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蜂知识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3.秋季管理:①培育新王,更换老劣王。②培育适龄的越冬蜂。适龄越冬蜂是指在 越冬前羽化出房,仅进行过二三次排泄飞翔,没有做过哺育和采集工作,未分泌过王 浆的幼蜂。为使越冬蜂能安全越冬,必须控制流蜜期以后出生的幼蜂出生,以保蜂群 的群势。控制的方法是在流蜜期一定时候迫使蜂王停止产卵。③适时早断子。在培育 越冬蜂的后期,先采取蜜粉压脾,用蜂蜜浇2~3次,这样蜂王就会停产,同时将蜂群 搬到阴冷的地方,将蜂略扩大1倍,并从蜂巢中提出花粉脾,撤出保温物,即可提早断 子。
保温遮荫工作,以及室内越冬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 1.新开辟的养蜂场地,首先要清除杂草,平整土地,打扫干净,然后 陈列蜂群。蜂群排列的基本要求是,便于蜂群的管理操作,便于蜜蜂 识别本群蜂箱的位置。蜂群数量较少的,可以采取单箱单列或双箱并 列;蜂群数量较多的蜂场,采取分行排列,各行蜂箱相互交错陈列, 群距1米,行距2-3米,距离较宽为好。
• 2. 中蜂群宜散放,亦可2-3群为1组,分组防置,各群或组之间的距 离宜大。交尾群或新分群应散放在蜂场边缘,使巢门朝向不同的方向, 并且适当地利用地形、地物,以便于蜜蜂识别自己的蜂箱。如果转地 放蜂途中,在车站、码头临时放置蜂群,可以一箱挨一箱地排成圆形 或方形。
• 3 .一个蜂场放置的蜂群以不多于50群蜂为 宜,场蜂与场蜂之间至少应相隔2千米,以保 证蜂群有充足的蜜源,并减少蜜蜂疾病的传 播。
Biblioteka Baidu
蜂的饲养
• 补助饲养:即在蜜源缺乏时所进行的人工饲喂。其方法有:①补饲蜂 蜜。可用蜂蜜加温水二成稀释(结晶蜂蜜,需稍加水煮溶)。稀释后 的蜂蜜,可采用灌脾的方法或者倒入框式饲养器内饲喂蜜蜂。②补饲 糖浆。糖浆是以白糖加水五成,经加热充分溶解后凉至微温,最好在 糖浆中加入0.1%的柠檬酸,以利于消化和吸收,此时不宜用红糖。
• 2.奖励饲养:在蜂群繁殖期和蜜蜂生产期所进行的人工饲喂,一般 给少量60%蜜液或50%的糖浆,早春时隔日1次,以后消耗增加,可 每天1次,时间从流蜜期前40天起,直到外界有大量蜜粉采入为止。 每框蜂每次奖励50~100克糖浆即可。
• 3.饲喂花粉:目的是补充蛋白质饲料。在越冬后期及早春,补给前 一年秋季保存下来的花粉,也可用黄豆粉代替。饲喂方法如下:①液 喂。将花粉加糖浆10倍,煮沸,待凉后放入饲养器内饲喂。②饼喂。 将花粉或代用花粉加等量蜂蜜或糖浆,充分搅拌均匀,做成饼状,外 包塑料纸,两端口,置于框梁上供蜜蜂采食。遇寒流时,经常采用此 法。
养蜂知识 养蜂
养蜂场地的选择
• 1. 养蜂场所的环境条件与养蜂的成败及蜂产 品的产量密切相关,所以应选择蜜源丰富、 环境适宜的地方建立蜂场。
• 2. 养蜂场地周围2.5千米半径范围内,全年 至少要有一两种大面积的主要蜜源植物。养 蜂场地要求背风向阳,
• 地势高燥,不积水,小气候适宜。西北面最 好有院墙或密林,山区应选山脚或山腰南向 的坡地上,背有挡风屏障,前面地势开阔, 阳光充足,场地中间有稀疏的小树。冬春可 防寒风吹袭,夏季有小树遮荫,免遭烈日爆 晒,是理想的建场地方。蜂场附近应有清洁 的水源,若有常年流水不断的小溪,更为理 想,可供蜜蜂采水。蜂场前面不可紧靠水库、 湖泊、大河。
• 2.温度。蜜蜂为变温动物,单一蜜蜂在静止状态时,具有和周围环境极相近的温度。14℃是蜜蜂 个体安全的临界温度。蜜蜂的脂肪体发育不佳,所以,它们在冬天必需取食蜂蜜,产生热量来维持 生存。冬天,一只蜜蜂在它的小身体里不能氧化多少食物,它所产的热也不能抵偿它所损失的热。 但是,群体的蜜蜂却彼此挤在一起,形成一个球形的蜂团,这样所损失的热也就小。由于蜜蜂的体 壳和周身的线毛不易导热,这个蜂团外壳就形成为一种可靠的保温层,蜜蜂只有依靠积极的防御— —食物、集体和运动,才能战胜寒冷。在蜂群处于生命活动积极的状态时,也就是培养蜂子、泌蜡 和酿蜜的时候,虽昼夜温差很大,而在生机勃勃的育虫箱内,每只蜜蜂的作用好比一只小型恒温器, 它们能使巢内温度经常保持35℃左右。如果温度偏低,蜂子发育的日期就要延长;如果温度偏高, 它们的发育日期就会稍有缩短。然而,如果巢温达37℃,那么,虽然能缩短工蜂3天的发育期,但 却招来不妙的后果,大量蛹和幼虫死亡,以及出现发育不全的蜜蜂。在气温高达45℃以上,而蜂群 依靠采水蒸发、风降温,而尚能保持蜂子正常发育成长。气温达40℃以上,蜜蜂几乎停止田野采集 工作,有的仅到附近水源采水。当气温降到14℃以下时,蜜蜂逐渐停止飞翔。温度继续下降,蜜蜂 便结成蜂团。温度愈低,蜂团结得愈紧密,消耗蜂蜜产生热量便也愈多。蜂群越冬室内最适宜的温 度是保持在0℃-2℃之间,最高不超过4℃,以免引起蜂群骚动不安,爬出蜂箱、发生下痢和大批 死亡。了解上情,对检查蜂群、移虫育王、蜂群过箱、四季选择场址、改造蜂场环境、及时做好蜂
• 1.光照。光照能刺激蜜蜂出勤,采集季节为争取长日照,蜂场坐落和巢门朝向以朝南为宜。晨间 低温,巢门不可朝东,以免受光的引诱,外出冻死。夜晚蜜蜂也有趋光性,为避免损失,蜂场夜晚 应处在黑暗环境,更不可面对光源。蜜蜂只能区别黄、绿、蓝、紫四种光色。大多数白色花都能吸 收紫外光线。因此,人类视觉中的许多白色花在蜜蜂的视觉中则为近紫色。为了避免蜜蜂可能因迷 巢所引起的伤亡,应利用蜜蜂对于光色的区别能力,在蜂箱上漆上不同的颜色,以便区别,这在大 规模养蜂场的交尾箱上,特别重要。
• 4.饲喂水分及盐类:一般每个蜂群每天需采水200~300毫升,在饲 养器内盛水或在纱盖上放湿毛巾,供自行采水,在糖浆中加入1%的 食盐。
蜂群的管理
• 1.春季管理:①促进蜜蜂飞翔排泄。巢中央温度提高到33~35℃,有足够的蜜粉源或 奖励饲养,及时打开箱盖和保温物,使其出巢飞翔排泄。②蜂巢的保温。排泄后即进 入繁殖期,须人工保温,紧缩蜂巢,密集群势。多群同箱饲养,箱内、外保温,北方 直到4~5月份。
• 2.流蜜期的管理:①初期调整和组织好采蜜群。②保持强群采蜜。控制蜂王产卵, 可用隔王板将蜂王限制在巢箱的一区或巢箱中。断子取蜜,可在大流蜜期前5天,从采 蜜群中提出蜂王和1~2张巢脾带蜂另组小群,第二天给采蜜群诱入一个成熟王台,可 大大提高产蜜量。注意小群管理,对于那些不能采蜜的弱群,应创造条件,促使群势 迅速发展。在适当采蜜的前提下,要抓好繁殖,以便补充群势。
• 4.冬季管理:①调节巢门。巢门高6~7毫米,宽60~70毫米为宜。②防蜂蜜结晶。 加强保温,或由巢门向箱内塞一些湿棉花球,以减少通风。③北方室内越冬。应在水 结冰、大地未积雪之前入室,入室时,蜂箱在室内应离墙20厘米,第一层离地40厘米。 室温保持在0~2℃,湿度保持在75%~80%之间。
蜂群的排列
• 3. 蜂箱的巢门朝南,或东南、西南方向,可使蜜蜂提早出勤,低温 季节有利于蜂巢保温。蜂箱用砖块、石块、木架等垫高20-30厘米, 以免地面湿气侵入蜂箱,并可防止敌害潜入箱内危害蜂群。蜂箱应左 右放平,后天垫高2-3厘米,防止雨水流入蜂箱,也便于蜜蜂清扫箱 底。
养蜂与气候的关系
• 养蜂与气候关系密切。如冬季和早春的气温对于蜜蜂的繁殖和出勤安全起着不利的作用;沿海地区 夏秋季节风力的强度和频度是蜜蜂活动的控制因素;秋高气爽的季节,湿度对于蜜蜂的卵、蛹的正 常发育有着密切的影响;气候也左右蜜粉源植物的生长、开花、泌蜜和散粉,间接地影响蜜蜂对于 食料的采集。
保温遮荫工作,以及室内越冬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 1.新开辟的养蜂场地,首先要清除杂草,平整土地,打扫干净,然后 陈列蜂群。蜂群排列的基本要求是,便于蜂群的管理操作,便于蜜蜂 识别本群蜂箱的位置。蜂群数量较少的,可以采取单箱单列或双箱并 列;蜂群数量较多的蜂场,采取分行排列,各行蜂箱相互交错陈列, 群距1米,行距2-3米,距离较宽为好。
• 2. 中蜂群宜散放,亦可2-3群为1组,分组防置,各群或组之间的距 离宜大。交尾群或新分群应散放在蜂场边缘,使巢门朝向不同的方向, 并且适当地利用地形、地物,以便于蜜蜂识别自己的蜂箱。如果转地 放蜂途中,在车站、码头临时放置蜂群,可以一箱挨一箱地排成圆形 或方形。
• 3 .一个蜂场放置的蜂群以不多于50群蜂为 宜,场蜂与场蜂之间至少应相隔2千米,以保 证蜂群有充足的蜜源,并减少蜜蜂疾病的传 播。
Biblioteka Baidu
蜂的饲养
• 补助饲养:即在蜜源缺乏时所进行的人工饲喂。其方法有:①补饲蜂 蜜。可用蜂蜜加温水二成稀释(结晶蜂蜜,需稍加水煮溶)。稀释后 的蜂蜜,可采用灌脾的方法或者倒入框式饲养器内饲喂蜜蜂。②补饲 糖浆。糖浆是以白糖加水五成,经加热充分溶解后凉至微温,最好在 糖浆中加入0.1%的柠檬酸,以利于消化和吸收,此时不宜用红糖。
• 2.奖励饲养:在蜂群繁殖期和蜜蜂生产期所进行的人工饲喂,一般 给少量60%蜜液或50%的糖浆,早春时隔日1次,以后消耗增加,可 每天1次,时间从流蜜期前40天起,直到外界有大量蜜粉采入为止。 每框蜂每次奖励50~100克糖浆即可。
• 3.饲喂花粉:目的是补充蛋白质饲料。在越冬后期及早春,补给前 一年秋季保存下来的花粉,也可用黄豆粉代替。饲喂方法如下:①液 喂。将花粉加糖浆10倍,煮沸,待凉后放入饲养器内饲喂。②饼喂。 将花粉或代用花粉加等量蜂蜜或糖浆,充分搅拌均匀,做成饼状,外 包塑料纸,两端口,置于框梁上供蜜蜂采食。遇寒流时,经常采用此 法。
养蜂知识 养蜂
养蜂场地的选择
• 1. 养蜂场所的环境条件与养蜂的成败及蜂产 品的产量密切相关,所以应选择蜜源丰富、 环境适宜的地方建立蜂场。
• 2. 养蜂场地周围2.5千米半径范围内,全年 至少要有一两种大面积的主要蜜源植物。养 蜂场地要求背风向阳,
• 地势高燥,不积水,小气候适宜。西北面最 好有院墙或密林,山区应选山脚或山腰南向 的坡地上,背有挡风屏障,前面地势开阔, 阳光充足,场地中间有稀疏的小树。冬春可 防寒风吹袭,夏季有小树遮荫,免遭烈日爆 晒,是理想的建场地方。蜂场附近应有清洁 的水源,若有常年流水不断的小溪,更为理 想,可供蜜蜂采水。蜂场前面不可紧靠水库、 湖泊、大河。
• 2.温度。蜜蜂为变温动物,单一蜜蜂在静止状态时,具有和周围环境极相近的温度。14℃是蜜蜂 个体安全的临界温度。蜜蜂的脂肪体发育不佳,所以,它们在冬天必需取食蜂蜜,产生热量来维持 生存。冬天,一只蜜蜂在它的小身体里不能氧化多少食物,它所产的热也不能抵偿它所损失的热。 但是,群体的蜜蜂却彼此挤在一起,形成一个球形的蜂团,这样所损失的热也就小。由于蜜蜂的体 壳和周身的线毛不易导热,这个蜂团外壳就形成为一种可靠的保温层,蜜蜂只有依靠积极的防御— —食物、集体和运动,才能战胜寒冷。在蜂群处于生命活动积极的状态时,也就是培养蜂子、泌蜡 和酿蜜的时候,虽昼夜温差很大,而在生机勃勃的育虫箱内,每只蜜蜂的作用好比一只小型恒温器, 它们能使巢内温度经常保持35℃左右。如果温度偏低,蜂子发育的日期就要延长;如果温度偏高, 它们的发育日期就会稍有缩短。然而,如果巢温达37℃,那么,虽然能缩短工蜂3天的发育期,但 却招来不妙的后果,大量蛹和幼虫死亡,以及出现发育不全的蜜蜂。在气温高达45℃以上,而蜂群 依靠采水蒸发、风降温,而尚能保持蜂子正常发育成长。气温达40℃以上,蜜蜂几乎停止田野采集 工作,有的仅到附近水源采水。当气温降到14℃以下时,蜜蜂逐渐停止飞翔。温度继续下降,蜜蜂 便结成蜂团。温度愈低,蜂团结得愈紧密,消耗蜂蜜产生热量便也愈多。蜂群越冬室内最适宜的温 度是保持在0℃-2℃之间,最高不超过4℃,以免引起蜂群骚动不安,爬出蜂箱、发生下痢和大批 死亡。了解上情,对检查蜂群、移虫育王、蜂群过箱、四季选择场址、改造蜂场环境、及时做好蜂
• 1.光照。光照能刺激蜜蜂出勤,采集季节为争取长日照,蜂场坐落和巢门朝向以朝南为宜。晨间 低温,巢门不可朝东,以免受光的引诱,外出冻死。夜晚蜜蜂也有趋光性,为避免损失,蜂场夜晚 应处在黑暗环境,更不可面对光源。蜜蜂只能区别黄、绿、蓝、紫四种光色。大多数白色花都能吸 收紫外光线。因此,人类视觉中的许多白色花在蜜蜂的视觉中则为近紫色。为了避免蜜蜂可能因迷 巢所引起的伤亡,应利用蜜蜂对于光色的区别能力,在蜂箱上漆上不同的颜色,以便区别,这在大 规模养蜂场的交尾箱上,特别重要。
• 4.饲喂水分及盐类:一般每个蜂群每天需采水200~300毫升,在饲 养器内盛水或在纱盖上放湿毛巾,供自行采水,在糖浆中加入1%的 食盐。
蜂群的管理
• 1.春季管理:①促进蜜蜂飞翔排泄。巢中央温度提高到33~35℃,有足够的蜜粉源或 奖励饲养,及时打开箱盖和保温物,使其出巢飞翔排泄。②蜂巢的保温。排泄后即进 入繁殖期,须人工保温,紧缩蜂巢,密集群势。多群同箱饲养,箱内、外保温,北方 直到4~5月份。
• 2.流蜜期的管理:①初期调整和组织好采蜜群。②保持强群采蜜。控制蜂王产卵, 可用隔王板将蜂王限制在巢箱的一区或巢箱中。断子取蜜,可在大流蜜期前5天,从采 蜜群中提出蜂王和1~2张巢脾带蜂另组小群,第二天给采蜜群诱入一个成熟王台,可 大大提高产蜜量。注意小群管理,对于那些不能采蜜的弱群,应创造条件,促使群势 迅速发展。在适当采蜜的前提下,要抓好繁殖,以便补充群势。
• 4.冬季管理:①调节巢门。巢门高6~7毫米,宽60~70毫米为宜。②防蜂蜜结晶。 加强保温,或由巢门向箱内塞一些湿棉花球,以减少通风。③北方室内越冬。应在水 结冰、大地未积雪之前入室,入室时,蜂箱在室内应离墙20厘米,第一层离地40厘米。 室温保持在0~2℃,湿度保持在75%~80%之间。
蜂群的排列
• 3. 蜂箱的巢门朝南,或东南、西南方向,可使蜜蜂提早出勤,低温 季节有利于蜂巢保温。蜂箱用砖块、石块、木架等垫高20-30厘米, 以免地面湿气侵入蜂箱,并可防止敌害潜入箱内危害蜂群。蜂箱应左 右放平,后天垫高2-3厘米,防止雨水流入蜂箱,也便于蜜蜂清扫箱 底。
养蜂与气候的关系
• 养蜂与气候关系密切。如冬季和早春的气温对于蜜蜂的繁殖和出勤安全起着不利的作用;沿海地区 夏秋季节风力的强度和频度是蜜蜂活动的控制因素;秋高气爽的季节,湿度对于蜜蜂的卵、蛹的正 常发育有着密切的影响;气候也左右蜜粉源植物的生长、开花、泌蜜和散粉,间接地影响蜜蜂对于 食料的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