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统计学课程教案

合集下载

生物统计学教案(5)

生物统计学教案(5)

生物统计学教案第五章统计推断教学时间:5学时教学方法:课堂板书讲授教学目的:重点掌握两个样本的差异显著性检验,掌握一个样本的差异显著性检验,了解二项分布的显著性检验。

讲授难点:一个、两个样本的差异显著性检验统计假设检验:首先对总体参数提出一个假设,通过样本数据推断这个假设是否可以接受,如果可以接受,样本很可能抽自这个总体,否则拒绝该假设,样本抽自另外总体。

参数估计:通过样本统计量估计总体参数。

5.1 单个样本的统计假设检验5.1.1 一般原理及两种类型的错误例:已知动物体重服从正态分布N(μ,σ2),实验要求动物体重μ=10.00g。

已知总体标准差σ=0.40g,总体平均数μ未知,为了得出对总体平均数μ的推断,以便决定是否接受这批动物,随机抽取含量为n的样本,通过样本平均数,推断μ。

1、假设:H 0: μ=μ或H0: μ-μ0=0H A : μ>μμ<μμ≠μ三种情况中的一种。

本例的μ=10.00g,因此H: μ=10.00HA: μ>10.00或μ<10.00或μ≠10.002、小概率原理小概率的事件,在一次试验中几乎是不会发生的,若根据一定的假设条件计算出来该事件发生的概率很小,而在一次试验中,它竟然发生了,则可以认为假设的条件不正确,从而拒绝假设。

从动物群体中抽出含量为n的样本,计算样本平均数,假设该样本是从N(10.00,0.402)中抽取的,标准化的样本平均数服从N (0,1)分布,可以从正态分布表中查出样本抽自平均数为μ的总体的概率,即P (U >u ), P (U <-u ), 以及P (|U |>u )的概率。

如果得到的值很小,则x 抽自平均数为μ0的总体的事件是一个小概率事件,它在一次试验中几乎是不会发生的,但实际上它发生了,说明假设的条件不正确,从而拒绝零假设,接受备择假设。

显著性检验:根据小概率原理建立起来的检验方法。

显著性水平:拒绝零假设时的概率值,记为α。

「《生物统计附试验设计》教案」

「《生物统计附试验设计》教案」

「《生物统计附试验设计》教案」生物统计是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旨在帮助我们理解和分析生物实验数据。

试验设计是生物统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指的是和实验相关的一系列决策,包括确定实验的目的、确定实验的因素和水平、随机分配实验单位、以及确定实验的重复次数等等。

本教案将介绍生物统计附试验设计的一些基本概念和方法。

一、教学目标1.了解生物统计在生物学研究中的重要性;2.掌握生物统计附试验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原则;3.了解一些经典的生物统计附试验设计方法;4.培养学生分析和解读生物实验数据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生物统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00字左右)-介绍生物统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总体和样本、统计量和参数、零假设和备择假设等;-介绍生物统计的基本方法,包括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

2.经典的生物统计附试验设计方法(400字左右)-简介完全随机设计、随机区组设计和阻止设计等经典的试验设计方法,包括设计原理和实际应用;-分析和解读生物实验数据的方法,包括方差分析、t检验和卡方检验等。

3.实际案例分析(400字左右)-挑选一些生物学研究中常见的案例,例如药物疗效评价、生长速度比较等;-指导学生对实际数据进行分析和解读,包括数据处理、方差分析和统计推断等。

4.教学方法(100字左右)-以案例教学为主,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分析实际问题;-结合实际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体验生物统计附试验设计的过程;-利用互动教学和小组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过程1.生物统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0分钟)-分配教材或电子资料供学生预习;-上课前检查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并解答疑问;-讲解生物统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2.经典的生物统计附试验设计方法(40分钟)-介绍完全随机设计、随机区组设计和阻止设计的原理和应用;-示例实验:设计一个完全随机设计的生物实验,并指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解读,提供帮助和指导。

生物统计学教案(4)

生物统计学教案(4)

生物统计学教案第四章 抽样散布教学时刻:2学时 教学方式:课堂板书教学教学目的:重点把握样本平均数的t 散布、F 散布和样本方差的X 2散布,把握两个样本标准差比的散布。

教学难点:t 散布、F 散布和X 2散布从一个正态整体中抽取的样本统计量的散布 样本平均数的散布标准差已知时的平均数的散布从平均数为μ,标准差为σ的正态整体中,独立随机地抽取含量为n 的样本,其样本平均数为一服从正态散布的随机变量。

它的平均数和方不同离为:σ/n 称为标准误差。

标准化的平均数服从N (0,1)散布。

标准差未知时的平均数的散布-t 散布假设上述整体的标准差未知,能够用样本标准差代替整体标准差,标准化的平均数称为t 统计量t 再也不服从N (0,1)散布,而服从n - 1自由度的t 散布。

nx x σσμμ==nx u σμ-=ns x t μ-=S/n称为样本标准误差。

t散布也是一种对称散布,在密度函数中只有自由度一个参数,随着自由度的增加,t散布愈来愈接近于标准正态散布。

不同自由度下的t散布与标准正态散布类似,t散布的上侧、下侧和双侧临界值,由以下各式给出:关于给定的α从附表4中能够查出相应的上侧、下侧和双侧临界值。

样本方差的散布从方差为σ2的正态整体中,随机抽取含量为n的样本,计算出样本方差s2,标准化的s2称为χ2。

()()αααααα=⎪⎪⎭⎫⎝⎛≥=-≤=≥2ttPttPttP()222221σσχsnsdfdf-==在那个地址,χ2服从n-1自由度的卡方散布。

它是概率曲线随自由度而改变的一类散布。

附表6给出了P(χ2 >χ2α) =α时的χ2α,称为上侧临界值。

该图形是不对称的,求下侧临界值时不能用标准正态散布和t散布的方式查找。

正确的做法是,只要查出1-α的上侧临界值即可。

χ2散布的上侧和下侧分位点从两个正态整体中抽取的样本统计量的散布标准差σi已知时,两个平均数的和与差的散布()()222121212121nnxxxxσσσμμμ+=±=±±若是两个整体的散布都是正态或近似正态的,平均数的和与差的散布也是正态的标准化的变量服从标准正态散布标准差σi 未知但相等时,两个平均数的和与差的散布当σ1和σ2未知时,可用s 1和s 2代替,标准化变量t 服从df 1+df 2自由度的t 散布,统计量t 为:两个样本方差比的散布—F 散布统计量F 的概念为:F 散布的密度函数是由两个自由度df 1和df 2决定的。

生物统计课程教案模板范文

生物统计课程教案模板范文

课程名称:生物统计学授课对象:生物科学类专业学生授课时间:2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生物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生物统计学中的常用统计方法。

3. 能够运用生物统计学方法分析生物数据。

4. 培养学生的统计思维能力和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1. 生物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常用统计方法,如描述性统计、推断性统计、方差分析等。

教学难点:1. 统计方法的实际应用。

2. 统计结果的解释和分析。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 提问:什么是生物统计学?2. 介绍生物统计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意义。

3. 引导学生思考生物统计学在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

二、基本概念与原理(20分钟)1. 介绍生物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如总体、样本、变量、参数、统计量等。

2. 讲解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基本原理,如随机事件、概率分布、期望、方差等。

3. 通过实例说明生物统计学在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

三、常用统计方法(30分钟)1. 描述性统计:介绍均值、中位数、众数、方差、标准差等统计量,并通过实例说明如何计算和解释这些统计量。

2. 推断性统计:介绍假设检验、置信区间、显著性水平等概念,并通过实例说明如何进行假设检验和计算置信区间。

3. 方差分析:介绍单因素方差分析、多因素方差分析等,并通过实例说明如何进行方差分析。

四、案例分析(10分钟)1. 选择一个生物学领域的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统计方法进行分析。

2.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讨论解决方案,并分享分析结果。

五、总结与作业(10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生物统计学在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

2.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统计方法分析一组生物学数据。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提问、讨论和案例分析中的表现。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作业,评估学生对统计方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资源:1. 教材:《生物统计学》2. 教学课件3. 生物学领域的实际案例备注:1.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生物统计学第三版课程设计

生物统计学第三版课程设计

生物统计学第三版课程设计简介生物统计学是对生物学领域中大量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的科学。

本课程设计旨在帮助学生了解生物统计学的基本概念、技术和应用,并掌握在生物学研究中常用的生物统计学方法和工具。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理解基本的生物统计学概念,例如总体、样本、变量、测量和假设检验等。

•掌握基本的生物统计学方法,例如描述性统计分析、推断统计分析、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等。

•学习使用生物统计学软件和工具来分析和解释生物学数据。

•学会编写生物统计学实验报告和写作论文。

教学大纲1.生物统计学基础知识–生物统计学的定义和历史–生物统计学的应用领域和目标–生物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总体、样本、变量、测量、假设检验等。

2.描述性统计分析–生物学数据的测量尺度–中心趋势和离散程度的度量–正态分布的性质和应用–相关系数和回归分析3.推断统计分析–变异性和抽样误差的概念和度量–假设检验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方法4.生物统计学软件和工具–常用的生物统计学软件和工具–如何使用生物统计学软件和工具进行数据分析和解释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讲授、讨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具体来说,该课程将包括以下内容:1.初步讲解生物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及其应用;2.通过案例和实验操作的方式锻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的能力;3.学生的练习内容包括:计算统计学基本统计量、绘制数据直方图或箱线图、执行t检验或方差分析、执行简单线性回归或多重回归分析。

学生还将撰写和提交一篇生物统计学报告样本,以展现其独立思考能力和实验数据分析与解读能力;4.提供在线工具和例程,以帮助学生更快速地完成实验和数据分析。

考核方法本课程采用综合考核的方式,包括课堂参与度、作业完成度和历次考试成绩等。

其中:•课堂参与度占总分的10%。

即学生在课堂上的贡献、互动和表现度等;•作业完成度占总分的30%。

即满勤并保证作业质量;•历次考试成绩占总分的60%。

实用生物统计第二版教学设计

实用生物统计第二版教学设计

实用生物统计第二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本教学设计旨在让学生能够:1.掌握生物统计学的基本概念,理解生物统计学在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2.熟练掌握生物统计学中的常用方法和工具,如假设检验、方差分析、回归分析等;3.了解生物统计学的发展历程及在生物学学科中的重要性;4.能够读懂和分析生物学领域中的统计学方法和数据分析。

二、教学内容及方法1. 教学内容本教学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生物统计学的概述:介绍生物统计学的基本定义和应用领域;2.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讲解生物学中常用的数据收集方法和数据整理技巧;3.描述性统计分析:介绍数据的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如频数分布、中心位置和离散程度;4.假设检验:详细介绍假设检验的基本理论和实际应用方法;5.方差分析:阐述方差分析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方法;6.回归分析:介绍回归分析的基本思想、方法和应用场景;7.生物学中的其他统计学方法:讲解其他生物学领域中常用的统计学方法,如生存分析、聚类分析、显微图像分析等。

2. 教学方法1.理论授课:通过讲解生物统计学的基础概念、理论和方法,帮助学生建立扎实的理论基础;2.实验操作:通过实验和案例分析,让学生深入了解生物统计学的实际应用;3.课堂讨论:通过课堂讨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生物统计学的实际应用,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报告和论文撰写:通过报告和论文撰写,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

三、教学评价方法为了更好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与教学效果,本教学设计采用以下评价方法:1.平时成绩:包括作业、课堂表现、讨论参与度等;2.期中考试:主要考察学生的基本概念理解和基本理论知识;3.期末论文或实验报告:通过撰写论文或实验报告,考核学生对生物统计学的理论知识掌握和实际应用能力;4.课堂讨论:通过课堂讨论,考核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本教学设计所需的教学资源包括:1.教材:《实用生物统计第二版》;2.实验室设备:计算机、统计软件等;3.实验数据:各种生物相关数据的数据库。

生物统计学教案

生物统计学教案

生物统计学教案第八章单因素方差分析教学时间:5学时教学方法:课堂板书讲授教学目的:重点驾驭方差分析的方法步骤,驾驭单因素和两因素的方差分析 ,理解多重比拟的一些常用方法讲授难点:驾驭单因素和两因素的方差分析8.1 方差分析的根本原理8.1.1 方差分析的一般概念第五章讲过两个平均数差异性的比拟可用t检验,在多组数据之间作比拟便须要通过方差分析来完成。

在多组数据之间作比拟可以在两两平均数之间比拟,但会进步犯I型错误的概率。

最简洁的方差分析是单因素方差分析。

下面举例说明。

例1 调查5个不同小麦品系株高,结果见下表:品系I II III IV V1 64.6 64.5 67.8 71.8 69.22 65.3 65.3 66.3 72.1 68.23 64.8 64.6 67.1 70.0 69.84 66.0 63.7 66.8 69.1 68.35 65.8 63.9 68.5 71.0 67.5和 326.5 322.0 336.5 354.0 343.0平均数 65.3 64.4 67.3 70.8 68.6例2 从每窝均有4只幼仔的初生动物中,随机选择4窝,称量每只动物的诞生重,结果如下:窝别I II III IV1 34.7 33.2 27.1 32.9 2 33.3 26.0 23.3 31.4 3 26.2 28.6 27.8 25.7 4 31.6 32.3 26.7 28.0 和 125.8 120.1 104.9 118.0 平均数 31.450 30.025 26.225 29.500这两个例子都只有一个因素,例1是“品系”,例2是“窝别”。

在每个因素下,又有a 个程度(或称为处理),例1有5个品系,例2有4个窝别。

a 个程度可以认为是a 个总体,表中的数据是从a 个总体中抽出的a 个样本。

方差分析的目的就是由这a 个样本推断a 个总体。

因为上述试验都只有一个因素,对这样的数据所进展的方差分析称为“单因素方差分析”。

生物统计学教案(10)

生物统计学教案(10)

生物统计学教案第十章一元回归及简单相关分析教学时间:5学时教学方法:课堂板书讲授教学目的:重点掌握一元线性回归方程,掌握一元线性回归方程的检验和相关,了解一元非线性回归和多元回归与相关。

讲授难点:一元线性回归方程的检验和相关10.1 回归与相关的基本概念函数关系:F=ma相关关系:单位面积的施肥量、播种量和产量;血压和年龄;胸径和高度;玉米的穗长和穗重;身高和体重。

相关:设有两个随机变量X和Y,对于任一随机变量的每一个可能的值,另一个随机变量都有一个分布与之相对应,称X和Y存在相关。

回归:对于变量X的每一个可能的值x i,都有随机变量Y的一个分布相对应,则称随机变量Y对变量X存在回归。

X称为自变量,Y称为因变量。

条件平均数:当X=x i时Y的平均数μY.X=xi,称为条件平均数。

10.2 一元线性回归方程10.2.1 散点图例不同NaCl含量对单位叶面积干物质的影响NaCl含量X(g/kg土壤) 0 0.8 1.6 2.4 3.2 4.0 4.8135干重Y(mg/dm2) 80 90 95 115 130 115从上图虽可以看出Y对X的线性关系,但点子并不在一条直线上。

例每一NaCl含量下干物质10次重复值干重(mg/dm2)重复值NaCl含量(g/kg土壤)0 0.8 1.6 2.4 3.2 4.0 4.81 80 90 95 115 130 115 1352 100 85 89 94 106 125 1373 75 107 115 103 103 128 1284 89 93 92 110 110 143 1275 91 103 115 113 128 132 1556 79 92 120 108 131 121 1327 101 78 95 121 117 129 1488 85 105 95 110 121 112 1179 83 93 105 108 114 120 13410 79 85 98 111 116 130 132平均值 86.2 93.1 101.9 109.3 117.6 125.5 134.5如果增加每一NaCl浓度下的重复次数,用其平均值画成散点图,则点子直线化的程度要好得多。

生物统计学第一章

生物统计学第一章

《生物统计学》教案授课教师:陈彦云宁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学内容与组织安排:第一章绪论讲述本章教学目标、概述本课时主要内容摘要:生物统计学是数理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在生命科学领域的具体应用,它是运用统计的原理和方法对生物有机体开展调查和试验,目的是以样本的特征来估计总体的特征,对所研究的总体进行合理的推论,得到对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性的认识。

生物统计学主要内容包括试验设计和统计分析两大部分,其作用主要有四个方面:提供整理、描述数据资料的可行方法并确定其数量特征;判断试验结果的可靠性;提供由样本推断总体的方法;提供试验设计的原则。

生物体计学的发展概况及六组统计学常用术语。

重点内容:生物统计学的概念、内容及作用,常用术语。

第一节、生物统计学的概念及其重要性统计学(Statistics)是把数学的语言引入具体的科学领域,把具体科学领域中要待研究的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它是收集、分析、列示和解释数据的一门艺术和科学,目的是求得可靠的结果。

它有许多分支,如工业统计、农业统计、卫生统计等等。

生物统计学是数理统计在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它是应用数理统计的原理和方法,分析、推断和解释生命过程中的各种现象和试验调查资料的科学。

属于生物数学的范畴第二节生物统计学的主要内容及作用生物体计学主要内容包括试验设计和统计分析两大部分。

在试验设计中,主要介绍试验设计的有关概念、试验设计的基本原则,试验设计方案的制定,常用试验设计方法,其中主要有对比试验设计、随机区组设计、拉方设计,正交设计等;在统计分析中,主要包括数据资料的搜集与整理、数据特征数的计算、统计推断、方差分析、回归和相关分析等。

生物统计学的作用主要有四个方面:1提供整理、描述数据资料的可行方法并确定其数量特征;2判断试验结果的可靠性;3提供油样本推断总体的方法;4提供试验设计的一些重要原则。

第三节统计学的发展概况由于人类的统计实践是随着计数活动而产生的,因此,统计发展史可以追溯到远古的原始社会,也就是说距今足有五千多年的漫长岁月。

生物统计学教案(12)

生物统计学教案(12)

生物统计学教课设计第十二章实验设计教课时间: 2 学时教课方法:讲堂板书讲解教课目标:试验设计的原理、意义、原则;常用试验设计方法。

讲解难点:正交实验设计、随机化完好区组设计12.1 实验设计的基根源则实验设计的两个基根源则是重复 (replication) 和随机化 (randomization) 、局部控制。

重复所谓重复就是将一基本实验重做一次或几次。

比如,测定不同年纪组正常人血红蛋白含量实验,在每—年纪组内测一人,即为一基本实验。

若将这一基本实验验重做 5 次,即每一年纪组,抽取 5 人测血红蛋白含量.则称该实验有 5 次重复。

我们这里所讲的重复,是指将“基本实验”重做一次或几次,而不是指一次基本实验的结果重复丈量多次。

比如,我们想剖析大豆籽粒中 VD的含量。

这一基本实验包含以下过程:随机选用若干大豆,磨成豆粉,取必定数目的豆粉,乙醇回流抽提脂肪,提取液皂化,萃取,层析分别、纯化,在 265nm下测吸光度,最后计算出 VD的含量。

重复实验一定是上述过程的完好重复。

设置重复的意义:①只有设置重复才能获取实验偏差的预计。

标准差是经过重复获取的,有了标准差才能获取标准偏差。

②只有设置重复才能推测出办理效应。

如两种药物实验, A 药物一人 10 天康复, B药物 12 天康复,其实不可以说明 A 比 B就好。

随机化随机化是指实验资料的配置和实验办理的次序都是随机确立的。

假定药效受年纪的影响,服用 A 药的年轻,服用 B 药的年长,这时药效与年纪的效应混淆,即便两种药物不同,也不可以判断是不是药物的差别。

12.1.3 局部控制——试验条件的局部一致性(增添)局部控制是指在试验时采纳必定的技术举措或方法来控制或降低非试验要素对试验结果的影响。

在试验中,当试验环境或试验单位差别较大时,仅依据重复和随机化两原则进行设计不可以将试验环境或试验单位差别所惹起的变异从试验偏差中分离出来,因此试验偏差大,试验的精准性与查验的敏捷度低。

医学生物统计学教学设计

医学生物统计学教学设计
学术论坛
引导学生参与医学统计学相关的学术论坛和讨论组,与同 行交流学习心得和经验。
经典文献阅读指导
01
经典教材配套文献
指导学生阅读与主流教材相配套的经典文献,深入理解教材中的重点和
难点内容。
02
领域权威期刊文章
推荐学生阅读医学统计学领域的权威期刊文章,如《中华医学统计杂志
》、《Biostatistics》等,了解最新的研究进展和应用成果。
统计推断
实验设计
介绍参数估计、假设检验等统计推断方法 ,用于从样本数据推断总体特征。
阐述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如随机化 、对照、重复等,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和有效性。
实验教学环节设置
统计软件操作实践
01
指导学生掌握常用统计软件(如SPSS、SAS等)的基本操作,
提高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
实验数据分析
探讨教师对现代教学理念和教学 方法的认识和应用情况,提出改 进建议。
团队协作能力提升途径
团队交流与合作
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鼓励共同开展教 学研究和改革。
学术带头人培养
选拔和培养学术带头人,引领团队发展方向, 提高团队整体实力。
教学团队建设经验分享
组织教学团队建设经验交流会,推广成功的教学团队管理模式和经验。
参加要求
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讲座,了解学科发展趋势,拓宽学术视 野。
讲座反馈
组织学生对讲座内容进行讨论和交流,加深对讲座内容的 理解和认识。
05
考核方式与评价标准
平时成绩评定方法
1 2
课堂表现
根据学生的到课率、课堂参与度、回答问题情况 等进行评定。
作业完成情况
根据作业的完成质量、提交及时性等进行评定。

医学生物统计学教学设计与评价

医学生物统计学教学设计与评价
帮助。
01
02
03
04
05
考试方式改革探索
传统的笔试考试方式往往只注重学 生的记忆能力,而忽视了学生的理 解和应用能力。因此,可以尝试采 用更加灵活的考试方式,如开卷考
试、口试、小组讨论等。
在考试中增加应用题和案例分析题 的比例,检验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
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引入形成性评价机制,将学生的平 时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课堂参与 度等纳入考核范围,全面评价学生 的学习成果。
实验操作不够熟练
在实验操作方面,可以增加实验课时和实验指导,让学生有更多的 机会进行实践操作,提高实验技能。
课程评价体系不完善
目前的课程评价体系较为单一,可以增加平时成绩、小组报告、课 堂表现等多种评价方式,更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对未来医学生物统计学教学的思考
加强学科交叉融合
随着生物医学领域的不断发展,医学生物统计学的教学应 更加注重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如生物信息学、系统生 物学等。
成绩波动原因分析
针对成绩波动较大的学生个体或群体,深入分析 其可能的原因,如学习态度、方法、基础等,为 后续教学提供改进依据。
学生满意度调查结果展示
调查设计与实施
说明学生满意度调查的 目的、设计、实施过程 及样本量等信息,以保 证调查结果的客观性和 可靠性。
调查结果分析
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 析,包括学生对教学内 容、方法、效果等方面 的评价,以及学生对教 师的认可度和建议等。
开放实验室
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 主使用实验室资源,进行 课外学习和科研活动,提 高其综合素质和能力。
04
教学过程管理与监控
课堂教学组织与实施
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进度。

生物统计学概念及统计工作的流程教案

生物统计学概念及统计工作的流程教案

生物统计学概念及统计工作的流程教案教案:生物统计学概念与统计工作流程一、知识目标1. 了解生物统计学的基本概念;2. 掌握统计工作的流程;3. 能够运用生物统计学方法进行数据分析。

二、教学重点1. 生物统计学的基本概念;2. 统计工作的流程;3. 生物统计学方法在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1. 对生物学数据的处理和分析;2. 生物统计学方法的应用。

四、教学内容及安排一、生物统计学的基本概念1. 概念生物统计学是把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应用于生物科学中的一门科学。

它不仅是生物学的基础,也是生物学的重要分支之一。

其作用是基于对生物学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得出量化结论,并对生物学现象做出解释和预测。

2. 数据类型生物学数据类型包括定量数据和定性数据两种。

定量数据可进行数字化处理,如体重,身高等;定性数据是指不可量化数字的(如眼色,毛色等)。

3. 生物统计学中的数据描述方法生物统计中常用的描述方法有:平均数(arithmetic mean)、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二、统计工作的流程进行生物统计学分析有以下步骤:1. 问题的设定和数据的收集首先需要明确问题,确定所需收集的数据。

2. 数据预处理数据预处理主要是进行数据清洗,即去除异常值,缺失数据的处理。

3. 统计分析首先需要对数据进行描述统计学分析;然后进行推断统计学分析,包括假设检验和置信区间估计等;最后需要进行数据可视化。

4. 结论通过统计分析得到的结论需要根据实际场景进行解释,并提出建议。

三、生物统计学方法在数据分析中的应用生物统计学方法在生物学中有广泛的应用,例如:1. 方差分析;2. 二项分布;3. 相关分析;4. 多元回归分析;5. 生存分析等。

五、教学方法讲授生物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统计工作的流程,对每个步骤进行解释和演示。

通过实例讲解生物统计学方法在数据分析中的应用,引导学生自行完成实验数据的处理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提醒同学注意,使同学做好物质准备、思想准备、心理准备、纪录准备。
二、导入新课(需时3分钟)
生物统计学是应用数理统计学(mathematical statistics)的原理和方法来分析和解释生物界数量现象的科学,也可以说是数理统计学在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它是应用数学的一个分支,属于生物数学的范畴。
5、布置作业(需时2分钟)
作业题
和思考
题布置
教材:P20/5、P21/12
参考资料
教材:1.生物统计学,杜荣骞编,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参考书目:
1.EXCEL在统计分析中应用,王文中编中国铁道出版社,2003.
2.生物统计学郭平毅编,中国林业出版社,2006.
3.生物统计学李春喜,第三版,科学出版社,2006.
教学方法
和手段
教学过程
1、巩固复习(需时10分钟)
通过提问等方式复习上次课的学习的内容的加以总结,增强对知识的了解与记忆。
2、导入新课(需时1分钟)
第1章中对总体和样本的概述以及样本数据的处理方法做了一般介绍。用某个样本去推断同一总体将得出不同结论。这些结论不可能都是正确的。
3、讲授新课(需时75分钟)
第一节概率的基本概念
一、随机现象与统计规律
二、统计规律——频率的稳定性
三、概率的统计定义
四、概率的古典定义
五、概率的一般运算
第二节概率分布
一、随机变量
二、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
三、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
四、总体特征数
4、归纳总结(需时3分钟)
本次课主要学习了概率的基本概念、概率分布、总体特征数。
参考资料
教材:
1.生物统计学,杜荣骞编,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参考书目:
1.EXCEL在统计分析中应用,王文中编中国铁道出版社,2003.
2.生物统计学郭平毅编,中国林业出版社,2006.
3.生物统计学李春喜,第三版,科学出版社,2006.
要求自
学内容
双语内容
教学后记
(经验教训、学生反映、改进意见)
六、二项分布数据的显著性检验
4、归纳总结(需时3分钟)
本次课学习了统计推断,包括单个样本的统计假设检验、两个样本的差异显著性检验。重点是单个样本的统计假设检验、两个样本的差异显著性检验,难点是两个样本的差异显著性检验。
五、布置作业(需时1分钟)
作业题
和思考
题布置
教材:P108/4、P109/12
参考资料
12月16日
24
12月13日
3~4
2
第11章多元回归及复相关分析
第四节非线性回归
第五节逐步回归
第17周
12月19日至
12月23日
25
12月20日
3~4
2
第17周
12月19日至
12月23日
26
12月23日
3~4
2
第18周
12月26日至
12月30日
27
12月27日
3~4
2
复习
**大学课程教案
课程
类型
必修
教研室主任审查签字
**大学课程教案
课程
类型
必修
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考核
方式
考试(√);
考查()
选修
限选课();任选课()
章节名称
教学目的
教学
重点
难点
难点:从两个正态总体中抽取的样本统计量的分布
教学方法
和手段
教学过程
1、巩固复习(需时10分钟)
通过提问等方式复习上次课的学习的内容的加以总结,增强对知识的了解与记忆。
教材:
1.生物统计学,杜荣骞编,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参考书目:
1.EXCEL在统计分析中应用,王文中编中国铁道出版社,2003.
2.生物统计学郭平毅编,中国林业出版社,2006.
3.生物统计学李春喜,第三版,科学出版社,2006.
要求自
学内容
双语内容
教学后记
(经验教训、学生反映、改进意见)
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考核
方式
考试(√);
考查()
选修
限选课();任选课()
章节名称
教学目的
教学
重点
难点
难点:偏斜度系数和峭度系数的计算
教学方法
和手段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需时5分钟)
(一)教师准时,精力充沛,情绪饱满的进入课堂。
(二)师生问好,检查并询问缺席情况,自我介绍。
五、布置作业(需时1分钟)
作业题
和思考
题布置
教材:P20/5、P21/12
参考资料
教材:
1.生物统计学,杜荣骞编,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参考书目:
1.EXCEL在统计分析中应用,王文中编中国铁道出版社,2003.
2.生物统计学郭平毅编,中国林业出版社,2006.
3.生物统计学李春喜,第三版,科学出版社,2006.
教学日历(学期授课计划)
周次
起讫时间
课次
日/月
节次
学时
内容纲要(章、节)
第1周
8月22日至
8月26日
1
8月23日
3~4
2
第1周
8月22日至
8月26日
2
8月26日
3~4
2
第一节概率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概率日至
9月2日
3
8月30日
3~4
2
第3周
9月5日至
9月9日
4
9月6日
3~4
第13周
11月21日至
11月25日
19
11月22日
3~4
2
第10章一元回归及简单相关分析
第一节回归与相关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一元线性回归方程
第三节一元线性回归的检验
第13周
11月21日至
11月25日
20
11月25日
3~4
2
第10章一元回归及简单相关分析
第四节一元非线性回归
第14周
11月28日至
12月2日
3、讲授新课(需时75分钟)
第一节单个样本的统计假设检验
第二节两个样本的差异显著性检验
一、两个方差的检验——F检验
二、标准差书籍时两个平均数间差异显著性的检验
三、标准差未知但相等时,两平均数之间差异显著性的检验——成组数据t检验
四、标准差未知且可能不等时,两平均数之间差异显著性的检验
五、配对数据的显著性检验——配对数据的t检验
3、讲授新课(需时75分钟)
第一节总体与样本
一、统计数据的不齐性
二、总体与样本
三、抽样
第二节数据类型及频数(率)分布
二、频数(率)表和频数(率)图的编绘
第三节样本的几个特征数
一、表示集中趋势或中心位置:算术平均数;众数;中位数。
二、表示离中趋势或变异的样本特征数
4、归纳总结(需时5分钟)
本节课内容包括总体与样本、数据类型及频数(率)分布、样本的几个特征数。
教材:
1.生物统计学,杜荣骞编,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参考书目:
1.EXCEL在统计分析中应用,王文中编中国铁道出版社,2003.
2.生物统计学郭平毅编,中国林业出版社,2006.
3.生物统计学李春喜,第三版,科学出版社,2006.
要求自
学内容
双语内容
教学后记
(经验教训、学生反映、改进意见)
2、导入新课(需时1分钟)
我们所研究的抽样分布,全部是建立在正态分布基础之上的,或者说,全部是从正态分布的总体中进行抽样的。
3、讲授新课(需时75分钟)
一、样本平均数的分布
二、样本方差的分布
三、样本标准差的分布
第二节从两个正态总体中抽取的样本统计量的分布
一、标准差已知时,两个平均数的和与差的分布
二、两个样本方差比的分布——F分布
教研室主任审查签字
**大学课程教案
课程
类型
必修
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考核
方式
考试(√);
考查()
选修
限选课();任选课()
章节名称
第一节点估计
第二节区间估计
教学目的
掌握:点估计
教学
重点
难点
重点:点估计
难点:区间估计
教学方法
和手段
教学过程
1、巩固复习(需时10分钟)
教研室主任审查签字
**大学课程教案
课程
类型
必修
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考核
方式
考试(√);
考查()
选修
限选课();任选课()
章节名称
第四节正态分布
第五节另外几种连续型概率分布
第六节中心极限定理
教学目的
教学
重点
难点
难点:中心极限定理
教学方法
和手段
教学过程
1、巩固复习(需时10分钟)
通过提问等方式复习上次课的学习的内容的加以总结,增强对知识的了解与记忆。
2、导入新课(需时1分钟)
在生物统计学中,正态分布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许多生物学现象所产生的数据都服从正态分布。
3、讲授新课(需时75分钟)
第四节正态分布
一、正态分布的密度函数和分布函数
二、正态分布的特征
三、标准正态分布
四、正态分布密度函数
教学方法
和手段
教学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