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土地基

合集下载

简述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法及原理

简述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法及原理

简述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法及原理

软土地基指的是土质较松软、承载力较低的地基。由于软土的特性,软土地基在工程建设中容易出现沉降、坍塌、液化等问题,给工程的安全和稳定性带来了很大的隐患。因此,对软土地基的处理成为了工程建设中的重要环节。

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法主要包括加固处理和改良处理两种。加固处理的主要目的是提高软土地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而改良处理则是通过改变软土的物理和化学特性,使其具备较好的工程性质。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两种处理方法的原理和常用的技术手段。

1. 加固处理:

加固处理主要通过加固软土地基的强度和稳定性,使其能够承受工程荷载。常用的加固处理方法有土方加固、排浆加固、土钉加固和地下连续墙等。

土方加固是指通过在软土地基上加铺一层较厚的填土层,形成一个较为坚硬的荷载传递层,以增加软土地基的承载能力。排浆加固则是通过人工或机械的方式将软土中的过多水分排除,降低软土的含水量,提高土体的密实度和强度。

土钉加固是一种常用的软土地基加固技术,它通过在软土地基中钻孔,然后在孔内灌注水泥浆,最后将钢筋或钢丝绳固定在孔中,形成一个稳定的土钉墙体。地下连续墙则是在软土地基中挖掘连续的

墙体,以增加土体的整体稳定性。

2. 改良处理:

改良处理是通过改变软土地基的物理和化学特性,使其具备较好的工程性质。常用的改良处理方法有固结预压、土壤改良剂和桩基处理等。

固结预压是指通过施加较大的垂直加载荷载,使软土地基发生固结和压实,从而增加土体的密实度和强度。这种方法适用于软土地基厚度较大、承载力较低的情况。

土壤改良剂是一种将化学改良剂加入软土中,通过与土体中的颗粒发生化学反应,使颗粒之间产生胶结作用,从而提高土体的强度和稳定性。常用的土壤改良剂有石灰、水泥、粉煤灰等。

软土地基处理方法有哪些

软土地基处理方法有哪些

软土地基处理方法有哪些

软土地基是指土壤的承载力较低,容易发生沉降变形的地基。在建筑工程中,软土地基处理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如何有效地处理软土地基,对于保障建筑物的安全和稳定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下面将介绍软土地基处理的几种常见方法。

首先,软土地基处理的一种常见方法是加固处理。加固处理主要是通过在软土地基中注入灰浆、水泥浆或其他固化材料,以提高土壤的承载力和稳定性。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改善软土地基的工程性质,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减小地基沉降,保障建筑物的安全运行。

其次,软土地基处理的另一种方法是预压处理。预压处理是指在软土地基上加设预压桩或者采用其他预压设施,对软土地基进行一定的压实和固结,以减小软土地基的沉降变形。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改善软土地基的工程性质,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减小软土地基的沉降变形,保障建筑物的安全运行。

另外,软土地基处理的还有一种方法是排水处理。软土地基中如果含有过多的水分,会导致土壤的承载力降低,容易发生沉降变

形。因此,对于含水量较高的软土地基,可以采取排水处理的方法,通过排水设施将地基中的多余水分排除,以提高土壤的承载力和稳

定性。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改善软土地基的工程性质,减小软土地

基的沉降变形,保障建筑物的安全运行。

最后,软土地基处理的另一种方法是地基处理。地基处理是指

在软土地基上进行挖土、填土、夯实等工程措施,以改善软土地基

的工程性质,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

减小软土地基的沉降变形,保障建筑物的安全运行。

综上所述,软土地基处理的方法有加固处理、预压处理、排水

简述软土地基的基本特征

简述软土地基的基本特征

简述软土地基的基本特征

简述软土地基的基本特征

软土地基是指土壤质地比较松软,容易发生沉陷和变形的地基类型。软土地基常见于沿海地区和河流洪泛区,由于其特殊的构造和性质,对工程建设和土木工程设计提出了很大的挑战。下面是软土地基

的基本特征的简单描述:

环境特征

软土地基的环境特征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位置:软土地基通常位于沿海地区和河流洪泛区。

•形成原因:软土地基的形成与沉积作用有关,常见于河流三角洲、河口和海滩等沉积区。

•土壤特性:软土地基具有高含水量、较低的密实度和较弱的抗剪强度等特点。

地质特征

软土地基的地质特征对土木工程设计和建设至关重要:

•地层组成:软土地基一般由富含有机质和细粒颗粒组成,如黏土、淤泥和砂质黏土等。

•地下水位:软土地基常常具有较高的地下水位,导致土壤含水量增多,易发生液化现象。

•土层分布:软土地基的土层分布往往不均匀,存在水平和垂直的变化,需要通过勘探和测试进行详细了解。

工程特性

软土地基的工程特性对土木工程建设具有重要的影响:

•土壤沉陷:软土地基容易发生沉陷,尤其是在施工负荷作用下,需要特殊的处理和加固措施。

•土壤变形:软土地基在承受荷载时容易产生较大的变形,如沉降、沉土和侧限等,需要进行相应的补偿和校正。

•抗剪强度较低:软土地基的抗剪强度较低,对于土木工程的基础设计和施工工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处理方法

针对软土地基的特性,需要采用适当的处理方法来保证工程的稳

定和安全:

•加固措施:采用加固手段,如土体压实、振动加固、预制桩和灌浆等技术手段,提高地基的稳定性和抗剪强度。

•降低含水量:采用排水措施,如排水井、水泵和降水施工等,降低土壤含水量,减少液化发生的概率。

软土地基施工方案

软土地基施工方案

软土地基施工方案

引言概述:

软土地基是指土壤的承载力较低、容易发生沉降和变形的地基类型。在软土地

基上进行建筑施工时,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施工方案来保证地基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本文将从五个大点来阐述软土地基施工方案,包括地基处理、地基加固、基础设计、施工工艺和监测控制。

正文内容:

1. 地基处理

1.1 土壤改良:通过添加适量的石灰、水泥等掺合料,改变土壤的物理和化学

性质,提高土壤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1.2 土体加固:采用钻孔灌注桩、土钉墙等加固措施,增加地基的抗侧力和抗

震性能。

1.3 土壤加固:利用土壤固化剂或地基加固材料进行土壤加固,提高土壤的抗

压强度和稳定性。

2. 地基加固

2.1 预压处理:在施工前先施加一定的预压荷载,使软土地基产生初次沉降,

以达到压实土壤、提高地基承载力的目的。

2.2 桩基加固:采用灌注桩、钢筋混凝土桩等方式,增加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

定性。

2.3 桩-土互作用:通过桩与土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提高地基的整体稳定性和抗

震性能。

3. 基础设计

3.1 基础类型选择:根据地基的性质和承载要求,选择适合软土地基的基础类型,如扩大基础、浅基础等。

3.2 基础尺寸设计:根据地基的承载能力和建筑物的荷载要求,合理确定基础

的尺寸和形式,确保地基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3.3 基础材料选择:选择适合软土地基的基础材料,如高强度混凝土、钢筋等,以提高基础的抗压和抗震能力。

4. 施工工艺

4.1 土方开挖:采用适当的土方开挖方式,保证地基的平整度和稳定性。

4.2 基础浇筑:控制混凝土的浇筑质量和施工工艺,防止地基出现裂缝和沉降。

软土地基的加固措施方法

软土地基的加固措施方法
软土地基的加固措施 方法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软土地基概述 • 软土地基的加固原则 • 加固措施方法 • 加固措施选择因素
01
软土地基概述
软土地基的定义
• 软土地基是指由软弱土层组成的地基,其承载能力和稳定性较差,不能满足建筑物或工程设 施的要求。软土层通常包括淤泥、淤泥质土、泥炭土和珍珠岩等一类型的土壤。
复合地基法
组合多种材料 适用于土质较差、荷载较大的建筑物。
采用钢筋混凝土桩、预应力混凝土桩、钢桩等材料与土 体形成复合地基,共同承担荷载。
优点:能显著提高地基承载力和抗震性能,适用于各种 复杂地质条件。
排水固结法
01 02 03 04
加速水分排 通过设置砂井、塑料排水板等排水体,加速软土地基中的水分排出,
提高地基固结速度。 适用于含水量较高、透水性较差的软土地基。
优点:施工简单,成本较低,能够加速地基固结,提高地基稳定性。
换填法
将软土挖除,换填为砂土、碎石等良好土质, 然后进行压实。
优点:施工简单,处理效果显著,能够彻底解决软土 地基问题。但处理范围有限,不适用于大面积软土地
基。
替换不良土质 适用于软土层较薄、面积较小的地基处理。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性
加固工程应符合环保要求,尽量采用环保、可持续的加固材料和施工技术。
THANKS

简述软土地基的特征,及其处理方法

简述软土地基的特征,及其处理方法

简述软土地基的特征,及其处理方法

软土地基是指由于土壤质地比较软,摩擦力比较小,在荷载的作用下容易变形或破裂的土地。下面是软土地基的特征及其处理方法: 1. 特征:

软土地基的质地松软,摩擦力小,抗变形能力强,但抗裂性能较差。在荷载的作用下容易变形或破裂。常见的软土地基区域包括城市街道、机场跑道、桥梁、堤坝等。

2. 处理方法:

2.1 加固措施:

加固措施是针对软土地基的普遍方法。常用的加固方法包括:填充混凝土、桩基、筏形基础、平板基础等。对于桥梁、堤坝等结构物,常用的加固方法为桩基基础。

2.2 土壤改良:

土壤改良是指通过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质,提高土壤的承载能力和抗裂性能。常用的土壤改良方法包括:翻耕、施肥、中和、调节pH

值等。

2.3 排水措施:

排水措施是指通过设计排水系统,使土壤中的水分排出,减少土壤的含水量,降低土壤的变形性和裂缝性。常用的排水措施包括:地下排水系统、排水渠、排洪沟等。

3. 其他措施:

除了上述的加固措施、土壤改良和排水措施外,还可以采用其他

措施,如土壤采样分析、生物治理、化学治理等,以改善土地质量和地质环境。

软土地基

软土地基

4.1 浅层处理

浅层处理方法主要有垫层法(包括换土垫层、换土加筋垫层、加筋碎石垫层等)、抛石挤淤法等,换土垫层一般不适用于垫层下地基持力层土的压缩模量低于2.5MPa的地基。

4.1.2 垫层法

一、换土(加筋)垫层法

采用换土垫层法或换土加筋垫层法处理软基时,垫层厚度一般不小于500mm且不超过3.0m,并应与其它处理方法进行经济比较后再做优选。

换土加筋垫层处理软基横断面图

换土加筋垫层法的加筋材料宜选用抗拉强度高、受力时伸长率不大于4%~5%、耐久性好、抗腐蚀的土工格栅,当垫层厚度小于1.0m时,在底部或1/2厚度处铺设一层加筋土工格栅,当厚度大于1.0m时每0.5m铺设一层加筋土工格栅。也可根据工程实际情况选用其它土工合成材料如土工布等。

垫层的作用:1、提高地基承载力2、减少沉降量

3、加速排水固结

4、阻隔毛细水上升

5、垫层中加铺土工合成材料,利用土颗粒或碎石位移与拉筋产生摩擦力,使土与加筋材料形成整体,可使上部荷载均匀分散到地基中(应力扩散)。当地基可能出现塑性剪切破坏时,土工合成材料将起到阻止破坏面形成或减小破坏发展范围的作用,从而达到提高地基承载力的目的。此外,土工合成材料与垫层土之间的相互磨擦将限制地基土的侧向变形,从而增加地基的稳定性。

垫层底部加筋——筋体与垫层一侧摩擦

垫层中部加筋——筋体与垫层两侧摩擦

标准图集中将加筋材料放在了垫层的中部

垫层的厚度确定:

垫层的厚度一般根据垫层底面处土的自重应力和附加应力之和不大于同一标高处软弱

土层的容许承载力,其表达式如下:

pz+pcz ≤ƒz

软土地基处理技术规范

软土地基处理技术规范

软土地基处理技术规范

软土地基是指土壤含水量较高、结构较松散的土层。由于其特殊的物理性质和工程性质,对软土地基的处理要求严格。本文将对软土地基处理技术规范进行详细阐述。

一、软土地基的特点

软土地基具有以下特点:

1. 含水量较高:软土地基是由于水分充分渗透而形成的,因此其含水量较高。

2. 构造较松散:软土地基的颗粒排列较松散,土壤结构不稳定。

3. 压缩性强:软土地基的压缩性较大,对承载力有较大影响。

4. 液化风险:在地震等振动荷载作用下,软土地基容易发生液化现象,对工程造成严重损害。

二、软土地基处理技术

为了克服软土地基的缺陷,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我们需要采取适当的软土地基处理技术。主要的处理技术包括:

1. 压实加固

压实加固是通过加固措施增加软土地基的承载力。常见的压实加固措施包括:

(1)夯实法:通过夯击、振动等手段使土层颗粒重新排列,增加

土体密度。

(2)预压法:借助预压载荷,使软土层逐渐压缩、排水,达到一

定固结程度。

(3)加固加筋法:在软土地基中设置加固桩、悬臂墙等,增加地

基的承载能力。

2. 土体改良

土体改良是通过改良软土地基的结构和性质来提高其工程性能。常

见的土体改良技术包括:

(1)石灰土法:向软土中加入石灰,利用石灰与土层中存在的水

分及有机物发生化学反应,提高土层的稳定性和土壤结合能力。

(2)水泥土法:向软土中加入适量的水泥,使其与土层中的水分

发生反应,形成胶结体,增加土层的强度和稳定性。

(3)混凝土悬浮桩法:以混凝土为桩身,在软土地基中钻孔灌注

形成桩体,提高地基承载能力。

3. 排水处理

软土地基常见五种处理方案

软土地基常见五种处理方案

软土地基常见五种处理方案

软土地基是建筑施工中常见的地基问题之一。软土地基的特点

是承载力低、变形大、稳定性差,给建筑物带来很大的风险。为了

解决软土地基的问题,通常采用以下五种处理方案:

1. 增加地基承载力

通过加固软土地基的承载力,可以提高地基的稳定性和抗震能力。常用的方法有预压法、振冲法和挤浆法。预压法通过施加重载荷,使软土地基产生固结压缩,增加其承载力。振冲法和挤浆法是

通过将水泥悬浆注入软土中,使其固化成坚硬的土层,增加承载力。

2. 提高地基排水性能

软土地基的排水性能较差,容易引发地基液化现象。为了改善

这一问题,可以采取排水处理措施。常见的方法包括安装排水管道、加装砂砾层和埋设排水井。这些措施能够加快软土地基中水分的排泄,减轻地基液化风险。

3. 引入加固材料

通过引入加固材料,可以提高软土地基的稳定性和强度。常用

的加固材料包括钢板桩、钢丝绳、土工合成材料等。这些材料能够

增加地基的抗剪和抗拉能力,减小地基变形。

4. 沉桩加固

沉桩加固是一种常用的软土地基处理方法。通过将桩体沉入地下,形成承载桩基,使地基产生悬浮效应,从而提高地基的承载能

力和稳定性。常见的沉桩方法包括预制桩、灌注桩和静载试验等。

5. 土体改良

土体改良是通过改变软土地基自身的物理性质,提高其工程性能。常见的土体改良方法有夯实法、冲击法和水泥混凝土搅拌桩法。夯实法通过使用夯实机械对软土进行挤实,提高其密实度和承载力。冲击法和水泥混凝土搅拌桩法则是通过将水泥掺入软土中进行冲击

或搅拌,使其产生固化反应,增强地基的稳定性。

总之,软土地基处理方案的选择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结合地

软土地基常见五种处理措施

软土地基常见五种处理措施

软土地基常见五种处理措施

1. 碎石加固

碎石加固是软土地基处理中常见的措施之一。通过在软土地基

表面铺设一层碎石,可以有效提升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碎石

具有较好的排水性能,能够减少地基的渗透压力,减缓软土的沉陷,同时还可以增加地基的摩擦力,提高地基的稳定性。

2. 网格加固

网格加固是一种常用的软土地基处理方法。通过在软土地基中

铺设网格材料,可以增加地基的强度和稳定性。网格材料具有较高

的抗拉强度和抗变形能力,能够有效分散和承受地基的荷载,减轻

软土的沉陷和变形。

3. 土体固化

土体固化是软土地基处理的一种有效手段。通过加入适当的固

化剂,可以改善软土的物理和力学性质,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和稳定

性。固化剂可以与软土中的颗粒结合,形成坚固的土体结构,减少土体的液化和塑化行为,从而增强地基的抗震和抗变形能力。

4. 预应力加固

预应力加固是软土地基处理中的一种高级技术。通过在地基中施加预应力,可以在软土地基中形成预压力场,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预应力加固可以减少地基的变形和沉陷,增加地基的刚度和强度,提高地基的抗震能力。

5. 地基改良桩工法

地基改良桩工法是一种常用的软土地基处理方法。通过在软土地基中打入桩体,可以改变地基的力学性质,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地基改良桩可以增加地基的抗剪强度和抗压强度,减少地基的沉陷和变形,同时还能改善地基的水文性质和排水性能。

以上是软土地基常见的五种处理措施。不同的处理措施可以根据具体工程需要进行选择和组合,以达到最佳的地基处理效果。

软土地基的概念

软土地基的概念

软土地基的概念

软土地基是指土壤性质较差、抗力较低的地基。由于土质松软、含水量较高,软土地基容易发生沉降、液化和不稳定等问题,给建筑物和工程设施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因此,软土地基的认识和处理至关重要。本文将深入探讨软土地基的概念、特点以及处理方法。

特点与表征

软土地基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含水量高:软土地基由于排水能力较差,常常含有较高的水分,这使土壤的

抗力降低,容易发生液化现象。

2.抗力较低:软土地基的土性疏松,颗粒间的接触较少,土粒间的摩擦力较小,

因此抗力较低。

3.压缩性较大:软土地基由于含水量高、颗粒结构疏松,易发生沉降和压缩。

4.不稳定性:软土地基容易因外力加载或水分变化而发生不稳定,如产生滑塌、

变形等现象。

软土地基的表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参数:

1.密度指标:软土地基的密度较低,通常以干容重、湿容重等来表征。

2.含水量指标:软土地基的含水量较高,可以通过土壤湿度、饱和度等指标来

表征。

3.抗剪强度指标:软土地基的抗剪强度较低,可以通过剪切试验来测定。

处理方法

对于软土地基的处理,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土壤加固:通过土体改良,提高软土地基的抗力和稳定性。常用的土壤加固

方法包括振动加固、动力加固、灌注桩、搅拌桩等。

2.基础加固:在软土地基上采用合适的基础形式和加固方式,提高建筑物的抗

震性能。常用的基础加固方法包括增加地基承载力、采用承台、钢板桩等。

3.排水处理:通过排水措施,降低软土地基的含水量,减少液化和沉降风险。

常用的排水处理方法包括排水沟、排水管道、加设排水井等。

4.衬砌结构:在软土地基上采用衬砌结构,增加土体的剪切强度和稳定性。常

软土地基的基本特点

软土地基的基本特点

软土地基的基本特点

软土地基具有以下基本特点:

压缩性高:软土的孔隙比大于1,且含水量高,在外界压力下易压缩变形,且变形稳定所需时间长。

孔隙较大:软土的孔隙比是普通土的130%左右,软土颗粒间接触点出现胶结现象,失去自身土层压实能力。

含水量大:软土含水量较高,一般在30%~45%之间,最高可达60%以上。

触变性:软土在扰动或振动荷载作用下,会发生侧向滑动、沉降及其底面两侧挤出等现象。

沉陷大:软土地基在上部荷载作用下易产生较大的沉降变形。

透水性差:软土的渗透系数小,水分不易排出,在外界荷载作用下易产生孔隙水压力。

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法

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法

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法

软土地基是指土质松软、强度低、水分含量高的地基。由于其特殊的性质,软土地基的处理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方法来加固巩固,以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常用的软土地基处理方法主要包括加固、改良和处理,下面将详细介绍。

一、加固方法:

1. 预压法:通过在软土地基上施加经过预压的预制混凝土板或预制桩,以达到加固软土地基的效果。预压法可以增加软土地基的密实度和承载力,减小地基沉降和变形。

2. 桩基础法:采用桩基础是一种常用的软土地基加固方法,通过打入钢筋混凝土桩或灌注桩等作为地基的支撑和增强,以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3. 地下墙体法:在软土地基上设置地下墙体,通过墙体的刚性支撑作用来增加地基的稳定性和承载力,适用于基础面积较大、临近地下水的地基。

4. 循环注浆法:利用注浆机对软土地基进行循环注浆,在地基中形成稠化层,提高地基的密实度和强度。

5. 粉土硬化法:对于粉土较多的软土地基,可以通过在地基中喷撒水泥、石灰等草坪硬化剂,使软土粒子相互连接,形成硬化的土层。

二、改良方法:

1. 深层加固法:采用冲击法、振动法或电渗法等将混凝土、砂浆等材料注入软土地基深处,通过填实和硬化,增加地基的密实度和强度。

2. 加料法:在软土地基上加入石子、沙子等边填边混的材料,通过填实和固结,增加地基的稳定性和承载力。

3. 排水改良法:通过建设排水系统,如排水沟、排水井等,将软土地基中的多余水分排除,降低地基的含水量,从而改善地基的稳定性。

4. 压实法:利用压路机、振动机等对软土地基进行压实,增加地基的密实度和强度,减小地基的沉降和变形。

软土地基施工方案

软土地基施工方案

软土地基施工方案

引言概述:

软土地基是指土壤的稳定性较差,容易发生沉降和变形的地基。在软土地基施工中,需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以确保工程的安全和稳定性。本文将从地质勘察、地基处理、加固措施和监测管理四个方面详细介绍软土地基施工方案。

一、地质勘察

1.1 地质调查:通过对软土地基进行地质调查,了解地层的分布、厚度、性质等信息,确定软土地基的工程性质和施工难度。

1.2 地质勘探:采用现场勘探和实验室分析等方法,获取土壤的物理力学性质参数,如含水量、密度、抗剪强度等,为地基处理和加固措施的设计提供依据。

1.3 地质风险评估:对软土地基进行地质风险评估,分析可能存在的地质灾害风险,如液化、滑动等,为施工方案的制定和风险控制提供参考。

二、地基处理

2.1 土体改良:通过土体改良技术,改变软土地基的物理性质,提高其承载力和稳定性。常用的土体改良方法包括加固灌浆、深层加固、土石方加固等。

2.2 沉降控制:针对软土地基容易发生沉降问题,采取沉降控制措施,如预压、加固桩等,以减小沉降量和沉降速率,确保工程的稳定性。

2.3 排水处理:软土地基通常具有较高的含水量,需要采取排水措施,如设置排水管道、挖设排水沟渠等,以减小地基的水分含量,提高土体的稳定性。

三、加固措施

3.1 增加承载力:采用加固措施增加软土地基的承载力,如加固桩、加固板等。通过增加地基的承载面积和刚度,提高地基的整体稳定性。

3.2 增加抗滑稳定性:对于容易发生滑动的软土地基,可以采用加固措施增加其抗滑稳定性,如设置抗滑桩、加固土体等。通过增加地基的抗滑能力,减小地基滑动的风险。

软土地基处理方法有哪些

软土地基处理方法有哪些

软土地基处理方法有哪些

软土地基是指土壤的承载力较低,容易发生沉降和变形的土地基。软土地基处理是建筑工程中的重要环节,其处理质量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安全和稳定。针对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法有很多种,下面将就软土地基处理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软土地基处理的方法之一是加固处理。加固处理是通过改良软土地基的物理和力学性质,提高其承载力和稳定性。常见的加固处理方法包括土石方加固、灰土搅拌桩、搅拌桩、土钉墙等。这些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软土地基的承载力,减小地基沉降和变形。

其次,软土地基处理的方法之二是排水处理。软土地基中的水分含量较高,如果不及时排水,容易引起软土液化现象,导致地基沉降和变形。因此,排水处理是软土地基处理的重要环节。常见的排水处理方法包括地下排水系统、排水沟、排水管网等。这些方法可以有效地降低软土地基的水分含量,提高地基的稳定性。

另外,软土地基处理的方法之三是加固与排水相结合的综合处理。综合处理是指在软土地基处理中,同时采用加固和排水两种方法,以达到更好的效果。比如可以采用搅拌桩加固软土地基的同时,结合排水系统进行排水处理,从而达到软土地基的稳定和安全。

此外,软土地基处理的方法还包括地基处理、预压处理、悬浮桩处理等。这些方法在实际工程中根据软土地基的特点和工程要求进行选择和应用,以达到最佳的处理效果。

综上所述,软土地基处理方法有很多种,包括加固处理、排水处理、综合处理等。在实际工程中,应根据软土地基的特点和工程要求进行合理选择和应用,以确保软土地基的稳定和安全。希望本文所介绍的软土地基处理方法能够对工程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软土地基相关规范标准

软土地基相关规范标准

软土地基相关规范标准

软土地基是指地基土壤具有一定含水量,含水量较高,强度较低的土壤。由于

软土地基的特性,施工时需要遵循相关的规范标准,以确保土地基的稳定性和工程的安全性。本文将介绍软土地基相关的规范标准。

一、土壤分类

软土地基的特点是含水量较高,强度较低,因此,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对土壤进

行分类。根据《土壤工程分类与代码》(GB/T 50123-1999)规范中的分类方法,

软土地基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膨胀性土壤:具有很强的吸湿性和膨胀性,含水量较高,强度较低,

容易发生变形和沉降。

2.水合性土壤:含水量较高,强度与含水量呈反比关系,易受水分变化

影响,容易发生液化。

3.有机质土壤:由于含有大量有机物,土壤颗粒之间的连接较弱,强度

较低,易发生塌陷。

4.浅层软土:地下水位较高,土壤含水量较高,强度较低,易发生决堤、

滑坡等灾害。

二、基本要求

在进行软土地基工程施工时,需要满足以下基本要求:

1.按照相关规范建立软土地基的探测与监测体系,对软土地基的水位、

含水量、强度等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和记录。

2.在进行软土地基处理前,需要进行充分的勘察和试验,确保了解土壤

的性质和变形特性,制定合适的处理方案。

3.严格按照施工方案进行施工,避免对软土地基造成过度振动或集中荷

载,以免引起沉降和变形。

4.在软土地基上进行建筑物或结构物的施工时,应采取相应的加固措施,

以增加软土地基的强度和稳定性。

三、软土地基处理方法

软土地基处理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预压法:通过在软土地基上施加预压荷载,降低土壤的含水量,增加

土壤的强度和稳定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 软土地基路基极限填土高度
在天然地基上不作任何处理、快速填筑一般断面的路
基所容许填筑的最大高度,称为路基极限填土高度。目前 软土地基路基极限填土高度最简单的确定方法主要是从稳
定分析出发,假定内摩擦角为0,利用费伦扭斯公式进行
计算:
天然软土地基的快剪粘聚力
H 5.52
C

( 1)
路基填土容重
2.2 软土地基勘察要点
二、软土地基勘察应符合下列要求:
1、勘探点布臵宜根据成因类型和地基复杂程度确定,当土
层变化复杂时,勘探点应予加密。 2、钻探取样应与原位测试相结合,取样应采用薄壁取土器;
原位测试宜采用静力触探、十字板剪切试验。
3、对暗埋的塘、浜、沟、坑穴等宜采用轻型动力触探。 三、软土的力学性质参数可采用室内试验和原位测试确定,
北部
中部
南部
1.2 软土的成因、分类及分布
物理性质指标(平均值) 区别 海 陆 别 典型地区 沉积 相 土层埋 深 天然 含水 量 % 45 40 52 51 58 43 77 47 容重 g/cm3 1.78 1.79 1.71 1.67 1.63 1.76 1.54 1.74 1.23 1.11 1.41 1.61 1.74 1.24 1.93 1.31
2.2 软土地基勘察要点
六、软土地基勘察一般应提供以下成果: 1、软土地基分层土的物理指标:含水量、容重、孔隙比、液限、 塑限、颗粒组成等; 2、软土地基分层土的力学指标:如压缩系数、压缩模量、固结 系数、渗透系数、e-p曲线、快剪粘聚力及内摩擦角、固结快剪粘聚 力及内摩擦角、无侧限抗压强度等; 3、分层土的侧壁摩阻力; 4、分层土的地基承载力; 5、地下水位; 6、钻孔柱状图。
B P X
1
M
2 z
x
Z
2.3 软土地基路基极限填土高度
一、地基处于弹性状态时极限填土高度计算 根据材料力学中的主应力计算公式,可得土中任意一点的主应力:
2 x z x z P 1 xz (2 sin 2 ) 2 2 2 x z P x z xz (2 sin 2 ) 3 2 2
孔隙 比
饱和 度
% 93 97 98 98 95 98
液限 % 42 35 46 47 52 40 70 43
塑限 % 22 19 24 25 31 23
塑限 指数
液限指 数
有机 质含 量 %
m 北部 地区 沿 海 天津塘沽、连云港、 大连等 滨海 三角 洲 滨海 泻湖 溺谷 0~34 5~9 2~32 1~35 1~25 2~19
代入库仑——摩尔屈服准则:
tg C
天然软土地基 的粘聚力
2.3 软土地基路基极限填土高度
泥炭类土
泥炭质土
以有机物 含量划分
1.1 软土的概念
《软土地区工程地质勘察规范》规定软土的判别应符合下列要求: 1、外观以灰色为主的细粒土; 2、天然含水量大于或等于液限;
3、天然孔隙比大于或等于1.0。 《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中软土的判别标准:
特征指标名称 指标值 天然含水量(%) ≥35(或液限) 天然孔隙比 ≥1.0 十字板剪切强度(kPa) <35
2.3 软土地基路基极限填土高度
一、地基处于弹性状态时极限填土高度计算 在均布荷载P作用下,地基中一点的应力可表示为:
P 1 1 z 1 2 sin 2 1 2 2 sin 2 2 P 1 1 sin 2 sin 2 x 1 2 2 1 2 2 P cos 2 2 cos 21 xz 2
软土地基路基设计原则 软土地基勘察要点
软土地基路基极限填土高度
软土地基路基设计一般步骤
软土地基现场观测
2.1 软土地基路基设计原则
1、路基在施工期间和完工后使用期间应是稳定的,不因填筑荷载、 施工机械和交通荷载的作用而引起破坏,也不应给桥台、涵洞、挡土墙 等构筑物及沿线设施带来过大的变形。 2、为避免路基沉降给涵洞、挡土墙等构筑物造成变形破坏,应首先 考虑提前填筑路堤、在其充分沉降后再修建构筑物的方案。如同时施工,
则需设置达到持力层的基础,以防止过大的位移和沉降。
3、为避免路面的变形破坏,以及连接桥梁、涵洞等构筑物的引路路 堤产生不均匀沉降,应严格控制工后沉降。
工后沉降
公路工后沉降标准 城市道路工后沉降标准
2.1 软土地基路基设计原则
4、在软土厚且长期发生较大沉降的地区及大范围的软土地区,有 时候很难使工后沉降控制在要求的标准内,或者虽能控制但极不经济 时,应考虑设置桥头搭板、铺筑临时性路面或分期修建路面等方案。 5、在没有一定厚度硬壳层的软土地基上,不宜修建填土高度小于 2.0~2.5m的低路堤,这种低路堤在交通荷载作用下,可使路面发生较

3
2

1


摩尔圆表示一点的应力状态
2.3 软土地基路基极限填土高度
一、地基处于弹性状态时极限填土高度计算
当土中某点处于剪切破坏时,剪切面与大主应力作用面间的夹角满足:
45


2
天然软土地基的内摩擦角
因此:
P sin 2 cos P [2 sin 2 sin ]
湖四周以及昆明的滇池地区等。
沼泽相沉积软土主要分布在内蒙、东北大、小兴安岭、西南 森林地区。
1.2 软土的成因、分类及分布
我国软土的主要分 布地区按工程性质结合 自然地质地理环境,可 划分为北部、中部、南 部三个地区。 北中部分界线:沿 秦岭走向向东至连云港 以北的海边; 中南部分界线:沿 苗岭、南岭走向向东至 蒲田的海边。
19 16 24 24 26 17 28
1.25 1.35
7.5
温州湾、宁波、舟山 沿 海 温州、宁波地区 福州、泉州 长江下游(上海) 中部 地区 内 陆 昆明的滇池 洞庭湖、洪泽湖、太 湖等 长江中下游、珠江下 游、淮河平原、松辽 平原等 南方 地区 沿 海 湛江、香港、厦门 珠江下游(广州)
1.34 1.9 1.11 1.28
大的不均匀沉降,特别是当软土地基不均匀、重型车辆交通较大时更
加明显。 硬壳层的作用
硬壳层的临界厚度
硬壳层与软土层的判别
2.1 软wk.baidu.com地基路基设计原则
6、为保证路基稳定或控制工后沉降,需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在
选择处理措施时应考虑地基条件、道路条件及施工条件,尤其要考虑
处理措施的特点、对地基的适应性和效果,以确定符合要求的处理措 施。 7、当软土地基比较复杂,或工程规模很大、沉降控制的精度要求 较高时,应考虑在正式施工之前,在现场修筑试验段,并对其稳定和 沉降进行观测,以便根据观测结果选择适当的处理措施,或对原来的 处理方案进行必要的修正。
软土
1.2 软土的成因、分类及分布
滨海相沉积为主的软土:如湛江、香港、厦门、舟山、宁波、 连云港、塘沽、大连湾等; 泻湖相沉积的软土以温州、宁波为代表; 溺谷相软土在福州、泉州一带; 三角洲相软土如上海地区、珠江下游的广州地区;
河漫滩相沉积软土在长江中下游、珠江下游、淮河平原、松
辽平原等地区; 内陆软土主要为湖相沉积,如洞庭湖、洪泽湖、太湖、鄱阳
8、经济合理的软土地基路基设计依赖于准确的软土地基勘察。
2.1 软土地基路基设计原则
6、为保证路基稳定或控制工后沉降,需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在
选择处理措施时应考虑地基条件、道路条件及施工条件,尤其要考虑
处理措施的特点、对地基的适应性和效果,以确定符合要求的处理措 施。 7、当软土地基比较复杂,或工程规模很大、沉降控制的精度要求 较高时,应考虑在正式施工之前,在现场修筑试验段,并对其稳定和 沉降进行观测,以便根据观测结果选择适当的处理措施,或对原来的 处理方案进行必要的修正。
软土
1.2 软土的成因、分类及分布
软土是在静水或缓慢的流水环境中沉积,经生物化学作用形成的饱和软 弱淤泥、淤泥质粘性土、淤泥质粉土、泥炭、泥炭质土等。软土按沉积环境 及成因分为四类。
滨海相 泻湖相 滨海沉积软土 溺谷相 三角洲相 湖泊沉积软土 河滩沉积软土 沼泽沉积软土 湖相 河漫滩相 牛轭湖相 沼泽相
(3)强度低
(4)变形量大 (5)压缩稳定所需时间长 (6)侧向变形较大
1.4 软土地基常见工程问题
(1)地基承载力和稳定性问题
在道路荷载(静力和动力荷载)作用下,地基承载力不能满足要
求时,地基会产生局部或整体剪切破坏,影响道路的正常使用,引起 道路破坏或边坡失稳。
1.4 软土地基常见工程问题
由于软基不稳定导致的破坏
8、经济合理的软土地基路基设计依赖于准确的软土地基勘察。
2.2 软土地基勘察要点
一、软土地基勘察应查明下列内容:
1、成因类型、成层条件、分布规律、薄层理与夹砂特征、
水平向与垂直向的均匀性、地表硬壳层的分布与厚度、地下硬土 层或基岩的埋深与起伏。 2、固结历史及应力水平、结构破坏对强度和变形的影响。 3、微地貌形态、暗埋的塘、浜、沟、坑穴的分布、埋深及 其填土的性质。 4、开挖、回填、支护、工程降水、打桩、沉井等施工对软 土的应力状态、强度和压缩性的影响。 5、地区的建筑经验。
1.4 软土地基常见工程问题
(2)沉降、水平位移及不均匀沉降问题
在荷载作用下(静力和动力荷载),地基产生变形。当道路沉降、
水平位移、或不均匀沉降超过相应的允许值时,将会影响道路的正常 使用,甚至可能引起破坏。道路沉降量较大时,不均匀沉降往往也比 较大,不均匀沉降对道路的危害更大。
2、软土地基路基设计
概念上的软土和工程设计中所指的软土? 盐渍化的软土?
1.2 软土的成因、分类及分布
软土是在静水或缓慢的流水环境中沉积,经生物化学作用形成的饱和软 弱淤泥、淤泥质粘性土、淤泥质粉土、泥炭、泥炭质土等。软土按沉积环境
及成因分为四类。
滨海相 泻湖相 滨海沉积软土 溺谷相 三角洲相 湖泊沉积软土 河滩沉积软土 沼泽沉积软土 湖相 河漫滩相 牛轭湖相 沼泽相
软土地基
1、软土与软土地基
软土的概念
软土的成因、分类及分布 软土的工程性质 软土地基常见工程问题
1.1 软土的概念
软土包括淤泥、淤泥质粘土、淤泥质粉土、泥炭、泥 炭质土等,是一种天然含水量大、压缩性高、天然孔隙比 大于等于1、抗剪强度低的细粒土。
淤泥 淤泥类土 软土 淤泥质土 泥炭 以孔隙比 划分
6.5 11
三角 洲
高原 湖泊 平原 湖泊
18.4 9.9
23
19
河漫 滩
滨海 三角 洲 0~9 1~10
47 61
1.75 1.63 1.58
1.22 1.65 1.67 95
39 53 54 27 37
17 26 24
1.44 1.94
1.3 软土的工程性质
(1)孔隙比大、含水量高 (2)压缩性高
或根据经验确定。亦可利用堆载、边坡和建筑物的原型监测资料
确定。
2.2 软土地基勘察要点
四、软土剪切试验应按地基土应力状态变化,加荷、卸荷速率, 排水条件等选用相应的方法,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1、当土体加荷卸荷速率超过土中孔隙水压力消散的速率时,宜 采用自重压力预固结的不固结不排水三轴剪切试验。对渗透性很低 的粘性土,可采用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或十字板剪切试验。 2、当土体排水速率快且施工过程较慢时,宜采用固结不排水三 轴剪切试验或直剪试验。 3、对土体可能发生较大应变的工程,应测定残余抗剪强度,必 要时应进行蠕变试验、动扭剪试验、动单剪试验和动三轴试验。 五、根据变形计算的要求确定压缩系数、先期固结压力、压缩 指数、回弹指数、固结系数时,可采用常规固结试验、快速加荷固 结试验、高压固结试验。
式中:
2 1 2
2.3 软土地基路基极限填土高度
一、地基处于弹性状态时极限填土高度计算 进而可得土中任意平面上的应力:
1 3 P ( ) sin 2 sin 2 sin 2 2 1 3 ( 1 3 ) cos 2 P [2 sin 2 cos 2 ] 2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