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光的色彩颜色

八年级物理光的色彩颜色
八年级物理光的色彩颜色

§4.1 光的色彩颜色

草桥初二庄鸿陆瑾

教学目标:

1.亲历光的色散的实验探究过程,知道白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

紫七种色光组成的

2.通过实验并运用对比的研究方法,简单了解光的混合与颜料的混合的不

3.通过阅读和联想,确认光具有能量

教学重点:

光的色散和色光的混合

教学难点:

让学生成功地观察到实验现象,顺利完成本课的两个探究活动

教学用具:

平面镜、狭缝、三棱镜、手电筒、光屏、透明玻璃纸(各种颜色)、颜料

教学方法:

观察、实验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为什么我们能看到眼前的世界?是眼睛发出了光照亮了物体,所以物体才被我们看到吗?学完本节之后,我们再来回答这个问题。

板书:§3.1 光的色彩颜色

二、新课教学

我们知道,我们人类能在地球上生存,离不开阳光、空气和水。太阳的光芒带给我们光和热。像太阳这样能自身能发光的物体我们就把它叫做光源。

〈板书〉:一.光源:自身能发光的物体。

教师问:“除了太阳是光源,同学们能列举出其他例子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老师做适当总结)

〈板书〉:天然光源:太阳、闪电

生物光源:发光的水母、萤火虫

人造光源:舞台上的灯光、激光束、煤气火焰

过渡:各种光源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光到底有多少种颜色?

实验探究:分解太阳光

过渡:我们看到的阳光是白色的,17世纪前,人们认为白色的阳光是最单纯的,的确是这样吗?

演示实验:

1.光的色散演示

①一块带有窄缝的遮光板放在幻灯机上,调节幻灯机的镜头,使从平面镜

中反射出来的光束大约与水平成60°,并在屏幕上形成一条清晰的狭窄

的白光带,将三棱镜安装在铁架台上,并让棱镜可绕轴转动。

②观察:a.白光分解成了几种色光?

b.各种色光的排列顺序

c.与三棱镜的相对位置

③讨论后得出结论:光屏上从上到下白光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

紫七种色光,其中红光靠近三棱镜的尖的一端。

2.色光混合成白光的演示

①将另一三棱镜的顶角相对,对应边平行地放在色光的传播路径上。

②观察:在色光经过另一个棱镜偏折后,各种颜色的光相交的区域,又能看

到白光

〈板书〉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组成的。

3.观察色光的混合

活动:让学生分别透过红色,蓝色等玻璃纸观察周围的景物,看一看它们是否还是原来的颜色。

猜测:白色通过红色玻璃纸时看到什么现象?

实验探究1:

在手电筒上蒙一块有颜色(红色,蓝色或绿色)的玻璃纸,让光透过玻璃纸射出,照到白色的光屏上,屏幕上就会出现与玻璃纸同样颜色的光斑。

教师问:“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

引导学生回答:“不同颜色的玻璃纸将白光滤成和它们同种颜色的色光。也就是说,红色玻璃纸只让红光透过,蓝色玻璃纸只让蓝光透过,绿色玻璃纸只让绿光透过。”

实验探究2:

用两把手电筒演示,将两块不同颜色的玻璃纸(红色,蓝色或绿色)分别蒙在两把手电筒上,将不同色光投影到屏幕上,形成不同色光的交汇。观察交汇处色光颜色的变化。

教师问:“这个现象又说明了什么?”

引导学生回答:“不同颜色的光混合,能够变成另外一种颜色的光。”

〈板书〉:二.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介绍光的三原色,见课本信息库材料

4.颜料的混合

学生活动:让学生将红绿蓝三种涂料两两涂在课本P57表中

观察:图中重叠区域的颜色

结论:色光的混合与颜料的混合情况不同

〈板书〉:三.颜料的三原色:红、黄、蓝

简单介绍颜料的三原色,见课本信息库材料

5.光具有能量

①让学生观察教材P57插图

②讨论范例中物体被光照射后产生的变化

〈板书〉:光具有能量

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例子:(1)激光切割

(2)用凸透镜汇聚太阳光点燃火柴

(3)利用太阳能工作的太阳帽

三.课后练习

课本P58,习题1(课后查阅相关资料)

课后补充资料:

1颜色的心理感觉

不同的颜色会给不同的浏览者以不同的心理感受。一般来讲:

红色--是热烈、冲动、强有力的色彩,它能使肌肉的机能和血液循环加快。

橙色--是欢快活泼的光辉色彩,是暖色系中最温暖的颜色,它使人联想到金色的秋天,丰硕的果实,是一种富足、快乐而幸福的颜色。

黄色--是亮度最高的色,黄色的灿烂、辉煌,有着太阳般的光辉,象征着照亮黑暗的智慧之光。黄色有着金色的光芒,有象征着财富和权利,它是骄傲的色彩。

绿色--是一种非常美丽、优雅的颜色,它生机勃勃,象征着生命。绿色宽容、大度,几乎能容纳所有的颜色。

蓝色--是博大的色彩,天空和大海这辽阔的景色都成蔚蓝色。蓝色是永恒的象征,它是最冷的色彩。纯净的蓝色表现出一种美丽、文静、理智、安祥与洁净。

紫色--是波长最短的可见光波。紫色是非知觉的色,它美丽而又神秘,给人深刻的印象,它既富有威胁性,又富有鼓舞性。紫色是象征虔诚的色相,当光明与理解照亮了蒙昧的虔诚之色时,优美可爱的晕色就会使人心醉!

黑色与白色--是对色彩的最后抽象,代表色彩世界的阴极和阳极。太极图案就是以黑、白两色的循环形式来表现宇宙永恒的运动的。

灰色--在色彩体系中灰色恐怕是最被动的色彩了,它是彻底的中性色,依靠邻近的色彩获得生命。灰色意味着一切色彩对比的消失,是视觉最安稳的休息点。然而,人眼不能长久地、无限地注视着灰色,因为无休止的休息意味着死亡。

了解了七色光中的每种基本特性,我们就可以根据其特性来进行我们所需的色彩搭配。2关于滤色镜

滤色镜通常是由有色光学或有色化学胶膜制成。使用时将它装置在镜头前或镜头后,用它来调节景物的影调与反差,使镜头所摄取的景物的影调与人的眼睛所感受的程度相近似,也可以通过滤色镜来获得某种特定的艺术效果。滤色镜在摄影创作、印刷制版、彩色摄影及放大和各种科技摄影中被广泛利用。

①滤色镜的种类

由于制作材料的没、色素密度的差异、调整补偿作用的区别以及种种特殊用途,决定了滤色镜的种类繁多。

●制作材料方面的类别

各类滤色镜在制作过程中,根据各种不同的用途和要求,所选用的材料也不相同,制作出来的种类和形状也各种各样。

按制作材料上的区别来看,常见的滤色镜可分为色胶膜、玻璃夹膜和色玻璃三种:

色胶膜滤色片

色胶膜滤色片是一种特制的有色透明化学薄胶色膜。它的优点是透明度很高,颜色种类较多,制作成本较低,尺寸大小可根据需要随意剪裁。在电影摄影机、照相机和放大机中都有应用。但是它没有防污染的保护层,容易弄脏和损坏,遇到高温时色泽容易消褪,不宜长期使用。

玻璃夹膜滤色镜

玻璃夹膜滤色镜是由两片无色玻璃夹一层有色胶膜粘合而成。它的优点是透明度很高,用化学方法制成的色素等级较多,对各种色光具有较高的吸收和通过能力,便于擦拭和保存。在电影摄影、彩色放大机中广为采用,照相机使用这类滤色镜也不少。但是两片玻璃所夹的胶膜,如受潮或受震,容易使镜片开胶或变质;两片玻璃粘合起来厚度较大,如玻璃研磨不精良,还可能引起镜头的焦点发生变化而影响结像的清晰度。

色玻璃滤色镜

色玻璃滤色镜是选用质地优良的有色光学玻璃研磨制成。它的优点是透明度高,研磨厚度较薄,不会改变镜头的焦点,吸收和通过各种色光的能力较强,即使受潮受热,颜色照样保持不变。现代摄影中,普遍彩这种滤色镜。但是由于有色光学玻璃的颜色调制工艺方面的原因,它的各种色素等级不如色胶膜、玻璃夹膜滤色镜那么多。

以上三种滤色镜,最常见的是色玻璃滤色镜和玻璃夹膜滤色镜。此外,还有一种液滤色镜,是将有色液体注入透明器具里,色液的深浅浓淡可随时按照国际固定标准调制。把这种盛有色液的器具置于摄影机镜头前,达到调节被摄物色调的目的。这种色液滤色镜是专门供科学实验室内进行特殊摄影使用的。

●色素密度方面的类别

各种滤色镜的不同颜色,是由各种不同的色素构成的。同一色素的密度不一样,所形成的同一颜色的深浅浓淡也各不相同。按色素的区别,常用的滤色镜可分为黄、黄绿、橙、红、绿、蓝多种。每种颜色的滤色镜,按色素密度的不同,又有深浅浓淡之别,通常用阿拉伯数字标定滤色镜的色素密度,这就是滤色镜的号数。

不同颜色的滤色镜对各种色光的通过率也不相同。同一种颜色的滤色镜,其颜色的浓淡程度不同,对色光吸收和通过程度也有区别,颜色深的吸收多通过少,颜色淡的吸收少通过多。按照滤色镜各色的色素密度可分为弱性、中性和强性三种:

弱性滤色镜

弱性滤色镜只能吸收紫外线和少量的蓝紫光线,其他色光能全部通过,吸收力小,通过率大。所拍摄的照片的影调与被摄物体的色调相比较,没有明显的差别(分色片和盲色片例外)。通常所用的0号微黄和1号淡黄滤色镜都属于弱性滤色镜,使用这种滤色镜,一般不会影响曝光量,大多在照度较弱或被摄物体运动较快时使用。

中性滤色镜

中性滤色镜能吸收大部分蓝紫光线,吸收力较大,通过率略小。所摄取的照片的影调与被摄景物的色调相比较,显得自然适度,达到较理想的效果。通常2、3号黄色与1号橙色及黄绿和淡绿色滤色镜属于中性滤色镜,是摄影中常用的滤色镜。在拍摄风光、花卉、雪景、建筑物、室外人像和静物时,常常是离不了中性滤色镜的。

强性滤色镜

强性滤色镜能吸收全部蓝紫光线,只能通过所需要的部分色光,吸收力极大,通过率很小。所拍摄的照片的影调与被摄景物的色调比较,反差强烈,对景物颜色的调节超越了自然状态。通常2、3号橙色,4号黄色、深绿色和2号红色等浓颜色的滤色镜属于强性滤色镜。用它拍摄远景风光,能消除空气透视中的薄雾,使远景分外清晰。

●调整补偿方面的类别

各种滤色镜对各色光线的吸收和通过的作用,主要是用于调整感光材料的感色性能,使之能达到与人眼对各色所感受的程度,或者为了使某一种颜色得到突出的表现。按滤色镜对感光材料的调整作用可分为均匀调整、部分调整和单一调整三种:

均匀调整滤色镜

均匀调整滤色镜能够对光谱中的蓝紫光线加以限制,让其他各色光线等量通过,均匀地调整感光材料的感色性能,使之接近于人眼的感色程度。摄影常用的各种滤色镜之中,中黄和和黄绿色滤色镜(浓黄除外)就属于均匀调整滤色镜。

部分调整滤色镜

部分调整滤色镜是颜色较浓的红、绿、蓝滤色镜,每种滤色镜只能通过同一颜色或近似同一颜色的光线,其他各色光线大多被吸收,对感光材料的感色性能起到部分调整的作用。如想让被摄景物的某种颜色在照片影调中得到突出的表现,可选用这类滤色镜。例如拍摄绿叶衬托的红花,应选用红滤色镜,可获得花明叶暗的效果,红花得以突出。

单一调整滤色镜

单一调整滤色镜的吸收力极大,只能通过波长范围极小的光线,对于光谱中的色光,除与滤色镜同一颜色的光线外,其他各色光线全部被阻止,形成一片黑暗。这种通过单一色光的滤色镜,是供科学研究摄影专用的。

●特殊用途方面的类别

通常所说的滤色镜,一般都是有色的,并且多是颜色不太浓重的单色。除此而外,还有无色的、特浓单色的、多色的、一半有色一半无色的和四周有色中心无色的滤色镜,是为特殊用途而制的。如紫外线滤色镜、红外线滤色镜、三原色滤色镜、天光滤色镜、雾镜和中性灰色镜、星光镜、又色镜、漫射镜、光芒镜等。

紫外线滤色镜(简称UV镜)

紫外线滤色镜大多是无色的,也有略呈微红或微黄色的。紫外线对影像清晰程度影响很大,加用这种UV滤色镜,可吸收紫外线。在紫外线较多的高山摄影中,UV滤色镜是必备的附件。无色的UV镜损失光线很少(约10%),使用时不需要额外增加曝光量,如与其他滤色镜合用时只需计算另一种滤色镜的曝光因数即可;微红或微黄的UV镜,其因数是1。

现代彩色感光胶片,不论是负片还是反转片,都在乳剂中加入了新型的防紫外光物质。使用这种防紫外光彩色感光片,如果不是在紫外线较多的高山或高原等环境中拍摄,在通常的条件下,大都不加用UV镜,而加用天光镜。

天光滤色镜

现代摄影常用的天光滤色镜有IA和IB两种,是专为彩色摄影中减少不悦目的天空青光而设计的,呈极淡的粉红色或淡橙色。它对光线没有阻光因数,黑白摄影也可以使用。

通常可以长期加在镜头上,兼作保护镜头之用。

还有一种天光镜是专为调整天空亮度而设计的,镜片的上半部为有色,下半部是无色的。这种天光滤色镜可以调节天空亮度与地面景物的影调比例。在风景摄影中,用黄色部分来限制天空的蓝紫光线,无色部分使地布景不物的光线全部通过,可获得天空和地布景不物感光均匀、表现适度的效果。用天光滤色镜拍摄逆光风景照片,效果尤佳。使用这种滤色镜拍摄风景时,以天空部分少于地面景物为宜,曝光时毋需考虑增加曝光量。

红外线滤色镜

红外线滤色镜是浓重的深红色。能吸收光谱中的全部可见光线,只能通过肉眼看不见的红外线,供红外线摄影专用。

三原色滤色镜

三原色滤色镜是用两片无色玻璃将红、绿、蓝三原色胶膜夹在中间粘合而成,两端红、蓝两色略宽于中间的绿色。彩色电影出现的初期,在电影摄影中拍摄三原色彩色片曾用此类滤色镜。

雾镜

雾镜是一种特制的滤光镜。其外形类似极细微的靡砂玻璃。在风景摄影中加用雾镜,能啬空间纵深感和空气透视感,加强了雾的效果。在侧光或逆光摄影中加用雾镜,效果最佳,雾的气氛最浓厚;如在顺光中加用雾镜,效果极差,几乎没有雾的气氛。运用雾镜一般不必增加曝光量。

中性灰滤光镜

中性灰滤光镜对各种波长的光线不加选择地普遍吸收,能够降低被摄景物的亮度,达到适应曝光组合的需要,它不影响景物的颜色反差。在电影摄影中,摄影机的速度是固定的,如遇到海滨、沙漠、雪地等明亮的环境,光圈收缩到最小仍要曝光过度,这时为了压低亮度,就需要选用不同密度的中性灰滤光镜。曝光量的大小以滤光镜的密度而定,密度愈大,需增加的曝光量愈多。还有一种局部呈中性灰、其余部分是透明的滤光镜,它的作用是局部降低明亮景物的亮度,在使用时往往不需增加曝光量。

②滤色镜的性能

各种滤色镜对光谱中的各种光线具有吸收、通过和阻止的功能。光线被吸收的少,则通光量就大,负片上曝光多、密度较大,表现在照片上的影调浅淡;光线被吸收的多,则通光量就小,负片上曝光也少、密度较小,表现在照片上的影调浓重。当光线全部被吸收时,通光量相当于零,负片就不能感光,其密度达到透明程度,照片上就变成黑暗一片了。

各种颜色的滤色镜,都是对与本身颜色相同或近似的色光通过量大,对其他各色光线则部分吸收或全部吸收。滤色镜的颜色不同,其吸收、通过的范围和程度各不相同。摄影中常用的几种滤色镜对光谱中可见光的吸收与通过情况如下:

●黄滤色镜

黄滤色镜能使黄、橙、绿、红诸色光(光谱中波长(565~700毫微米)得到不同程度的通过,其中黄色光通过量最多;吸收的是青、蓝、紫色光(光谱中波长400~500毫微米)。它适用于全色片和分色片。黄滤色镜按色素等级分为略黄、淡黄、中黄和深黄多种,在摄影实践中应用最广泛,一般拍摄带有蓝天白云的雪景、海滨和远景风光,日光中拍摄人物肖像以及某些产品的静物摄影和翻拍资料等,可根据需要选用不同号数的黄滤色镜。

●红滤色镜

红滤色镜能使红、橙、黄色光(光谱中波长565~700毫微米)得到不同程度的通过,其中红色光通过量最多;吸收的是绿、青、蓝、紫色光(光谱中波长400~565毫微米)。它只适用于全色片。通常为消除远景风光或雪景中的尘埃和薄雾,拍摄红色、棕色或褐色为主的物体,或为肤色较黑的人拍摄肖像和翻拍古书画等文献资料,均可选用不同号数的红滤色镜。深红滤色镜则是供军事、航空、医学及物理实验等红外线摄影专用的。

●绿滤色镜

绿滤色镜能使青、绿、黄、橙色光(光谱中波长470~620毫微米)得到不同程度的通过,其中绿色光通过量最多,青、橙色光通过量极少;吸收的是蓝、紫、红色光(光谱中波长400~470和620~700毫微米)它在分色片中使用极少,多用于全色片。使用特快全色片,在红、橙色灯光下拍摄红、橙色为主的物体时,由于特快片对红光较敏感,为使被摄影物色调均匀,可加用淡绿滤色镜。一般在拍摄高山风光、田野风景、药草景物、翻拍红橙色的古书画,或在人造光下拍摄静物和人像特写时,可选用不同号数的绿滤色镜。

●蓝滤色镜

蓝滤色镜能使蓝、青、紫色光(光谱中波长400~500毫微米)得到不同程度的通过。其中蓝色光通过量最多;吸收的是红、橙、黄、绿色光(光谱中波长500~700毫微米)。全色片和分色片均可使用蓝滤色镜。灯光中红、黄色较多,蓝色光偏少,如在灯光下拍摄,为弥补蓝色光的不足,可加用蓝滤色镜对红、黄色光适当地加以吸收。

滤色镜具有吸收和通过的功能,运用它的目的就在于校正和调节景物的色调反差,使景物的色调与照片上的影调和谐自然。

●滤色镜与景物的色调

我们已经知道,各种色光通过不同的滤色镜,可以在感光片上产生不同的效果;被摄景物的不同颜色可以在照片上形成不同程度的影调。如果对滤色镜与被摄景物的颜色之间的关系掌握不当,就可能使被摄景物的正常色调反差在照片上遭到歪曲和破坏。在摄影中,为了达到预期的某种艺术效果,可为了突出表现某一色调的景物,在影调处理中常常采用深浅影调相互衬托的手法,或以深衬浅,或以浅托深。

滤色镜对景物各种颜色的阴暗衬托作用可列表如下:

滤色镜对被摄景物的色调反差具有调节和校正作用,如果调节校正适当,可达到人眼对景物颜色所感受的程度,如果调节校正过度或不足,则要歪曲景物的正常色调反差。例如:

用全色片拍摄“蓝天白云中票据的红旗”,如果加用中黄滤色镜,就成为灰天白云衬托着浅灰的旗,影调反差是正常的,这就是调节校正适当;如果改用红滤色镜,则成为黑天白云衬托着白色的旗,影调反差过强,这就是调节校正过度;如果改用0号或1号略黄或淡黄滤色镜,就变成淡灰色的天空与不明显的云托着淡灰色的旗,影调反差太弱,这就是调节校正不足。

③滤色镜的用途

●消除尘雾

在自然界中,大气层里充满了大量的极细微的尘料和水蒸气,形成尘雾。日光中的蓝、紫光线透过这些尘雾时,被大量散射,使远处的景物产生一种模糊朦胧的状态。距离愈远,模糊的程度愈大。在这种情况下,如拍摄远处景物,由于感光胶片对尘雾中所扩散的蓝、紫光线极为敏感,所拍摄的远处景物影像就不够清晰。

为了使远处景物能达到影像清晰,就需要选用能够吸收和减弱蓝、紫光的滤色镜。一般来说,色泽较深的黄、橙或红滤色镜,可以吸收尘雾所散射的蓝、紫光线,使远处景物获得清晰的影像。

●调节反差

由于感光片对光谱中各种色光的感色性能各有差异,景物的不同颜色,通过曝光之后体现在照片上的黑白灰影调深浅各不相同,表现为反差不足或反差过强。在摄影中有时为了对景物的某一部分颜色加以调节,龛它体现在照片上的影调能够得到加强或减弱,就需要选用适当的滤色镜来增强或减少这一部分色光的通过量。这就是滤色镜调节反差的用途。

在冬季拍摄带有蓝天绿松树的雪景,白雪与蓝天、绿树的反差极为悬殊,如加用浅绿滤色镜,可获得反差比较谐调的效果。如用全色片拍摄黄底红字的物体,通过黄色光的绿滤色镜,能使黄底明亮,红字发黑,字迹就十分突出。反之,如加用红、黄色光均能通过的橙、红滤色镜,就减弱了反差,使黄、红两色均呈浅灰色,字迹则不明显。在阳光下拍摄人物肖像,为了调节人物面部亮度与天空亮度的反差,常加用黄滤色镜,可获得正常之影调。

●表现云天

在室外进行摄影活动,大多都离不开对云天的表现。蓝天白云或满天灿烂的云霞往往使一张普通的风光照片增色生辉;在日常拍摄纪念照片时,人们也喜欢用“蓝蓝的天上飘着白云”作为背景。

为了表现蓝天白云,可加用黄滤色镜,它对蓝天和白云的光线都有吸收作用,但对蓝天中的蓝、紫光吸收阻止较多,在照片上表现为较深的暗灰色影调;对白云的光线吸收较少,使白云在照片上暗灰色的天空中显得突出。

如果加用橙、红滤色镜来表现云天,可使蓝天更暗,白云更突出,但往往给人一种不自然的失真感觉。所以在一般情况下,不宜用红、橙滤色镜表现蓝天白云,除非是要创造某种特殊艺术效果。

●剔除颜色

在拍摄有色物体时,如需要将其中某一种颜色剔除或减少,可选用与这种颜色相同的滤色镜,使要剔除的颜色大量通过,在照片上则表现为白色,就起到了消除的作用。如拍摄被某种颜色所污染的物品,想剔除污染的颜色,可加用与此色相同的滤色镜,即可获得满意的效果。

●校正色光

有时用黑白胶片在灯光条件下拍摄,由于灯光中红、黄、橙色光过多,蓝、紫色光太少,可根据需要加用蓝滤色镜吸收过多的红、橙色光,相对弥补了蓝、紫色光的不足。在拍摄红花绿叶时,加红滤色镜,花明叶暗;加绿滤色镜,则花暗叶明。

在彩色摄影中,为使景物的各种颜色能够在彩色感光片上达到色彩平衡,常选用起校色作用的滤色镜来校正色光。

●特殊效果

在室外强烈的日光下,使用全色片加用深红滤色镜,可获得月夜的效果;如将深红滤色镜与偏光镜合起来使用,能够进一步加强夜景气氛。在电影中拍摄外景时,常用此法来创造室外夜景效果。

●降低亮度

在一些光线过分明这的环境中,如海滨、雪地、沙漠等场合,尽管曝光组合已达到极限(即光圈已收缩到最小一级,快门速度也调整到最快一档,在电影摄影中速度是固定的),仍无法做到曝光适度,为了使景物的亮度适应曝光组合,就需要选用能够降低亮度的中性灰滤光镜,将景物的这度普遍降低,达到可以适应曝光所需要的亮度。有时为了降低天空或背景部分的亮度,常采用半截中性灰滤光镜来局部降低亮度,使地面景物的亮度不变。这种降低亮度的中性灰滤光镜在电影摄影中是不可缺少的。

八年级物理教案-光的颜色

光的颜色 设计理念 本课力图体现课程标准的教育理念,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突出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本课安排的探究性的学习活动,具有知识浅、实验操作方便的特点;结论易获得,适宜初中生探究。学生通过进行过程的自主探究,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受到科学探究方法的教育;从收集的证据中,总结和归纳规律性的知识;从中获得成功的愉悦。 教材分析 光学是有用的,表现在它的知识渗透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光可以分解也可以合成,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思想;光学知识与电子技术相结合诞生了彩色电视机;光学知识与颜料混合的知识相结合展现出七彩的世界。本节教材尽量多地安排学生动手操作的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身观察、体验,获得最直接、最生动的实验事实资料,感悟实验方法对物理学习的重要性,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中成长。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色散现象。知道色光的三原色跟颜料的三原色是不同的。 二、过程与方法

探究色光的混合和颜色的混合,获得有关的知识,体验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的学习活动,可以培养学生尊 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亲身的体验和感悟,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为 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3.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乐于参与物理学习活动。 重点难点 学生自主探究色光的混合和颜料的混合,通过制定实验方案,自选实验器材,设计实验表格,记录实验发现,获得最生动的实验事实资料,总结和归纳规律性的知识,感悟实验方法对学习物理的重要性,体验探究的过程和成功的愉悦。 教学准备 一、器材准备 盘子、平面镜、水、放大镜、手电筒、各种颜色的透明胶片、绘画颜料、调色盘、三棱镜、白纸 二、分组准备 二人一组 教学过程

八年级物理上册 物体的颜色教案 北师大版

第五节物体的颜色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1)色散现象(2)物体的颜色(3)光的三基色和颜料的三原色2.难点:(1)决定物体颜色的因素(2)会区分光的三基色和颜料的三原色 课前准备: 1.学生课前准备:一块圆纸板、一根火柴棍、水彩颜料 2.教学器材:三棱镜、七色光板、红、绿、蓝三色板、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教学活动设计学生活动设计 提出问题由生活中的自然现象提问: 阳光通过家庭内的养鱼缸,有时会在 墙上出现彩色的光带.在阳光的照射 下,雨后的天空中会出现美丽的彩 虹.人工喷泉在空中喷出的细小水珠, 有时也能形成“人造彩虹”…… 这些美丽的色彩是从哪里来的呢? 难道阳光是由这些美丽的色彩构成的 吗? 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引发他们 的思考 光的色散演示实验: 让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在墙上形成由 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 色组成的彩色光带. 学生观察 七色光复合成白光使用七色光板,通过快速旋转来演示 七色光复合成白光的现象. 请学生把七色光按一定的颜色比例, 画在圆盘上,现场制作七色光板. 学生观察 学生动手制作七色光板:

让学生用自己做好的七色光板,完成七色光复合成白光的实验.在预先准备好的圆纸板上,划分成六个面积不等的扇形,扇形区的颜色和圆心角按逆时针顺序分别为:红色? 106、橙色? 53、黄色? 55、绿色? 61、蓝色? 61、紫色? 34.颜色可以用水彩或彩色粉笔涂上,也可以贴上不同颜色的色纸.然后用笔在圆盘中心扎一个孔,再插入一根火柴棍即完成. 学生做七色光复合成白光的实验.转动这个圆盘,观察盘上颜色的变化. 光的三基色介绍光的三基色:红、绿、蓝. 举例:在彩色电视机的荧屏上,规则 地密集排列着许多能发出红、绿、蓝 光的荧光粉粒.代表红、绿、蓝的三 束电子束按画面的要求分别激发红、 绿、蓝荧光粉粒,在荧光屏上产生一 系列的红、绿、蓝发光点,它们同时 刺激视网膜上的三种锥状细胞时,由 于视觉无法分辨三色刺激点,便在视 觉上合成出总体的彩色图像来. 学生观看图片 色光的混合演示实验:旋转红、绿、蓝三色盘 (1)调整三色盘的红、绿、蓝比例, 可看到灰白色. (2)红、绿色光的混合 调整三色盘,只露出红色和绿色部分, 先使红色占绝大部分,再逐渐增大绿 色面积.每改变一次红、绿比例,旋 学生观察

3.1光的色彩-颜色练习题

3.1 光的色彩颜色 1.能够发光的物体,可分为______光源(如太阳、萤火虫、发光水母等)和______光源(如电灯、蜡烛等). 天然、人造 2.下列关于光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能被眼睛看到的物体一定是光源 B、宇宙中的星星都是光源 C、太阳是自然光源 D、蜡烛在任何时候都是光源 C 3.英国物理学家____首先用实验证明了太阳光不是单色光,而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七种色光混合而成的,太阳光发生色散现象时,传播方向改变最大的是___光.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会发生______现象,而红光通过三棱镜后,看到的是______光. 牛顿4、红、橙、黄、绿、蓝、靛、紫,紫,折射,红 4.在冬天的阳光下人感到暖和,这说明光是具有的_______________. 能量 5.光的三原色是指____ __,颜料的三原色是指____ __.红、绿、蓝,红、黄、蓝 6.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______________决定的,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______________决定的。 物体透过的色光,物体反射的色光 7.用红色和蓝色的玻璃纸遮住手电筒前的玻璃,打开开关,并将射出的光投到白纸上,互相重叠的区域呈现的色光是( ) A、粉红 B、青色 C、品红 D、紫色 D 8.普通彩色电视机的显像管中有三支电子枪,工作时向荧光屏发射电子束,不同电子束的电子轰击到荧光屏上,能使荧光屏发出不同颜色的光.你认为三支电子枪发出的电子束,能使荧光屏分别发出的色光的颜色是______、______、______最为合理. 红、绿、蓝 9.将红、蓝两种色光射到白纸上,相互重叠的区域______(是/不是)品红颜色;将红、蓝两种颜料涂在白纸上,相互重叠的区域______(是/不是)品红颜色.这说明颜料的混合和色光的混合情况______(相同/不相同).这是用______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的.不是、是、不相同、比较 10.在太阳光下看一张红纸,它呈现色,因为它只能反射光;将它置于只有绿色光源的屋子中时,它将呈现色,因为.红、红、黑、红纸吸收了绿光 11.在摄影中为了达到特殊的艺术效果常在镜头前加滤色镜,在镜头前加红滤色镜,会让色光通过而吸收的光,从而使照片偏暖色调,在镜头前加蓝滤色镜,会让色光通过而吸收的光,从而使照片偏冷色调.所以滤色镜的目的________________ 红、其他颜色的光,蓝、其他颜色的光,只允许某种色光通过而吸收其他色光 12、雨过天晴,蔚蓝色的天际一条彩虹凌空飞架,这是一种现象 色散

苏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光现象》一、光的色彩 颜色 课时精讲(含答案)

第三章 光现象 一、光的色彩 颜色 知识点l 光源 1. 叫作光源,下列物体不属于光源的是 . A.点燃的蜡烛 B.璀璨的宝石 C.奥运圣火 D.皎洁的月亮 2. ①太阳、②星星、③火星、④萤火虫、⑤发光的霓虹灯、⑥镜子、⑦正在放映电视节目 的电视机屏幕、⑧水母、⑨正在放映的电影银幕,其中属于天然光源的是 ,属于人造光源的是 ,不属于光源的是 ,可能属于光源也可能不属于光源的是 .(填序号) 知识点2 光的色散 3. 下列光现象中,属于光的色散的是( ) A.大雨过后,天空中挂着一轮彩虹 B.照相机使用滤色镜拍照 C.电视机能显示彩色的画面 D.春天看到姹紫嫣红的花朵 4. 牛顿早在1666年就做了光的色散实验,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A.任何色光通过棱镜后都会分解为其他色光 B.红色光通过棱镜后能分解为其他色光 C.白色光是由单色光混合成的复色光 D.绿色光也是复色光 知识点3 色光的混合 5. 用放大镜观察彩色电视机的画面,你将看到排列有序的三色发光区域是( ) A.黄、绿、紫 B.红、黄、蓝 C.红、绿、蓝 D.黄、绿、蓝 6. 如图所示,小明在实验室研究光的三原色时,把三种强度相同 的光照在一起.图中的区域1呈现 色,区域2呈现 色. 知识点4 物体的颜色 7. 某学校课外活动兴趣小组在黑暗的实验室中, 对透明物体和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什么决 定进行了如下探究. 实验一:先后用不同颜色的玻璃对着不同颜色的光进行观察,得到的结果如表一所示. 表一:透明物体的颜色 (1) 由表一可以得出: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其 的色光决定. 实验二:将不同颜色的光分别照射到不同颜色的纸上,观察纸的颜色,得到的结果如表二所示. (2) 由表二可以得出: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其 的色光决定.

物理八年级物体的颜色试题及答案(中考典型考点)

物理八年级物体的颜色试题及答案(中考典型考点) (含详细解析) 1.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色散现象的是() A.透过树丛的光束 B.平面镜中蜡烛的像 C.用鱼叉叉水中的鱼 D.透过三棱镜的太阳光 2.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白光是单色光 B.五星红旗是红色的,因为它能吸收红光,反射其它色光 C.我们能看到投影屏幕上的画面,因为屏幕是光源 D.红外线烤箱是利用了红外线的热效应 3.对下列几种常见生活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A.“彩虹”的形成,是因为光的反射 B.“倒影”的形成,是因为光的折射 C.“手影”的形成,是因为光的直线传播 D.筷子在水面处被“折弯”,是因为光的反射 ◆选择题

4.下列现象与光学知识对应正确的是() A.影子的形成------光的直线传播 B.“海市蜃楼”的形成------光的反射 C.湖水中青山的倒影------平面镜成像 D.雨后天空出现彩虹------光的色散 5.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这是光的 ______ 现象.将三种色光按不同比例混合能产生各种颜色的光,这三种色光分别是红光、 ______ 和蓝光,人们把这三种色光叫色光的三原色. 6.我国是世界上电视用户最多的国家,彩色电视机屏幕上各种艳丽色彩是由红、______ 、蓝三种色光通过适当的比例混合得到的;电视机控器可以发出不同的 ______ ,来实现电视机的遥控.

参考答案 1. 解:A、透过树丛的光束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故与题意不符; B、平面镜中蜡烛的像,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与题意不符。 C、从水中鱼上反射的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当人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时,看到的是鱼的虚像,比实际位置偏高,所以用鱼叉叉水中的鱼时应向下查,故与题意不符; D、当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会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单色光,这是光的色散现象,符合题意。 故选D。 (1)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 (2)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3)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此题通过不同的现象考查了学生对光的反射、光的直线传播及光的折射的理解,在学习中要注意区分,并要学会用所学知识解释有关的物理现象。 2. 解: A、白色光是由七种颜色的光复合而成,故A错误; B、红旗呈现红色是因为它反射了红光,吸收了其它色光造成的,故B错误;

八年级物理上册《光现象》知识点整理(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光现象》知识点整理 (人教版) 第二章 光的传播 一、光源:能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光源可分为1、冷光源(水母、节能灯),热光源(火把、太阳);2、天然光源(水母、太阳),人造光源(灯泡、火把);3、生物光源(水母、斧头鱼),非生物光源(太阳、灯泡) 二、光的传播 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 (1)小孔成像:像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无关,像是倒立的实像(树阴下的光斑是太阳的像) (2)取直线:激光准直(挖隧道定向);整队集合;射击瞄准; (3)限制视线:坐井观天(要求会作有水、无水时青蛙视野的光路图);一叶障目; (4)影的形成:影子;日食、月食(要求知道日食时月球在中间;月食时地球在中间) 3、光线:常用一条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径迹和方向; 三、光速

1、真空中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 2、在计算中,真空或空气中光速c=3×108m/s; 3、光在水中的速度约为c,光在玻璃中的速度约为c; 4、光年:是光在一年中传播的距离,光年是长度单位;1光年≈9.46×1015m; 注:声音在固体中传播得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慢,真空中不传播;光在真空中传播的最快,空气中次之,透明液体、固体中最慢(二者刚好相反)。光速远远大于声速,(如先看见闪电再听见雷声,在100m赛跑时声音传播的时间不能忽略不计,但光传播的时间可忽略不计)。 四、光的反射: 1、当光射到物体表面时,有一部份光会被物体反射回来,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2、我们看见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3、反射定律: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1)法线:过光的入射点所作的与反射面垂直的直线; (2)入射角: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反射角:法射光线与法线间的夹角。(入射光线与镜面成θ角,入射角为90°-θ,反射角为90°-θ)

【物理试卷】八年级物理全册8.9物体的颜色知识归纳练习题北京课改版.docx

8.9“物体的颜色”知识归纳练习题 一、单选题 1.下列图中所示的现象,属于光的色散现象的是() A. 铅笔好像被水面“折断” B. 雨后天空中出现彩虹 C. 人在墙上形成影子 D. 景物在水中形成倒影 2.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色散现象的是() A. 透过树丛的光束 B. 平面镜中蜡烛的像 C. 用鱼叉叉水中的鱼 D. 透过三棱镜的太阳光

3.在彩色的荧光屏上,若在某一时刻,荧光屏上的某一区域的各个色点都是由红、绿、蓝强度相同的三种颜色的色光组成的,则该区域呈现的颜色是() A. 黄 色B . 白 色C . 蓝 色D . 无色 4.生活处处有物理,留心观察皆学问.对以下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 彩色电视机画面的颜色是由红、黄、蓝三种色光合成的 B. 指南针静止时其中一端始终指南,其含义是这一端始终指向地磁场的南极 C. 中考期间,学校周围禁止汽车鸣笛,是为了在声源处控制噪声的产生 D. 初春季节,在家里卫生间洗澡时发现房间里充满“白气”,这些“白气”是水蒸气 5.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能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的是() A. 手影 B. 水面“倒影” C. 水中筷子“弯 折” D. 雨后的彩虹 6.下列现象,属于光的色散现象的是() A. 小孔成像 B. 水中月亮 C. 雨后彩 虹 D. 海市蜃楼 7.下列有关光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 日食、月食的形成是由于光折 射 B. 太阳光是由多种色光组成的 C. “水中月”比天空的月亮离我们更近 D. 斜插在水中的筷子变弯折是光的反射 8.如图是晓丽同学从生活中收集到的一些光现象实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图甲隔着放大镜看物体,物体总是放大的 B. 图乙电视画面的颜色是由红、绿、蓝三种色光组成的 C. 图丙凸透镜只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会聚 D. 图丁有经验的渔民叉鱼时对着看到的鱼叉去 9.下列与光现象有关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手影是根据光的直线传播形成 的 B. 老花镜的镜 片是用凸透镜制成的 C. 照相机利用了凸透镜能成倒立缩小的虚像的原理 D. 色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 10.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日食和月食是由于光的反射引起的 B. 高楼大厦的玻璃幕墙造成的光污染是由于光的漫反射引起的 C. 很厚的玻璃板看起来变薄了是由于光的折射引起的 D. 红色的牡丹花看上去为红色是由于它吸收红光、反射其它色光引起的 11.下列光学现象及其解释正确的是()

光的色彩颜色教案

§3.1 光的色彩颜色(一) 教学目标: ⑴知道什么是光源,光源的分类。 ⑵通过色散实验,知道白光是多种色光混合而成。 ⑶通过实验了解光的三原色,色光的混合。 教学重点:光源的理解,色散实验,理解白光是复色光。 教学难点:色光的混合实验 教具准备:三棱镜、光屏、光色散与合成演示仪、手电筒、红、绿、蓝色玻璃、白纸若干、多媒体设备 教案实施过程: (一)预习作业的展示与交流: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光源。在月亮、太阳、课桌、点燃的蜡烛当中,属于光源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光源分为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两类。在太阳、闪电、舞台上的灯光、激光束、发光的水母、蜡烛光中,属于自然光源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属于人造光源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见过光的色散现象吗?自己做做看: ①找一个三棱镜,对着太阳光,看一看,太阳光经三棱镜后会变成什么? ②含一口水,对着太阳,喷出雾状,看一看,会看见___________________。以上现象叫光的____ ___,由此可见太阳光是由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 所组成。最早用实验研究光的色散的是英国物理学家_________。 4、色光的混合:红色玻璃纸只能通过_______光,蓝色玻璃纸只能通过______光,绿色玻璃纸只能通过_______光。光的三原色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_。 (二)巩固重点、突破难点 1.光源 通过看几张图片,了解下什么是光源,什么不是光源,从而了解光源的定义。 本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光源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太阳、闪电、萤火虫发出的光、含磷矿物发出的光,这些是自然光源; 篝火、火把、点燃的油灯和蜡烛,发光的电灯,这些是人造光源. 2.光的色散实验 让一束手电筒光通过三棱镜,观察置于三棱镜后的光屏,有什么现象? 太阳光被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单色光。这就是光的色散实验。此实验表明太阳光是由多种色光混合而成。首先用实验研究光的色散现象的是英国物理学家牛顿。3.色光的混合 ①得到单色光 让手电筒光分别通过红色,蓝色,绿色玻璃纸时,会看到什么现象? 红色玻璃纸只能通过红光,蓝色玻璃纸只能通过蓝光,绿色玻璃纸只能通过绿光。 这三种单色光就是光的三原色。 ②色光的混合 将红光,蓝光,绿光中任意两种色光照射到白纸上,相互重叠的区域是什么颜色?三种色光一起照射到白纸上呢?

八年级物理上册《光的色彩颜色》教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光的色彩颜色》教案2020-05-17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光源分类,了解光的色散现象,知道光的三原色及光具有能量。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观察太阳光的色散现象,了解实验是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以及探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尊重客观、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光源的要领及知道白光是一种复合光。 2、色光的混合。 难点:物体颜色由谁决定的。 一、引入: 1、观看图片,切换幻灯片一片黑暗,引出光源。 二、新授: 光源 1、请学生例举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发光体,并展示图片观看常见的光源。 问题1:你刚才这些物体的共同点是什么吗?(光源的`定义) 教师引导对这些光源做一个简单的分类。 2、问题2:我这里还有个闪闪发光的宝石它是光源吗?并与学生讨论月亮、钻石、投影幕它们是否是光源。 观察光的色散

1、学生活动:下面让我们来再现一个伟大的实验――分解太阳光!学生利用手电和三棱镜完成光的色散实验。 问题3: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讨论太阳光是否是单一的色光。 2、教师利用“雨后彩虹”的例子,略加解释色散现象。 观察色光的混合 1、观看放大的手机和电视机屏幕,引出光的三原色,介绍色光的混合。 问题4:有没有一种简单的方法从白光中得到一种色光? 问题5(试一试):太阳光通过红色(蓝色或绿色)玻璃纸照到白纸上,你会看到什么现象? 2、介绍滤色镜的作用 三、拓展延伸 物体的颜色 1、问题6:既然说到了玻璃纸这类透明物体,那么我们现在来讨论下这些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什么决定的呢? 2、问题7:那么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谁来决定呢?(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并让学生回忆刚才的实验进而验证结论。 四、自主探究 活动3学生讨论结束后利用玻璃纸观看不同颜色的小兔子验证猜想是否正确。 五、自主学习 展示电筒点燃火柴。 光具有能量――光能 六、课堂小结、随堂反馈 七、作业布置

光的色彩 颜色练习题40道

xxxXXXXX学校XXXX年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二次月考 XXX年级xx班级 姓名: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每空?分,共?分) 1、下列现象,属于光的色散现象的是 A.小孔成像B.水中月亮 C.雨后彩虹D.海市蜃楼 2、我国唐朝的张志和在《玄贞子》中记载了著名的“人工虹”实验:“背日喷乎水,成虹霓之状.”形成这种现象是由于 ( ) 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色散 C.光的反射 D.凸透镜成像 3、在没有其他光照的情况下,舞台追舞灯发出的红光照在穿白色上衣、蓝色裙子的演员身上,观众看到她 () A.全身呈蓝色 B.全身呈红色 C.上衣呈红色,裙子呈蓝色 D.上衣呈红色,裙子呈黑色 4、在各种色光中,被称为三原色光的是() A.红、绿、蓝 B.红、黄、蓝 C.红、黄、绿 D.黄、绿、蓝 5、晴朗的天空为什么是蓝的,下列各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A.太阳光穿过大气层中,除蓝光以外的其它色光都被大气层吸收掉了 B.太阳光穿过大气层中,除蓝光以外的其它色光都被反射回去了

C.空中漂浮着大量的微小物或小水滴,太阳光通过大气层时,太阳光遇到这些微小物或小水滴发生散射,太阳光中的红光等色光散射较小穿过了大气层,而蓝光散射较大 D.以上说法都正确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黑纸上写红字,在红色的灯光下很难辨认; B. 白纸在黄色灯光的照射下看起来仍然是白色的; C. 彩色电视机的色彩是用红、绿、蓝三种颜色按不同的比例混合得到的; D. 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青; 7、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色散现象的是() A. 雨后天空的彩虹 B. 水中的月亮 C. 黑板“反光” D. 小孔成像 8、下列现象中属于白光色散的是 A.太阳光经过棱镜后,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 B.红、绿、蓝三种色条合成电视画面的颜色 C.红、绿、蓝三色光按一定比例混合成白光 D.红、蓝、黄三色颜料按一定比例混合成黑色 9、(09威海).在太阳光下我们能看到鲜艳的黄色的花是因为: A.花能发出黄色的光 B.花能反射太阳光中的黄色光 C.花能发出白色的光 D.花能吸收太阳光中的黄色光 10、在“五岳”之一泰山上,历史上曾多次出现“佛光”奇景。据目击者说:“佛光”是一个巨大的五彩缤纷的光环,与常见的彩虹色彩完全一样。“佛光”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直线传播 B.小孔成像 C.光的反射 D.光的色散 11、合成彩色电视机和计算机屏幕上艳丽画面的色光 是() A 红、绿、蓝。 B 红、黄、蓝。 C 黄、绿、蓝。 D 品红、青、黄。

光的色彩颜色教案练习题

3.1 光的色彩颜色 1、光源:正在自行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 分为人造光源(发光的灯,火焰,激光等)自然光源(太阳闪电萤火虫发光水木) 2、光的色散现象:(牛顿发现)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色光的现象 生活中常见的光的色散想象:彩虹路面的积水表面有油脂时在太阳底下五彩斑斓,太阳下吹的泡泡五彩斑斓等 3、光的三原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应用电视计算机显示器(颜料的三原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物体的颜色:(看到物体颜色取决于进入人眼睛色光的颜色) 透明物体颜色:由物体能透过的色光颜色决定(呈现什么颜色的透明物体就只能透过什么颜色的光其他色光会被反射回去)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物体能反射的色光颜色决定(呈现什么颜色就只能反射什么颜色的色光,其他色光会被吸收) 白色物体:能反射所有色光 黑色:能吸收所有的色光(没有光进入人的眼睛) 例戴绿色眼镜看白纸什么颜色?看白纸上红色的字什么颜色? 用黄色的灯光去照黑色的裙子时看到的裙子什么颜色?用红色的灯光照白纸看到什么颜色? 用黄色灯光照红色的裙子看到裙子是什么颜色呢? 5、光具有能量 能说明的生活中的例子光照到人身上会干到暖和可以发电可以帮助绿色植物惊醒光合作用太阳能热水器 练习: 1.能够发光的物体,可分为______光源(如太阳、萤火虫、发光水母等)和______光源(如电灯、蜡烛等).2.下列关于光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能被眼睛看到的物体一定是光源 B、宇宙中的星星都是光源 C、太阳是自然光源 D、蜡烛在任何时候都是光源 3.英国物理学家____首先用实验证明了太阳光不是单色光,而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七种色光混合而成的,太阳光发生色散现象时,传播方向改变最大的是___光.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会发生______现象,而红光通过三棱镜后,看到的是______光. 4.在冬天的阳光下人感到暖和,这说明光是具有的_______________. 5.光的三原色是指____ __,颜料的三原色是指____ __. 6.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______________决定的,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______________决定的。 7.用红色和蓝色的玻璃纸遮住手电筒前的玻璃,打开开关,并将射出的光投到白纸上,互相重叠的区域呈现的色光是( ) A、粉红 B、青色 C、品红 D、紫色 8.普通彩色电视机的显像管中有三支电子枪,工作时向荧光屏发射电子束,不同电子束的电子轰击到荧光屏上,能使荧光屏发出不同颜色的光.你认为三支电子枪发出的电子束,能使荧光屏分别发出的色光的颜色是______、______、______最为合理. 9.将红、蓝两种色光射到白纸上,相互重叠的区域______(是/不是)品红颜色;将红、蓝两种颜料涂在白纸上,相互重叠的区域______(是/不是)品红颜色.这说明颜料的混合和色光的混合情况______(相同/不相同).这是用______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的. 10.在太阳光下看一张红纸,它呈现色,因为它只能反射光;将它置于只有绿色光源的屋子中时,它将呈现色,因为. 11.在摄影中为了达到特殊的艺术效果常在镜头前加滤色镜,在镜头前加红滤色镜,会让色光 通过而吸收的光,从而使照片偏暖色调,在镜头前加蓝滤色镜,会让色光通过而吸收的光,从而使照片偏冷色调.所以滤色镜的目的________________ 12、雨过天晴,蔚蓝色的天际一条彩虹凌空飞架,这是一种现象 13、下列物体属于光源的是( ) A.月亮 B.闪闪发光的红宝石 C.萤火虫D.电子表上的液晶屏 14.下列现象属于光的色散的是( ) A.用不同颜料能调配出其他的颜色 B.不同色光混合能得到的新的色光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五节物体的颜色教案1(新版)北师大版

《五、物体的颜色》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光的色散现象。 2、知道光的三基色是“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 3、知道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能够透过的色光决定的,不透明的物体的颜色是由它能够反射的色光决定的。 (二)过程与方法 1、观察光色色散现象,了解实验是研究物理的主要方法。 2、通过分析生活中的实例,了解实践是检验知识的最有效途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2、通过对科学家的生前故事的学习,感染科学巨人们勤奋好学、勇于创新的开拓精神,树立为真理、为人民而服务的人生理想。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光的色散。 难点:透明物体体的颜色是由它能透过的色光决定的,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能反射的光决定的。 教学过程设计 (一)引入 我们的世界五彩斑斓、多姿多彩,设想一下要是没有五颜六色的光,我们的世界将会成为什么样子? 就有这样一种生理缺陷,使患者在不同程度上不能体会五彩的世界,这就是色盲症。色盲一般分为三种。 全色盲:只看得出明暗之分,却看不出色彩区别; 红、绿色盲:分辨不出红色或绿色; 全反色盲:看到的颜色和常人相反。 伟大的化学家,被称为“近代化学之父”的道尔顿,就是一个红色盲患者,他给母亲买了一双“灰色”的袜子,母亲却因为袜子的颜色太过艳红而拒绝了这个礼物。道尔顿发现自己和常人不同之后,并没有因为生理上的缺陷而自卑,反而刻苦钻研,终于发现了“色盲症”这一症状,为医学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为人类打开了认识色盲症的大门。 我们对于患有色盲症的同学,不应该用异样的眼光看待他们,而是要在生活中给予他们帮助和关心。 对于常人来说,光有五颜六色,而且还能发生折射和反射等现象,那么请大家思考,白

八年级物理上册《3.1 光的色彩—颜色》学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3.1 光的色彩—颜色》学案 【互动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① 了解光源,知道光源大致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两类。② 了解光的色散现象,知道白光可分解为七种色光。③ 了解光的三原色和颜料的三原色,以及色光的混合与颜料的混合是不同的。④ 了解光具有能量,以及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实验探究、观察太阳光的色散现象,了解实验是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②探究色光的混合和颜料的混合,获得有关的知识,体验探究的过程,尝试用实验对比法来研究物理问题 【互动学习过程】 一、光源 1、光,大家都很熟悉,光使我们看到了周围的世界,感受到无限美妙的自然。光是我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有了光人类文明才得以传承。光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能量来源,有了光才有了生命。根据生活经验,你能说说一些光来源于什么物体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电光闪闪 霞光万丈 探照灯

煤气燃烧的火焰 萤火虫萤光闪闪 灯光四射 发光的云母 月光皎洁金光闪闪 明亮的烛光 眼露凶光 2、在上面几幅图中是一些物体发光以及对一些光的描述,请问哪些是物体本身发光的?哪些不是物体本身发光的?本身发光的物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本身不发光的物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3、光源的概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光源的分类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上面图片中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上面图片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例:太阳、通电的白炽灯、萤火虫、恒星、激光、闪电、月亮、行星、烛焰、银幕其

(八年级物理教案)光的颜色教学设计

光的颜色教学设计 八年级物理教案 光的颜色”教学设计 _______ (省、市、区、县)_(省、市、区、县)第五 中学刘洪玉 设计理念 本课力图体现课程标准的教育理念,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突出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本课安排的探究性的学习活动,具有知识浅、实验操作方便的特点;结论易获得,适宜初中生探究。学生通过进行过程的自主探究,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受到科学探究方法的教育;从收集的证据中,总结和归纳规律性的知识;从中获得成功的愉悦。 教材分析 光学是有用的,表现在它的知识渗透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光可以分解也可以合成,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思想;光学知识与电子技术相结合诞生了彩色电视机; 光学知识与颜料混合的知识相结合展现出七彩的世界。本节教材尽量多地安排学生动手操作的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身观察、体验,获得最直接、最生动的实验事实资料,感悟实验方法对物理学习的重要性,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中成长。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色散现象。知道色光的三原色跟颜料的三原色是不同的。 二、过程与方法 探究色光的混合和颜色的混合,获得有关的知识,体验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的学习活动,可以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亲身的体验和感悟,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3?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乐于参与物理学习活动。 重点难点 学生自主探究色光的混合和颜料的混合,通过制定实验方案,自选实验器材,设计实验表格,记录实验发现,获得最生动的实验事实资料,总结和归纳规律性的知识,感悟实验方法对学习物理的重要性,体验探究的过程和成功的愉悦。 教学准备 、器材准备

初中物理《光现象》-----光的色彩 颜色知识点总结

第三章光现象 一、光的色彩颜色 知识点l 光源 1.叫作光源,下列物体不属于光源的是. A.点燃的蜡烛 B.璀璨的宝石 C.奥运圣火 D.皎洁的月亮 2.①太阳、②星星、③火星、④萤火虫、⑤发光的霓虹灯、⑥镜子、⑦正在放映电视 节目的电视机屏幕、⑧水母、⑨正在放映的电影银幕,其中属于天然光源的是,属于人造光源的是,不属于光源的是,可能属于光源也可能不属于光源的是.(填序号) 知识点2 光的色散 3.下列光现象中,属于光的色散的是( ) A.大雨过后,天空中挂着一轮彩虹 B.照相机使用滤色镜拍照 C.电视机能显示彩色的画面 D.春天看到姹紫嫣红的花朵 4.牛顿早在1666年就做了光的色散实验,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A.任何色光通过棱镜后都会分解为其他色光 B.红色光通过棱镜后能分解为其他色光 C.白色光是由单色光混合成的复色光 D.绿色光也是复色光 知识点3 色光的混合 5.用放大镜观察彩色电视机的画面,你将看到排列有序的三色发光区域是( ) A.黄、绿、紫 B.红、黄、蓝 C.红、绿、蓝 D.黄、绿、蓝 6.如图所示,小明在实验室研究光的三原色时,把三种强度相同 的光照在一起.图中的区域1呈现色,区域2呈现色. 知识点4 物体的颜色 7.某学校课外活动兴趣小组在黑暗的实验室中,对透明物体和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什么 决定进行了如下探究. 实验一:先后用不同颜色的玻璃对着不同颜色的光进行观察,得到的结果如表一所示. 表一:透明物体的颜色 照射光的颜色绿色红色红色绿色白光 玻璃的颜色绿色红色蓝色红色黄色 观察到的颜色绿色红色黑色黑色黄色 (1)由表一可以得出: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其的色光决定. 实验二:将不同颜色的光分别照射到不同颜色的纸上,观察纸的颜色,得到的结果如表二所示. 表二:不透明物体的颜色 照射光的颜色绿色红色蓝色红色白光 玻璃的颜色绿色红色红色绿色黄色 观察到的颜色绿色红色黑色黑色黄色 (2)由表二可以得出: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其的色光决定.

八年级物理 光现象 知识点归纳

1、光源:能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光源可分为天然光源(水母、太阳),人造光源(灯泡、火把); 月亮、钻石、镜子、影幕不是光源。 2、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 (1)小孔成像:像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无关,像是倒立的实像(树阴下的光斑是太阳的像) ①小孔成像的条件:孔的大小必须远远小于孔到发光的距离及孔到光屏的距离。 ②像的大小与发光体到孔的距离和像到孔的距离有关, 发光体到小孔的距离不变,光屏远离小孔,实像增大;光凭靠近小孔,实像减小; 光屏到小孔的距离不变,发光体远离小孔,实像减小;发光体靠近小孔,实像增大。 实像: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像。 (2)取得直线:激光准直(挖隧道定向);整队集合;射击瞄准; (3)限制视线:坐井观天、一叶障目; (4)影的形成:影子;日食、月食(要求会作图) 3、光线:常用一条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径迹和方向; 4、所有的光路都是可逆的,包括直线传播、反射、折射等。 5、真空中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c=3×108m/s=3×105 m/s; 6、光年:是光在一年中传播的距离,光年是长度单位; 声音在固体中传播得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慢,真空中不传播; 光在真空中传播的最快,空气中次之,透明液体、固体中最慢(二者刚好相反)。 光速远远大于声速(如先看见闪电再听见雷声;在跑100m时,声音传播时间不能忽略不计,但光传播时间可忽略不计)。 1、当光射到物体表面时,被反射回来的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2、我们看见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3、反射定律:(1)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 (2)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3)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说成入射角等于反射角是错误的) (1)法线:过光的入射点所作的与反射面垂直的直线;(虚线) (2)入射角: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实线) (3)反射角: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实线) (4)反射角总是随入射角的变化而变化,入射角增大反射角随之增大。

光的色彩颜色.

第3章 光现象 第一节 光的色彩 颜色 ●学习要求 1.通过色散实验,知道白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组成的通过实验让 学生体验色光的混合和颜料混合是不同的 2.能用色光的混合和颜料的混合知识简单解释五光十色的世界,使学生对探索自然充满兴 趣 ●整体感知 ????? 光的色散光的色彩、颜色光的混合颜料的混合 ●相关知识 万物生长靠太阳但是人们发现不同颜色的光会对植物的生长产生不同的作用。因此,种植者只要对不同的色光作适当调整以便更高效地生产蔬菜如,红光可使作物光合作用更为活跃,蓝光可使萝卜等作物根部变大。利用对不同色光照射时间的调整.不仅可缩短作物的生长期,而且可使作物个头更大,从而大大提高了产量。此外,蔬菜中糖分和维生素的含量也会根据光线颜色的不同和照射时问的长短发生变化如:生菜只要多照红光.光合作用就会活跃起来,所占糖分随之增加,味道也会变得较甜;而大多数蔬菜照射较长时间红光.所占维生素都会增加掌握了这一规律,种植者便不难对所种蔬菜的营养成分和口味做出调整。 ●教材内容讲解 1.色散 在17世纪以前,人们一直认为白色是最单纯的颜色,直 到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做了色散实验,才揭开了光的颜色的秘 密,我们看下面的色散实验:如图3-1所示,让一束白光射到 三棱镜上,通过三棱镜偏射后照到白屏上,出现了一条不同颜 色依次排列的彩色亮带,这条

亮带叫做光谱。 这个现象的产生表明: 第一,白光不是单色的,而是由各种单色光组成的复色光; 第二,不同的单色光通过棱镜时偏折的程度是不同的。实验中红光偏折的程度最小.紫光偏折的程度最大,各单色光偏折的程度从小到大按照红、橙、黄、绿、蓝、 靛、紫的顺序排列 2.光的三原色和颜料的三原色 人们发现,红、绿、蓝三色光混合能产生各种色彩,因此把红、绿、蓝三种色光叫做光的三原色 彩色电视就是利用色光的混合调出各种色彩来的。彩色电视机的荧光屏上有很多微小的格子,分别涂有能发出红、绿、蓝色光的物质,当三束电子流分别打到这三种物质上时,就发出红、绿、蓝的光这三束电子流的强弱分别影响着三种色光的强弱,由此混合出绚丽多彩的各种色彩。看电视时,如果用放大镜观察电视机的荧光屏,就能看到屏上红、绿、蓝的光点。 ●典型例题 例l 下列关于颜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光的三原色是红、黄、蓝 B.将色光的三原色混合在一起会混合出黑色 C.将颜料的三原色混合在一起是白颜色 D.将颜料中的蓝、黄颜料混合在一起是绿颜料 分析:A中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B中光的三原色混合在一起会混合出白色;C中将颜料的三原色混合在一起是黑色;D是正确的 答案:D 例2为什么电影幕布的颜色都是白色的? 答案:因为白色的电影幕布能反射所有颜色的光,这样各种颜色的光就能到达人的眼中,真实地反映出影片原来的颜色了 例3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

光的色彩颜色

《3.1光的色彩颜色》导学案 2课时 《3.1光的色彩颜色》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了解光源、光的色散,知道白光可分解为七种主要色光。 2.知道色光的混合与颜料的混合是不同的。 3.了解光具有能量,以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4.初步体会“比较”方法和光的色散与混合中的逆向思维 二、导学流程 活动1、阅读课本第三章导言部分,你能提出几个关于“光”的问题 活动2、观察课本图3-1至3-5,几幅图片中的物体都能____________,光源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 思考:月亮能发光吗?_____月亮是“自身发光”吗?_______你觉得月亮是否可以称之为光源?__________成为光源的两个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活动3、重温牛顿当年的光的色散实验,器材可以提前一两天,甚至一周从生活中寻找玻璃或透明塑料多面体,或者向物理老师借用,以便提前准备。 1、阅读课本图图3-6、图3-7,小组配合完成光的色散实验,在课本图3-6 上,并标出各种色光的顺序。由探究活动可知,太阳光可以分解为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紫等色光。 这表明太阳光是由_____________(选填“单一”或“多种”)色光组成 的。 2、思考,七色光通过三棱镜后,哪一种色光的偏折最大,哪一种色光的偏 折最小。 活动4、色光的混合 1、思维的逆向:通过光的色散实验可知,太阳光可以分解七色光,那么, 如果把分解所得到的七色光混合起来,将会得到______光。试实验证明。 (需要两个三棱镜) 2、由七色光的混合,我会是否会猜想到七色光中,如果只选取其中的两种 色光进行混合,将会观察到什么颜色呢? 3、思考:(1)如何获取单一的色光,如红色、蓝色、绿色,你们组能想到 哪些方法,交流交流(2)如果将两种不同的色光混合,能否得到单一的 色光呢? 4、 5、阅读课本活动3.2,给合实验,完成“想一想”,“猜一猜”,“试一试” 通过“试一试”,可得结论:透明物体,只能透过与其________(选填 “相同”或“不同”)的色光。 6、完成色光的混合实验,并完成表格的填空。 7、光的三原色是什么?_____ ______ _______为什么把它们称之为光的三

八年级物理上 人教版 浅谈物体的颜色

浅谈物体的颜色 初中物理第二册中介绍了光的色散和物体的颜色等内容,本文试就人眼的彩色视觉功能及物体的颜色问题作一简述,供教师参考。 我们所说的物体的颜色是指可见光对人眼的作用,并通过大脑产生的视觉印象。人眼中接收光信号的是视网膜的光敏层,其中杆状细胞仅能感受光的强度,对颜色不敏感,不能形成彩色印象;而锥状细胞感受一定光强的颜色信号,能在大脑中产生颜色印象;若光信号强度太低,锥状细胞也不能感受颜色信号,因此在黑夜或黑暗的环境里,人们只有“黑白”的印象;即使光强足够使人眼感受颜色,而当光强有变化时,人眼看到的颜色感觉与光的波长也不是完全对应的,据测定仅在5720(黄色)、5030(绿色)和4780(蓝色)这三个波长的视觉特性不变,其它颜色的视觉反应随着光强度而变化,在光强增加时都略向红色或蓝色偏离。 这就是说,人眼和大脑合作,就象一个分辨颜色和混色仪器。由于各种颜色的光都占有一定的频宽,有人假设人眼视网膜上的锥状细胞可分为三种类型,每种细胞有着对某种色光敏感的特性,如同电子仪器一样有着一定的频率响应范围。三个不同种类的锥状细胞组合成一个整体,当光信号分别激励它们、将分别产生三个响应,然后互相叠加经视神经传到大脑就复合成一个与原来光信号相同的彩色印象。根据实验,可以观察到当用红、绿、蓝这三种色光以某种强度比例搭配、混色后,能在人眼中形成各种颜色印象,因此又把三种类型锥状细胞分别假设为红、绿、蓝感受细胞。图1所表示的是几种色光进入人眼时人眼的颜色响应,黄光既能激励“红色”锥状细胞,又能激励“绿色”锥状细胞;反过来如果当红光和绿光同时到达视网膜使红、绿锥状细胞同时受到激励,在大脑中形成的色觉与单色黄光是没有区别的。不过,如氦氖激光器发出的红光、钠光灯发出的黄光等,由于频宽非常窄,它们的色觉效应就不能由其它色光来合成了。 实际上我们所看到的自然界里物体的各种颜色都是各种单色光的混合光,一般无法找出光谱上相应的波长,如品红色就是红色和蓝色的混合色,纯正的单色光是比较少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