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土和粉土地基的岩土工程评价资料(参考模板)

合集下载

岩土工程分析评价与勘察报告

岩土工程分析评价与勘察报告

岩土工程分析
04
岩土工程问题分析
地质构造
分析地质构造特征,包括断层、褶皱、岩层分布等,评估其对工程 稳定性的影响。
地形地貌
研究地形地貌特征,如坡度、坡向、河流侵蚀等,分析其对工程安 全的影响。
土壤类型与性质
了解土壤类型、物理性质(如含水量、密度、孔隙度)和力学性质 (如抗压强度、抗剪强度),评估其对基础工程的影响。
采用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岩土工程评价。
评价内容
对场地稳定性、地基承载力、变形特性等方面进行评价,确定岩土 工程问题的性质和程度。
评价结果
场地稳定性较好,但地基承载力不足,需要进行地基处理和加固。
岩土工程问题解决实例
解决措施
采用桩基、换填、注浆等措施进行地基处理和加固,提高 地基承载力和稳定性。
分析岩体中的结构面,包括断层、节理、裂隙等, 评估其对岩土体稳定性的影响。
边坡稳定性分析
根据边坡的几何形态、岩土性质、水文地质条件 等因素,分析边坡在不同工况下的稳定性。
承载力评价
基础承载力
边坡承载力
根据地质勘察资料和试验数据,评估 基础的承载能力,确保建筑物安全。
分析边坡在不同工况下的承载能力, 确保边坡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提高工程稳定性。
防护措施
02
提出有效的防护措施,降低自然灾害对工程的影响,如加固、
排水、防洪等。
环境保护
03
提出环境保护措施,减少工程施工对周边环境的破坏,促进生
态恢复和可持续发展。
工程实例分析
05
工程概况
工程名称
某高层住宅楼建设项目
工程地点
某市市区中心地带
工程规模
总建筑面积约5万平方米,包括住宅 楼、地下车库等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应提供以下资料: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应提供以下资料: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应提供以下资料:
1有无影响建筑场地稳定性的不良地质条件及其危害程度(建设场区内在自然条件下,有无滑坡现象,有无断层破碎带,岩洞及土洞的发育程度,出现崩塌及泥石流的可能性,施工过程中因挖填方堆卸载对山坡稳定性的影响)。

2建筑物范围内的地层结构及其均匀性,以及各层土的物理力学性质。

3地下水埋藏情况、类型和水位变化幅度及规律及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地面水,地下水对建筑地基及建筑场地的影响。

4给出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地震基本加速度及设计地震分组数,场地土类型及类别,并对饱和砂土及粉土进行液化判别。

5对可采用的地基基础设计方案进行论证分析,提出经济合理的设计方案建议;提供与设计要求相对应的地基承载力及变形计算参数,并对设计与施工应注意的问题提出建议。

6基坑开挖的边坡稳定计算和支护及挡土墙设计所需的岩土技术参数。

7提供拟建场地的标准冻深及当地标准风荷载,雪荷载。

拟建建筑物(构筑物)基础形式:
1.原矿仓及粉矿仓:钢筋混凝土片筏基础。

2.主厂房及皮带廊柱基础为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

3.生产辅助用房采用毛石基础。

4. 破碎机、球磨机等动力设备基础采用钢筋混凝土基础。

5. 高位水池采用钢筋混凝土片筏基础。

附件1 选矿厂区总平面布置图
附件2 技术设计或施工图设计阶段工程地质勘察任务书
长春黄金设计院
2007年12月。

岩土工程勘察野外岩土描述

岩土工程勘察野外岩土描述

岩土工程勘察野外岩土描述野外土名描述一、杂填土:杂色,松散,大孔隙,上部为砼地坪,含较多的碎石。

二、淤泥质粉质粘土:灰色~灰黑色,流塑,部分夹有机质;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低,韧性低,有腐味三、粘土:灰黄色,可塑,无摇振反应、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局部分布。

四、粘土:灰黄~褐黄色,硬塑,含少量的铁,锰质结核,可塑,无摇振反应,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五、粉质粘土:青灰色,软~可塑状,为后期沉积,摇振反应无,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六、粉质粘土:灰黄~褐黄色,硬塑,含青灰色粘土团块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七、粉质粘土:灰黄~褐黄色,可塑,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八、粉质粘土:灰黄色,可塑,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局部含团块状密实粉土。

九、粉质粘土:灰黄~褐黄色,钙质结核,硬塑,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十、粉质粘土:灰黄~灰色,软~可塑,粉粒含量高,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中等,韧性中等。

十一、粉质粘土:上部浅灰色,中下部褐黄色,硬塑,含少量铁锰质结核,无摇振反应,切面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十二、粉质粘土夹粉土:灰黄~青灰色,可塑,含少量云母片,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十三、粉砂:黄色,含云母片,中密。

主要由石英等矿物组成,饱和状态。

十四、粉砂:上部灰黄色,底部浅灰色,含云母片,饱和状态,密实。

十五、粉质粘土夹粉土:灰黄色,软~可塑,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局部夹薄层粉土。

十六、粉土:灰黄,含云母片,很湿,稍密。

摇振反应中等,无光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

十七、粉砂:灰黄,含云母片,饱和,密实,主要成分由长石、石英、云母等组成,磨园度好、分、选性好。

十八、粉土:浅灰色,含云母片,摇振反应中等,无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

十九、粘土夹粉砂:灰黄色,褐黄色,可塑,含少量钙质结核核径为3cm。

岩土层力学参数

岩土层力学参数

岩土层力学参数
根据本次勘察原位测试、土工试验及岩石抗压试验结果,以及有关规范查值,结合本地区经验值,提出本场地各岩土层的主要力学参数推荐值,综合列于表2:
表2 岩土层力学参数推荐值一览表(按DBJ15-31-2003)
3、工程地质概况:
(1)、按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第4.1节规定及《广东省地震烈度区划分图》,本场地所在地区南海区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地震分组属第一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

(2)、本拟建建筑物为多层~高层建筑,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二级,建筑场地处于对建筑抗震不利地段,场地等级为二级。

综合岩土层评价如下:
(1)第(1)层人工填土,未经压实,均匀性差,性质不稳定。

(2)第(2)层淤泥,呈流塑,厚薄不一,承载力极低。

(3)第(3)层粉质粘土,可塑为主,分布广泛,厚度变化大,土质不均匀,承载力不大。

(4)第(3-1)层淤泥、淤泥质土夹层,呈流塑,厚薄不一,承载力极低。

(5)第(3-2)层粉砂,饱和,局部分布,承载力不大。

(6)第(3-3)层中、粗砂,饱和,局部分布,承载力一般。

(7)第(4)层全风化岩,分布稍广,不均匀,厚度变化较大,具有一定的承载力。

(8)第(5)层强风化岩,具有较大的承载力,可作多层建筑物之基础持力层。

(9)第(6)层微风化岩,承载力高,可作钻、冲孔灌注桩基础持力层。

总体评价本场地处于地质构造相对稳定区,属稳定地基,适宜本工程建设。

岩土工程分析评价与勘察报告

岩土工程分析评价与勘察报告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工程地质分区
根据场地地质条件和岩土工程问题,对工程场地进行了合理的地质分 区,并提出了各分区的工程地质特征和评价。
勘察方法与质量评价
报告对采用的勘察方法进行了说明,包括勘探、原位测试、室内试验 等,并根据规范要求对勘察成果进行了质量评价。
建议与措施
设计建议
根据分析评价结果,对基础设计 、边坡治理、地下水处理等提出 了合理化建议。
岩土工程稳定性评价
边坡稳定性分析
运用极限平衡法、有限元法等对边坡的稳定性进行分析,预测可 能发生的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
基础稳定性评价
根据地质勘察资料,结合建筑物荷载情况,采用地基承载力计算方 法,评估基础稳定性。
地下洞室稳定性评价
针对地下洞室,考虑围岩压力、地下水等因素,进行稳定性评价, 确保洞室施工安全。
3
政策与规划
介绍与项目相关的政策、规划及法规要求。
项目目的与任务
目的
明确项目的目的,如解决现有岩土工程问题、促进地区发展 等。
任务
详细阐述项目的具体任务,如进行地质勘察、分析评价岩土 工程条件等。
项目研究范围
研究区域
明确项目的研究区域,包括地理范围、行政区域等。
研究内容
列举项目的研究内容,如地质构造、地层岩性、水文 地质条件等。
研究方法
说明项目采用的研究方法,如野外调查、室内试验、 数值模拟等。
02
岩土工程勘察
勘察方法与技术
钻探
通过钻探获取岩土样本,了解地下岩土的分 布、性质和特征。
坑探
通过挖掘坑道,直接观察岩土的天然状态。
地球物理勘探
利用地球物理方法,如电阻率、声波、地震 等,对地下岩土进行无损探测。

岩土工程勘察野外岩土描述

岩土工程勘察野外岩土描述

岩土工程勘察野外岩土描述野外土名描述一、杂填土:杂色,松散,大孔隙,上部为砼地坪,含较多的碎石。

二、淤泥质粉质粘土:灰色~灰黑色,流塑,部分夹有机质;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低,韧性低,有腐味三、粘土:灰黄色,可塑,无摇振反应、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局部分布.四、粘土:灰黄~褐黄色,硬塑,含少量的铁,锰质结核,可塑,无摇振反应,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五、粉质粘土:青灰色,软~可塑状,为后期沉积,摇振反应无,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六、粉质粘土:灰黄~褐黄色,硬塑,含青灰色粘土团块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七、粉质粘土:灰黄~褐黄色,可塑,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八、粉质粘土:灰黄色,可塑,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局部含团块状密实粉土。

九、粉质粘土:灰黄~褐黄色,钙质结核,硬塑,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十、粉质粘土:灰黄~灰色,软~可塑,粉粒含量高,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中等,韧性中等。

十一、粉质粘土:上部浅灰色,中下部褐黄色,硬塑,含少量铁锰质结核,无摇振反应,切面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十二、粉质粘土夹粉土:灰黄~青灰色,可塑,含少量云母片,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十三、粉砂:黄色,含云母片,中密。

主要由石英等矿物组成,饱和状态。

十四、粉砂:上部灰黄色,底部浅灰色,含云母片,饱和状态,密实。

十五、粉质粘土夹粉土:灰黄色,软~可塑,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局部夹薄层粉土。

十六、粉土:灰黄,含云母片,很湿,稍密。

摇振反应中等,无光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十七、粉砂:灰黄,含云母片,饱和,密实,主要成分由长石、石英、云母等组成,磨园度好、分、选性好。

十八、粉土:浅灰色,含云母片,摇振反应中等,无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十九、粘土夹粉砂:灰黄色,褐黄色,可塑,含少量钙质结核核径为3cm.夹薄层壮中密粉砂,具水平层理,无摇振反应,切面稍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二十、粘土:灰黄,褐黄色,含少量铁,锰质结核,无摇振反应,切面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岩土工程地质勘察附录资料

岩土工程地质勘察附录资料

DB42/169—2003附录R(资料性附表)利用P S、N的标准值确定的抗剪强度湖北省地方标准DB42/169--2003附录P(资料性附录)表P.0.1岩石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 a表P.0.2强风化岩石变形模量E O表P.0.5残积粘性土的承载力特征值f ak、变形模量E0表P.0.6残积土承载力特征值f ak表P.0.7残积粘性土的承载力特征值f ak、变形模量E0表P.0.8碎石土承载力特征值f ak表P.0.9碎石土承载力特征值f ak、变形模量E表P.0.10碎石土承载力特征值f ak表P.0.12一般粘性土承载力特征值f ak、压缩模量E S1-2表P.0.13新近沉积粘性土承载力特征值f ak表P.0.14淤泥质土、一般粘性土承载力特征值f ak、压缩性指标表P.0.15老粘土承载力特征值f ak、压缩模量E S1-2表P.0.16老粘土承载力特征值f ak、压缩性指标表P.0.17老粘土承载力特征值f ak表P.0.18粘性土承载力特征值f ak表P.0.19淤泥和淤泥质土承载力特征值f ak表P.0.20红粘土承载力特征值f ak 单位:kpa表P.0.21膨胀土承载力特征值f ak 单位:kpa表P.0.22粉土承载力特征值f ak 单位:kpa表P.0.23粉土承载力特征值f ak、压缩模量Es(1-2)表P.0.24素填土承载力特征值f ak表P.0.25素填土承载力特征值f ak、压缩模量E s1-2表P.0.28砂土承载力特征值f ak表P.0.29砂土承载力特征值f ak、压缩模量Es1-2表P.0.30中、粗、砾砂载力特征值f ak附录J(资料性附表)岩土层的剪切波速。

【建筑工程管理】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模板

【建筑工程管理】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模板

**文化中心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一、工程概况受*****有限公司的委托,我公司承担了***文化中心拟建场地的岩土工程勘察任务。

场地位于***,占地面积约为196×103平方米。

拟建文化中心占地面积约130×80平方米,包括图书馆、会议室、活动中心等,具体使用功能未定,2~5层,框架结构,拟采用钻(冲)孔灌注桩基础。

大部分区域设有一层地下室(范围详见“勘探点平面布置图”),底板设计标高暂时未定,设计单位为***。

工程重要性等级属三级,场地复杂程度及地基复杂程度等级属二级,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

二、勘察目的和要求、依据、方法及完成工作量(一)勘察目的和要求勘察阶段属详细勘察,要求查明不良地质作用的类型、成因、分布范围、发展趋势和危害程度;查明场地各岩土层的类型、深度、分布、工程特性,分析和评价场地建设的适宜性和地基的稳定性、均匀性和承载力;查明地下水赋存状况及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对地基类型、基础型式、基坑开挖及支护、地基处理和不良地质作用的防治等提出建议,并结合本地区经验提供详细的岩土工程资料和设计、施工所需的岩土参数,满足基础施工图设计要求。

按详勘要求,布设勘探孔38个,勘察技术要求按满足桩基础设计要求及基坑开挖支护设计要求编制。

(二)勘察依据1、《岩土工程勘察合同书》及委托方提供的“总平面图”。

2、执行的标准及规范《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15-31-2003)《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三)勘察方法及完成工程量外业工作于***年***月***日至***月***日进行,采用全取芯钻进、现场鉴别,结合标准贯入测试及取试样作室内试验的勘察方法,完成勘探孔38个(其中取样测试孔13个),总进尺1221.04米,标贯测试205次,取土试样73个、岩石试样9个、水试样2组,试样的试验工作由我公司试验室完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6章砂土和粉土地基的岩土工程评价16-1 砂土和粉土的基本特征及岩土工程问题砂土粒径大于2mm的颗粒质量不超过总质量的50%,且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质量超过总质量50%的土定名为砂土,砂土可按颗粒级配再分为5个亚类。

砂土分类注:定名时应根据颗粒级配由大到小以最先符合者确定。

粉土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质量不超过总质量的50%,且塑性指数等于或小于10的土定名为粉土。

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和《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中并未对粉土的亚类划分作出规定,一些地方标准或行业标准往往将粉土再按黏粒含量分为砂质粉土和黏质粉土。

砂质粉土——黏粒含量小于或等于全重10%;黏质粉土——黏粒台量超过全重10%。

粉土中黏粒含量少,粉粒含量高,在与水作用及在外力作用下,由于毛细压力和孔隙水压力增大的影确,塑限ωP和液限ωL等塑性试验指标不论在测定方法与标准方面,还是形成机理方面,均不符合塑性界限含水量的基本概念,故不适用于粉土。

因此,塑性指数I p和液性指数I L均不适用于评价粉土的性状。

粉土的工程性质与中等塑性的黏性土比较,其渗透性和抗剪强度明显增大,压缩性则显著降低,标准贯人击数和静探比贯入阻力一般增高2倍以上(如图16-1)。

在粉土中钻探、取原状土样或打桩均较困难,施工开挖时容易产生流砂涌土现象。

其中,砂质粉土(旧称亚砂土)的一系列工程性质更接近粉砂,原一些地方和部门规范或规程曾将其列为砂土类。

砂土及砂质粉土具有与黏性土绝然不同的以下一些基本特征:1、砂土的矿物成分主要是大量石英,其次为长石、云母及少量其他矿物、砂质粉土中含极少量黏土矿物。

石英是稳定矿物,长石、云母等则抗风化稳定性较差,而且不同矿物成分颗粒的形状和坚硬程度不同,并由于砂土组成颗粒较粗。

所以矿物成分对其物理力学性质的影响是很大的。

这里引用由不同矿物成分各种粒径组成的砂土的孔隙比资料说明,见表16-1。

从表16-1,可以看出以下的规律性变化:(1)当颗粒大小相同时,由不同矿物成分组成的同一紧密程度的孔隙比变化为:云母>>长石>棱角石英>浑圆石英,前后相差10倍左右。

这显然与云母呈片状有关。

(2)由云母组成的砂,在同一紧密状态下,砂的孔隙比随着颗粒的变细而减小;而由长石、石英(棱角及浑圆)组成的砂则反之,砂的孔隙比随着颗粒的变细而增大。

因此,在自然界,云母的含量对砂土的孔隙比及其一系列物理力学性质的影响是很大的。

例如,均匀的棱角砂,在无云母颗粒的情况下,孔隙度n=47%(e=0.89);当云母含量增加时,其孔隙度与云母含量呈曲线的增长关系,如图16-2所示。

2、砂土和砂质粉土的颗粒组成砂土和砂质粉土的颗粒组成中,以各种大小的砂粒和粉粒占绝对优势,黏粒含量极少,因此与水的结合能力小。

当砂粒变细及粉粒为主要成分时,毛细作用渐显著。

当含水量不大时,由于毛细水的存在,使砂土和砂质粉土表现出一定的毛细黏聚力,但当饱水时,毛细黏聚力就消失,则呈现很小或无黏聚力的散粒体,不具有塑性或微有塑性,因此也可称之为无黏聚性土。

3、砂土和砂质粉土的透水性较好砂粒愈粗、愈均匀、愈浑圆时,透水性愈高。

4、静荷载作用下特性一般砂土和砂质粉土在静荷载作用下,压缩性较小,其压密过程也较快。

工程实践表明砂土地基的变形在施工期即可完成70%~80%以上,甚至可以认为已全部完成砂粒愈粗,压缩性愈低,压密愈快。

5、砂土和砂质粉土的抗剪强度砂土和砂质粉土的抗剪强度由内摩擦角来决定、由石英组成的内摩擦角最大,云母则最小。

矿物成分对于较粗粒组的内摩擦角影响较显著,这种影响随着粒度的变小而递减。

砂土和砂质粉土的紧密程度增大时,内摩擦角也增加,这与在剪切带,不仅发生颗粒间的位移,而且还由于颗粒间的咬合作用,发生部分颗粒被破碎有关。

在剪切过程中,砂土的体积会发生变化,一般松砂变密,密砂则变松。

砂粒的形状及级配对其内摩擦角也有影响,一般浑圆的、均匀的砂粒内摩擦角较小。

所以砂类土的抗剪强度仍然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

6、地基的承载力除了疏松的砂土和砂质粉土之外,一般均可作为各种房屋建筑物和构筑物的良好地基,这类土地基的承载力与土的紧密状态,基础大小、埋深和地下水位有关。

但对于饱和的粉、细砂和砂质粉土地基,由于地下水的渗流,易于发生流砂现象,在遭受振动作用时(如地展、机器振动等),其强度会突然的降低,发生液化现象。

由于砂土和砂质粉土具有以上这些特征,故在地基勘察与设计中,要特别注意以下问题:1、砂土和砂质粉土的紧密状态的评定问题砂土和砂质粉的紧密状态是判定其工程性质的重要指标。

它综合地反映了这类土的矿物组成、粒度组成、颗粒形状等对其工程性质的影响。

但由于这类土很小或无黏聚力,因此要采取保持天然结构的试样是相当因难的,在工程勘察中,除了采用专门的设备和方法来采取保证一定质量的试样外,还发展了现场测定砂土紧密状态的一些特殊测试手段。

2、砂土和砂质粉土地基承载力的评定问题由于这类土的勘探取样有较多问题,故在评定其地基承载力时,除了利用规范查表、或用强度公式进行计算外,对于重要工程,主要还要通过现场试验来研究解决。

3、砂土和砂质粉土在动荷载作用下发生液化可能性的评定问题由于砂土和砂质粉土在静荷载下压密较小,但在动荷载作用下,易于发生液化,往往使建筑物发生灾害性的破坏,故在工程勘察中,如何来判定砂类土地基发生液化的可能性,往往是对建筑场地评价的关键问题。

4、流砂问题在砂土和砂质粉土层中,由于施工不当,在地下水的作用下,往往易于发生流动现象,使地基强度降低并失去稳定性,甚至危及邻近建筑,但如果预先估计到可能发生流砂,在施工中采取适当的施工措施,流砂的危害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因此,在工程勘察中,对于什么样的砂土,在何种条件下易于发生流砂的分析研究也是一个重要问题。

在本章内,我们将对上述四个问题,分别进行讨论。

16-2 砂土和粉土紧密状态的评定问题砂土和粉土的紧密状态是判定其工程性质的重要指标。

在静荷载作用下,密砂具有较高的强度,结构稳定,压缩性小;而疏松的砂则强度低,稳定性差,压缩性大。

粉土,尤其是砂质粉土也有如上相应的变化。

因此在工程勘察时,首先要对砂土和粉土的紧密程度作出判断。

原地基规范(TJ7-74)根据北京、江苏、黑龙江、山东等地的砂土的实际资料的统计,认为砂土的容许承载力,不论其颗粒组成的粗细,均随着天然孔隙比e的减少而显著地增大。

因此提出采用天然孔隙比体为砂土紧密状态的分类指示,具体划分标准见表16-2。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规定,粉土的密实度按天然孔隙比e可由如下标准确定:密实e<0.75中密 0.9≥e≥0.75稍密e>0.9根据天然孔隙比判定砂土和粉土的紧密状态看起来似乎简便,但实际上为要测定其天然孔隙比,则要采取原状土样,这在工程勘察中是比较困难的,特别是对于地下水位以下的砂层和砂质粉土层困难更多。

国内有些单位在这方面做过不少工作,井已取得比较成功的经验。

对于位于地下水位以上的砂土和砂质粉土,可用环刀法、或灌砂法(或注水法)测定其天然容重,即可求出天然孔隙比。

环刀法适用于地下水以上的湿砂和砂质粉土。

这个方法是先挖一坑至欲取样的标高处,在坑底切一个直径较环刀内径略大的土柱,然后将环刀压入;或先将环刀压人土中,边压边仔细切削环刀试样。

对环刀规格,根据河北冶金勘察公司的经验,以采用2500cm3容量环刀较好。

例如,用2500 cm3环刀测定密实度为中密或密实状态,而用1000 cm3环刀测定为疏松。

足见用1000 cm3环刀对砂土和砂质粉土结构扰动较大。

当地下水位以上的砂为干砂时,环刀法也不适用,则可用灌砂法(或注水法)。

这个方法(见图16-3)是先在选定取样位置整平地面,在整平地面上铺置灌砂器底盘,于底盘中部为一直径12~15cm圆孔,在圆孔内向下挖一小圆坑,将挖出的砂全部称重得g1,在灌砂器先盛以足够数量的标准砂,称重得g2。

使灌砂器漏斗对准底盘因孔边缘。

打开开关,即可向小圆坑内灌砂,待灌砂停止流动关闭开关,称灌砂器连同余下砂粒重g 3,则1230s g g g g γγ=--(16-1) 式中:g 0——灌砂器底盘圆孔和灌砂器倒漏斗中标准砂的重量;γs ——标准砂(0.5~0.25mm 粒径)模拟灌砂条件的堆积密度(标准砂用河砂风干后过筛面得)。

也可用塑性薄膜注水代替灌砂以测定小圆坑的容积,但坑口水平面观测往往带来较大的人为误差。

对于地下水位以下的砂土和砂质粉土,特别粉细砂,要采取原状试祥是存在因难的,面且必须于钻孔内取样。

钻探至地下水位以下,到一定深度会出现涌砂现象,而且钻杆起拔也有问题,易发生埋钻。

砂层愈厚,涌砂愈严重。

此时可用对开管,采用锤击、重锤少击法取土,用取土简中间偏下部的土样供土工试验用,于现场测定ω和γ,再送室内测定颗粒比重G 及粒度组成百分比。

不然,土样在送室内的途中,水分就流失,变成废土。

另外,把这种取土简内的土样取出及制各试样时,结构扰动较大,故进行力学性质的测定仍有问题。

原江苏省水利工程总队勘测队通过实践探索,发展了一种新型的取土器——反旋活阀分节取土器(图16-4)。

该取土器外径较小,φ仅为92mm 。

使用较小管径,可充分发挥砂的摩擦力,防止掉样。

取土器安放八节试样环,内径φ73mm ,高50mm 。

取土器上端用反丝扣,当取土器压人土中后,顺时针旋转钻杆,就可使气门密闭。

取土器提升地面后,取出分节试样环,用钢丝锯切断,试样环两端盖好,就可在现场称重测定天然容重γ和含水量ω,再装入可密封的简内,送室内作其他试验。

也可直接用试样环内试样在现场作剪切试验和固结试验;把试样环套上有刻度的透明有机玻璃管,即可于现场进行渗透试验,这种分节取土器的最大优点在于避免了运送、保管、切土制备试样等环节对试样的扰动,对于饱和软黏土,同样结构的取土器也是适用的。

使用这种反旋活阀分节取土器效率在95%以上,一般基本上都能取上保证一定质量的试样。

个别情况,砂土实在太硫松,取不上样时,可把取土器压下去后,等0.5~1h比让土样稍胀一胀,就可取上试样。

在砂土和砂质粉土中钻进,钻至地下水位以下易发生涌砂及坍孔现象,有时可突然上涌3~5m,影响钻进进度,发生埋钻卡钻事故。

而且越清越涌,严重影响地基强度。

发生涌砂的原因有:①钻进清孔时,土的结构被破坏,局部处于流动状态;②上提钻具时,孔内水位下降,孔外水位高,造成水位差,由于水的渗流使砂处于悬浮状态;③由于上提钻具时的真空活塞作用而造成涌砂。

当遇涌砂时,不要急于盲目清孔,而应分别不同情况具体对待。

如由于孔内外水位差造成涌砂,可将套管加长,或是提升钻具时往孔内灌注清水边轻提边加水,以减少水头差。

如由于真空活塞作用成涌砂,则可改用较小直径钻头清孔,提升钻具时,可转动钻杆使钻具紧靠一侧,以便于另一侧留较大间隙,所使用的取土器诽水孔必短保持畅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