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更衣记》ppt概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显赫的贵族身世
张爱玲出生在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张爱玲
的祖父是张佩纶,外曾祖父则是大名鼎鼎的 李鸿章。
曾祖父李鸿章
曾祖母赵小莲

李 菊 耦Biblioteka 祖父张佩纶祖母李菊耦

张 志 沂 , 张 茂 渊
父亲张志沂(张廷重) 母亲黄素琼

左二为张父, 右二为张母, 右一为姑姑
张 煐 , 张 子 静
遗少的家庭型态
经典语录
要做的事总找得出时间和机会,不要做的事总找得出 借口。 男人彻底懂了一个女人之后,是不会爱她的。 小小的忧愁与困难可以养成严肃的人生观。 人生最大的幸福,是发现自己爱的人正好也爱着自 己。——《半生缘》 因为爱过,所以慈悲。因为懂得,所以容。 ——《倾城之恋》 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要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 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 刚巧碰上了,那也没有别的话可以说,唯有轻轻地问 一声:“噢,你也在这里吗?”——《爱》
二、内容述评
笔记
♣ 从结构上可分为三部分: 1——2,由晒衣服的场景引到服装的回忆。 3——14,写清代服饰的变化。 15——31,谈民国以来的服装演变。 ♣ 从内容上看,作者要主要从三个层面透 视服装的变迁:
(一)服装——历史的幽灵:在服装中体会到 的历史感。 你在竹竿与竹竿之间走过,两边拦着绫 罗绸缎的墙——那是埋在地底下的古代宫室 里发掘出来的甬道。。 从前的人吃力地过了一辈子,所作所为, 渐渐蒙上了灰尘;子孙晾衣裳的时候又把灰 尘给抖了下来,在黄色的太阳里飞舞着。回 忆这东西若是有气味的话,那就是樟脑的香, 甜而稳妥,像记得分明的快乐,甜而怅惘, 像忘却了的忧愁。
冷方正的,具有清教徒的风格。
社会现实:女人初接受西方文化的熏陶,醉心
于男女平权之说,排斥女性化的一切,恨不得 将女人的根性斩尽杀绝。
5.三十年代服饰变化及折射的社会现实
服饰变化:喇叭管袖子收小了,袖长及肘,衣
领又高了起来,紧抵着下颔,直挺挺的衣领远 远隔开了女神似的头与下面的丰柔肉身;恪守 中庸之道的女人在那雄赳赳的大衣底下穿着拂 地的丝绒长袍。 社会现实:对内对外陆续发生的不幸事件使民 众灰了心,时装体现出讽刺和绝望后的狂笑; 外表开放,内心保守。
张爱玲作品
《传奇》: 《沉香屑· 第一炉香》 《沉香屑· 第二炉香 》 《茉莉花片》《心经》 《花凋》《年轻的时候》 《倾城之恋》《金锁记》 《封锁》《琉璃瓦》
张爱玲作品
《十八春》(后改名《半生缘》)、《红玫
瑰与白玫瑰》、《连环套》《华丽缘》
《十八春》被看做张爱玲创作生涯中的“回
光返照”。
电影剧本





《太太万岁》1947年。 《不了情》(1947年) 《哀乐中年》(1949年) 《伊凡生命中的一天》 《情场如战场》(1957年) (改编),1956年摄制,收 入《惘然记》。 《人财两得》(1958年) 《桃花运》(1959年) 《六月新娘》(1960年) 《南北一家亲》(1962年) 《小儿女》(1963年)
面的清明气象;西方的思想与事物涌入中国, 不分青红皂白被接受;军阀来来去去,政治混 乱,服装也同样地千变万化。
民国初年,上衣 下裙最为流行。上衣 有衫、袄、背心、, 领、袖、襟、摆多镶 滚花边或刺绣纹样, 衣摆的变化也较多。
民国初年服饰
民国初年服饰
4.二十年代服饰变化及反映的社会现实
服饰变化:女人穿上了长袍,初兴的旗袍是严
张爱玲致胡兰成的断情信 :
“我已经不喜欢你了,而你是早已不
喜欢我了的。……你不要来寻我,即
或写信来,我亦是不看的了。”
结尾: “我自将萎谢了 。”
此后张爱玲作品数量减少,再没有 最初的那种汪洋恣肆的才华了。
1932年(12岁)
短篇小说处女作《不幸的她》 第一篇散文《迟暮》
1943 年发表成名作《沉 香屑:第一炉香》《沉香屑: 第二炉香》,一时洛阳纸贵, 张爱玲一夜之间,成为上海 大红大紫的明星作家。紧接 着,她又陆续发表《金锁记》 《 倾 城 之 恋 》《 琉 璃 瓦 》 《封锁》等作品。1944年小 说集《传奇》出版,1945年 出版散文集《流言》。
1943年9—10月 《倾城之恋》
1944年5—7月
《红玫瑰与白玫瑰》
1943年11—12月 《金锁记》(后改名“怨女)
1950年代初
《十八春》(后改名《半生缘》) 笔名:梁京
1958年为香港电懋电影公司编《情场如战场》、 《桃花运》、《人才两得》等剧本
《红楼梦魇》
海棠无香, 鲫鱼有刺, 还有就是红楼梦未完。
2. 清末服饰变化及反映的社会现实
清代末年服饰特点:衣服渐渐缩小,容许剧
烈的活动;高得吓人的元宝领产生;
社会现实:社会动荡,革命风起云涌;思想
骚动,各趋极端。
3. 民国初年服饰特点及折射的社会现实
大部分的灵感来自西方;时装日新月异。
社会现实:民国初建立,似乎各方面有一种浮
服饰特点:时装显出空前的天真,轻快,愉悦;
衣服的主人 翁也是这样的奇异 的配搭,表面上无 不激烈地唱高调。 骨子里还是唯物主 义者。
6. 四十年代服饰变化及折射的社会现实
服饰变化:衣袖废除,衣领矮了,袍身短了,
装饰性质的镶滚也免了,总之,所有的点缀品, 无论有用与没用,一概剃去。剩下的只有一件 紧身背心,露出颈项、两臂与小腿。
社会现实:现在要紧的是人,旗袍的作用不外
张爱玲曾写给胡兰成一首小诗:
他的过去里没有我
寂寂的流年 深深的庭院 空房里晒着太阳 已经是古代的太阳了 我要一直跑进去 大喊:“我在这儿!
我在这儿呀!”
雨声潺潺,像住在溪边。宁愿天天下雨,以为你是因为 下雨不来。
胡兰成说“将来日本战败,我大概还是能逃 脱这一劫的,就是开始一两年恐怕要隐姓埋 名躲藏起来,我们不好再在一起的。” 张爱玲笑道:“那时你变姓名,可叫张牵, 或叫张招,天涯地角有我在牵你招你。
1944年张爱玲结识汪精卫政 权宣传部次长、作家胡兰成, 并与之交往。 1944年8月,胡兰成与两位 夫人离婚后,与张爱玲在上 海秘密结婚(婚礼上只有炎 樱和胡兰成的侄女胡青芸在 场)。
张爱玲与胡兰成的三年旷世爱情
小说之媒
1944年初春,胡兰成收到苏青寄来的杂志《天地》 第十一期,里面就有张爱玲的《封锁》。 不久,他又收到了苏青寄来的《天地》第十二 期,上面不仅有张爱玲的文章,还有她的照片。 一天,他向张爱玲提起刊登在《天地》上的照 片,张爱玲便取出来送给他,还在后面题上几 句话: “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 里。但她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
(二)服装——社会文化的符号:服装所 体现出的文化氛围和社会心理。 1. 清代 2. 清朝末年 3. 民国初年 4. 二十年代 5. 三十年代 6. 四十年代
1.清代服饰特点及折射的社会现实
服饰特点:没有什么时装可言,流行着极度
宽大的衫裤,有一种四平八稳的沉着气象; 对于穿着有着严格的规律,仅有姑娘的“昭 君套”,为阴森的冬月添上点色彩;对细节 的过分注意。 社会现实:世界迂缓、安静、齐整;等级制 度森严,思想禁锢,少有活力;有闲阶级放 恣、不讲理,在不相干的事物上浪费精力。

裙上的细褶是女人的仪态最严格的试验。 家教好的姑娘,莲步姗姗,百褶裙虽不至于 纹丝不动,也只限于最轻微的摇颤。不惯穿 裙的小家碧玉走起路来便予人以惊风骇浪的 印象。
更衣记
张爱玲
一、作者作品简介
张爱玲(1920—1995),
中国现代女作家。生于上 海,1937年毕业于上海圣 玛丽亚女校,1939年入香 港大学就读,1942年回上 海以写作为生。1952年再 赴香港,后移居美国,晚 年致力于学术研究和文学 翻译。主要作品有小说集 《传奇》,散文集《流言》 等。
1944与胡兰成结婚
1945自编《倾城之恋》在上海公演
1947与胡兰成离婚 1952移居香港 1955离港赴美,并拜访胡适 1956年8月在纽约与赖雅结婚
1967赖雅去世
1973定居洛杉矶;完成英译《海上花列传》 1995年9月逝於洛杉矶公寓,享年七十四岁。
张爱玲与胡兰成的爱情
胡兰成是当时汪精卫政府宣传部副部长,《中华
这种大家族的生活,特别是那种中西 文化的混合杂交,那种没落、破碎的家 庭氛围,对张爱玲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张爱玲是长女,从小被娇惯,加上家里 那种特殊的氛围,有些乖僻。常常用手 抓抱她的佣人。但是,又很有才华。三 岁背唐诗,7岁就开始写小说。十几岁读 《红楼梦》、《西游记》。
张爱玲自幼受到中国古典文学及传统文化
1944 年两个人订下婚约。婚书:“胡兰成张 爱玲签订终生,结为夫妇,愿使岁月静好,现世 安稳。” 日本人投降,胡兰成改名换姓,隐居在杭州、 温州等地,化名张嘉仪,只是不叫张牵或是张招。 张爱玲仍然保持着对胡兰成爱情,并不断写信、 寄钱给胡兰成。有一次,张爱玲到温州看胡兰成, 并让胡兰成做最后的选择。就是在小周与她之间 进行选择。小周是个护士,在武汉与胡兰成相爱。 张爱玲让他做出选择,胡兰成不肯,认为他与小 周几乎是没有见面的机会了。张爱玲对胡兰成这 样说:“我想过,我倘使不得不离开你,亦不致 寻短见,亦不能再爱别人,我将只是萎谢了。” 胡兰成又和温州范秀美相爱。
的熏染,亦曾接受西方现代教育,这令其 作品调和了新旧雅俗诸般情调而自成一格。
生平
1920年9月30日出生於上海,原名张煐 1928由天津搬回上海 1930改名张爱玲 1939考进香港大学 1941太平洋战争爆发,回到上海投入文学创作 1943上海文坛“张爱玲年” 1943年是张爱玲奇迹般地出现在上海文坛的一年, 《沉香屑》、《心经》、《倾城之恋》、《金锁 记》、《封锁》、《琉璃瓦》以及一些随笔相继 刊出。 1944年8月,结集出版《传奇》。
乎烘云托月忠实地将人体轮廓曲曲勾出,即现 在要紧的是突出个体的人。
(三)服装——女人生活的一面镜子:服装透 露出封建男权社会女性的生存境遇与内心世 界。 削肩,细腰,平胸,薄而小的标准美女 在这一层层衣衫的重压下失踪了。她的本身 是不存在的,不过是一个衣架子罢了。中国 人不赞成太触目的女人。(在封建男权社会 里,女性从身体到精神都处于被压抑、无自 我的状态。)

张爱玲在《传奇》《再版的话》 中这样说:
“呵,出名要趁早呀,来 得太晚的话,快乐也不那么痛 快 ……快,快,迟了来不及了, 来不及了!” “个人即使等得及,时代是 仓促的,已经在破坏中,还有更 大的破坏要来。有一天我们的文 明,不论是升华还是浮华,都要 成为过去。如果我最常用的字是 ‘荒凉’,那是因为思想背景里 有这惘惘的威胁。”
:张家到了张爱玲的祖父晚 年已经逐渐走下坡,张爱玲的 父亲张廷 重却是一个纨绔子弟。带着没落贵族的遗少 气息,依靠父亲遗产,过着那种放浪而腐败 的生活。张延重整日过着留辫子、纳妾、抽 鸦片、捧优伶、打麻将的旧制悠闲生活。而 这样的生活型态常成为张爱玲小说的背景。 张爱玲的母亲却是一个思想开放的新女性。 学钢琴,外语,裁服装,她自然不满丈夫的 做派,也不关心家事。所以两个人矛盾很深 。最终离婚,她去了法国。
《小团圆》《同学少年都不贱》
红学著作《红楼梦魇》
倾香 城炉 余惘 韵然 怨看 半流 生言
散文 《迟暮》《秋雨》《论卡通画之前途》《牧羊者 素描》《心愿》《天才梦》《到底是上海人》 《洋人看京戏及其它》《道路以目》《烬余录》 《谈女人》《小品三则》(包括《走!走到楼上 去》《有女同车》《爱》),《杂志》《论写作》 《童言无忌》《造人》《打人》 《私语》《中 国人的宗教》《诗与胡说》《写什么》《炎樱语 录》《散戏》《忘不了的画》《谈跳舞》《谈音 乐《自己的文章》《夜营的喇叭》《借银灯》 《银宫就学记》《存稿》《雨伞下》《谈画》 《气短情长及其它》《中国的日夜》《华丽缘》 24 《谈看书》
日报》总主笔。比张爱玲大 15 岁。他是个多情才子,
风流倜傥,颇有文才,被张爱玲看作是知音。两个
人谈诗论文,情谊绵绵。张爱玲用 “欲仙欲死” 四
个字来形容她们之间的爱情。爱得天翻地覆,死去
活来。就象言情小说中的那种才子佳人的爱情。期
间,胡兰成是有妇之夫,还和武汉的一个不到 20 岁
的女孩相恋,但是,张爱玲似乎并不在乎这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