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统计学》试题A.doc

《生物统计学》试题A.doc
《生物统计学》试题A.doc

《生物统计学》试题(A )

、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20分) 平均数与众数

总体与样本

数量性状资料与质量性状资料

参数与统计数

、选择题(请将所选答案填在下表中,每题 1分,共10分)

1. 二项分布、Poisson 分布、正态分布各有几个参数:() A 、 (1, 1, 1 ) B 、 (2, 2, 2)

C 、 (2, 1, 2)

D 、 (2, 2, 1 )

2.

第一类错误是下列哪一种概率: ()

A 、P (接受H o | H o 为假)

B 、P (否定H o | H o 为假)

C 、 P (接受H o | H o 为真)

D 、P (否定H o | H o 为真)

3. 测量某医学指标,得到500个性质相同且近似服从正态分布的实验数据,求得算术平 均数(X ),标准差(s )和标准误(S x ),则区间[X -1.960s, X +1.960s ]所代表的含义为:()

8. 两因素A 、B 之间有显著的交互作用,意味着:() A 、 因素A 的作用随因素B 的作用增强而增强

成组数据与成对数据 接受区与否定区 两尾测验与单尾测验

数学模型与期望均方

简单相关、偏相关与多元相关

相关系数与决定系数

A 、它是X 的99%置信区间

C 、它是该医学指标的95%正常值范围

4. x 、 s

和s x 同上题,试问区间[X -2.576S X ,

B 、它是总体平均数 的5%置信区间 D 、它是该医学指标的99%正常值范围

X +2.576S x ]所代表的含义为:()

A 、它是总体平均数

的99%置信区间

C 、它是该医学指标的95%正常值范围 5. 统计学中,“标准误”的正确解释是:() A 、样本均值的标准差 B 、样本率的标准差 6. 变异系数的定义式为:() A 、CV=( X ? s )x 100% C 、CV= (s/ X ) x 100%

7. u 、t 和F 检验的共同前提条件是() A 、方差齐性(同质性)

B 、正态性

C 、 B 、它是X 的99%置信区间

D 、它是总体平均数 的95%置信区间

C 、标准差的标准差

D 、统计量的标准差

B 、CV= ( X /s ) x 100% D 、CV= (s 2/ X ) x 100%

可加性 D 、正态性和方差齐性(同质性)

B、因素A的作用随因素B的作用增强而减弱

C、一个因素的各水平对试验结果的影响随另一个因素水平的改变而改变

D、一个因素的各水平对试验结果的影响不随另一个因素水平的改变而改变

9. 有资料如下:

问有哪些方法可用来比较两种劳动类型的人的血清胆固醇水平之间的差别是否有显著性意义?()

A、t测验或u测验

B、2测验

C、相关分析

D、回归分析

10. 设P为总体相关系数,根据实际资料算得样本相关系数r后,需进行显著性检验,其

零假设应该为:()

A、H0: r=0

B、H0:「工0

C、H o:p =0

D、H o:pM 0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 平均数是反映样本()性的特征数,平均数有()、(

)、()、

()等。

2?常用的变异数有()、()、()、()。

3?根据小概率事件原理所建立的检验方法称为(),生物统计中通常用

()和()作为显著性水平。

4. 方差分析应该满足三个条件:()、()、(

)。若上述条件满足不

够,则必须采取资料的转换,转换的方法有()、()、()等。

5. 对于次数资料X2检验,可以分为()和()两类。

四、简答题(每题5分,任选4题)

1?举例说明生物性状中哪类性状及情况服从正态分布?二项分布?泊松分布?

2. 试述统计假设测验的方法和步骤。

3. 试述方差分析的基本假设。方差分析时数据转换的方法主要有哪几种?

4. LSD法、SSR测验和q测验间有何异同?

5. 什么是卡平方(2)测验?如何应用2测验进行适合性测验和独立性测验?

五、简单计算题(每题10分,任选2题)

1?一种遗传疾病检测的敏感性为95%,而其专一性为98%。假定该遗传病在群体中的发病率为1/1000,试计算某人经检测为阳性,而实际上也是该遗传病患者的可能性。(提示:若A表示某人确实患该遗传病,B表示某人检测为该遗传病患者,95%敏感性意味着Pr (B|A)=0.95,98%专一性意味着Pr (B|notA)=0.02)

2.请选用合适的变异指标,初略地评价下列两组数据的变异度何者较大?6只中年大鼠谷丙转氨酶含量(u/L, X i)和白蛋白含量(g/L, X2)的测定结果如下:

3.某医院用中药治疗7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现将血红蛋白(g/L)变化的数据列在下面,假定资料满足各种假设测验所要求的前提条件,问:治疗前后之间的差别有无显著性意义?

4.某研究者测得10名3岁儿童的体重(X: kg)与体表面积(丫:x 100cm2),并求得丫随X变化的直线回归方程为Y?=2.5212+0.2385X,相关系数r=0.5779。问此直线回归方程是否有显著性意义?

附录:

附表1学生氏t值表(两尾)

df

0.20 0.10 0.05 0.01 0.005

6 1.440 1.943 2.44

7 3.707 4.317

7 1.415 1.895 2.365 3.499 4.029

8 1.397 1.860 2.306 3.355 3.833

9 1.383 1.833 2.262 3.250 3.690 10 1.372 1.812 2.228 3.169 3.581

11 1.363 1.796 2.201 3.106 3.497

12 1.356 1.782 2.179 3.055 3.428

13 1.350 1.771 2.160 3.012 3.372

14 1.345 1.761 2.145 2.977 3.326

15 1.341 1.753 2.131 2.947 3.286

16 1.337 1.746 2.120 2.921 3.252

17 1.333 1.740 2.110 2.898 3.222

18 1.330 1.734 2.101 2.878 3.197

自由__________ 概率值(P)________

19 1.328 1.729 2.093 2.861 3.174 0.01 0.735 0.800 0.837

20 1.325 1.725 2.086 2.845 3.153 10 0.05 0.576 0.671 0.726

21 1.323 1.721 2.080 2.831 3.135 0.01 0.708 0.776 0.814

22 1.321 1.717 2.074 2.819 3.119

23 1.319 1.714 2.069 2.807 3.104

24 1.318 1.711 2.064 2.797 3.091

25 1.316 1.708 2.060 2.787 3.078

附表2 2值表(右尾)

自由度df -

概率值(P)

0.1 0.05 0.01 0.005

1 2.71 3.84 6.63 7.88

2 4.61 5.99 9.21 10.60

3 6.25 7.81 11.3

4 12.84

4 7.78 9.49 13.28 14.86

5 9.24 11.07 15.09 16.75 附表3 r和R的5%和1%显著值

自变数的个数(M )

由度df 概率

P 2 3 4

1 0.05 0.997 0.999 0.999

0.01 1.000 1.000 1.000 2 0.05 0.950 0.975 0.983

0.01 0.990 0.995 0.997 3 0.05 0.878 0.930 0.950

0.01 0.959 0.977 0.983 4 0.05 0.811 0.881 0.912

0.01 0.917 0.949 0.962 5 0.05 0.754 0.836 0.874

0.01 0.875 0.917 0.937 6 0.05 0.707 0.795 0.839

0.01 0.834 0.886 0.911 7 0.05 0.666 0.758 0.807

0.01 0.798 0.855 0.885 8 0.05 0.632 0.726 0.777

0.01 0.765 0.827 0.860 9 0.05 0.602 0.697 0.750

生物统计学 (2)

生物统计学 名词解释: 1.生物统计学:是数理统计在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它是应用数理统计的原理,运用 统计方法来认识、分析、推断和解释生命过程中的各种现象和试验调查资料的科学。 2.总体:具有相同性质或属性的个体所组成的集合称为总体,它是指研究对象的全 体; 3.个体:组成总体的基本单元称为个体; 4.样本:从总体中抽出若干个体所构成的集合称为样本; 5.样本容量:样本中所包含的个体数目称为样本容量。 6.集中性:资料中的观测值从某一数值为中心而分布的性质。 7.离散性:是变量有差离中心分散变异的性质。 8.变量(变数):指相同性质的事物间表现差异性或差异特征的数据。 9.常数:表示能代表事物特征和性质的数值,通常由变量计算而来,在一定过程中是 不变的。 10.参数:描述总体特征的数量称为参数,也称参量。常用希腊字母表示参数,例如用 μ表示总体平均数,用σ表示总体标准差; 11.统计数:描述样本特征的数量称为统计数,也称统计量。常用拉丁字母表示统计数, 例如用x表示样本平均数,用S表示样本标准差。 12.效应:通过施加试验处理,引起试验差异的作用称为效应。效应是一个相对量,而 非绝对量,表现为施加处理前后的差异。效应有正效应与负效应之分。 13.互作(连应):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处理因素间相互作用产生的效应。互作也有正效 应(协同作用)与负效应(拮抗作用)之分。 14.准确性:也叫准确度,指在调查或试验中某一试验指标或性状的观测值与其真值接 近的程度。 15.精确性:也叫精确度,指调查或试验中同一试验指标或性状的重复观测值彼此接近 的程度。 16.随机误差(抽样误差):这是由于试验中无法控制的内在和外在的偶然因素所造成。 随机误差越小,试验精确性越高。 17.系统误差(片面误差):这是由于试验条件控制不一致、测量仪器不准、试剂配制 不当、试验人员粗心大意使称量、观测、记载、抄录、计算中出现错误等人为因素而引起的。系统误差影响试验的准确性。只要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和细心的工作作风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18.试验误差:在试验过程中,由于试验条件及人为的一些因素而造成的试验结果与真 实值之间的偏差,来源于试验材料固有的差异和外界因素(管理措施、试验条件等)。 19.数量性状:是指能够以计数和测量或度量的方式表示其特征的性状。 20.质量性状:是指能观察到而不能直接测量的性状 21.次数资料:由质量性状量化得来的资料叫做次数资料。 22.试验:是对已有的或没有的事物加以处理的方法。 23.大数定律:是概率论中用来阐述大量随机现象平均结果稳定性的一系列定律的总称。 主要内容:样本容量越大,样本统计数与总体参数之差越小。 24.泊松分布:是一种可以用来描述和分析随机地发生在单位空间或时间里的稀有事件 的概率分布,也是一种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 25.假设检验:又称显著性检验,就是根据总体的理论分布和小概率原理,对未知或不完 全知道的总体提出两种彼此对立的假设,然后由样本的实际原理,经过一定的计算,

生物统计学考试复习题库

生物统计学各章题目 一 填空 1.变量按其性质可以分为(连续)变量和(非连续)变量。 2.样本统计数是总体(参数)的估计值。 3.生物统计学是研究生命过程中以样本来推断(总体)的一门学科。 4.生物统计学的基本内容包括(试验设计)和(统计分析)两大部分。 5.生物统计学的发展过程经历了(古典记录统计学)、(近代描述统计学)和(现代推断统计学)3个阶段。 6.生物学研究中,一般将样本容量(n ≥30)称为大样本。 7.试验误差可以分为(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两类。 判断 1.对于有限总体不必用统计推断方法。(×) 2.资料的精确性高,其准确性也一定高。(×) 3.在试验设计中,随机误差只能减小,而不能完全消除。(∨) 4.统计学上的试验误差,通常指随机误差。(∨) 二 填空 1.资料按生物的性状特征可分为(数量性状资料)变量和(质量性状资料)变量。 2. 直方图适合于表示(连续变量)资料的次数分布。 3.变量的分布具有两个明显基本特征,即(集中性)和(离散性)。 4.反映变量集中性的特征数是(平均数),反映变量离散性的特征数是(变异数)。 5.样本标准差的计算公式s=( )。 判断题 1. 计数资料也称连续性变量资料,计量资料也称非连续性变量资料。(×) 122 --∑∑n n x x )(

2. 条形图和多边形图均适合于表示计数资料的次数分布。(×) 3. 离均差平方和为最小。(∨) 4. 资料中出现最多的那个观测值或最多一组的中点值,称为众数。(∨) 5. 变异系数是样本变量的绝对变异量。(×) 单项选择 1. 下列变量中属于非连续性变量的是( C ). A. 身高 B.体重 C.血型 D.血压 2. 对某鱼塘不同年龄鱼的尾数进行统计分析,可做成( A )图来表示. A. 条形 B.直方 C.多边形 D.折线 3. 关于平均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 正态分布的算术平均数和几何平均数相等. B. 正态分布的算术平均数和中位数相等. C. 正态分布的中位数和几何平均数相等. D. 正态分布的算术平均数、中位数、几何平均数均相等。 4. 如果对各观测值加上一个常数a ,其标准差( D )。 A. 扩大√a 倍 B.扩大a 倍 C.扩大a 2倍 D.不变 5. 比较大学生和幼儿园孩子身高的变异度,应采用的指标是( C )。 A. 标准差 B.方差 C.变异系数 D.平均数 三 填空 1.如果事件A 和事件B 为独立事件,则事件A 与事件B 同时发生的概率P (AB )= P (A )?P (B )。 2.二项分布的形状是由( n )和( p )两个参数决定的。 3.正态分布曲线上,( μ )确定曲线在x 轴上的中心位置,( σ )确定曲线的展开程度。 4.样本平均数的标准误 =( )。 5.t 分布曲线与正态分布曲线相比,顶部偏( 低 ),尾部偏( 高 )。 n /σx σ

生物统计学课后习题解答-李春喜汇总

生物统计学课后习题解答-李春喜汇总

第一章概论 解释以下概念: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变量、参数、统计数、效应、互作、随机误差、系统误差、准确性、精确性。 第二章试验资料的整理与特征数的计算习题 2.1 某地 100 例 30 ~ 40 岁健康男子血清总胆固醇(mol · L -1 ) 测定结果如下: 4.77 3.37 6.14 3.95 3.56 4.23 4.31 4.71 5.69 4.12 4.56 4.37 5.39 6.30 5.21 7.22 5.54 3.93 5.21 6.51 5.18 5.77 4.79 5.12 5.20 5.10 4.70 4.74 3.50 4.69 4.38 4.89 6.25 5.32 4.50 4.63 3.61 4.44 4.43 4.25 4.03 5.85 4.09 3.35 4.08 4.79 5.30 4.97 3.18 3.97 5.16 5.10 5.85 4.79 5.34 4.24 4.32 4.77 6.36 6.38 4.88 5.55 3.04 4.55 3.35 4.87 4.17 5.85 5.16 5.09 4.52 4.38 4.31 4.58 5.72 6.55 4.76 4.61 4.17 4.03 4.47 3.40 3.91 2.70 4.60 4.09 5.96 5.48 4.40 4.55 5.38 3.89 4.60 4.47 3.64 4.34 5.18 6.14 3.24 4.90 计算平均数、标准差和变异系数。 【答案】=4.7398, s=0.866, CV =18.27 % 2.2 试计算下列两个玉米品种 10 个果穗长度 (cm) 的标准差和变异系数,并解释所得结果。 24 号: 19 , 21 , 20 , 20 , 18 , 19 , 22 , 21 , 21 , 19 ; 金皇后: 16 , 21 , 24 , 15 , 26 , 18 , 20 , 19 , 22 , 19 。 【答案】 1 =20, s 1 =1.247, CV 1 =6.235% ; 2 =20, s 2 =3.400, CV 2 =17.0% 。 2.3 某海水养殖场进行贻贝单养和贻贝与海带混养的对比试验,收获时各随机抽取 50 绳测其毛重(kg) ,结果分别如下:

生物统计学重要知识点

生物统计学重要知识点 (说明:下列知识点为考试内容,没涉及的不需要复习。注意加粗的部分为重中之重,一定要弄懂。大家要进行有条理性的复习,望大家考出好成绩!) 第一章概论(容易出填空题和名词解释) 1、生物统计学的目的、内容、作用及三个发展阶段 2、生物统计学的基本特点 3、会解释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变量、参数、统计数、效应和互作 4、会区分误差(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与错误以及产生的原因 5、会区分准确度和精确度 第二章试验资料的整理与特征数的计算(容易出填空和名词解释) 1、随机抽样必须满足的两个条件 2、能看懂次数分布表和次数分布图,会计算全距、组数、组距、组限和组中值 3、会求平均数(算数、加权和几何)、中位数、众数,算术平均数的重要特性 4、会求极差、方差、标准差和变异系数,理解标准差的性质 第三章概率与概率分布(选择、填空和计算) 1、理解事件、频率及概率,事件的相互关系,加法定理和乘法定理的运用 2、概率密度函数曲线的特点和大数定律 3、二项分布、泊松分布和正态分布的概率函数和标准分布图像特征,会计算概率值 4、理解分位数的概念,弄清什么时候用单尾,什么时候用双尾 5、样本平均数差数的分布 第四章统计推断(计算) 1、无效假设和备择假设、显著水平、双尾检验和单尾检验、假设检验的两类错误,会根据 小概率原理做出是否接受无效假设的判断 2、总体方差已知和未知情况下如何进行U检验 3、一个样本平均数的t检验(例4.5) 成组数据平均数比较的t检验(例4.6和4.7) 4、一个样本频率的假设检验(例4.11),知道连续性矫正 5、参数的区间估计(置信区间)和点估计

生物统计学教案(5)

生物统计学教案 第五章统计推断 教学时间:5学时 教学方法:课堂板书讲授 教学目的:重点掌握两个样本的差异显著性检验,掌握一个样本的差异显著性检验,了解二项分布的显著性检验。 讲授难点:一个、两个样本的差异显著性检验 统计假设检验:首先对总体参数提出一个假设,通过样本数据推断这个假设是否可以接受,如果可以接受,样本很可能抽自这个总体,否则拒绝该假设,样本抽自另外总体。 参数估计:通过样本统计量估计总体参数。 5.1 单个样本的统计假设检验 5.1.1 一般原理及两种类型的错误 例:已知动物体重服从正态分布N(μ,σ2),实验要求动物体重μ=10.00g。已知总体标准差σ=0.40g,总体平均数μ未知,为了得出对总体平均数μ的推断,以便决定是否接受这批动物,随机抽取含量为n的样本,通过样本平均数,推断μ。 1、假设: H 0: μ=μ 或H0: μ-μ0=0 H A : μ>μ μ<μ μ≠μ 三种情况中的一种。 本例的μ =10.00g,因此 H : μ=10.00 H A : μ>10.00或μ<10.00或μ≠10.00 2、小概率原理小概率的事件,在一次试验中几乎是不会发生的,若根据一定的假设条件计算出来该事件发生的概率很小,而在一次试验中,它竟然发生了,则可以认为假设的条件不正确,从而拒绝假设。 从动物群体中抽出含量为n的样本,计算样本平均数,假设该样本是从N(10.00,0.402)中抽取的,标准化的样本平均数

服从N (0,1)分布,可以从正态分布表中查出样本抽自平均数为μ的总体的概率,即 P (U >u ), P (U <-u ), 以及P (|U |>u )的概率。如果得到的值很小,则 x 抽自平均数 为μ0的总体的事件是一个小概率事件,它在一次试验中几乎是不会发生的,但实际上它发生了,说明假设的条件不正确,从而拒绝零假设,接受备择假设。 显著性检验:根据小概率原理建立起来的检验方法。 显著性水平:拒绝零假设时的概率值,记为α。通常采用α=0.05和α=0.01两个水平,当P < 0.05时称为差异显著,P < 0.01时称为差异极显著。 3、临界值 例 从上述动物群体中抽出含量n =10的样本,计算出 x =10.23g ,并已知 该批动物的总体平均数μ绝不会小于10.00g ,规定的显著水平α=0.05。根据以上条件进行统计推断。 H 0: μ=10.00 H A : μ>10.00 根据备择假设,为了得到x 落在上侧尾区的概率P (U > u ),将x 标准化,求 出u 值。 P (U >1.82)=0.03438,P < 0.05,拒绝H 0,接受 H A 。 在实际应用中,并不直接求出概率值,而是建立在α水平上H 0的拒绝域。从 正态分布上侧临界值表中查出P (U > u α)= α时的u α值,U > u α的区域称为在α水平上的H 0拒绝域,而U < u α的区域称为接受域。接受域的端点一般称为临界值。本例的u =1.82,从附表3可以查出u 0.05=1.645, u > u α,落在拒绝域内,拒绝H 0而接受H A 。 4、单侧检验和双侧检验 上尾单侧检验:上例中的H A :μ>μ0,相应的拒绝域为U > u α。对应于H A :μ>μ0时的检验称为上尾单侧检验。 下尾单侧检验:对应于H A :μ<μ0时的检验称为下尾单侧检验。 n x n x u 40 .000.100 -= -= σ μ82 .110 40 .000 .1023.100 =-= -= n x u σ μ

生物统计学1

定量资料的统计描述 在畜牧科学研究和生产中,对定量资料进行统计描述是一项经常性的工作。我们从科学试验或生产实践中获得的数据往往是杂乱无章的,只有对数据资料进行相应的统计处理,如计算出某一样本的平均数、标准差、变异系数、以及最大、最小值等基本统计量,才能得出规律性的结论。 在SAS系统中,对定量资料进行统计描述,可以采用MEANS和UNIVARIATE 两个过程来完成。 2.1 MEANS过程 MEANS过程可提供单个或多个变量的简单统计描述,当对多个变量进行统计描述时,其输出格式较为紧凑,便于阅读。在畜牧试验数据的处理中,计算定量资料的描述性统计量以MEANS过程最为常用。 下面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具体的例子来了解如何应用MEANS过程对定量资料进行描述性统计。 例2.1 某试验站香猪的6周饲养试验增重结果数据见下表,计算甲乙两种饲料每周各自的平均增重、最大值、最小值、方差、变异系数、标准差各统计量。 1周2周3周4周5周6周 甲种饲料 6.65 6.35 7.05 7.90 8.04 4.45 乙种饲料 5.34 7.00 7.89 7.05 6.74 7.28 Data ok ; Input siliao $ weekage addweigh @@ ; cards ; a 1 6.65 a 2 6.35 a 3 7.05 a 4 7.90 a 5 8.04 a 6 4.45 b 1 5.34 b 2 7.00 b 3 7.89 b 4 7.05 b 5 6.74 b 6 7.28 ; Proc sort out=bigsort; by siliao ; run ; - 1 -

高级生物统计学基础习题详解

高级生物统计学基础习题 计算题 1、某小麦品种的常年平均亩产量为μ=210公斤, 现从外地引种一新品种, 在6 个试验点试种, 得平均亩产是X=224公斤,其标准差为S=4.63公斤, 试问该新品种的产量是否与原来的品种有显著差异?(α=0.05) 答: (1)假设H0:μ=μO;对H A: μ≠μO (2)S y=S/√n= 4.63/√6=1.891 T=(x-μ)/ S y=7.41 (3)按自由度V=5查两尾表得: t0.05=2.571. 现实得∣t∣ >t0.01,故P<0.05 (4)推断: H Aμ≠μ,即新品种产量与原品种产量有显著差异。 2.有一水稻品种的比较试验, 参试品种有4个, 对照品种一个(CK), 随机区组设计, 设置三次重复, 小区面积0.03亩, 试验结果如下: 进行方差分析 变异来 源 平方和df 均方F值p值 区组8.8573 2 4.4287 2.7702 0.1219 品种81.8307 4 20.4577 12.7967 0.0015 误差12.7893 8 1.5987 总和103.4773 14 通过方差分析表可以看出,区组间差异不显著,而品种间差异显著。 SSR多重比较 品种均值5%显著 水平1%极显著水平 C 29.9333 a A B 29.1667 ab A A 27.7667 ab A D 27.3667 b A CK 23.2000 c B 3.有一杂交水稻品种, 田间随机抽样调查10株主穗的穗粒数, 得以下数据: 株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穗粒数110 112 128 131 125 104 117 121 115 126 试描述这组数据的主要特征特性.

生物统计学简答题

1. 什么是生物统计学生物统计学的主要内容和作用是什么 生物统计学是用数理统计的原理和方法来分析和解释生物界各种现象和试验调查资料,是研究生命过程中以样本来推断总体的一门学科。 生物统计学主要包括试验设计和统计分析两大部分的内容。其基本作用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1.提供整理和描述数据资料的科学方法,确定某些性状和特性的数量特征。2.判断试验结果的可靠性。3.提供由样本推断总体的方法。4.提供试验设计的一些重要原则。 2. 随即误差与系统误差有何区别随机误差也称为抽样误差或偶然误差,它是由于试验中许多无法控制的偶然因素所造成的试验结果与真实结果之间的误差,是不可避免的,随机误差可以通过试验设计和精心管理设法减小,而不能完全消除。 系统误差也称为片面误差,是由于试验处理以外的其他条件明显不一致所产生的带有倾向性或定向性的偏差。系统误差主要由一些相对固定的因素引起,在某种程度上是可控制的。 3. 准确性与精确性有何区别 准确性指在调查和实验中某一实验指标或性状的观测值和真实值接近程度。精确性指调查和实验中同一实验指标或性状的重复观察值彼此接近的程度。准确性是说明测定值和真实值之间符合程度的大小;精确性是反映多次测定值的变异程度。 4. 平均数与标准差在统计分析中有何用处他们各有哪些特性平均数的用处:

①平均数指出了一组数据的中心位置,标志着资料所代表性状的数量水平和质量水平;②作为样本或资料的代表数据与其他资料进行比较。平均数的特征:①离均差之和为零;②离均差平方和为最小。 标准差的用处:①标准差的大小,受实验后调查资料中的多个观测值的影响,如果观测值之间的差异大,离均差就越大;②在计算标准差是如果对观察值加上一个或减去一个a,标准差不变;如果给各观测值乘以或除以一个常数a,所得的标准差就扩大或缩小a倍;③在正态分布中,X+-S内的观测值个数占总个数的%,X-+2s内的观测值个数占总个数的%,x-+3s 内的观测值个数占总个数的%。标准差的特征:①表示变量分布的离散程度;②标准差的大小可以估计出变量的次数分布及各类观测值在总体中所占的比例;③估计平均数的标准差;④进行平均数区间估计和变异数的计算。 5. 什么是正态分布什么是标准正太分布正态分布曲线有什么特点μ和σ对正态分布曲线有何影响 正态分布是一种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它的分布特征是大多数变量围绕在平均数左右,由平均数到分布的两侧,变量数减小,即中间多,两头少,两侧对称。 U=0,σ2=1的正态分布为标准正态分布。 正态分布具有以下特点:标准正态分布具有以下特点:①、正态分布曲线是以平均数μ为峰值的曲线,当x=μ时,f(x)取最大值;②、正态分布是以μ

高级生物统计学基础习题

计算题 1、某小麦品种的常年平均亩产量为μ=210公斤, 现从外地引种一新品种, 在6 个试验点试种, 得平均亩产是X=224公斤,其标准差为S=4.63公斤, 试问该新品种的产量是否与原来的品种有显著差异?(α=0.05) 2.有一水稻品种的比较试验, 参试品种有4个, 对照品种一个(CK), 随机区组设计, 设置三次重复, 小区面积0.03亩, 试验结果如下: 进行方差分析 3.有一杂交水稻品种, 田间随机抽样调查10株主穗的穗粒数, 得以下数据: 株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穗粒数110 112 128 131 125 104 117 121 115 126 试描述这组数据的主要特征特性. 4、有一水稻品种和栽插密度的两因子试验, 参试品种4个(a=4), 栽插密度3个(b=3), 设 5、有一晚稻品种的联合区域试验, 参试品种6个, 对照品种一个(CK), 共7个品种随机区组试验, 设置三次重复, 小区面积0.04亩, 试验结果如下: 各品种的小区平均产量(公斤)为: XA=19.4 XB=20.8 XC=12.5 XD=15.8 XE=20.4 XF=16.8 X(CK)=17.6 该试验的目的是对参试品种与指定的对照品种(CK)进行比较, 请继续进行多重比较, 采用LSDα法测验(α=0.05) 6、田间随机调查10株紧凑型玉米品种"掖单13号"的株高(CM)和果穗籽粒重(克),得以下数据: 株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株高191 192 189 185 201 193 198 211 210 215 穗重169 167 156 141 144 150 154 156 138 157 试问该两个性状中哪一个的变异程度大? 7、有一杂交玉米的品比试验, 参试品种6个, 对照品种一个, 共7个品种, 随机区组设

生物统计学期末考试题

生物统计学期末考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0分) 1.生物统计学期末考试题 2.样本:从总体中抽出的若干个体所构成的集合称为样本 3.方差:用样本容量n来除离均差平方和,得到的平方和,称为方差 4.标准差:方差的平方根就是标准差 5.标准误:即样本均数的标准差,是描述均数抽样分布的离散程度及衡量均数抽样误差大小的尺度, 反映的是样本均数之间的变异。 6.变异系数:将样本标准差除以样本平均数,得出的百分比就是变异系数 7.抽样:通常按相等的时间间隔对信号抽取样值的过程。 8.总体参数:所谓总体参数是指总体中对某变量的概括性描述。 9.样本统计量:样本统计量的概念很宽泛(譬如样本均值、样本中位数、样本方差等等),到现在 为止,不是所有的样本统计量和总体分布的关系都能被确认,只是常见的一些统计量和总体分布之间 的关系已经被证明了。 10.正态分布:若随机变量X服从一个数学期望为μ、标准方差为σ2的高斯分布, 正态分布又名 高斯分布 11.假设测验:又称显著性检验,就是根据总体的理论分布和小概率原理,对未知或不完全知道的总 体提出两种彼此对立的假设,然后由样本的实际结果,经过一定的计算,做出在一定概率意义上应该 接受的那种假设的推断。 12.方差分析:又称“变异数分析”或“F检验”,用于两个及两个以上样本均数差别的显著性检验。 13.小概率原理:一个事件如果发生的概率很小的话,那么它在一次试验中是几乎不可能发生的,但 在多次重复试验中几乎是必然发生的,数学上称之小概率原理。 15.决定系数:决定系数定义为相关系数r的平方 16.随机误差:在实际相同条件下,多次测量同一量值时,其绝对值和符号无法预计的测量误差。 17.系统误差:它是在一定的测量条件下,对同一个被测尺寸进行多次重复测量时,误差值的大小和 符号(正值或负值)保持不变;或者在条件变化时,按一定规律变化的误差 二. 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 1. 在正态分布N(μ ;σ)中,如果σ相等而μ不等,则曲线平移, ( ) 2. 如果两个玉米品种的植株高度的平均数相同,我们可以认为这两个玉米品种是来自同一总体() 3. 当我们说两个处理平均数有显著差异时,则我们有99%的把握肯定它们来自不同总体. 4小概率原理是指小概率事件在一次试验中可以认为不可能发生() 5 激素处理水稻种子具有增产效应,现在在5个试验区内种植经过高、中、低三种剂量的激素处理的水稻种此试验称为三处理五重复试验() 6.系统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并且可以用来计算试验精度。() 7.精确度就是指观察值与真值之间的差异。() 8. 实验设计的三个基本原则是重复、随机、局部控制。() 9. 正交试验设计就是从全部组合的处理中随机选取部分组合进行试验。() 10.如果回归方程Y=3+1.5X的R2=0.64,则表明Y的总变异80%是X造成。() 三. 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 1. 完全随机试验设计与随机区组试验设计有什么不同? 2. 什么是小概率原理?在统计推断中有何 作用? 3. 什么是多重比较中的FISHER氏保护测验?4. 样本的方差计算中,为什么要离均差平方和 除以n-1而不是除以n? 5. 如果两个变量X和Y的相关系数小于0.5,是否它们就没有显著相关性? 6. 单尾测验与双尾测验有何异同?

《生物统计学》教学大纲

《生物统计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生物统计学 课程类型:范围选修课-基础课 学时:56学时,3.5学分 适用对象:农学、植物保护、生物技术、生物科学、草业科学等本科专业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植物学、植物生理学、遗传学等课程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以及对先开课程要求 统计学是论述收集、分析并解释数字信息的科学,生物统计学则是一门运用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生物学数据资料的一般统计学。统计方法是现代生物学研究不可缺少的工具。正确的统计分析能够帮助我们正确认识事物客观存在的规律性。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先开课程的重点是讲述没有量纲或单位抽象的数量规律,为生物学科应用这些规律打基础。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本课程教学的全过程可以看成是一个生物信息搜集、处理、分析,从而提炼新的生物信息的过程。教学重点是通过生物现象的数量观察、对比、归纳和分析,揭示那些困惑费解的生物学问题,从偶然性的剖析中,发现事物的必然性,指导生物科学的理论和实践。本课程的难点是概念较多、理论抽象、系统严密、实践性强、公式复杂、符号繁多、计算量大,因此,教学安排上除精讲48学时外,有针对性的安排上机操作8学时。 三、与其他课程关系 生物统计学与数学有密切关系,现代统计学用到了较多的数学知识,研究理论生物统计学的人需要有较深的数学功底,应用统计方法的人也应具备良好的数学基础。统计学又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几乎生物学科所有的门类都要研究和分析数据,掌握生物学类学科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程知识有利于对统计分析的结果做出合理的解释和分析。 四、教学内容、学时分配及基本要求 绪论(1学时) 基本要求:理解什么是统计?什么是统计学;统计数据与统计学的关系,描述统计与推断统计内涵;统计方法能解决生物学科中哪些问题,了解生物 统计学的产生与发展。

生物统计学习题(1)

第一章绪论 一、填空 1 变量按其性质可以分为___变量和_____变量。 2 样本统计数是总体__估计量。 3 生物统计学是研究生命过程中以样本来推断__ __的一门学科。 4 生物统计学的基本内容包括_、----两大部分。 5 统计学的发展过程经历了_ _3个阶段。 6 生物学研究中,一般将样本容量_n大于等于30_称为大样本。 7 试验误差可以分为__ _两类。 二、判断 (-)1 对于有限总体不必用统计推断方法。 (- )2 资料的精确性高,其准确性也一定高。 ( + ) 3 在试验设计中,随机误差只能减少,而不可能完全消除。(- )4 统计学上的试验误差,通常指随机误差。 第二章试验资料的整理与特征数的计算 一、填空 1 资料按生物的性状特征可分为_ _变量和__变量。 2 直方图适合于表示__ _资料的次数分布。

3 变量的分布具有两个明显基本特征,即_和__ _。 4 反映变量集中性的特征数是_____ __,反映变量离散性的特征数是__ _。 5 样本标准差的计算公式s=__√∑(x-x横杆)平方/(n-1)_____。 二、判断 ( - ) 1 计数资料也称连续性变量资料,计量资料也称非连续性变量资料。 ( - ) 2 条形图和多边形图均适合于表示计数资料的次数分布。(+)3 离均差平方和为最小。 (+ )4 资料中出现最多的那个观测值或最多一组的中点值,称为众数。 (- )5 变异系数是样本变量的绝对变异量。 四、单项选择 1 下面变量中属于非连续性变量的是_____。 A 身高 B 体重 C 血型 D 血压 2 对某鱼塘不同年龄鱼的尾数进行统计分析时,可做成__ _图来表示。 A 条形图 B 直方图 C 多边形图 D 折线图 3 关于平均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 __。 A 正态分布的算术均数与几何平均数相等 B 正态分布的算术平均数与中位数相等 C 正态分布的中位数与几何平均数相等

2017福师《生物统计学》答案

一、单选题(共 32 道试题,共 64 分。) V 1. 最小二乘法是指各实测点到回归直线的 A. 垂直距离的平方和最小 B. 垂直距离最小 C. 纵向距离的平方和最小 D. 纵向距离最小 2. 被观察到对象中的()对象称为() A. 部分,总体 B. 所有,样本 C. 所有,总体 D. 部分,样本 3. 必须排除______因素导致“结果出现”的可能,才能确定“结果出现”是处理因素导致的。只有确定了______,才能确定吃药后出现的病愈是药导致的。 A. 非处理因素,不吃药就不可能出现病愈 B. 处理因素,不吃药就不可能出现病愈 C. 非处理因素,吃药后确实出现了病愈 D. 处理因素,吃药后确实出现了病愈 4. 张三观察到李四服药后病好了。由于张三的观察是“个案”,因此不能确定______。 A. 确实进行了观察 B. 李四病好了 C. 病好的原因 D. 观察结果是可靠的 5. 四个样本率作比较,χ2>χ20.05,ν可认为

A. 各总体率不同或不全相同 B. 各总体率均不相同 C. 各样本率均不相同 D. 各样本率不同或不全相同 6. 下列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A. 计算相对数尤其是率时应有足够的观察单位或观察次数 B. 分析大样本数据时可以构成比代替率 C. 应分别将分子和分母合计求合计率或平均率 D. 样本率或构成比的比较应作假设检验 7. 总体指的是()的()对象 A. 要研究,部分 B. 观察到,所有 C. 观察到,部分 D. 要研究,所有 8. 以下叙述中,除了______外,其余都是正确的。 A. 在比较未知参数是否不等于已知参数时,若p(X>x)<α/2,则x为小概率事件。 B. 在比较未知参数是否等于已知参数时,若p(X=x)<α,则x为小概率事件。 C. 在比较未知参数是否大于已知参数时,若p(X>x)<α,则x为小概率事件。 D. 在比较未知参数是否小于已知参数时,若p(X

生物统计学期末复习题

统计选择题 1,由于(1,研究对象本身的性质)造成我们所遇到的各种统计数据的不齐性。 2,研究某一品种小麦株高,因为该品种小麦是个极大的群体,其数量甚至于是个天文数字,该体属于(4,无限总体) 3,从总体中(2,随机抽出)一部分个体称为样本。 4,用随机抽样方法从总体中获得一个样本的过程称为(3,抽样) 5,身高,体重,年龄这一类数据属于(3,连续型数据;1,度量数据) 6,每10个中男性人数,每亩麦田中杂草株数,喷洒农药后每100只害虫中死虫数等,这一类数据属于(1,离散型数据;2,计数数据) 7,把频数按其组值的顺序排列起来,称为(3,频数分布) 8,以组值作为一个边,相应的频数为另一个边,做成的连续矩形图称为(2,直方图)9,绘制(4,多边形图)的方法是在坐标平面内点上各点(中值,频数),以线段连接各点,最高和最低非零频数点与相邻零频数点相连。 10,累积频数图是根据(3,累积频数表)直接绘出的。 11,样本数据总和除以样本含量,称为(算数平均数 12,已知样本平方和为360,样本含量为10,以下4种结果中(2,6.0)是正确的标准差。 13,概率的古典定义是(2,基本事件数与事件总数之比) 14,下面第(2,概率是事物所固有的特性) 15,对于事件A和B,P(A∪B)等于(2,P(AB)) 16,对于事件A和事件B,P(A|B)等于(P(AB)/P(B)) 17,对于任意事件A和B,P(AB)等于(P(B)P(B|A)) 18,下述(3随机试验中所输入的变量)项称为随机变量 19,关于连续型随机变量,有以下4种提法,其中(1,可取某一区间内的任何数值)20,总体平均数可以用以下4种符号中的一种表示,它是(2,μ) 21,样本标准差可以用以下4种符号中的一种表示,它是(1,s) 22,在养鱼场中,A鱼塘的面积占10%,A鱼塘中鱼的发病率为1%,问从养鱼场中任意捕捞一条鱼,它既是A鱼塘,又是生病的鱼的概率是(4,0.003) 23,以下4点是描述连续型随机变量特征的,其中(2,f(x)=lim △x→0P(x

生物统计学课堂作业及答案

1. 资料可以分为哪几类?它们有何区别? 答:(1)资料一般可以分为数量性状资料、质量性状资料、半定量资料三大类,其中 数量性状资料又包括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 (2)区别:数量性状资料是能够以量测或计数的方式获得的资料,质量性状资料是只能观察而不能直接测量的资料,半定量资料既有计数资料的特点又有程度或量的不同。联系 三种不同类型的资料有时可根据研究目的和统计方法的要求将一种类型资料转化成另一种类型的资料。 2. 为什么要对资料进行整理?对于计量资料,整理的基本步骤是什么? 答:(1)由调查或试验收集来的原始资料往往是零乱的,无规律可循。只有通过统计整理,才能发现其内部的联系和规律性,从而揭示事物的本质。资料整理是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2)计量资料整理的基本步骤包括:①求全距,全距即为资料中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②确定组数,一般根据样本含量及资料的变动范围大小确定组数。③确定组距,通常根据等距离分组的原则,组距等于全距除以组数。④确定组限和组中值,各组的最大值为组上限,最小值为组下限 每一组的中点值称为组中值。⑤归组划线计数,作次数分布表。 3. 在对计量资料进行整理时,为什么第一组的组中值以接近或等于资料中的最小值为好?答:在对计量资料进行整理时,第一组的组中值以接近或等于资料中的最小值可以避免第一组中观察值过多的情况,同时也确保资料中最小值不会遗漏。 4. 统计表与统计图有何用途?常用统计表、统计图有哪些?列统计表、绘统计图时,应注意什么? 答:(1)统计表用表格形式来表示数量关系 统计图用几何图形来表示数量关 系。用统计表和统计图可以把研究对象的特征、内部构成、相互关系等简明、形 象地表达出来,便于比较分析。 (2)常用的统计图有长条图、圆图、线图、直方图和折线图等。 (3)常用的统计表有简单表和复合表两大类。 (4)列统计表的注意事项: ①标题要简明扼要、准确地说明表的内容,有时须注明时间、地点。 ②标目分横标目和纵标目两项,横标目列在表的左侧用以表示被说明事物的主要标志,纵标目列在表的上端说明横标目各统计指标内容,并注明计算单位。 ③数字一律用阿拉伯数字,数字小数点对齐,小数位数一致,无数字的用“—”表示,数字是“0”的须写“0”。 ④表的上下两条边线略粗、纵、横标目间及合计用细线分开 表的左右边线可以省去表的左上角一般不用斜线。 (5)绘统计图的注意事项: ①标题简明扼要并列于图的下方。 ②纵、横两轴应有刻度,注明单位。 ③横轴由左至右,纵轴由上而下,数值由小到大,图形长宽比例约为5:4或6:5。 ④图中需用不同颜色或线条表示不同事物时应有图例说明。 5. 生物统计中常用的平均数有几种?各在什么情况下应用? 答:生物统计中常用的平均数有算术平均数、几何平均数、调和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算术平均数较常用,简称平均数,当资料呈正态分布时可用算术平均数描述其中心位置。几何均数主要应用于畜牧、水产业的动态分析,畜禽疾病及药物效价的统计分析,如畜禽、水产养殖的增长率,抗体的滴度,药物的效价,畜禽疾病的潜伏期等。调和均数主要用于反映畜群不同阶段的平均增长率或畜群不同规模的平均规模。当所获得的数据资料呈偏态分布时中位数的代表性优于算术平均数。众数也适用于资料呈偏态分布的情况。

生物统计学名词解释

生物统计学 1、参数与统计量 参数,是指从总体中计算所得的用以描述总体特征的数值,是反映总体基本情况的特征数。如:总体平均数、总体标准差。 统计量,是指从样本中计算所得的数值称为统计量,是反映样本基本情况的特征数,一定程度上是对总体参数的估计值。如:样本平均数、样本标准差。 2、标准差与变异系数 标准差和变异系数都是反映离散性的特征数即变异数中的一种。 标准差有总体标准差和样本标准差之分:б=N x 2) (∑-μ、S=1)(2--∑n x x 。标准差的大小受多个变量影响,若各变量间差异大标准差也大。标准差的值较大时,x 的代表性受到削弱。要用标准差比较两个或两个以上样本间的变异程度时,必须满足:标准差相近似,且单位相同。 变异系数是度量数据资料变异程度的常用指标。变异系数CV=x s ×100%,是样本变量的相对差异量,是为不带单位的纯数。变异系数CV 可比较多个样本的变异系数。 3、精确性与准确性 准确性也称准确度,是指测定值与真值的符合程度大小。 精确性也称精确度,是指多次测定值的变异程度。 4、单侧检验与双侧检验 双侧检验是指进行假设检验时将拒绝性概率分置于理论分布的两侧。备择假设为

HA :0μμ≠(或21μμ≠)。单侧检验是指进行假设检验时将拒绝性概率分置于理论分布的一侧。备择假设为HA :0μμ> (0μμ<),或:21μμ>(21μμ<) 5、假设检验的两类错误 若H0是真实的,经过假设检验却否定了它,则犯了一个否定真实假设的错误—即第一类(Ⅰ类)错误,亦称“弃真”。犯第一类错误(“弃真”)的概率即为显著性水平α。若H0不是真实的,经过假设检验却接受了它,则犯了一个接受非真实假设的错误—即第二类(Ⅱ类)错误,亦称“纳伪”。犯第二类错误(“纳伪”)的概率为β。当样本含量相同时,显著性水平α↓,则β↑;反之,β↓,则α↑。 6、比较五个样本平均数的差异显著性时,检验用什么方法,为什么? 若用t 检验对四个样本进行平均数差异显著性检验时,分别对两个样本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结果会产生较大误差,提高了犯第一类错误的概率。假设每次比较所确定的检验水准α=0.05,则每次检验拒绝H0不犯第一类错误的概率为 1-0.05=0.95。比如对五个样本进行t 检验,需比较1025=C 次,那么10次检验都不 犯第一类错误的概率为(1-0.05)10=0.5990,而都拒绝H0时犯第一类错误的概率为401.0)05.0(11=P 10=--。 故比较多个样本平均数时不适用于t 检验,而用方差分析可有效地控制第一类错误。 用方差分析比较四个样本的平均数差异显著性检验时,按照变异原因的不同,将测量数据资料的总变异分解成处理效应和试验误差,通过比较各种原因在总变异中所占的重要程度,并作出其数量估计。方差分析比t 检验运算简便,也比t 检验更为精确。 7、独立事件和概率的乘法原则

关于生物统计学基本概念及公式

是以概率理论为基础,研究生命科学中随机现象规律性的应用数学科学。涉及到医学科学研究的设计、资料搜集、归纳、分析与解释的一门应用性基础学科、 二、科学研究的基本程序 1、提出一个欲待研究的问题: 2、科学研究设计:专业设计、统计学设计: 确定研究对象,拟定研究因素及其分配,如何执行随机、对照与重复的统计学原则,如何观察与度量效应,以及数据收集、整理与分析的方法,通过合理的、系统的安排,达到控制系统误差,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最小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获取准确可靠的信息资料及可信的结论,使效益最大化。 3、获取试验与观察的资料,又称为搜集资料 4、数据审核与计算机录入 5、分析资料 规律进行检测与描述。 (confidence interval)估计与统计学假设检验(hypothesis test)。统计学分析过程按变量的多寡可分为单变量分析与多重变量分析。 6、分析结果的合理解释(Explication of results): 研究中应注意的问题 1、统计学结论的正确与否取决于统计学分析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以及研究样本对研究总体的代表性。 2、尽可能地控制系统误差是统计分析数据真实性、准确性的保证。 3、随机化抽样是确保样本数据对研究总体具有代表性的重要过程。 ,个体的许多属性(如年龄、性别、血浆胆固醇等)存在变异性,统计学上将反 ; 针对不同类型的属性,需采用不同类型的变量,因而产生不同类型的资料。 根据研究目的所确定的具有相同性质的观察单位的集合成为总体(母体)。从同一总体中通过随机化过程抽取的部分观察单位称为样本(子样)。 组与对照组的过程。 与总体的参数不等,或多个样本的统计量存在差异性称为抽样误差。 A的发生概率记为P(A)。 概率的取值在0 到1之间,若P=1或P=0的事件称为必然事件,若0

生物统计学(自理重点)

生物统计学复习资料(70%) 填空:10题×1’=10’选择:5题×1’=5’ 名词解释:5题×2’=10’ 判断:5题×1’=5’ 简答:3题×5’=15’ 统计推断:4题10’+10’+10’+20’=50’ 第1章绪论 生物统计学:是研究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生物科学试验数据的科学,是统计学原理在生物学研究领域的应用。 生物统计学的主要内容 生物统计学包括试验数据的获取、整理和分析等相关内容,具体来说,包括试验或调查设计、数据的整理(描述统计学)、概率论基础(统计理论基础)、统计推断方法(推断统计学)等内容。 调查设计:是指整个调查计划的制订,包括调查研究的目的、对象与范围,调查项目及调查表内容,抽样方法的选取,抽样单位和抽样数量的确定,数据处理方法,调查组织工作,调查报告撰写等内容。 试验设计:是指试验单位的选取、生物学重复数的确定及试验单位的分组等。 生物统计学发展简史 (1)古典记录统计学 (2)近代描述统计学 (3)近代推断统计学 总体:是研究对象的全体。 个体:是总体中的一个研究单位。 样本:是从总体中抽取的用于代表总体的一部分个体。 样本容量记为n,通常把n≤30的样本称为小样本,n>30的样本称为大样本。(判断区别)随机抽样:是指总体中的每一个个体都有同等的被抽取的机会组成样本。 参数:由总体计算的特征数。 统计数:由样本计算的特征数。 准确性:也叫准确度,是指在试验中某一试验指标的观测值与其真值接近的程度。 精确性:也叫精确度,是指同一试验指标的重复观测值彼此接近的程度。 随机误差:是由于无法控制的内在和外在的偶然因素所造成的,是客观存在的,在实验中,即使十分小心也难以消除。 系统误差:也叫片面误差,是由试验材料的初始条件不同或测量仪器不准等引起的倾向性或定向性偏差。 (小题)误差怎么控制? (小题)随机误差可完全避免(×) (小题)减小统计误差的方法是(B) A、提高准确度 B、提高精确度 C、减少样本容量 D、增加样本容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