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某生物入侵地论文设计

合集下载

生物研究性学习论文--外来物种入侵

生物研究性学习论文--外来物种入侵

水葫芦

(6)入侵动物: 德国小蠊是中国受害最深的外来入侵物种, 它原产于德国,故称“德国小蠊”。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因国际间的贸易往来,在商品流通运输的过 程中输入我国,属蟑螂的一个品种,但繁殖速度 比一般蟑螂要快数千倍。
德国小蠊正式大规模入驻中国有近二十年的 时间,已经从开始的少数大城市蔓延到几乎中小 城市甚至农村地区,据国家疾控中心相关资料显 示,一只雌性德国小蠊一年最多可以繁殖出一百 万只后代。随着防治用杀虫剂的大量使用,德国 小蠊已经具备了极强的抗药性,多数杀虫剂对其 无效。因德国小蠊的存在和难以防治,导致目前 蟑螂已取代老鼠成为四害之首!

二、课题目的:

1.认识和了解外来物种入侵的有关知识。

2.调查本地的外来物种入侵现象,并提出有 关建议。

3.学会团结合作,学会对知识的探讨与研究。
三、课题研究过程与方法:

1.查找资料:上网查找,翻阅书报,收集资料。 2.实地调查 (1)对行人、附近住户的采访。 (2)采用拍照,进行实情记录。 3.总结整理 (1)整理资料,分析内容。 (2)制作《外来物种入侵》。


(3)建立跟踪监测制度。
某一外来生物品种被引进后,如果不继续跟 踪监测,则一旦此种生物被事实证明为有害生物 或随着气候条件的变化而逐渐转化为有害生物后, 对一国来讲,就等与放弃了在其蔓延初期就将其 彻底根除的机会,面临的很可能就是一场严重的 生态灾害。 由此,我们也不难得出结论:首先应建立引 进物种的档案分类制度,对其进入我国的时间、 地点都作详细登记;其次应定期对其生长繁殖情 况进行监测,掌握其生存发展动态,建立对外来 物种的跟踪监测制度。一旦发现问题,就能及时 解决。既不会对我国生态安全造成威胁,也无须 投入巨额资金进行治理。

中国生物入侵---论文

中国生物入侵---论文

探究中国生物入侵摘要:生物入侵是一个古老而又十分新颖的课题,早在人类社会之初,就有驯化培养物种这种人为影响的最原始物种引入和归化现象。

本文在深一步理解生物入侵的概念和发生基础上,参照中国的生物入侵现状,分析了引起生物入侵的原因,并在正确认识生物入侵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了几点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生物入侵外来物种外来入侵种生物多样性从历史大角度来看,生物入侵是文明传播和产业发展的副产品,并随着历史进程的演变而出现不同形式和模式,因此探究中国生物入侵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分析入侵生物和引起生物入侵的原因,对有效控制外来生物入侵有极大的帮助。

我国开展外来入侵研究起步较晚。

虽然进行了许多外来入侵植物和动物的调查和初步的研究,但这些研究都是以单一的植物或动物为案例,尚未有关于外来入侵对生物多样性影响的较为全面系统的报道或综述。

以往的报道多是只涉及生物入侵的某一个方面,如某个入侵种的发生分布,或它的危害及防治方法,较少研究入侵种的传入、扩散机制。

因此,本文无论对于我国外来入侵种的基础理论研究或是实际应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生物入侵的有关概念(一)生态平衡系统在自然界长期进化过程中,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协调,将各自的种群限制在一定的栖境和数量,形成了稳定的生态平衡系统。

(二)生物入侵生物入侵是指某种生物从外地自然传入或认为引种后成为野生状态,并对本地生态系统造成一定危害的现象。

这些生物被叫做外来物种。

(三)外来物种(alien specise)外来物种(alien specise)是指来自过去活现在的自然分布范围及扩散千里以外的物种、亚种或以下的分类单元。

包括所有可能存活、继而繁殖的部分配子或繁殖体。

(四)外来入侵种(alien invasive species)当外来物种在自然或半自然生态系统或生境中建立了种群,改变或威胁本地生物多样性的时候,就成为外来入侵种(alien invasive species)。

生物入侵论文

生物入侵论文

生物入侵论文生物入侵论文摘要:生物入侵是指外来物种(非本地物种)进入并在目标地区大量繁殖、扩散并对本地生态系统造成负面影响的现象。

生物入侵已经成为全球生态环境的重要问题,对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以及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严重威胁。

本论文通过综合分析国内外文献,探讨生物入侵的原因、影响及管理措施,为进一步研究与管理生物入侵提供参考。

一、生物入侵的原因:1. 全球化和国际贸易:国际贸易的增加导致物种的跨境传播增加,从而增加了生物入侵的风险。

2. 生态系统受损:受损的生态系统提供了外来物种定居和繁殖的机会。

3. 气候变化:气候变化使得一些物种能够适应新的环境并扩散到原本不适宜的地区。

4. 人类活动:人类活动如引入外来物种作为农作物或宠物,以及土地破坏等,都为生物入侵提供了机会。

二、生物入侵的影响:1. 生物多样性减少:入侵物种竞争本土物种资源,导致本土物种数量减少,生物多样性下降。

2. 生态系统功能丧失:入侵物种可能改变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破坏生态平衡。

3. 经济损失:生物入侵可能导致农作物减产、损坏基础设施等,给经济带来损失。

4. 社会影响:生物入侵对人类健康、居住环境以及人们的生活习惯和文化传统产生影响。

三、生物入侵的管理措施:1. 早期预防:建立严格的检疫体系,减少入侵物种的引入。

2. 监测与预警:对潜在入侵物种进行监测与预警,及时采取措施控制扩散。

3. 生物控制:利用天敌、疾病以及生物杀虫剂等手段控制入侵物种的数量和分布。

4. 移除与根除:对已经入侵的物种采取物理、化学或生物方法进行移除与根除。

5. 公众教育与意识提高:提高公众对生物入侵问题的认识,加强宣传与教育。

总结:生物入侵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对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严重威胁。

通过加强国际合作,制定更加严格的入侵物种管控政策以及加强公众教育与意识提高,可以更有效地管理和预防生物入侵。

此外,还需要进一步研究生物入侵的机制和影响,为更好地应对和管理此问题提供科学依据。

生物入侵论文

生物入侵论文

外来入侵物种是指从自然分布区通过有意或无意的人为活动而被引入、在当地的自然或半自然生态系统中形成了自我再生能力、给当地的生态系统或景观造成明显的损害或影响的物种。

这些入侵物种疯长成灾,侵入草场、林地和荒地,很快形成单种优势群落,导致原有植物群落的衰退。

外来入侵种在当地定植、扩展并产生一定影响的过程或现象称为生物入侵。

它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影响人类健康、农业潜力、生态系统平衡、生物多样性保护,并且随着全球性贸易的发展、对外开放、全球变化以及土地使用模式的改变会愈发严重。

1.外来生物入侵现状据统计,美国每年因生物入侵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1500亿美元,印度每年的损失为1300亿美元,南非为800亿美元。

这些外来生物的入侵给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和社会经济造成巨大危害,仅对我国农林业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每年就高达574亿元。

而生物入侵的危害又是多方面的。

我国一直是深受外来有害生物危害的国家。

棉花枯黄萎病20世纪40年代初从美国入侵我国,现已发生266.67万hm2,每年至少损失皮棉10万t。

近20年来,随着国际交往的不断增加,已难以准确回答到底有多少外来物种传入我国,有多少已建立种群并带来危害。

我国对外来入侵种类的调查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

依据文献资料对农田、牧场、水域等生境的植物进行了初步统计,发现至少有58种外来植物对我国农林业带来了危害。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外来人侵动植物危害日益猖獗,我国加紧了防治工作。

对外来害虫松材线虫、湿地松粉蚧、美国白蛾、稻水象甲和美洲斑潜蝇以及外来有害植物水花生、水葫芦、脉草和紫茎泽兰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防治措施,并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效果,但由于目前国家针对外来人侵种没有制订具体的预防、控制和管理条例,各地在防治这些入侵物种时缺乏必要的技术指导和统一协调,虽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资金,但有的防效并不理想。

已传人的入侵物种继续扩散危害,新的危险性入侵物种不断出现并构成潜在威胁。

生物入侵论文

生物入侵论文

生物入侵【摘要】区域间生物入侵是指国家内部不同区域间物种入侵所引发的危害。

由于我国生态系统错综多样,国内人员、物品流动频繁且不易监控,因此区域间生物入侵危害已经十分严峻。

本文主要以我国以及国外已有的区域间生物入侵事件为例,分析其主要的入侵途径、危害与防治措施。

区域间生物入侵主要通过引种、运输、人为干扰等途径,可以造成土著种灭绝、基因污染、生物多样性降低等危害。

全球气候变化、南水北调等大型工程建设以及海峡两岸交流等领域是今后我国区域间生物入侵研究的主要方向。

【关键词】区域生物入侵外来物种现状防治1.生物入侵的定义生物入侵是指某种生物从外地自然传入或人为引种后成为野生状态,并对本地生态系统造成一定危害的现象。

这些生物被叫做外来物种。

外来物种是指那些出现在其过去或现在的自然分布范围及扩散潜力以外的物种、亚种或以下的分类单元,包括其所有可能存活、继而繁殖的部分、配子或繁殖体。

外来入侵物种具有生态适应能力强,繁殖能力强,传播能力强等特点;被入侵生态系统具有足够的可利用资源,缺乏自然控制机制,人类进入的频率高等特点。

外来物种的“外来”是以生态系统来定义的。

2.中国外来物种入侵原因对外来物种认识不足,往往为了一时喜好,没有很好的对引时物种进行分析研究。

如富寿螺,原产地在美洲吧,当年可能是华侨看到这个东西的美味,就带入国内,没想到这种生物繁殖性强,在中国少有天敌,成为人们稻田里的害虫。

一堆堆粉红色的卵。

还有一地黄花也是,当初引入中国是为观赏,但却不负责的让其在野处生存,也是因无天敌,繁殖力强,抢夺农作物的养份,土地。

成为中国另一大害。

中国现在流行中国的小龙虾,原产地也是美洲,但它却成为中国百姓口中的美食,这可能是例外吧。

外来物种,有的是意外进入国内,如航空、运输。

有的是特意引入,为了改良中国原有品种,有的是一些人个人喜好,私下带回国,一时兴起,过后又极不负责地放归大自然,让这些在没有天敌的地方快速成长,造成难以消除的生物灾难。

作文范文:生物入侵,生态平衡的挑战两篇

作文范文:生物入侵,生态平衡的挑战两篇

生物入侵,生态平衡的挑战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推进和人类活动的频繁增加,生物入侵已成为一个日益严峻的全球性环境问题。

所谓生物入侵,是指某种生物在非原生地区建立种群,对当地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以及人类活动构成威胁或产生负面影响的现象。

这一过程不仅破坏了原有的生态平衡,还可能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对生态环境造成长期的影响。

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生物入侵的严重性。

入侵物种往往因为缺乏天敌而在新环境中迅速繁殖,它们会与本土物种争夺有限的资源,如食物、栖息地等,导致本土物种的数量减少甚至灭绝。

例如,北美洲的紫茎泽兰入侵我国后,由于其强大的适应能力和繁殖速度,严重挤压了本土植物的生存空间,影响了当地的生物多样性。

其次,生物入侵还会破坏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结构。

生态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网络,每一个物种都扮演着特定的角色。

当入侵物种进入新的生态系统时,它们可能会成为新的竞争者、捕食者或者病原体,打乱原有的物种间关系,影响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最终导致生态功能的退化。

再者,生物入侵对人类经济活动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许多入侵物种对人类的农业、林业、水产养殖业等造成了严重的损害。

比如,美国的水葫芦入侵我国南方水域后,严重阻塞了航道,影响了水运交通;同时,大面积覆盖水面,阻碍水下植物的光合作用,降低了水体的自净能力,对渔业生产造成了巨大损失。

面对生物入侵带来的挑战,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治。

首先,加强国际合作,建立健全全球生物入侵监测和信息共享机制,及时发现并控制入侵物种的扩散。

其次,提高公众意识,通过教育和宣传让更多人了解生物入侵的危害,增强全社会对生态保护的责任感。

再次,科研支撑是关键,需要加大对入侵物种生物学特性、生态影响及其控制技术的研究,为制定科学的管理策略提供依据。

最后,实施综合治理措施,包括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等多种手段相结合,有效控制入侵物种的扩散和危害。

总之,生物入侵作为一种生态平衡的挑战,已经引起了全球的高度关注。

生物入侵论文

生物入侵论文

生物入侵论文物入侵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生物入侵近况及存在的问题跟着国度、地区间经济、文化交往的日益频繁紧密,跟着全球情形不稳固身分的赓续增多,一切没有硝烟的生态斗争——“生物入侵”正在全世界范畴静静打响,其造成的生态灾难正严峻威逼着世界各国的经济成长及全球的生态安稳。

生物入侵概念生物入侵是指生物由原生计地经天然的或工资的门路侵入到另一个新情形,对入侵地的生物多样性、农林牧渔临盆以及人类健康造成经济损掉或生态灾难的过程。

外来物种与外来入侵种外来物种引进是与生物入侵紧密接洽的一个概念。

任何生物物种,老是先形成于某一特定地点,随后经由过程迁徙或引入,逐步适应迁徙地或引入地的天然生计情形并逐步扩大年夜其生计范畴,这一过程即被称为外来物种的引进(简称引种)。

外来物种是指那些涌现在其往常或现在的天然分布范畴及扩散潜力以外的物种、亚种或以下的分类单位,包含其所有可能存活、继而滋长的部分、配子或滋长体。

外来入侵物种是指对生态体系、栖境、物种、人类健康带来威逼的外来物种,包含植物、动物和微生物。

生物入侵的渠道总体来看,生物入侵的渠道包含以下三种:(一)天然入侵这种入侵不是工资缘故引起的,而是经由过程风媒、水体流淌或由虫豸、鸟类的传带,使得植物种子或动物幼虫、卵或微生物产生天然迁徙而造成生物损害所引起的外来物种的入侵。

如紫茎泽兰,微甘菊以及美洲斑潜蝇差不多上靠天然身分而入侵我国的。

(二)无意引进这种引进方法因此是工资引进的,但在主不雅上并没有引进的意图,而是伴跟着进出口贸易,海轮或入境旅行在无意间被引入的。

如“松材成虫”确实是我国贸易商在进口设备时跟着木材制的包装箱带进来的。

航行活着界海域的海轮,其数百万吨的压舱水的开释也成为水生生物无意引进的一种重要渠道。

此外,入境搭客携带的果蔬肉类甚至搭客的鞋底,可能都邑成为外来生物无意入侵的渠道。

(三)有意引进应当说,这是外来生物入侵的最重要的渠道,世界各国出于成长农业、林业和渔业的须要,往往会有意识引进优良的动植物品种。

生物入侵论文

生物入侵论文

生物入侵论文引言生物入侵是指一种外来生物物种侵入并繁衍于一个生态系统中,对该生态系统的自然生物多样性、生态学过程以及人类的经济利益和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生物入侵已成为全球生态学和环境保护领域的一个热点话题。

本文旨在探讨生物入侵的原因、影响以及应对策略。

原因生物入侵有多种原因,包括全球贸易增加、人类活动扩展以及气候变化等因素。

全球贸易增加全球贸易的增加极大地促进了物种之间的跨境传播。

货物和运输工具往往成为生物入侵的媒介,将外来物种带入新的生态系统中。

例如,木材、木箱和运输船只中的昆虫和微生物都可能成为生物入侵的源头。

人类活动扩展人类活动的扩展是生物入侵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例如,人类对土地的大规模开垦和森林砍伐,造成了许多原生动植物失去了生存空间,使外来物种有机会侵入并占领这些生态位。

此外,城市化进程也为生物入侵提供了更多机会,如城市公园和花园中的外来植物。

气候变化气候变化对生物入侵的影响也越来越明显。

温度升高和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加可以改变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使得某些外来物种更容易存活和繁殖,从而对当地物种和生态系统造成压力。

影响生物入侵对生态系统、经济和人类健康产生了广泛的负面影响。

生态系统影响生物入侵对当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功能造成了威胁。

入侵物种可以竞争和侵占当地物种的资源,导致当地物种灭绝或减少。

此外,入侵物种还可以改变当地的生态过程,如掠食者和食物链的组成结构。

经济影响生物入侵对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外来物种引入后,可能对农作物、林木和渔业资源造成损害,导致产品产量下降和经济利益减少。

此外,生物入侵还会增加防治和管理外来物种的成本。

人类健康影响某些生物入侵物种对人类健康产生了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例如,蚊子通过传播疟疾和登革热等疾病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

入侵植物和花粉也可能引发过敏反应和哮喘等问题。

应对策略为了减轻生物入侵的影响,应采取一系列的应对策略。

监测和早期预警监测和早期预警是减缓生物入侵的重要手段。

外来物种入侵论文范文

外来物种入侵论文范文

关于生物入侵者的作文生物入侵者”,这个词你一定不陌生吧!它是指某种生物通过不寻常的途径到达某个地区并对当地生物及生态环境造成比较大的破坏,所以成为生物入侵者.例如:紫茎泽兰、薇甘菊、空心莲子、草豚、草毒麦、互花米草、飞机草、凤眼莲、假高梁、美国白蛾等等.据统计,我国外来杂草共有107种,外来动物40余种,从脊椎动物(哺乳类、鸟类、两栖类、爬行类、鱼类)到无脊椎动物(昆虫、甲壳类、软体动物等),以及细菌、微生物、病毒中都能找到例证.国内最早开展入侵生物研究的中科院动物研究所谢焱博士告诉我们:“目前我国的34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及特别行政区无一没有外来种,除了极少数位于青藏高原的保护区外,几乎或多或少都能找到外来杂草.”以上都是人们对外来植物和外来动物评述的.这些外来生物被人们称为生物入侵者,这些生物被人们痛恨.因为这些生物给人们带来破坏.所以人们想把它们斩草除根,虽然人们把这些生物成为生物入侵者,但是,在我看来,人类跟生物入侵者没什么区别,人类就是生物入侵者.人类是典型的生物入侵者.人类是生物入侵者中的危害力最大的生物入侵者.人们占领了整个地球,人们在这个地球上任意破坏,树木乱砍乱伐,任意破坏动物的家园,任意占用耕地.到处建设工厂,把废水排到河里,从而导致小河里的水生植物和水生动物死亡.人类捕杀动物,因为他们身上的肉味道鲜美,有的捕杀是为了药用价值.人们为了自己一时的利益,去伤害别人满足自己.人类在世界上干出的一切事情基本都是为了自己.但是,在他们满足自己的同时,又有多少生命从世界上消失.世界上平均每年有一种生物从世界上消失.以后,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一百年、一万年.消失的恐怕已经寥寥无几了.人们对于这些错误不但不改正,反而继续错下去.这是人类最大的错误.人类必须改正这些错误,不能继续错下去.如果继续错下去,就会导致人类走向灭亡!。

求生物入侵课程论文,急生物入侵是指某种生物从外地自然传入或人为引种后成为野生状态,并对本地生态系统造成一定危害的现象。

生物入侵论文1500字

生物入侵论文1500字

生物入侵论文1500字外来生物入侵已经在世界范围内造成严重的危害,它不仅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和丧失而且威胁着全球的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

入侵种在入侵区域的种群扩散是入侵种带来风险的最根本问题,也是其造成危害的重要原因。

研究入侵物种的扩散规律可以了解其在入侵地的入侵状况和扩散趋势,这对制定合理的控制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选取14种在我国具有较强威胁性的外来入侵植物,通过对其入侵历史动态的分析,判断其在我国的入侵与扩散阶段,进而预测其在我国的潜在分布区。

这14种外来植物为紫茎泽兰(Ageratina adenophora)、土荆芥(Chenopodium ambrosioides。

)、喜旱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反枝苋(Amaranthus retroflexus)、刺苋(Amaranthus spinosus)、皱果苋(Amaranthus viridis)、北美独行菜(Lepidium virginicum)、藿香蓟(Ageratum conyzoides)、钻形紫菀(Aster subulatus)、小蓬草(Conyza canadensis)、一年蓬(Erigeron annuus)、牛膝菊(Galinsoga paviflora)、飞机草(Eupatorium odorata)和北美商陆(Phytolacca americana)。

紫茎泽兰最早于20世纪40年代入侵我国,经过1940—1960年长达20年的时滞期,紫茎泽兰开始在云南及其临近的省份如四川、贵州和广西迅速扩散。

其中,紫茎泽兰在南亚热带和中亚热带气候条件下的扩散速度为20公里/年,而在垂直地带性北亚热带地区的扩散速度为6。

8公里/年。

紫茎泽兰仍没有入侵到垂直地带性暖温带地区。

尽管1990年后,紫茎泽兰在云南基本停止扩散,但其在邻近省的快速传播表明紫茎泽兰在我国仍处在扩散阶段,还没有达到饱和阶段。

生物入侵论文

生物入侵论文

外来入侵物种是指从自然分布区通过有意或无意的人为活动而被引入、在当地的自然或半自然生态系统中形成了自我再生能力、给当地的生态系统或景观造成明显的损害或影响的物种。

这些入侵物种疯长成灾,侵入草场、林地和荒地,很快形成单种优势群落,导致原有植物群落的衰退。

外来入侵种在当地定植、扩展并产生一定影响的过程或现象称为生物入侵。

它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影响人类健康、农业潜力、生态系统平衡、生物多样性保护,并且随着全球性贸易的发展、对外开放、全球变化以及土地使用模式的改变会愈发严重。

1.外来生物入侵现状据统计,美国每年因生物入侵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1500亿美元,印度每年的损失为1300亿美元,南非为800亿美元。

这些外来生物的入侵给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和社会经济造成巨大危害,仅对我国农林业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每年就高达574亿元。

而生物入侵的危害又是多方面的。

我国一直是深受外来有害生物危害的国家。

棉花枯黄萎病20世纪40年代初从美国入侵我国,现已发生266.67万hm2,每年至少损失皮棉10万t。

近20年来,随着国际交往的不断增加,已难以准确回答到底有多少外来物种传入我国,有多少已建立种群并带来危害。

我国对外来入侵种类的调查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

依据文献资料对农田、牧场、水域等生境的植物进行了初步统计,发现至少有58种外来植物对我国农林业带来了危害。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外来人侵动植物危害日益猖獗,我国加紧了防治工作。

对外来害虫松材线虫、湿地松粉蚧、美国白蛾、稻水象甲和美洲斑潜蝇以及外来有害植物水花生、水葫芦、脉草和紫茎泽兰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防治措施,并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效果,但由于目前国家针对外来人侵种没有制订具体的预防、控制和管理条例,各地在防治这些入侵物种时缺乏必要的技术指导和统一协调,虽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资金,但有的防效并不理想。

已传人的入侵物种继续扩散危害,新的危险性入侵物种不断出现并构成潜在威胁。

生物入侵论文

生物入侵论文

生物入侵的危害院系生命科学学院专业生物科学(非师)姓名饺子学号 201001122222摘要:区域间生物入侵是指国家内部不同区域间物种入侵所引发的危害。

由于我国生态系统错综多样,国内人员、物品流动频繁且不易监控,因此区域间生物入侵危害已经十分严峻。

本文主要以区域间生物入侵事件为例,分析其主要的入侵途径、危害与防治措施。

关键词:生物入侵引入生物多样性防治一、前言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贸易和交通系统的发展和入境人员的增加,促进了外来物种的引入。

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加速了中国境内物种在其他地区和其他国家的外来物种在中国的扩散。

许多入侵物种在全面入侵以前需要一定的时间来适应新环境,因此新到达中国的入侵种的全面影响可能过一段时间才能感觉到。

从美国和中国相似的地理条件来看,美国的外来种入侵现状预示了中国未来的发展趋势。

美国外来种定居、扩散和危害的趋势仍在发展,已有大量有关入侵物种的文献记录。

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我们可以预计到中国类似的情况。

随着国家、地区间经济、文化交往的日益频繁密切,随着全球环境不稳定因素的不断增多,一切没有硝烟的生态战争——“生物入侵”正在全世界范围悄悄打响,其造成的生态灾难正严重威胁着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及全球的生态安全。

二、生物入侵的概念生物入侵(Biological invasion)是指某种生物从外地自然传入或人为引种侵入到另一个新环境后成为野生状态,并对本地生态系统造成一定危害的现象。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我国的生物入侵现象不容乐观,入侵的生物种类和造成的损失都呈上升趋势。

首先,外来物种包括:入侵微生物:主要是指对农作物、林木及经济鱼虾类带来危害的病原微生物,未包括人类和家畜疾病。

入侵植物:主要是指在农业、林业、湿地、草原、淡水、海洋等不同生态系统中带来危害与威胁的有害植物,如草本、藤本、灌木、藻类等植物及部分有明显危害性的乔木。

入侵动物:主要是指对农林牧渔业生产带来危害的有害昆虫、螨、鱼、两栖爬行类等。

生物入侵的管理和现状论文

生物入侵的管理和现状论文

:何济民学号:1514060216成绩:生物入侵的管理和现状[中文摘要]:目前,外来物种入侵已给我国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农业生态问题和社会危害,带来了巨大的生态和经济损失。

我国防治外来物种入侵的形势严峻,外来物种入侵已对我国的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的危害并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危及人体健康.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十分必要.本文着重考察了外来物种入侵我国的历史,分析了外来物种入侵的三种途径和外来物种入侵我国的危害,最后探讨防止入侵的策略:重视生物入侵现象,加强与之相关问题的基础研究;建立科学的引种制度,加强立法;加强动植物检疫,建立全国外来物种入侵动态监测网;提高全民防意识;加强国际合作。

[Abstract]:At present, the invasion of alien species has caused serious problems and social harm to agriculture in China, which brings great ecological and economic losses. China's invasion of alien specie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situation is grim, the invasion of alien species has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our country brings serious harm and causes huge economic losses, and even endanger human health. It is necessary to take effective preventive measures.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study of alien invasive species in China's history, analyses three ways of alien species the invasion and the invasion of alien species in China, finally discussed the strategy: pay attention to prevent the intrusion of biological invasion phenomenon, strengthen the basic research of related problems; establish scientific introduction system, strengthen legislation; strengthen the quarantine of animals and plants,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national invasive species dynamic monitoring network; improve the awareness of the strengthening of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关键词]:外来物种/入侵/防治措施/外来物种/外来入侵物种/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公众参与/ 对策/农业生态[Key words]:Alien species / invasion / control measures / alien species / alien invasive species /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system / public participation / strategy / agro ecology[引言]:我国遭受生物入侵的损失非常严重,每年损失数千亿元人民币(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

生物入侵论文

生物入侵论文

生物入侵论文生物入侵是指外来物种进入并自然繁殖、扩散并对原有生物群落、生态系统、人类经济或社会健康造成有害影响的过程。

生物入侵是全球性的问题,在不同地理区域都有其特殊性和相似性。

本论文将探讨生物入侵的概念、原因和影响,并介绍应对生物入侵的控制和管理方法。

一、生物入侵概念与特点生物入侵是指非原生物种进入新的地理区域,并对当地生态系统、社会经济和人类健康产生负面影响的过程。

生物入侵的特点主要包括:1. 快速繁殖能力:入侵物种通常具有适应力强、繁殖能力高的特点,其数量在短时间内就能快速增加;2. 强大的竞争能力:入侵物种往往能够有效竞争并占据生境资源,抑制本地物种的生存和繁殖;3. 生态位拓宽:入侵物种能够适应不同的生境和环境条件,扩大其生态位的范围;4. 潜在的有害影响:入侵物种可能引起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影响本地物种的多样性和稳定性。

二、生物入侵的原因1. 人类活动:全球化和交通运输的发展使得物种跨越地理障碍进入新的地区。

人类通过国际贸易、旅游和引种活动,带入了大量的外来物种;2. 生境改变:人类活动导致生态系统的改变,例如土地利用变化、气候变化或自然灾害,这为入侵物种提供了适应的生境;3. 生物特性:入侵物种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繁殖力和抗逆性,使其成功地占领新的生境。

三、生物入侵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生物入侵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1. 生物多样性丧失:入侵物种可能会与本地物种发生竞争,抢占资源并导致本地物种的消失或减少;2. 生态位改变:入侵物种可能与本地物种在食物链或生态位上发生竞争,改变生态系统的物种组成和结构;3. 生态系统功能受损:入侵物种的快速扩张可能影响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生物控制等重要功能,导致生态系统的不稳定性;4. 社会经济影响:入侵物种对农业、渔业、林业等经济产业造成威胁,给社会经济带来负面影响。

四、生物入侵的控制和管理方法为了应对生物入侵,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控制和管理方法:1. 监测和监控:建立健全的生物入侵物种监测网络,定期对入侵物种的分布和扩散进行监测和调查,及时采取控制措施;2. 生物安全规范:制定和执行生物安全法律法规,加强对外来物种的检疫和管控,防止入侵物种的引入;3. 物理控制方法:采用物理手段控制入侵物种的扩散,例如建立防护栏、物理隔离等;4. 生物控制方法:利用天敌、寄生虫等天然生物控制剂对入侵物种进行生物防治;5. 化学控制方法:使用合适的化学药剂对入侵物种进行控制和管理;6. 公众教育和宣传:加强对公众的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的生态意识和对生物入侵问题的认知。

关于某生物入侵地论文设计

关于某生物入侵地论文设计

生物入侵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摘要:【目的】了解现实生活中生物入侵的发展现状及其在生活和具他重要领域中的重要影响,盘点生物入侵的现代形势及其引发问题,展望生物入侵的未来发展前景和发展趋势。

【方法】细致分析造成生物入侵现象的原因,集中各个方面原因于一体总述生物入侵的发展现状。

【结果】生物入侵的形势要引起广大关注,并在加深对其了解的基础上作出相应的防御和补救措施。

【结论】人类要了解生物状况,尊重自然,提高科学素养, 不可再因无知而造成大方面的生物入侵现象。

关键词:生物入侵;产生原因;入侵途径;采取措施;引言: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而外来物种对生态环境的入侵已成为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主要原因,也给当地生态系统带来了灾难性的影响,防生物入侵已刻不容缓。

首先我们必须弄明白什么叫做生物入侵,生物入侵指生物通过扩散造成异地经济损失、严重危害生态环境的现象,它包括细菌、害虫、外来物种等等。

其特点是传播途径千变万化,不受时间和国界限制,可以传播到世界各地,传染给任何生物,常令人防不胜防。

这些入侵物种疯长成灾,侵入草场、林地和荒地,很快形成单种优势群落,导致原有植物群落的衰退。

在当地的自然或半自然生态系统中形成了自我再生能力、给当地的生态系统或景观造成明显的损害或影响外来入侵种在当地定植、扩展并产生一定影响的过程或现象称为生物入侵。

它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影响人类健康、农业潜力、生态系统平衡、生物多样性保护,并且随看全球性贸易的发展、对外开放、全球变化以及土地使用模式的改变会愈发严重。

它严熏威胁看人类的生存,是当今世界最棘手的环境治理难题之一。

一・我国外来生物入侵现状1生物入侵介绍生物入侵是指某种生物从原来的分布区域扩展到一个新的(通常也是遥远的)地区。

在新的区域里,其后代可以繁殖、扩散并维持下之为"生物污染"。

生物入侵分有意和无意两种。

外来生物在其原产地有许多防止其种群恶性膨胀的限制因子,其中捕食和寄生性天敌的作用十分关键,它们能将其种群密度控制在一定数量之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入侵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摘要:【目的】了解现实生活中生物入侵的发展现状及其在生活和其他重要领域中的重要影响,盘点生物入侵的现代形势及其引发问题,展望生物入侵的未来发展前景和发展趋势。

【方法】细致分析造成生物入侵现象的原因,集中各个方面原因于一体总述生物入侵的发展现状。

【结果】生物入侵的形势要引起广大关注,并在加深对其了解的基础上作出相应的防御和补救措施。

【结论】人类要了解生物状况,尊重自然,提高科学素养,不可再因无知而造成大方面的生物入侵现象。

关键词:生物入侵;产生原因;入侵途径;采取措施;引言: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而外来物种对生态环境的入侵已成为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主要原因,也给当地生态系统带来了灾难性的影响,防生物入侵已刻不容缓。

首先我们必须弄明白什么叫做生物入侵,生物入侵指生物通过扩散造成异地经济损失、严重危害生态环境的现象,它包括细菌、害虫、外来物种等等。

其特点是传播途径千变万化,不受时间和国界限制,可以传播到世界各地,传染给任何生物,常令人防不胜防。

这些入侵物种疯长成灾,侵入草场、林地和荒地,很快形成单种优势群落,导致原有植物群落的衰退。

在当地的自然或半自然生态系统中形成了自我再生能力、给当地的生态系统或景观造成明显的损害或影响外来入侵种在当地定植、扩展并产生一定影响的过程或现象称为生物入侵。

它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影响人类健康、农业潜力、生态系统平衡、生物多样性保护,并且随着全球性贸易的发展、对外开放、全球变化以及土地使用模式的改变会愈发严重。

它严熏威胁着人类的生存,是当今世界最棘手的环境治理难题之一。

一.我国外来生物入侵现状1生物入侵介绍生物入侵是指某种生物从原来的分布区域扩展到一个新的(通常也是遥远的)地区。

在新的区域里,其后代可以繁殖、扩散并维持下之为“生物污染”。

生物入侵分有意和无意两种。

外来生物在其原产地有许多防止其种群恶性膨胀的限制因子,其中捕食和寄生性天敌的作用十分关键,它们能将其种群密度控制在一定数量之下。

因此,那些外来种在其原产地通常并不造成较大的危害但是一旦它们侵入新的地区,失去了原有天敌的控制,其种群密度则会迅速增长并蔓延成灾。

而自然界里生态环境中存在着食物链,天敌之间相互制约,一旦某种生物人为绝灭和人为引入,都会产生一系列难以想象的后果。

所以国外有学者将盲目引种与生境的缩小和碎裂。

过度捕杀,物种绝灭的次生效应列为引起物种绝灭的四大原因,并形象化地称为“魔鬼四重奏叫”。

我国外来有害生物入侵形势十分严峻。

2005年3月,国家环保总局公布了第一批已形成严重危害的外来入侵物种,分别是紫茎泽兰、薇甘菊、空心莲子草,豚草、毒麦、互花米草、飞机草、凤眼莲,蔗扁蛾、湿地松粉蚧、强大小蠹、美国自蛾、非洲大蜗牛、福寿螺、牛蛙等。

据估计,仅这些有害外来生物就使我国农业林业生产每年损失574亿元12l。

随着生境片断化,渣滓的次生植被常被入侵种支解、包围和渗透渗出。

使本土生物种群进一步破碎化,造成一些植被的天伦繁殖及遗传漂变。

有些入侵种可与同属近缘种、以致差异属的种(如加拿大一枝黄花(Solidagocanadensis)不光可与同属植物杂交,还可与假蓍紫菀(Aster ptarmicoides))杂交。

入侵种与本地种的基因交换可能导致后者的遗传腐蚀。

在植被规复中将外来种与近缘本地种混植就会导致遗传腐蚀。

二.生物入侵产生的原因2.1盲目引种并不是所有的物种迁移或引入都会产生危害,而且许多新品种的引入确实解决了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例如:1859-1900年间,澳大利亚笔尾松鼠被引入新西兰,就成为了新西兰毛皮业的财富之源;然而,大多数的引种在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却给人类带来了更大的灾难。

例如,20世纪50年代我国引入水葫芦,主要是为猪提供饲料的。

随着饲料工业的发展和生猪喂养方式的改变,再采用含水量高、食用成分少的水葫芦饲料,其投入与产出已经不成正比,于是昔日人人争抢的水葫芦,如今便异化成了避之不及的环境公害。

专家认为盲目引种是造成生物入侵的最主要的原因。

2.2海洋业一是海洋垃圾:随废弃的塑料和其他人造垃圾漂浮的海洋生物每天都在向南极洲和一些热带岛屿进犯,并对当地的物种造成威胁。

据海洋生物学家表示,软体动物、蛀船虫、珊瑚虫这些寄居类动物如今正附着在漂浮的垃圾上漂进新的地区,对那些地区的物种造成危害,并开始改变那里脆弱的生态系统。

二是海洋压舱水的排放:20世纪初,压舱水代替了固体压舱物,这无意中为水生生物在世界围的散布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轮船变成了一个满载各种微型生物的“水族箱”,它们在世界围输送货物时,不断地运输和储存这些水生生物。

由于一些尚不清楚的原因,越来越多的与压舱水直接相关的异地种侵入事件在20世纪的最近几十年里时有发生。

2.3旅游业很多的物种入侵是由于旅游者的携带而引起的,游客从全球各地带来各种的物种,其中就包括有异地的植物、动物、微生物。

这些物种被游客有意无意地留在当地的生存环境中,对当地的生物入侵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2.4国际贸易最近10余年来,随着全球贸易额的不断增加、国际运输的集装箱化和车船飞机的速度加快及大型化,促进了鲜活植物产品贸易,也最大程度地增加了有害生物存活的可能性,从而提高了有害生物在国际间传播入侵的机会。

例如美国白娥入侵亚洲,就是由于在二战后,日本木材奇缺,美国原木大量倾销日本,美国白蛾也就由此进入亚洲,进入中国;松材线虫传人中国、光肩星天牛(ALB)传人美国等都是由于国际贸易而引起的。

同时种苗产业国际化与国际交流频繁更加快了病虫的入侵与扩散。

三.外来生物入侵途径外来生物入侵途径大致包括有意识引进入侵、无意识引进入侵、自然入侵和辅助入侵4 类。

3.1有意识引进入侵有意识引进入侵是指人类出于食用、观赏、饲料、引种等目的引进新物种, 该物种在新的生态环境生长, 定殖并迅速扩散而成为优势种群, 对该生物境的其他种群构成生存威胁。

例如水葫芦 , 作为观赏花卉从南美引入我国, 以后又发现它可作为猪的饲料, 并可净化水域重金属元素污染而广为种植, 但因为它繁殖力强、生长迅速, 遍布一些河道和湖泊, 结果成为恶性杂草。

90 年代洱海引入 13 个外来鱼种, 定殖后与土著种争食、争产卵场所及吞食土著种的鱼卵等, 破坏了原有生态系统的平衡。

目前当地原有土著鱼类中有 5 种已陷入濒危状态。

上世纪40 年代, 澳大利亚昆士引进一种蔗蟾蜍以对付甘蔗田里的害虫, 如今这种蟾蜍对本地物种构成威胁, 并以每年50 多公里的速度蔓延, 踪迹遍布澳大利亚100 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福寿螺原产于南美亚马逊流域, 上个世纪70 年代末, 水产养殖业者将之当成美食引进到, 后因其肉质太松而失去市场, 养殖户纷纷弃养, 将其抛进水沟、池塘, 现已成为我国危害水稻等作物的恶性水生动物。

3.2 无意识引进入侵无意识引进是指物种随贸易、运输、旅游等活动而传入, 传入后适应新的环境而定殖危害。

例如亚洲虎蚊随汽车轮胎进入美国。

来自美洲的松材线虫随国际贸易中使用的木质包装传入中国, 在、、和一带对松树造成严重危害。

中国蟹随远洋船舶进入俄罗斯伏尔加河, 其吃掉鱼虾、扯烂鱼网、危及拦河大坝的安全, 进而威胁到莫斯科河原有的生态平衡。

玉米根叶甲是原产北美洲的玉米根部害虫, 该虫随美国军用飞机和玉米饲料、玉米棒的调运由美国传入欧洲。

3.3 自然入侵自然入侵指生物靠自身的扩散传播能力或借助于自然力入侵, 微甘菊和美洲斑潜蝇入侵我国便是典型的实例。

3.4辅助入侵辅助入侵事例不多, 但有不断增长趋势, 主要是由于人类不经意及至恶意行为或自然气侯等生存条件变化, 造成生物入侵或原有生物疯长, 进而威胁生态环境的物种平衡。

例如2005 年缉私部门从粤港澳流动渔船上查获走私入境近5000 只蛇鳄龟, 蛇鳄龟素有“龟中霸王”之称, 适应性强、性情凶猛, 专家指出其扩散后很有可能会导致本地龟类等类似生物因为食物缺乏而造成生存危机, 甚至会破坏生物链, 引起生态灾难。

2005 年,“卡特里娜”飓风和“丽塔”飓风摧毁了美国南部1360 万立方米的海岸阔叶林, 为乌桕树的生物入侵开辟了道路, 美国生态学会研究人员发现, 乌桕树生长迅速, 对于病虫害的恢复能力很强从而影响了本土植物的生长, 长时期乌桕树将成为美国南部海岸的主宰并重建森林体系。

穿越生物地理区的运河、隧道、道路等, 也可能导致原先是隔离的生物区系混在一起并威胁本地生物多样性的安全。

四.生物入侵的危害外来入侵种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对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的破坏,对人类社会和健康的影响。

4.1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虽然不是所有引入的物种都会成为入侵种,但是即使只有很少比例的外来种成为入侵种也会对经济造成巨大的损失。

农业部总经济师朱秀岩近日透露,目前已有400多种外来物种“全面”入侵我国,例如:水葫芦、豚草、大米草、薇甘菊、风眼莲、大戟、北美车前、北美鬼针草、紫茎泽兰,鱼类等的入侵就造成了大量的经济损失和生物多样性的破坏。

在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公布的全球100种最具有威胁的外来生物中,入侵我国的物种有50余种,其中11种主要外来生物每年给我国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570亿元。

例如:1901年,水葫芦的入侵造成我国每年用于治理水葫芦灾害的费用都在5亿元以上,仅占一年就要从水体中打捞出80万吨水葫芦。

4.2对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的破坏“外来种入侵是造成当前世界生物多样性丧失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入侵种通过负反馈循环与生物多样性丧失相互增强,从而更加速了全球受威胁生物群区的灭绝速率。

入侵种已经严重威胁到本土的动植物物种、种群、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全球和地方的经济.“物种引进是导致生命形式灭绝的最根本原因,外来种入侵对生态系统的干扰可能是对生态系统最严重的影响。

生物入侵是导致美国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两大主要原因之一,仅次于生境破坏。

根据研究预测,在不久之后将变成最主要的原因(Martin Enserink1999)。

4.2.1对生物多样性的破坏是我国鱼类种类最为丰富的省份,然而从20世纪60年代起,人们出于产业经济的目的,两次大规模地移殖和引进外地类。

第一次是在1963一1970年间引进“四大家鱼“等经济性鱼类,并带进麦穗鱼和虾虎鱼等非经济性鱼类;第二次较大规模引进是在1982一1983年,把太湖新银鱼和间下鱼等引进滇池、星云湖等湖泊。

现在原有的432种士著鱼类中,近5年一直未采集到标本的约有130种,约占总种数的30%I另外约有150种鱼类在60年代是常见种,现在已是偶见种,约占总种数的34.7%t余下的152种鱼类,其种群数量也均比60年代明显减少。

在过量捕捞、水利工程、围湖造田、外来鱼类,这4个导致鱼类濒危的因素中,外来鱼类是导致土著鱼类种群数量急剧下降的最大因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