,反映该民族或该区域人群历史渊源、生活习俗、心理特征及所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群体特征、宗教信仰等诸多内容的文化艺术表现形式的总和。
具体而言,包括:手工艺生产技艺及其制品;
在民族民间流传的诗歌、音乐、歌舞、戏曲、曲艺、谣谚、皮影、剪纸、绘画等艺术表现形式;
反映某一民族或区域习惯风俗的礼仪、节日和庆典活动、游艺活动、民族体育活动、饮食、民居、服饰、器具、工具、建筑物、设施、标识及特定的自然场所;
在一定区域或群体中流行的语言、文字;
传统医药知识;
有价值的手稿、经卷、碑碣、楹联,等等。
二、我国民间文化资源的现状。
我国民间文化在当代现代化发展的狂潮中正面临“摧枯拉朽”般的灾难,民间文化资源急剧减少,民间文化在各地频频告急:老艺人急剧地人亡艺绝,老房子大片被推倒碾碎,民间年画、皮影等经典民间文艺日渐衰落,民间文化典型器物大量流失海外。
轰鸣的推土机推动着现代化的进程,也埋葬着前百年的文化遗存。
大量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文化形式正在迅速的缩水和消失,可以说每一分钟都伴随着一种民间文化的消亡。
事实上,因为“土里土气”,那些被送进博物馆的民间文化藏品在博物馆里得不到与高价文物同等的待遇,基本没有展出机会。
而更让人忧虑的是,在各地的博物馆和艺术研究院所,民间文化藏品损毁问题严重。
许多藏品被堆放在没有恒温、恒湿条件的
房子里,任凭金属氧化、纸张霉变、木器生虫。
这些历尽千辛万苦才寻觅到又千方百计被“珍藏”起来的宝贝,依然和那些散落于民间的同类一样,摆脱不了岁月的侵蚀,一步步走向被“消灭”的命运。
当然,也有一些民间文化形式由于其具有的经济价值被当地政府重点保护起来,甚至出现了十分“繁荣”的景象,然而由于过度开发,使这些民间文化披上了过于繁重的金钱外衣而使其“变质“、变味”甚至面目全非,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民间文化形式实际上已名存实亡。
另外,在中国国内的某些旅游区,相当一部分开发的民俗文化产品几乎是伪劣产品,有的地方甚至为了吸引游客,更是编造所谓历史典故,随意篡改民间文化的意义。
赚钱是一时的,丢失了我们祖宗留下的宝贵的民间文化遗产的损失却是永远无法弥补了。
祖先留下的千姿百态的民间文化一旦毁灭,无法生还。
许多已经消失的民间文化既无保存也无记录,几十年后甚至十几年后,许多曾经孕育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民间优秀文化将再无人知晓,而我们的后人从一生下来就必将失去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
本来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良好局面却被我们这些后人破坏了,可惜。
若干年后,当我们的子孙只能用“好莱坞”文化来消遣娱乐时,我们无疑将是民族的罪人。
那么是什么导致了民间文化资源面临枯竭的厄运呢?笔者认为主要有如下两个方面原因。
1、客观方面。
一方面是农耕时代正在渐渐消退。
我们正处在由传统的农耕社会向现代的工业社会的转型期。
这个社会转型必然带动着整个文明的转型。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原有的农耕文明架
构下的一切文化形态和方式都在迅速瓦解与消亡。
这是眼前正在发生的事情。
当然也是全球各民族遇到的共同性的问题。
另一方面是全球化的冲击。
风靡全球的商业性的强势的流行文化,正在猛烈地冲击世界各民族——也包括我们民族的文化。
在这种全球化的飓风中,首当其冲的便是处于消解过程的民间文化。
2、主观方面。
一是意识不强,由于种种历史偏见,民间文化并没有处在与精英文化同等的位置上。
甚至只把它当做一种可有可无的初级的自发性的文化现象来对待。
所以,它们没有文字记载,没有登堂入室,大多只是凭借着口传心授、相当脆弱的方式代代相传。
可是一旦没有传承人,就如断线风筝,即刻消失,化为乌有。
因而,民间文化的生存方式一直是自生自灭的;
二是保护措施不力。
一些地方对民间文化不闻不问,任其自生自灭,一些地方对民间文化的保护尚停留在只“抢”不“救”的初级层面,认为把这些遗产“抢”进博物馆便万事大吉,至于之后该怎样对待它们,却很少有人再去考虑了。
三是经费不足。
由于没有用于保护民俗和民间文化遗产的专项经费,使得这项工作的开展举步维艰。
许多民间艺人生活十分窘迫,给民间艺术的传承带来了严重危机。
另外,用于采风、整理民间艺术的经费也非常少,很多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员都得自己掏腰包。
四是缺乏对民间文化市场的管理。
应该肯定民间文化总体是健康向上的,但其中也存在着一些低级趣味、腐朽、迷信、不健康的东西。
有的民间班子打着民间文化的旗号,从事一些封建迷信活动,影响很坏,应引起地方政府足够重视,予以取缔。
四是有关民
间文化保护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健全。
目前我国民间文化保护的现实需要与相关法律制度不完善之间的矛盾还很突出。
为了保护我国的民族民间文化,我国曾进行了长期大量的积极有益的工作。
但是,由于这些规章的适应面及强制性受到很大限制,并没有从根本上起到保护作用。
例如,1990年7月颁布的《著作权法》规定,“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著作权保护办法由国务院另行规定”,但《民族民间文学作品著作权保护条例》至今尚未出台,可以说,著作权对民间文学艺术的保护是苍白无力的。
三、民间文化进行可持续开发的意义。
民间文化是一方水土独特的产物,是我们的根,是文化发展的源泉,是民族个性特征与独特精神的重要表征,是对人类多元文化的一己贡献。
人们常说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独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在于拥有了真正体现鲜活民族精神的、在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实际中创造的文化。
所以,民间文化的保护和开发工作,不管在任何时代,都是重要的。
民间文化作为大文化的一个重要子系统,其思想教育功能、审美净化功能和对经济发展的助推作用正在日益凸现。
首先,民间文化是先进文化的艺术基础。
由于民间文化是人民群众的创作,它真实反映了人民群众火热的生产生活实践,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生活素材和艺术养分,是先进文化的艺术基础。
其次,民间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无形资产。
例如,在旅游景点建设和品牌建设中注入民间文化的含量,赋予山水名胜以灵魂,能够提高旅游的文化品位。
第三,民间
文化是塑造民族精神的文化源泉。
作为鼓励人们为实现民族复兴而奋斗不止的民族精神,是在民间文化的基础上升华提炼而产生的;
同时,伟大民族精神又经常利用优秀民间文化和民族文化加以展现和传播。
第四,民间文化是武装群众思想的有效方式。
民间文化根植于人民群众,为人民群众所创造,内容通俗易懂,形式生动活泼,是新形势下武装群众思想的不可多得的好形式。
由此可见,大力加强民间文化的保护和开发不仅重要而且必要。
保护和珍爱民间文化遗产就是对人民文化创造和历史文化传统的尊重;
是建设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必然要求。
批判地继承和发扬民间文化遗产是一项对文化糟粕的鉴别和淘汰、以及移风易俗的文明工程,是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文化创新,繁荣先进文化的重要实践。
然而,在许多地方实际情况却是:对无经济价值和开发价值或经济价值和开发价值较低的民间文化形式,我们是叫得多,干得少,雷声大,雨点小;
对具有较大经济价值和开发价值的民间文化形式存在着一哄而起、涸泽而渔的过度开发;
重文化形式轻文化内涵、只求表面风光的浅层开发;
急功近利、走样变味的所谓“保护开发”等情况,这些情况对我们民间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必须引起我们的警惕。
十六大以后,党中央提出的科学的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对城乡、区域、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等方面关系统筹考虑,促进其协调发展。
要求我们不仅要在经济领域实现可持续发展,还要在人文环境的构建上实现可持续发展。
民间文化资源以精神内涵为主要存在形式,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可以多次开发和重复利用,这决定了它具有其他资源所没有的强大生命力和巨大开发价值。
而文化生态又是一个比自然生态更为复杂的系统,因此,民间文化资源开发必须坚持可持续的开发观。
可持续开发就是要实现文化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和谐利用,实现既满足当代人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和破坏的开发。
民间文化资源是人类共有的,既应该允许当代人平等享受,也应该保持代际间的公平分配与利用,反对只为满足自身需要而损害或剥夺他人或后代人平等开发利用的权利。
从这个意义上说,可持续开发是民间文化资源保护、开发和利用的灵魂。
四、关于民间文化资源可持续开发的几个建议。
首先,要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对民族民间文化遗产的开发和保护是一件长期而严肃的工作,需要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严格的学术规范,而不能凭感觉进行判断,更不能搞商业炒作。
实现民间文化资源的可持续开发,首先要树立起“文化多样性”的观点,要如实认识各地的文化资源,真正摸清自己的家底,树立科学的发展观,这是文化资源可持续开发的前提。
必须转变观念,科学地认识民间文化资源,不能把民间文化资源仅仅局限在文化产业的层面来理解,要认识到保护民间文化,就是保护我们的民族历史、民族精神和民族象征;
不能对当地拥有的文化资源胸中无数;
不能对文化资源采取掠夺式的经营和开发。
第二,要加强民间文化的教育、宣传工作,夯实发展的基础。
要继续加大宣传、教育力度,不断探索基层文化建设的新路子,使我们的广大人民群众都认识到中国民间文化的重要性,并自觉地去保护它们,并使民间文化的重要性逐渐渗透到人们的意识中。
同时还要尽快开展民间文化教育,在党校、行政学院、大中小学都应该开设民间文化的课程,把民间文化的精髓反映到教育中,让规范化的学校教育为民间文化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带来强劲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第三,优化文化生态,实现民间文化的深层开发。
实现效益的最大化,优化文化生态,才是文化资源可持续开发的目的。
这里所说的效益不仅指经济效益,还包括社会效益和文化生态效益。
目前对于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我们大多还仅停留在经济效益的角度看问题,而没有上升到社会文化价值的高度。
许多地方更多的是出卖文化资源的“毛坯”而缺乏综合效益。
所以,要建立新的文化资源开发理念,寻找文化资源开发的新路子,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文化生态效益的最佳结合。
一方面,我们对民间文化资源的开发要有经济视角,要将民间文化活起来,让有生命力的民间文化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成为文化产业的一部分,将其开发利用,为国家经济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
另一方面,要加快挖掘民间文化资源的历史背景资料,充实其文化底蕴,要将民间文化的朴实、美丽的一面展示给大家,充分发挥其深远强悍的感染力。
对名人轶事、文化遗迹的开发整理的目的是为了传承和发扬文明成果,而不应单纯为追求经济效益,尤其不应该让民间文化变成市场经济的仆从和附庸。
因此,在开发工作中,必须本
着对历史负责的科学态度,从先进文化建设的本质要求出发,将传统审美与现代要求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优秀的民间文化得以发扬光大。
第四,科学决策,长远规划,分步实施。
民间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开发涉及面广,工作量大,时间跨度长,不可能一蹴而就。
因此,在文化资源的开发和保护上,应确立整体开发思维。
要全面规划,统筹安排,制定相互衔接的中长期整体开发规划和实施方案,这是民间文化资源可持续开发的根本。
实践表明,纯粹的市场机制并不能保证民间文化资源的健康开发,这需要有政府的宏观调控和引导。
要加强政府对民间文化资源开发的规划、组织、管理、协调等功能,打破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局面,整合民间文化资源,发挥开发的综合优势和整体价值。
第五,加强人才培养,开发人才资源。
由于许多民间文化形式有赖于口头流传和世代相传,其存续形式非常脆弱,再加上民间文化形式复杂多样,通过正规教育途径不可能完全解决其传承和发展问题,很多民间文化资源随着一些民间老艺人的去世而白白的流失和消亡了。
因此,加强人才资源的培养、开发是民间文化资源可持续开发的保障。
我们可以利用经济杠杆和提供政策支持等手段促进一些优秀民间艺术形式在群众中传播和流传,要着力培养一些具有开发、经营民间文化资源能力的大批人才,以解决民间文化的发展和创新问题。
要着手建立民间艺人档案,对一些濒临灭绝的民间文化形式要采取保护措施,并鼓励相关人员学习,或者先做详细记录,以备后人学习。
第六,利用科技手段,实现“资源共享”。
文化资源利用和开发
的程度,与我们现实的科技发展水平和文化创新能力成正比。
种种迹象表明,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文化发展的新时代。
在这个时代,信息与文化产业是发达国家最具优势的产业,而大量未开发的民间文化遗产与巨大而增长迅速的居民文化消费能力是发展中国家最具吸引力的资源。
一方面。
我们可以利用科技手段,例如数字存储技术,把我们民间文化资源尤其是那些濒临灭绝而又在当前条件下无力进行保护和开发的民间文化资源进行收集和归档,不仅利于档案资料的保存,还可以降低档案资料的管理费用,等到条件成熟时再进行开发和利用。
另一方面,我们可以利用科技手段,例如网络传播技术,实现民间文化“资源共享”。
通过“资源共享”,许多以往不被认为具有经济意义的民间文化形态,将由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所负载,传统的民间文化资源将转化为经济资源,进入经济学家和投资人的视野,这对民间文化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将起到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其意义非常重大。
第七,加强立法和管理,提高开发和管理水平。
要着力加强民间文化资源保护、开发法规体系建设,出台一批具有很强针对性和操作性的法律法规和行政规章,营造依法决策、依法开发、依法管理民间文化资源的良好环境,使民间文化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持续发展下去。
民间文化资源可持续开发必须强化管理,要坚持整体效益原则、资源保护优先的原则、突出特色原则、市场导向原则、系统开发原则等。
防止过度、过热开发,浪费文化资源;
禁止任意编造历史典故和民间传说,破坏民间文化的原貌;
坚决打击仿制、滥制民间文化产品和销售假冒伪劣民间文化产品的行为。
要立足整体,实现民间文化资源共享;
立足效果,实现民间文化资源的优化配置;
立足未来,实现民间文化资源的永续利用。
第八,加强交流与合作,大胆借鉴国外先进经验。
在当代世界文化资源大流动、大开发的背景中,我们要大胆借鉴法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学会运用政府调控,市场调节的的双重手段来推动民间文化资源的开发。
在保证政府专项资金充足的情况下,有效地促进和引导社会团体、民间协会、海外华侨和个人参与到民间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开发中来,扩大经费来源。
要以市场机制为主要手段,以各方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建立多种协调机制,推进多种形式的合作与开发。
二oo五年三月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