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中心城区水浸街成因分析及治理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9期2010年9月广东水利水电
GUANGDONG W 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 ER N o .9Sep .2010
广州市中心城区 水浸街 成因分析及治理措施
伍家添
(广州市水务局,广东广州 510640)
摘 要:结合2010年广州市 5 7 特大暴雨情况,分析广州市中心城区内涝灾害(俗称 水浸街 )发生的主要原因,探讨防御和治理广州市中心城区 水浸街 问题的有效措施。关键词:水浸街;城市内涝;雨水系统;成因分析;治理
中图分类号:TV 8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112(2010)09-0019-03
收稿日期:2010-06-17; 修回日期:2010-08-13
作者简介:伍家添(1982-),男,本科,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水务工程建设管理工作。
前言
2010年雨季期间,广州中心城区频降大雨,其中 5 7 特大暴雨尤为突出。据统计,全市228个雨量
测量站点降雨量超过50mm (暴雨至大暴雨)的有221个,超过100mm 降雨量的有128个,超过200mm 的有11个。全市平均降雨107 7mm,市区平均降雨128 45mm,均超过特大暴雨标准;最大降雨出现在沙河涌上游白云区耙齿沥水库,达232mm 。此次降水其雨量之多、雨强之大、范围之广均属历史罕见,致使中心城区多处出现严重的内涝险情。全市共发生内涝点118个,其中89处为新增内涝点,44处为严重水浸。这次强降雨使白云区、天河区、越秀区、海珠区、黄埔区等区遇到了较大的防洪排涝压力。广州市自建立城区防洪预案以来,第一次启动一级暴雨应急响应。一直以来困扰广州中心城区的 水浸街 问题再一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1 广州市中心城区 水浸街 成因分析
1 1 集中的区间暴雨是导致 水浸街 的主要因素之一
广州地处南亚热带,属南亚热带典型的季风海洋气候,具有日照充足、热量丰富、雨量充沛、干湿季明显的特征。加之工业化、城市化步伐加快后, 城市热岛效应 、 城市雨岛效应 的出现日趋频繁,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温室气体导致空气对流旺盛,广州地区的极端天气在增加,中雨量级事件减少,而暴雨、特大暴雨事件增多
[1]
,从而使得广州中心城区和辖区内一些
城镇小范围、高强度的局部暴雨时有发生,一旦排水设
施堵塞造成排水不畅就很容易发生 水浸街 。 5 7 特大暴雨降雨持续4~5h ,雨量较大,远远超出了中心城区排水系统的排水能力,从而出现严重的 水浸街
现象。
1 2 中心城区排水系统设计标准过低
随着城市化进程步伐的加大,广州中心城区原有的农田、沟渠逐渐变成城市排水管网。在这一过程中,城市排水系统的建设滞后,大部分排水管道的设计排水能力偏低。据广州水务部门统计显示,广州市中心城区现有的6000多k m 排水管网,其排水系统的排涝标准偏低,达到1年一遇标准排水管网占总量的83%,达到2年一遇标准的仅有9%,中心城区还有部分重现期为0 5年,有些地区(如城中村)还没有排水管网,全市雨污分流任务仅完成9%,中心城区一旦发生强降雨就很容易出现大面积内涝。广州老城区排水管道设计标准多为1~2年一遇,即使新城区的排水管道也是按3年一遇的标准建设。而国外发达国家的经济实力雄厚,城市排水系统的建设标准较高,如德国的合流排水渠里可以开小汽车,新加坡的雨水设计重现期在5年以上,这些国家的排水系统完善,维护管理到位, 水浸街 较少。
1 3 公共排水设施维护管理不当
地下停车场因监控不严、排水不畅、未及时采取防御措施造成水淹,部分路面大修未及时完工,多处工地违规排放导致排水系统被破坏,这些因素都对广州中心城区公共排水管网的排水能力起到非常大的制约作用。2009年中山大道修建BRT 工程,施工单位把华师路段
19
的地下排水管挖坏,还有梅东路、大观路等,道路施工在铺沥青之前先把排水口修高,新排水口比路面高出8~ 10c m,使路面积水无法全部排干;有的则因新工程的淤泥不及时清理,在雨水冲击下,淤泥冲进排水道造成堵塞。此外,水面漂浮物和施工淤泥堵塞河涌涵管、闸口,公共排水管道由于年久失修,或长期未能进行疏通造成管内板结严重,均能导致排水泄洪不畅,局部排水系统不能正常发挥作用。
1 4 中心城区排水体制不合理,雨污管道混接情况严重
城市排水体制一般分为合流制和分流制2种类型。我国国家标准 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 (GB50318-2000)明确规定,新建城市、扩建新区、新开发区或旧城改造地区的排水系统应采用分流制,在有条件的城市可采用截流初期雨水的分流制排水系统[2]。目前广州中心城区排水体制不尽合理,雨水、污水管道混接现象严重。中心城区大多是老城区,排水体制以合流制为主,新发展区排水规划为分流制,但现状多为合流制。一些新建小区按城市规划在小区内建设了分流管道,但由于公共管道建设与小区建设不同步,造成广州市中心城区管道混接现象较为普遍,污水系统内合流制、分流制交替存在,排水体制混乱。城中村大多为直排式合流制,无完善的排水系统,雨、污水直接排入河涌,严重影响涝水排泄并污染环境。
1 5 受珠江及城区内河涌洪潮水位顶托影响
广州中心城区现有排水系统存在设计、施工、管理、布局等方面的缺陷,不少排水主管入涌、入江标高偏低,如果强降雨时恰逢珠江水位处于涨潮期就容易受珠江及内河涌水位顶托影响。 5 7 特大暴雨中,中山一路梅东路段因受上游地区特大暴雨影响,致沙河涌水位猛涨形成洪水顶托,路面内涝积水无法及时排入沙河涌致局部区域受浸。2008年 6 2 暴雨致天河岗顶严重水浸,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受珠江水位顶托影响,岗顶地处低洼处形成 锅底 ,中山大道及周边地区大量雨水汇集于此无法通过自流方式及时排向猎德涌,从而造成严重 水浸街 。
1 6 城市化进程加快,地表 硬质化 日趋严重
随着城市的扩大和城镇的建设,原有的自然地貌必定会被大量的建筑物和构筑物代替,地面的储水能力和渗透能力大大下降,原始地面基本采用水泥或沥青硬化,整个城市大范围地表密不透气,天上雨水渗不进去,地下水汽蒸发不出来[3]。由于城市建设中不注意保护自然地貌,片面追求土地效益,使广州中心城区自我调节能力不断降低,高密度硬质化的城市表面使得大部分降水在短时间之内迅速汇集,集中排向城市排水系统,导致排水系统不堪重负,一旦排水系统堵塞,更是雪上加霜,每逢大雨出现 水浸街 现象的概率极高。
2 治理和减轻 水浸街 问题的主要措施
2 1 编制完善广州城市排水规划,提高中心城区排涝标准
广州应对特大暴雨内涝要考虑全面提高城市的排水标准,做好雨水规划,根据城市性质、重要性以及汇水地区类型(广场、干道、居住区)、地形特点和气候条件等因素确定雨水规划重现期[2]。对于新建城区按3~5年一遇的排水标准进行建设,对于老城区要通过排水改造,进一步提高城市排水标准。广州中心城区现状雨水系统设计重现期标准普遍偏低(基本为小于或等于1年一遇)区域,如越秀、荔湾和海珠的旧城区,设计重现期提高应采用与雨污分流同步、与旧城改造同步、与内涝改造同步的 三同步 措施,逐步扩大排水管道过水能力,从根本上治理广州中心城区 水浸街 问题。
2 2 加强中心城区排水设施管理,建立排涝应急机制
一是完善市、区两级分级管理体制,引进新技术、新设备,提高管养水平。一方面加强路面的清扫工作,减少路面泥沙进入雨水管;另一方面,加强管道的清淤养护力量,争取实现清淤机械化[4]。同时加强对爱护城市公共排水设施的宣传教育,禁止市民乱扔垃圾、杂物等行为,对中心城区建筑工地加强监督管理,督促施工单位及时清理建筑废料杂物,消除造成 水浸街 的人为因素。二是建立雨天排涝应急机制。全市各级排水、市政部门应当明确责任,落实到人,抓好水浸黑点的应急排水工作;发生涝灾险情时各级部门应及时行动,排水管理部门及时清理道路排水口,检查水闸、泵站等设施的运行情况,加强疏通地下排水管道,确保排水通畅。
2 3 加快推进 雨污分流 和 水浸街 改造工程
一是 雨污分流 改造。雨污分流可以提高污水及合流管(渠)的过水能力,减小合流管的雨天溢流量;提高雨水管设计标准,或通过新建雨(污)水管道,客观上增大城市排水管网的雨水接纳能力,有利于缓解或消除城市水浸现象。新建、扩建地区和旧城改造地区采用分流制,旧城区逐步改造为分流制。新建小区、改造城区(含旧城改造、城中村改造)以及道路等市政公共设施,必须全部实现雨污分流,雨水管和污水管不得混接,并对现有排水系统进行正本清源,实现源头排水户、小区排水、市政排水管网的雨污分流,有效解决排水系统存在的雨污混接、错接、乱接问题。
20
2010年9月 第9期伍家添:广州市中心城区 水浸街 成因分析及治理措施N o.9 Sep.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