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让:上古时代“禅让”制下隐藏着的历史玄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键入文字]
禅让:上古时代“禅让”制下隐藏着的历史玄机
千百年来,在华夏子孙的心中一直存留着一个充满浪漫色彩的上古神话——尧舜禹禅让权位,举贤能造福万民。
在这个故事中,三位主人公尧、舜、禹创造了所谓“垂拱而治,河清海晏”的盛景,连被称为万世师表的孔夫子也在《论语》中对其品行大加赞叹——“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之大,唯尧则之。
荡荡乎,民无能名焉。
”然而,历史的真相究竟如何?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那个上古时代,共同探寻“禅让”制下隐藏着的历史玄机。
一、“禅让”一事的提出
禅让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统治权转移的一种方式,在位者将权位让渡给贤德之人。
从字面来来理解:“禅”意为“在祖宗面前大力推荐”,“让”指“让出帝位”。
相传尧年老的时候,举行部落联盟议事会,各部落领袖都推举舜为继承人。
尧便对舜进行了三年考核,认为舜可以胜任,就命舜摄位行政。
尧死后,便由舜继任为首领。
舜继位后,也用同样的方式选拔首领。
经过治水考验,禹在舜死后便成为首领。
禹继位后也先后用同样的方式选拔了皋陶、伯益作继承人。
这种古代部落联盟推选领袖的制度,史称“禅让”。
说得更通俗一点,就是:帝王把王位让给没有亲族关系的贤人。
最早记述“禅让”其事的是被儒家列为十三经之一的《尚书》。
在其篇《尧典》中说的是“尧舜禅让”,而在《大禹谟》中则有“舜禹禅让”的记载。
另外在《论语·尧曰》中亦
有涉及到尧让帝位于舜的文字:“尧曰: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
允执厥中。
四海困穷,天禄永终。
”大意是说,尧希望舜在接替其权位后能坚守中正之道,爱护百姓,倘若不然,上天必将所降祥福收去。
尽管后世许多学者认为此章并非孔子所说,而是后人把散简附于其后。
但关于“禅让制”的记述从此成了儒家学派赞许上古三皇五帝的有力论据。
”《孟子·万章章句上》更是借老师孟子与学生万章间的一席话道出了“禅让”的真实含义--“万章问曰:‘人有言,至于禹而德衰,不传于贤,而传于子。
有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