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形态演变特征以及中心城区用地扩张
广州城市空间形态发展演变的历史特征
![广州城市空间形态发展演变的历史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1be85c1af18583d0496459ef.png)
第 2 3卷 第 3期
V o1 23 N O.3 200 . 2
青 岛建筑 工 程学 院 学报
J u n lo ig o I s iu e o r a fQ n da n tt t
ofA r hie t r n g n e i g c t c u e a d En i e r n
2 隋 唐 南 汉 城 市 空 间 形 态
隋唐 南 汉 —— 广 州 城 的 开 元 盛世 .
隋初 经 济 一 度 发 展 , 因而 大 兴 土 木 , 开运 河 、 造 宫 殿 , 建 沟 通 南 北 交 通 , 为 历 史 上 不 可 磨 灭 的 功绩 l . 成 3 ] 唐 朝 是 我 国封 建 社 会 发 展 的一 个 高 潮 , 现 了贞 观 、 元 出 开 盛 世 , 会安 定 , 济 发 展 、 E 增 加 、 市 的 发 展 达 到 了一 个 社 经 人 l 城
程 , 示 出城 市 内外 部 诸 要素 相 互 间 的关 系及 其发 展 规 律 , 能 为 城 市 规 划 的 发 展提 供 指 导和 借 鉴 作 用 . 揭 才
1 秦 汉 时 期 城 市 空 间 形 态
秦 汉 时 期 —— 最早 的 广 州 城 .
公 元 前 2 4年 ( 3 1 秦 3年 ) 秦 始 皇 在 岭 南 没南 海 郡 , 州 ( 禺 ) 南 海 郡 治 , 嚣 任 郡 尉 , 城 郭 番 禺 , 广 番 为 任 建 城 . 禺 就 是 最 古 老 的广 州城 , 任 嚣 建 城 ( 元 前 2 4年 ) 今 已有 2 1 番 从 公 1 至 2 5年 的 历 史 了Ⅲ.
封 l 南 越 国 都 城 城 址 示 意
收 稿 日期 : 0 1 1 —3 20— 0 0
快速城镇化进程中城镇空间形态优化策略研究——以广州市番禺区大石街中心区为例
![快速城镇化进程中城镇空间形态优化策略研究——以广州市番禺区大石街中心区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545fa9fe9e31433239689332.png)
状 扩 散 布 局
以 1 5国道 和朝 阳路作 为南 北 向和 东 0
新中国成立后,大石村落不断壮 西向的主轴发展。此外,在广州中心 如兴建了大量的厂房、河涌加盖 、砍 大,居民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水上人 城区的辐射和带动下,尤其受富丽花 伐大树、大规模填埋鱼塘等,这对有
Dsg .18 e in 9 8, () 4.
Sm Qe t s o e e r hJ . o e u s 1n fr R s ac [] o
Ub n o poo y 19 r a M r h ] g , 9 9, (): 7 — 2 9
8 5.
[] 4 姚志林.村落透 -一 江南村落空间形态
例[] J .华中建筑,20 ,4:9— 2 07 () 0 9 . [1张 1] 松.历史城市保护规划与设计实践
[] A .理想空间[] C .上海 (5 .
理念,推进低碳宜居社区的试点建设。
态和 环境 品 质, 实现经 济快速 发展 与
顺坡 而建 的散点状布局的典型空 间
形态。
轴向生长与轴间填充的双重作用下,大
石街 中心 区的村落逐渐 向外 扩展蔓延。
北联村向东、南扩民 大兴村向西、南 寸 『 民 向 2. 2明 清 时 期 至 1 4 9 9年 前— — 扩展,东固 向东、j _ 山 寸 点 状 集 中布 局 西扩展,大石街 中心 区逐渐由树枝状
石村落 基本 上处于 自然发 展状 态, 总
片 区布 局
在该阶段,大石街中心区以挖掘 城市 内涵、优化组团功能为主,外延
体布局讲究因地制宜,村镇建设规模 拓展 的速度大为放 l,而轴线功能则 曼 小,处于集中、紧凑的点状布局发展 得到了进一步强化。大石街中心区内 阶段 。 呈现出了明显的功能分区,包括居住、 文化、休 闲、娱乐和工业几大组团, 2. 9 9年 ~1 7 31 4 9 8年——树 枝 城镇功能开始多样化,空间结构分别
中国历史疆域漂变 广州地区的变迁
![中国历史疆域漂变 广州地区的变迁](https://img.taocdn.com/s3/m/49bd1fbe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b9.png)
中国历史疆域漂变广州地区的变迁中国历史疆域漂变广州地区的变迁中国历史悠久而丰富多样,其疆域也经历了多次漂变和变迁。
其中,广州地区是一个具有重要历史地位的地方,其变迁反映了中国历史疆域的演变。
本文将从古代到现代,探讨广州地区的变迁,以展现中国历史疆域的丰富与多样性。
古代至南北朝时期,广州地区属于邕州,是中国南方的重要边疆。
在邕州建立初期,广州地区主要由临桂、永宁、合浦等县组成,疆域相对较小。
然而,随着中国南方政权的变迁,广州地区的疆域开始扩张。
隋唐时期,广州地区成为一个重要的商业枢纽,并逐渐发展为一个重要的港口城市。
广州地区的边界开始扩大,包括越南北部地区和南海诸岛。
这一时期,广州地区的疆域逐渐形成了初步的轮廓。
宋元时期,广州地区的疆域几乎包括了今天广东省的全部地区。
这一时期,广州地区的发展达到了巅峰,成为中国南方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广州地区的疆域漂变主要体现在城市的扩张和农村的开发。
许多城市在此时建立,如中山、梅州、惠州等,使广州地区的疆域得到进一步扩大。
明清时期,广州地区的疆域基本保持稳定。
尽管在这段时期有一些边界的调整,但整体上广州地区的疆域没有发生大的漂变。
然而,广州地区在这一时期仍然是中国南方的一个重要地区,保持了其政治和经济中心的地位。
现代以来,随着中国的国土统一,广州地区的疆域进一步被细分和调整。
1949年以后,广东省成为中国的一个行政区划单位,广州市成为广东省的省会。
在此后的几十年间,广州地区的疆域变化不大。
然而,近年来,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广州地区的疆域开始发生新的漂变。
特别是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腾飞,使广州地区成为中国南方一个充满活力的城市群。
广州地区的疆域开始向周边地区拓展,与珠海、深圳等城市相融合,形成了一个更加庞大的城市区域。
总结起来,广州地区作为中国历史上重要的地方,其疆域经历了多次漂变和变迁。
从古代到现代,广州地区的边界发生了很大的扩张和调整。
这一漂变反映了中国历史疆域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广州的历史风貌与文化传承一座古老城市的独特力
![广州的历史风貌与文化传承一座古老城市的独特力](https://img.taocdn.com/s3/m/27cdf649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2f.png)
广州的历史风貌与文化传承一座古老城市的独特力广州,作为中国南方的重要城市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传承。
从古至今,广州的历史风貌一直在变迁中展现着这座古老城市的独特魅力。
本文将从城市规划、建筑风格、文化传统等方面,探讨广州的历史风貌与文化传承。
一、城市规划与布局广州的城市规划与布局早在两千多年前的秦朝时期就已经开始,经历了宋、元、明、清等多个朝代的演变和发展。
古代广州城的规划以城墙为主体,城内设有街道、宫殿、庙宇、市场等功能区域,形成了独特的城市格局。
随着时代的变迁,现代化的城市规划与建设逐渐取代了古代城墙的功能。
如今的广州城市规划更加注重灵活性和可持续发展,充分考虑了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建立起了现代化的城市布局。
这种改变既保留了古老城市风貌的传统特色,又为广州市民提供了更好的生活环境。
二、建筑风格的演变广州的建筑风格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经历了多次的演变和融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传承。
古代广州的建筑多以木结构为主,富有岭南地区独特的风格。
传统岭南建筑注重空间布局和装饰细节,常常以暖色调为主,给人以温馨和舒适的感觉。
而随着西方建筑的影响,现代化的高楼大厦陆续在广州的天际线中拔地而起,使得广州的建筑风格更加多样化。
然而,尽管现代建筑发展迅猛,广州依然在城市更新中保留了部分传统建筑,如陈家祠、光孝寺等,这不仅是对历史文化的传承,也成为了广州独特风貌的一部分。
三、文化传统的延续广州是中国南方的重要文化中心之一,拥有悠久的文化传统。
自秦朝以来,广州便成为了南方的商贸重镇,吸引了大量商人和移民。
这些人们带来了各自的语言、宗教信仰、饮食文化等,深刻影响了广州的文化传统。
广州的文化传统以岭南文化为主导,融合了道教、佛教和儒家思想,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文化体系。
广府话作为岭南地区的方言,在广州得到了广泛使用,成为了广州文化传承的一部分。
此外,广州的饮食文化也非常有名,粤菜以其独特的口味和烹饪技巧成为了中国乃至世界的美食之都。
1860—1937_年广州城市空间格局与形态演变分析
![1860—1937_年广州城市空间格局与形态演变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4ee69b3a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bf.png)
1860—1937年广州城市空间格局与形态演变分析* Spatial Pattern and Morphological Evolution of Guangzhou City from 1860 to 1937 吴隽宇 谢薇WU Juan-yu,XIE Wei在晚清至民国时期,中国社会经历剧烈的变革,制度的更新迭代、西方文化的传入导致了中国城市空间发生重大改变。
广州作为中国近代革命策源地,最早接受晚清社会激变和中西文化碰撞的洗礼,成为城市发展变革的先行者,其城市尺度与空间形态发生了巨大转变,成为这一时期中国城市转型的重要代表。
城市形态学萌芽于19世纪初,从地理学、建筑学与人文社会学等学科开始,将城市与形态学相结合,把城市看作有机体来观察和研究[1]。
近年来对于城市形态的研究流派主要为康泽恩学派以及卡尼吉亚学派,两者的特性均为对不同时期历史地图与规划进行分析,概念性地描述城市的形态。
这也是近年国内城市形态研究多采用的方法[2]。
城市形态作为城市功能组织方式的物质空间表征,其形成、发展与演变体现了城市物质形式对社会背景和城市功能的不断适应。
由于城市功能活动依托于各要素的相互作用,新功能的产生往往带来城市的变化。
通过深入分析各组成要素,可以更好地了解城市形态变化的特征与肌理,促进城市不断发展。
对于广州城市空间格局与形态的研究,学界已有一定基础,但多为对较长时期内城市形态的总述[3~4]。
针对晚清至民国这一时间段,姚燕华[5]结合广州工业化进程,对近代广州城市形态特征及其演化机制进行了研究;邹东[6]以法规入手,对民国广州的城市规划与空间营造进行了解读。
总体来说,城市空间与城市形态的内涵要素丰富,研究城市形态演变的工作量非常大,因而在研究时较难兼顾统筹与深化。
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直至全面抗战前夕,广州在中西方经济、政治关系改变的背景下逐渐发展,其城市空间形态的改变为此后的城市发展奠定了基础。
广州市城镇化进程
![广州市城镇化进程](https://img.taocdn.com/s3/m/79ee6869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6ecdd4c.png)
广州市城镇化进程城镇化是指农村居民逐渐迁徙到城市,成为城市居民的过程。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的推进,广州市城镇化进程日益加快。
本文将从城市人口增长、基础设施建设、经济发展等多个角度,探讨广州市城镇化进程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一、城市人口增长广州市城镇化进程的核心是城市人口的增长。
近年来,广州市的人口规模快速增长,不仅是外来人口的流入,也包括了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转移。
这种转移主要是由于城市经济发展带来的就业机会增多,吸引了农民工等劳动力进入城市。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广州市的城市面貌也在发生改变。
城市建设的需要导致了原有农田的减少,建筑物的增多,城市的规模扩大,城市化的步伐越来越快。
二、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化进程离不开基础设施的建设。
广州市加大了城市建设的力度,提升了基础设施的质量和覆盖面。
例如,交通设施方面,广州地铁的建设在城市交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使人们出行更加便捷。
同时,广州市还加快了城市道路的改造和建设,缓解了交通压力。
除了交通设施,水电气供应也是城市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广州市改善了供水设施,保障了居民生活的基本需求。
同样,电力和天然气的供应也得到了提升,为城市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能源保障。
三、经济发展城镇化对于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
广州市通过城市化进程,吸引了大量的人力资源和资本投入,进一步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首先,城市化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随着城市发展,新的产业链和价值链不断形成,为人们带来了就业机会。
广州市的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于服务业、制造业等领域的发展,这些产业的壮大使得城市化进程成为了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撑。
其次,城市化带来了消费需求的增加。
随着人口流入城市,城市居民的收入水平提高,消费能力也相应增强。
这为广州市的零售业、餐饮业等行业带来了更多的商机。
最后,城市化进程还促进了城市与城市之间的合作交流。
广州市作为一个重要的经济中心,吸引了大量的投资,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与此同时,城市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也加强了经济的互动,促进了更多的合作机会。
广州改革开放30年的变化
![广州改革开放30年的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c7f9ad6c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d1.png)
广州改革开放30年的变化广州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者之一,改革开放30年来,广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个城市从一个传统的工业城市蜕变为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其发展历程充满了挑战与机遇。
首先,广州的经济实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改革开放初期,广州将外商投资引入市区,建立了出口加工区,吸引了大量的外资企业。
这些企业的到来,不仅为广州带来了新的经济动力,也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广州的产业结构得到了优化和升级,从传统的轻工业向高新技术产业转型,形成了以电子、汽车、化工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
广州的GDP年均增长率位居全国前列,经济总量实现了从小康到中等发达国家的跨越。
其次,广州的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改革开放之初,广州的城市规划相对简陋,交通拥堵和城市环境问题十分突出。
为了改善城市的生活质量,广州启动了一系列城市更新项目。
广州塔的建成标志着广州的城市形象焕然一新,它成为了广州的地标之一。
此外,广州还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修建了地铁、轻轨等便民工程,方便了市民出行。
同时,广州还大力推动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使得广州成为一座绿色宜居的城市。
再次,广州的文化艺术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改革开放使得广州与世界接轨,外国艺术家以及文化机构的到来为广州的文化活动注入了新的活力。
广州艺术节、广州国际电影节等文化盛会成为了广州的名片。
同时,广州也加大了对本土文化的扶持力度,广州美术学院、广州音乐学院等高等艺术院校成为了培养优秀艺术家和文化人才的重要摇篮。
此外,广州的社会福利也得到了大幅提升。
改革开放后,广州实施了一系列的社保政策,确保了广州市民的基本生活需求。
广州人均收入逐年提高,城乡居民的福利待遇也有了明显的改善。
广州的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水平也得到了提高,为市民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环境。
然而,广州改革开放30年来也面临了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城市化进程带来了严重的人口问题。
大量外来人口涌入广州,使得人口压力急剧增加。
广州城市规划发展史
![广州城市规划发展史](https://img.taocdn.com/s3/m/6c98372c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9f6ec7a.png)
广州城市规划发展史
广州,作为中国南方的一个重要城市,其城市规划的发展历史十分丰富多彩。
下面将概述广州城市规划的发展历程。
1. 清代规划:清朝时期,广州的城市规划主要以保护城市的安全和经济发展为目标。
在这个时期,广州城内外的城墙得到了加固和扩建,以保护城市免受外敌的侵害。
此外,还规划了一些集市和商业区,推动了城市的商业繁荣。
2. 近代规划:进入近代,广州开始面临着城市化、工业化带来的挑战。
为了适应新的发展需求,广州进行了一系列规划和改造。
其中最著名的是中轴线规划,即从南沙河到珠江河口的一条纵贯城市的道路。
这一规划带动了城市的整体发展,并对后来的城市规划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现代规划:进入现代,广州的城市规划更加注重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通过限制城市扩张和加强资源保护,广州成功创建了一些生态公园和绿化带,改善了市民的生活环境。
同时,城市规划还重点发展了交通系统,提高了城市的交通效率和便利性。
4. 未来展望:未来,广州将继续致力于城市规划和发展。
预计
将进一步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城市功能的提升。
此外,关
注人居环境和社会公共服务的建设也将是未来规划的重点。
总结起来,广州城市规划的发展经历了清代的保护和商业发展、近代的规划和改造,以及现代的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未来,广
州将继续追求城市规划和发展的目标,为市民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
和未来发展机会。
珠三角地区城市形态变化分析
![珠三角地区城市形态变化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66defeba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94a0a5f.png)
珠三角地区城市形态变化分析一、背景介绍珠三角是指广东省东部以珠江三角洲为主体的地域范围,包括珠海、江门、佛山、中山、广州、东莞、深圳七个城市。
珠三角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速,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形态也在不断变化。
本文将对珠三角地区城市形态变化进行分析,以期更好地理解该地区发展变化的规律、帮助推进珠三角地区城市化进程。
二、城市化进程加速珠三角地区城市化进程加速,表现为城市化程度不断提高,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数据显示,2000年,珠三角地区城市化率还不到50%,而到了2018年已达到了86%。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人口不断集中,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形态也在不断变化。
三、城市形态变化1、城市中心向周边迁移随着城市化程度的提高,城市中心向周边区域迁移已成为珠三角地区城市形态变化的一大特征。
以广州为例,广州市原市中心区域为越秀区,随着城市规划和人口流动的变化,市中心从越秀区向天河区迁移。
新的市中心区域建设了多个高楼大厦,成为了广州的新地标。
2、城市化带动郊区发展城市化带动了珠三角地区郊区的发展,郊区也开始出现了高楼大厦和商业综合体,逐渐形成了新的城市中心。
以深圳为例,深圳市原市区为福田、罗湖、南山、宝安和龙岗五个区,而随着城市规划和人口流动的变化,深圳在东部建设了两个新区:光明新区和坪山新区。
这两个新区通过城市轨道交通和高速公路与其他区域连接,在逐渐成为深圳的新城市中心。
3、城市规划引导城市发展珠三角地区的城市规划已成为城市形态变化的重要推动力。
城市规划通过引导土地利用和设计城市建设,对城市形态变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珠海为例,近年来珠海市新区进行了全新规划,未来综合性发展区规划总面积达780平方公里,被称为珠海新中心城。
在规划中,城市交通、文化、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和住房等社会服务设施都被纳入了全局规划,将对珠三角地区城市形态变化产生重要影响。
四、结论和建议珠三角地区城市化水平快速发展,城市形态也在不断变化。
广州市城市更新政策解析(20220313)
![广州市城市更新政策解析(20220313)](https://img.taocdn.com/s3/m/64536295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f3f2a49.png)
二、新政策解读
省报告中提出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关于加快推进“三旧” 改造工作的补充意见》(穗府﹝2012﹞20号)
2015年12月
《广州市城市更新办法》(市府令第134号)
《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州市城市更新办法配套文件的通知》(穗府办﹝2015﹞56号)
2017年6月
《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提升城市更新水平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实施意见》(穗府规﹝2017﹞6号)
二、新政策解读
省报告中提出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一、片区策划与详细规划决策程序不合理,规划的统筹引领作用未能充分发挥,个别区空间规划职权不统一 (省报告提出)广州市“三旧”改造项目片区策划方案由市长主持召开的市城市更新工作领导小组会审定,先于副市长主持召开的城市规划委员会会议。这将倒逼之后由副市长主持召开的规划会议,通过调整详细规划落实片区策划作出的规划安排,影响城市规划委员会审议工作的独立性,无法充分发挥专家和公众意见对于政府规划决策的参考作用。黄埔区将空间规划管理职权一分为二,其中城市更新项目详细规划管理职权由区城市更新主管部门承担,其余非城市更新项目(新增建设用地项目)由区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承担,空间规划职权不统一,削弱了国土空间规划的统筹引导作用,与《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中关于城镇开发边界内的详细规划,由市县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组织编制的要求不符。
城市更新阶段(2015年-2019年
成立首个市级城市更新机构—城市更新局出台“1+3”政策,建立了较为完备的城市更新体系,常态化有序推进城市更新改造工作
广州城市的发展趋势
![广州城市的发展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0f1a2842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b4.png)
广州城市的发展趋势
广州是中国南方重要的城市之一,其发展趋势如下:
1. 经济发展趋势:广州是中国重要的经济中心之一,持续吸引着大量国内外企业来投资和发展。
未来,广州的经济将继续向高新技术、先进制造业和服务业转型升级。
2. 城市规模扩大趋势:广州市的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未来,广州将建设更多的基础设施,如地铁、高速公路和机场,以满足日益增长的人口和经济发展需要。
3. 城市绿化与绿色发展趋势:广州着力推动城市绿化和绿色发展,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
未来,广州将继续加大生态环保力度,建设更多的公园和绿地,推动可持续发展。
4. 城市现代化趋势:广州将进一步推动城市现代化进程,加快建设智慧城市、数字化城市和智能交通等先进基础设施,提升城市的整体竞争力和宜居性。
5.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趋势:广州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和艺术氛围,未来将进一步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推动文化与经济的融合,打造更具特色和创意的城市形象。
6. 教育、科技和创新力发展趋势:广州是中国重要的科技创新中心之一,未来
将继续加大科研投入,提升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能力,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对于广州主城区包括哪些范围,历年来广州各类文件有不同的提法。
![对于广州主城区包括哪些范围,历年来广州各类文件有不同的提法。](https://img.taocdn.com/s3/m/df84fe0d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3c.png)
对于广州主城区包括哪些范围,历年来广州各类文件有不同的提法。
摘要:一、广州主城区范围的历史变迁二、广州主城区的现行划分标准三、广州主城区的具体范围四、各类文件中对广州主城区的提法差异五、总结正文:广州,作为我国南方的大城市,其主城区的范围历年来在各类文件中有所不同。
这主要是因为城市规划、发展需要以及行政区划的调整等多种因素影响。
本文将详细介绍广州主城区的范围及其历史变迁,以期为读者提供实用的信息。
一、广州主城区范围的历史变迁广州主城区的范围自古以来便在不断演变。
从秦汉时期的番禺城,到唐代的广州城,再到宋元明清各代的拓展,广州主城区的范围逐渐扩大。
民国时期,广州主城区主要指越秀区、荔湾区、海珠区等区域。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广州主城区的范围也逐步扩大,涵盖了天河区、白云区、黄埔区等。
二、广州主城区的现行划分标准根据我国现行行政区划划分,广州主城区主要包括越秀区、荔湾区、海珠区、天河区、白云区和黄埔区。
这些区域不仅是广州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广州市人口密度较高的地区。
三、广州主城区的具体范围广州主城区的具体范围大致如下:1.越秀区:位于广州市中心,是广州市的政治、文化、教育、商业中心。
越秀区历史悠久,拥有众多著名景点,如白云山、越秀公园、北京路等。
2.荔湾区:位于广州市西部,是广州市的老城区之一。
荔湾区以传统文化和商业繁华著称,拥有荔枝湾、上下九步行街等著名景点。
3.海珠区:位于广州市南部,是广州市的重要商业区和住宅区。
海珠区有广州塔、琶洲国际会展中心等知名地标。
4.天河区:位于广州市东部,是广州市的新兴商业区和科技中心。
天河区有天河城、珠江新城等大型商业区,同时拥有众多高新技术企业。
5.白云区:位于广州市北部,是广州市的航空、交通、物流枢纽。
白云区有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广州火车站等重要交通枢纽。
6.黄埔区:位于广州市东部,是广州市的制造业基地和科技创新中心。
黄埔区有广州开发区、生物岛等产业园区。
广州城市中轴线的历史演变
![广州城市中轴线的历史演变](https://img.taocdn.com/s3/m/0dc9a0d83186bceb19e8bb1f.png)
一、广州城市历史发展广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14年,2000多年来一直都是华南地区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和科教中心,岭南文化的重要发源地。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由于政治、经济、环境、规划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广州城市布局及形态发生了深远的变化。
广州城市空间形态的发展演变经历了不同的历史阶段,可大致分为:1)秦汉时期公元前214年(秦33年),秦始皇在岭南设南海郡,广州(番禺)为南海郡治,任嚣任郡尉,建城郭番禺城。
番禺就是最古老的广州城,至今已有2228年历史。
秦至二世而亡,赵佗继任任嚣自立南越国而称王,将任嚣城扩大到周长10km的大城,俗称“赵城”或“赵佗城”。
南越都城的建设时广州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有规划的建设。
南越国共存在93年(公元前203年-前111年),历经五代君主。
现位于广州越秀区解放北路的西汉南越王博物馆,即为第二代南越王赵昧陵寝原址上修建的博物馆,可在此追寻南越国的踪迹。
汉平南越后,中央皇权加强了对岭南的统治。
东汉末年,广州虽亦遭战乱,但商业繁荣,居民富足。
当时的交州刺史步骘将其州治从苍梧郡广信(今梧州)搬到广州,重修“越城”西半部,并将城向北扩展,史称步骘城。
广州的正式定名在三国孙吴时代。
2)隋唐南汉隋初经济发展,大兴土木,开运河、建造宫殿,沟通南北交通,广州城有了长足的发展。
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一个高潮,出现了贞观、开元盛世,社会安定,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城市发展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在盛唐时,广州已成为全国三大商业城市之一(其它两城是扬州、汴梁),主要是对外贸易的发展。
海上丝绸之路的开拓,使得西亚各国大量商人来中国经商,很多人迁居广州。
广州城自晋至唐未见扩展,但城市日益兴盛,人口众多,城市的范围早已突破了城墙的限制。
唐代的广州城墙范围很小,城市形态已呈现出坐北朝南的布局形态,形成了一条南北向的中轴线,从而为南汉都城兴王府的建设打下了基础。
公元917年,南海王刘建大越国,翌年改国号为汉,史称五代南汉。
广州城市中心变迁史
![广州城市中心变迁史](https://img.taocdn.com/s3/m/7c1cead8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90.png)
⼴州城市中⼼变迁史翻看⽼照⽚,不禁感慨,⾃改⾰开放以来,⼴州在'三年⼀⼩变,五年⼀⼤变'的⼝号下,变化如此之快!曾经'不到南⽅⼤厦,不算到了⼴州'的城市地标,到后来的北京路步⾏街、天河路商圈,再到如今的珠江新城、⽩云新城……城市中⼼的变迁,见证着⼴州城市的发展。
⼴州城市中⼼由⽼城区⼀直变迁到新城区,由西往东经历30年发展,终于在2004年底确⽴了天河区将成新城市中⼼分区的规划。
随后经过10年的努⼒,在亚运会带动下,区位配套建设不断的完善,⼴州打造的⾸个新城—珠江新城已经崛起成为⼴州城的繁华核⼼。
南⽅⼤厦亦盛极⼀时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州⼈对外都流⾏说这样⼀句话:'不到南⽅⼤厦,不算到了⼴州。
'可见在沿江西路上的南⽅⼤厦,是⼴州当时的标志,⼈民南路、⼗三⾏商圈是当时⼴州城市最为中⼼的地区。
事实上,1978年改⾰开放起始期,⼴州城区⾯积还不⾜50平⽅公⾥。
上下九⼀鸣惊⼈北京路步⾏街渐⼊佳境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的⼴州,北京路、上下九路等商业街与北京的王府井、上海的南京路⼀样,成为最繁华商业区的代名词。
许多⼈以为北京路是⼴州第⼀条步⾏街,其实不然,第⼀条步⾏街是上下九。
1995年,上下九正式设⽴为步⾏街,从此带来了'另⼀种兴旺'。
正式成为步⾏街后的上下九,通过管理形式上的变化……⼴州⽼⼀代CBD环市东成⾼端消费地标环市东商圈是上世纪80年代倾⼒打造的CBD。
作为⼴州的⽼牌CBD,环市东路⾃改⾰开放之后,形成⼴州市最早的中央商务区。
⽚内涵盖⽩云宾馆、世贸中⼼、友谊商店、好世界、花园酒店、合银⼴场等⾼档写字楼和酒店,经过数⼗年发展,环市东路的总部经济分布已渐成规模。
天河城风光⽆限天河路商圈烈⽕烹油随着⼴州市'南拓北优、东进西联'城市空间发展布局构想逐步实施,⽼城区作为商业中⼼的传统地位已经受到冲击和削弱,昔⽇繁华的商业街区⽇渐萎缩。
广州城中村改造现状和发展
![广州城中村改造现状和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598fa442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da.png)
向高端制造业转型。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03
借助广州丰富的文化资源和城中村特色,发展文化创意产业,
如艺术设计、影视制作等。
创新创业环境营造情况回顾
1 2 3
政策支持
政府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如租金减免、税收优 惠等,降低创新创业成本,吸引更多人才和企业 入驻城中村。
孵化器和众创空间建设
在城中村改造过程中,大力建设孵化器和众创空 间,提供共享办公、导师指导、融资对接等服务 ,助力初创企业发展。
产学研合作
推动高校、科研机构与城中村企业开展产学研合 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创新人才培养。
居民收入来源拓宽途径
租金收入
通过改造升级,提高城中村物业品质,吸引更多租客,增加居民 租金收入。
就业机会增加
产业结构调整和创新创业环境营造为居民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增 加工资性收入。
股权分红
鼓励居民参与城中村改造项目,通过股权分红等方式,增加财产 性收入。
道路绿化
加强道路两侧绿化带建设,提升道路景观效果。
立体绿化
推广阳台绿化、屋顶绿化等立体绿化形式,丰富城市绿化空间。
05
产业发展与就业促进举措探讨
产业结构调整方向明确
服务业优先
01
广州城中村改造中,产业结构调整以服务业为优先,特别是现
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制造业升级
02
改造过程中,对传统制造业进行技术升级和环保改造,推动其
提升城市品质
通过改造城中村,优化城 市空间布局,完善基础设 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提升 城市整体品质。
改善居民生活
改造城中村,提高居民居 住条件和生活环境,增强 居民获得感和幸福感。
促进社会和谐
通过改造城中村,解决城 市二元结构问题,促进社 会融合和和谐发展。
广州的变迁
![广州的变迁](https://img.taocdn.com/s3/m/f1c3365ea98271fe900ef905.png)
上世纪50年代初,广州财厅前商业中心(北京路)。
2004年10月12日,北京路店铺林立,商业繁华。
1949年10月14日,广州解放。
11月11日,广州举行庆祝广州解放及人民解放军入城仪式。
图为解放军通过检阅台(今市政府前)。
2004年10月12日,市政府前繁花似锦。
1949年,欢乐的人群在爱群大厦前欢庆广州解放。
2004年10月12日,爱群大厦前人来车往。
大新公司城外分店(南方大厦)始建于1918年。
图为昔日的南方大厦,前面有小船划过。
2004年10月12日,南方大厦的周围早已立起幢幢新楼,大厦前的码头也一片繁忙。
1949年10月14日下午5时50分,国民党军队炸毁海珠桥,桥体中间部分沉入珠江。
2004年10月12日,海珠桥横跨静静流淌的珠江。
1949年10月14日,解放军进入广州市中心区,占领敌军各重要机关。
图为解放军攻占国民党政府南迁广州的“行政院”(今解放北路)。
2004年10月12日,当年的“行政院”旧址已成为广东迎宾馆,广迎天下客人。
见证广州的变迁!光复路二三十年代的珠江疍户.爱群大厦由香港爱群人寿保险公司投资,1943年动工,1937年落成开业.楼高15层,为当时全市最高的建筑物.1987年人民路高架路建成时上万广州人扶老携幼一走为快.1976年6月建成的白云宾馆.1974年4月10日建成投入使用的广州火车站.1959年秋,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陈列馆迁至海珠广场北面新建的十层大楼.现海珠广场缤纷广场.1958年春,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陈列馆迁往侨光路二号.1957年春秋两季,中国各外贸公司联合在广州中苏友好大厦举办第一,二届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1956年11月中国出口商品展览会召开,为后来举办交易会提供了全面的经验.1935年中山大学建成石牌新校址. 1933年的中山纪念堂.1930年的广州航摄图.1929年动工,1932年竣工的海珠桥.1924年的广州黄埔军校. 1890年的广州珠江水埠.80年代初期的广州火车站广场.80年代初的三板块,四行树的东风西路.60年代建成的黄埔大道.50年代行驶在广州街头的人力三轮客车.50年代初的广州财厅前商业中心夜景.30年代的广州太平南路.20年代的广州陈家祠. 广州西江江畔.广州西关.广州第一批集体婚礼. 海珠桥为开启式桥梁,便于江上轮船通过.海珠桥的单车阵.海珠公园.。
城市空间形态演变
![城市空间形态演变](https://img.taocdn.com/s3/m/61d4a30449649b6649d74720.png)
城市空间形态演变发表时间:2018-11-20T14:24:16.100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2期作者:郭华洛[导读] 广州自古以来就是华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又是中国最大的海外贸易城市。
广州大学广东广州 510006摘要:近代广州的城市形态发生了巨大变化,其城市形态演化是社会、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相互碰撞、相互作用的结果。
本文运用城市形态学的研究方法对近代广州城市形态演化进行研究,通过分析梳理广州近代不同时期的城市形态特征,探寻其演化轨迹,以展示近代广州在复杂因素影响下城市形态的演化,为全球化和高速发展条件下的广州城市规划提供借鉴。
关键词:城市形态;近代广州;演化;0 引言广州自古以来就是华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又是中国最大的海外贸易城市。
广州作为最早开埠的传统中心城市的范例,其近代城市形态演化的规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本文通过对广州近代相关文献和历史地图的分析研究,结合经济发展进程,重点在研究近代广州不同时期的城市空间形态特征的基础上,探寻其演化轨迹与动力机制。
1 城市形态特征结合近代广州的工业化进程,近代广州城市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时期:1.1晚清时期(1840~1911年)鸦片战争后,广州失去了其一口通商的优势。
虽然中国早期的工业化序幕首先还是在广州拉开的,但这一时期的企业规模小,并没有改变广州原有的经济格局。
因此这一时期广州的城市形态没有大的改变,城市的发展主要表现为租界建设和城市自然生长(图1)。
图1 清代广州城图(来源:广州府志)1.1.1租界形成,城市向西、南扩张随着广州近代工业化的起步,城市逐渐突破城墙的限制,向西、南扩张:沙面沦为英法租界,成为广州的 “国中之国”;西关地区在咸丰年间就形成了纺织工业区,随着商业的发展,又陆续兴建住宅区;河南地区也出现大规模的开发,珠江两岸的平原区几乎已经尽数开辟。
据历史地图记载,至民国前夕广州的城市范围 “北至观音山(今越秀山),南至珠江及珠江南岸的海幢寺(今海幢公园),东至东校场(今省体育场),西至泮塘的仁威庙”。
广州城市总体规划变迁
![广州城市总体规划变迁](https://img.taocdn.com/s3/m/816a98e2680203d8ce2f24fd.png)
第一期,恢复与形成时期(1949年~1957年)
广州
建国初期,广州确立了“变消费城市为生产城市”的目标,以重建灾区 (海珠桥、西堤、黄沙三大灾区)为起点,建设工业生产城市。 “一五”时期, 国家全面引入前苏联模式的计划经济体制,广州先后编制了9个城市总体规划 方案,最终确定城市沿珠江“向东成片发展”,并以“控制市区、发展郊区” 的工业布局方针新辟工业区,编制了《工人住宅区规划》和《新村规划》, 规划理论、技术、方法采用了前苏联模式,城市性质由近代的商业城市向工 业城市转型。
由于受政治动荡的影响而没有得以 有效实施
Guangzhou urban development
广州
Guangzhou urban development
第三期,发展与滞后时期(1978年~1995年)
广州
城市规划发展时期(1978年~1989年)
城市规划滞后时期(1990年~1995年)
城市规划发展时期(1978年~1989年)
这一时期国家推行的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政府按计划控制城市规划和 建设工作。1987年,广州在全国首创探索和推广土地有偿使用、房地产制度 改革和城市建设综合开发。1984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的《广州市城市总体规 划(1981-2000)》(第十四方案)在原来第十方案确定的“三团两线”基础上 进一步采用带状组团式布局,明确了组团分工不再仅限于工业用地。这次规 划的有效实施使得广州城市的地域结构发生了历史性变革,指导了城市空间 的有序发展,促进了经济增长和各行业的协调发展。
广州城市发展进程与特点
![广州城市发展进程与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b6cdf509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81.png)
广州城市发展进程与特点广州是中国南方的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也是中国五大经济中心之一、在过去几十年的发展中,广州经历了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下面将从广州城市发展进程和特点两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首先,广州城市发展经历了一个从传统城市到现代化大都市的进程。
在开放前,广州是一个典型的传统城市,以农业为主导,经济相对不发达。
然而,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广州开始以经济特区的形式引进了大量的外资和高新技术产业,并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
通过积极吸引外资和创新型企业,广州逐渐成为中国南方的经济中心之一、同时,广州通过城市规划和土地开发,不断扩大城市规模,形成了现代化的城市景观。
如今,广州已经成为一个现代化的大都市,拥有先进的交通网络、完善的市政设施和丰富的文化资源。
其次,广州的城市发展具有明显的特点。
首先是经济发展强劲。
广州是中国南方重要的经济中心之一,被誉为"南国商都"。
广州拥有发达的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特别是在服装、电子产品、船舶制造、金融和物流等领域具有竞争力。
其次是人口密集。
广州是中国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人口密度较高。
高人口密度对城市的基础设施和社会管理提出了挑战,但也为城市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和市场需求。
再次是文化多元。
广州是一个多元文化的城市,各种民族和宗教信仰在此共存。
广州的文化多样性为城市发展带来了丰富的资源和创新的动力。
然而,广州的城市发展也面临着很多挑战。
首先是人口问题。
由于广州的人口密度过高,城市面临着交通拥堵、房地产市场波动以及社会管理压力大等问题。
其次是环境问题。
随着城市建设的迅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空气质量恶化、水质污染等问题亟待解决。
同时,城市内部的收入差距和社会不平等问题也需要关注。
为了解决这些挑战,广州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广州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提升交通网络和市政设施的水平。
同时,广州积极引进高科技企业,推动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州市形态演变特征以及中心城区用地扩张城市形态研究一直就是城市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城市形态是城市总体的物质形状和文化内涵双方面特征和过程的综合表现. 城市空间形态则是指各种物质要素在城市总体层次上的空间组合关系, 它包括城市本身的空间布局、空间形式、空间规模等直观的物质环境表现, 它的演变具有时间系列的动态过程。
国外关于城市形态的研究历史悠久, 形成了形态分析、环境行为分析和政治经济学的方法等许多学术流派。
国内对城市形态研究虽然起步较早, 但长期处于停滞状态, 直到20 世纪80 年代初, 我国城市形态研究开始兴起, 90 年代以来, 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速, 城市经历了外向的快速扩展和内部结构的频繁重组, 研究成果相继涌现, 研究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也不断得到提高。
总之, 我国关于城市形态的研究主要通过借鉴国外的理念, 重点对其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应用现代技术手段研究不多, 从选取的实例来看, 主要集中在历史文化名城、港口城市。
因此本文选取我国华南地区的交通通讯枢纽和贸易口岸重要城市广州市为例,运用现代技术手段来探讨广州市的形态特征及其中心城市用地扩张,这对深化城市化的过程和机理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研究区与数据1.1 研究区概况广州是广东省省会,广东省政治、经济、科技、教育和文化中心。
广州地处广东省东南部,珠江三角洲北缘,范围为东经112度57 分-114度3分,北纬22度26分-23度56分,濒临南海,毗邻香港和澳门,是华南地区的交通通讯枢纽和贸易口岸,是中国的“南大门”。
广州市辖十区和两个县级市,总面积7434.4平方公里,户籍总人口725.19 万人,共设118个街道办事处、63个镇。
T677地势和气候:广州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北部和东北部是山区,中部是丘陵和台地,南部是珠江三角洲冲积平原。
亚热带季风气候,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雨量充沛,四季如春,繁花似锦。
全年平均气温20-22摄氏度,平均相对湿度77%,市区年降雨量为1,600毫米以上。
1.2数据遥感影像为Landsat 5 TM影像,轨道号122/44,成像时间1990-10-13;Landsat 7TM影像,轨道号122/44,成像时间2000-9-14;Landsat 7 ETM+影像,轨道号122/44,成像时间2010-10-28。
在ERDAS 中对2010年广州市轮廓进行裁切,然后以2010年广州市轮廓为边界,分别对其他时相的图像裁切,提取各时期功能用地边界和建成区边界, 作为本次研究的主要数据来源。
2研究方法2.1城市用地信息提取城市建成区的提取是研究城市扩展的重要方面,城市建设用地的遥感信息提取通常采用人机交互的手工方式,自动化程度不高,许多方法如果不做后续处理,精度无法满足要求。
近年来,基于指数的建筑用地提取技术相继提出,常用的遥感指数有差值建筑覆盖指数NDBI (杨存建等,2008)、归一化的差值建筑覆盖指数NDBI (Zha et al .,2003)、基于指数的建筑用地指数IBI (Xu ,2007)等。
本文使用的影像由于利用上述指数提取效果不明显,经多次试验,最后对TM/ETM 影像采用NDBI-NDVI 的方法提取了兰州市的建设用地信息(图1),可有效区分植被、土壤和建设用地信息。
其中: 7474NDBI ρρρρ-=+4343NDVI ρρρρ-=+式中,ρn 为第 n 波段的反射率(a ) (b ) (c )图1 研究区不同年份的NDBI-NDVI (a.1990 年;b.2000 年;c.2010 年)(a) (b) (c)图2 研究区不同年份的建设用地分布(a.1990年;b.2000年;c.2010年)2.2 城市空间形态定量测度采用GIS 的空间分析方法对广州城市空间形态进行定量测度, 包括扩展强度指数、紧凑度指数、分维数、Boyce-Clark 形状指数、等扇分析法。
(1) 扩展强度指数 计算城市扩展强度, 比较不同时期扩展强弱和快慢, 研究广州市扩展规模特征。
本文用城市年均增加面积与基年面积之比来表示扩展强度;公式为00100n i i iUA UA AGR nUA +-=⨯ 式中: AGR 为城市年均扩展强度指数; n i UA +和i UA , 分别代表n+ i 年和i 年的城市面积; n 是以年为单位的时间。
(2) 紧凑度指数 引入紧凑度公式BCI =2研究广州城市扩展的空间形态变化特征。
式中: BCI 表示紧凑度指数; A 表示建成区面积; P 指城市建成区轮廓的周长。
(3) 分维数 分形维数表示一个集合在空间上的占有程度, 维数越大, 空间区域内含有分形单元的机会也就越大。
常用的分维有:Hausdorff 维数、盒维数、相似维数、信息维数、关联维数等。
在城市空间形态的研究中, 面积和周长是其基本度量特征, 因此, 采用周长面积法计算空间形态的分形特征P= K ( A)对于单个正方形斑块, 常数K = 4, 则/24(),2lg(/4)/lg()D p A D p A ==式中: D 表示分维数; P 表示斑块周长; A 表示斑块面积。
(4) 形状指数SHI ,计算公式为:min ij ij p SHI p式中:ij p 为斑块ij 的周长。
3 城市形态演变特征3.1 城市形状演化特征测度城市形状的指标很多, 本文选取紧凑度、分维数和形状指数3 个指标来测度广州城市形状的演化。
发现广州城市的紧凑度指数在1990年比较高,1990-2010年20年都在下降( 0.66~0.34) , 呈下降趋势; 城市用地形态分维数呈迅速下降趋势, 城市形状指数下降趋势非常明显, 特别是由1990 年的1.23 多陡然下降到2000年的不足1.19, 2000年到2010的下降比较平缓。
总体来说广州城市形状比较紧凑、稳定性较好 ( 表1、图3~ 图5)表1 1990-2000选取紧凑度、分维数和形状指数 年代紧凑度指数 分维数 形状指数 19000.66 1.041 1.23 20000.45 1.036 1.19 20100.34 1.034 1.18图3 广州城市用地紧凑度变化图4 广州城市用地形状分维数变化图5 广州城市形状指数变化3.2 城市形态演化各向异性选用1990、2000、2010年3年的数据,借用雷达图分析各个方向的扩展强度,将研究区域划分成16 个夹角,然后在各个方向上选取建筑物所在的最大点为半径,绘制雷达图。
以此从空间分异的角度来研究广州市在每个方向上的扩展强度。
从图6来看, 广州各时段各方向扩展强度有较大差异, 主导扩展方向各时期几乎一样:1990-2000年城市主要向东南、正北、西北方向扩展, 2000~2010年城市也是主要在东南、西北、正北方向扩展。
图6 1949~ 2007 年各阶段用地扩展强度雷达图3.3 城市形态演化轨迹通过定量分析怀化城市扩展的时空特征, 发现其形态演化经历了2个时期,如图7(1)带状组团式阶段(1990-2001年):在城市空间结构上, 确定城市主要沿珠江北岸向东至黄埔发展,采用带状组团式结构, 即沿珠江分三个组团: 旧城区为第一组团, 是城市中心区; 第二组团为天河区, 以设置文教、体育和科研单位为主; 第三组团为黄埔地区, 将结合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建设, 大力发展工业、港口、仓库等设施, 组团之间以农田和菜地分隔, 避免连成一片.确定番禺的市桥镇、花都的新华镇为卫星城.特别是2000年6月番禺、花都经国务院批准撤市改区后,将大大拓展广州的城市发展空间,促进广州由目前的“L”型带状空间发展模式向多中心、多组团、开放式、网络型的生态系统复合的城市空间发展模式转变(2)山、城、田、海式阶段(2001-2010年):城市发展形态为南拓、北优、东进、西联, 引导广州城市空间形态向更深、更广的方向拓展.南拓——指在番禺区将要建设“两城一区”,即广州新城( 用地228km2, ) 、大学城( 45km2) 、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 50. 3 km2) ;北优——是指优化城市向北部的发展. 北部从化市有广州主要的水源涵养地, 花都区正在建设的新白云国际机场, 在保证贯彻“机场控制区”规划的前提下, 适当发展临港的“机场带动区”建设物流中心;东进——是指以珠江新城( 中央商务区) 的建设拉动城市发展重心向东移, 将旧城区的传统产业向黄埔区——增城市( 新塘镇)集中迁移, 重整东翼产业组团, 利用港口条件, 在东翼大组团形成密集的产业发展带.西联——旧城区和白云区以西地区, 重点是进行内部结构的优化调整, 保护名城, 促进人口和产业的疏解.图7 广州城市形态演化轨迹图4城市用地扩展以ArcGIS软件作空间叠加分析,得到1990-2010年间广州市城市扩张图(图8)。
表2为广州市中心城区空间形态定量测度结果。
表2和图8表明,广州中心城区的建设用地面积在近20年里有了大幅度的增加。
建成区的空间范围从1990年的182.47km2增加到2010年的937.85km2,净增755.38km2。
从表2可知,广州中心城区的快速扩展主要体现在2000年以前的10年,在前10年中,1990~2000 年的扩展速度小于1990~2010年,但扩展强度大于1990~2010年,说明1990~2000中心城区的扩展速度较大。
分别考察三个年份的城市建成区分布及其叠加图可以看出,广州中心城区的空间扩展是以海珠区、天河区、越秀区、荔湾区为中心,向外拓展的,并经历了以下过程:①1990~1993年: 城市建成区面积增加了267.74 km2。
城区主要往海珠区珠江以南、越秀区以北向边缘农业区、白云区南部等地扩展。
②2000~2010年:面积增加了487.64km2,城市迅速从原来的白云区扩展到花都区与清远市接壤,并且从珠江以南扩展,同时萝岗区向北扩张。
图8 广州市1990-2010 年城市扩张图表2 研究区建设用地及其形态指标年代面积(2km)形状指数分维数紧凑度指数扩张速度(2km)扩张强度指数﹪1990 182.47 1.230 1.041 0.662000 450.21 1.199 1.036 0.452010 937.85 1.181 1.034 0.341990-2000 267.74 14.67 2000-2010 487.64 10.85 结论与讨论受社会经济与自然因素影响, 城市功能空间出现增生与演替, 从而引发城市形态演化。
本文运用GIS 空间分析技术, 对广州城市形态演化进行定量分析,揭示其形态演化特征以及演化轨迹,并研究其城市用地扩展。
城市空间结构是城市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形态在空间上的物质表现形式,它对城市的集聚与扩散程度起着基础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