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苏州基地考察学习体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赴苏州基地考察学习体会
2010年参加了在省委党校苏州培训基地举办的培训班,通过在苏州培训学习,实地考察苏州新加坡工业园区、小城镇建设样板镇—木渎镇,华西村、蒋巷村等地,受到启发很深,感到的差距很大,肩负的责任很重,同时也增强了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
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浅谈几点感受和体会与大家共勉。
一、苏州之行机遇珍贵
这一次学习考察安排科学合理,学习内容丰富,在二天的学习中,涉及领导干部业务礼仪知识、苏州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及启示、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科学发展,真可谓是享受到了一次丰盛的理论学习大餐。
在这一次培训中授课老师层次结构不同,既有教授系统深刻的讲解和引经据典,精辟入里的分析,还有地方领导干部结合实际,独到精彩的报告,使我的视野得到了开阔,思想得到了升华,脑筋得到了置换,知识得到了增长。
二、苏州之行触动很深
古人云“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通过参观考察苏州新加坡工业园区、小城镇建设样板镇—木渎镇、华西村、蒋巷村,特别是天下第一村华西村,给予我极大的震憾,可以说苏州的新农村已经成为“新天堂”。
就苏州市而言,作为一个地级市,全市地区生产总值排列全国第五位,位居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之后,是一个外向型经济强市,下属五个县级市,全部位列全国的百强的前十位,2006年就率先实现了全面小康社会,2012年将基本实现现代化。
所参观考察特别是华西村,去年销售收入超过500亿元,村级可用财力超过30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8万元,过上了“学有优教、劳有高得、病有良医、老有保养”的幸福生活,真是太不可思议了。
所到之处,给人的视觉感观十分强烈,真是让城里人都很是羡慕。
通过集中培训学习和参观考察,苏州经济发展的主要做法和经验有以下几点:
(一)解放思想,敢于争先的大境界
经济的大发展、大转型,离不开思想的大解放,观念的大更新。
苏州人始终牢记“发展就是硬道理、不发展就是没道理”的思想,抛开私心杂念,抛除“唯条件论”和狭隘的自我意识,敢于打破常规,敢为天下先。
他们充分利用距上海最近的区位优势,靠“张家港精神、昆山之路、园区经验和自主创新”四大法宝,把苏州培植成为江苏的“龙头”,打造了人人皆知的“苏南模式”。
(二)率先发展,全面进步的大手笔
2006年以来,苏州依托“三化”(工业化、城市化和国际化)带动“三农”发展,逐步形成了以城带乡、城乡联动的发展新格局,新农村建设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
阶段。
苏州市把促进城乡全面协调发展作为重要目标,特别是在加快二、三产业发展的同时,把农村经济发展作为城乡统筹发展的重中之重。
(三)依托科技,打造品牌的大战略
苏州市紧紧依靠科学技术,不断加强招商引资力度,上新项目,出新品牌,大大提高了整体经济实力,品牌集聚效应使得苏州这块大品牌更大更强。
苏州整体上企业档次高、产品科技含量高、管理水平高,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就更高。
(四)思进谋变,改革创新的大举措
苏州是改革创新的急先锋,摸着石头过河的带路人。
工业园区的建立、乡镇企业的兴起,在改革性的扩大开放大背景的推进创新下,牢牢把握经济社会的阶段性,以新的理念、新的举措,克服、破解各个时期发展中不同的难题,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三、苏州之行启发很多
在课堂上苏州的一位领导说“苏州的经济发展之快是有独特条件和机遇,这是其他地方无法比拟的”。
因而我们学习苏州不能简单照搬,关键是学工作思路、学机制改革、学制度创新,而不是表面文章。
联系工作实际,我谈一些自己的启示。
(一)坚持在解放思想上下功夫
这次苏州之行,是一次思想解放之行。
短短几天时间,经受了一场思想观念的洗礼。
看了苏州的发展,再看一看我们的发展,完全不在一个层次上,最大的差距是思想观念的障碍阻止了发展的步伐。
我们要学习借鉴苏州经验,就是要进一步强化争先意识、相遇意识、创新意识,真正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以新的理念、新的思维去指导各项工作。
(二)坚持在制度创新上下功夫
为了进一步加强我场的管理,切实转变工作作风,使管理工作更科学、规范,从而促进各项工作的开展。
一是转变机关作风。
努力创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场机关。
创新反腐倡廉机制,以完善具有特色的惩防体系为重点,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干部职工恪尽职守、勤政廉政、干净干事、开拓创新。
进一步规范内部各项管理制度,不断提高我场的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进一步完善对人、财、物和各种权力运行的监督,确保资源、资金和队伍安全,为科学发展提供支持和保障。
二是加强基层队伍建设。
创新提高基层干部队伍素质的模式,在队伍管理方面,继续坚持“严”字当头,从大局出发,以大局为重,用相应的规章制度约束人,
管理人,努力带出一支“拉得出、用得上、打得赢”的高素质队伍。
选好配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
三是创新责任制。
首先是技术包干制。
落实领导责任和技术包干责任,工程不结束,责任不脱钩。
实行终身负责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