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祖国慈祥的母亲为例浅析声乐演唱二度创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
歌曲的二度创作是指歌唱家把作曲家的作品在演唱前再一次进行处理,也就是怎第表现作曲家的思想感情的创作。词、曲作者写出一首作品,叫第一创作。那么二度创作要靠歌手自己来完成。同一首歌,不同的人来演唱,效果是完全不一样的。有的作品从曲式上看,很简单,结构也不复杂,但经过一个好的歌手细致恰倒好处的处理,唱出的东西会非常感人。一个好的歌手的二度创作的能力是很强的,因此一个歌手是否优秀也要看其二度创作的能力,因此二度创作在声乐演唱中是非常重要的。
关键词:二度创作情感体会基本唱功
绪论:
当今歌坛正处于一个风起云涌的时期,许多新的作品似过江之鲤滔滔不绝。但是曾经的老歌依旧是一段段经典的传奇。老歌新唱的热潮已经兴起,有很多新兴的音乐者都在致力于研究《祖国,我亲爱的母亲》、《绒花》等传统作品的研究与新创作。但是纵观歌坛,不论是老歌新唱,新歌发行,歌曲的创新与演绎道路都要求演唱者,或者是表演者拥有资深的专业能力,这些专业能力中二度创作能力尤为重要。本文将根据经典民歌《祖国,我慈祥的母亲》为基础,力求对演唱者的二度创作能力对作品的不同影响做深入探究。
一、二度创作中对作品的处理
1、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
要演唱一首作品首先要做的就是要了解作品。要想了解一首音乐
作品,就要全面综合的进行了解与分析。对其创作背景的了解依已然成了诸多了解内容中的首要内容。我们以《祖国,慈祥的母亲》为例进行系统的歌曲分析。作者陆在易,又名梓钧,国家一级作曲家。被誉为“胸怀大爱的音乐诗人”。1943年出生的陆在易,亲身经历了中国为了民族独立权和自主权顽强反抗的艰苦岁月。他能够准确地概括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诚挚热爱。这位对祖国山河充满了赤诚爱恋的作曲家的特殊气质,并以及他的音乐旋律中独有的浪漫主义情怀成为中国歌坛中不可多得的奇葩。
《祖国,慈祥的母亲》是一首极具代表性的高音作品。尤其是男高音的演唱更将歌曲的艺术特征演绎的淋漓尽致。男高音的音质以及演唱技巧,都能够很好的烘托出歌曲本身爱国情怀以及雄壮的气势。如果再有好的二度创作的能力,把歌曲和演唱现场的气氛进行不同的结合就会使歌曲的内涵和意义完全展示出来并且和现场形成互动的趋势。不仅把歌曲唱了出来,更将歌曲表现了出来。让听觉渐渐扩展到感官的体验。这首歌曲的艺术歌曲是反映的是文化大革命后人们对新中国的热爱心曲。不论是歌曲本身的艺术性还是钢琴伴奏的艺术性都充分展示了这首歌曲的艺术特征。它既有深情倾诉的抒情特质,又有清新真挚的旋律语言,表达的是亿万华夏儿女对祖国母亲的赤诚热爱,和对祖国母亲由衷的赞美,赞美她的繁荣富强。
《祖国,慈祥的母亲》的曲风朴实自然,品味高雅,是中国乐坛不可多得的佳作。歌曲不仅充分继承黄自,赵元任等老一辈作曲家创作理念,歌曲的旋律把中国语言、民族和声与现代技法、钢琴伴奏
与中国古典意境融于一体,并从多方面考虑中国当代的大众审美特点,把具有时代特色的民族情怀、浅显易懂的歌词、优美的旋律、生动的钢琴伴奏都和谐的融入歌曲的题材中。使歌曲不仅拥有了很高的艺术价值有成了大众认可的音乐。不仅使自己在艺术创作领域有新的地位,更为外来题材中国化的歌曲铺平道路。这首歌曲不仅是中国歌坛中的佳作,更充分的融合了当代社会多元化发展的趋势,使歌曲不单单存在于音乐这个单独的领域中,也逐渐开辟了不同的界域。把歌曲的市场更加扩宽。
掌握了这些相关的歌曲创作背景以及歌曲的发展趋势,也就基本上能够把握住歌曲的感情基调,二度创作的基本已经奠定的很好,以上这些因素会让演唱者在演唱的过程中轻松许多。
2、作品分析
在了解了一个作品的创作背景之后就要对作品进行具体的分析,分析也是一个熟悉,了解,唱准的过程。首先,熟悉歌曲是很重要的环节,有很多人都唱过《祖国,慈祥的母亲》但是听到名家演唱的时候就觉得比普通人唱的好听的多,除了唱功的差别外,更多的就是二度创作的能力对歌曲演唱的影响。因此,我们应该做到每唱一次就有一次的理解和收获,要认真对待。如果没有前期的熟悉了解的过程,拿起谱子直接进行演唱,很有可能把谱子唱错。由于没有很好的了解,唱错了自己可能也发现不了,但是这种错误一旦产生就会留下很深的第一印象,造成以后也很难改正的现象。所以,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一定要在演唱之前对歌曲进行充分的熟悉。相应的,没有掌握
好歌曲的熟练度,就不能准确的表达风格。
《祖国,慈祥的母亲》作为一首很典型的中国歌曲,要求演唱者具备专业的中国歌曲的演唱技能。要唱好此类已经有具体特点的歌曲就要按照规定的演唱规律。熟读歌词是首要做的。歌唱中有独特的咬字和吐字的规律和法则,歌手要做的就是结合这些指导来纠正自己的读音,要结合字典等工具书弄清楚一个字的具体发音和字义。绝对不可以因为麻烦就含糊其辞,蒙混过关。如果在咬字和吐字方面有误就会影响整个作品的思想内容的理解和自己情感的融合,也势必会影响听众对作品的理解。这样就会使演唱的感染力下降。接着就要唱熟曲调,曲调包括音高,节奏,节拍,乐感等很多因素。唱准谱子和音准是首要掌握的,节奏相对于音高和音准就是以后对作品的音乐角度分析研究的基础部分。不论是节拍一成不变的还是有所变化的都需要的演唱者反复认真地去联系常熟唱准。最后要做的就是按照句子和内容要求,正确安排好气口。我们所演唱的歌曲中大多数作品的旋律和乐句与歌词的句子是统一的,中国歌曲尤为突出。所以中国歌曲的演唱气口的安排就相对简单。了解了这个特点就要和谐正确的安排气口,把歌曲唱通,唱连贯就基本完成了作品的演唱。
在多方面对演唱达到了了解和解析就也就做到了对作品的基调的了解和掌握,二度创作的方向也就达到了相对明朗的程度,演唱者就对二度创作的把握就相对容易的多。在演唱者的心理就对二度创作有了最基本的把握。也就做到了成功的一半。
3、作品节奏与旋律的掌握
莫扎特说过:“歌曲中的旋律与节奏是歌曲的灵魂”,演唱者要做到对歌曲的旋律和节奏的充分理解,在音乐中音的长短要根据情绪的需要来划分,是要按照某种规律出现的。因而,音乐要由节奏,旋律,和声构成。旋律可以作为音乐作品的灵魂,而节奏则是音乐作品的性格。
感情与色调的变换是由节奏与速度控制的,如果很好的掌握了节奏,控制了速度,就很好的把握住了乐曲情绪起伏和感情的脉搏了。有的歌曲是以一种节奏从头到尾贯穿的,但是这种歌曲也会有其特殊的感觉,如清泉流过山谷般虽缓慢,但是不失韵味。但是节奏和速度变化的歌曲却更为多见。《祖国,慈祥的母亲》就是一首不断变化节奏的歌曲。音乐内容和音乐风格不同的作品就会有着不同的节奏与节拍,在同一首歌中的不同节奏通常出现在段与段之间按,句语句之间,这就需要不同的处理方式,例如在处理节拍的时候就可以选择弱起弱收,弱起强收,强起强收等方式。有上行和下行、级进与跳进、离调与转调、节奏音型、伴奏和声、乐句的跌宕起伏、音区的错落高低……以及曲作者在谱面上注明的有关速度、力度、感情、唱法变化的一些术语标记……演唱者在充分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的基础上,调动一切声乐表现手段,处理好每个细节,把歌曲表现的淋漓尽致。如上行旋律线经常表现逐步高涨,激动的情绪,要用坚强的声音来表现;下行旋律线一般表现渐渐缓和,松弛的情绪,常用渐弱,渐稳定平静的声音表现。平行旋律线是由同音反复形成,有时出现在起伏的旋律之前,唱时可做轻微渐强,以带出后面较大的渐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