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语文阅读理解能力三部曲论文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能力思考论文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思考作为一名从教十多年的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我深深地体会到:阅读能力,对一个学生来说,是一种十分重要的,阅读能力的强弱,与学生获取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增长见识,以及培养自学能力等方面都有密切联系。
小学生阅读能力提高了不但能够加强小学生在阅读中的情感体验,而且可以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文知识,形成良好的语感;能让小学生去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同时也能发展他们的个性,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
我认为必须加强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提高小学生的课外阅读的能力。
而目前在农村小学,由于受办学条件的影响,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少,导致作文能力低,学生阅读兴趣不高,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在我们现在的这种教育教学现状中可以说是势在必行,刻不容缓,时代的要求我们不可以说不的。
那怎样才能有效持续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呢?下面是我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点滴看法,和大家一起交流。
一、扩大学生阅读量,让学生汲取大量的文学养分,做一些提高阅读能力的基础功夫。
在平常的语文教学活动中,有意识的要求学生看一些课外读物,组织安排一些文学业余活动,让各年级的小学生,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逐渐提高他们的阅读总量。
低年级的学生,老师可以讲一些童话故事、神话故事、寓言故事……这类书本有《西游记》、《封神演义》、《安徒生童话集》、《伊索寓言》等,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积累一些原始素材。
到了三年级,让学生逐步接触一些现代文学作品,如鲁迅、郭沫若、巴金等文学大师的短篇文章,并在班级中开展一些相应的文学活动,可以形式多样,内容自行设计,包括叙述故事情节,说感受,讨论问题等,加强学生对内容的记忆。
高年级的学生,要求适当高一点,让其慢慢接触一些中国现代和古代的文学名著以及外国文学经典名著,为以后学生持续阅读打好基础。
我们让学生阅读的目的,在于让其汲取更多的文学养分,而不是去增加学生学习以外的负担,为此,我们必须得保证学生课外阅读的质与量。
三部曲, 让阅读教学更有效——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三部曲,让阅读教学更有效——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阅读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丰富学生各方面的信息,提高学生的智力,增强社会适应力,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新课标明确指出: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
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呢?我结合多年的教学实际,从三个方面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多种形式,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读”的重要性。
在语文教学中采取多种形式的方法让学生多读、多感悟、多反思,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为给阅读教学打开突破口,我采取以下形式对学生进行“读”的训练。
1.教师进行精彩的范读。
由于小学生年龄特点及他们的阅历与经验尚浅,所以他们的读书还处于初步学习阶段,对教师的范读还有依赖,教师精彩的范读有助于激发他们读书的积极性。
教师在范读时,学生能够亲眼看到,亲耳听到,对教师的表情、语气、声调等能直接领略,在这样的过程中能仔细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特别是在一些课文中,有些地方需要以读代讲,教师精彩的范读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让师生情不自禁地共同进入角色。
当教师的感情与学生发生共鸣时,就会激发他们朗读的激情,增强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
教师通过形象而精彩的范读,把对作品的理解融入范读中,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唤起他们情感上的共鸣。
2.进行有效的朗读指导。
小学语文课文中有诗歌、散文、小说、童话、寓言、说明文等多种文体。
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文体来进行朗读指导。
如朗读感情浓厚、语言优美、气势磅礴的《长江之歌》一课时,就必须采用鲜明的节奏,抑扬的语调,一气呵成的语势来朗读,从而让学生感受到长江的秀丽风光,培养他们热爱祖国河山的美好情感。
二、创设情境,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在阅读教学中,在身临其境中训练学生的语感,培养阅读能力,把情感带入教与学的活动之中,创设和谐美好的学习情境,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
【小学语文论文】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10篇)
【小学语文论文】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10篇)第一篇近年来,新课改逐渐落实到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的课堂、课本教学已经满足不了课改的多种需求,培养学生的个人素质、创新能力、理解能力、写作能力是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其中,小学生最短缺的就是阅读能力。
本文就小学语文教学中导致学生阅读能力低下的因素以及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措施做简要探讨,希望能够为我国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提供借鉴。
小学语文;阅读能力;培养措施建设活力开放的语文课堂是新课程改革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的要求,因此,语文教师也开始将其作为课堂目标,这就需要教师在讲授阅读课时尽量让学生走进生活、自然,让他,让他们从中获取所需知识、信息,真正做到走出课堂和教科书,延伸拓展阅读能力,不但能够提高写作和语言能力,还可以陶冶情操、培养人格。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导致学生阅读能力低下的因素(一)学生的自身因素小学生是一个特殊群体,与年长的学生比较自身存在很多不足,他们相对来说比较活泼好动,受外界因素影响较大,在控制力和耐心上也相当缺乏,最重要的是,小学生识字较少且学习新知识的能力差,会的只有几个简单字词,大部分还只是停留在拼音的层次,因此,其阅读能力自然也就在很大程度上受限制。
(二)教师落后的教学模式落后的教学模式对教学效率的提升起到阻碍作用,再加上语言学习与其他学科相比较来说有一个弊端,那就是太过乏味枯燥,没有新鲜感,与此同时,因为大部分教师受到的教育都还是传统模式,因此,他们在语文教学中仍然采用“填鸭式”的方法教学,没有把学生摆在主体位置,口头传授、板书等依然是传授知识的主要手段,晦涩难懂的语言、乏味枯燥的用词导致课堂氛围太过沉闷,激发不起学生的兴趣。
(三)教师在教学能力方面存在不足教师的教学能力对学生的影响至关重要,尤其是小学教学,很多教师因为从事教学活动时间比较长,在工作过程中难免受到“经验论”干扰,而且小学中有相当一部分教师认为,小学教学对知识量的要求不是很高,没有注重自身在专业方面的知识累积,另外,长期从事一项工作热情总会消退,应付的教学心理参与其中,教学能力不足,导致教学效果受影响。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三部曲”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三部曲”摘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三部曲”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第一部曲:课前明确目标,授学生预习方法,抓住作者写作思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第二部曲:课中抓住课题中心词,文中字、词、句,引导学生进行阅读。
第三部曲:课后钻研课后问题,掌握阅读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能力阅读方法中心词句想象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积三十年的经验,使我确信学生的智力取决于良好的阅读习惯。
”新课标也明确指出:“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
”可见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于学生至关重要。
而且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结合多年的小学语文的教学经验,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方面谈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第一部曲:课前明确目标,授学生预习方法,抓住作者写作思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第一部曲中我通过抓住教师传授学习方法、作者写作思路两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首先,提出明确要求,教给预习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我在课前的做法是:教师出示预习要求,如:利用“新华字典”等工具书自学生字、新词;试着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
说说本文的主要内容等问题。
如在教《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时,要求学生课内预习,边读边思考,用不同的符号划出重点和疑点,提出不理解的问题。
对学生提出的疑点,我就让学生小组或全班进行讨论、解疑,这样学生就逐步掌握了预习的方法,培养了阅读能力。
其次,学生读课文时,让他们充分了解作者写文章时的背景,即写作时的思路及想法,巧设若干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
如在教《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时,为了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我设计了思考题:A.找出描写鲁迅先生外貌的词句,从中了解他是个什么样的人?B.“我”见了几次面?C.每次见面给“我”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生就带着这些问题去默读课文,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就概括出鲁迅先生是一位慈祥、和蔼、同情劳动人民、平等待人的人,鲁迅先生“为自己想得很少,为别人想得很多”的形象矗立在学生脑海中。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论文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论文一、引言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阅读能力成为人们获取知识、提升素养的重要手段。
小学阶段是培养阅读能力的黄金时期,因此,如何有效提升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成为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从现状分析、培养策略及实践探讨三个方面,对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进行深入剖析。
二、现状分析1. 小学生阅读兴趣不足:受网络、电视等媒体的影响,部分小学生对阅读缺乏兴趣,导致阅读量不足。
2. 阅读方法不当:部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缺乏有效的阅读方法,如快速浏览、精读、略读等,影响阅读效果。
3. 阅读资源匮乏:学校、家庭阅读资源有限,不能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
4. 教师引导不足: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过于关注字词句的教学,忽视了对学生阅读策略和阅读思维的培养。
三、培养策略1. 激发阅读兴趣:通过丰富多样的阅读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积极性。
2. 教授阅读方法:引导学生掌握多种阅读方法,如快速浏览、精读、略读等,提高阅读效率。
3. 丰富阅读资源:加强学校图书馆建设,鼓励家庭购买适宜的阅读材料,拓宽学生阅读渠道。
4. 注重教师引导:教师应关注学生阅读策略和阅读思维的培养,提高阅读教学效果。
四、实践探讨1. 开展阅读活动:学校可定期举办阅读节、读书会等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2. 推荐优秀读物: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推荐适宜的读物。
3. 创设阅读环境:学校、家庭应为学生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阅读环境,提高阅读质量。
4. 家校合作:加强家校联系,共同关注学生的阅读成长,形成教育合力。
五、结语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努力。
通过激发阅读兴趣、教授阅读方法、丰富阅读资源、注重教师引导等策略,有助于提高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五、具体实施措施1. 阅读课程设置:在课程安排上,增加阅读课的比例,保证学生有充足的阅读时间。
阅读材料的选择应兼顾经典与现代,涵盖文学、科普、历史等多个领域,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如何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教学论文》优秀教育论文
如何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教学论文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
可见培养阅读能力是极其重要的。
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小学阶段六年课外阅读总量达到100万字以上,可见课外阅读是新时期的要求,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让孩子们爱上阅读。
有人说“自主阅读就是开拓精神空间”。
的确,要开拓视野、汲取知识光靠学习课文是远远不能达到目标要求的。
在过去包括西藏的阅读教学中,都普遍存在着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现象。
这样,不能从实质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的词汇、说话、朗读、概括、思维能力都得不到真正的提高。
那么,怎样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呢?通过一个假期的思考、阅读、整理,我有几点浅见和大家分享:一、抓好课堂教学,找到重点,加强词句训练读课文要理解其中的词语和句子,才能更好地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思想;要会自觉地使用学过的词语组织出所需要的句子,才能更好地准确地表达出真情实感。
掌握一定的词语知识和句子知识,是发展阅读和写作的重要基础。
因此,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积累词语和引导学生运用词语十分重要,是培养阅读能力的重要内容。
词语训练要注意两点:一是既要重视理解又要重视运用,把学和用结合起来;二是要与阅读课文与理解文章结合起来。
一些常用的词语,要引导学生在说话和作文中学习使用。
一些基本句子形式,要引导学生加深认识,并让他们口头或书面造句子,学会使用。
在引导学生理解词语时应让学生了解这些词语和句子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和用法。
有的词语一读就懂,不需要讲解。
引导学生细读课文,找出重点。
再引导他们思考、用口头语言表达,因为只有会说才能写。
为了让学生能更换的理解,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把课文中词语、句式变换说法等。
二、教给合适的阅读方法,培养阅读兴趣1、教方法,指导预习预习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个重要方法,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刚上三年级,不会预习,我们就可以把预习带到课堂上,集中上好预习指导课,教给学生预习方法:①读熟课文,要求达到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②边读边想,读后能比较准确地回答出课文的主要内容;③要借助字典认字,理解词语。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小学语文整体性阅读三部曲探析
小学语文整体性阅读三部曲探析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体现了学习者的语文素养,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注重语文阅读教学。
但在实际阅读教学中,不少教师担心学生理解不透,而分析过细,这反而制约了学生自主能力的发展,影响阅读教学效果。
为了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开展整体性阅读,包括了如下三个层面:整体感知层面、局部研读层面、整体把握层面,循序渐进,让学生逐步理解课文。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要根据学段来有针对性地、有偏重性地组织语文整体阅读训练。
比如,在小学语文低年级教学中,侧重整体感知;而在中高学段,则侧重局部研读,偏重整体把握。
当然,有所偏重并不意味着独立开展,而需要有机结合,环环相扣,层层推进,步步深入,以强化学生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教学效率。
一、整体阅读的起点——整体感知,初步体验在整体性阅读中,第一步是整体感知,这是学生对课文的感性认识与初次体验,属于浅显状态,是深入认识的基础阶段。
在这一环节中,学生要弄清课文的所属体裁,了解一定的背景知识,然后浏览篇章,概括性地把握文本内容,获得初步与整体印象。
具体而言,整体感知的要求如下,当然,教师可根据具体教学灵活变动。
①依照课文标题,引导学生猜测与联想有关内容,了解文章体裁。
比如,学习《狐狸和乌鸦》时,本课是寓言故事,可引导学生根据课文题目来想象狐狸和乌鸦会发生怎样的故事。
②浏览文章,让学生说说课文的大概内容,获得整体印象,体会文章中的生动语言以及鲜活形象。
同时,当学生初读课文前,语文教师需提出阅读要求,或者布置一定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带着问题整体感知。
比如,在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中,教师可提出朗读与阅读要求,譬如运用怎样的语调、语音来有感情地朗读;文章中主要写了哪些事情,发生了怎样的故事,有哪些人物等。
如,学习《狼和小羊》时,引导同学认真听读课文,注意生字读音,初步感知文本内容。
而后简单讲讲狼和小羊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
另外,在复述课文内容时,教师需要考虑学生年龄特点与认知水平,提出不同的要求。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教育论文【课题研究】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当谈论到怎么才能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的问题时,人们潜意识蹦出来的第一个答案肯定是:多读。
这个答案当然也没有问题,熟能生巧是世人皆知的道理。
但是,读也要讲求读的质量,毫无头绪地乱读未必就能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所以,不少学生感到很委屈,心想,自己也读了不少文章,学到了不少“技巧”,从老师那里也得到了不少的“指导”,可是,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老是提不高。
同样,另一方面,作为教师也对如何上好阅读课也感到很茫然,不知道在阅读课上应该讲些什么,怎样做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面对这样的情况,通过过平时的课堂实践以及学生反馈的课堂教学信息,下面就谈谈我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是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的。
1、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指对事物喜好或关切的情绪。
心理学上认为它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和从事某项活动的意识倾向,表现为人们对某件事物、某项活动的选择性态度和积极的情绪反应。
它能推动学生去寻求知识,开阔眼界。
对学习感兴趣的学生,学习会更加主动,积极,产生愉快紧张的情绪和主动的意志努力状态,从而提高自己学习活动的效率和效果。
因此,我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采用以疑激趣的办法来激发学生自学的兴趣。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疑问时,教师因势利导,激起他们自学的欲望和兴趣,所以,在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时,强调学生要一边读一边想,特别要在“想”字下工夫,学会设疑,释疑。
如先抓住主要的问题来设问,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学生学习情绪极佳,很快便弄清课文的大概意思,并把握整篇文章的脉络。
2、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如果阅读粗略,养成了不良的阅读习惯,将成为‘终身之果’。
可见,如果良好的阅读习惯养成了,将会终身受益。
所谓良好的阅读习惯,包括三个意思:一是要养成每天阅读和习惯,持之以恒,日积月累地吸取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陶冶性情;二是阅读时,引导学生采取认真的阅读态度和正确的阅读方法,如认真检索、勤查字典的习惯;做读书笔记的习惯;能圈、点、勾、划,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发表议论、思考问题、背诵摘录的习惯。
提高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之我见的论文
提高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之我见的论文•相关推荐提高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之我见的论文摘要:阅读,是小学生获取科学知识的源泉,是小学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阅读能力具有很强的综合性,教学中一定要认清阅读能力的结构:认读能力、理解能力、鉴赏能力、评价能力及运用能力,明确阅读目的,培养阅读兴趣、阅读概括力和思维品质,加强课外阅读指导,从而进行有效的阅读技能训练,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激发其创造能力。
关键词:阅读能力;概括力;阅读技能;思维品质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阅读是小学生获取科学文化知识的源泉,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
有效的阅读手段和方法,将大大提高小学生的知识储量和质量。
增长小学生的知识,提高小学生的才干并激发其创造才能。
阅读教学的宗旨是培养学生综合性的语文素养,也就是培养学生语文诸方面的能力和素养。
是将书面材料中提供的信息与读者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相整合,从而构建出意义的过程。
吕叔湘先生说:“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
”此外,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
语文综合素养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及实践能力和创造精神。
阅读能力是综合性很强的能力,认清阅读能力的结构,对于认识阅读教学的目的、途径、方法都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从阅读过程来看,构成阅读能力的要素应当是认读能力、理解能力、鉴赏能力、评价能力和运用能力。
它们之间相互联系互为补充,认读能力是理解能力的出发点和前提条件,只有认读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才能促进理解能力的协调发展,与此同时,只有理解、鉴赏透彻全面深入,评价才能深刻、犀利有针对性。
以下就提高阅读效果的基本途径,谈谈个人的体会和做法。
一、明确阅读目的,提高主动自读能力目的明确是学生阅读的动力和前进方向,也是学生主动参与阅读的前提条件。
带着明确的阅读目的,让学生主动自读,是培养他们阅读能力、提高语文学习质量的重要途径。
“自读”是学生感知、理解课文的一种实践形式,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一种训练方式,通过“自读”课可以培养学生以下几种具体能力:认读能力——辨识生字、学习新词的能力;理解能力——审题、辨体以及探究文章的能力;质疑能力——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鉴赏能力——分析、评价文章的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浅谈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优秀教育论文
浅谈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阅读教学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语文教学质量的优劣。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强对阅读教学的重视。
近年来,对小学语文教育的关注越来越多,其中又以对阅读教学的关注最多。
因为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培养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
一、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要注意趣味性生理学对兴奋问题的研究表明,当人们感到有趣时,便精神饱满,心情愉悦,脑垂体分泌活跃,新陈代谢加快,整个神经系统的兴奋水平提高,情绪处于积极状态,思维敏捷。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
”由此可见,兴趣是获益的先导,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
就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来看,他们的注意集中的持久性很差,所以在小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必须变换不同的方式,适时运用领读、伴读、齐读、竞赛读、分角色读。
借助插图、录音、投影器等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对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样就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兴趣是人们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原动力。
要使学生有兴致读,产生想读的愿望。
教学中,我总会认真钻研教材,多为学生创设机会让他们尽情地朗读。
我对每个学生说,老师提的每一个问题,它的答案都能通过你的朗读找到。
当学生从不知到知之时,我总会及时送上表扬、鼓励。
当学生把知之转化成有感情地诵读时。
我常常会为他们的进步带头鼓掌。
这样,信心有了,胆子大了,兴趣就浓了。
二、珍视学生独特的阅读体验,培养学生的个性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培养学生个性。
既然在阅读教学中给学生铺设了个性化的平台,重视个性化解读文本,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来思考,来判断,那就要重视学生个性化阅读,培养学生的个性。
小学生语文阅读理解能力提升策略探究优秀科研论文报告论文6
小学生语文阅读理解能力提升策略探究优秀科研论文报告摘要: 随着素质教学理念的提出, 我国的教育行业, 对于小学生学习能力的关注度是越来越高,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对于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视的, 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 可以制定完善的教学计划, 采用多元化的教学理念, 培养学生对于语文文章的阅读兴趣, 通过发展学生的合作探究学习能力, 也可以让学生的文学素养得到有效的提升, 因此, 本文就小学生语文阅读理解能力提升策略探究进行分析和总结, 并提出指导建议。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理解能力;利用背景知识;合理导入;提高阅读积极性;构建价值体系;发展合作探究学生在学习语文文章内容的时候, 通过教师所布置的预习任务, 都会作者的个人资料, 以及本篇文章的写作背景进行了解, 这样才可以加深学生在阅读过程中, 对于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结合作者的创作背景, 学生对于文章的了解就会变得比较的透彻, 教师在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同时, 也可以通过增加学生的阅读文章的数量, 提升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进而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师在对于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了解的基础上, 就可以在培养和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 对于阅读教学的现状进行简单的分析, 通过利用背景知识的引入, 也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素养。
一、利用背景知识小学生对于文章内容的理解, 总是非常直观的, 对于作者所表达的深层次的含义, 学生很难进行体会和感悟, 这学生的生活经历是有关的, 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就可以通过利用背景知识, 让学生进行语文文章内容的课前预习, 在学生对于课外内容进行初步了解的前提下, 教师在结合多媒体教学工具的辅助, 也可以为学生创设背景教学情境, 这样不仅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也可以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例如, 在教授学生学习《清平乐》这一章节内容时, 教师在为学生讲解这一章节的知识内容的时候, 可以先让学生对于译文内容进行学习, 教师也需要让学生对于文章内容的注释, 进行理解, 春天回到了哪里, 寻不见它的踪迹, 只感觉苦闷寂寞, 如果有人知道春天的消息, 定要帮助我互换它回来与我同住, 教师在为学生进行逐词逐句讲解的过程中, 也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 集中学生在课堂中的注意力, 谁也不知道春天的踪迹, 只好去问一问黄鹂, 然后黄鹂的婉转鸣声, 谁又能懂呢, 一阵风起它便随风飞过去了盛开的蔷薇, 教师通过为学生拓展一些背景性知識内容的讲解, 可以让学生在课堂的学习中, 对于文章的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和全面, 无形路的意思指的就是没有留下春去的行踪, 行路指的就是, 春天来去的踪迹, 通过拓展一些背景知识内容, 也可以提高学生的文章阅读理解能力, 激发学生对于古诗词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教师也可以开展多样化的阅读活动, 让学生分享阅读体会。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论文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摘要:阅读能力是学习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它不仅与语文学习息息相关,也和其他学科的学习密不可分。
阅读能力从语文学科中培养,既能为语文学习服务,也能促进其他学科成绩的提高。
生活中同样也离不开阅读,小到一则广告,一份使用说明,大到一篇文章,一本著作。
可以说阅读贯穿着我们的生活,从课堂延伸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难点。
如何将我们课堂上教授的方法转为学生的能力,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要想教会学生,我们自己首先要搞清楚阅读教学的内涵和本质,才能对症下药。
然后将课内阅读教学与课外阅读辅导相结合,力争让学生的阅读能力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课堂质量阅读能力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入进行,阅读教学的地位日益突出,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刻不容缓。
良好的阅读能力不仅有助于提高我们的语文学习能力,从而提高我们的考试成绩,还可以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方便,更能提高我们的生活品味。
阅读能力是学生不可或缺的一种能力,必须从小培养。
那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呢?老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一、明确阅读教学的含义和本质什么是阅读教学呢?《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于阅读教学是这样表述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由此可见,阅读教学的本质就是对话。
在传统的阅读教学中,经常见到老师们为了完成每节课的教学任务,不能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与文本对话,而是将自己备课钻研所得灌输给学生。
一篇课文学完了,学生可能是懂了文章的内容主旨,但不是读懂的,而是听懂的。
学生和文本之间的对话时间不够对话渠道不畅,教师用自己的分析讲解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课堂教学的过程不是〃对话〃的过程,只能算的上是〃传话〃。
而阅读教学应该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的阅读实践活动。
学生在阅读活动中具有自主性、独立性,教师则起引导、点拨的作用。
我们应当以这样的理念来调整几个要素之间的关系,以实现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
提高小学生语文阅读水平的方法论文
提高小学生语文阅读水平的方法论文提高小学生语文阅读水平的方法论文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生活在信息社会,就要不断的获取信息。
如何获取呢?阅读便是个很重要的途径。
在当今社会中以传媒为主导形式的信息化时代发展是非常迅猛的,但是据统计,现代社会需要的各种信息约有85%以上直接或间接来自于图书文献。
可见阅读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
因此,课外阅读是开启语文教学的又一把金钥匙。
可是,这把金钥匙却被许多教育工作者遗弃在角落里,其现状实在令人担忧。
一、阅读能力在小学生中存在的问题(一)教学单一化,加以实质性指导在课堂上,很多教师在教学中还是过于程序化,习惯于以讲代读,喧兵夺主或者满堂讲或者满堂问,依然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以老师讲为主,学生们没有自己的观点,也没有一定的学习方法的引导,学生无形之中被老师牵着走。
学生独立思考。
合作。
自主学习的时间相对还比较少。
学生选择不好读物,运用不对正确的阅读方式和策略,在认知上就更不会有很深刻的了解。
(二)过于功利化“所谓功利化就是阅读一定要有用,所谓有用,也就是能够考试做卷,能够考一个好分,如果她不能直接起这一点作用的话,有人就觉得一定没有用。
”语文教学研究不好就还只是在语言文字上转圈,从而进入一个文字怪圈。
现今有一种“新八股”是由现行的格式化、标准化的高考语文试卷形成,此“新八股”不足以和旧时代的旧八股考试相提并论。
旧八股对文章的义理、辞章和考据是很讲究的,为的是想更好的让士子们学习起来,从而受益终生,而“新八股”通过让考生们循环的训练,以至于在有效的时间内熟练地掌握各类题型的解答模式,由此获得的高分并没有把该有的能力和素质巩固起来,它只不过是一块“敲门砖”而已。
教辅在市场上非常的盛行,而一些真正好的适合儿童的已经被冷落,不仅学生他真正去阅读,甚至有的家长都认为是浪费时间这就是小学生有的难以坚持,或者难以气的好的效果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三)阅读面狭窄,阅读资源缺乏大部分小学生只是对故事书一类的感兴趣,而对其它的刊物阅读量很少,例如科学类书籍、文学类书籍和生活常识类书籍等。
小学语文论文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能力
论文题目: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能力 作者姓名:单 位:联系方式:日 期:装订 线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能力摘要:如今小学语文阅读理解课堂上,每授课的知识点都与生活息息相关。
阅读是小学语文的重中之重,是提高学生表达能力的基础,加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能力教学方法一、让学生们感兴趣,让学生自觉读书。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
爱因斯坦说:“孩子最好的老师是兴趣。
”在阅读教学中,直接决定学生的阅读动机和学习是兴趣,直接关系到学生阅读活动的发展,阅读教学的成功。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应该以兴趣为导入,加强教学环节的设计, 给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充分调动知识的储备和生活经验,使其生产更多开化的观点。
根据小学年龄小的特点,积极活泼,我介绍这个故事在阅读教学中、游戏、多媒体等等,能够提高视觉和生动有趣的教学,使学生会非常有兴趣在阅读文本。
例如,学习“桂林山水”、可以利用教师的多媒体视听和结合特性,形象又生动地播放了,音乐、视频、影像资料,如加上动听的音乐,使学生们感觉身在桂林的美景中,感受桂林山水风光的秀丽与优美。
这比以前的授课形式更有吸引力,充分提高小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们产生对本文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积极开展对学生的读书活动。
学生们有阅读的激情和动力,更能超越文字的限制,有更多的见解,可以为阅读教学打下基础。
二、动员学生的生活经验,给学生们有独特的领悟语文学科与现实有着很密切的关系。
每一篇文章都不是简单的文字,而是在这种平凡的文章背后隐藏着作者真挚的感情,并凝聚作者的智慧和心血,是描写作者的生活,并蕴含着作者对生活的重新和创造的真实生活。
学生要想对文本进行解读,老师就应该提点学生对生活的感知。
每个学生都具有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拥有丰富多彩的心理世界和情感世界,这些差异是学生们独创的重要资源。
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我们并不是说将文本简单地进行还原,而是要把这些东西将学习与自己的现实生活结合起来,才能以文本为基础,以文本为中心,同时又超越文本。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论文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论文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论文在小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然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尽管花费了教师的不少心血,学生的阅读能力还是得不到提高。
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该如何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呢?一、师生主体的错位,造成学生丧失阅读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
由于中国的应试教育,我们课堂只是围绕着如何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尽管我们的教育培养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从应试教育转到素质教育方向上来,但是现实的情况仍是很多学校只抓升学教育,因为这是直接被人们所共识的,能看得见效果的事实。
这种事实不仅为学生家长所期待,也被学校所重视,更被社会公众认可。
在这种情况卜,造成学校和教师以及家长把眼睛盯在了学生的分数上,一心想让学生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后果就是学生把分数看成自己的命根。
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成绩,搞题海战术,课堂教学不是满堂灌就是满堂问,可是这种填鸭式的教学却造成学生对于读书和学习过早地失去了兴趣,这也包括学生对阅读兴趣的丧失。
当学生对阅读丧失了兴趣之后,就会发生前面学生纸条上所写的情况,教师即便把阅读技巧灌输地再详细、再精彩对于学生来说也几乎是“对牛弹琴”,甚至他们对整堂语文课丧失兴趣。
二、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方法探索(一)变群体性阅读为个性化阅读群体性阅读,是指全班师生共同读一篇文章,师生之间通过对文章的主题思想、写作方法等的分析,逐步地找出文章的精华,群体性阅读,过于重视对阅读技巧的灌输,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忽视了对学生情感的体验。
所以,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习惯,我们应该变群体性阅读为个性化阅读。
个性化阅读教学,也就是引导学生遵循基本的.阅读方法,尊重他们的阅读习惯、思维方式,允许他们在已有的知识系统、情感体验、智力水平基础上对作品进行或深或浅、或多或少的感悟,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阅读主动性。
在学生与学生之问、学生与教师之问的互动中实现认知教学、智能训练和人格教育三位一体的阅读功能。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论文
怎样才能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摘要:语文教学中要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就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还要运用不同的方法指导学生进行有效地阅读,这样才能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扫除“阅读难,难阅读”这一“拦路虎”。
关键词:阅读教学培养兴趣注重方法提高能力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
在今天这个信息时代,阅读可以说是一个人生存所必备的本领。
同事们常说:“作文难,难作文,”但我觉得:“阅读难,难阅读。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可以说是与作文教学齐驱并驾的“拦路虎”,对语文教学来说也是一大障碍。
通常一篇小小的短文令老师难教,学生也是头痛不已,解决的方式只不过是看一看,想一想,写一点罢了。
这种情况,显而易见地暴露了我们语文教学中的缺陷和不足,究其根源,不是学生本身存在的问题,而是我们平时忽视了对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培养,才造成了今天学生“阅读难,作文更难”的局面。
为此,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当前语文教学中可以说是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方面入手:一、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最好的老师。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
”只有学生有了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阅读产生主动需要。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怎样才能激发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呢?一是抓住上课伊始的有利时机,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以精彩的开场白或话题引发起学生浓厚的兴趣,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使之进入最佳状态,为整堂课拉开序幕。
二是以和谐的课堂气氛保护学生的阅读兴趣。
语文教学不仅是一个认识过程,而且也是情感活动过程。
在课堂教学中,我时刻注意保持轻松愉快的氛围,充分满足学生叙述的愿望;真诚和蔼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把微笑带进课堂,将欢乐带给学生。
三是运用多媒体和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阅读兴趣。
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增强气氛,铺设场景,组织讨论、辩论、看图说话、分组竞赛等活动,使学生在乐中学、在做中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高小学语文阅读理解能力三部曲从教二十多年,常听同行抱怨:“教语文难,教作文更难,”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理解可以说是与作文教学并驾齐驱的“拦路虎”,对语文教学来说也是一大障碍。
教师们在阅读教学时也不知该从何着手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通常一篇二三百字左右的阅读短文,学生读后往往头脑中一片空白,难以理解,更不要说表达出短文的主要内容,小小的一篇阅读短文学生倍感头疼,老师也怕,这种情况,显而易见地暴露出了我们语文教学中的缺陷和不足,究其原委,不是学生本身存在的问题,而是我们平时忽视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这直接导致写作教学的难度上上升,才造成了今天的这种局面。
一个人阅读量的大小,决定着这个人写作水平的高低。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如果没有“读书破万卷”的基础,又怎么能“下笔如有神”呢?一味的强调作文教学中存在的种种困难,而不去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又怎么写出好的激励学生广泛阅读的作文呢?那么怎样才能有效持续地提高学生的阅读
能力呢?下面是我对如何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的三点体会,希望和大家一起交流。
一、要注意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
1 激励学生广泛阅读。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有的学生看课外书会废寝忘食,阅读有趣的书时兴趣盎然,都是因为”乐此”,才”不疲”. 对阅读而言,兴趣可以激励读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阅读的效率。
如
果对语文学习充满兴趣,全身心地投入,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这种自己当家作主的学习态度,才是获得语文能力的真正动力。
而要提高阅读能力,光靠课堂教学几十篇课文是远远不够的。
我们必须通过阅读教学,激发学生在课外主动找读物看的兴趣。
在教学中,有时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也一时难于解答。
可是,发动学生就把疑难解决了。
在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有的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能恰当地用上许多是在教材没学过的词语,可见,学生是在课外阅读获得的知识。
因此,激励学生广泛阅读是提高阅读能力的途径。
在平常的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有意识的要求学生看一些课外读物,组织安排一些文学业余活动,让各年级的小学生,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逐渐提高他们的阅读总量。
低年级的学生,老师可以讲一些童话故事、神话故事、寓言故事……到了三年级,让学生逐步接触一些现代文学作品,如鲁迅、郭沫若、巴金等文学大师的短篇文章。
高年级的学生,要求适当高一点,让其慢慢接触一些中国现代和古代的文学名著以及外国文学经典名著,为以后学生持续阅读打好基础。
2、开展多种相关的班级或学校大型的文学活动,通过活动满足学生在优越性上的表现欲,使学生爱动易动的天性得到释放。
开展和举行一些如:讲故事比赛、演讲比赛、摘录笔记评比、速拟提纲复述比赛,心得体会交流活动等,由易而难,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开展一些不同类型的活动,更有效的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围绕小学生天生爱表现的特点,让每个学生都有参
加的机会。
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最大限度的激起学生的表现欲,强烈的表现欲促使学生产生一种自我主动阅阅读意识,这就是我们所期望出现的,也正是激起学生阅读兴趣的重点所在。
二、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1、养成”不动笔墨不看书”的阅读习惯。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应该把读书笔记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语文老师要重视读与写的结合,要求学生每人都准备一个专用的笔记本,让学生从开始读书便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
在平时阅读中将自己认为好的用词、精彩的句子,优美的修辞……都可以摘录下来,在空闲时拿出来仔细品味,以加深记忆,循序渐进。
这对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提高阅读能力很有好处。
若把”不动笔墨不看书”的良好习惯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定会获益匪浅。
2、要善于启发学生质疑
在阅读教学中,有的教师只是提出问题,学生回答,学生总是处于被提问、被动学习的局面。
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就要想办法让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这样学生就学得比较主动了。
教师可以让学生预习课文,有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不理解的词语,查查字典。
真正不能解决的,老师帮助解决。
教学中,教师引导、启发学生把不能理解的地方(如句子、某一自然段、某些内容等)提出来。
有的时候,学生确实提不出来,教师就问他们某句话,某个意思懂不懂。
这样让学生逐步养成阅读课文时自己去找出不懂的
地方并且提出问题来的良好习惯。
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尽可能启发他们互相解答、互相交流。
他们确实解决不了的,才由教师讲解。
学生一经起启发,积极性就高起来,认真读书,主动发现的问题也多起来了。
学生的求知欲强了学习兴趣也深了。
如教学《我的弟弟“小萝卜头”》一课时,学生纷纷提出问题:“为什么弟弟要跟着妈妈住在女牢房里?”“为什么弟弟每天要由特务押着去上课?”“特务为什么要监视弟弟上课?”“在监牢里,弟弟为什么能把各门功课学得很好?”“弟弟为什么这样刻苦学习?”……所以,善于启发学生质疑,学生主动学习,的确能逐步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
三、持之以恒、循序渐进
学生一时的兴趣激起来比较容易,然而要使兴趣常有,把兴趣当成一种习惯却是件难事。
只有让学生钻进阅读中,让其体会到阅读的乐趣,学生自己才会主动阅读。
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持之以恒、循序渐进地组织一些高质量的阅读活动,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并长期进行下去,到那时学生不会因为区区二三百字的阅读小短文而皱眉头,挠笔头,咬笔头了。
我们也在教学阅读时不会因为提不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而老虎吃天,无处着手,总不见大的效果。
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还有许多许多更先进的方法,但只要我们能很有效的激发起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并加以正确及时的指导,既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扎好根,也能更有效地提高我们的语文教育教学效果,只要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了,不再会因为学生的阅读能力低而绞尽脑汁,费尽心血。
学生有了较强的阅读能力,阅读是语文
教学中的拦路虎的说法也将会成为过去,经过我们不懈地努力,“阅读难,难阅读”也会离我们而去。