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文言文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中考文言文专题复习

九年级语文组

中考文言文专题复习——七年级上册

一、文学常识:《世说新语》由南朝人刘义庆组织文人编写而成,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主要描写从东汉到刘宋时期的一些著名人士的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不作任何夸饰,语言简练,辞意隽永。《世说新语》全书原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

二、字词解释: 1、通假字:“不”通“否”(尊君在不) 2、一词多义:①之:左将军王凝之妻也(人名)下车引之(代词,他,代元方)②而:俄而雪骤(与时间词连用,不译)相委而去(表承接) 3、古今异义:①与儿女讲论文义:子侄辈(古);现代专指儿子和女儿(今)。②太丘舍去:离开(古);到(今)。

三、内容理解:

1、“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点拨:融洽欢快轻松。

2、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哪一个更好?同时说说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点拨: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好在有意象,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撒盐”一喻只有物象而无意蕴。

3、文末为什么要强调谢道韫是王凝之的妻子?(表示一种赞扬与敬佩)

4、《陈太丘与友人期》一文给我们的启示是:做人要诚实守信,重视礼仪,也即文章的主旨。

六、人物形象:

1、文中对谢道韫的评价如何?点拨:聪明有才学。

2、从文中的描述中可以看出陈太丘的朋友是个什么样的人?

点拨:课文中,友人与陈太丘“期日中”,结果“不至”,可以看出他言而无信,不守信用;到来之后,问元方“尊君在不?”表现得较为有礼;当得知陈太丘已先行离去,不反省自己的过失,反而怒责太丘,粗野蛮横,十分无礼,可以看出他是一个缺乏修养、没有礼貌的人;在元方一番义正严辞的批评后,他“惭”“下车引之”又表现得较为诚恳,有知错勇改的精神。

3、元方的性格特点如何?

点拨:阅读元方对友人的批评话语,我们可以看出元方有着良好的家庭教养,表现了他懂礼识义的品质。元方对粗俗的友人“入门不顾”流露了小孩子性格直率,好恶情感易外露的特点,体现了他正直不阿的性格特征。

4、在友人“惭”“下车引之”时,元方却“入门不顾”是否失礼?

点拨: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可以肯定,也可以否定。认为元方并非无礼的理由是:元方年仅七岁,我们不应对其求全责备;一个失信于人,不知自责且当子骂父的人,其品行的低劣可见一斑,对这样的人就应该断然拒之千里之外。认为元方确实有失礼仪的理由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能改仍不失为有识之人,怎么能因人的一时之错便彻底否定一个人呢?原谅一个知错能改的人,不正表现了一个人胸襟宽广,有涵养吗?

1.《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也是与“取长补短”意思相近的句子):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来表示。

4、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5、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6、喜迎来客,《论语》中有一句话可以表达这种喜悦:“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

7、唐太宗李世民有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由此你能联想到孔子的哪句话?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8.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9.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2. 嘉肴( yáo )自强( qiǎng )兑命( yuè)学学半(xiào )

教学相长(zhǎng)

3.重点词语:

(1)虽有佳肴(虽:连词,即使;佳:美好;肴:用鱼、肉做的菜。)

(2)弗食,不知其旨也(“食”,动词,吃。“其”代词,指代“食”的对象。“旨”,味美。)

(3)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至道:最好的道理;“至”,达到极点的。善:好处。良好。)

(4)是故学然后知不足,都然后知困(是故:连词,因此,所以;困:不通,理解不了。)(5)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自反:反,反省;“自反”,意思是反过来要求自己。自强:“强”,勉励。自强,自我勉励。)

(6)故曰:教学相长也(“故”,连词,所以。长:促进。)

(7)“教学相长”(意思是教和学互相促进,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

(8)其此之谓也(其:表示推测语气,大概;此之谓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此……之谓也”是一种固定句式,通常翻译为“大概说的就是……吧。”)

(9)“学学半”(第一个“学”指教人,第二个“学”指学习;“学学半”意思是教育别人,是学习的一半。)

(10)兑命(兑,通“说”,指的是殷商时的贤相傅说。)

4.全文翻译: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即使有美味的肉食,不去品尝,也不知道其味道的甘美;

虽我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也不知道它的好处。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也有不懂得地方。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省。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知道了自己不懂得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

故曰:教学相长也。所以“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

《兑命》曰:“学学半。”《兑命》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

其此之谓乎?

这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5.重点问题解答:

1、本文主要论述了什么道理?(你同意这个观点吗?)作者是怎么论述的?(论证思路)“教学相长”。人学习之后就会知道不足,知道了不足之处,才能反省自己,提高自己;教人之后才能知道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这样才会自我勉励,不断提高。

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二者相铺相成。重视实践,在学和教的实践中“知不足”、“知困”,明事理,出真知,得到进步与发展。

2、文章开头写“虽有嘉肴”有何作用?

从“佳肴”写起,是为了由“佳肴”、“至道”

引出下文对教与学关系的论述,有“佳肴”、“至道”作类比,教与学的关系就浅显易懂了,这种说理的方法叫做“类比推理”。

文章主题

文章应用“类比手法”引出要阐述的观点,讲述了“教学相长”的道理。即教人和学习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告诉我们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1.体裁:文言笔记小说

2.作者:纪昀,字晓岚,清代著名学者,生性诙谐风趣,任《四库全书》总纂官,著有《阅微草堂笔记》,本文选自其中。

3.作品:《阅微草堂笔记》:纪昀晚年所作的一部文言笔记小说,全书主要记叙妖怪鬼狐故事,其中也有不少关于考据的文字,另外人事异闻、名物典故等在书中也有记述。

《四库全书》:分古今图书为经、史、子、集四档。

【重点词句】

1.古今异义

并:古义:一起二石兽并沉焉。今义:并列。

阅:古义:经历阅十余。今义:阅读。

是:古义:代词这是非木柿。今义:判断词是。

盖:古义:发语词盖石性坚重。今义:有遮蔽作用的器物。

但:古义:只但知其一。今义:表转折但是,却。

2. 一词多义

去:岂能为暴涨携之去。离去\西蜀之去南海。距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