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蜂知识
蜜蜂养殖知识3篇

蜜蜂养殖知识
第一篇:蜜蜂养殖的基础知识
蜜蜂养殖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事业,它可以帮助人们生产出美味的蜂蜜,同时也可以促进植物的授粉繁殖。
但是,要想做好这项工作,我们首先要了解一些基础知识,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
一、蜜蜂的分类和习性
1. 蜜蜂分为很多种类,最常见的是蜜蜂、野蜂、胡蜂等,而我们最常见的养殖蜜蜂是蜜蜂中的蜜蜂,它分为嗜食花粉的工蜂、生产蜂蜜的蜜蜂(即蜜蜂王后)和护卫巢穴的蜂王。
2. 蜜蜂能够感知地球的磁场,并根据蜂巢的方向来确定进食的时间和位置。
3. 蜜蜂寿命很短,工蜂仅有20-40天,蜂王(即生产蜜蜂)仅有2-3年。
二、蜜蜂的生长发育
1. 蜜蜂的生长发育分为蜂卵、蜂蛹、成虫三个阶段。
2. 单个蜜蜂的产卵量非常的多,每隔一天左右就会产出一个蛋卵。
3. 蜜蜂的成虫化时间主要与其生长发育情况、外界温度、蜂群的气氛有关。
三、蜜蜂养殖过程
1. 环境选择:养殖蜜蜂需要选择季节合适、气候舒适的地方。
2. 蜂房建设:蜂房是蜜蜂生活和生产的场所,其长度、
宽度和高度必须按照科学标准设计。
3. 蜜蜂饲养:为了满足蜜蜂的营养需求,要为其准备充足的花粉、蜂蜜、水等食物。
4. 接种蜜蜂:将一个小巢放入一个蜂箱中并将一对蜜蜂带入其中。
适当的接种和理智的管理策略有助于保证蜜蜂的养殖。
以上就是蜜蜂养殖的基础知识,了解这些内容对于开始养殖和管理蜜蜂来说非常有必要。
养蜂人的十大常识

养蜂人的十大常识
1.蜜蜂是社会性昆虫,生活在一个有序的社会中,每只蜂都有不同的
职责。
2.养蜂需要有专业知识和技能,需要经过培训和实践。
3.养蜂要选择适宜的地点和气候条件,避免干旱、寒冷和饷荒等影响。
4.养蜂要选择适合的蜜蜂品种和血统,比如意大利蜜蜂和卡尼罗蜜蜂。
5.养蜂要注意蜂箱的质量和数目,以及蜂群的大小和稳定性。
6.养蜂要注意控制蜜蜂疾病和寄生虫,比如鼻孢菌、萎缩病和螨虫等。
7.养蜂要合理管理蜂群,包括疏密蜂群、添加蜂罐、收蜂蜜等。
8.养蜂要注意蜂蜜品质和安全,比如灭菌、采集、储存和销售等。
9.养蜂要了解蜂产品的多样性和用途,比如蜂蜜、蜂王浆、蜂蜡、蜜
蜡和蜂毒等。
10.养蜂要关注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尽量避免蜜蜂危害和捕捉野生
蜜蜂。
蜜蜂养殖知识及技术大全

蜜蜂养殖知识及技术大全养蜂是指人工饲养蜜蜂以获取蜂蜜等蜂产品,实际上数千年前人类就已经开始饲养蜜蜂了,虽然过去蜜蜂养殖一直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近些年在回乡创业的热潮下养蜂也火热起来,下面百度文库就一起来看一看蜜蜂养殖知识及技术大全吧!一、蜂种知识1、中蜂:中蜂全称中华蜜蜂,不但是我国独有的优良蜂种,同时也是我国养殖历史最悠久的蜂种,优点是对我国自然环境有极强的适应能力,缺点是采蜜性能不如意蜂且易自然分蜂和弃巢迁飞。
2、意蜂:意蜂全称意大利蜂,不但是蜜浆兼产型理想品种,同时也是生产花粉和蜂胶的理想蜂种,优点是群势强大且采蜜性能远远强于中蜂,缺点是对我国的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远比不上中蜂。
二、生活习性1、社会性:蜜蜂是典型的社会性昆虫,整个蜂群由一只蜂王、少量雄蜂和大量工蜂组成,其中蜂王主要负责产卵来培育新蜂,雄蜂主要负责与新蜂王交尾,而工蜂则承担群内几乎所有的劳作。
2、筑巢性:蜜蜂是典型的筑巢性昆虫,事实上蜂群不管是哺育幼虫还是储备食物都离不开蜂巢,而蜂巢则是工蜂用腹部蜡腺所分泌的蜂蜡修筑成的,另外蜜蜂对筑巢环境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
3、群居性:蜜蜂是典型的群居性昆虫,但除了雄蜂以外蜂群与蜂群之间并不来往,而蜂群内部则靠独有的“群味”来辨别异同,若群味相同则可在蜂巢内自由通行,但若群味不同则将大大出手。
4、排他性:蜜蜂是典型的储食性昆虫,蜜源丰富时工蜂会大量采集花粉和花蜜并存储在蜂巢中(蜂蜜是蜜蜂用花蜜酿制成的),若外界蜜源匮乏或天气不适宜工蜂采集时蜂群便以储备的食物为生。
三、养蜂场地1、蜜源丰富:蜜蜂生存和繁衍都离不开蜜源的支撑,若附近蜜源匮乏蜜蜂连自己的生存都成问题,更别指望能通过养蜂来获取蜂蜜和花粉了,因此养蜂场地一定要选择蜜源丰富且相对连续的地方。
2、气候适宜:蜜蜂对气候虽然有一定的调节能力,但在小气候适宜的地方饲养蜜蜂更利于蜂群的发展,例如温度不适时蜂群为了调控温度会增加负担,因此养蜂场地一定要选择小气候适宜的地方。
农村养蜂技术及蜜蜂生态保护

农村养蜂技术及蜜蜂生态保护在农村,养蜂不仅是一项能够带来甜蜜收益的产业,也是与大自然和谐共生的一种方式。
掌握科学的养蜂技术,同时注重蜜蜂的生态保护,对于农村养蜂人来说至关重要。
一、农村养蜂的基础技术(一)蜂箱的选择与放置蜂箱是蜜蜂的家,选择合适的蜂箱至关重要。
常见的蜂箱有活框蜂箱和传统蜂箱。
活框蜂箱便于管理和检查蜂群,传统蜂箱则更接近自然环境。
蜂箱应放置在背风向阳、干燥安静的地方,远离污染源和人畜干扰。
(二)蜂种的选择要根据当地的气候和蜜源条件选择适合的蜂种。
常见的有中华蜜蜂和意大利蜜蜂。
中华蜜蜂适应本土环境,善于利用零星蜜源;意大利蜜蜂产蜜量高,但对环境要求相对较高。
(三)引入蜂群可以通过购买蜂群或者捕捉野生蜂群的方式引入。
购买时要选择健康、群势强的蜂群。
捕捉野生蜂群需要一定的技巧和经验,通常在分蜂季节进行。
(四)日常管理1、定期检查蜂箱,观察蜜蜂的活动、蜂王的状态、巢脾的情况等。
2、及时清理蜂箱内的杂物和死蜂,保持蜂箱的清洁卫生。
3、注意蜂箱的通风和保温,根据季节和气候进行调整。
二、蜜蜂的繁殖与分蜂技术(一)繁殖蜜蜂的繁殖主要依靠蜂王产卵。
为了促进繁殖,可以在蜜源丰富的季节加强饲喂,提供充足的花粉和糖水。
同时,要注意控制蜂群的群势,避免过度拥挤影响繁殖。
(二)分蜂当蜂群发展到一定规模时,会自然分蜂。
养蜂人可以通过观察王台的出现来判断分蜂的时间,并提前做好准备。
分蜂时要注意选择合适的新址,避免新分蜂群受到干扰。
三、蜜蜂的饲喂技术(一)蜜源不足时的饲喂在春繁、秋繁和冬季等蜜源不足的时期,需要人工饲喂。
可以用糖水按照一定比例调配后饲喂,一般在傍晚进行,避免引起盗蜂。
(二)花粉的补充花粉是蜜蜂蛋白质的主要来源。
在外界花粉不足时,可以购买花粉或者自制花粉饼进行补充。
四、蜜蜂病虫害的防治(一)常见病虫害蜜蜂常见的病虫害有中蜂囊状幼虫病、欧洲幼虫腐臭病、巢虫、蜂螨等。
(二)防治方法1、保持蜂箱的清洁卫生,定期消毒。
养蜂知识和技术全部

养蜂知识和技术全部第一部分:养蜂基础知识养蜂是指人类对蜜蜂进行繁殖、饲养并收获蜜、蜂蜡等产品的一种农业生产活动。
养蜂可以追溯到古代,早在三千多年前,人们就开始养蜂。
养蜂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获得蜜蜂产生的蜜、蜂蜡、蜂王浆等产品,同时也可以帮助蜜蜂进行繁殖,保护和增加蜜蜂的种群数量。
养蜂的基本工具包括蜂箱、蜜蜂、蜜蜂饲料、蜂蜡基等。
蜂箱是蜜蜂居住的地方,它由框架、蜜蜂巢板和蜂箱底板组成。
蜜蜂巢板是用来安放蜜蜂巢窝的地方,蜂箱底板则是蜜蜂进出蜂箱的通道。
蜜蜂是养蜂的核心,它们是通过采集花蜜、花粉等来生产蜂蜜和蜂蜡的。
养蜂的技术主要包括蜜蜂品种选择、蜂箱管理、蜜蜂疾病防治、蜜蜂采蜜和蜂蜡收获等方面。
首先,蜜蜂品种的选择对养蜂的成功至关重要。
不同品种的蜜蜂在适应环境、采蜜能力和疾病抵抗力等方面有所差异,因此需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养蜂的目的选择合适的品种。
蜂箱管理也是养蜂的关键。
蜂箱需要定期检查,保持蜜蜂巢窝的整洁和温度适宜,以促进蜜蜂的生长和繁殖。
此外,还需要注意蜜蜂饲料的供应,保证蜜蜂的营养需求。
蜜蜂疾病是养蜂中的常见问题,及时发现和治疗疾病是保证蜜蜂健康的重要措施。
第二部分:养蜂技术进阶随着科技的进步,养蜂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和创新。
现代养蜂技术包括蜂箱设计改进、蜜蜂营养管理、蜜蜂疾病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创新。
蜂箱设计改进是养蜂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
现代蜂箱采用新材料和新工艺,具有保温、通风和易于管理等特点。
蜂箱内部设置了智能监测装置,可以实时监测蜜蜂的生长情况和蜂箱的环境变化,提供更精确的管理指导。
蜜蜂营养管理是现代养蜂技术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蜜蜂需要丰富的蜜源和花粉来维持生长和繁殖,因此合理的饲养和补充营养是非常重要的。
现代养蜂中采用了人工喂养和蜜源调控等技术,可以保证蜜蜂获得充足的营养,提高蜜蜂的生产效益。
蜜蜂疾病诊断和治疗也是现代养蜂技术的重要内容。
蜜蜂容易受到各种疾病的侵袭,如蜜蜂病毒、寄生虫等。
现代养蜂技术采用了先进的检测和治疗方法,可以及时发现和治疗蜜蜂的疾病,提高蜜蜂的健康水平。
养蜂知识和技术养蜂技技巧

养蜂知识和技术养蜂技技巧
1. 哎呀呀,你知道养蜂得先选好蜂种吧!就像选对了队友一样重要呢!意蜂产蜜多,中蜂适应性强,你得根据自己的情况来选呀。
比如你那地方蜜源丰富,是不是就可以考虑意蜂呀?
2. 养蜂的场地可不能随便挑哟!要安静、开阔,还得有干净的水源,这就好比人住的房子得舒服一样。
你想想,要是把蜂箱放在吵闹的地方,蜜蜂能安心产蜜嘛!
3. 说到蜂箱,那也是有讲究的呀!就像给蜜蜂准备一个温馨的家。
巢框要合适,空间不能太小也不能太大,不然蜜蜂会不高兴的啦,它们不高兴还怎么好好干活呀?
4. 喂蜜蜂也得有技巧呢!你不能瞎喂呀,就像给孩子喂饭得注意营养一样。
糖水不能太浓也不能太稀,要恰到好处。
你说要是喂错了,蜜蜂能长得好么?
5. 检查蜂群那可得仔细喽!看看有没有病虫害,就像关心家人的身体一样。
一旦发现问题,得赶紧处理呀,不然可就麻烦大了。
你说能不重视吗?
6. 采蜜的时候可得小心点哟!不能太粗鲁,这可是蜜蜂们辛辛苦苦的劳动成果呀,就像你自己的宝贝一样得珍惜。
别把蜜蜂惹怒了,那可不好玩啦!
我觉得呀,养蜂真的是一门大学问,需要我们用心去对待,只有这样才能收获甜蜜的成果呀!。
养蜂技术大全知识讲解

养蜂技术大全知识讲解1. 蜜蜂的分类:蜜蜂一般分为蜂王、工蜂和雄蜂三类。
蜂王是蜂群的女王,负责产卵和繁殖后代;工蜂是不孕性的雌蜂,负责采集花粉、蜜和泥浆,建设蜂巢,照顾蜂王和蜂蛹;雄蜂是雄性蜜蜂,主要是交配后死亡。
2. 蜂巢的构成:蜜蜂生活在蜂巢中,蜂巢由许多蜜蜂自行造成。
蜂巢由蜂蜡和蜂胶构成,蜜蜂用蜂蜡建设六角形的蜂房,将蜜蜡与花粉混合分泌成为蜂巢的墙壁。
3. 养蜂的基本设备:养蜂需要一些基本的设备,包括蜂箱、蜂群工具、蜂露罐、苗圃箱、抢救箱等。
蜂箱是蜜蜂生活的场所,蜂群工具用于检查和处理蜂群,蜂露罐用于收集蜂蜜,苗圃箱用于孵化新的蜂王。
抢救箱用于处理蜂群疾病和其他突发情况。
蜜蜂主要通过分蜂的方式繁殖后代。
当蜂巢内的蜂群过大时,蜂王会选择一些工蜂作为后继蜂王,并带领一部分工蜂离开原巢建设新的巢穴。
分蜂可以增加蜜蜂种群的数量,同时也有利于蜜蜂蜂巢的更新。
蜜蜂的养护工作包括巡逻视察蜂群的状况、补充蜂食、处理蜂巢的病虫害等。
养护蜂群要注意科学合理地给予蜂食,提供充足的蜜源,保持蜂巢的清洁和整齐。
6. 蜜蜂采蜜方法:蜜蜂采蜜主要依赖工蜂,工蜂会到花朵上采集花蜜和花粉,然后将其带回蜂巢储存。
养蜂人需要注意采蜜的时间和方法,避免对蜜源造成不必要的破坏。
7. 蜜蜂养殖环境:蜜蜂的养殖环境对蜜蜂的生长和繁殖非常重要。
养蜂的地理区域、气候、植被等因素都会影响蜜蜂的生态环境。
选择合适的养蜂地点和控制环境因素对保持蜜蜂健康和增加产量非常关键。
8. 蜜蜂疾病防治:蜜蜂容易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袭,例如螨虫、霉菌、细菌感染等。
养蜂人需要学习如何预防和治疗蜂群的疾病,保持蜂群的健康。
9. 蜂产品的收获与加工:蜂蜜、蜂胶、蜂蜡等是蜜蜂产生的宝贵产品。
蜂蜜是最主要的产出,养蜂人需要学习如何合理地收获和加工这些产品,保证其品质和营养成分。
总结:养蜂是一项需要系统学习和实践的技术。
只有熟悉蜜蜂的生理、行为和生态特点,采用适当的养蜂方法和技术,养蜂人才能增加蜜蜂产量,保持蜜蜂群健康,并获得优质的蜂产品。
蜜蜂养殖技术大全

蜜蜂养殖技术大全蜜蜂养殖是一门古老且重要的农业产业,既可以提供丰富的蜂蜜和其他蜂产品,又可以促进农作物的传粉和增加农田的产量。
本文将介绍蜜蜂养殖的基本知识、养殖环境的准备、蜜蜂种类的选择、蜂箱的建造与管理、蜜蜂健康管理等方面的技术,帮助初学者快速入门,并提供一些实用的养殖技巧。
1. 蜜蜂养殖的基本知识1.1 蜜蜂的生态特征蜜蜂是社会性昆虫,呈现出复杂的社会结构和分工合作。
一般由蜂王、工蜂和雄蜂组成,各自负责不同的任务。
蜜蜂主要依赖花蜜和花粉作为食物来源,并利用花粉传输花粉和传播种子。
1.2 蜜蜂种类常见的蜜蜂种类包括欧洲蜜蜂、亚洲蜜蜂、非洲蜜蜂等。
不同种类的蜜蜂在适应环境、产蜜能力、繁殖力等方面存在差异,养殖者可以根据地区气候和自身需求选择适合的蜜蜂种类。
1.3 蜂产品的价值与用途蜜蜂不仅提供美味的蜂蜜,还可以产出蜂蜡、蜂胶、蜂花粉等农产品。
蜂蜡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化妆品等行业,蜂胶则被认为具有抗菌、抗炎等药用价值。
2. 养殖环境的准备2.1 选择合适的场地蜜蜂养殖需要选择远离工业区和污染源的场地,环境安静、空气新鲜。
同时应该考虑附近的植被和花卉资源,以确保蜜蜂有足够的食物来源。
2.2 搭建蜂舍蜂舍可以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形式,如固定式蜂舍、流动式蜂舍等。
蜂舍需要保持通风良好,室内温度适宜,具备防蜂风、防雨等功能,以提供良好的养殖环境。
3. 蜜蜂种类的选择3.1 欧洲蜜蜂欧洲蜜蜂是养殖最为广泛的一种蜜蜂。
其具备较强的适应性,蜜蜂体型小巧,产蜜能力较强。
3.2 亚洲蜜蜂亚洲蜜蜂对高温环境的适应性较强,能够在炎热的气候条件下生存繁衍。
亚洲蜜蜂对螨虫的抵抗能力较强,但相对而言产蜜能力较低。
4. 蜂箱的建造与管理4.1 蜂箱的选择蜂箱的材质应该选择防腐耐久、通风良好的材料,并具备易于操作的设计,方便养殖者检查和管理蜜蜂。
4.2 蜂箱的规格蜂箱的大小应根据养殖规模和蜜蜂种类的养殖需求来确定。
一般来说,欧洲蜜蜂的蜂箱规格为10枚蜜架,而亚洲蜜蜂的蜂箱规格为12枚蜜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3.秋季管理:①培育新王,更换老劣王。②培育适龄的越冬蜂。适龄越冬蜂是指在 越冬前羽化出房,仅进行过二三次排泄飞翔,没有做过哺育和采集工作,未分泌过王 浆的幼蜂。为使越冬蜂能安全越冬,必须控制流蜜期以后出生的幼蜂出生,以保蜂群 的群势。控制的方法是在流蜜期一定时候迫使蜂王停止产卵。③适时早断子。在培育 越冬蜂的后期,先采取蜜粉压脾,用蜂蜜浇2~3次,这样蜂王就会停产,同时将蜂群 搬到阴冷的地方,将蜂略扩大1倍,并从蜂巢中提出花粉脾,撤出保温物,即可提早断 子。
• 3. 蜂箱的巢门朝南,或东南、西南方向,可使蜜蜂提早出勤,低温 季节有利于蜂巢保温。蜂箱用砖块、石块、木架等垫高20-30厘米, 以免地面湿气侵入蜂箱,并可防止敌害潜入箱内危害蜂群。蜂箱应左 右放平,后天垫高2-3厘米,防止雨水流入蜂箱,也便于蜜蜂清扫箱 底。
养蜂与气候的关系
• 养蜂与气候关系密切。如冬季和早春的气温对于蜜蜂的繁殖和出勤安全起着不利的作用;沿海地区 夏秋季节风力的强度和频度是蜜蜂活动的控制因素;秋高气爽的季节,湿度对于蜜蜂的卵、蛹的正 常发育有着密切的影响;气候也左右蜜粉源植物的生长、开花、泌蜜和散粉,间接地影响蜜蜂对于 食料的采集。
养蜂知识 养蜂
养蜂场地的选择
• 1. 养蜂场所的环境条件与养蜂的成败及蜂产 品的产量密切相关,所以应选择蜜源丰富、 环境适宜的地方建立蜂场。
• 2. 养蜂场地周围2.5千米半径范围内,全年 至少要有一两种大面积的主要蜜源植物。养 蜂场地要求背风向阳,
• 地势高燥,不积水,小气候适宜。西北面最 好有院墙或密林,山区应选山脚或山腰南向 的坡地上,背有挡风屏障,前面地势开阔, 阳光充足,场地中间有稀疏的小树。冬春可 防寒风吹袭,夏季有小树遮荫,免遭烈日爆 晒,是理想的建场地方。蜂场附近应有清洁 的水源,若有常年流水不断的小溪,更为理 想,可供蜜蜂采水。蜂场前面不可紧靠水库、 湖泊、大河。
• 4.饲喂水分及盐类:一般每个蜂群每天需采水200~300毫升,在饲 养器内盛水或在纱盖上放湿毛巾,供自行采水,在糖浆中加入1%的 食盐。
蜂群的管理
• 1.春季管理:①促进蜜蜂飞翔排泄。巢中央温度提高到33~35℃,有足够的蜜粉源或 奖励饲养,及时打开箱盖和保温物,使其出巢飞翔排泄。②蜂巢的保温。排泄后即进 入繁殖期,须人工保温,紧缩蜂巢,密集群势。多群同箱饲养,箱内、外保温,北方 直到4~5月份。
• 2.流蜜期的管理:①初期调整和组织好采蜜群。②保持强群采蜜。控制蜂王产卵, 可用隔王板将蜂王限制在巢箱的一区或巢箱中。断子取蜜,可在大流蜜期前5天,从采 蜜群中提出蜂王和1~2张巢脾带蜂另组小群,第二天给采蜜群诱入一个成熟王台,可 大大提高产蜜量。注意小群管理,对于那些不能采蜜的弱群,应创造条件,促使群势 迅速发展。在适当采蜜的前提下,要抓好繁殖,以便补充群势。
• 2.温度。蜜蜂为变温动物,单一蜜蜂在静止状态时,具有和周围环境极相近的温度。14℃是蜜蜂 个体安全的临界温度。蜜蜂的脂肪体发育不佳,所以,它们在冬天必需取食蜂蜜,产生热量来维持 生存。冬天,一只蜜蜂在它的小身体里不能氧化多少食物,它所产的热也不能抵偿它所损失的热。 但是,群体的蜜蜂却彼此挤在一起,形成一个球形的蜂团,这样所损失的热也就小。由于蜜蜂的体 壳和周身的线毛不易导热,这个蜂团外壳就形成为一种可靠的保温层,蜜蜂只有依靠积极的防御— —食物、集体和运动,才能战胜寒冷。在蜂群处于生命活动积极的状态时,也就是培养蜂子、泌蜡 和酿蜜的时候,虽昼夜温差很大,而在生机勃勃的育虫箱内,每只蜜蜂的作用好比一只小型恒温器, 它们能使巢内温度经常保持35℃左右。如果温度偏低,蜂子发育的日期就要延长;如果温度偏高, 它们的发育日期就会稍有缩短。然而,如果巢温达37℃,那么,虽然能缩短工蜂3天的发育期,但 却招来不妙的后果,大量蛹和幼虫死亡,以及出现发育不全的蜜蜂。在气温高达45℃以上,而蜂群 依靠采水蒸发、风降温,而尚能保持蜂子正常发育成长。气温达40℃以上,蜜蜂几乎停止田野采集 工作,有的仅到附近水源采水。当气温降到14℃以下时,蜜蜂逐渐停止飞翔。温度继续下降,蜜蜂 便结成蜂团。温度愈低,蜂团结得愈紧密,消耗蜂蜜产生热量便也愈多。蜂群越冬室内最适宜的温 度是保持在0℃-2℃之间,最高不超过4℃,以免引起蜂群骚动不安,爬出蜂箱、发生下痢和大批 死亡。了解上情,对检查蜂群、移虫育王、蜂群过箱、四季选择场址、改造蜂场环境、及时做好蜂
• 2.奖励饲养:在蜂群繁殖期和蜜蜂生产期所进行的人工饲喂,一般 给少量60%蜜液或50%的糖浆,早春时隔日1次,以后消耗增加,可 每天1次,时间从流蜜期前40天起,直到外界有大量蜜粉采入为止。 每框蜂每次奖励50~100克糖浆即可。
• 3.饲喂花粉:目的是补充蛋白质饲料。在越冬后期及早春,补给前 一年秋季保存下来的花粉,也可用黄豆粉代替。饲喂方法如下:①液 喂。将花粉加糖浆10倍,煮沸,待凉后放入饲养器内饲喂。②饼喂。 将花粉或代用花粉加等量蜂蜜或糖浆,充分搅拌均匀,做成饼状,外 包塑料纸,两端口,置于框梁上供蜜蜂采食。遇寒流时,经常采用此 法。
• 1.光照。光照能刺激蜜蜂出勤,采集季节为争取长日照,蜂场坐落和巢门朝向以朝南为宜。晨间 低温,巢门不可朝东,以免受光的引诱,外出冻死。夜晚蜜蜂也有趋光性,为避免损失,蜂场夜晚 应处在黑暗环境,更不可面对光源。蜜蜂只能区别黄、绿、蓝、紫四种光色。大多数白色花都能吸 收紫外光线。因此,人类视觉中的许多白色花在蜜蜂的视觉中则为近紫色。为了避免蜜蜂可能因迷 巢所引起的伤亡,应利用蜜蜂对于光色的区别能力,在蜂箱上漆上不同的颜色,以便区别,这在大 规模养蜂场的交尾箱上,特别重要。
• 1.新开辟的养蜂场地,首先要清除杂草,平整土地,打扫干净,然后 陈列蜂群。蜂群排列的基本要求是,便于蜂群的管理操作,便于蜜蜂 识别本群蜂箱的位置。蜂群数量较少的,可以采取单箱单列或双箱并 列;蜂群数量较多的蜂场,采取分行排列,各行蜂箱相互交错陈列, 群距1米,行距2-3米,距离较宽为好。
• 2. 中蜂群宜散放,亦可2-3群为1组,分组防置,各群或组之间的距 离宜大。交尾群或新分群应散放在蜂场边缘,使巢门朝向不同的方向, 并且适当地利用地形、地物,以便于蜜蜂识别自己的蜂箱。如果转地 放蜂途中,在车站、码头临时放置蜂群,可以一箱挨一箱地排成圆形 或方形。
• 4.冬季管理:①调节巢门。巢门高6~7毫米,宽60~70毫米为宜。②防蜂蜜结晶。 加强保温,或由巢门向箱内塞一些湿棉花球,以减少通风。③北方室内越冬。应在水 结冰、大地未积雪之前入室,入室时,蜂箱在室内应离墙20厘米,第一层离地40厘米。 室温保持在0~2℃,湿度保持在75%~80%之间。
蜂群的排列
• 3 .一个蜂场放置的蜂群以不多于50群蜂为 宜,场蜂与场蜂之间至少应相隔2千米,以保 证蜂群有充足的蜜源,并减少蜜蜂疾病的传 播。
蜂的饲养
• 补助饲养:即在蜜源缺乏时所进行的人工饲喂。其方法有:①补饲蜂 蜜。可用蜂蜜加温水二成稀释(结晶蜂蜜,需稍加水煮溶)。稀释后 的蜂蜜,可采用灌脾的方法或者倒入框式饲养器内饲喂蜜蜂。②补饲 糖浆。糖浆是以白糖加水五成,经加热充分溶解后凉至微温,最好在 糖浆中加入0.1%的柠檬酸,以利于消化和吸收,此时不宜用红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