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反抗型:反抗型依恋婴儿对母亲的依恋是矛盾的,他 们不管母亲是否在身边,经常发生强烈的不安和哭闹, 母亲要离开时,婴儿显得警惕并表现出极度的反抗, 母亲离开后,更是大哭大闹,那怕只是短暂的离开。 而当母亲回来,婴儿强烈地要求母亲抱,但又不能视 母亲为安全的基地,刚抱起来又挣扎着要下来,反抗 与母亲的接触,似乎在对母亲发脾气和抗议。痛苦情 绪并不能因母亲的到来而迅速地消除。这类婴儿在陌 生环境缺乏探索行为,并有较多的啼哭,婴儿不敢独 自玩耍,不敢离开母亲。这类婴儿又称矛盾型。约占 17%
淡漠/冷淡/不善于情感交流



教养特征:和孩子接触时间少,不能全面了解 孩子的想法、情绪等,亲子沟通少,关系淡漠。 对孩子听之任之,完全任其自由发展。 父母人格特征分析:情感体验淡薄、人际交往 能力比较差 、不善于表达情感、习惯隐藏自 己、孤独、内向、缄默 孩子可能出现的性格问题:冷酷、攻击性强、 情绪不稳定、 缺乏同情心、不关心他人、人 际交往能力差、孤独、内向


一份全国22个省市对4—16岁儿童的调查结 果是,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在6.32—16%之 间,也有不同角度的研究结果指出,儿童有或 轻或重心理障碍的人数在30%—50%之间。 这些研究都说明了一个问题,就是儿童心理 健康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教育问题,是全社 会关注的问题,也是影响儿童一生发展的大 问题。
令人担忧的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


受到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困扰的17岁以下青 少年约有3000万人。我国中小学生大约有20% 的人存在异常心理问题,其中有严重心理问 题的为4%。 主要表现为学校恐惧症、抑郁症、行为问题、 恋母/恋父情节、压力、孤独、自卑、不珍爱 生命、心理脆弱(自杀)、人际关系差,等 等
病与非病三原则
心理活动与外部环境是否具有统一性 心理过程是否具有完整性和协调性 个性心理特征是否具有相对稳定性

心理健康水平

一般常态心理
心情经常愉快满意,适应能力强,善于与他人相
处,能较好地完成同龄人发展水平应做的活动, 具有承受挫折、调节情绪的能力

轻度失调心理 严重病态心理

马斯洛的心理健康标准
“依恋理论”
依恋是婴儿寻求并企图保持与另一个人亲密的身 体联系的一种倾向,这个人主要是母亲,也可以 是别的抚养者或与婴儿联系密切的人,如家庭其 它成员。依恋主要表现为啼哭、笑、吸吮、喊叫、 呀呀学语、抓握、身体接近、偎依和跟随等行为。
亲子依恋关系的三种类型
安全型:这是最常见的依恋类型,约占总数的44%, 婴儿能"安全地"依恋母 亲。当婴儿与母亲在一起时, 心情愉快,心境安逸,自如地摆弄着玩具。即使在陌 生环境中或是面对陌生人也表现出探究行为,对于不 熟悉的玩具和物体,显示出好奇并加摆弄。婴儿并不 总是偎依在母亲的身边。当母亲离开时,婴儿明显地 表现出苦恼,探索行为也减少。如此时再进来陌生人, 婴儿就会痛苦地啼哭。当母亲回来,婴儿会立即靠近 母亲身边或拥进母亲的怀抱、停止啼哭,很快就会平 静下来,又重新继续作游戏。
经常惩罚 为一点小事就经常在身体或心理上受到惩罚或 严重虐待。 过分苛求 从大小便习惯训练到学习阅读等,对儿童提出 不现实的过高要求,比方要求背诵十到百首唐诗。
对儿童心理健康有严重影响的因素:
不良诱惑 有意无意用不良行为或感情诱惑儿童,造成不良 习惯行为或心理。 需求挫折 对儿童的生理需求如饮食、身体接触、皮肤抚按, 予以冷漠或排斥性回应,以及孩子不愿进食时强迫进食。 角色紊乱 要求儿童扮演或担负与年龄、性别、能力不相称 的角色,比方男扮女装。 父母操纵 强迫儿童站在父亲或母亲一边,或企图控制儿童 的情感和喜好。 弄虚作假 经常向儿童撒谎、不守诺言。对孩子的提问或回 避、或说谎。
以身作则,榜样示范
你希望孩子有什么样的品德,自己就应当 表现出怎么样的品德 你希望孩子有什么样的行为,自己就应当 表现出怎么样的行为,切忌说一套做一套, 只要求孩子不要求自己 父母统一态度,统一方法,保持一致的教 育态度

鼓励为主,奖惩得当
鼓励孩子的每一点进步 孩子犯了错误,指出事情的危害而不是 批评孩子本身 表扬和鼓励要到点子上,不能泛泛而谈 表扬要发自内心,要真诚 奖罚不能总是用实物,精神鼓励更好 奖罚不宜太多。罚得多,会使孩子心灰 意懒;奖得勤,孩子会觉得平淡无味

回避型/平淡型:约38%婴儿属于这一类型。母亲的在 场或不在场对婴儿似乎并无明显影响。母婴在一起时, 婴儿独自玩耍,当母亲离开时,他们并无特别紧张和 忧虑的表现。母亲回来了,他们往往不予理睬,有时 也会走近母亲以示欢迎,但却又很快表现出对母亲的 回避,婴儿总是避免着与母亲目光及身体接触,对母 亲的拥抱亲热行为报以淡漠的表情。婴儿接受陌生人 的安慰就象接受母亲的安慰一样。这类婴儿实际上并 未形成对人的依恋,所以又称无依恋的婴儿。
儿童心理健康


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健康下的定义是:“健康不 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是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 上的完好状态。”此定义提出了健康的三个要素: 1、无躯体疾病;2、无心理疾病;3、具有适应 社会的能力。因此健康必须包括躯体健康与心理健 康两部分。 儿童时期是培养心理健康素质的重要时期,心理卫 生已越来越受到人们高度重视。儿童心理健康是指 儿童整个心理活动和心理特征的相互协调、适度发 展、相对稳定,并与客观环境相适应的状态。
支配欲强/专制


教养特征:父母说了算,孩子没有发言余地,与 孩子关系保持距离、不亲近,管理孩子严厉、经 常替孩子做决定、对孩子批评多,惩罚多,鼓励 和表扬少 父母人格特征分析:性格专制、固执、刚愎自用、 自我中心,喜欢操纵和支配别人、自以为是 孩子可能出现的性格问题:服从、无主动性、消 极、依赖、软弱;也有可能是固执、认死理、冷 酷
焦虑/不自信/完美主义

Leabharlann Baidu
教养特征:高度呵护孩子,对孩子十分不放心;对孩子 要求非常严格,期望很高,常常拿孩子跟人做比较,对 孩子的鼓励少,批评多,注重孩子的表现和成绩,对孩 子的情感需要关心比较少; 父母人格特征分析:有比较强烈的自卑情结、在意他人 的评价、不容许事情不完美、喜欢竞争、好强不服输 孩子可能出现的性格问题:焦虑、缺乏安全感、自卑、 敏感、好强、不服输、注重他人评价、容易有较强的挫 折感
对儿童心理健康有严重影响的因素:
缺乏父母之爱 由于离婚或其它原因,孩子只和父亲或母 亲生活,欠缺母爱或父爱,或在托幼机构得不到关心和照 顾。 态度不一 父母双方对待孩子态度不一。或是父严母宽, 或是前后态度不一致,忽亲热万分,忽冷淡不理。 儿权至上 中心。 独生子女被宠得飞上天,随心所欲,绝对自我
什么情况下需要找心理医生
· 生活中遇有重大挫折时,自己很难承受者 · 工作压力大,无力承受而又不能自行调节者 · 初涉世事,对新环境适应困难,经受挫折后,精神一 蹶不振者 · 过分自卑,经常感到心情压抑者 · 在社会交往方面,自感有障碍的人(如怯懦、自我封 闭等) · 在经历了失恋、离婚、丧偶等情况之后,心灵创伤无 法"自愈"者 · 婚姻及家庭关系不和睦,渴望通过指导改善者 · 下岗、退休后,心情苦闷、难以自我调整者 · 患有某种身体疾病,对此产生心理压力者 · 时常厌食或暴食者 · 睡眠状态发生改变的初始期失眠者 · 轻度性心理障碍者

父母心理健康的标准



喜欢而且经常与孩子接近。 尊重孩子的兴趣和爱好,乐于和孩子一起解决困难。 善于和孩子交流,能和孩子沟通思想感情。 能根据孩子的发展程度提出合理要求,讲究教育的方 法和艺术。 能创造一个和谐欢乐的民主家庭,有家规可循。 父母心理平衡,有适应环境的能力,有良好的人际关 系。 以身作则,行为端正,有知识,有修养。
1、 对现实具有有效率的知觉;
2、具有自发而不流俗的思想; 3、既能悦纳本身, 也能悦纳他人; 4、在环境中能保持独立,欣赏宁静。 5、注意哲学与道德的理论; 6、对于平常事物,甚至每天的例行工作,能经常保持兴趣; 7、能与少数人建立深厚的感情,具有助人为乐的精神; 8、具有民主态度,创造性的观念和幽默感; 9、能经受欢乐与受伤的体验。
在问题的背后, 几乎都能够找到家庭教育的影子

某市劳教部门对接受劳教的236名失足少年进 行了一次失足原因调查,结果也令人吃惊: 在236名少年中,家庭破裂或已达到破裂边缘 的,父母之间经常争吵的占43.6%;家庭生活 涣散、盲目追求物质享受,即所谓“享乐型 家庭”占37.7%;对子女放任自流、溺爱娇惯 或任意体罚的家庭占28.4%。
不安全依恋与攻击性相关,不安全依恋及 其相关因素似乎是儿童反社会行为的前提 条件。 母亲与儿童之间的和睦关系对儿童的攻击 行为有显著的负效用;同时儿童的攻击和 破坏行为反过来影响亲子关系的和睦。 安全依恋比不安全依恋的儿童更有同情心

怎样建立理想的“安全型”依恋
安全依恋型婴儿的母亲对婴儿的要求敏感,表现 为适当的抚养行为,反应较为积极,对于婴儿的 哭声叫唤等积极回应,充分给予婴儿社会性的刺 激,如对婴儿微笑、说话或抚摸婴儿等。而回避 型与反抗型的母亲则在这些方面表现得不够,其 中回避型婴儿的母亲尤其表现不敏感,而反抗型 婴儿母亲则更多地表现的要求不理睬,不合作。
性情暴躁/急躁



教养特征:奉行“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的准则,棍棒底下出孝子,实施高压政策,教育 方法简单粗暴。情绪起伏剧烈、孩子犯了错马上 训斥甚至体罚。 父母人格特征分析:这样的父母自己也多半出自 于同类家庭,对这类观点的认同根深蒂固,性格 急躁、情绪起伏剧烈,情绪自控能力差 孩子可能出现的性格问题:反抗、情绪不安、自 我中心、大胆、执拗、冷酷、神经质、喜欢用暴 力解决问题,在青春期会出现非常突出的行为问 题,让老师和同学头疼。
脆弱、情绪波动大、神经质



教养特征:高度呵护孩子,对孩子十分不放心,事先 为他考虑得周周全全,总担心自己微小的疏忽会对孩 子造成损伤 ,也有的家庭表现为溺爱孩子,孩子需求 不加区分的都加以满足 父母人格特征分析:性格谨慎、仔细;容易为小事焦 虑;性格脆弱,多愁善感;情绪起伏大,神经质;也 有的父母自己属于责任心淡漠,大而化之的人,觉得 对孩子溺爱一点无所谓;还有的父母可能自己在童年 时期缺乏关爱,对自己的孩子便加倍补偿。…… 孩子可能出现的性格问题:自理能力差、依赖性强、 责任心淡漠、自我中心、被动、幼稚、神经质和胆怯。
对于所有0-18岁孩子的父母



无条件积极关注孩子 以身作则,榜样示范 给孩子一个既有民主制度,又有明确规则的空间 学会正确的奖罚方法,教育孩子要到位 学点心理健康的知识,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
无条件积极关注





多与孩子交流,观察孩子,注意孩子,了解孩子, 理解孩子,平等地对待孩子 对孩子的期望值不要太高,不要强迫孩子去圆自 己的梦。 世界上没有完人,不要期望孩子成为十全十美的 人,少一些苛刻,多一些宽容。 多鼓励,少指责;多赞赏,少抱怨 爱孩子是无条件的,千万不要因为孩子做错事就 说:“你不乖,我不喜欢你”一类的话
!!

国内报道儿童情绪障碍的发病率在10.5%~ 21%之间,女性明显高于男性,城市高于 农村,男女之比为1∶2.2。在儿科综合性门 诊中,心理障碍的2/3属于情绪障碍,其次 为情绪、行为混合障碍,占17%。儿童常 见情绪障碍包括焦虑症、恐惧症(包括学 校恐惧症)、抑郁症、强迫症、癔症等。 大多数情况下这些情绪障碍不为父母及学 校老师所重视。
青少年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学习和升学方面的心理问题 考试焦虑、注意力分散、厌学 品行方面的心理问题 偷窃、出走、说谎、抽动 情绪和情感方面的心理问题 沮丧、忧郁、恐惧



人际关系和青春期方面的心理问题 不随和、孤僻、性行为不正常 个性与人格方面的心理问题 独断、专横、猜疑、固执 特种心理问题 口吃、夜惊、梦游、神游、异食、厌食 严重心理失常
强迫症、轻度精神疾病、性变态、反社会情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