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足步行机器人转弯步态规划及其实现

合集下载

双足步行机器人的步态规划

双足步行机器人的步态规划
稳定 步 行 的基 础
运动学和动, 学 特征。对于动态步行而言 , 丁 曾经有过 l2、 8 、 4、、
9 l 5个 自 由度 的经 典机 械 结 构 E 考 虑 到 项 目 的 具体 运 动 、2 l 行 为 要 求 : 地 行 走 、 坡 步 行 . 下 台阶 等 等 动 作 . 平 斜 上 选用 腿 部
维普资讯
双足步行机器人的步态规划
张 伟 杜 继 宏
( 清华 大学 自动化 系, 京 10 8 ) 北 00 4
E mal z a g e 9 @mal i g u .d .n — i:h n w i 9 i t n要 研 究 了双 足 步 行 机 器人 的基 本 步 态的 建 立过 程 .进 行 了参数 化 北理 .提 出 了一 种 简 单 可 行 的 步 态 规 划 方
器 , 参 考 开 关 和 眼制 开 关 。 出为 到 伺 服放 大 器 的数 字 信 号 . 零 输 用 来 控制 关 节 的角 度 值 。
2 双 足 步 行 机 器 人 的 本 体 结 构
3 数学模 型 的建 立
坐 标 系 系 统 的 建 立 采 用 标 准 D nv e ai t和 H r n r 准 at b g eo 则 用 齐 移 变 换矩 阵来 描 述 参 照 前 一 连杆 的 坐标 系统 来 建立 采 (
下 一 个连 杆 的 坐标 系 统 :
lo0 s e0 s i . . sOic %oO1 c l—n c i n. cs. ns  ̄

A =
lO。 -eo l:  ̄。 clt _ n s oia o i n sn si TT
p o o e , i h e e ae B sc rp s d wh c g n r t s a i Ga s f h l g e r b t s n i o t e e g d o o u i g t s e ih e p o e s a d a a ti s h g i p ca z d r c s n p r merz t e at e

双足行走机器人运动轨迹规划

双足行走机器人运动轨迹规划

双足行走机器人运动轨迹规划林保蛟;华云松;顾岩秀【摘要】针对双足行走机器人数学描述复杂,分析较为困难等问题,采用五次多项式插值法规划机器人的关节运动轨迹,为每个关节设计相应的轨迹,达到运动学求解过程中所得出的转动角度,使机器人从起始位置运动到某个规定的目标位置,实现机器人在作业空间的行走.通过对机器人运动轨迹的分析,结果表明了用五次多项式插值法是一种规划双足机器人步态行走的较好方法,得到的机器人关节运动轨迹图更加光滑平稳.【期刊名称】《电子科技》【年(卷),期】2017(030)002【总页数】4页(P45-48)【关键词】双足机器人;运动轨迹;五次多项式插值法【作者】林保蛟;华云松;顾岩秀【作者单位】上海理工大学光电信息与计算机工程学院,上海200093;上海理工大学光电信息与计算机工程学院,上海200093;上海理工大学光电信息与计算机工程学院,上海20009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P242双足行走机器人是一个多自由度、非线性、具有复杂动力学特性的多体系统, 21世纪以来,国内外许多个人和单位相继推出了各自研制的双足机器人,各国研究学者认为机器人技术对未来新兴产业的兴起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

因其外形和功能形似人类。

适合在人类生活和工作的环境中与人类协同工作[2-3],还可代替人类在危险环境中作业,拓宽人类的活动空间[4],有高度的适应性与灵活性。

实现稳定步行是双足机器人研究的首要任务[5],合理的步态规划是机器人稳定步行的基础。

欧盟在第七框架计划(FP7)中规划了“认知系统与机器人技术”研究、美国启动了“国家机器人计划”、日本和韩国则针对服务型方面的机器人制定了主要的研究策略。

最具代表性的有日本早稻田大学加藤一郎教授研制的WAP系列样机,日本东京大学研制的HS、H6型仿人型双足步行机器人等。

我国同时在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规划中对机器人技术的研究与发展应用给予重视[6]。

双足机器人动态步态规划

双足机器人动态步态规划

me t h o d i s a p p l i e d t o t h e a n k l e j o i n t t r a j e c t o r y p l a n n i n g . C o mb i n e d w i t h k n o w n h i p mo t i o n t r a j e c t o r y , t h e g e o me t r i c c o n - s t r a i n t me t h o d i s u s e d t o g e t t h e k n e e mo t i o n t r a j e c t o r y . Wh o l e g a i t c y c l e w i t h i n t h e j o i n t mo v e me n t i s g o t . T h e d y n a mi c s
第二炮兵工程大学 , 西安 7 1 0 0 2 5
Th e Se c o nd Ar t i l l e r y En gi n e e r i n g Un i v e r s i t y , Xi ’ a n 7 1 0 0 25 , Ch i n a
CH EN Le i , ZH AN G Gu o l i a ng ,ZH ANG W e i p i n g , e t a 1 .Dyn a mi c g a i t pl a n n i n g o f r o bo t NA O.Com p u t e r En g i n e e r i n g
C o m p u t e r E n g i n e e r i n g a n d A p p l i c a t i o n s 计 算机 工程 与应 用

双足机器人步行原理

双足机器人步行原理

双足机器人步行原理双足机器人作为一种具有高度仿生性的机器人,其步行原理是其设计和运动的核心。

双足机器人的步行原理主要包括步态规划、动力学控制和传感器反馈三个方面。

下面将对这三个方面逐一进行介绍。

首先,步态规划是双足机器人步行的基础。

在步态规划中,需要确定双足机器人的步行轨迹、步频和步幅。

通过对双足机器人的步行轨迹进行规划,可以确保机器人在行走过程中保持平衡,避免摔倒和碰撞。

而步频和步幅的规划则可以使机器人在行走过程中保持稳定的速度和节奏。

通过合理的步态规划,双足机器人可以实现稳定、高效的步行运动。

其次,动力学控制是双足机器人步行的关键。

在动力学控制中,需要考虑双足机器人的力学特性和运动学特性,以实现对机器人步行过程中的力和力矩的精确控制。

动力学控制可以通过对双足机器人的关节和驱动器进行精确的控制,使机器人在行走过程中保持平衡和稳定。

同时,动力学控制还可以实现双足机器人在不同地形和环境中的适应性,使其能够应对各种复杂的行走场景。

最后,传感器反馈是双足机器人步行的重要保障。

通过搭载各种传感器,如惯性传感器、视觉传感器、力觉传感器等,可以实时获取双足机器人的姿态、速度、力和力矩等信息,从而为动力学控制提供准确的反馈。

传感器反馈可以使双足机器人实现实时的自适应控制,及时调整步行姿态和步行速度,保证机器人在行走过程中保持稳定和安全。

综上所述,双足机器人的步行原理涉及步态规划、动力学控制和传感器反馈三个方面,通过这三个方面的协同作用,可以实现双足机器人稳定、高效的步行运动。

未来,随着步行机器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相信双足机器人将在更广泛的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为人类生活和工作带来更多的便利和可能。

一种双足步行机器人的步态规划方法

一种双足步行机器人的步态规划方法
前 景 。 行机 器 人 最 大 的特 征是 步行 , 步 步
前 向运 动模 型 如下 图一 :
态 是在 步行 运 动 过程 中 , 行 体 的 身 体 步 各 部 位 在 时序 和 空 间上 的一 种 协调 关 系

步态 规划 是 双足 步行 机 器 人 研 究 中的
个 关 键 技 术 实 现 和 提 高 机 器 人 的 要
维普资讯
2 0 年第3 02 期
《 器人技术与应I》 机 I 1

种双 足 步行机器 人 的步 态规划 方法
] 胡洪志 马宏 绪
国防科技大学机 电工程与 自动化学院
【 摘
要 ] 本 文介 绍 了一种 双 足步行 机器 人 的步 态规 划方 法 , 以前 向运动 为例 细介 绍 了先分 阶段 规划 然 后合 成 的方 法 详 并 步态规 划 减 振
走 的 基本 姿 态 , 划各 关 节 的运 动 , 规 将各 关 节 的转 角 信 息写 入数 据 文件 , 走 时小 板机将 数 据文件 中 的数 行
据写 入 双 口 R M, S ^ l D P控 制 器从 双 口 I ̄ 读 出 规 划 LM _
可近 似算得 侧扭 角 度 :日=oa (/ ) .9 t1a b =53 ̄ I
p r n n i u ainr s l v r e h aia i f emeh d e me t i a sm l o ut e f dtev l t n o t t e i i d o h to
【 e w r s bpd o o;a l nt ; ba o er s K y o d l i b t ip n igv r ln ce e er gt a t i t d a
为了使关节 的转动角度平滑改变 , 用正弦曲线来

双足机器人步行原理

双足机器人步行原理

双足机器人步行原理
双足机器人步行原理基于仿生学和机器人控制理论,旨在模拟人类的步行运动。

它主要基于以下原理和控制策略:
1. 动态平衡控制:双足机器人在行走过程中需要保持动态平衡,这意味着机器人需要时刻根据自身的姿态、行走速度和地面情况来调整步态和控制力矩,以保持机体的稳定。

2. 步态规划:双足机器人的步态规划决定了每一步腿的运动轨迹和步频。

一般来说,机器人上半身的重心会向前倾斜,然后交替迈步。

步态规划需要考虑腿部的受力、身体姿态、地面摩擦力等多个因素。

3. 步态控制:基于步态规划,机器人需要实现对每一步的力矩控制和低级关节控制。

这意味着机器人需要根据颈部、腰部、髋部、膝关节和脚踝关节的传感器反馈信息来调整关节的输出力和控制策略。

4. 感知与反馈:双足机器人需要运用各种传感器来感知自身的状态和周围环境,例如倾斜传感器、压力传感器、陀螺仪等。

这些传感器的数据能够提供给控制系统供其根据需要调整步行姿势和控制力矩。

5. 动力学控制:双足机器人需要考虑自身的动力学特性,以及地面反作用力的影响。

动力学控制通过综合各种传感器信息和动力学模型来计算机器人每一步所需的力矩,以提供足够的力量来维持步行。

综上所述,双足机器人步行的原理涉及动态平衡控制、步态规划、步态控制、感知与反馈以及动力学控制等多个方面。

通过精确的控制策略和高度集成的感知系统,机器人能够模拟人类的步行运动,并具备稳定的步行能力。

双足竞步机器人设计与制作技术报告

双足竞步机器人设计与制作技术报告

双足竞步机器人设计与制作技术报告一、引言二、设计原理1.动力系统2.传感系统3.平衡控制系统平衡是双足机器人最基本的功能之一、平衡控制系统基于双足机器人的运动状态及传感器信息,通过反馈控制算法实现平衡控制,使机器人能够保持稳定的步态。

4.步态控制系统步态控制系统主要通过控制机器人的下肢运动,完成双足的协调步行。

常见的步态控制算法有离散控制、预先编程控制、模型预测控制等。

三、制作过程1.机械结构设计2.电子系统设计电子系统设计主要包括电路设计和控制系统设计。

电路设计需要根据机器人的运行需求进行电源和信号处理电路的设计。

控制系统设计需要根据机器人的传感信息和控制算法,选择合适的控制器和通信模块。

3.程序开发与调试程序开发是制作双足竞步机器人不可或缺的一步。

在程序开发过程中,需要针对平衡控制、步态控制和传感器数据处理等方面进行编程,并进行相应的调试与优化。

四、技术难点与解决方案1.平衡控制技术2.步态规划与控制技术步态控制是双足竞步机器人实现协调步行的关键。

根据机器人的设计和运行需求,选取合适的步态控制算法,并进行动态规划和控制,可以实现优化的步态控制。

3.动力系统设计与电路优化机器人的动力系统设计要考虑电机选择、电机驱动电路和电源供应等多个方面。

同时,还需要对电子电路进行优化,减小功耗和提高效率,以提高机器人的运行时间和性能。

五、总结双足竞步机器人的设计与制作技术包括机械结构设计、电子系统设计、程序开发与调试等多个环节。

通过充分考虑机器人的平衡控制和步态控制等关键技术,可以设计出性能优良的双足竞步机器人。

但是,在设计与制作过程中还需要不断尝试与改进,以逐步优化机器人的性能。

小型双足机器人设计及步态规划

小型双足机器人设计及步态规划
即踝 关 节 前 向和扭 转 两 个 自由度 ,膝 关 节前 向 4 自由 个 度 , 关节 前 向和 转 向两个 自由度 。 髋 下面分析上 肢 自由度 。 人 类运 动 时 ,手 臂 的摆 动 对
运 动 有很 重 要 的影 响 ,机 器
直流 电机 , 当其接收到一个位置指令 , 就会运动到指定 的 位置 。 微型伺服马达具有高力矩 、 高性 能、 控制简单 、 装配 灵活 、 价格低等优点。 微 型伺 服 马 达 内部 包括 了一个 小 型 直 流 马达 、一 组
大腿 : 身 : = : :.: 。 上 头 2 2 25 1
节 扭 矩 最 小 条 件 下 的 两 足 步 行 结 构 自由 度 配 置 器人 在 不平 的地 面上 站立 , 部 再增 加 1 扭 转 自由度 , 髋 个 可 以改 变行 走 方 向 , 关节 处 再 增加 1 回转 自由度 , 踝 个 可
士从仿生 学 的角度对仿 模仿来复制和再造某些生物特性和功能 ,将极大地提高
人 机 器 人 腿 部 自由 度 配
置进 行 了研 究 , 出 了关 得
人 类对 自然 的适 应 和 改造 能 力 ,产 生 巨大 的 社会 经 济效
益l 3 ] 。依据仿生学原理 , 我们按照人体 比例对机器人各部 分的比例和尺寸进行了设计。 人 由头 、 手臂、 上体 、 、 、 腰 腿 足等部分组成 , 各个部分 稍有不 同, 但差别不大 。人体 的比例以头长为单位 , 国 我 的人体通常为七个到七个半头长 , 古代画论 中, 曾有“ 立 七、 坐五、 盘三半” 的说法。 人体各部分 比例大致为: 小腿 :
所设计 的机器人身高为 3 0 m,小腿长 1O m, 3m m 大 l
根 据 郑元 芳 理论 ,我们 可 以规划 出所设 计 的类 人 机 腿 长 lO m, 身 8 m , Om 上 2 m 头部 3 m 手臂 长 10 m。 8 m, 4m . 器 人 的运 动 过程 ( 向 ) 行走 步 骤 : 前 和 重心 右 移 ( 设 先 右 23 驱 动元 件及 机 器人 材料 选 择 假 腿 支撑 )左腿 抬起 、 腿 放 下 、 心 移 到 双 腿 中 间 、 心 、 左 重 重 左 移 、 腿 抬起 、 腿放 下 、 右 右 重心 移 到 双腿 间 , 共分 八 个 阶

双足机器人步态规划及其应用研究

双足机器人步态规划及其应用研究

本文以髋关节的X方向轨迹为函数变量对其余各关节轨迹进行相 应表述,并根据ZMP的稳定性约束条件、行走过程中的速度约束 条件采用粒子群(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PSO)算法对相 关参数进行了优化。根据优化前后的ZMP数据对比,发现其稳定 裕提高了,步行稳定性增强了,充分证明了该优化方法的有效性。
因此,研究双足机器人的步态规划和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双足机器人的运动学研究,即各关节角变量与其各运动连杆之间 的联系,主要包含基础,在此基础之上,通过 机器人的逆运动学实例推导出各关节的求解过程,并介绍了双足 机器人步行稳定性的中常用的判定依据,即零力矩点(Zero Moment Point,ZMP)。不论是单脚支撑阶段还是双脚支撑阶段只 有当ZMP落在支撑脚的稳定区域,双足机器人才不会发生翻倒情 况。
另一方面根据前文介绍的三维线性倒立摆步态规划和PSO优化算 法并结合DARwin-OP2的相关参数实现了DARwin-OP2机器人的稳 定步行,充分证明了三维线性倒立摆步态规划的可行性。
双足机器人步态规划及其应用研究
双足机器人具有很好的机动性与环境适应能力。然而,双足机器 人的步行系统是一个内在的不稳定系统,该步行系统动力学特性 非常复杂,包含多个变量,存在强耦合、非线性和变结构等特点, 也因此一直是机器人领域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之一。
又由于双足机器人的研究涉及到机械力学、自动化学、计算机 学、电子信息学、人工智能、材料学等众多领域。所以,双足机 器人的整体研究水平不仅反映了一个国家自动化与智能化的发 展状况,而且还代表着一个国家的综合科技实力。
双足机器人的步态规划研究,即通过特定的方法得出机器人各关 节角度轨迹随着时间变化而呈现规律性。本文采用三维线性倒 立摆的方法从前向和侧向两个维度规划处其质心的运动轨迹,再 利用质心与各关节运动约束条件从而求得各个关节的角度,进而 实现双足机器人的步态规划。

采用DDPG的双足机器人自学习步态规划方法

采用DDPG的双足机器人自学习步态规划方法

步态规划是机器人控制领域的研究热点和重要的研究内容。

双足机器人结构复杂,其行走过程是由连续的摆腿和离散的碰撞组成,具有众多自由度,难以通过传统控制理论方法建立动力学模型[1]。

即便勉强采用此类方法,也会导致双足机器人运动过程消耗大,行走速度低,环境适应性差。

实际上相比精准的步态,功能性和抗干扰性更为重要,也能使双足机器人能面对不同环境的需求。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强化学习为代表的智能算法以其自适应特性越来越多运用于机器人控制领域[2-3],但过去强化学习在机器人控制领域的实践都局限于低维的状态空间和动作空间,且一般是离散的情境下。

然而现实世界的复杂任务通常有着高维的状态空间和连续的动作空间。

2013年,DeepMind团队提出了结合深度神经网络和强化学习的DQN算法[4],解决了高维输入问题。

但DQN仍是一个面向离散控制的算法,对连续动作处理能力不足。

在机器人的实际控制中,每个关节的角度输出是连续值,若把每个关节角取值范围离散化,则行为的数量随自由度的数量呈指数增长。

若进一步提升这个精度,取值的数量将成倍增长。

采用DDPG的双足机器人自学习步态规划方法周友行,赵晗妘,刘汉江,李昱泽,肖雨琴湘潭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湖南湘潭411105摘要:为解决多自由度双足机器人步行控制中高维非线性规划难题,挖掘不确定环境下双足机器人自主运动潜力,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基于深度确定性策略梯度算法(DDPG)的双足机器人步态规划方案。

把双足机器人多关节自由度控制问题转化为非线性函数的多目标优化求解问题,采用DDPG算法来求解。

为解决全局逼近网络求解过程收敛慢的问题,采用径向基(RBF)神经网络进行非线性函数值的计算,并采用梯度下降算法更新神经网络权值,采用SumTree来筛选优质样本。

通过ROS、Gazebo、Tensorflow的联合仿真平台对双足机器人进行了模拟学习训练。

经数据仿真验证,改进后的DDPG算法平均达到最大累积奖励的时间提前了45.7%,成功率也提升了8.9%,且经训练后的关节姿态角度具有更好的平滑度。

《双足机器人步态规划与控制研究》范文

《双足机器人步态规划与控制研究》范文

《双足机器人步态规划与控制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双足机器人已经成为现代机器人技术研究的热点之一。

双足机器人以其类似人类的行走方式,具有更高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在服务、救援、军事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然而,要实现双足机器人的稳定行走,需要进行步态规划和控制研究。

本文旨在探讨双足机器人步态规划与控制的相关问题,以期为双足机器人的研究与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二、双足机器人步态规划步态规划是双足机器人行走的基础,它决定了机器人的行走方式、速度和稳定性。

目前,常见的步态规划方法包括基于规则的方法、基于优化的方法和基于学习的方法。

1. 基于规则的步态规划基于规则的步态规划是根据预先设定的规则和逻辑,使机器人按照一定的步态行走。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但需要针对不同的环境和任务进行规则调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针对双足机器人的步态规划,需要考虑到机器人的身体结构、关节运动范围、地面情况等因素,制定出合适的步态规划规则。

2. 基于优化的步态规划基于优化的步态规划是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利用优化算法求解最优的步态。

这种方法可以根据机器人的任务和环境变化,自动调整步态参数,具有更好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常见的优化算法包括遗传算法、粒子群算法、动态规划等。

3. 基于学习的步态规划基于学习的步态规划是通过学习人类或其他生物的行走方式,使机器人模仿或自主学习步态。

这种方法需要大量的学习数据和计算资源,但可以使机器人具有更高的智能和灵活性。

常用的学习方法包括深度学习、强化学习等。

三、双足机器人控制研究双足机器人的控制是实现稳定行走的关键。

目前,常见的控制方法包括基于模型的控制、基于学习的控制和混合控制。

1. 基于模型的控制基于模型的控制是根据机器人的运动学和动力学模型,利用控制器对机器人进行控制。

这种方法需要建立准确的模型,并针对不同的任务和环境进行调整。

常见的控制器包括PID控制器、模糊控制器、神经网络控制器等。

双足步行机器人步态规划

双足步行机器人步态规划
步态规划的重要性
步态规划是双足步行机器人行走的关键技术之一,合理的 步态规划可以使机器人更加稳定、高效地行走。
研究意义
通过对双足步行机器人步态规划的研究,可以推动机器人 技术的发展,为机器人应用现状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在双足步行机器人的研究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如波士顿动力公司的Atlas机器人、本田公司的 ASIMO机器人等。这些机器人在步态规划方面采用了多种方法,如基于运动学的方法、基于动力学的方法等。
特点
双足步行机器人具有稳定性好、 适应性强、灵活性高等特点,能 够在复杂环境中自主行走或携带 物品。
双足步行机器人发展历程
初期阶段
早期的双足步行机器人主要采用简单 的机械结构和控制算法,行走速度较 慢,稳定性较差。
成熟阶段
现代的双足步行机器人已经具备了较 高的自主行走能力和适应性,能够适 应各种复杂环境。
科研领域
双足步行机器人可以作为 研究人类行走机制和仿生 机器人的重要工具,促进 相关领域的发展。
03
步态规划基本原理
步态定义与分类
步态定义
步态是指机器人行走时,每一步的姿 态、速度和加速度等运动参数。
步态分类
根据机器人行走时支撑腿的数量,可 分为单足步态、双足步态和多足步态 。
步态规划目标与约束条件
结果比较
将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结果进 行比较,评估步态生成算法的
性能和优劣。
06
基于混合模型的步态规划方法
混合模型建立与描述
混合模型定义
混合模型是由一系列连续和离散动态 模型构成的模型,用于描述复杂系统 的行为。
双足步行机器人混合模型
针对双足步行机器人的特点,建立由 连续动态模型和离散动态模型组成的 混合模型。

双足机器人设计及步态规划研究

双足机器人设计及步态规划研究

收稿 日期:2 0 1 2 -1 1 -1 2 基金项 目: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 ( 5 0 9 7 5 2 0 4 );天津科技大学实验室开放基金 ( 1 1 0 1 A 2 0 2 ) 作者简介:王新亭 ( 1 9 7 8一 ),男,山东武城人 ,讲 师,硕士 ,研究方 向为人机工程学 、计算机辅助工业 。
【 5 O 】 第3 5 卷
第2 期
2 0 1 3 — 0 2 ( 上)
务l 注 訇 似
建模 ,本文 主要讨论 前 向运动 的步态规 划 问题 。 双 足 机 器 人 的一 个 完 整 的 行 走 周 期 可 分 为 双 腿 支 撑 阶 段 和 单 腿 支 撑 相 阶 段 。在 双 腿 支 撑 阶 膝 关 节 运动 角 度 保 持 不 变 ,髋 关 节从 初 始 位 置 开 始 向前 摆 动 到 终 止 位 置 , 运 动 到 图4 ( C )所 示位
务l 匐 似
双足机器人设计 及步态规划研究
Resear ch on desi gn and gai t pl anni ng of bi ped r obot
王新亭。 ,张峻霞‘ ,尹立苹
W ANG Xi n . t i n g。 . ZHANG J u n . x i a。 , Yl N L i - p i n g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9 -0 1 3 4 . 2 0 1 3 . O 2 (E ) . 1 4
0 引言
双 足 机 器 人 采 用 单 、双 足 交 替 支 撑 的 运 动 方
式 ,拥 有 较 好 的 灵 活 性 及地 面 环 境 适 应 能 力 ,具
代 表 性 的 先 进 智 能机 器人 ,其 技 术 是 当今 机 器 人 研 究领域 中的一 个重要 分 支u 。

双足行走机器人步态轨迹规划

双足行走机器人步态轨迹规划

第1期
周云松等 : 双足行走机器人步态轨迹规划
23
综合 FOOT 在 x , z 方向上的行走轨迹, 就可以得到 F OOT 在第 K 步的行走轨迹参数方程 F OOT ( x f , z f) = ( x f ( t ) , z f( t ) ) , K T c < t < ( K + 1) T c . 2. 2 HIP 的轨迹 ( 7) 计算 H IP 的轨迹同样地采用三次多项式插值方法进行计算得出 , 从图 4 中可以得到
L absin q f + L an cos q f t = K T c + T c. 设轨迹方程为 z f( t ) = b 0 + b 1 ( t - K T c) + b 2 ( t - K T c) 2 + b 3 ( t - K T c ) 3 , 把 ( 4) 代入 z f ( t ) 就可以 得到下列关于 b 0 , b 1 , b 2 , b 3 的方程组 1 0 0 0 b0 L an 1 1 1 Td Tm T
程组中的常数项, 得到的行列式的值, 计算最后可得到 FOOT 在 x 方向上的轨迹方程 x f ( t ) = a 0 + a 1 ( t - K T c) + a 2 ( t - K T c) 2 +
图5 行走的参数
a 3 ( t - K T c) 3 .
( 3)
Fig. 5 T he w alking parameters
c
T2 d T
2 m 2
T T T
3 d 3 m 3 c
b1 b2 b3 =
L afsin q b + L an cos q b H ao L an sin q f + L an cos q f ,

两足式自走机器人实验报告

两足式自走机器人实验报告

两足式自走机器人实验报告本实验旨在设计和制作一种能够实现自主行走的两足式机器人,并通过实验验证其稳定性和行走能力。

通过该实验,能够加深对机器人结构和运动控制的理解,同时探索机器人在不同环境下的适应能力。

实验原理:两足式机器人是一种模仿人类步行的机器人,其设计灵感来源于人类运动生理学和动物运动机制。

在机器人的机械结构上,通常采用两条类似于人的双腿,脚部配有足底传感器以获取地面信息。

控制系统利用回馈控制和动态平衡算法,实现机器人的稳定行走。

实验步骤和结果:1. 设计和制作机器人的机械结构:根据机器人的预期功能和要求,设计机器人的双腿结构,选择合适的材料进行制作。

通过螺旋电机和关节连接完成机械结构的组装。

2. 完成机器人的电子设计和控制系统的搭建:设计机器人的电子线路,包括传感器、执行机构和控制芯片等。

设置动态平衡算法和运动控制程序,并进行算法调试和优化。

3. 进行机器人的行走实验:将机器人放置在光滑的地面上,通过控制程序操控机器人进行行走。

观察机器人步态和姿态的稳定性,记录机器人的行走速度和穿越障碍物的能力。

通过实验,我们得到了以下结果:1. 机器人能够实现基本的稳定行走:机器人能够通过动态平衡算法保持两腿的平衡,保证机器人不倒下。

虽然在初期的测试中机器人有时会出现摇晃和摆动的情况,但经过算法的调优和参数的优化,机器人能够保持更好的稳定性。

2. 机器人的行走速度较慢:由于机器人使用的是电机驱动的关节,其速度受到电机的转速限制。

因此,机器人的行走速度相对较慢,需要进一步优化驱动系统以提高机器人的运动速度。

3. 机器人的障碍物穿越能力有待提高:在穿越障碍物的实验中,机器人会遇到平衡和稳定性的挑战。

当障碍物高度较高时,机器人容易失去平衡而倒下。

因此,需要改善机器人的感知和控制系统,提高其在复杂环境中的适应能力。

实验总结:通过本实验,我们成功设计和制作了一种两足式自走机器人,并验证了其行走能力和稳定性。

实验结果表明,机器人能够实现基本的稳定行走,但其行走速度和穿越障碍物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双足溜冰机器人步态规划的研究

双足溜冰机器人步态规划的研究

设参考系 O Y的平面和机器人的支撑面重合 , X 坐标原点为支 蹬 出 以使前脚 滑 出 。接着 机 器人 进行 单腿 溜 冰运 动 , 冰 运动 示。 当溜 完成时 , 左脚落地准备下一个溜冰运动周期 。 撑脚的中心。根据 DAe b r原理, .l et m 将机器人溜冰运动时所受的 全部作用力和力矩 向P  ̄( M Z P点 ) 简化, : 得
; 位 于两脚 的支 撑 区域 内 , 器人 的运 动 速度 较慢 。机 器 人 的姿 态 平 面 ) 机
稳 定性 分析 和 控制 都 比较简 单 , 不再 加 以分 析 。 本文
( ) 略作用于支撑脚上面的滚动摩擦力 , 3忽 将摆动腿着地时 地面对脚掌的反作用力记为 , 摩擦力记为 , 面反作用力和 地
点) 点来描述两足类机器人的运动稳定性[1 Z 46 MP是指两足步行 1] 5。
机 构在 步行 运 动过程 中 , 面 内支 反力 的作 用 点 , 这一 点 , 支撑 围绕 机构 运动的合 力矩为零 。在两足 步行机构 稳定 的步行 运动 中 ,MP Z 具 有如 下性 质 :MP始终 位于 支撑 脚 掌所组 成 的稳定 区域 内。 Z
开 ( ) 蕊 单溜 溜完 左落 始 调 莲 腿冰 冰成 腿地
∑m r尸x + ) ∑ 一 S Px ̄0 , )( G +一 ∑(k )F - — =
i , k
() 1
式中 : m一质量点 i 的质量 ; E i 一质量点的位置矢量 ; n= xy, ] p=
14 4
李金 良等 : 溜冰机 器人步 态规 划的研 究 双足
第9 期
行了研究 , 同时对规划 的步态做了仿真分析。
溜冰机器人 Z MP点 ,如图 3 所示 。对于两足溜冰机器人来 说,由于其为两足机构 ,因此 Z P理论也适用于姿态稳定性分 M 析, 本文在合理假设的基础上 , 应用 Z P理论来判断溜冰机器人 M 的姿态稳定性 。 借助理论力学工具及稳定步态所需满足的动力学

双足机器人上楼梯步态的规划与控制

双足机器人上楼梯步态的规划与控制

cnrl ds by h a a l n db eme ccnt it t d adteake a co a t dwt c・ ot l t l.T egiw s a e ygo t os a h , n nl’tj t yW S t i y oe a t pn i r r n me o h Sre r i fe h
ABSTRACT :n o d rt e i e a o o l b u sar t by,is g i s o l l n d a p o iaey,a d I r e o g ta b p d lr b tci p tis sa l m t at h u d be p a e p r pr tl n be
S N in—x,Z U F n , I N ig O GX a i HO e g L A G Q n ,WA G Y n N og
( eat n f uo ai , n esyo c neadT cnl yo h a He i n u 2 0 2 , h a D pr met t t n U i r t f i c n eh o g f i , f h i 30 7 C i ) oA m o v i S e o Cn eA n
关键词: 双足机器人 ; 上楼梯 ; 零力矩点 ; 模糊控制 ; 联合仿真
中 图 分 类号 :P 4 . T223 文 献标 识 码 : A
Ga t Pl n ng a n r lo p d Ro t Cl b n s a r i a ni nd Co t o fa Bi e bo i i g Up t i s m
c i ; h nafz o t l r a ei e du th lS n l o ke w i a e h M l e ec n l d te z cnr l sd s n dt aj s te ol g f n l, hc m d e P c sdt t e - o uy oew g o r ’a e a h t Z o oh

毕业设计(论文)-双足智能机器人的设计与实现模板

毕业设计(论文)-双足智能机器人的设计与实现模板

1 引言机器人是作为现代高新技术的重要象征和发展结果,已经广泛应用于国民生产的各个领域,并正在给人类传统的生产模式带来革命性的变化,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对于步行机器人来说,它只需要模仿人在特殊情况下(平地或己知障碍物)完成步行动作,这个条件虽然可以使机器人的骨骼机构大大降低和简化,但也不是说这个系统就不复杂了,其步行动作一样是高度自动化的运动,需要控制机构进行复杂而巧妙地协调各个关节上的动作。

双足机器人的研究工作开始于上世纪60年代末,只有三十多年的历史,然而成绩斐然。

如今已成为机器人领域主要研究方向之一。

最早在1968年,英国的Mosher.R 试制了一台名为“Rig”的操纵型双足步行机器人[1],揭开了双足机器人研究的序幕。

该机器人只有踝和髋两个关节,操纵者靠力反馈感觉来保持机器人平衡。

1968~1969年间,南斯拉夫的M.Vukobratovic提出了一种重要的研究双足机器人的理论方法,并研制出全世界第一台真正的双足机器人。

双足机器人的研制成功,促进了康复机器人的研制。

随后,牛津大学的Witt等人也制造了一个双足步行机器人,当时他们的主要目的是为瘫痪者和下肢残疾者设计使用的辅助行走装置。

这款机器人在平地上走得很好,步速达0.23米/秒。

日本加藤一郎教授于1986年研制出WL-12型双足机器人。

该机器人通过躯体运动来补偿下肢的任意运动,在躯体的平衡作用下,实现了步行周期1.3秒,步幅30厘米的平地动态步行。

法国Poitiers大学力学实验室和国立信息与自动化研究所INRIA机构共同开发了一种具有15个自由度的双足步行机器人BIP2000,其目的是建立一整套具有适应未知条件行走的双足机器人系统。

它们采用分层递解控制结构,使双足机器人实现站立、行走、爬坡和上下楼梯等。

此外,英国、苏联、南斯拉夫、加拿大、意大利、德国、韩国等国家,许多学者在行走机器人方面也做出了许多工作。

国内双足机器人的研制工作起步较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