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
【摘要】本文从思想渊源、基本内涵、领导方式、根本任务等四个方面分析了“以人为本”理念的科学内涵,以期深入领会十八大精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关键词】以人为本;思想渊源;基本内涵;领导方式;根本任务
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共产党人的执政理念。以人为本精神,就是强调人是目的而非手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让老百姓过上有尊严的生活,以及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等。一、“以人为本”的思想渊源
“以人为本”的思想起源于我国古代,二千多年前的西周便有“以人为本”的思想。春秋时期齐国名相管仲曾在书中记录:“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意思是霸王的事业之所以有良好的开端,也是以人民为根本的。
而以人为本的思想普遍被人们接受是在16世纪。发生于14世纪到16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使得人们要求解放思想,摆脱神的禁锢和宗教禁欲主义的束缚,肯定人权,反对神权。然而,中国的“以人为本”是以民为本,实际是以民生为本,西方的“以人为本”实际是以人的个性自由与民主为本。
马克思主张的以人为本,首先是以工人为本,以穷人为本,最终达到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达到每个人都解放。之后,马克思在其著作中先后提到以人为本的观点。更鲜明地指出:每个人的自由
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由此可见,我们党正是吸取我国古代和西方政治文明,以及马克思主义的精华,根据新的发展要求,集中全党智慧,在理论上作出重大创新,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它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成社会主义小康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二、“以人为本”的基本内涵
1、尊重人的价值
人的价值就是指个人对于他人、社会的作用。江泽民指出:“中华民族历来尊重人的尊严和价值。还在遥远的古代,我们的先人就已提出‘民为贵’的思想。一切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取决于人的发展和进步,取决于人的尊严的维护和价值的发挥。”[1]尊重人的价值,就是强调突出人的主体地位和作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的路线、方针、政策都体现了对人价值的尊重。
2、关注人的生存
关注人的生存,就是要关注世人的生存条件和生存境遇。好的执政者需要体恤老百姓所遇到的苦难,除掉老百姓面临的祸害。中国共产党人高度关注人的生存问题,尤其在推进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强调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逐步消灭贫穷,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2]
3、重视人的发展
重视人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继承与发展。首先,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胡锦涛曾明确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们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们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3]其次,界定人的全面发展内涵。人的全面发展,主要是指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个性的发展。具体包括人的活动及其能力的全面发展,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丰富,人的个性的自由发展。最后,明确人的全面发展路径,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经济文化的发展、物质文化生活的改善和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过程,是协同共生的发展过程。
三、“以人为本”的领导方式
以人为本的精神要求中国共产党要通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
领导方式,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1、为人民服务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的
党的十七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党章》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阶级性、先进性决定了党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
旨。以人为本要求经济社会发展必须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
2、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群众路线的表现
“群众路线”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的党的根本工作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也是我们党的根本的领导作风和工作方法,是党的为人们服务的根本要求。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过程,从认识论上说,也就是调查研究的过程。这就把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同群众路线的工作路线有机统一起来。当代中国的根本决策规范是群众路线,要牢固的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就是为了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四、“以人为本”的根本任务
1、人民的物质生活得到保障
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民生问题。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了,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加强社会建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的基石,人民群众的利益必须得到保障,社会管理人员要在工作机制上有所保证,把抓发展和抓民生要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要在财政投入上有充分的保证,了解老百姓的需求,解决群众最急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重视群众的利益,舍得在老百姓身上花钱,花对钱。要在干部作风上强化亲民爱民的作风,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关系,不断深入到群众中去,倾听
群众的最直接、最真实的声音。
2、人民的合法权益得到尊重
如今,某些执法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的官僚主义和腐败现象比较严重,他们在老百姓面前盛气凌人、作风粗暴,执法过程中滥施淫威,甚至权力寻租、索贿受贿,致使老百姓的合法权益遭到践踏,人格尊严遭到侵害。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决策都要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凡是损害群众利益的做法都要坚决防止和纠正。”新“两个凡是”从尊重人民当家作主的基本权利和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充分体现了党的群众路线,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在尊重人民权利上,我们党把“尊重人民主体地位”作为重要原则,修订《国家赔偿法》、废止收容遣送制度;开展公推直选试点,探索基层群众自治机制;推进党务公开,扩大信息公开范围;改革选举办法,实现人大代表选举城乡同票同权;推行听证制度,让百姓参与关系切身利益的政府决策等等。使得民众的尊严得到真正维护,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得到有效保障。
五、结语
在深入贯彻“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过程中,党的十八大报告也对“以人为本”进行了理论创新,提出“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检验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完善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新“两个凡是”等一系列新的理论。这些新理论的提出,为“以人为本”提供了新的诠释,进一步保障了人民的权利。只要我们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